帽子上有五個骷髏的是什麼佛
㈠ 藏傳佛教三大護法的法名
藏傳佛教有三大護法,分別為巴丹拉嫫(巴丹拉姆 即 吉祥天母)、瑪哈嘎拉及寶帳怙主。
吉祥天母又稱吉祥天女,梵文 Lakşmī,音譯「拉娔詩米」,藏語稱「班達拉姆」,是藏密中一個重要女性護法神。
她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傳說是天神和仇敵阿修羅攪動乳海時誕生的。後來婆羅門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稱吉祥天女),說她是毗濕奴的妃子,財神毗沙門之妹,主司命運和財富。後來她成了佛教的重要護法神。
吉祥天母常見的有兩種:文靜型和忿怒型,文靜型的便是白拉母。她膚色潔白,頭上有高聳的發髻和花冠,耳朵上附著大環,三隻細長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張開,身披白色大衣,內著大紅袍,腳下穿紅靴,坐於蓮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桿的長羽箭,左手端一隻盛滿珠寶的碗。
吉祥天母的忿怒形象是個膚色青藍的凶神,頭上的紅色猥發豎立,上面飾有五個骷髏,頭頂有半月和孔雀毛。
右邊耳朵上有小獅子為飾,據說象徵著聽經;左耳上掛著小蛇,意為忿怒。腰上掛著帳簿,專門記載人們所作壞事的檔案,惡人將來要受剝皮處置。
她左手拿的骷髏棒是專門對付惡鬼阿修羅的,右手端著盛滿鮮血的骷髏碗。身上披著人皮,那人皮據說是她親生兒子的,象徵大義滅親。
騎黃騾子,在馬鞍前端下方有兩個紅白骰子,紅的主殺,白的主教化。鞍子後有一個荷包袋,裡面盛著疫病毒菌,也就是說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惡的神。
瑪哈嘎拉是梵語,意思是「大黑」,即「怙主」之意。瑪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其為調伏剛強眾生而呈現忿怒相,本尊及眷屬護法眾除護持佛法外,依緣起多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為藏傳佛教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護法。
「瑪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為調伏剛強眾生而呈現忿怒相,本尊及眷屬護法眾除護持佛法外,依緣起多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為藏傳佛教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護法;
二臂瑪哈嘎拉是普賢王如來及金剛持佛之忿怒化身,四臂瑪哈嘎拉是勝樂金剛所化現,總攝諸佛之身、口、意、功德、事業,為主修勝樂金剛的密乘行者之護法神,六臂大黑天乃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的化身,
因菩薩思惟眾生難度之因,皆由魔所纏擾,於是化現瑪哈嘎拉伏魔本尊,內懷徹骨之大悲,外現無比之威猛相。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念竹與熏香修供瑪哈嘎拉,可驅除修法之魔障。
寶帳怙主是大日如來佛(也稱明照佛、普明佛)的化身,主要為薩迦派所依止的不共護法,法力巨大。不少薩迦派僧人還以寶帳怙主為本尊進行修持,許多薩迦派寺院有怙主殿,以寶帳怙主為主供的神像。在格魯派中也有許多人以此護法為依止。
寶帳怙主在繪畫中身體為黑藍色。有的以唐卡形式出現,其表現手法更為准確;有的以銅鎏金形式出現,則為金色。呈蹲坐姿,腳踩魔鬼,
一面兩臂,雙臂抱一寶杖,右手持鉞刀,左手持髑髏碗。身上以五髑髏冠為頭飾、以骷髏項鏈和骨飾等為庄嚴,多處鑲嵌寶石。頭發上豎呈火焰狀。密宗典籍說每日不斷地修煉此尊,則自己、家人、寺廟等都不會受到魔鬼的侵擾。
另一說寶帳怙主是大黑天的變化身之一,亦稱金剛寶帳,在藏傳佛教中,據此本尊修法可以增智延壽和預防疾病。寶帳怙主最早是薩迦派的不共護法,格魯派因吸收了不少薩迦派教義,也相當推崇寶帳怙主。
傳說,釋迦牟尼佛降伏了當時還是魔頭的金剛寶帳,並讓他發下誓願,保護西藏寺院和雪域西藏的地界。他所持的旃檀木梃杖,就是古代寺院中用於召集僧尼的工具。
㈡ 唐僧的帽子上的幾尊佛是什麼佛
那個叫「五佛冠」,只有住持方丈或主法的高僧才可以佩戴。
五佛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㈢ 作明佛母頭頂的五骷髏冠代表什麼,感覺嚇人,
息災、增財、懾服人心和誅殺惡魔
作明佛母,一面四臂、具三目,橘紅發上沖,以五骷髏為冠,五十顆人頭為項鬘發網、耳垂、腕鐲、臂環、脛釧、腋絡等骨飾庄嚴。身紅色,三目圓睜,捲舌,露齒。
左第一手張紅烏巴拉花弓,右第一手執紅烏巴拉花箭作射勢。右第二手以忿怒印,執紅烏巴拉花之鉤上揚,左第二手以忿怒印,纏紅烏巴拉花之繩下放。周身並飾以紅珍寶與紅花作成之瓔珞,腰圍虎皮裙。右腳屈曲,左腳鶴立,左踏赤裸外道魔女之心口上,以蓮花日輪為座,安住在"般若"烈焰火聚中。
㈣ 六臂黑瑪哈嘎拉的大黑天
大黑天身藍黑色,體形矮短肥大而立,雖為怖畏像但無凶惡,相貌可愛,為一面二臂,其三目圓赤,張口咬嚙利牙,顰眉忿恨,頭戴五骷髏佛冠,須發紅赤上揚,項掛五十滴血人頭,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持一切怨魔血滿頭器(嘎巴拉),二臂肘上橫捧一杖刀,刀內隱有神兵無數,以虎皮為裙,披六種骨珠瓔珞蛇寶裝飾其身,其上方為大鵬,右側黑色鳥,左側青鐵狼,前方黑人,後方黑犬,此數物共圍繞之。怖畏像或者稱降魔像的取材是以現世最可怖的血肉人獸與最晦暗的色彩,來象徵魔障與降魔者的法力。頭戴五瓣的骷髏佛冠代表著調伏心識的五障或五蘊諸毒。身上所佩掛的五十顆人首項環,代表梵文的五十個字母,也就是象徵伏魔的真言咒語。駭人的盛血頭顱器「嘎巴拉」代表生命的執著,金剛鉞刀是為了伏惡除障。腳下所踐踏的是我們內心的三毒四魔。
大黑天除手持鋮刀與嘎巴拉碗外,雙臂上還橫置一杖,使戰神色彩更濃。發髻為蛇纏柱狀,中間半阿彌陀佛像,怒目張牙俯視。大黑天鼓腹屈膝而立,項掛人首項鏈,下身著裙,雙腿粗短、下踏一仰面人。蓮座表面打磨十分光滑,具有這一時期藏南作品的特徵。單層覆蓮,蓮瓣窄辰,其尖上卷,下緣有一圈藏文,譯文為:「金剛空行變化身,具備五智勝者之體黑如迦吉祥大黑天帳護王。」
大黑天金剛佛有個迷人的傳說。據古傳:凡間有一種蛇修煉成精後能呼風喚雨。一天盛夏,蛇精讓晴朗的天空, 黑雲密布,雷鳴暴雨,釋迦牟尼(如來佛)得知凡間遭受水災是蛇精作怪,就點化大黑天戰神降伏蛇精。
大黑天又稱「瑪哈噶拉」,是梵語的音譯,藏名為「滾波恰珠巴」,據言為大日如來降魔時所化現的,其形象有二臂、四臂、六臂數種。
大黑天是西藏最為人所熟知的保護神之一。據說他曾被觀音馴服過,有時又被看作是菩薩的忿怨身。他通常作為戰神的形象出現。
瑪哈嘎拉為藏傳佛教護法之主尊。其形像頗多,性質皆異,茲分述如下:
二臂瑪哈嘎拉
薩迦派二臂大黑天,又名刑罰主大黑天,由元代八思巴帝師傳入宮廷。一面二臂,頭戴五骷髏佛冠,須發紅赤上揚,身藍黑色,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持顱器,兩手捧杖刀,刀內隱有神兵無數。主要在保護喜金剛行者。
二臂大黑天乃普賢王如來所化現之智慧護法,是普賢王如來的忿怒化身相,可助修行人證入空性。其形像皆表法:黑色表堅貞不變,矮小表謙下、順從,健狀表勇猛主尊為寶藏大黑天,身後有火焰紋及豺狼、餓犬、鳥、屍首、惡鬼等圍繞。大黑天右手持金剛鉞刀與左手持嘎巴拉碗相交,一橫棒平置於其兩臂彎,站立於一橫卧的屍身上,象徵它是死亡之主。
呈現出忿兇相乃是降服自身心魔,象徵著無畏、無躊躇,自然而一貫地為眾生之解脫與利益而工作,無異是慈心、悲心的顯現。陰歷每月廿九日乃是瑪哈嘎拉及其眷屬與諸護法顯現於娑婆世界之日。在此日修瑪哈嘎拉法比在其他日子修瑪哈嘎拉更可獲得殊勝的成就,亦可以消除下一個月份的障礙;同樣的在年尾最後九天修瑪哈嘎拉法,也是為消除新一年所生的罪障,特別是嗔毒所造的業。故瑪哈嘎拉無異是慈心,悲心不離,也可以認為是三根本的化身。
二臂瑪哈嘎拉
二臂瑪哈嘎拉
二臂瑪哈嘎拉是噶瑪噶舉傳承第一護法,亦為噶舉最重要的護法。陰歷每月29日是瑪哈嘎拉及其眷屬與諸護法們顯現於娑婆世界的日子,若在此日修法,比其它日子更殊勝!
二臂大黑袍護法為噶瑪噶舉之事業護法,黑袍金剛護法是歷代噶瑪巴(大寶法王)的不共護法,誓願護持噶瑪巴宏揚佛法,故為噶瑪噶舉傳承推舉為第一護法。
黑袍金剛護法
四臂瑪哈嘎拉
四臂大黑天,傳為勝樂金剛之化身,身青藍,持杵、劍、戟及嘎巴拉,有雙身相者。主要護持大手印行者。
佛經中講: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必供,可驅除修法時之魔障。
四臂大黑天乃勝樂金剛之護法。鳥鴉為其化身。
佛經中講: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必供,可驅除修法時之魔障。
四臂瑪哈嘎拉
這尊大黑天像以鑌鐵鑄成,通身黑色,表徵密宗中降伏、調御之寓意,以應大黑天之名。造像卷發、須眉、寶冠、瓔珞、飄帶、蓮座等處鍍金,色彩對比鮮明,裝飾效果強烈,工藝獨特精湛。大黑天三目圓睜,卷雲狀須眉上指,怒發蛇卷,發髻中坐化佛一尊,下右手期克印式持銀制鉞刀,下左手托嘎巴拉碗,上右手持寶劍,上左手持戟,雙腿短小,踏人形象王神,全身披珠網瓔珞,帛帶飄舉,形象怒而不惡,神情憨態可掬。蓮座蓮瓣窄長,尖端飾曲卷象鼻花紋,是典型的明代蓮瓣樣式。座面居中鏨刻「大明永樂年施」漢文款,可知為明永樂時宮廷所造佛像珍品。
六臂瑪哈嘎拉
六臂瑪哈嘎拉原是印度教之魔神(一說即大黑天),觀音入其神識,故成佛教之護法、觀音之化身。平常隨侍觀音,具有息、增、懷、誅四種事業法。
六臂大黑天
此尊一面六臂,紅圓三目怒睜,身色黑藍,遍體發出烈火光焰,猙獰無比。身披一張白象皮,象頭朝下,四腿搭在兩肩和雙腿後。最上右手向上抓著象腳,左手拿三叉戟,中間兩只手,右手拿骷髏鼓,左手拿索子,主臂兩手拿髑髏碗和月刀。尊身上除了象皮,脖子上青蛇、項鏈,腳脖和手腕上還纏著白蛇,象徵著把龍王和葯叉都降服,腰間圍著虎皮裙,環繞著顆顆人頭。
此尊雖然有六條胳膊,但只有兩條腿,右屈左展,跨在一頭仰卧的白象身上,白象左手拿著髑髏碗,右手拿著大蘿卜。據說這象王也是個財神,非常凶暴,後來被瑪哈嘎拉降服了。
據觀音菩薩所發深宏誓願,修持六臂瑪哈嘎拉能降服和救度末法時期中逐漸惡化之眾生;能庇護眾生,脫離中陰身之苦;能解除眾生生活的艱困及貧窮,圓滿眾生一切善願。瑪哈嘎拉是佛法中最重要之智慧護法,宜秘密供養、修持,則其加持迅速,日夜不斷。
六臂瑪哈嘎拉分黑、白等。黑色為香巴噶舉、覺囊及格魯派之主護法,手持鉞刀、小鼓、人骨念珠及顱器、三叉、金剛繩。
六臂黑瑪哈嘎拉,為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的化身。因菩薩思維眾生難度之因, 皆由魔所纏擾,於是化現瑪哈嘎拉伏魔本尊,內懷徹骨之大悲,外現無比之威猛。平常隨侍觀音,三十二應救苦救難,據香巴噶舉傳承,此尊兼具息、增、懷、誅四種事業。為黃教格魯巴主要的護法神。
六臂白瑪哈嘎拉,藏召貢波伊星諾布,譯為如願王依怙尊。原來是為香巴噶舉的主要護法,後來薩迦(花教)貢噶蘇南得到傳承,亦成薩迦之寶。白瑪哈嘎拉之剎土位於在印度大屍陀林中,毗那夜迦(象頭天,大自在天長子)亦屬其所管轄,主要是福、祿、壽、財富,重是在增法,為財神屬性。凡正信行者有所祈求時,無不如願滿足。
白色六臂大黑天,為財神之一,手持摩尼寶、鉞刀、小鼓及三叉、顱器等,威神甚大。
六臂白瑪哈嘎拉
佛陀在世時,一次 在印度羅潔斯坦的一個小村落,有一名印度舞者,對佛陀生起無上信心,以上好的音樂、歌曲及禮贊文來供養佛陀。
當佛陀入涅盤六百年後,這位舞者轉生為一印度青年名為夏瓦立巴(84位成就者之一),有一次在無人森林內,進入甚深三昧禪坐,他看到虛空中出現一手鼓,而瞬間智慧的護法六臂瑪哈嘎拉示現,親傳心咒給夏瓦立巴,由於夏瓦立巴的才智及苦修,他的修行生活如日月般燦爛,之後到南印度一座名山,在那兒觀音菩薩及金剛亥母、度母及其他本尊均親傳他各種殊勝法門。一千年後,一名印度行者強巴貝巴,在西藏靜坐禪修,有了一些成就,但對於覺性之真實義尚未能完全證悟。便向本尊祈請示現,告知:「你需前往成就者夏瓦立巴處跟隨他學習。」於是強巴貝巴於夏瓦立巴處得到了甚深大手印法門,並且體驗覺性,如同藍天般清明。
強巴貝巴於21天的禪修中,圓滿了六臂瑪哈嘎拉法門。並寫下許多六臂瑪哈嘎拉的殊勝儀軌。
雖然在西藏有許多翻譯六臂瑪哈嘎拉的大譯師,但是唯一承續者為瓊玻納爵(香巴嘎舉的祖師),瓊玻納爵於52歲時到達尼泊爾,並於50年中不斷往返西藏、尼泊爾及印度之間,跟隨150位成就上師修學佛法。並且圓滿他們所傳的法教,當他欲返回西藏時,遂將所有財物供養強巴貝巴,並且說道:「西藏是非常貧窮,請您賜予一些法門,來改善一切,並且可以增長財富資糧。」
於是強巴貝巴便告訴瓊玻納爵,關於六臂瑪哈嘎拉生起之緣起故事,並且說:「它是慈悲的大黑天,你越依賴它,你的善願越會圓滿達成。你越念及它,你的障礙便將清凈消除,如果你向它虔誠祈請,即使你未能成就其法門,他也將慈悲示現。」「即使你只有達到六臂瑪哈嘎拉世俗諦之成就,卻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善果,我所給予你的護法就如同如意寶一般」
紅棒瑪哈嘎拉
本是薩迦派主要的護法神,亦是本尊歡喜金剛的護法。上方是上師金剛總持與薩迦五祖師,右方是本尊喜金剛,左方是上樂金剛,次右為四臂伏魔金剛手,次左為三頭六紅馬頭明王。右二為空行卡雀母,左二為作明佛母。
紅棒瑪哈嘎拉
紅棒瑪哈嘎拉,身形矮胖,身黑色,一面二臂,三目圓睜,右手持鉞刀,左手持顱器,有一紅棒橫放置雙臂之中,人骨飾瓔珞為具足庄嚴,身著虎皮裙,雙足站於天魔背上,安住在智慧烈焰中。四周有其眷屬等圍繞,如欸(ǎi)嘎乍紀、四臂欲界天母、屍陀林主等等。
嘉祥寺神愷記
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變身也,五天竺並吾朝諸伽藍等皆所安置也。有人雲:大黑天神者,堅牢地天化身也。伽藍安之,每日所炊飯上分供養此天,誓夢中語詞之中曰:「若吾安置伽藍,日日敬供者,吾寺中令住眾多僧,每日必養千人之眾,乃至人宅亦爾也。若人三年專心供吾者,吾必此來,供人授與世間富貴乃至官位爵祿。應唯悉與焉。吾體作五尺,若三尺若二尺五寸亦得通免之。膚色悉作黑色,頭令冠烏帽子悉黑色也,令著褲驅褰不垂,令著狩衣,裙短袖細。右手作拳令收右腰,左手令持大袋。從背令懸肩上其袋之色為鼠毛色,其垂下裎余臀上。如是作畢,居大眾食屋禮供者,堂屋房舍必自然之榮,聚集湧出。又若人常持念吾咒,四季大備餚膳酒羹飯食乃至百味,以五更時不知眾多人供吾者,決定與富。其咒曰:唵密止密止舍婆隸多羅羯帝娑婆訶。」
印者,二手內縛舒二地二水,來去是也。供養印者用常途法。禮供人者,必於此神成父母之想,於三寶成外護,於眾人成父母故也。余久聞天竺土風並吾當朝土風。諸寺安此天莫非豐饒。因之為斷後輩之疑,以野客夢事引尋貽之焉。
大黑天神法,師雲:「此最秘密也。不入室弟子不可傳受。千金莫傳努力贊(天贊)。 」
大黑天神者,貽藏界梵號雲摩訶迦羅天,亦雲大黑天神。用普印,三摩耶形劍,青色三面六臂,前左右手橫執劍左次手執人頭(取髻提也)右次手執羊牝,次左右象皮張背後,以髑髏為瓔珞也,故本雲黑淺色也。仁王經良賁疏雲:言塳間者,所住處也。言摩訶者,此翻雲大。言迦羅者,此雲黑天也。上句梵語,下句唐言。大黑天神斗戰神也(既然經書上有此記載,那麼可以說,斗戰神佛應當是指大黑天而不是孫悟空,孫悟空只是吳承恩筆下虛構的人物,歷史上根本沒有此人,又怎會有這樣的一位佛呢?中央台的百家講壇對此已經做了詳述)。若禮彼神,增其威德,舉事皆勝,故向祀也。何以知者?三藏引別梵策雲:孔雀王經說,烏屍尼國國城東,有林名奢摩奢那,此雲屍林,其林縱橫滿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羅變化之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諸珍寶,有隱形葯有長年葯,遊行飛空,諸幻術葯與人貿易,唯取生人血肉,先約斤兩而貿葯等。若人慾往,以陀羅尼加持其身,然往貿易。若不加持,彼諸鬼神,乃自隱形盜人血肉,令減斤兩,即取彼人身上血肉,隨取隨盡,不充先約,乃至取盡一人血肉,斤兩不充葯不可得。若加持者貿得寶貝及諸葯等,隨意所為皆得成就。若向祀者,唯人血肉也。彼有大力即加護人,所作勇猛斗戰等法皆得勝也。故大黑天神即斗戰神也。此天即七母天為眷屬(雲雲)有七姊妹者。一左閉拏,二嬌吠哩,三吠瑟拏微,四嬌么哩,五印荼里,六勞荼里,七末羅呬弭,是七名皆是真言也。大日經疏雲:荼(tú,苦毒)吉尼真言,此是世間有造此法術者,亦自在咒術能知人慾命終者,六月即知之。知已,即作法取其心食之。所以爾者人身中有黃,所謂人黃猶牛有黃也。若得食者能得極大成就。一日周遊四域,隨意所為皆得。亦能種種治人,有嫌者以術治之極令病苦,然彼法不得殺人,要依自計方術。人慾死者去,六月即知之。知已以術取其心,雖取其心然有法術。要以余物代之,此人命亦不終,至合死時方壞也。大都是夜叉大自在,於世人所說大極,屬摩訶迦羅,所謂大黑神也。毗盧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過於彼無量示現,以灰塗身在曠野中,以術悉召一切法成就乘空履水皆無礙諸荼吉尼而訶責之:「猶汝常啖人故,我今亦當食汝,即吞啖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令斷肉。」彼白佛言:「我今悉食肉得存,今如何自濟?」佛言:「聽汝食死人心。」彼言:「人慾死時,諸天夜叉等知彼命盡,爭來欲食,我雲何得之?」佛言:「為汝說真言法及印:六月未死即能知之。知已,以法加護勿令他畏得損,至命盡時聽汝取食也,如是稍引令得入道故。」有此真言訶唎(二合訶定行利垢)訶(行除彼邪術之垢也)。瑜只經疏雲:吽迦羅(名降三世降伏義)迦羅(又雲黑暗)。大日經疏雲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又雲大暗夜天,以迦羅翻黑暗。仁王疏雲:摩訶迦羅神(雲雲)。摩訶迦羅用普印,唵摩訶迦羅野娑婆(二合)賀。(引)南海傳雲:又復西方諸大寺處,咸於食廚柱側,或在大庫門前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為神王狀,坐把金囊卻踞小床,一腳垂地每將油拭黑色為形,號曰莫訶呵羅,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雲:是大天之部屬,性愛三寶護持五眾,使無損秏,求者稱情,但至食時,廚家每薦香火,所有飲食隨列於前。曾親見說大涅盤處般禪那寺,每常僧食一百有餘。春秋二時,禮拜之際不期而至,僧徒五百臨中忽來,正到中時無宜更煮,其知事人告廚家曰:「有斯倉卒事欲如何?」於時有一凈人老母而告之曰:「此乃常事無勞見憂。」遂乃多然香火盛陳祭食,告黑神曰:大聖涅盤爾徒尚在,四方僧至為禮於聖蹤,飲食供養勿令闕乏。是仁之力幸可知時,尋即總命大眾令坐,以寺常食次第行之,大眾咸足,其餐所長還如常日,咸皆唱善贊天神之力,親行禮覲,故睹黑神。見在其前食成大聚,問其何意報此所由?淮北雖復先無江南多有置處,求者效驗,神道非虛。大覺寺目真鄰陀龍,亦同斯異矣。
㈤ 有點像彌勒佛,但樣子很兇,張大嘴巴,頭上還圍繞幾個小鬼,請問這是什麼佛
五子鬧佛。五子代表民間五種人物。就是 財、 色、 名、 食、 睡五種人拉攏戲弄彌勒菩薩【彌勒佛】,彌勒菩薩不為之所動。此傳說意為佛菩薩心靜如水,不為色慾所動
㈥ 冠帽上有五個化佛是佛像還是菩薩像
五方佛冠上的佛像是佛,不是菩薩,五方佛,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分別表 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㈦ 菩薩受眾人尊重愛戴,她戴的帽子是什麼
菩薩戴的帽子叫:毗盧帽,又稱天冠,上有五方五佛,如天冠米勒,地藏菩薩等。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子,泛指僧帽。毗盧帽有多重性質,也稱為」蓮花帽「,」蓮花法師帽「等,老版《西遊記》唐僧曾經戴過這種帽子。
放焰口,一種佛教儀式,為一種根據救撥焰口惡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惡鬼的法事。
(7)帽子上有五個骷髏的是什麼佛擴展閱讀:
基本解釋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賢、千手觀音Samantabhadra 、觀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
㈧ 頭上有5骷髏頭的佛叫什麼名字
尊諱:穢跡金剛
㈨ 頭冠上有五位佛的叫什麼
那得看是菩薩戴著還是佛戴著了。你說的這頂帽子,叫五佛冠,又叫做「五智冠、五智寶冠、五寶天冠、灌頂寶冠、寶冠」,名稱挺多的。特徵就是寶冠周邊有五方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
——如果是菩薩戴著,那肯定是地藏菩薩,因為只有他老人家經常戴著這頂帽子,地藏菩薩在寺院里出現的幾率最大。其次,金剛薩埵菩薩、虛空藏菩薩也戴五佛冠。當然,唐僧也戴著,不過寺院裡面很少塑唐僧而已。
——如果是佛戴著,那就是大日如來及諸佛了,他們一般都戴五佛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