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帽子是什麼
A. 聽說夠級是起源於青島滄口的全國性撲克游戲,請問打夠級的流程有哪些,有哪些技巧和規定,多謝!
夠級起源
中國夠級撲克打法是一種由青島人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發明的、由6個人用4付撲克進行的一種高智能、強競爭性、特別強調聯邦配合的一種非常有趣、百玩不厭的撲克娛樂活動。夠級又寫做"勾擊"或"勾機"。
據考證,青島夠級打法70年代末發源於青島滄口地區,80年代開始普遍流行於山東地區,目前已流傳到全國各地,並已經由中國留學生帶出國門、走向世界了。在青島,每逢重大活動,如青島啤酒節、青島海洋節等,都舉辦一些群眾性青島夠級比賽活動,參加者多達萬人;在青島的大街小巷,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北風飄雪,只要您遠遠地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那裡一定是有青島夠級場子。說不定,將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還會設立夠級比賽項目呢! 所以有時又稱"青島夠級"為"中國橋牌"。
夠級活動,六十年代後期發端於青島,七、八十年代在膠東半島蔓延,爾後自東向西、由沿海向內陸逐步擴展。隨著周五工作制的施行,豐富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已成為大氣候。夠級作為一種群眾性的健康的休閑娛樂活動,順應這一潮流一發而不可收。九十年代,夠級活動在齊魯大地全面勃興,大有走向全國、步出國門之勢。
[編輯本段]常規知識
游戲人數:六人。
使用牌數:四副牌(包括大小虎);棗庄地區群眾好打6副牌
對桌:任何面對的一對互稱為對方的「對頭」「對桌」,如自己是敵人0的對桌,敵人0是自己的對桌。
大虎:即大王、紅鬼(韓國術語),也有叫大劍,山東地區多稱為大頭、大牛,棗庄稱「大花」。
小虎:即小王、黑鬼(韓國術語),也有叫小劍,山東地區多稱為小頭、小牛,棗庄稱「小花」。
混:即2,也有叫「錢」山東地區多稱為「兩」。
一局:從開牌到打完所有的牌,稱為一局,下一局將根據上一局的結果決定如何「進貢」。
一輪:從一個玩家「發牌」後,經過若干玩家上牌,直到所有玩家都宣布「過牌」,稱為一輪牌。
一套牌:指游戲者一次發出的牌,按照不論花色、點數為準的原則,由「同點數牌N張 + X個2 + Y個小王 + Z個大王」組成,其中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X、Y、Z為大於等於0的整數。
貼混:混可以和其他同點的牌一起出,算做其他點,如2個混+4個十,算做6個十。
掛:大虎和小虎可以其他同點的牌一起出,如2張小虎+3個八,稱為2小虎帶3個八。大虎、小虎可以混合一起出。大虎不管掛什麼牌都是最大的,小虎掛的牌可以用大虎掛著打,比如說有人出小虎帶一個3,你可以出大虎帶一個4來打。
牌點大小比較:大劍>小劍>2>A>K>Q>J>10>9>8>7>6>5>4>3
一套牌的大小: 不論花色,點數相同即大小一樣。未掛花的牌按照牌點大小比較。掛大虎的牌是最大的。掛小虎的牌必須用掛大花的牌來管,如2個小虎+3個9,如果要大過此牌,必須在虎和牌點兩個方面都大過此牌,如用2個大虎帶3個J大過(也可以用3個大劍帶2個J大過)。
[編輯本段]出牌規則
(1)、出牌按照「循序漸進」的辦法進行,即按逆時針方向逐個玩家進行。即除「炸彈」和「必殺」牌外,按反時針方向逐個進行,不得越、搶。
(2)、出牌按照「步步高」的原則進行,即下家所出牌的點數必須高於「上家」牌的點數。
(3)、出牌按照「張數相同」的原則進行,即下家所出牌的張數必須和「上家」牌的張數相同。
頭客(優勝):第一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頭科」。
二客(准優勝):第二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二科」。
三客(第3位):第三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三科」。
四客(第4位):第四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四科」。
二落(准落底):倒數第二出完牌的玩家稱為「二落」。
大落(落底):其他人都出完牌,最後剩下的玩家稱為「大落」。
基本規則
· 上班。首次開牌或重新開牌後,最先摸到並亮出兩張同色 3 者為首發牌人,稱「亮 3 」,(悶3時,亮4)此後,亮出同花色 3 多者可取代前首發牌人,稱「頂班」。獲得首發牌權稱「上班」。
· 發(順)牌。發(順)牌按如下規則進行:
( 一 ) 按照不論花色,點數為準的原則,發牌牌點大小依次為大虎、小虎 ( 統稱「大花」、「小花」或「大王」、「小王」又或「大鬼」、「小鬼」 ) 、 2( 統稱「錢」或「兩」、「小兩」 ) 、 A( 統稱「帽子」 或「尖」) 、 K (統稱「老 K 」)、 Q 、 J 、 10 、 9 、 .......4 、 3 , 3 最小。
( 二 ) 大虎、小虎、兩可以任意數量隨同任何牌一起發牌,稱掛花、貼錢,大虎掛任何牌時,發牌均為死牌,對頭應無條件為之「扣牌」,小虎掛牌時,須由大虎掛高於小虎所掛牌一點以上的牌方能滅之,且大虎不得少於小虎數量,兩貼牌時,即失去原來的作用,視為該牌中的普通一員。
( 三 ) 所發(順)牌必須是同一點數,不同點數牌不可混合發出,虎、兩例外。
( 四 ) 發牌按照「循序漸進」的辦法進行,即除「燒牌」和夠級牌外,按反時針方向逐個進行,不得越、搶。
( 五 ) 發牌按照「步步高」的原則進行,即下家所發牌的點數必須高於「上家」牌的點數。
( 六 ) 發單張稱之為「單修」或「單幽」或「單摘」。
· 夠級牌。把握夠級牌是夠級活動的關鍵所在。
1 張大、小虎, 2 張 A , 2 張 K , 3 張 Q , 4 張 J , 5 張 10 為法定最低級別、最少數量的夠級牌。
當發出牌是「夠級牌」時,除「燒牌」或「無頭」外,只有對頭才有資格上牌,是為「夠級」。
· 燒牌。夠級實行燒牌優先和聯邦燒牌優先的原則。當任意一人發夠級牌時,符合下列條件可優先於夠級者的對頭聲明「燒牌」,如聲明燒牌者有 2 人以上,且分屬不同的一方則發夠級牌者的聯邦可先於其他人燒牌,但此後其他人可再燒牌,若燒牌者均為一方,則按發牌順序進行。
燒牌的條件是:首先用能蓋住所發夠級牌的牌將其滅掉,然後每次所發牌中必須掛一小虎或大虎,但最後一次發牌可除外,或者滅掉所發夠級牌後,手中所剩牌為同一點數的牌(即只剩一手牌)。
· 過牌。上家發牌後,下家有順牌或不順牌的權利,如不順牌,應聲明「過牌」。過牌者除「對頭牌」外,這一輪再無權發牌,直至新一輪重新發牌。
· 讓牌。持牌人對上兩家過牌的對頭牌,即不想過牌,又不原意立即上牌時,可聲明「讓牌」,即讓下兩家先上牌,如下家均聲明過牌,再由持牌人確定上牌或扣牌。對讓牌人順的牌,唯有對頭才有上牌權。下兩家上牌後,讓牌人自動過牌。
· 扣牌。重新發牌前,對死牌必須作「扣牌」處理。對頭互為法定扣牌人,對頭未扣牌前,重新發牌無效,非對頭未徵得法定扣牌人認可扣牌無效。
· 報牌。持牌人手中剩餘牌等於或少於 10 張,其手中持牌數量應顯示給其他玩家。
有些地區或是摸班。每個玩家每局均有三次機會在任何時間向對門提出摸班,玩家可根據摸出的厚度猜測對門剩餘牌量
. 持牌人可以選擇已走科的聯邦挑牌(看牌),不受10張牌的限制
· 挑牌(看牌)。持牌人手中剩餘牌等於或少於 10 張,可由本方其他人提示出牌,稱「挑牌」。
· 底牌。持牌人所發最後一次牌為「底牌」。頭科、二科的底牌,其對頭分別有一次無對頭夠級機會,稱「夠死級」。除有燒牌者外,夠死級者即或重新發牌權。頭科或二科發底牌後,除對頭外,過牌者在此輪中均不可再出牌。如底牌為夠級牌,則只有有權處理此夠級牌的人方可發牌。
· 無頭。頭科產生後,其對頭的夠級對象不復存在,稱「無頭」。其他持牌人按發牌對無頭者所發的任何牌都可滅之,無頭者對其他持牌者亦行使同樣的職權。
· 四人亂纏。頭科、二科產生後,其餘四人不再按夠級、過牌、讓牌、燒牌等規則進行,稱「四人亂纏」。四人亂纏,也應按順序發牌,按規定報牌和扣牌。
· 接風。持牌人對上家的底牌可暫不上牌而申請由自己重新發牌,稱「申請接風」。如其餘持牌人均同意,則申請人就獲得重新發牌的權力,即「接風」。
· 計分。夠級以聯邦為計分方,採取積分制計分法。其基本方法是 : 頭科得 4 分,二科得 2 分,三科、四科均得 0 分,二落得 -2 分,大落得 -4 分,每局中聯邦 3 人得分之和 ( 相抵之後 ) 按照「只記正分,不記負分」的原則記為該方積分。如一方分獲頭科、二科、三科,則稱對方被「串三戶」。串三戶記分翻番,即獲勝一方積 12 分。
· 進貢。採取積分制一般不再進貢,進貢按如下規則進行 :
( 一 ) 大虎、小虎、兩是法定貢牌,按牌點大小取大者進貢。A不作為進貢牌。
( 二 ) 大落向頭科進 2 張貢牌,二落向二科進 1 張貢牌。
( 三) 頭科、二科吃貢
B. 撲克牌「升級」怎麼玩
1、升級是四人,兩兩一組,同組內的人叫對門,且要坐對門。
2、猜點決定誰先摸牌,然後按照座位順序依次摸,等每人摸完十二張牌,即可停止,留下六張底牌。
3、升級就是從2開始打然後依次打到大,然後看哪組先打到1(就是K後面的那張),那組就贏。在第一局是還沒確定那組坐莊的,要確定那組坐莊就要搶庄,即那組先亮牌就那組坐莊。
(亮牌坐莊的意思是比如本局雙方均打三,那組先摸到三並亮三那那組就坐莊,且亮的那張三的花色就為本局的主花色),然後坐莊的那組派一個成員去拿自己的牌與任一底牌相交換。
4、坐莊那組的任務是為了阻止另一組搶分,而且需要保底。而另一組的任務就是搶分,搶到45分就算獲勝,但如果沒搶到45分但在最後一手牌時最大,也算獲勝,而如果兩者兼具就叫打兩級。
5、不是坐莊的那組如果最後一手牌沒拿到最大,卻搶到了40分,這局就算平局,平局後開始下一局則需重新搶庄。
6、而分是什麼呢?是這樣的,5. K.10算分,5是5分,K和10是10分。每一手牌中只要不是坐莊的那組最大,那這一手牌中的所有分都是搶到的分。
7、翻底牌的人先出第一手牌,其他人依次出牌,且第一手牌出的是什麼花色其他人也要跟隨,沒有該花色的用其他花色補,一輪下來看誰的牌最大,下一輪則由他來打第一手牌。
8、大小王和亮牌同點數同花色的牌都是主牌,大王大於小王大於亮的那張牌大於與亮牌同點數的牌大於與亮牌同花色的牌,其他牌1最大其次是k,最小是2。
(2)撲克帽子是什麼擴展閱讀:
專業術語的介紹:
1、主牌:性質跟保皇里的王,二一樣,屬於特殊類的牌組主牌又分為兩大類,固定主牌和流動主牌。
固定主牌為:大小王,5,3,2。且大王比小王大小王比5大以此類推。但這個順序不是絕對的當打2的時候2就僅次於王
流動主牌:除大小王外所有的牌都能當流動主牌。流動主牌又分兩類,在後邊介紹。另外,流動主牌在每一輪都是不一樣的,當一輪結束後,該輪流動主牌作廢,在下一輪重新來選定。
2、副牌:除主牌外的普通類的牌組。大小關系,A最大,K其次,類推注意!主牌跟副牌完全不同!
3、台上和台下:打個比方,台上的人相當於防禦方,台下的人相當於進攻方。升級一般是四個人兩副牌的游戲,四個人分成兩組,身為同夥的兩個人要面對面坐,相當於夠級里對頭的座次。在這里規定,在第一輪,首先「亮牌」的一夥在台上,另一夥則在台下。
4、亮牌:在摸牌過程中(必須是摸牌過程),當你手中有兩張同花色同大小的對(兩張黑桃五)和一張小王時,你就可以亮牌了(也可以亮連對,也必須是同花),把小王正放,另外兩張牌扣過來不能讓任何人尤其是非同夥人員看到。如果你在首輪亮牌,你所在的一夥就在台上了。
注意!第一輪的台上台下關系是由哪一夥先亮牌決定的。從第二輪開始台上下關系是由得分多少確定的。
5、頂牌:並不是亮了牌就能穩坐在台上了,如果在摸牌過程中,已經有人亮牌了,此時如果除了亮牌的人,其餘三人手中有一張大王以及同色連續的兩對或多對牌(紅桃對四、對五),那你就可以頂牌了。
另外規定:頂牌只能頂一次,不能多次頂牌。如果頂牌的人跟先前亮牌的人不是一夥的,那麼頂牌的一夥將代替亮牌的一夥成為台上的,如果頂牌人跟亮牌的人是一夥的,台上台下關系不變。頂牌的牌要比亮牌的牌多出一對或幾對且必須是連對。
在介紹了亮牌頂牌後第一類流動主牌就產生了,即亮的牌或頂的牌的花色的副牌成為了流動主牌此類主牌是主牌中最小的一類。
6、上台及下台:游戲採用計分制。K,10,5都是分值牌,K,10為十分,5為5分,台下的一夥要盡力得分,台上的一夥要盡力不讓台下的得分(跑分)。
規定第一輪時台上的一夥為一隊,台下的一夥為二隊。在第一輪時規定A是主牌,稱作「打A」。這就是第二類流動主牌了,此類主牌僅比王小。第二類流動主牌的實質是在台上的一夥的級數。每一夥的初始級數都是一,即 A。
C. 如何用撲克牌做帽子
用撲克牌做帽子,需要准備的材料包括有:撲克牌、雙面膠、剪刀
一、撲克牌如圖對折,數量不限,可以根據自己頭的大小來定
D. 唐朝有一種帽子的後面有和撲克牌的方塊一樣的形狀,那是什麼人帶 的帽子呢
先把兩種顏色的13張牌全部摸出一共13×2=26 再任意摸一張就可以保證其中...才能保證其中有2張牌的點數和顏色都相同 第二個問題點數是1 13 考慮最不...
E. 帽子戲法是進幾個球
一個人在一場比賽中進四個球的叫法有大四喜,撲克戲法,大號帽子戲法。
大四喜在麻將中是很難的出現的,加上有個四字就跟進四球聯系起來。
「帽子戲法」指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3次將球踢進對方球門,但不包括在決定比賽勝負的點球大戰中的進球。
一場比賽進超過3球的叫大號帽子戲法。進四球也可以這樣叫。
F. 怎樣自己製作撲克牌變帽子
用膠水
G. 撲克帽子怎麼做
那是一種魔術道具,可以直接由撲克變成帽子,可以買一個道具試試;
H. 撲克牌夠級 的規則 詳細 簡單一點
夠級是由 6 人用 4 付撲克進行的一種高智能、強競爭性的娛樂活動。交叉 3 人為一方,稱「聯邦」。對門為各自的夠級對象 , 稱「對頭」。每個人的左鄰稱「上家」,又叫「上手」,與上家相鄰的聯邦稱「上手聯邦」;右鄰稱「下家」,又叫「下手」,與下家相鄰的聯邦稱「下手聯邦」。
夠級分(抓)牌時人均 36 張,按照夠級規則發 ( 順 ) 牌,以先發 ( 順 ) 完牌者為勝,謂「爭科」。第一名為「頭科」,第二名為「二科」,依次類推,最後手中余牌未發者為敗,稱「落 ( 音拉,lá) 科」,亦稱「大落」,倒數第二名稱「二落」。
在夠級游戲中,撲克牌的大小順序是(由小到大)3、4、5、6、7、8、9、10、J、Q、K、A、2(通常稱作「錢」)、小王、大王。除小王和大王外都有花色之分。牌型為單張,或著多張同字的牌。2、小王、大王三種牌可以代表其它各種牌。
出牌順序一般為順時針或逆時針依次出牌。玩家出牌後,下一個出牌的玩家必須與上一個玩家出相同牌型的牌。當一組牌中帶有2時而不帶大王或小王時,牌的大小取決於除2外其它牌的大小;當一組牌帶有大王或小王時,牌的大小取決於最大的王。
當牌型為五個10、四個J、3個Q、兩個K或兩個A(其中可以帶2,但不可以帶王)時,這樣的牌叫做夠級牌。
(8)撲克帽子是什麼擴展閱讀:
1、高娛樂性
夠級--一種由6人用4副撲克進行的娛樂活動,與麻將、其他撲克娛樂活動相比,其優越性在於它是一種融群眾性、競爭性、智力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休閑娛樂活動。對於夠級愛好者來說,夠級的魅力不僅在於「起花」時的愉悅,
「爭科」時的愜意,滅殺對頭夠級牌時的興奮,「燒牌」時的痛快淋漓,更在於夠級嚴格縝密而有趣的規則, 在於一波三折的較量中的斗勇、鬥智、鬥法。這往往使參與者興味盎然,樂此不疲。
真正的夠級愛好者,並不在乎積分的高低,也不在乎「吃貢」的多寡,甚至不在乎結局的勝負輸贏,而在乎參與的全過程,在乎夠級過程中每一手牌的稱心如意,在乎送「科」抓「落」時的得心應手。
真正的夠級高手在「回首往事」的時候,從不因發過「臭牌」而慚愧,從不因疏忽過牌而內疚。他們為勝利而戰,並不看重勝利;為輸贏而爭,並不在乎個人的輸贏。在諸多的文體娛樂活動中,沒有哪種活動能比夠級更能體現「重在參與」的奧林匹克精神。
2、強調配合
這是夠級玩法的另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優點,在於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撲克娛樂活動更強調聯邦的團結協作精神,強調聯邦的整體性。夠級中有「高手不爭科」的說法。這種說法雖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夠級高手能夠正確地把握在每一局中個人所處的位置
在一般人看來可以爭科的時候,為了整體利益而不去爭科。如果說,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時的思想教育中,「要為了整體的利益,勇於犧牲個人的局部利益」還僅僅作為一句口號的話,那麼,在夠級中,這句口號已經作為對聯邦成員的基本要求。
夠級中,如果某聯邦成員不顧整體利益,草率爭科,即使成功,也得不到認同,反而引起聯邦的非議,甚至為眾人所嗤笑。
在夠級的打法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得以體現,當代人所崇尚的精神也盡現其中,「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等孫子兵法的要訣在夠級謀略中廣泛運用,「見義勇為,舍己為人」的動人場面屢見不鮮,「個人服從組織」的楷模層出不窮。
顧全大局,配合默契,打團體冠軍,這就是夠級中推崇的聯邦精神。這種聯邦精神,也就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大力倡導的全局觀念、整體意識。
3、規則復雜嚴謹
夠級的趣味性在於其特殊規則的復雜性、嚴謹性。由於其復雜性,對某一規則理解往往產生歧義則會引發夠級活動中的普遍的經常的爭論。而這種休閑娛樂活動中對某種原則進行的爭論更進一步強化了夠級的趣味性。
沒有夠級的復雜性,就沒有夠級的趣味性。正是由於夠級規則的復雜性,更增強了夠級的趣味性。夠級活動之所以得以迅速廣泛的普及,其內在原因就在於夠級規則的復雜性、趣味性。
I. 一人進三個球叫帽子戲法,進四個球叫什麼
一個人在一場比賽中進四個球的叫法有大四喜,撲克戲法,大號帽子戲法。
大四喜在麻將中是很難的出現的,加上有個四字就跟進四球聯系起來。
「帽子戲法」指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3次將球踢進對方球門,但不包括在決定比賽勝負的點球大戰中的進球。
一場比賽進超過3球的叫大號帽子戲法。進四球也可以這樣叫。
J. 四川蓬安有一種撲克游戲,是四個人打的,打法類似升級
叫「升級」,從2開始打一直到A。四川人稱A為「帽子」,所以打到A叫「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