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皇太子帽子什麼時候上線

皇太子帽子什麼時候上線

發布時間: 2022-05-17 10:42:33

『壹』 被廢太子事件牽連的老十三胤祥,是被囚禁才消失十多年嗎

康雍朝蕭牆內那紛繁復雜的政斗漩渦中,有這么一位讓女人們為之傾倒,男人們也要為他叫一聲“好”的皇子,在父親康熙眼裡他志慮忠純、嫉惡如仇,在皇兄雍正眼裡他公忠體國、才幹卓著,在世人眼裡他文武雙全、俠肝義膽。

他便是粉絲眾多的拚命十三郎,滿清王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的和碩怡親王胤祥。

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這可不是虛的,是真的俠肝義膽,甚至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他的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老十三胤祥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這個皇貴妃的名號是雍正帝在她死後封的。

於是,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贊揚:“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貳』 明朝太子平日戴的帽子叫什麼

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製(公元1368年),加金博山附蟬,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與絳紗袍、皂色領、褾、裾的白紗中單、絳紗蔽膝、白色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配套,為皇帝郊廟、省牲、皇太子、醮戒時所穿。

『叄』 十三皇子胤祥為何去世後被追封為鐵帽子王

胤祥是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

在他之前,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8位鐵帽子王都是以開國元勛的身份獲得世襲罔替之殊榮。

胤祥,能成為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這離不開他的四皇兄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當然,胤祥也的確擔得起雍正給他的這份待遇。

胤祥在雍正朝雖然只有8年的時間,但對雍正朝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胤祥在雍正的各項新政中充當著重要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這么說雍正能夠實施新政,這其中胤祥的作用不容忽視,沒有他,很有可能就沒有雍正的新政。

首先,胤祥總理戶部期間,一心為公,不論遠近親貴,整頓財務,進行財務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追繳虧空,革除弊政,充盈了國庫,從而為雍正所實施的各項新政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後盾。其次,胤祥在負責營田水利事宜,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他合理治理河流,利用土地,變劣勢為優勢,有效治理當地水利,讓東南數十州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

最後,胤祥為雍正朝薦賢甚多,像福建總督劉世明、陝西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等,這些都是胤祥向雍正舉薦的。這些人才在之後都成為了雍正朝朝堂上的中堅力量,有效地貫徹了雍正所實施的諸多新政,為清朝在乾隆朝走上極盛立下汗馬功勞。

雍正為君,給胤祥的寵榮無以復加;胤祥為臣,對胤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雍正厚待胤祥,胤祥忠心雍正,兩人相得益彰,最終促成「棠棣情深」一段佳話。

『肆』 《雍正王朝》中康熙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為什麼帽子

其實就是代表太子的地位不保啊!
康熙這次南巡已經是他老人家最後一次南巡了,也是第六次南巡。他南巡,留下了太子監國,這種事情也不是他老人家第一次這樣做了,只不過這次的太子監國,不同以往的情況是,太子已經被廢過一次,這是重新復立以後的太子。
而康熙之所以要復立太子,其實也是因為太子被廢以後,剩餘的皇子個個都虎視眈眈的看著太子的位置,都想成為儲君。康熙不忍心皇子們勾心鬥角,也為了保護四阿哥胤禛,所以才又把太子搬了出來,故意讓他當了擋箭牌。

『伍』 清朝太子屬於當時什麼等級

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擁有明立皇太子的王朝。更重要的是,清王朝二百餘年歷史上,只出現了一位明立的皇太子,即清聖祖康熙帝的序齒皇次子——廢太子、理密親王胤礽。他是清王朝歷史上的第一位明立皇太子,也是清王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

綜上所述,皇太子不是清王朝的一級爵位,因此不能用所謂等級來衡量。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臣,皇太子是儲君、是半個君!無論是叔叔大爺、還是兄弟,都必須以臣對待君的態度來對待皇太子,否則便是僭越,是要受到處罰的。如果非要用等級來衡量皇太子,用一句話比較恰當——“老子天下第二!”除了皇帝之外,皇太子最大。當然,祖母皇太後除外,理論上皇帝都得給他媽請安,就更不用說孫子皇太子了……換言之,胤礽如果見到曾祖母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嫡祖母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繼母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和孝懿仁皇後佟佳氏,還是必須行禮的。除了這幾位之外,恐怕也就只有他的皇帝老爹了……當然,清聖祖的一眾小老婆們好歹也是胤礽的庶母,見面了寒暄一下問個安還是必須的,但不需要行大禮。

『陸』 清朝王爺帶的帽子和皇帝的一樣只是上面的珠子不一樣,有什麼講究嗎

清朝對於產自東北江河中的珍珠特稱為【東珠】,宋、金之時則稱為北珠。因為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特別重視東珠,在當時的官定服飾中,男性方面只有皇帝、皇太子、太子、親王、世子、郡王、貝勒、貝子、固倫額駙、和碩額駙、鎮國公、輔國公、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郡主額駙子、鎮國將軍等可以嵌飾東珠,至於文、武二品及輔國將軍、縣主額駙男以下皆不準飾用。女性則是凡男性中准用東珠者,其妻子也可以用東珠為飾;除了民公、侯、伯、子、一品官員、鎮國將軍等的女兒外,其餘父親准用東珠者,其女亦可以東珠為飾。至於准用東珠者的等秩,則以所嵌飾東珠的數目為分別,例如皇帝的朝冠頂用【東珠十五顆】,皇太子所用者【十四顆】。

崇德元年,定親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八】。前舍林,嵌東珠四。後金花,嵌東珠三。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四。服用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滿翠四補等緞。

親王福晉吉服褂,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餘皆與皇子福晉同。側福晉冠頂等各飾【東珠九】。服與嫡福晉同。並按崇德元年,定親王嫡妃冠頂嵌【東珠八】,側妃嵌【東珠七】。順治九年,定嫡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翟鳥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側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嫡妃同。

親王世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吉服冠、端罩、補服、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同。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三。左右佩絛如帶色。吉服帶與親王同。順治九年,定親王世子冠頂三層,共嵌【東珠九】。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三。服與親王同。

世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六。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綴為帶。順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親王側妃。其側妃冠頂嵌【東珠八】。服與嫡妃同。

『柒』 「烏紗帽」這個詞什麼時候出現的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到宋朝時加上了雙翅,明朝以後,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

早在東晉成帝時,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宮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人稱「烏紗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時,這種帽子在民間也流傳開來。於是,「烏紗帽」遂成為民間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

隋唐時,天子百官士庶都戴烏紗帽。但為適應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隋朝用烏紗帽上的玉飾多少顯示官職大小:一品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裝飾玉塊了。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議事時朝臣交頭接耳,就下詔書改變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這樣只要腦袋一動,軟翅就忽悠忽悠顫動,皇上居高臨下,看得清清楚楚;並在烏紗帽上裝飾不同的花紋,以區別官位的高低。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三年作出規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職的狀元、進士,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遂成為官員的一種特有標志。

到了清代,官員的烏紗帽被換成紅纓帽,但至今人們仍習慣地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志,「丟掉烏紗帽」就意味著削職為民了。

『捌』 康熙諸皇子怎麼組團作戰,他們最終的結局又如何呢

康熙晚年,諸子爭位。其中傑出的皇位候選人總共有九名皇子,史稱這場皇位之爭為“九龍奪嫡”,那麼,這九位皇子是最終的下場又是怎樣的呢?

一,八爺黨

“九龍奪嫡”中的候選人,分別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胤禵。

這九位皇子,並不是一個個上陣單挑的,而是幾個人結成一個小團體,展開團隊作戰。其中,太子團隊和八阿哥團隊的勢力最大,雙方為了皇位多次交手,禍亂就此起於蕭牆之下。

八阿哥團隊中,包括了大阿哥胤禔,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其中胤禟,,胤禵都是八阿哥團隊的核心成員,算是不折不扣的“八爺黨”。

於是舊的矛盾尚未解決,太子策劃逼康熙退位又引起了新的矛盾。康熙被兒子們弄的心力交瘁,不得不在1712年再次廢了太子。

三,四爺黨

太子再次被廢後,原本的太子黨成員四阿哥胤禛知道太子大勢已去,於是拉著十三阿哥胤祥另起爐灶,成立了“四爺黨”。

四阿哥吸取了一眾失敗者的經驗,專門表現出自己對皇位一點興趣也沒有。他自封“天下第一閑人”,又做了一枚“四時優游”的章,以示自己寄情於山水之間,不想奪權。

他還特別孝順康熙,晚年的康熙被一群兒子弄的心情抑鬱,突然遇到胤禛這個又聽話又能乾的孩子,更難得的是胤禛既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還能抵抗住皇位的誘惑,康熙自然對胤禛好感度爆了棚。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奪取皇位的道理,胤禛一向都懂。

一切都如胤禛所願,康熙最終選定了胤禛即皇帝位,史稱“雍正皇帝”。

四,諸子下場

雍正繼位後,再也不用上演友愛兄弟的戲碼,他舉起手中的屠刀,毫不客氣的揮向自己曾經的政治對手。

主要政敵八阿哥和九阿哥,被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分別改名為“阿其那”,“塞思黑”,就是“豬”和“狗”的意思,二人後來都凄慘死於監所。

至於其他的兄弟下次也大多不好,原本被康熙圈禁的胤禔,胤礽,雍正並沒有放出,而是將他們圈禁至死。

三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後來也都被圈禁,只有一直支持雍正的十三阿哥被封為鐵帽子王,算是雍正兄弟中為數不多的美好結局了。

『玖』 清朝皇太子的頭飾一般是怎樣的

梳辮子,辮尾垂以流蘇,或玉飾,這沒有固定的等級分別。等級主要體現在帽子上。
帽子主要分為服冠,暖帽和涼帽,因為清朝雍正都都是秘密立儲,真正意義上的太子只有一位,所以太子的也不清楚,只知道皇子的。
暖帽的形制,多為圓型,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製,也有用呢制、緞制及布制的,視其天氣變化而定。顏色為黑色為多。皮毛之類也有分別。最初,以貂鼠為貴,其次為海獺,再次為狐,其下則無皮不用。由於海獺價格昂貴,後用黃狼皮染黑代替,名為騷鼠,時人爭相仿效。帽子的最高部分,裝有頂珠,材質多以珍珠,紅寶石為主。紅寶石為冠頂,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
涼帽的形制,無檐,形如圓錐,俗稱喇叭式。材料多為藤、竹製成。外裹綾羅,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黃色等。上綴紅纓頂珠。
朝冠是上朝或大宴等正式場合佩戴的官帽。皇子冬朝冠:皇子冬朝冠,熏貂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皇子夏朝冠:皇子夏朝冠,織玉草或藤絲竹絲為之,綠石青片金二層,里用紅片金或紅紗,上綴朱緯,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頂如冬朝冠。

『拾』 古人說的丟了烏紗帽,何時開始烏紗帽成了官職的代名詞

我們在很多古代連續劇中常看到“丟了烏紗帽”這句話,在很多古典戲劇中也常看到官員頭戴這種帽子。“丟了烏紗帽”這句話的意思是丟了官職,現在在民間俗語中“烏紗帽”仍然是官職的代稱。

那麼“烏紗帽”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就成為官職的代稱呢?


(明代《出警入蹕圖》中戴烏紗帽的官員,圖片來自網路)

明代烏紗帽的形制前後有所變化,明初時是矮冠,後來變得高聳。

史書記載,萬曆年間,有人看到南京留守、中衛指揮解元的先祖畫像,畫像中的先祖是明初之人,“年二十許,烏紗矮冠”。這則信息說明明朝初年的烏紗帽並不像以後的烏紗帽那樣高聳。

從明朝中葉開始,烏紗帽就變得高聳。史書這樣描述明朝中期一位兵部尚書:紗帽作高頂,靴作高底,輿用高扛,人呼為“三高先生”。烏紗帽作為官帽,在製作上很考究。有一首叫《折桂令.冠帽鋪》的曲子就描繪了它的製作工藝:“窄比寬量,輕漆慢烙,正剪斜裁。烏紗帽平添光色,皂頭中宜用輕胎”。

明朝滅亡後,清朝廢除了以前的冕服制度,把紅纓帽定為官員的法定帽子,烏紗帽不再是只有官員才可以戴的帽子。不過民間仍然習慣地以烏紗帽代稱官職。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538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2050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222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720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999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90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1299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490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79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