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為什麼日軍帽子上有四塊布

為什麼日軍帽子上有四塊布

發布時間: 2022-05-19 00:25:33

① 二戰時日軍帽子下為什麼掛幾片布

【二戰以前日本士兵帽子上常見的兩塊“屁簾簾”有什麼作用?】因為這兩塊布剛好擋住耳朵,也不能防彈,所以很多初見到它的人都很好奇它到底有什麼作用。早在1899年,日本天皇就下令給駐台灣的日軍戴上急需的“屁簾”帽,由於台灣的緯度低、濕度高、溫度高、蚊蟲滋生,這也是急需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兩塊布可以防止被中國軍隊的大刀砍在腦袋上的時候,腦袋不會斷掉,毫無疑問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說,這是護身符,日本古代士兵出征的時候,有戴“陣笠”的習慣,很多人認為,這是護身符,意味著天皇對每個士兵的恩賜,一度被宣傳為,分別代表為“八宏一宇”和“四海一體”,總體大意是“天下一家”。

這種說法也算說的過去。不過,為了吉利,特意添加兩塊布,顯然也不符合日本人的性格,並且浪費資源,以斤斤計較的日本人性格來說,顯然是不足以說服眾人的。

② 日本兵的帽子上有幾個布片干什麼用啊

一、主要用途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現代的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因此也有人說那個「屁簾」是遺傳自法軍軍帽的。

二、主要用途是防蚊蠅叮咬的。有了這個,行軍、作戰、休息時受的影響要小多了。

三、主要用途是護身符。日本人較為迷信,軍工部門在引進時,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四、主要用途是防炮震。一來是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發射的巨大聲響震聾,二來防止被對方的炮聲震聾耳朵。

五、主要用途是提防日軍士兵被中國的大刀隊直接砍掉脖子。這是日軍的傳統,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制頭盔,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我們所看到的」屁簾」結構式軍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喜峰口日軍被我們的大刀片砍怕了,所以用布擋一下.其實,在侵華前,日軍軍服就已經定製了.但大刀仍然是他們最怕的東西.

六、主要用途是防曬通風。這叫透風襟,我國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這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由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研究後提出。

③ 為什麼二戰日軍帽子上有幾塊布搭拉著

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還有一種說法是防蚊蠅叮咬的
比較希奇的說法是凡是有防蠅簾的都是野戰部隊,沒有的是憲兵
日本創立近代陸海軍,分別以西方法、英等國為藍本的,在制度和服飾方面有明顯的繼承性。其中陸軍的服裝與法國19世紀60年代相似,圓錐形的野戰帽,侵華戰爭時廣東老百姓稱之為蘿卜仔。法軍非洲殖民地駐軍帽子後面有一圈布。
不過日本在引進同時有創新,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大意: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海灣戰爭時美軍也用過。
考慮到海灣環境,防曬說較可信。

④ 二戰時日軍帽子下為什麼掛幾片布擋風嗎

不是,只是為了防曬,避免士兵因為陽光暴曬灼傷皮膚;而且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蚊蟲叮咬。

⑤ 二戰時的日本兵軍帽上的幾片布是什麼意思

起源和用途
說法一
一種說法是套用法軍樣式,主要用途是遮陽、防蚊蠅叮咬。
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並可防蚊蟲叮咬。近代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帽垂"就是採用法軍軍帽的的樣式。
說法二
還有一種說法稱這是日軍的傳統。
日本足輕陣笠日本足輕
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制頭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槍兵在採用了法國式的軍服後,仍保留了陣笠(當然也保留了護頸簾)。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帶有帽垂結構的軍帽。

⑥ 二戰時日軍在行軍作戰時,軍帽兩側為何會有幾塊垂布有什麼作用嗎

二戰時期日軍所使用的軍帽垂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它的主要作用是遮陽降溫。這種帽布簡稱「帽垂」全稱「軍帽垂布」,日軍首次使用這種「帽垂」是在1899年,天皇下令讓在中國台灣的日本士兵使用這種「帽垂」,從而達到遮陽降溫的作用。「帽垂」的起源一種說法是從法軍那裡借鑒來的,另外一種說法是這是日軍自己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步演變,最後發展成了「帽垂」的樣子。

不論日軍是哪種原因到二戰時期使用了「帽垂」的設計,這都給日本士兵帶來了便利。

⑦ 日本的軍帽為什麼會有垂布它的作用是什麼

日本鬼子帽子上的「屁簾」 「屁簾」名稱的來源 在有關抗日戰爭的影視劇里,日本兵頭上戴著的戰斗帽後面總是有幾塊黃布遮蓋住後脖梗子,顯得很滑稽的樣子。對此,日本的《陸軍鐵帽物語》當中,就有關於日本戰斗帽的側面和後面的幾塊布的描寫。實際上仔細數來,一共四塊布,側面兩塊,後面兩塊。對這四塊布,當時的中國人戲稱之為「屁簾[1]」。中國人既使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下,也不乏幽默感,一句「屁簾」,就將日本鬼子的上下掉了個個,蔑視中透著自信。 「屁簾」的功能作用 曾經有人想當然地認為,日本人在戰斗帽後面綴上那個「屁簾」,是用來防止中國軍隊的大刀砍腦袋的。長城抗戰中,日本人吃盡了二十九軍大刀隊的苦頭。尤其是佟麟閣將軍親率500壯士,人人手持大刀夜襲鬼子炮兵陣地,砍瓜切菜般那叫一個痛快。大刀進行曲,就是從那一刻開始唱響全國的。 但實際上,日軍在帽子後面綴上「屁簾」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防曬。分成幾片,既可通風,又能防曬,雖然難看,但效果確實不錯。如今的登山愛好者,對此應該有所體會。行走在荒郊野嶺,帽子後面若無一塊布遮著,很快脖子就會曬脫了皮。 「屁簾」的設計起源 其實這個設計,最初是從法國軍隊模仿過來的。日本當年創立現代陸軍,是以法國陸軍為模仿對象的。在部隊制度和服飾方面,有著明顯的繼承性。日本陸軍的服裝與法國19世紀60年代的軍隊相似,也是圓錐形的野戰帽。這種帽子在侵華戰爭的初期時,很為中國人所嘲笑,人們不是嘲笑這種帽子,而是笑話它後面的「屁簾」。說起來這樣的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帽子後面有一圈布。在沙漠地帶,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確實不錯。不過日本在引進的同時,有所創新,改為幾塊布。

⑧ 日本兵,軍帽側面和後面為什麼有幾片布

防曬。散熱(行動時有風)。只有夏季使用。(四塊)

⑨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帽為什麼有幾片垂布

日本軍帽上的這兩塊垂布學名叫作軍帽垂布,通常稱之為「帽垂」,是日軍戰斗帽的一種制式標配。由於長城抗戰中,日軍吃盡中國29軍大刀隊的苦頭,民間曾傳說,日本人為軍帽加帽垂,是為了防止大刀砍頭,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依據,因為帽垂是布料做的,怎麼可能抵禦得了大刀劈砍的威力。
實際上,軍帽兩側加帽垂這一設計並非是日本首創,而是法國陸軍首創。近代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當時法國還是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帽垂"就是採用法軍軍帽的的樣式。
這種帶帽垂的軍帽最先是法國在北非軍團中使用的。因北非地處沙漠地帶,為了防止兵士被陽光暴曬而灼傷皮膚,而在後頸處加了布片,這布片同時還可以防止蟲、蚊的叮咬,效果十分出眾。
軍帽帶帽垂的真是目的是為了防曬以及防蚊蟲的叮咬。日軍在引進法國這種帶帽垂的軍帽後,又有所改進,那就是把帽垂上的整塊布改為幾片布。因為亞太戰場沒有沙漠,但卻有著非常廣泛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濕熱、蚊蟲肆虐,極易感染、傳播疾病,在這些地區作戰,非戰斗性減員有時甚至會超過戰斗傷亡,不得不引起重視。
把整塊圍布改成幾片,可以讓空氣流通,增加了舒適性,能夠預防痱子、濕疹等皮膚病,同時行進過程中,帽垂會不停地擺動,起到驅趕蚊蟲的效果。據統計。帽垂這一設計,就讓日軍在亞太地區減少近10萬的非戰斗性減員,極大的改善了日軍疾病頻發的狀況。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541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206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22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723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100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910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131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494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799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