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鐵帽子和福星有什麼區別

鐵帽子和福星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5-31 12:28:01

1.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地位

中國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帝。王爵又分為親王和郡王。親王也稱「一字王」,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如秦王、晉王。郡王稱「二字王」,一般以地名為號,如臨淄王、陳留王。

原來,鐵帽子王並非爵位,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一般是嫡長子)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郡王去世後,下一代繼承到的爵位降為公爵。以此類推。但鐵帽子王則不受此規則限制,親王去世後,繼承人還是親王。

因此,鐵帽子王在繼承權方面比其他王爺要享受更多的福利。但在政治地位上,鐵帽子王和其他王爺並沒有什麼區別,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況。

清朝歷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開國之初,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他們分別是: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肅親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庄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還有四位在中後期因維護社稷立功受封的鐵帽子王,他們是:怡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親王奕欣(道光第六子)、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孫)。

在這十二位鐵帽子王中,誰的實力最強呢?這其實要看處於哪個時期。清朝入關前,禮親王代善掌握著八旗中的正紅旗和鑲紅旗,因此實力最強。清朝入關後,睿親王多爾袞權傾朝野,又掌握著正白、鑲白兩旗,連順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攝政王,實力最強自然毋庸置疑。

此後,皇權越來越集中,開國的八家鐵帽子王都得老老實實聽命於皇帝。因此也就沒有誰強誰弱的說法。至於清朝中後期這四位鐵帽子王,他們所處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時間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2. 鐵帽子王是什麼王他們能享受哪些特別待遇

鐵帽子王是大清的王爵,甚至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大清王朝「鐵帽子王」之爵位一共有12個,其中八位是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至於另外四個也是大有來頭。他們是雍正的鐵哥們老十三和碩怡親王胤祥以及晚清時期碩恭親王奕欣,和碩醇親王奕譞與和碩慶親王奕劻。

雖然鐵帽子王是王爺,但是跟明朝那樣的分封制大為不同,沒有封地,沒有軍隊,他們都被集中在京城。

更何況,清朝是中央集權達到巔峰的時候,這些鐵帽子王其實並不鐵,得罪了皇帝,照樣被法辦。

3. 清朝所謂的鐵帽子王和普通的王爺有什麼區別

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當時確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清朝襲爵的方式分為兩種。
一種是降等承襲,這是一般的情況。即逢子孫(通常為嫡長子)襲爵時,每代要遞降一個等級來承襲。由和碩親王遞降至奉恩鎮國公,多羅郡王遞降至奉恩輔國公,多羅貝勒遞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固山貝子遞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奉恩鎮國公遞降至鎮國將軍,奉恩輔國公遞降至輔國將軍,之後不再遞降,以該爵一直承襲下去。
另一種是原等承襲,即由皇帝頒詔允許,某些爵位逢子孫襲爵時,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級來承襲,世代相承不變。若是沒有子嗣後代時,則以旁支後代奉始封祖先祀,並承襲該爵。這就叫做世襲罔替。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後人在繼承爵位時無需降級,作為皇帝對其功勞的賞賜,稱為鐵帽子王。

普通王爺也是世襲的,但與鐵帽子王的世襲罔替相比,在前幾代承襲爵位時,是要遞降一個等級的,在遞降至一定的等級後,才可以原爵位繼承。

認為普通的王爺每次繼承都要遞降一個等級。但按照網路中的說法,在遞降至一定級別後就不再遞降了。還需要進一步了解相關資料。

4. 鐵帽子王是啥意思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

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4)鐵帽子和福星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清朝各位「鐵帽子王」爵位傳承

1,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為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

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2,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3,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

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5. 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職位和親王、郡王有什麼區別呢

鐵帽子王是一種俗稱,官方的名稱是八旗旗主。大清王朝就是靠著八旗兵打通了山海關,打敗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八旗兵曾經是大清王朝最強悍的戰鬥力,是大清王朝最倚重的軍事力量,八旗制度也貫穿清王朝整個軍事制度,八旗旗主就是八旗制度最高的軍事長官。他們都是皇親國戚,在朝廷中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和身份,而且每個人在戰場上都有著不可一世的軍功,這八個人可以說是大清王朝除了君王之外最有權力的人。

大清王朝統治者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君王不斷蠶食八大鐵帽子王手中的權力,最後八大鐵帽子王也只是一個榮譽稱號。

6. 「鐵帽子王」是什麼王,為何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

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爵位,之所以能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是由於他們可以世襲而且享用國家土地和一些優惠。到了乾隆繼位以後才開始有這種中式爵位的制度,而且在慢慢改進當中,因為當時這種制度還是比較混亂的,它跟分封沒有一種明確的區別。


只要你對國家有功勛,那麼你就可以被封為鐵帽子王,而且還可以世襲給下一代。但是這些人的能力不是最厲害的,比如說一些在軍機處的大臣,他們雖然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但是不足以支撐大局,而且在清朝的後期還出現了貪污腐敗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只討好慈溪,就得到了鐵帽子王的封號。

7. 清朝的鐵帽子王,親王,郡王有什麼區別

清朝鐵帽子王本身就是親王或郡王,因為他們對國家做出特別多的貢獻,所以獲得了可以惠及子孫的特權,也就是世襲。由於功勛顯著,所以不管是朝中的威望還是皇帝的信任程度以及職權都比親王、郡王高出很多。

8.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個什麼官銜有多大權力

清朝的“鐵帽子王”並不是一個官銜,只是對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的一種尊稱而已,雖然“鐵帽子王”的稱呼看似非常霸氣,但實際上“鐵帽子王”並不能帶來什麼權力,只不過能讓擁有“鐵帽子王”的親王能夠享受到比普通親王更優厚的生活待遇而已。在清朝的十幾位“鐵帽子王”中,早期的七八位”鐵帽子王“確實擁有很大的權力,但那是他們用開國時期立下的汗馬功勞贏來的,並不是因為得封“鐵帽子王”才有了很大的權力。

簡而言之,”鐵帽子王“只不過仍是擁有更高生活待遇的親王而已,段位比親王高了許多,但對皇帝來說,依然只是一個比親王高級些的奴才而已,擁有”鐵帽子王“並不代表擁有了權力。

9.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好使嗎

鐵帽子王,是對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整個清代共有十二家鐵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

「鐵帽子王」的由來

「鐵帽子王」是努爾哈赤分封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和至親的,因為在清朝初期創立的過程中,這些人都出了不少力,可以說居功至偉。雖然努爾哈赤的意思是希望這些「鐵帽子王」的爵位能夠代代相傳下去,能夠和大清的江山一樣永遠穩固不倒。但是事與願違,隨著皇權想要集中,」鐵帽子王「成了一種阻礙,漸漸地」鐵帽子王「失去了原來的性質,變成了一種榮譽而已,而且還隨時可以被皇帝剝奪,實際上」鐵帽子王「和普通親王也就沒太大區別了。

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六、和碩庄親王

碩塞,皇太極五子,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七、多羅克勤郡王

岳托,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八、多羅順承郡王

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

一、世襲罔替,永不降級

爵位從親王、郡王丶貝勒、貝子、輔國公由高到低排列。第一代的如果從親王傳下去,第二代就要降一級,那就是郡王,由此往下傳最後就是輔國公這個爵位了。為什麼這么傳呢,那個是因為人家皇帝也要換人,位子不能老讓別人占著,都要換成自己的兒子。但鐵帽子王就不一樣了,世襲罔替,永不降級。如果這個鐵帽子王家族幸運,只要這個王朝存在,這個鐵帽子王就永遠是他的後代的。鐵帽子王不但世襲罔替,永不降級。

二、待遇好,奉祿也高。

還可開府建衙,更是死後建有太廟,享有皇室的祭祀與祭拜。許多人可能認為開府建衙沒什麼,但你要知道清朝的皇子們所往的王府多半是只有居住權而沒有產權和繼承權的,當這家人的爵位傳到了貝勒,不再是王爺的時候就得搬出王府,另尋住處了。你說這鐵帽子王的這項殊榮得羨慕死多少王爺。

清朝鐵帽子王每天都幹嘛?

鐵帽子王作為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顯赫的一波人,不僅僅俸祿高權力大,最主要是他們的子孫每一代都有這樣的權力,可以說是永世不衰,所以到了清朝的中後期,以鐵帽子為首的腐朽集團就這樣誕生了。

他們每天無所事事,依靠祖上給予的權力,把持朝政,還經常貪污公款阻止國家的改革,成為了清朝發展的一個絆腳石。因為他們大多數是八旗旗主,很長一段時間國家也奈何不了這些所謂的鐵帽子王。

他們之間還相互達成了一個協議,形成了一個利益集體,對於清朝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消極作用。清朝初年為了避免朝廷稅收的累贅,所以摒棄了明朝的中式世襲制度,改為另外一種制度。

清朝的親王去世之後,只有兒子可以繼承爵位,但這個職位必須要下降一個等級,也就是說兒子繼位的時候就是郡王了,其餘兒子則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得不同的職位。

在清朝,鐵帽子王也有很多犯罪的,比如多爾袞功勞赫赫,他頭頂上的鐵帽子王爵位以及前一個皇帝封的頭銜,照樣都被順治帝給拿掉了。所以鐵帽子王就是親王里的特等親王,榮譽比普通的親王要高,但是依然還是受制於皇帝。

結語

「鐵帽子王」是對清朝世襲罔替王爵的稱呼。「鐵帽子王」只是能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有多大權力看皇帝是否重用,否則只是清閑的皇室宗親罷了。

10. 清朝有鐵帽王一說,那他和普通王爺有什麼區別

清朝鐵帽子王其實說白了就是世襲王爵,也就是說爵位可以世襲,與普通王爺其實差別並不大。

這個制度的來源是清朝初年皇太極分封功臣的時候封賞了一些有功的宗室皇親「鐵帽子王」的身份,這個身份就是開國元勛貴族的象徵,整個清朝只有十二個人,八個開國功臣,四個穩固江山的重臣,但是鐵帽子也不完全「鐵」,因為爵位究竟會傳給誰其實並不一定,傳來傳去族譜都傳亂了,已經很難判定誰才應該是繼承者了,所以鐵帽子王在清朝初年一直比較混亂。

但是鐵帽子王在清朝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因為基本都是早年間的權臣,清朝的八旗他們基本上都是處於領主的地位,所以旗下的其他人講道理基本都是旗奴,所以即使後代他們沒有實權,他們的地位都十分尊貴,在兩百多年的時間里都是十分受人尊敬的。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294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4263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2972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3442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2685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2671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3492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237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2554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