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帽子教授什麼意思
1. 麻煩翻譯一下 急用!!!!!
1樓的是翻譯機翻譯的
2樓的有幾點錯誤。
설문 조사에 따르면 한국에 있는 중국 유학생들이 한국 문화를 이해 못하는 부분이 있다, 1, 식사할때 왜 그릇을 들고 식사하지 못하는지? 한국의 문화중에서는 그릇을 들고 식사하는 행위는 거지의 행위로 여기다, 그러나 중국에서 사발을 들고 식사하는 것은 밥과 반찬 모두가 아주 맛있다는 것으로 여기다., 2, 한국 학생들은 수업 시간에 모자를 쓰고 수업 하는것을 종종 볼수 있다, 그러나 중국에서 수업 시간에 모자를 쓰고 수업하는 것은 교수에 존중하지 않은 표시이다, 3, 한국어에 높은말과 반말이 있다, 그러므로 나이 차이는 아주 중요하다, 중국에서는 촌수가 매우 중요하지만 비슷한 친구 사이에는 나이 차이가 많이 있어도 높은말을 쓸 필요가 없다,
그러나 설문 조사중에 중국에서 공부하고 있는 한국 학생들도 이해 못하는 중국 문화는 1, 중국에서 색갈에 특수한 의미를 부여한다, 예를 들어 녹색 모자를 쓰지 못한다, 녹색 모자는 부인이 바람 피운단 말이다. 2, 중국인은 혼자 식당에서 식사하는 것은 정상적인 표현이다, 한국은 혼자 식사하는 행위는 친구가 없는 표현으로 인정 받을수 있다, 3, 중국인은 방 안에서 신발을 신고 행동한다., 그러나 한국의 습관은 필히 신발을 벗어야 한다
2. 談談「戴高帽子」的心理學意義所在,對班主任工作有什麼啟示
帽子有多高,人的眼界因仰望而被「引伸」有多遠……
所謂「志存高遠」,就是因為高遠處有頂自己心靈中羨慕並想得到的帽子。
在教育心理學中,這種作法被稱為期待效應。也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年輕的塞普勒斯國王,同時他也是一位手藝精湛的雕刻家。一次,他為雕刻一個美女石像傾注了全部心血,把她刻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最後自己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為此,他日思夜想,茶飯不思,最後感動了宙斯(天神的領袖),把這個石像變成了真正的美女,滿足了皮格馬利翁的願望。
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但是卻說明了一個心理學的原理:期望可以使被期望者向期望目標轉化。這個原理常被應用於教育活動。教師較高的期望引起學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人們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的典故,稱這種現象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教育實踐有這樣的實例: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訓練笨鼠為聰明鼠」的實驗。1968年他和雅各布森(A. L. Jacobson)教授把這個實驗擴展到人的身上。他們帶著一個實驗小組走進一所普通的小學,對校長和教師說明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潛力」的測驗。在6個年級的18個班裡隨機地抽取了部分學生,然後把名單提供給任課老師,並鄭重地告訴他們,名單中的這些學生是學校中最有發展潛能的學生,並囑托教師在不告訴學生本人的情況下注意長期觀察。8個月後,當他們回到該小學時,驚喜地發現,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和智力表現上有明顯進步,而且在興趣、品行、師生關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自此,這一現象被稱為「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期待效應」是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價值正在得到老師們的重視。特級教師畢竟有獨到之處--用「准備100頂高帽子」隨時贈戴的方法把賞識教育演繹得生動活潑、具體形象。佩服!
3. 博士帽是學問的象徵
博士帽是方形「牛津帽」,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邊垂下漂亮的流蘇,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所屬院系。
博士帽,本意為托灰板,這一稱呼是因為博士帽就像泥瓦匠用來托住砂漿的板子。
帽子形狀是正方形,平平的板子擱在一個無沿帽上,中間系著條帽穗。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博士帽是從四角帽(一種過去羅馬天主教教士、學生和教授常戴的帽子)演變而來。而四角貓帽可能就是從一般人所戴的皮帽中演變而來。
最早在1311年,貝加莫宗教會議上由教堂要求佩戴,此後就在教士之間流行開來。
到了15世紀,博士帽成了很多地方標准學位服的一部分,早期的帽子上會有精巧的刺綉和飾品。早期在一些大學里,只有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才有權利戴這帽子。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人的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後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到了十五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掛在肩上,向後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裝飾物。今天的流蘇(tassel)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不過更精緻罷了。
牛津大學最先採用平低方形禮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民間則建議學校禮帽應做成學者的一本書那樣的形狀,這樣更能表現它的學術含義,更有書卷氣。
在美國,哈佛大學率先穿上學校禮服,接著各大學相繼使用,但式樣與歐洲仍在使用的禮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別。在1895年,各校的代表開會,建立了統一的服裝樣式,1903年,產生了美國大學禮服的統一標准體系,後來,又在1936年和1960年兩次進行了修訂。因此,美國今日各大學流行的禮服規格一樣,只是在諸如顏色等一些細部略有差別而已。
博士和碩士的長袍士是黑色的,准學士的長袍為灰色。學士的長袍,尖袖,前面不敞開;碩士的長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長袍,喇叭袖,胸前扣子兩旁各一道寬5英寸的天鵝絨貼邊,袖子上也橫著縫有三道平行的天鵝絨貼邊,顏色屬黑或別的顏色,它是學科類別的標志。
最能體現學位等級的是頭巾,其尺寸大小,形狀,隨學位的不同而不同,學位越高,尺寸就越大,做工就越精緻。頭巾的外層與長袍的黑色材料相匹配,襯里折疊向外翻出的部分,使用普渡大學代表顏色――金色和黑色。天鵝絨貼邊的顏色表示學科類別。
4. 中國學校畢業生穿黑袍戴帽子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這種應該是。學士服。只有學士服是黑色的。學士服是屬於學位服的,一種。它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學位帽。流蘇。學位袍。腿部以及附屬著裝。
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帶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治癒腦袋後方。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劉淑芬多種色系。紅色的韋博士。藍色的為碩士。學校院長或校長。流蘇一般為黃色。未獲學位時流蘇。垂在所。帶學位帽又淺側。
學位袍博士學位跑分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跑分藍深藍兩色。校長。學位袍。一般為。黑紅兩色。空穿學位袍。必須著裝得體。外部不能再穿其他服裝。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四邊按文 理。工 農。。醫 軍。六類。顏色上按粉。灰黃綠紅白。分類。
5. 教授帽子上的是啥標志啊
揚基帽,揚基是美國一個棒球隊的名字,帽子不便宜啊!
6. 四方帽的含義
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
與此相應的飾邊顏色為粉、灰、黃、綠、白、紅六種顏色。
學位帽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師,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
詳情請參閱:
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區別&學位服的式樣和意義
學位服介紹
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學位服著裝規范
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志之一。實行學位服,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學位制度,有利於全社會進一步尊重知識和人才,有利於激發攻讀學位者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加強學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國際交流。
實行學位服,是一件嚴肅認真的工作。學位服只限於學位獲得者、攻讀學位者及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在學位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及校(院、所)慶慶典等場合穿著使用,不得濫用。
學位服作為專用服裝。著裝應符合下列規范:
一、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
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
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 院、所)長帽流蘇為黃色。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 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位袍
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 ,校長服為紅、黑兩色。
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 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 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五、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現代意義的學位服在中國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但由於社會、政治等的因素,學位服在中國消失並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伴隨著新中國學位制的建立和中國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展,學位服開始在大學校園中出現,並逐漸成為一道亮麗的校園風景線。與此同時,有關學位服的研究工作也開始了。
自發不等於自覺。作為全國領導學位工作的最高機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密切注視著這方面的情況。199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就學位服有關問題盡快組織開展研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受命在全國展開了調研工作,並與北京服裝學院組成聯合課題組,開展了「建構中國現代學位服體系」的專題研究。
在深入研究和廣泛征詢意見的基礎上,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通過了新中國自己的學位服樣式,並作出決定:作為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向全國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其他樣式的學位服一律廢止。
新中國有了自己的現代學位服。
這套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包括博士服、碩士服兩級學位服和校長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決定,學士服暫不納入這套學位服系列和暫不推薦使用。
這套學位服既考慮了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世界慣例,利於統一規范的原則,又兼顧到學位的分級、學科的劃分、學校的特點等認同、管理因素。
這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構成。
學位帽:
學位帽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師,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
流蘇:
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採用流蘇,既為世界各國學位服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
對著學位服者是否已獲得學位的判定,是通過流蘇懸掛於學位帽的何處位置。未獲得學位時,流蘇是垂掛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的帽檐右前側中部;獲得學位後,流蘇則垂於帽檐左前側的中部。流蘇位置的移動,是由校長(或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在學位授予儀式上,頒授學位之後移動。校長的流蘇,自然是垂於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因為他早已獲得過學位(或理論上應如此)。
學位袍:
是學位服的主體,既標識出學位的級別,又體現出本國和民族特點,同時還能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
一般而言,國外對中國服裝的借鑒,主要表現在服裝面料的圖案、紐扣、小立領等方面。考慮到學位服的世界慣例和整體效果等因素,現行學位服沒有採用立領造型。面料的圖案如果採用中國特色和傳統的龍、鳳、牡丹花等圖案,勢必又會增加學位服的造價成本,加重學校或學位獲得者的負擔。因此,中國學位袍在本國和民族特色方面主要體現在紐扣和袖口圖案上。學位袍的前胸紐扣,採用了中國傳統服裝的「如意扣」,既有民族特點,又將實用功能和裝飾作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學位袍的袖口處,環繞綉(或印)出長城的城牆線,表現中國特色的同時,又使寬大的袍袖富於變化感。
在色彩的規定方面,博士袍選用了黑、紅兩色,黑色是主色調,飾邊為紅色;碩士袍由藍、深藍兩色構成,在藍色為主色調的同時,飾邊為深藍色。這與中國統一實行的紅色博士學位證書、藍色碩士學位證書也是相一致的。校長袍則由紅、黑兩種色調構成。不同的色彩,又區分出不同的學位級別或著裝人的身份。
學位服是統一規范的,但又要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這種信息的傳達,是通過允許學校在學位袍的左前胸處綉(印或佩帶)上學校的徽記來表達。
在造型上,博士袍由於肩部的造型,使其整體上呈黃金比率的「國」字型 ,莊重,大方。寬闊的袖身使著裝的博士雍容而氣派。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的規律褶襇,不僅給博士服增添了立體感,同時又富於裝飾效果,並隨著穿著者的移動而變化;碩士服在整體造型上則呈「目」字型,飄逸,灑脫。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為自由的褶襇,從而使其在局部造型上與博士服明顯地區分開來。此外,袖口的上斜顯 露出穿著者的上衣,既活撥又大方,表現出穿著者的風度和與眾不同。
垂布:
垂布,又稱披肩,是由連頸帽演化而來。一方面使學位服整體上富於變化,起到特有的裝飾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過垂布標識出所獲學位的不同學科歸屬和授予學位的學校。
垂布造型為三角兜式,面料圖案採用中國傳統的牡丹花,富貴,吉祥。
垂布的襯里用色,可由學校自主選用本單位的慣用色。不然,則使用統一的灰色。
在學科專業的劃分上,通過不同的垂布飾邊顏色來區分。中國目前是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授予學位。在不同門類的歸屬下,又劃分出數百種學科專業。如按學科專業標識,數量龐大,區分復雜,且學科專業的設置又是動態發展的。如按授予學位的門類標識,雖然較易區別,但門類也存在調整化的問題。因此,在門類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適當歸並,確定為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與此相應的飾邊顏色為粉、灰、黃、綠、白、紅六種顏色。
7. 怎麼形容一個大學教授
教授的評價標准有三條:
1.學術界或業界同仁們的評價
這是對教授的學術水平或對業界的貢獻的一個最准確的評價。這不是會場上的位置,也是什麼理事長會長的帽子,更不是官場上的八卦,甚至都不是院士及什麼『特聘』『千人』的頭銜。口碑是這其中的唯一標准。
2.教授指導的畢業生們的事業發展與社會認可
許多教授名聲好象很大,但畢業生們得不到社會認可,或者畢業後事業發展不好,這不是成功的教授。
3.畢業生們對教授的尊重
畢業生們與導師一起學習工作數年,好的導師應該是畢業生們尊敬的教師。如果畢業生們畢業後與導師老死不相往來,或者畢業後就躲著,這不是一位好導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盡管這不一定準確,但這種師生關系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關系之一。當然,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鐵』,有的學生因為有自己的個性及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不一樣,但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對導師的態度是可以看出來的。與學生關系不好,如何「傳道」?
現在評價教授基本上都是第一條,而且是第一條中的變種,全部用數經費、項目及文章來論英雄。這是不正確的。
教授不是研究員!教授的最最基本的任務是培養出好的人才!我們現在已經忘記了教授根本任務的初衷!教授的產品嚴格來說,研究成果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大的一部分是培養出傑出的人才。而評價標准中,應該將教授的產品——培養出的人才的發展作為一個最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才是對的。
8. 畢業典禮上教授把帽穗從右撥到左是什麼意思啊
畢業典禮上教授把帽穗從右撥到左就是說明該學校已經正式畢業了。還未授予學位證書時,學位帽的流蘇是在右邊,當導師將學位證書授予你時,就會將學位帽的流蘇從右邊撥到左邊。因為稻穗或麥穗象徵成熟,寓意畢業生們已經學有所成,經過撥穗便可展翅高飛 。
學士帽為方型黑色,帽子正中綴有黑色流蘇。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
關於撥穗的其他規定。
未獲得學位時,流蘇是垂掛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的帽檐右前側中部;獲得學位後,流蘇則垂於帽檐左前側的中部。
流蘇位置的移動,是由校長(或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在學位授予儀式上,頒授學位之後移動。校長的流蘇,自然是垂於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因為他早已獲得過學位(或理論上應如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