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三的帽子怎麼寫
① 帽的筆順怎麼寫
帽的筆順寫法是:豎、橫折鉤、豎、豎、橫折、橫、橫、豎、橫折、橫、橫、橫。
拼音:mào
釋義:
1、帽子:呢~。草~。衣~整齊。
2、(~兒)罩或套在器物上頭,作用或形狀像帽子的東西:筆~兒。螺絲~兒。籠屜~兒。
筆畫:
(1)蘇三的帽子怎麼寫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一、氈帽[ zhān mào ]
釋義:氈制的帽子。
二、帽盔[ mào kuī ]
釋義:沒有帽檐帽舌的硬殼帽子,帽頂上一般綴有硬疙瘩。
三、帽徽[ mào huī ]
釋義:安在制服帽子前面正中的徽章。
四、帽子[ mào zi ]
釋義:
1、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裝飾的用品:一頂~。
2、比喻罪名或壞名義:批評應該切合實際,有內容,不要光扣大~。
五、涼帽[ liáng mào ]
釋義:夏天戴的遮擋陽光的帽子。
② 《蘇珊的帽子》續寫
蘇珊終身保留著她的紙簽。那是一張粉紅色的紙簽,是相思鳥送給她的。白天,她把它放在口袋裡。晚上,她放在枕頭下。她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因為她不識字。
直到蘇珊病逝之前,她還緊緊地握著那張紙簽。就在她即將死亡的前一秒,奇跡出現了。
一位粉色的精靈,飛到蘇珊的耳邊叫著蘇珊的名字。蘇珊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問到「你是誰?」「我是你的神仙教母。是你長期照顧我,才讓我蘇醒過來。現在我要幫你完成一個心願,那就是——讓你回到二十五歲的時候。」
突然,好像天地逆轉一般。蘇珊睜開眼一看,自己已不是年邁的老人,而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這就是她的神仙教目給她的獎賞……
③ 帽子的帽怎麼寫
帽子的帽怎麼寫
帽筆畫:
名稱:
豎、橫折鉤、豎、豎、橫折、橫、橫、豎、橫折、橫、橫、橫
筆畫數:
12
④ 誰能簡介蘇三
蘇三起解
--------------------------------------------------------------------------------
(2002年08月23日)
(梅蘭芳、肖長華)
劇情簡介
《蘇三起解》是傳統戲《玉堂春》的一折,敘述蘇三自王金龍走後,矢志不接客。鴇兒用計將其賣與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沈妻皮氏與趙監生私通,毒死沈,反誣告蘇三,縣官受賄,將蘇三問成死罪。老解差崇公道提解蘇三自洪洞赴太原復審,途中蘇三訴說遭遇,崇公道加以勸慰。
人 物
蘇三(旦) 崇公道(丑) 禁卒(丑) 獄官(丑)
第 一 場
【撤鑼】
崇公道 (內白)啊哈!【小鑼五錘】
〔崇公道上場,至「小邊」台口。〕
(念) 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咳!自有天知道。
〔左轉身,向里走再右轉身,坐外場椅。〕
(念) 在下崇公道,洪洞縣當解差。因我呢,上了幾歲年紀,為人又老誠,所以太爺命我代管女監。這且不言。今有按院大人在省中下馬,太爺命我將蘇三解往太原復審。天也不早啦,監中走走。
【水底魚】〔向左走圓場。〕
(自語)官事官辦,喛!――到啦。挑開,挑開。
〔禁卒由「下場門」暗上。〕
禁 卒 坐監的嗎?
崇公道 什麼呀,我來啦!
禁 卒 哎呀!上差到啦,來來來,進來,進來。
崇公道 這不結啦。
〔禁卒開門,崇入內。歸坐。〕
禁 卒 上差您好哇?
崇公道 好哇。
禁 卒 老沒見啦。
崇公道 可不是嘛!
禁 卒 來來來,您坐下坐下。
崇公道 唉,坐著。
禁 卒 上差,您干什麼來啦?
崇公道 提股差事。
禁 卒 提誰呀?
崇公道 你把蘇三給我提出來。
禁 卒 噢,蘇三哪?好好,您這兒等一等啊。
(向內白)蘇三走動啊!
蘇 三 (內白)苦哇!(嘟……)
【紐絲】〔蘇三上。走至「小邊」台口。〕
(哭)喂呀……
【鳳點頭】
蘇 三 (唱)【二黃散板】
忽聽得喚蘇三我的魂飛魄散,(倉)
嚇得我戰兢兢不敢向前。
【行弦】(蘇三驚疑)(嘟……………………)
禁 卒 上差到啦!
蘇 三 呀!
【鳳點頭】(唱)【二黃散板】
無奈何我只得來把禮見,
【紐絲】〔左轉身,走小圓場,進門,站「小邊」。〕【行弦】〔蘇三看崇公道。〕
【鳳點頭】(接唱)
問老伯呼喚我所為哪般?
【住頭】〔禁卒暗下。〕
蘇 三 老伯在上,蘇三有禮。(施禮)
崇公道 罷啦,罷啦。――蘇三哪,你大喜啦!
蘇 三 啊……?(大 大 大 大 大大 乙 台 -)
我蘇三喜從何來?
崇公道 今有按院大人在省中下馬,太爺命我將你解往太原復審,你這冤枉官司有了頭緒啦,豈不是一喜哪?
蘇 三 但不知是何人的長解?
崇公道 自然是我的長解了。
蘇 三 哦,就是老伯的長解?
崇公道 不錯,不錯。
蘇 三 啊老伯,幾時起程呢?
崇公道 馬上飛――這就走。
蘇 三 如此老伯打點行囊,待我在此收拾收拾也好趲路。
崇公道 得,就那麼辦――回頭見。
【長尖】接【叫頭】〔崇公道開禁門,出門下。〕(蘇三至台中)
蘇 三 【叫頭】蒼天哪!天!(白)想我蘇三,遭此不白冤枉,到今日――(扎 倉 )乎!
【帽子頭】唱【反二黃慢板】
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辯,(走至「小邊」台口,沉思,再走至台中)
想起了王金龍負義兒男。
想當初在院中何等眷戀,
到如今恩愛情又在哪邊。
我這里(回身從桌上取狀紙)將狀紙暗藏裡面,(將狀紙放入懷內)
到按院見大人也好伸冤。
〔崇公道背行李持行枷上。禁卒暗上,開門,崇進入。〕
崇公道 蘇三哪,你收拾好啦?
蘇 三 收拾好了。
崇公道 好啦,好啦,把這個行枷來戴上啊!(蘇三驚懼地注視行枷)(嘟……大 倉 -)
蘇 三 怎麼?還要帶上行枷么?
崇公道 朝廷的王法,哪有不帶的?
蘇 三 (哭)喂呀……(暗地用手摸一下懷里暗藏的狀紙,背轉身看見崇公道時把手放下)
崇公道 耐點煩兒吧!
【陰鑼】接【原場】〔崇公道為蘇三帶枷後,領蘇三出監。〕
崇公道 啊,小差,小差,哎,回來再見啊!
禁 卒 回來見。(下場)
崇公道 (自語)我不放心,得「洗洗」她。
蘇 三 啊,老伯!
崇公道 哎,怎麼著?
〔崇公道做出要搜查的樣子,蘇三邊念邊退步。〕
蘇 三 你前去投文,我在那廂等你呀。
崇公道 嘿!罷了,真是打官司的老在行。那兒等我吧。
〔蘇三由「上場門」下。獄官由「下場門」上。「大邊」擺一斜桌。〕
崇公道 領文書要緊啊。哪位先生聽差呀?
獄 官 干什麼的?
崇公道 蘇三起解了,您把文書賞下來吧。
獄 官 聽點。
崇公道 是。
獄 官 長解一名崇公道。
崇公道 有。
獄 官 護解一名崇公道。
崇公道 有。
獄 官 哎,你怎麼一個人充當二役,是怎檔子事情?
崇公道 不瞞您說,這趟差事苦點兒,領的盤纏不多,倆人不夠,一個人又敷余點兒。況且又是一個女犯,半道上也沒什麼失閃兒,您閉閉眼,我們就過去啦。
獄 官 有的,你真能說啊!
崇公道 實話。
獄 官 解往什麼地方啊?
崇公道 太原省城。
獄 官 噢!太原省城啊!那兒出好籮兒!
崇公道 敢情。
獄 官 給你倆錢,給我帶個籮兒來。
崇公道 喲!就這倆錢兒還買騾兒吶?尾巴也買不回來呀。
獄 官 什麼籮兒呀?
崇公道 你說什麼騾兒呀?
獄 官 我說的是馬尾籮兒。
崇公道 要馬尾籮兒干什麼用呀?
獄 官 篩松香。
崇公道 有什麼使項?
獄 官 拈取燈。
崇公道 唉!拈取燈不用松香。
獄 官 用什麼?
崇公道 黃蠟。
獄 官 蠟黃。
崇公道 冰糖。
獄 官 綿羊。
崇公道 哎!這是官事嗎?打什麼哈哈?拿來吧。
〔獄官下場。〕【原場】(崇公道下場。)(鑼鼓緊接下場【快長錘】)
第 二 場
【快長錘】〔蘇三上,崇公道隨上。蘇三走至台口望堂桌。〕
蘇 三 (哭)喂呀!
【閃錘】〔蘇三走圓場,邊走邊唱。〕【西皮流水板】
蘇三離了洪洞縣,
將身來在大街前。
示曾開言我心內慘,
過往的君子聽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轉,
與我那三郎把信傳。
就說蘇三把命斷,
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住頭】〔蘇三跪在中台口。〕
崇公道 哎?我說蘇三哪!走著走著你不走啦,跪在這一個地方你是祝告天地呀?還是哀求盤纏哪?
蘇 三 一非祝告天地,二非哀求盤纏。
崇公道 那麼跪在這兒干什麼呀?
蘇 三 求老伯問問過路的客商,可有往南京去的無有?
崇公道 有往南京去的怎麼樣呢?
蘇 三 若有往南京去的,好與我三郎帶個信兒呀……(哭)(大 大 大 大 大 哆羅 台)
崇公道 咦哈哈你瞧喂,她到了這一步田地啦,還不忘心上那個人兒呢。唉!做妓女的都像她似的,總算是個有良心的啦。好了,我給問去啊。
(向內)我說店裡的掌櫃的請啦。
內 白 做什麼?
崇公道 您這兒的客人有往南京去的沒有哇?
內 白 往南京去的前三天都走啦。
崇公道 那麼這會兒都上哪兒去的?
內 白 凈剩上熱河、巴溝、喇嘛廟拉駱駝的啦。
崇公道 你看倒好,出了口啦。哎!蘇三哪!我給你問來啦,往南京去的客人,前三天就走啦。凈剩上熱河、巴溝、喇嘛廟拉駱駝的啦。
蘇 三 唉!我蘇三好命苦哇……(哭)(站起)
(大 大 大 大)【閃錘】
崇公道 半道人多著哪,前邊再打聽。
〔蘇三走圓場,邊走邊唱到「大邊」〕
蘇 三 (唱)【西皮流水板】
人言洛陽花似錦,
偏奴行來不是春。
低頭離了洪洞縣境,
【長錘】〔往「下場門」走,轉身出城,站「小邊」台口。〕(行弦)
崇公道 哎喲,好熱的天呀!(停步揮汗)
【鳳點頭】〔蘇三走圓場,到「大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搖板】
老伯不走為何情。
【住頭】〔崇公道停步。〕
蘇 三 啊,老伯!你為何不走哇?
崇公道 唉!不是我不走哇,你瞧這個天兒夠多熱哪!空行人兒走道還出汗哪,何況你女流之輩,扛著這么重的枷!這不是出了城了嗎?這么辦,把這枷卸下來,慢慢兒的溜達著走。離著省城不遠兒咱們再帶上進城,你說好不好呢?
蘇 三 慢來,慢來!
崇公道 怎麼?
蘇 三 此乃朝廷的王法,如何能去得的?
崇公道 有的嘿!在這兒等著我吶!什麼王法呀!這叫瞞上不瞞下,出城由著我,沒關系,來來來,趁著沒有人兒趕緊卸下來。
【陰鑼】接【住頭】〔蘇三面朝里跪,崇公道開鎖卸下行枷,蘇三站起。〕
崇公道 你瞧這可鬆快不鬆快?
蘇 三 看將起來你倒是個好人哪!
崇公道 咳!好人怎麼著,你瞧我這個歲數呀連個兒子都沒有!
蘇 三 哎呀呀!這樣的好人怎會無有兒子啊!
崇公道 非但沒有兒子,把個孫子也給耽誤啦。
蘇 三 取笑了。――老伯若不棄嫌,情願拜在老伯名下認為義女,不知意下如何?
崇公道 哎,那可使不得,沒那規矩。
蘇 三 爹爹請上,待女兒大禮參拜。(跪拜施禮)
崇公道 哎喲!別介,別拜啦,別拜,別拜。起來,起來,起來。嘻哈哈……哎呀,你瞧哇!這都是想不到的事情。我這個歲數啦,又收了這么個乾女兒,你瞧她那五官相貌多體面哪!真是呀!眉清目秀,粉面桃腮,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這樣的品貌,將來一定是個有造化的啦,哈哈哈……得,這個乾女兒收著啦。可惜!窮乾爹「沒落子」,要什麼沒什麼。拿什麼做見面兒禮兒呢?真是,(看地下放的棍子)哎,得!就拿這根棍兒遮遮羞臉兒吧。蘇三哪!我這有根棍兒,權當見面禮兒,你拄著它走,咱們三條腿可比兩條腿省勁兒多。
蘇 三 如此你我父女,一同走――哇!【原場】
崇公道 哎,咱們走咧!【導板頭】
蘇 三 (拄棍面向里唱)【西皮導板】
玉堂春含悲淚(轉身面向外唱)忙往前進,
【慢長錘】
崇公道 甭忙,慢慢的溜達著走。
蘇 三 (接唱)【西皮慢板】
想起了當年事好不傷情!
(蘇三、崇公道互相換位。蘇三從「大邊」台口換到「小邊」台口。)
每日里在院中纏頭似錦,
(從「小邊」台口換到「大邊」台口)
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
崇公道 你說什麼,想當初在院中纏頭似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今非昔比,你知道嗎?這打上官司呀,比不得你在宜春院,穿綢裏緞,每日花天酒地是快樂非常。那是鴇兒拿你當了搖錢樹,好長年的給她賺錢。那何日是了哇!你看這一會兒,身穿罪衣,蓬頭垢面。心裡哪有不難過的哪!你呀,就盼著吧!到了省城,見了都天大人,判明冤枉,沒有你的罪啦,必然有你一條生路。那個稱心的日子就在後頭哪!不用發愁有希望,耐點兒煩兒,咱們走吧!(扎 多 大)
(從「大邊」台口換到「小邊」台口)
蘇 三 (唱)【西皮原板】
一可恨爹娘心太狠,
他不該將親女圖財賣入娼門哪。
崇公道 哎喲孩子!你說這兩句話兒我聽著心裡頭好難過啦。什麼,爹娘做事心腸狠,不該將女賣入娼門。這話呢!倒是有這么一說呀。本來么,做父母的應當教養兒女成人,絕不該賣女兒為娼。話雖如此呀,可別埋怨你父母。但是這個娼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有的。可是我聽人家說過呀,這是列國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用管仲為相,他興的這個客妻路妓。設立了三百處樂戶,專居你們這些美貌青年婦女,日施脂胭花粉,接待各國的商賈。得錢滿歸齊桓公所有。就為他富國,不管婦女們的痛苦!你想,從那時到而今,這幾千年來,也不知傷害了多少良家婦女呀!你說他們缺德不缺德呀!要恨哪,你就恨他。實在是有傷人道哇!這個臭根兒呀,是他留下的,埋怨你父母干什麼呀。走吧!
(從「小邊」台口換到「大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原板】
二可恨山西沈燕林,
他不該與我來贖身。
崇公道 唉,孩子!你要說這個話,可就算沒良心啦。那沈大官人,花那麼些個銀子錢替你贖身,出妓為良乃是一件好事。你怎麼倒埋怨人家呢?唉!那個沈燕林他可也不對呀,既有媳婦兒么,干什麼又把你給弄到家裡去,一夫二妻,都是這個歲數。那沈大官人他再厭故喜新,在你這屋裡日子多,她那屋裡日子少,這日子長了哪能夠不吵。哎呀,這個沈燕林雖然把你救出了火坑啊,這下反倒把你給害啦。咳!他雖然有倆糟錢兒呀,買來個家宅不安,他這是自找其禍。走吧!
(從「大邊」台口換到「小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原板】
三可恨皮氏狗賤人,
施毒計用葯面害死夫君。
崇公道 什麼?皮氏不該用葯面害死夫君。你也不想想,那個皮氏素往一個人慣慣兒的啦,你要是得了寵沒她的地步啦,哪有不生歹心的?那天弄碗毒葯面哪,指望是把你給毒死呀,沒想到那個倒霉的沈燕林他替你吃了。這才嗚呼哀哉鬧出這么大的事來。唉!這倒是個警世文兒呀。我想人生在世,不可任意胡為呀!哎!這個閨房的事情呢,夫妻總要商量好了。如其不然,真有性命之憂哇!這個事危險啦。走吧!
(從「小邊」台口換到「大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原板】
四可恨春錦小短命,
貪歡樂私通那趙監生。
崇公道 唉,春錦一個使喚丫頭,你恨她干什麼。再一說,那也是個苦命的孩兒。皮氏拿銀錢把她買來的,不向著皮氏她敢向著你嗎?你要說那個丫頭也老大不小的啦,也不張羅著給她找個人家兒。那個皮氏既跟這個趙監生有了關系啦,日久天長那個春錦還用說么?再一說,她們的事情你管的了嗎?他是好鞋不踏臭狗屎,沒事兒犯這個牢騷干什麼呀。得啦,得啦,得啦。走吧,走吧,走吧!甭說啦。
(從「大邊」台口換到「小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原板】
五可恨貪贓王縣令。
崇公道 有嘚,說來說去說到我們「座兒上」啦。什麼知縣貪贓,你也不打聽打聽,他那一個官兒是怎麼來的。也是販本兒販利兒拿銀錢運動來的。所以到任以來,刮鏟地皮,吃的、喝的、使的、用的,哪一樣又不是民脂民膏啦哪?衙門口沖南開,有理無情拿錢來。你就不用說啦,那個黑幕大啦。走吧!
(從「小邊」台口換到「大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原板】
六可恨眾衙役分散贓銀。
崇公道 又說到我們「六扇門兒」里來啦。什麼?眾衙役不該分散贓銀?你也不打聽打聽,大堂不種高粱,二堂不種黑豆。吃什麼呀?左不是吃你們打官司的,就說那筆錢,連我還穿了一雙鞋吶。說這一個干什麼,我就不愛聽,真是的,嗯……
(從「大邊」台口換到「小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原板】
七可恨屈打來承認。
崇公道 哎喲我的傻孩子,屈打招認!不打你那皮氏就花錢啦嗎?甭說這個傻話啦。走吧!
(從「小邊」台口換到「大邊」台口。)
蘇 三 (接唱)【西皮原板】
八可恨那李虎他騙我招承。
崇公道 什麼,李虎騙你招承。哎喲,那種人哪,也是受了皮氏拿銀錢運動好了的啦。他是就管自個兒合適,不管別人家生死聊活,稱得起損人利己,傷天害理呀!
蘇 三 哎!【鳳點頭】(接唱)【西皮原板】
九也恨來十也恨,
洪洞縣內是無好人。(倉)
〔蘇三負氣把藤杖扔在地上。〕
崇公道 什麼?洪洞縣沒好人?甭說我也在其內呀!真沒良心哪!挺熱的天,這么重的枷我拿著,連我都不是好人哪?官事官辦吧,把枷帶上,帶上!你真要氣死我,這是哪兒的事呀!唉!這是哪兒的事呀!唉……
〔蘇三自悔失言,望著崇公道。〕(行弦)
蘇 三 (白)呀!【閃錘】(唱)【西皮流水板】
一句話兒錯出唇,
爹爹一旁把氣生。
走向前來我把好言奉敬,(啞笛)
崇公道 嗯!
蘇 三 爹爹!
崇公道 甭理我,唉呀氣死我啦!
蘇 三 爹爹呀!【鳳點頭】(接唱)【西皮搖板】
唯有你老爹爹(蘇三用右手扶崇公道背,左手揉胸)【回龍】是個大大的好人。
崇公道 咦,哈哈哈哈……!哎呀,您瞧瞧這個小嗓子夠多柔潤哪。(學蘇三唱)「唯有你老爹爹是個大大的好人……」哦,哈哈哈哈……!哎呀!她呀,能把我給氣死,這一樂呀,我又樂活了。得啦,跟你沒氣生。瞧見沒有?離著省城不遠啦,帶上行枷,該進城啦!
蘇 三 且慢。
崇公道 怎麼著?
蘇 三 女兒有話要與爹爹商議商議。
崇公道 趁早說。
蘇 三 【叫頭】爹爹呀!女兒遭此不白冤枉,監中有人不服,替我作下伸冤大狀,又恐被人搜去。望爹爹你想個法兒帶了進去,少時見了都天大人也好伸冤……哪。(嘟……倉)
〔蘇三邊哭泣邊跪下。〕
崇公道 噢,這個事呀,好辦。你把它交給我,掖在枷里頭,見了都天大人當堂劈桎開枷,自然就遞上去了。沒錯兒,拿來,拿來,拿來。
(蘇三將狀紙交與崇公道。)
【陰鑼】接【閃錘】〔蘇三面朝里跪,帶枷。站起至台中,走圓場。〕
蘇 三 (唱)【西皮搖板】
適才父女把話論,
又恐路旁有人聽。(走至「小邊」台口)
遠遠望見太原城,【紐絲】
崇公道 哎,快走吧!
〔蘇三、崇公道走圓場。〕
蘇 三 (接唱)【西皮散板】
怕的是此去有死無生。(嘟……………………)(轉身)
崇公道 唉!沒那個事,放著膽子走吧!
【收頭】接【原場】(蘇三下。)
崇公道 噢!洪洞縣的差事到啦!(崇公道下。)
【尾聲】
――劇終
⑤ 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
解
jiè
發送。
押送財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ch乮 )。解回北京。
「蘇三」是個人名
這個「起解」正是傳統政治文明中的一部分
,如果要簡單的翻譯成現代漢語,那就是:「提審」。
提審程序如果按照目前的訴訟法理論,是上級法院根據自己的意志做出的、對下級法院生效判決重新審理的司法程序,五百年前的明清時期的規則也與之驚人的類似:蒙冤的囚犯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審衙門的上級——主要是監察機構「御史台」,申訴自己的冤屈,御史們如果覺得確實冤屈,就可以將案卷連同人犯和證人一同提到自己的衙門審理,稱為「審錄」而審錄中人犯的上路,就是「起解」。
「蘇三起解」 就是提審蘇三(在路上)
蘇三起解
因話本和戲劇聞名的蘇三,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山西洪洞縣。直到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著蘇三的案卷。
蘇三,原名周玉潔,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莊人。五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北京蘇淮妓院,遂改姓為蘇,其時妓院已有兩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為蘇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蘇三天生麗質,聰慧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蘇三,一見鍾情,過往甚密,並立下山盟海誓。在那裡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頭金盡, 被老鴇趕了出門。
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誓言不再從人。王景隆發奮讀書,二次進京應試,考中第八名進士。老鴇偷偷以1,200兩銀子為身價把蘇三賣給山西馬販子沈洪為妾。沈洪就准備帶蘇三回故里。 沈洪長期經商在外,其妻皮氏與鄰里趙昂私通,與趙昂合謀毒死沈洪,誣陷蘇三。並以一千兩銀子行賄,知縣貪贓枉法,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受刑不過,只得屈忍畫押,被判死刑,禁於死牢之中,適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蘇三已犯死罪,便密訪洪洞縣,探知蘇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全部人員到太原。
王景隆為避嫌疑,遂托劉推官代為審理。劉氏公正判決,蘇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和王景隆終成眷屬。
蘇三有幸,傳奇般地同王景隆團聚。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寫了《玉堂春落難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傳後世;京劇和許多地方戲曲又編為蘇三起解、玉堂春等,廣為演出。
京劇《蘇三起解》經典唱段: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
未曾開言心好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
就說蘇三福命短,破鏡只怕難重圓。
倘公子得見面,來生變犬馬我就當報還。
⑥ 帽子的帽字怎麼寫
帽字怎麼寫
豎、橫折鉤、豎、豎、橫折、橫、橫、豎、橫折、橫、橫、橫、
⑦ 蘇珊的帽子讀後感怎樣寫
今日,我再次讀一篇名叫《蘇珊的帽》。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普通的故事,但這個普通的故事能讓我們明白很多。
文章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可愛的女孩,她叫蘇珊,在她上一年級的時候,不幸被查出有重病,身體里還長了腫瘤,唯一幸運的是,那腫瘤是良性的,堅強的蘇珊與病魔做了三個月的斗爭,終於病情有了好轉,於是,她出院了,准備重返校園。當她發現自己的滿頭金發因為三個多月的化學治療而快掉光了時,她失聲痛哭起來。盡管這樣,她還是鼓足勇氣,背上書包,重返校園,與以往不同的是,她今天戴了一頂帽子。回到熟悉的班組,她意外地發現,同學們都戴了一頂帽子!原來,在老師得知蘇珊的情況後,希望同學們都戴頂帽子。就這樣,蘇珊感到自己和他人沒什麼兩樣了,她又開始了自己平靜的生活。
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是在小學一年級時,當時,我覺得蘇珊很傻,她為什麼不去買頂假發呢?同時,我也覺得那們好心的老師也很傻,為什麼她不直接讓同學們不去嘲笑歧視蘇珊呢》而要想出那麼個「笨」辦法:讓每個同學都戴頂帽子!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想法真是「幼稚」,因為老師知道,要讓蘇珊感到自己和別的同學沒什麼兩樣,不光光用語言來安慰她,還要用實際行動來幫助蘇珊,讓她不孤獨。這位老師就想到了一個有效的辦法:讓大家和蘇珊一樣戴一頂帽子,讓蘇珊覺得自己和大家是一樣的。而蘇珊,她也是一位堅強的女孩,面對可怕的腫瘤,她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堅持到底,這是一個很令人佩服的決定。我們可以想像,面對如此可怕的病魔,很多人都會倒下,而蘇珊卻堅持了下來,還能鼓起勇氣去上學,覺得令人不可思議。真的,蘇珊是個堅強的女孩,是個敢於面對現實的女孩!
我們不一定像蘇珊那樣不幸,但我們可以幫助身邊的人,幫助盲人過馬路,幫助腿腳不方便的人拿點東西,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件事都能讓我們在人的心靈里播下愛的種子。讓我們像「知心姐姐」所說的:「播種愛,傳播愛,感受愛」吧!
家長評語:
社會需要愛,家庭需要愛,人人都需要愛。讓愛心灑滿人間,讓每個孩子從小就有一顆愛心。這是我們做家長、老師的責任。這篇讀後感寫出了作者對不幸的同情之心和愛心。
老師評語:
思考很深刻,讀文章,能有如此深刻,如此有價值的思考,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⑧ 《帽子》怎麼寫
開篇點題,寫你有一頂什麼樣的帽子,它給你帶來了哪些東西,後面寫你戴著它去了什麼地方,看到你戴著的帽子的人有什麼感受,說了什麼。最後寫你擁有的這個帽子是帶給你了歡笑還是什麼。
⑨ 同學們都戴帽子,蘇三就不怕同學笑他戴帽子了,用格言警局怎麼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
⑩ 蘇珊的的帽子概括怎麼寫
《蘇珊的帽子》記敘了發生在孩子們中間的一件感人的故事:蘇珊因為做化療,失去一頭美麗的金發,班上的老師得知後,安排全班同學戴著帽子來上學,從而避免了尷尬局面,在不自覺中使蘇珊樹立了自信。
通過學習使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學會與人友好相處。課文同時也贊美了這位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品質。
(10)蘇三的帽子怎麼寫擴展閱讀
《蘇珊的帽子》課文中,她班上的老師海倫找來幾個同學悄悄的商議起來,他們在商議如何避免蘇珊來到學校後產生自卑的情緒。
而蘇珊站在教室門口卻遲遲沒敢邁步,她猶豫了,是因為自己掉光了頭發,同學們會不會嘲笑他。
海倫老師以巧妙的方法,挽救了蘇珊的信心,她是一個好老師,一個善良的人,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
蘇珊是不幸的,因為病魔讓她小小的身體備受折磨,但蘇珊又是幸運的,因為她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班集體,擁有關愛她,尊重她的老師和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