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清朝皇後帶的帽子叫什麼

清朝皇後帶的帽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1 08:03:25

① 清朝時宮里的格格和妃子頭上戴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那是一種發髻。

大概演變流程是:

清入關前:辮長盤髻、髻 。 清初:小兩把頭。清中期:高髻、平頭髻。清晚期:一字頭。

清初流行梳兩個橫長髻,形似小姑娘梳的兩個抓髻,宮內後妃稱其為「小兩把頭 」。

隨著清朝統治的鞏固,經濟發展,後妃發式也出現了由小到大,由實用型向著美容、 美飾的審美型發展。

到了乾隆盛世的黃金時代,清代宮廷處在特殊的位置上,全國各地的名貴首飾源源不斷地貢進清宮,大大刺激了宮廷後妃追求美飾的心理。

但是,要這些份量可觀的金、銀、玉、珍珠、寶石的首飾戴在頭上,「小兩把頭」發髻就顯出許多不足之處。

於是,一種新的梳頭工具——發架,應運而生,而發式也隨之有了改變。發架有木製的,也有鐵絲擰成的,形似橫著的眼鏡架。這時候高髻開始流行了。

隨後又開始流行平頭,謂之「平三套」或「蘇州撅。到清代晚期,清宮後妃又風行頭套式的「大拉翅」 發型,也就是一字頭的一種簡單的說,「大拉翅」就是一頂華麗的假發。 《清宮詞》形容道:「鳳髻盤出兩道齊,珠光釵影護蝤蠐。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底。」

② 清朝皇後啊,太後啊頭上戴的叫什麼

1*朝冠之皇後夏朝冠 皇後朝冠除中央頂飾三層金鳳外,朱緯上還綴一周金鳳共7隻和金翟1隻,位於後面的金翟向腦後垂珠為飾,皇後為五行二就,冠後又垂護領。 【典 制】皇太後、皇後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各九,貓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絛二,末綴寶石,青緞為帶。
2*·皇後朝珠·皇後朝珠須佩戴三盤,東珠一盤正佩於胸前,另外兩盤珊瑚朝珠交叉於胸前,由左右肩斜掛至肋下。且女性所戴朝珠兩串記念的一側在右胸前,與男性正相反。只有皇太後、皇後才能佩戴東珠串成的朝珠。皇貴妃以下至妃為蜜珀1串、珊瑚2串,嬪以下至鄉君為珊瑚1串、蜜珀2串。【典 制】皇太後、皇後朝服御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其宜,絛皆明黃色。

③ 古代皇後妃子戴的帽子,舊時女子出嫁時戴的禮帽叫什麼冠

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叫冕旒,也用作皇帝的代稱冕(corona)。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

皇後是鳳冠。但不是皇後妃嬪戴的那種有鳳龍圖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種冠飾),上頭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圖案。肯定有。但鳳龍圖飾的,只能是貴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輕,雖然如此,依舊很是討女子喜歡。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稱為「鳳冠」。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頭冠叫鳳冠,服飾叫霞帔,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
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④ 清代的官帽有幾種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禮帽、便帽之別。禮帽俗稱「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為冬天所戴,名為暖帽;一為夏天所戴,名為涼帽。暖帽的形制,多為圓型,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製,也有用呢制、緞制及布制的,視其天氣變化而定。顏色為黑色為多。皮毛之類也有分別。最初,以貂鼠為貴,其次為海獺,再次為狐,其下則無皮不用。由於海獺價格昂貴,後用黃狼皮染黑代替,名為騷鼠,時人爭相仿效。康熙年間,一些地方出現一種剪絨暖帽,色黑質細,宛如騷鼠。由於此類價格低廉,一般學士都樂於戴用。暖帽中間還裝有紅色帽緯,或以絲制等。帽子的最高部分,裝有頂珠,材質多以紅、蘭、白、金等色寶石。頂珠是區別官職的重要標志。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
如果清朝官員犯法。在革去官職的同時,必須將帽上的頂珠取下,表示已不帶官職。本圖為吉服冠的頂,左為三品官用,右為一品官用。 一品官員頂戴為紅寶石,補子文官為仙鶴,武官為麒麟.
二品官員頂戴為珊瑚,補子文官為錦雞,武官為獅.
三品官員頂戴為藍寶石,補子文官為孔雀,武官為豹.
四品官員頂戴為青金石,補子文官為雁,武官為虎.
五品官員頂戴為水晶,補子文官為白鷴,武官為熊.
六品官員頂戴為硨磲,補子文官為鴛鴦,武官為彪.
七品官員頂戴為素金,補子文官為鴻鶒,武官為犀牛.
八品官員頂戴為陰文鏤金花,補子文官為鵪鶉,武官為犀牛.
九品官員頂戴為陽文鏤金花,補子文官為練雀,武官為海馬.
至於後面所插的羽毛,是用孔雀羽毛,分為單眼和雙眼,是賞賜立有軍功或特殊功勞者.
清朝官員頂戴後面所插的羽毛除了單眼和雙眼花翎外,還有三眼花翎的,李鴻章就是一個例子。除了花翎外,還有一種是叫藍翎,比花翎低一級。
按照清朝規定從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戴花翎,正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是戴藍翎。此外,單眼,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都是要立功後,皇帝加賞才會有,這種叫賞戴。

⑤ 清朝皇後頭冠叫什麼_

清朝皇後頭冠叫
鳳冠

⑥ 清朝格格的各種帽子是代表什麼意思啊

清朝女子帶的是旗頭,帶旗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也沒有品級之分。主要是滿族婦女的發式。滿族已婚婦女的發式多是綰髻。旗頭是由"兩把頭"發展而來的,由於是進關以後才流行起來的,所以,人們也把它叫"大京樣"。

常見的是扇面狀的中空硬殼,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頭圍大小的圓箍。以鐵絲做架,布袼褙(漿糊粘合起來的多層布)做胎,表麵包裹黑色緞子或絨布。大拉翅的表面可以插絹花、簪、釵等眾多裝飾,有時候側面還懸掛有流蘇。使用的時候用扁簪固定在頭上,不用的時可取下。

滿族婦女傳統發式是辮發盤髻,盤髻又分單髻與雙髻。雙髻通常為未婚女性梳用,即在頭頂左右兩端節成長辮然後盤轉成為髻,漢族則稱這種發飾為丫頭。單髻多用於已婚女性,即將頭發集於頭頂,編成一條長辮,盤轉而為髻,這種發式簡潔、利落,便於騎射遠行,在野外宿營又可枕辮而眠。

當時無論身份高低,貧富貴賤,發式皆如此。區別貴族與平民處只是髻上所插簪飾,貴族女子髻上裝飾頗多而平民女子僅插木簪。

(6)清朝皇後帶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旗頭的發展:

入關後由於在滿漢文化逐漸融合的基礎上,滿族女子發式被漢族女子所模仿;漢族女子發式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滿族女子所模仿,由此而形成滿、漢族女子發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變風格,極大的豐富了滿族婦女的頭飾藝術。

其中主要的幾種發式有「軟翅頭」、「兩把頭」「一字頭」、「架子頭」、「大拉翅 」、「燕尾」、「高粱頭」等等,形式稍異。如「兩把頭」和「架子頭」等。有的是在其他發式的基礎上演變而成,即保留了原來發式的基本形狀,又在某些地方有所創新。

還有的在其他民族習俗影響下,即保持自己民族發式。發式特徵,又融進了其他民族的風格,形成了新的發式,如漢族的「如意縷」與滿族的「如意頭」。

至於滿族中老年普通婦女在平常梳的「高粱頭」,則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至今在滿族聚居地仍可看到。滿族婦女的發式和漢族婦女的發式相比,顯得高大和誇張,具有艷麗奪目的效果,使發飾在滿族婦女的服飾中佔有較為突出的位置,並形成了滿族婦女風韻獨特的發式——旗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旗頭

⑦ 皇後戴的「鳳冠」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各個朝代皇後的鳳冠有什麼區別

我國古代等級森嚴,對於不同等級的人群所穿著佩戴的服飾首飾也是有很多講究的。皇室宗親所穿的服飾更是有規矩,絲毫不能越矩。

到了清朝這時候,普通人結婚的也可以使用「鳳冠霞帔」,人們對「鳳冠」的觀念也變了。

⑧ 清朝妃嬪頭飾、首飾詳細名稱

1、點翠

點翠不是一種頭飾形制,而是一種裝飾技藝。「翠」是指翠鳥的羽毛。點翠工藝十分復雜,先以金屬製成底托,將銀子拉成銀絲,用銀絲捻成繩紋花絲,勾勒出圖案紋樣,經過鎏金處理後,將翠鳥的羽毛修剪成相吻合的外形,粘貼在線條間的凹陷處。翠鳥非常稀有,體型又嬌小,所以制一朵小小的頭花需要許多隻翠鳥。

⑨ 清朝宮中宮女.格格.妃子.皇後頭上的戴的是帽子還是用頭發包成的

清初婦女發式及妝飾還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點,以後逐步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發髻上的裝飾物,不用金銀,而多用珠翠,這是崇禎年間的特點。中期崇尚高髻,如模仿滿族宮女的發式,是將頭發均分成兩把,謂「叉子頭」,在腦後垂下的一綹發尾,修剪成兩個尖角,稱「燕尾」。此後又流行平頭,謂之「平三套」或「蘇州撅」。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風俗。頭發裝飾亦有特色,「冠子」即是一例,老年婦女多好之。還有「一字頭」豪華奢侈,高如牌樓,皇室偏愛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發摻和襯墊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間流行的牡丹頭、荷花頭、缽盂頭即屬此類。其樣式豪華,高高聳立達七寸余,猶如盛開的牡丹、荷花。腦後梳理成扁平的三層盤狀,並以簪或釵相固定,髻後作燕尾狀,缽盂頭則形如覆盂,因此類髻發梳理繁雜,故待到清末剪發風盛行時,就逐漸趨於淘汰了。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滿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發式造型與妝飾於一體的著名發式。其梳理方式特別繁復,是受漢族婦女「如意頭」影響而演變而成的,為清宮廷貴婦所鍾愛。

冠子、纂:清代老年婦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紙和黑色綢緞製成的飾物,綉以吉祥紋樣、壽字等,用簪扦於髻上。中年婦女則多戴用鬃麻編成、再裱以綢緞的「纂」,然後飾以鮮花等,更顯其秀美與華麗之色。纂的形狀象一隻鞋幫,僅有二壁,以後又演變為不直接用纂,謂之「真纂」,實際就是在頭上盤一元髻而已。

⑩ 清朝的皇後服飾是什麼樣的

頭上的叫帽子,腳上的叫鞋子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930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4980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613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081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306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306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225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876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191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