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上戴的那個帽子叫什麼
❶ 請問,這個頭飾「古代古裝斗笠,沙漠防風俠女塞外斗笠 俠女帽子 」到底叫什麼名字
風帽
古代一種禦寒擋風的帽子,後面較長,披在背上。女式風帽多與披風斗蓬配套。為行路禦寒或發病時戴用。
❷ 請問解放軍的這種帽子的名稱叫什麼謝謝
奔尼帽,就是圓邊帽。最早是美軍三角洲部隊的配置。叢林圓邊帽,在沙漠可以遮陽、在雨林可以擋雨甚至避免飛蟲落入衣領,不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帽繩將兩側的圓邊捲起,頗有牛仔之風。奔尼帽已經成為很多國家軍隊的必備。網路
❸ 我去沙漠應該帶什麼帽子。怕曬
第一次去沙漠,貌似你必須先看看戶外知識,和求生辦法,然後在根據你的安排買你需要的必須品,不要帶一些用不上的東西,只會浪費你的體力。。防護很重要,不要穿旅遊鞋,特別是有透氣孔的,容易進沙 - -!
然後要墨鏡,帽子(荷葉毛那種),還要圍巾(把臉圍住,因為風吹著沙打在臉上很痛)
衣服我建議還是白色長褲長袖的,免得曬傷。
因為白天晚上的溫差很大,我也不清楚你的預算和日程安排。
我猜應該是早睡早起吧?
如果沒錢的話,就帶一件棉襖吧,也不用太厚。在新疆我們等火車的時候,人家當地人穿軍大衣我們旅遊的人還穿著短袖呢。而且活動的話,應該不會太冷才對,主要是睡覺時候的保暖。
你們帳篷應該都有的,如果條件不錯帶一個好一些的睡袋。我記得有那種保溫性超高的。不行的話,我看還是帶厚衣服蓋吧,我看新疆外面的棚子放著棉被來著..........
❹ 奔尼帽 是什麼帽子啊
奔尼帽 奔尼帽是英語「圓邊帽」(boonie hat)的音譯,外形類似我們熟悉的禮帽,但是軟的。奔尼帽可以說是近年來軍帽領域的一匹「黑馬」,在實戰中大有取代傳統戰斗(作訓)帽和貝雷帽的趨勢。其原因就是奔尼帽更方便,其寬大的圓邊在沙漠可以遮陽、在雨林可以擋雨甚至避免飛蟲落入衣領,不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帽繩將兩側的圓邊捲起,頗有牛仔之風。奔尼帽已經成為很多國家軍隊的必備。
❺ 綠色貝蕾帽是什麼
「綠色貝雷帽」是美國陸軍中一支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也是最受美國總統寵愛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裝備有各種步兵武器和運輸直升機,擁有十分先進的通信器材,包括衛星通信和通信距離達3200公里的輕型通信裝備。「綠色貝雷帽」經常被派往世界上許多國家,執行各種使命。
訓練
由於這支部隊擔負的任務特殊,因而對人員素質的要求非常嚴格。入選的基本條件必須是在軍中服役滿3年,具有高中或大學文化程度,並已取得空降合格證書的優秀士兵。
訓練由三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教授特種部隊的基本技巧,關於偵察、生存、航海術與肉體耐力。「綠色貝雷帽」裁定那些通過這階段的人皆為候選人。第二階段:包括教育程序、戰斗工程、外國武器的使用和專家化職務如醫療和通訊訓練。第三階段:將理論付諸實行,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烏威利國家森林進行一次非常逼真的游擊戰演習。
經過艱苦而嚴格的訓練,該部隊具有很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官兵個人作戰技能高超,能在30秒鍾內打倒敵人。別動隊員會講多種語言,全部了解東、西方和第三世界生產的各種新、舊武器,每人能操作85種左右。他們都是步兵戰術的專家,精於伏擊、誘拐、暗殺、爆破等,並具有在敵占區和惡劣條件下生存的能力。不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任何環境下,都能夠進行空降、潛水,從事山地戰、叢林戰、沙漠戰、滑雪戰和游擊戰等特種作戰。裝備
處於敵方境內時,除了標準的美國陸軍步兵武器外,特種部隊總是使用那些他們的潛在敵人「無從辨識」的武器。其范圍包括古斯塔夫沖鋒槍、麥德森沖鋒槍甚至前德國納粹陸軍使用的MP40沖鋒槍,另外還有前蘇聯的武器。現在已淘汰的史泰爾GB 9mm手槍在上世紀80年代曾大受歡迎,因為它對劣質彈葯有極大的寬容度———這可能是所有的「綠色貝雷帽」在遠離交戰線時惟一能得到的彈葯。特種部隊總有許多武器是專為他們而發明的,如內含消音器的高標准點22手槍。 戰績
海灣戰爭中,「綠色貝雷帽」被配屬到多國部隊的營一級單位,為其提供必要的訓練和關鍵的通信聯絡,組織協調戰術作戰,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被廣泛地稱為"綠色貝雷帽"。他們在越戰期間曾被廣泛介紹,因此當美國在東南亞一帶遭受到被擊敗的命運後,單位就被解散,土氣水準降低,直到1970年代末期恐怖分子的威脅導致三角洲部隊創立為止。從80年代早期起,陸軍對非傳統戰斗的興趣開始復甦,這使得綠色貝雷帽得以重組。特種部隊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再次證明了他們自己,而且陸軍似乎也吸取了它的教訓。當華沙公約組織結束後的全面國防預算刪減時,特種部隊不但未削減——事實上他們甚至擴充了。自從1991年,特種作戰指揮部開始控制他們自己的預算,並剛完成了對90年代的非傳統戰斗戰術之主要評估。五角大廈之特種作戰與低強度軍事沖突辦公室,1991年的預算有23億1千萬美金,並在1992年要求達3O億美金。
"特種部隊"一詞源自於二次大戰期間,系用來指英國的特種作戰執行人員)和美國戰略事務局人員於敵線後方工作者,組織和支援地方性的反抗運動。"瘋狂比爾"多諾凡將軍之OSS在二次大戰後立刻遣散,在大筆一揮之下一舉摧毀了美國實行非傳統戰斗的能力。當時正值美國陸軍中的"大營"、原子彈和充斥著反精英分子心態的年代。
希臘內戰、菲律賓暴動等一系列事件,導致了特種部隊單位的復興——盡管許多的"人力資源的空隙"皆以裁撤14個獨立的游騎兵連來填補。在1952年6月,第一批志願者被分配至北卡羅來那州布拉格堡的煙霧彈高地,以成立第10特種部隊群。在經過一年的訓練後被部署至德國,准備在前蘇聯和其華沙公約組織聯盟國交戰時,於東歐實行游擊戰。
特種部隊迅速擴充。綠色貝雷帽——自從1952年起穿戴者是違反陸軍規章的——最後終於被承認了。第77特種部隊群(空降)是以第1O特種部隊群(空降)的基本訓練軍士官組成的,並且被送往寮國訓練那裡的當地部隊。第5特種部隊隊群(空降)在1961年興起,第3、第7和第8隊接著相繼於1963年興起。
在越南綠色貝雷帽領導大量的當地部隊,包括各式各樣的越南軍事組織、山地部落高棉人。他們必須學習當地語言,行動范圍遠超過正規陸軍單位所能支援的地方,他們將戰事帶向敵人,挑戰越共統治下的鄉村地區。許多綠色貝雷帽的行動都經由軍事援助越南指揮部,事務與行動群協同,通常解釋為特種作戰群。
組織
和許多世上的特種作戰單位不同,綠色貝雷帽是以群為行動單位,其訓練與裝備是以在不連續的戰區中戰斗為依據。組成今日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單位是:
第1特種部隊戰斗分遣隊
第一特種部隊群(空降)專門於東北亞和太平洋地作戰。包括位於韓國漢城的一個分遣隊基地,在那裡通行許多不同的亞洲語言。
第3特種部隊群(空降)
基地於布拉格堡。每個SFG由3個營組成,每個營有3個連,每連有6個A隊。
第5特種部隊群(空降)
自越戰中生存下來的SFG(A)之一,曾於1980年代初期參與閃亮之星部署至埃及,現在專供印度洋與東南亞的行動需要。第5特種部隊群(空降)被派往沙烏地阿拉伯,在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剛開始時,即於科威特和伊拉克內部從事作戰。
第7特種部隊群(空降)
於中南美洲行動,第7特種部隊群(空降)支持尼加拉瓜的堪查斯,並訓練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部隊。該群中有一營的基地是位於巴拿馬。
第10特種部隊群(空降)
直到現在,此單位仍企圖在華沙條約組織一旦攻擊北約時,突擊前蘇聯與東歐的通訊線路。它的第二戰場是在非洲,第1O特種部隊群(空降)曾在埃及、蘇丹和南非等國家工作過。
特種作戰航空營
這是對特種部隊提供空中支援的協同作戰部隊,操作AH6、MH-6、OH-6、MH-60和MH-47。它也與游騎兵共同作戰:一架AH-6在支援巴拿馬里歐海吐的攻擊時損失了。1987年一個已知為特遣部隊16O的秘密單位在陸軍的直升機攻擊一艘位於波斯灣的布雷船時被發現。這就是160航空營,包括了和MH-60與MH-47一樣為特種部隊提供空中機動攻擊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第16O航空營的直升機載著第5特種部隊群(空降)成員飛進伊拉克去監視敵軍部隊的行動,攻擊戰略目標和呼叫空中轟炸。當伊拉克軍隊圍往第5特種部隊群(空降)8人的偵察隊時,在長達6小時的槍戰後,只有幾個"優秀"分子逃出,他們立即呼叫空中攻擊,結果造成超過1oo名的敵軍死亡。
"黑"單位
特種部隊包括一些秘密編制,其工作經常維持在神秘的籍口外表之下。這些包括Seapary--聯合了陸軍和CIA的單位,成立於1981年,以運送特種部隊等單位,主要是三角洲部隊到世界各地;情報支援活動和"黃色水果"/快速反應小組。後者在傳說中是被賦予反Spetsnaz行動的任務,並在偽裝的假商業團體--"國際商業保全"一一下活動。它在1980年代中期結束,並為其中腐敗的財政管理辯解。
挑選與訓練
綠色貝雷帽有"三重的志願者":他們有來自陸軍的志願者、空降訓練的志願者和現今專供特種部隊的志願者。訓練開始於布拉格堡,由三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教導特種部隊的基本技巧,關於偵察、生存、航海術與肉體耐力。綠色貝雷帽裁定那些通過這階段的人皆為候選人。第二階段:包括教育程序、戰斗工程、外國武器的使用和專家化職務如醫療和通訊訓練。自從綠色貝雷帽須照顧他們自己之後,戰斗醫療課程就須特別的訓練--並對外國人提供實質的醫療照顧。第三階段:將理論付諸實行,最終為一項於北卡羅來那州的烏威利國家森林的游擊戰演習,在那裡練習小組須領尋當地的反抗軍。堪達北卡羅來那州的居民,亦在這整個訓練過程中參與其中的活動,扮演"松地"的人民與游擊隊士兵們為將來在真實戰斗中實際所要面對的一切,舉行一次非常逼真的逃亡演習。
武器與裝備
處於敵方境內時,除了標準的美國陸軍步兵武器外,特種部隊總是使用那些他們的潛在敵人或"無從辨識"的武器。其范圍包括古斯塔夫、麥德森甚至前德國納粹陸軍的MP40沖鋒槍也曾在越南使用過,另外還有前蘇聯的武器。現在已擱置的史泰爾GB 9mm手槍在1980年代期間曾大受歡迎,因為它對劣質彈葯有極大的寬容度一一這可能是所有的綠色貝雷帽在遠離交戰線時唯一能得到的彈葯。特種部隊總有許多武器是專為他們而發明的,如內含消音器的高標准點22手槍。
制服
在特種部隊內部有一系列的獨特單位徽章,包括貝雷帽上的部隊標志和肩章。前者是由雅伯洛夫將軍於1961年發明,並戴於左眼上方。士兵戴著他們部隊的標志紋章,軍官則戴上他們的軍銜章。自從1984年起,非特種部隊的合格人員而附屬於特種部隊者,也被許可戴上綠扁帽和所有的特種部隊徽章--一個不受人喜歡的決定,因為那些人是如此艱苦才獲得此一殊榮的。
❻ 阿拉伯人頭上的白帽子+白布,哪個是什麼東東!!
那邊都是沙漠,風沙太大,所以習慣把頭包起來
❼ 在沙漠里那麼炎熱為什麼還用黑色頭巾包在頭上
那隻是電影.... 只是讓人物更好看而已... 沒別的.. 熱了他們有空調吹..
❽ 維和部隊為什麼帶著貝雷帽
應該是藍色貝雷帽
1956年11月,聯合國在蘇伊士運河區部署了聯合國緊急部隊,他們的任務是創造條件,解決中東的沖突。組成這個維和部隊的國家包含加拿大、哥倫比亞、丹麥、印度、挪威、瑞典、芬蘭和其他一些國家。他們面臨的迫切任務是創造一個和平象徵,以區分當時入侵埃及的軍隊制服。
自從1948年6月聯合國進行第一次維和任務以來,各國的維和部隊及停戰監督組織還沒有統一的徽標和服飾代表其聯合國任務性質。當時在沙漠地區駐扎的各國軍人,他們的服飾更加難區分誰代表著聯合國。在這個關鍵時刻,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瑞典人)設法找到一條出路,那就是決定給聯合國維和部隊配備藍色貝雷帽和藍色鋼盔。使這支部隊的人員在遠處就能識別出來,鋼盔上用白色油漆寫上2個著名的字母「UN」(聯合國的英文縮寫)。此外,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事觀察員也被配發藍色圍巾和藍色T恤。
從那時以來,藍色貝雷帽和藍盔不僅僅是維和人員的一種標志,它還象徵著和平。維和軍人的著裝被記者們拍攝到書刊封面和電視新聞上。至此,聯合國維和部隊被稱為「藍色貝雷帽」或「藍盔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