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克萊斯頓什麼啊
㈠ 萊克斯頓男裝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萊克斯頓男裝是國產男裝品牌。
萊克斯頓英文「LKSD」,同「LAXDN」,是廣州市萊克斯頓服飾有限公司旗下的服裝品牌,專注於中國男士著裝文化及生活品質的升級。
秉承「國際時尚、親民價格」的品牌理念,萊克斯頓LAXDN,打造「品牌+平台」模式,整合優質供應鏈,拋開傳統中間溢價環節,以高效的運作讓產品回歸本質,直達市場,讓大眾可以輕松享受物超所值。
同時,萊克斯頓平台模式集結了眾多優秀設計師、時尚買手,精準高效地傳遞國際時尚新趨勢,結合消費升級的需求,不斷推陳出新,為中國男士創造國際時尚,親民價格的精緻生活體驗。
(1)男裝克萊斯頓什麼啊擴展閱讀:
萊克斯頓男裝LOGO的變更
在當下消費者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信息世界中,高度視覺導向愈顯重要,對能直觀反映品牌形象的圖標Logo來說,則是越來越關鍵。
越來越多的品牌都不約而同的追逐年輕化,迎合新現代的消費需求,國內國民男裝的代表萊克斯頓也不例外,對LOGO進行全面升級。據悉,這是萊克斯頓創立近20年來,首次如此顛覆性的設計變更。
與原有繁復字母設計傳遞出的高端和受眾距離感不同,LKSD是萊克斯頓中文簡稱,通過簡易的字母聯想,加深受眾對品牌的記憶。
新Logo的字體設計更簡潔現代,順應當代市場推崇的簡約美學,呈現出年輕的時尚感,呼應了萊克斯頓「品牌+平台」模式的包容性和更多的可能性。
本次更換Logo,也代表了品牌與過去的區別,向市場展現其轉型經營新模式的決心,令品牌形象更符合當下的審美,為市場帶去新鮮感,也為其品牌形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㈡ 世界盃與足球文化
對於19世紀的足球運動員來說,足球並不復雜。除了守門員外的10個隊員在球場上象獵殺動物一樣追逐皮球,沒有科學的研究和嚴謹的戰術為指導,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皮球踢入網窩。隨後的球員逐漸發現足球運動的博大精深,足球學術的研究滲透進球場內,許多當時的足球隊員都意識到了足球那無序的滾動和飛馳的速度比人的跑動要快,如果沒有一個有組織和有結構的管理,比賽場上的隊員們就會為此而消耗大量不必要的體力。於是,進攻和防守這一矛盾體出現了。最初的戰術在現在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當「1-0-10」戰術出現後,當時的許多球員都以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球場上的進球非常頻繁。「1-0-10」 打法在初期曾經是19世紀的球員的主流打法,但後來有人通過總結發現當10個前鋒都在前場的時候, 對手只要一個大腳解圍到本方半場,本方就沒有一個隊員能夠及時回撤,而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對手面對空門將皮球踢入網內。這一現象又導致後來有人提議打「1-1-9」戰術,此戰術的最大特點是從原先的前鋒線撤回一個防守隊員,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對手的單刀球機會,但進球仍然是很頻繁,守門員幾乎形同虛設。足球在19世紀中葉在英國興起,但到了20世紀才真正把足球當作學科來看待。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英國足球在足球運動的早期為現代足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他們打「1- 0-10」戰術和「1-1-9」戰術的時候,世界各國還對足球一片茫然。隨著經驗的增多,已經有不少人發現了足球比賽除了前場和後場,還有一個中場的承上啟下。於是,新的戰術體系發生了,當時有人將前場的9個前鋒又進行了細入的劃分,就好象國際象棋里的棋子一樣,有的安排在前面,有的安排在後面,這是足球真正意義上的陣型,他和10個隊員一字排開地平行站位然後一起向前沖的莽漢打法不同之處在於足球這一運動里出現了組織、戰術和陣型.....
戰術:2-3-5在20世紀初期,戰術依然很混亂,有人還堅信9個前鋒的打法,而另外的一批新興力量則在不斷通過摸索和實踐將前場的9個前鋒不斷的減少。1900年,英格蘭布利隊率先奠定了「2-3-5」打法的成功,他們讓前鋒里查德斯、麥克魯基和普蘭特由始至終站在對方的禁區,迫使對方的前鋒不得不兼顧防守,導致他們不敢貿然出擊。在布利隊的三個前鋒的後面又有伍德和薩加兩個影子前鋒,他們恰恰彌補了以前陣型上的脫節,牢牢卡住對手的要害位置,迫使對手被動埃打。在中場,則有佩亞、里明和羅斯,別看只有三個前衛,由於對方的前鋒攻擊體系被本方的陣型給破壞了,他們就好象是最後一道關卡,對手根本無法突破他們就已經被攔截了。而達羅科和戴維德森以及守門員托普森的後防線幾乎無事可做,偶爾遇到點威脅,也可以輕松解決。這套陣容在當時經過了很多的爭議和辯論後終於成功了,布利隊憑借這一打法取得了當年的英國足總杯冠軍。許多俱樂部紛紛研究這一打法的優越之處,得出的結論是布利隊讓球場上的每個角落都有自己的身影,他們早早地就被劃分到他們的區域,所以等對手進入了這個區域,他們已經作好了充分的准備來破壞對手的進攻。而過去的打法則不同,他們是10個前鋒一起追逐著皮球,許多隊員沒有意義地把追逐看作是比賽得分的唯一手段,而最後的結果是他們大量的無謂跑動消耗了體力,這和布利隊的以逸待勞是有根本性區別的。「2-3-5」打法極大地推動了足球的發展,由於這一在當時攻守兼備的打法有著優越的進攻和防守理論為基石,許多俱樂部開始效仿,並在當時的世界足壇風行了30年。「2 -3-5」打法的布局給對手施加的壓力是這5個前鋒可以在對手的禁區來回遊盪,極大地干擾了對手的部署。不擅長這個打法的球隊都表示頭疼和煩惱。起初的前鋒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但隨著這一陣型的愈演愈烈,「2-3-5」陣型里的5個前鋒越來越消極,他們一味地在對方禁區等待捕捉進球的機會,有的前鋒甚至和對方的守門員站在一起,當守門員來撲球的時候,他們就等待時機來進球。這一打法顯示了足球比賽的一個很大的漏洞,於是,「越位」在1920年後出現了,越位的出現給「2-3-5」打法帶來新的課題,不久,5個前鋒學會了巧妙地跑位來和「越位」進行對抗,並且取得了新的特點。那就是當對手自以為可以用越位而放心大膽地向前的時候,5個前鋒會如影隨形地和對方的後防線保持一定的距離,一旦到了反擊的時候,5個前鋒會突然如水銀腹瀉地往對方的大門涌去,因此,「2-3-5」仍然無懈可擊。在1934年,義大利國家隊利用這一打法奪取了世界盃,教練波佐總結了英國人的戰術,並且在國內實行「2-3-5」後,球迷都將這一戰術視為沒有漏洞的「教科書」。
戰術:WM(3-2-5)但在英國,已經有人針對「2-3-5」的凌厲的進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費爾德隊的查普曼有著創新頭腦,他後來又到了阿森納隊當教練。他在1927年開始尋找「2-3-5」的漏洞,利用對越位的認識領先他人一步。此後,他對「2-3-5」進行改良,把中後衛放到兩個中衛之間,兩員內鋒向中路靠攏,將這些位置用線連起來,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納驕人的戰績讓查普曼成為足壇的傳奇人物。並讓阿森納隊在30年代稱霸英倫。1936 年的足總杯決賽可以看作是「WM」戰術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為在這一比賽中阿森納隊把「WM」演練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注意。當時的阿森納隊仍然安排三個主前鋒胡爾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對方的禁區游弋,讓博登和傑姆斯打內鋒,形成「M」。然後讓克萊斯頓和科賓打中場,由梅爾、羅博茲和哈普古德打後衛,形成「W」,前場的套路依然和過去一樣,而後場則讓羅博茲當起了領袖式的人物,他以中衛角色進入了這一體系後,剋制了對手的5個前鋒的打法,並且由他在中後場的關鍵位置帶動隊友製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過很諷刺的是,1936年的足總杯雖然是阿森納隊奪取了冠軍,但當時執行「WM」戰術給歐洲帶來轟動的教練卻是喬治.阿里森。 1938年, 義大利的教練波佐帶隊到法國衛冕,他並用了舊式的拖後中鋒,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擊手,這種義大利式的WM戰術,讓「WM」中的中衛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學習英國的2-3-5打法,讓義大利取得冠軍,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問鼎冠軍。以後的20年裡,「WM」成了主流戰術,其間許多的變化都是在這個方面進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奧地利隊的教練拉帕恩進一步發展了這個戰術,他要求兩名內鋒向中路收縮,兩名中衛的分工更明確,一名盯住對方的中鋒,另一名則在對方中鋒向兩側分球時堵住對方的內鋒突擊。中場方面則撤回一名隊員,與拖後中鋒組成球隊進攻的核心,四名前鋒則專職負責進攻。後來的奧地利隊甚至把「WM」看成了制勝法寶,他們運用這一戰術一直持續到1954年。
戰術:3-3-440年代,因為英國拒絕參加世界盃的原因,他們實際上已經和歐洲大陸的戰術理念出現了距離。義大利是當時歐洲先進戰術的代表球隊,他們的國家隊教練波佐在30年代兩次奪取了世界盃後,培養了很多的戰術理論家和實踐者。有人甚至說波佐在1934年世界盃使用了「2-3-5」可以稱為「戰術」,到了1938年用「WM」取得冠軍則可以稱為「戰術體系」,足球在這個國家得到發展。當時的義大利聯賽因為米蘭雙雄,尤文圖斯和羅馬大量引進南美和瑞典前鋒,對義大利許多小型俱樂部造成巨大沖擊。小俱樂部發現即使是已經很講究防守布局的「WM」仍然不足以抵擋南美前鋒,對方很輕松的就可以在中場飛奔到禁區把本隊的最後一個中衛給晃過,然後所面對的就是直接打空門的局勢。當時的帕多瓦隊為了對付這樣的情形,將前鋒再抽走一個增加到中場上,以減輕後防線的壓力。這一變招非常管用,許多俱樂部的中路突破出現了問題,即使是美洲的前鋒,他們當輕松晃過了中場的隊員攔截後也已經很難再繼續突破後防線的防守,於是,「3-3 -4」在當時的義大利蔚然成風。當時帕多瓦隊的教練羅科是第一位想到用嚴密的防守來防範明星外援的教練,他把奧地利人拉帕恩稱為「瑞士鏈條」的防守戰術發揚光大,帕多瓦隊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們迅雷不及掩耳的反擊上。烏迪內斯學習這種陣式後也獲益良多。由於3-3-4在實戰中的成功,連大俱樂部也開始採納,國際米蘭教練費尼以防守為本的踢法讓球隊五十年代兩度稱雄意甲。1953年,費尼憑借這一戰術的成功運用奪取了義大利甲級聯賽的冠軍,他的陣容很簡單,羅倫茲和內爾斯打主前鋒,馬薩和斯科羅德打內鋒。中場安排的非常雄厚,幾乎是牢不可破,由阿曼德、內里和內斯蒂把守。後防線則有布拉松、喬瓦尼和加亞科馬濟。教練費尼把內里看做是全隊的核心,他起著進攻領導全局,防守擔當領袖的任務。
戰術:3-2-5雖然國際米蘭隊在義大利取得了成功,但當時的「WM」仍然是很重要的比賽勝利手段,匈牙利人因為在當時培養出普斯卡士和柯奇士這樣的偉大前鋒,他們沒有義大利人的那麼多問題,其結果是在國際米蘭隊打3-3-4 成功的時候,匈牙利人則給「WM」的戰術進行了變形,這次變形因為在國際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以被公認為世界足壇第一次戰術革命的開始。當時英國的打法對足球發展產生越來越多負影響,這就好象當初「3-2-5」打法發展到顛峰必然出現消極一樣,許多的新興教練覺得沒有創新,就只能原地踏步。實乾的東歐教練決心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有人把匈牙利的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現代足球的開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 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自己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許多人覺得這次的戰術變形沒什麼意義。可是匈牙利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1953 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在和英格蘭隊的比賽里使用的是和英格蘭隊一樣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對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則變成了類似「WW」 的布局,不過由於這套戰術仍然以「WM」為根本,因此人們後來仍然相信這是「WM」戰術。「WW」戰術的特點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兩個主前鋒後已經覺得足夠,然後將原先的中鋒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爾平行的內鋒位置,這個後撤使原來的主前鋒希德庫蒂成了一個影子前鋒,時常可以擔當防守的任務,但有時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擊給對手以致命打擊。至於中後場,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贊斯基、羅蘭特以及蘭托斯,後防線的形狀仍然是「W」,但匈牙利隊兩個前衛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則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練塞博斯的這個戰術能夠成為第一次戰術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打敗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蘭隊,而且他們給對手的重創也讓英格蘭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關心起國際比賽。不過,匈牙利在』 54世界盃決賽輕敵負於西德,後來蘇聯出兵鎮壓布達佩斯暴動,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這次足球革命的最後讓人遺憾和痛苦。
戰術::4-2-4這個時候的足壇已經出現了結合自身特點而運用自己的戰術的時代了,許多國家發現,一種戰術也許在這個國家有用,但在另外一個國家則是垃圾。對於巴西隊而言,他們就很瞧不起義大利的防守戰術,當他們推出了4- 2-4戰術的時候,同樣給足壇帶來了震動。歐洲的戰術對南美人不適用。早在1927年, 巴西人就開始創造適合自己的戰術打法。當時的教練卡爾多佐發明了自己的V形打法和對角線式進攻。「V」形進攻是「WM」的另外一個變體,後場保持 「W」,前場則呈「V」形狀,中鋒完全後撤,和兩側的邊鋒組合成V形狀,這就是將W中間的頂點下拉組成一個「V」字,中鋒後撤將對方最優秀的防守隊員引出, 由兩個內鋒突然插上。改陣式使全隊在進攻時擁有7名隊員,他們互相配合、穿插、尋找和製造空擋。30-40年代,巴西繼續使用這個又同時被人稱為「塔形」的戰術,並將其演變為「4-2-4」這個世界足球歷史上戰術第二次大革命。這是將義大利的鎖鏈式防守和奧地利的地毯式進攻進行了融合。盯人防守和區域防守結合。根據對手情況,力圖獲得場上的防守優勢或進攻優勢。防守的時候,巴西以兩個中衛的優勢抵擋對手的進攻,進攻則利用內鋒的優勢突出隱蔽性和突然性。此外,巴西人還在進攻上發明了對角線進攻,將「WM」的M進行了變體,成了梯式排列,讓左邊鋒和左內鋒後撤,形成梯形站位。這樣,右路打左路,左路進攻,讓右路迂迴,然後再給右路,左路包抄。其間用中路的中鋒做過渡,這種聲東擊西的打法,中鋒在隊中的作用是起虛晃作用,但對方中衛即使識破了這一計策直接去撲邊路,中鋒則可以自己突破。1950年,巴西就是利用這個方法在本土舉行的世界盃大放異彩。到了1958年,在教練費奧拉的帶領下,創造了奇跡。當時由貝利、瓦瓦、扎加洛和加林查組合的四前鋒配合嫻熟,中場的濟托和迪迪有戰術家的風范,領導大局頗有造詣,後防線的大小桑托斯、貝利尼、奧蘭多也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第一個使用四後衛的國家,巴西隊在當時的世界盃讓對手的前鋒首次感到射門犯難,奪取世界盃冠軍不可避免。第二次足球戰術革命和匈牙利掀起的第一次戰術革命只有四年時間,而這四年內,巴西隊卻讓世界各國首次發現了四後衛的優勢,從此,四後衛打法成了即使是現在也得到行家默許為本世紀的標准防守模式。
戰術:4-3-3到了60年代,足球陣型說可謂各有自己的特點,但真正能夠把理論結合成實際的仍然是巴西人。巴西隊當時的教練莫雷拉覺得四前鋒的打法很難給防守日趨嚴謹的足壇帶來推進,與其這樣,到不如增強中場的實力,來防範對手的反擊。莫雷拉的戰術結合了義大利俱樂部的一套風格,相信中場的雄厚可以既避免防線的危機,也可以在對手疲勞的時候讓自己的前鋒製造機會,這實際上是4-2-4的一個演變,其方法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一個前鋒後撤回中場,新的陣型發揮了效應,4-3-3打法在世界足壇開始有了影響。巴西隊的貝利當時因為受傷沒有參加世界盃後面的比賽, 奪取冠軍的1 962年的巴西隊是通過大小桑托斯、毛羅和佐濟莫的後防線、濟托、迪迪和扎加洛的中場以及加林查、瓦瓦和阿馬多而形成的。實際上,這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招數。教練莫雷拉因為沒有貝利這張勝利王牌,自然打起了稍微保守的足球,但利用前場加林查的反擊速度,居然取得了同樣的效果:冠軍!於是,4-3-3陣型當時在歐洲反而得到更好的評價,因為素來穩重的歐洲人相信只有攻守平衡才能奪取勝利!
戰術:1-3-3-3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國際米蘭迎來了多才多藝的教練赫雷拉,他生於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國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將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戰術整體結合在一起,結果他們一舉奪得歐洲冠軍杯和世界俱樂部杯冠軍,這就是義大利人名聞於世的混凝土防守戰術。 在1964年的歐洲冠軍杯比賽中,赫雷拉的理論得到了肯定,他率領俱樂部以一種4-3-3的變體在歐洲和世界得到尊重。當時還沒有人將這個方法作定義,但在70年代的西德隊通過使用了貝肯鮑爾後,人們才發現,實際上早在1964年,義大利人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自由人」。赫雷拉把四個後衛中的一個進行了加工處理,他讓這個後衛脫離與其他三個後衛的平行站位, 單獨站在本方的最後面,負責總的指揮和策劃。當時的國際米蘭隊在前場保持著巴西戰術的風格,使用賈爾、馬佐拉和米拉尼為前鋒,塔格尼、蘇亞雷斯和科索為前衛,而在後場,讓布尼奇、古拉內里和法切蒂按照過去的方法防守,但卻讓隊長皮濟打起了清道夫。清道夫的運用當時仍然不算特別成功,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一旦清道夫在製造越位方面和總指揮出錯,那球隊就會弄巧成拙。可在理論上講,這次的改革讓行家肯定了一點,那就是在平行站位出現漏洞後,如果有個清道夫仍然沒有突破,則預示著仍然有挽救的局面,清道夫的作用正是起這樣的救世主的角色。所以,當時的義大利堅持磨礪這個方法的熟練度,他們雖然沒有獲得太大的評價,但依稀可以看出是足球的一個發展趨勢,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義大利培養出了西雷亞、巴雷西和內斯塔這樣的球星也就不足為奇了。
戰術:4-4-2這個時候,英格蘭隊發展出了更為殘酷的防守說,當時的英格蘭隊教練拉姆齊在全國的壓力聲下,毅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兩前鋒打法的帶頭人。拉姆齊的這一發明對足球的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它幾乎成為所有職業球隊在本世紀內採用的陣式。首先,它確保防守有足夠的人數,其次,中場有更多的主動權,為兩名前鋒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對兩名前鋒的個人能力要求更高。造成拉姆齊使用2個前鋒的原因是因為他總結了匈牙利人當年蹂躪英格蘭隊的那一幕,讓他相信,如果當時的英格蘭隊堅持防守,將隊員後撤,其很多失球都是不會出現的。這一想法導致了4-4-2的出現,在19 66年的世界盃上,英格蘭隊憑借很好的防守體系,依託班克斯、大查爾頓和摩爾的核心防線,再輔以科亨和維爾森的搭配,構築了一條豪華的後防線。前場也被拉姆齊作了精心搭配。赫特和赫斯特作為前鋒,給他們以支持的是小查爾頓,波爾、皮特斯和斯蒂里斯。
戰術:4-3-3全攻全守巴西隊在1962年奪取世界盃後,沿用了4-3-3打法一直到70年代,並且通過奪取當年的冠軍證明了4-3-3打法的多變和快速。歐洲人普遍尊重防守理論,雖然4-3-3已經完善了防守,但4-4- 2又導致歐洲的更多俱樂部相信防守中的反擊才能創造勝利。在當時的歐洲, 荷蘭人是唯一一個沒有按照歐洲大陸思維的球隊,他們堅信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一道理,在4-3-3中看到了真諦。當時阿賈克斯隊的教練科瓦克斯以阿賈克斯隊的年輕為優勢,利用他們充沛的體能為基礎,根據4-3-3的模式打出了全攻全守的足球。這個戰術到了米切爾斯後更為明顯。米切爾斯堅持自己的論點,那就是球場上沒有固定的職位,每個球員沒有真正形式上的分工,他要求隊員從跑動中創造機會,並且要求後衛也敢於進球和插上。他們表演了積極進攻的總體打法,轟動了國際足壇。這個打法後來被看成了進攻則全隊集體向前壓,防守則集體後撤,從前場就開展攔截的全攻全守。沒有位置的約束,除了守門員,每個隊員都有三個職責:防守、組織和進攻。這個基本的理論必須建立在要擁有11個全能隊員的強大體能和技術素質為基礎,而米切爾斯就是如此在鍛煉當時的荷蘭國家隊的。全攻全守足球確實掀起波瀾,克魯伊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流暢的傳接穿插常常讓對方不知所措,荷蘭隊的隊員不僅僅擅長閱讀球賽,更是多才多藝。全攻全守的足球和足球開始階段的「1-0-10」雖然都強調的是「全」,但後者則是沒有規則和沒有概念的一窩蜂。而前者則恰恰相反,講究的是步步為營和套路的多變。同樣是十個人在進攻,全攻全守中的十個人會遍及球場的每個角落,他們的進攻是意識上的進攻,即在後衛的位置上通過意識傳威脅球來創造進攻。而「1- 0-10」的戰術則是10個隊員圍著球跑,而真正拿球的不過就只有一個人而已,其他隊員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此有人說足球走完了大半個世紀又轉了一個圈回到了過去的論點是非常荒謬的。1973年,阿賈克斯隊在科瓦克斯的調教下憑借全攻全守戰術連續第三次奪取了歐洲冠軍杯的冠軍,當時的隊員包括前場的雷普、克魯伊夫和凱瑟,中場的哈恩、穆倫和內斯肯斯,後防的蘇比爾、胡索夫、布蘭克博格以及克羅。全攻全守的4-3-3戰術徹底打破了人們過去對戰術一味強調分工的概念,更看中隊員的能力和素質,這也是世界足球第三次戰術革命的標志,從次,足球的戰術基本都圍繞著這個基礎而開展,此後,後衛和前鋒都具備優秀射門的能力, 前鋒的防守同樣是非常霸道,這成了真正的職業足球的象徵。
戰術:3-5-2隨著全攻全守的打法的興起,世界足球浪潮的一個趨勢是奪中場者奪天下的論調占據了主導地位。 1982年的巴西赫赫有名的四大中場和84 』歐洲錦標賽得主法國鐵三角在陣式上已經朝這方面發展了。但敢於向權威挑戰的還是創造力豐富的阿根廷人,當時許多教練認為三後衛無疑是自殺式的表現,阿根廷教練比拉爾多手中有新球王馬拉多納這張王牌,他大膽地採用了3-5-2陣式,86年墨西哥世界盃基本都在中午開球,高原反應和炎熱的天氣導致歐陸化的踢球難施其技,比拉爾多認為每隊只用2名前鋒,所以他用兩名盯人中衛和一名清道夫已綽綽有如。這樣就可以釋放一名後衛到中場,於是阿根廷在後防穩固的基礎上加強中場的壓迫力,因此純粹把英格蘭四分之一的失利歸咎於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有失公正。五個後衛的打法帶來了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場的的齊全,前、後、左、中、右,中場的每個位置都有了具體分工,隊員配備更完善。馬拉多納和巴爾達諾仍然打前鋒,中場則由巴蒂斯塔打拖後、居斯蒂、奧拉蒂科切打兩邊,恩里克和布魯查加在中前場負責牽頭和策劃,防守上則由布郎打清道夫,魯傑里和庫茨夫打盯人,一個構思精美的陣容誕生了,這個陣容當時在一定程度上讓阿根廷人又同時發現了明星戰術的好處,那就是所有的隊員同時圍繞馬拉多納展開行動,這讓阿根廷奪取了當時的世界盃。3-5-2的打法同時也掀起了另外一個革命,它導致了防守比例的上升。別看比拉爾多使用的是3-5-2,實際上他很強調防守的作用,五個前衛里, 兩個邊前衛充當了後衛和邊鋒的雙重作用,所以在進攻的時候是3-5-2,而防守的時候則成了5-3-2,同時拖後中場的崛起讓以後的比賽在進球上更為困難,幾乎到了90年代,每個俱樂部都有一個類似阿根廷在1986年的大鬍子巴蒂斯塔那樣拖後中場。90年代的西德國家隊取得世界盃,利用的正是3-5-2的變體5- 3-2為主流,利用馬特烏斯的組織,讓邊前衛魯特和布雷默發揮特別能動力,同時以良好的中路防守,通過布赫瓦爾德、科勒和奧根塔勒的防守體系奪取了冠軍,而阿根廷在1990年更是開創了9-0-1戰術,讓9個隊員參與防守,這恰恰和1 00年前的「1-0-9」戰術相反。
戰術:4-3-2-1(4-5-1)隨著90年代的到來,足球的戰術研究到了極限,許多的戰術微小改動都被認為是一次成功,薩基打的攻勢足球,利用了明星戰術和荷蘭全攻全守戰術以及義大利本土混凝土戰術以及自由人戰術,多種組合才造就了AC米蘭奪取了當時的冠軍。薩基沒有什麼真正的創造,但他總結的經驗說明了足球的戰術已經不可能是一招鮮吃遍天了,要想取得勝利,必須兼備各種戰術於一體。所以當時的AC米蘭隊能夠看到60年代的4-3-3打法、1-3-3 -3打法、4-4-2打法和70年代的全攻全守。而真正帶來新思維的則是卡佩羅。卡佩羅在接手AC米蘭隊後已經發現了當時俱樂部的強悍基礎,不費吹灰之力地率領俱樂部稱霸當時的歐洲。荷蘭三劍客離開俱樂部後,他研究出了新的戰術4-5 -1,因為前衛中的兩個突前前衛有著影子前鋒的作用,所以又有人根據其形狀象「聖誕樹」的原因叫4-3-2-1戰術,也有聖誕樹陣型一說。這個陣型的特色在於在後防線有巴雷西率領後,必須有一個優秀的拖後組織者為中樞神經,既能夠和巴雷西協助防守,還能夠參與全隊的進攻。卡佩羅是防守方面的專家,他挖掘出了里傑卡爾德、德塞利和阿爾貝蒂尼這樣的中場大師,即使是現在的阿森納隊的維埃拉也在米蘭隊學到了拖後中場的精髓。而在前場,更有巴喬和薩維切維奇的組合以及維阿在前鋒線的鶴立雞群。這個陣型保證了AC米蘭隊當時的後防線雖然整體年齡結構偏老,仍然取得了冠軍。到卡佩羅去了皇家馬德里後,他又讓4-3-2-1戰術幫助馬德里人戰勝了壟斷西班牙足壇的巴塞羅納隊。起特點也是以耶羅、雷東多為主心骨,卡佩羅同時也奠定了「1:0」哲學的使用主義,在充滿商業色彩的歐洲職業聯賽里,確實是非常實際的指導方針。
任務途中,希望您可以採納。
祝您愉快
㈢ 斯爾頓西服什麼檔次
克萊斯頓屬於中端檔次。
萊克斯頓的衣服價位一般是150-900元之間,比如它的千鳥格紋西服套裝價格587元、秋冬短款羽絨服價格882元、休閑男裝外套460元等等,都是價位中等不會太貴,但也不是特別便宜,檔次上處於中端的定位。質量也還是比較肯定。
萊克斯頓男裝屬於中高檔品牌,是LAXDN家族於1986年創立了男裝品牌,它沿承了拉丁文「LAXUS」的優雅、華麗的意思,象徵著教皇的授帶。
1999年進入中國,中國區總部位於廣州,經營范圍包括高級男士西服、夾克、大衣、襯衫、領帶、T恤、毛衣、皮鞋皮具等所有男士服飾。
㈣ 萊克斯頓與海瀾之家男裝哪個好
男裝克萊斯頓和海瀾之家沒有哪個更好,只有哪個更適合你。
㈤ 什麼是瓦爾基里行動,刺殺希特勒的細節是怎樣的,最後的結果呢
瓦爾基里是北歐神話中奧丁女僕的名字,而瓦爾基里行動最初是希勒特為防止盟軍轟炸或勞工起義造成混亂而制定的秘密計劃的名字。這個計劃是利用柏林的預備役部隊,讓納粹領導人和黨衛軍在發生暴亂時冷靜地離開.
三分鍾後,施陶芬貝格借口他需要打個電話離開會議室,炸彈在三分鍾內爆炸,也許命中註定。就在爆炸前兩分鍾,布拉德上校裝有炸葯的公文包拿到桌子的另一邊。下午12點42分,一場巨大的爆炸吞噬了會議室。牆壁和屋頂被炸穿了,現場很混亂。最後是希特勒在兩個人的陪同下走出了大樓。他竟然還活著,僅僅有一隻手受傷了,刺殺失敗告終。
㈥ 求助:請問男裝品牌海瀾之家和克萊斯頓哪個好
必須是海瀾之家啊
㈦ 全面回憶介紹的是什麼好看嗎
新版《全面回憶》故事放在未來的地球上,那時地球上有「新上海」(New Shanghai)
和「歐利堅/歐美國」(Euromerica)兩個國家。男主角是「新上海」一個工廠的普通工人,但他總隱隱覺得自己是間諜,只是不知是為哪方服務的。與此同時「歐利堅/歐美國」的元首Vilos Cohaagen(布萊恩·克萊斯頓扮演,也是本片的大反派),正打算在保護人民的幌子下,秘密入侵「新上海」。他的計劃遭到了以「Quatto」為首的抵抗軍的頑強抵抗,影片已於2012年10月20日上映。
奎德/豪瑟(Doug Quaid/Hauser)
奎 德(科林·法瑞爾 飾)是一名普通工人,長期受到同一個奇怪夢境的困擾。由於工作不順心情不佳他來到Rekall公司決定來一趟夢境之旅。誰知卻發生意外,醒來後他成了被人 追殺的兇手,而他的妻子也突然變臉成了追殺他的特工。在不斷逃亡與調查的中,他的另一個身份漸漸浮出水面,原來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名被抹掉記憶的特工,名叫豪瑟。
特工洛里(Lori)
因出演《黑暗傳說》系列而名聲大噪的凱特·貝金賽爾此次在《全面回憶》中首次飾演了一名反派人物。在豪瑟被抹掉記憶變成奎德之後,她假扮成奎德的妻子潛伏 在其身邊,當奎德通過夢境旅行發現了自己身份的秘密時,她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成為為政府效力的特工Lori,也是追殺豪瑟任務的主要執行者。
梅琳娜(Melina)
梅琳娜(傑西卡·貝爾 飾)是一名殖民地反叛軍的首領,早年間豪瑟特工被政府派去殖民地調查反叛軍,在調查的過程中卻發現政府的目的是要全面佔領殖民地,豪瑟良心發現決定不再助 紂為虐,遂站在了反叛軍的一方。在工作中,他與梅琳娜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豪瑟被抹掉記憶後,梅琳娜一直在尋找他,她是開啟豪瑟記憶的關鍵人物。[1]
㈧ 西安音樂學院要什麼條件能考上
想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首先你專業得過關,西安音樂學院2020年招生專業考試內容與要求如下所示,大家可以參考下。
音樂學系
一、藝術史論
初試:
1.藝術能力考試:表演形式或展示形式自選(需現場表演)。
2.專業口試:考察與藝術史論專業相關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復試:
1.藝術史論基礎知識考試:各門類藝術常識、中西藝術史常識(考試時間:150分鍾)。
2.藝術評論寫作:寫作基礎、藝術理解、文字表述等能力測試(考試時間:150分鍾)。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藝術能力考試20%,專業口試20%,基礎知識30%,評論寫作30%。
【參考教材】
1.曾致主編《藝術類專業高考應試必備•文藝常識》,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年版
2.普通高中語文、歷史、地理、音樂、美術教材。
二、藝術管理
初試:
1.藝術能力考試:演唱中外歌曲一首;或展示其它藝術表演技能,其中包括:鋼琴或其他樂器(除鋼琴外,其他樂器自備);舞蹈、朗誦、創意設計展示等。
2.專業口試:考察藝術管理和音樂學專業相關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復試:
1.藝術管理相關常識;中、西音樂史常識;中國傳統音樂常識;(考試時間:150分鍾);
2.命題寫作:藝術管理基本理論思維、創新思維能力與寫作能力測試(考試時間:150分鍾);
三試基本樂科:
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初試30%,藝術管理和音樂學基礎知識40%,命題寫作20%,三試10%。
【參考教材】
1.俞人豪、周青青等著:《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6月1日出版;
2.普通高中語文、歷史、地理教材。
三、音樂學
初試:
1.演唱與演奏能力考試:演唱中外歌曲一首或民歌、說唱、戲曲選段一首。自選樂曲一首,背譜演奏鋼琴或其他樂器(除鋼琴外,其他樂器自備);
2.專業口試:考核音樂學常識相關的認知能力、思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復試:
1.音樂學理論常識;中、西音樂史常識;中國傳統音樂常識;(考試時間150分鍾);
2.命題寫作:音樂理論思維和創新思維與寫作能力測試(考試時間150分鍾)。
三試基本樂科:
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初試30%,音樂學基礎知識40%,命題寫作20%,三試10%。
【參考教材】
1.俞人豪、周青青等著:《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6月1日出版;
2.普通高中語文、歷史、地理教材。
音樂教育學院
音樂學(音樂教育)
一、考試項目:
1.聲樂演唱。
2.鍵盤樂器演奏或其它樂器演奏(除鋼琴外,其它樂器自備)。
3.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二、考試內容、形式及要求:
1.聲樂演唱須准備中外藝術歌曲或歌劇詠嘆調(不含流行歌曲)的作品四首。初、復試各報兩首,現場隨機抽取一首演唱。
2.鍵盤樂器演奏或其它樂器演奏須准備兩首作品。其中,鍵盤樂器演奏初試要求演奏練習曲或復調樂曲一首。復試要求演奏中國樂曲或外國樂曲一首;其它器樂考試須准備兩首不同風格的作品,初、復試各演奏一首。
3.演唱或演奏均要求背譜,初、復試作品不能重復。
三、專業要求:
1.聲樂演唱:嗓音條件較好,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音色明亮、圓潤,音質干凈,聲音有一定的可塑性。能較准確地運用普通話或原文演唱中外民歌、藝術歌曲或歌劇詠嘆調。
2.鍵盤樂器演奏:具有較扎實的基本功,樂曲演奏規范、流暢、完整,具有正確把握節奏、速度、較好控制力度及音色的能力。①練習曲程度不低於車爾尼299。②樂曲程度相當於莫扎特奏鳴曲快板樂章的中外樂曲。
3.其它樂器演奏:具有正確的演奏方法、演奏姿勢和演奏狀態。有一定的基本功,樂曲演奏流暢、規范完整,能夠較好的體現樂曲的內容和風格,具有較強的音樂感。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聲樂演唱50%,鍵盤樂器演奏或其它樂器演奏50%。
作曲系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一、作曲
初試:
1.聲樂曲創作:根據指定的歌詞創作一首帶鋼琴伴奏的歌曲(考試時間:180分鍾)。
2.樂理:音樂基礎理論(考試時間:120分鍾)。
復試:
1.器樂曲創作:根據指定的音樂片段創作一首小型器樂曲(考試時間:180分鍾)。
2.和聲:(考試時間:120分鍾)。
(1)形式:為指定的高音旋律和低音旋律配置四部和聲;
(2)程度:一級關系轉調范圍內。
3.面試:
(1)樂器演奏:a、鋼琴:相當於車爾尼299程度以上練習曲一首、復調樂曲一首、相當於奏鳴曲快板樂章的樂曲一首;b、其它樂器:具有一定難度的樂曲兩首;
(2)民歌演唱或戲曲、說唱;
(3)其它:對音樂的感受力、想像力、創造性考查。
三試:基本樂科
1.面試:
(1)模唱:自然音程、四種三和弦、大小七、小小七原位及其轉位;
(2)構唱:自然音程、四種三和弦、大小七、小小七原位及其轉位;
(3)節奏短句模仿:常見節奏型(2/4、3/4、3/8);
(4)視唱:兩升兩降以內,高音譜號與低音譜號,唱名法不限。
2.聽寫:
(1)旋律音程聽記;
(2)和聲音程聽辨與聽寫;
(3)和弦聽辨:四種三和弦、四種七和弦原位及其轉位;
(4)和弦連接:兩個升、降號以內的大、小調式。含D7、SII7、DVII7、DD7、DDVII7和弦的原、轉位,終止四六和弦及變格終止(四聲部排列),要求聽出低音與功能;
(5)單聲部旋律聽寫:兩升兩降內,有變化音,標准音定調。
(6)二聲部旋律聽寫:兩升兩降內,較簡易,標准音定調。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創作(聲樂、器樂)50%,面試25%(其中樂器演奏
10%),和聲15%,樂理10%。
【注】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
二、電子音樂作曲
初試:
1.單聲部旋律寫作(考試時間:120分鍾)
根據指定的音樂材料(動機、樂句、音列、節奏型)寫作兩條特性不同、風格不同的單聲部器樂化旋律。(單二部結構)
2.樂理:(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樂理考試)。
復試:
1.多聲部器樂曲寫作(考試時間:120分鍾)
根據指定的多聲部主題原型,創作出該主題的四種變奏形式(每種變奏長度需與主題原型保持基本一致)
2.和聲:(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和聲考試)。
3.面試:
(1)樂器演奏:
a.鋼琴:相當於車爾尼299程度以上練習曲一首、復調樂曲一首、相當於奏鳴曲快板樂章的樂曲一首;
b.其它樂器:具有一定難度的樂曲兩首;
(2)民歌演唱或戲曲、說唱;
(3)其它:對音樂的感受力、想像力、創造性考查。
三試:
基本樂科(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基本樂科考試)。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創作(單聲部旋律寫作、多聲部器樂曲寫作)50%,面試25%(其中樂器演奏10%),和聲15%,樂理10%。
【注】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
三、指揮
初試:
1.專業科目考試
(1)樂隊指揮:指揮管弦樂曲一首或交響樂曲一個樂章(考試前提交鋼琴縮譜);
(2)合唱指揮:指揮中、外合唱作品各一首。(合唱指揮方向考試可使用音響);
(3)民族樂隊指揮:指揮民族管弦樂或西洋管弦樂作品一首(民族樂隊指揮方向考試可使用音響)
2.樂理(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樂理考試)。
復試:
1.面試:
(1)試奏及試指:
a.樂隊指揮:現場試奏及試指指定管弦樂作品片段,並加以分析;
b.合唱指揮:視唱及試指指定合唱曲目片段,並加以分析。
(2)綜合素質考核
2.鋼琴:
(1)樂隊及合唱指揮方向:練習曲一首(740及以上程度),大型樂曲或貝多芬奏鳴曲快板樂章任選一首,復調樂曲一首(可加試西洋樂器演奏,參考加分)。
(2)民族樂隊指揮方向:練習曲一首(849及以上程度),復調樂曲一首,大型樂曲或奏鳴曲快板樂章任選一首(可加試民族樂器演奏,參考加分)。
3.和聲(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和聲考試)。
三試:
基本樂科:(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基本樂科考試)。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專業主科50%,面試15%,鋼琴及樂器演奏(演唱)10%,樂理10%,和聲15%。
【注】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
四、視唱練耳
初試:
1.專業筆試:(考試時間90分鍾)
(1)旋律音程:大譜表,跨度超過一個八度具體音高聽寫;
(2)和聲音程:大譜表,跨度超過一個八度具體音高聽寫;
(3)和弦:大譜表,四種三和弦、四種七和弦原位、轉位(四聲部排列);
(4)和旋連接:大譜表,兩個升、降號以內的大、小調式。含D7、SII7、DVII7、DD7、DDVII7和弦的原、轉位,終止四六和弦及變格終止(四聲部排列);
(5)單聲部旋律聽寫:兩個升、降號以內,包括變化音、較復雜節奏、近關系轉調;
(6)二聲部旋律聽寫:兩個升、降號以內的自然、和聲、旋律大、小調式或民族調式;
(7)歌曲寫作:按指定的歌詞創作藝術歌曲一首(帶伴奏)或旋律動機發展。
2.樂理:(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樂理考試)。
復試:
1.專業面試
(1)構唱:自然音程、四種三和弦、四種七和弦原位及轉位構唱;
(2)旋律背譜移調:兩個升降號以內、長度八小節;
(3)讀節奏:十六小節較復雜節奏;
(4)視唱:兩個升降號以內(包括近關系轉調)視唱;
(5)彈唱:現場彈唱指定樂曲。
2.鋼琴演奏(相當於車爾尼740程度及以上練習曲一首、復調樂曲或中外樂曲一首。主考樂器僅限鋼琴)。
3.和聲:(參加作曲專業方向的和聲考試)。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聽寫50%,專業面試40%,鋼琴演奏10%。(樂理、和聲為參考科目)
現代音樂學院
錄音藝術
初試:
1.樂理與聽寫:音樂基礎理論及聽寫,聽寫內容詳見「附錄二」。(考試時間:90分鍾)。
2.專業綜合能力測試:計算機常識、音頻技術常識、聲學常識、音樂素材聽辨。(考試時間:120分鍾)
3.面試:
(1)樂器演奏;
(2)歌曲演唱:風格、唱法不限,清唱;
復試:
1.基礎和聲(考試時間:120分鍾)
(1)程度:自然音體系(三和弦、屬七和弦及其轉位的應用);
(2)形式:為高音旋律配和聲,為低音旋律配和聲。
2.作品分析(考試時間:180分鍾)
(1)音樂錄音作品分析:對音樂作品的整體創作特點、樂器/音色使用情況、音響特色及曲式結構等進行分析;
(2)影視作品聲音分析:音響素材聽辨、識別、比較;影視作品聲音片斷的內容、聲畫關系(含音樂)、創作特點等要素分析。
三試:
基本樂科(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二」)。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作品分析30%,樂理與聽寫10%,和聲15%,專業綜合能力測試20%,面試20%,三試5%。
藝術與科技
一、電子音樂製作:
初試:
1.創作(考試時間:180分鍾)
(1)根據指定歌詞和旋律,續寫一首完整的歌曲(流行音樂風格,規模不限,不寫鋼琴伴奏),並標記出全曲的和聲。
(2)根據指定音樂材料(動機、音列、節奏等),寫作單聲部器樂化旋律,不少於一個樂段。
2.樂理與聽寫:音樂基礎理論及聽寫,聽寫內容詳見「附錄二」。(考試時間:90分鍾)。
復試:
1.和聲(考試時間:120分鍾)
(1)程度:自然音體系(三和弦、七和弦的各種用法以及自然調內模進)。
(2)形式:為高音旋律配和聲,為低音旋律配和聲。
2.專業綜合能力測試(考試時間:150分鍾)
(1)音樂音響聽辨。
(2)專業硬體、軟體基礎知識。
(3)流行音樂作品創作及編曲分析。
3.專業面試
(1)鋼琴演奏:練習曲、奏鳴曲或其他樂曲任選一首(其它樂器參照鋼琴基本內容及要求)。
(2)歌曲演唱:風格、唱法不限,清唱。
三試:
基本樂科(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二」)。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創作25%,樂理與聽寫10%,和聲15%,專業綜合能力測試25%,面試20%,三試5%。
二、鋼琴演奏調修:
初試:
1.鋼琴演奏:演奏水平相等於車爾尼299程度的練習曲和樂曲各一首。
2.音樂常識與專業基礎知識問答。(1、音樂作品常識2、鋼琴結構與調律常識)
復試:
1.筆試:鋼琴調律音響聽辨以及樂器相關常識。(考試時間:120分鍾)
2.實操:根據材料完成作品。(考試時間:60分鍾)
三試:
基本樂科:(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其中鋼琴演奏20%,音樂常識與專業基礎知識問答10%,筆試35%,實操20%,基本樂科15%。基本樂科單科合格分數線為60分。
三、音樂數字媒體:
初試:
1.樂理與聽寫:音樂基礎理論及聽寫,聽寫內容詳見「附錄二」。(考試時間:90分鍾)。
2.繪畫:根據命題繪畫(考試時間:180分鍾)。
形式:素描(工具限黑色鉛筆、黑色炭筆、橡皮)。
復試:
1.專業綜合能力測試:(考試時間:120分鍾)。
(1)對所給出的影像做出主題、風格、分鏡頭、音樂或聲音特徵方面的描述與評價。
(2)對所給出的圖像做出風格、構圖、色彩、表現力等方面的描述與評析。
2.面試:
(1)聲樂演唱或樂器演奏;
(2)音樂、數字媒體常識問答。
三試:
基本樂科(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二」)。
【專業分值結構】滿分100分。期中樂理與聽寫10%、繪畫35%、綜合能力測試25%、面試25%、三試5%。
音樂表演
一、電子管風琴(雙排鍵電子琴)
初試:
1.練習曲一首(相當於車爾尼740及以上程度);
2.視奏樂曲一首(考試現場給出16-32小節三行譜,考生在電子管風琴上選取恰當音色並進行演奏)。
復試:
1.自選樂曲一首;
2.根據考試現場給出的16-32小節帶和弦標記的旋律,在電子管風琴上選取恰當音色並進行即興演奏。
三試:
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注】考生可用電子管風琴、鋼琴、電鋼琴演奏。考場提供用琴為:電子管風琴雅馬哈ELS-02C、吟飛RS-1000E型,以及鋼琴和電鋼琴。考試曲目需背譜演奏。
二、流行鍵盤演奏
初試:
1.練習曲一首(相當於車爾尼740及以上程度)
2.視奏:現場演奏指定樂曲(考試現場給出8-16小節鋼琴譜,考生進行視奏)
復試:
1.自選樂曲一首(風格不限,流行或爵士作品風格優先)
2.根據考試現場給出的16-32小節帶和弦標記的旋律,進行即興演奏。
三試:
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注】考生可用鋼琴、電鋼琴演奏。考場提供用琴為:鋼琴。其它樂器自備。考試曲目需背譜演奏。
三、流行薩克斯:
初試:
1.自選樂曲一首(風格不限,需自帶伴奏或鋼琴伴奏);
2.視奏:現場演奏指定音樂片段。
復試:
1.流行或爵士樂曲一首(需自帶伴奏或鋼琴伴奏);
2.現場抽取一條十二小節布魯斯伴奏(C、F、Bb、Eb、G調)作即興演奏。
三試:
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注】考點提供音箱,效果器及其它輔助設備考生自備。考生如需使用伴奏帶,應統一採用WAV或MP3文件形式,用U盤提交。考試曲目需背譜演奏。
四、電聲吉他
初試:
1.隨機抽考演奏譜例上指定的自然大調音階和自然小調音階各一條。(抽考范圍,自然大調:G,D,F,A,E,B;自然小調e,#f,b,g,c,a)
要求:
(1)以十六分音符演奏兩個八度,上行和下行,從主音到主音。
(2)節拍器速度規定80-120,考生從規定范圍中自行選擇。
(3)各調音階的演奏需流暢,連貫,無停頓。
2.自選樂曲一首,風格不限(自備伴奏)
復試:
1.自選樂曲一首,風格不限(自備伴奏)
2.即興演奏
要求:考生根據現場譜例中和聲功能標記,配合伴奏音頻,第一遍自行設計恰當的伴奏織體演奏和弦;第二遍根據該和弦連接進行SOLO即興演奏(兩遍中途不間斷),考生現場將預聽一遍伴奏音頻,第二遍正式考試。
三試:
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注】考點提供樂器專用音箱,效果器及其它輔助設備考生自備。考生如需使用伴奏帶,應統一採用WAV或MP3文件形式,用U盤提交。考試曲目需背譜演奏。
五、電聲貝斯
初試:
1.抽查大調音階一條(4/4拍,十六分音符演奏,帶節拍器速度70-120);
2.練習曲一首。
復試:
不同風格樂曲兩首。曲目需背譜演奏,自備伴奏。
三試:
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注】考點提供樂器專用音箱,效果器及其它輔助設備考生自備。考生如需使用伴奏帶,應統一採用WAV或MP3文件形式,用U盤提交。考試曲目需背譜演奏。
六、爵士鼓
初試:
1.小軍鼓樂曲一首
2.視譜演奏一條(長度不超過16小節)
3.爵士鼓樂曲一首。(樂曲必須有伴奏音樂,伴奏自帶。)
復試:
1.根據考試現場給出的16-24小節音樂一段,進行即興配合演奏。(考試現場預聽一遍,第二遍進行演奏)
2.爵士鼓樂曲一首。(不得與初試曲目重復,樂曲必須有伴奏音樂,伴奏自帶。)
三試:
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注】考點提供:DW六鼓爵士鼓和標配鑔片。其它附件自帶。考生如需使用伴奏帶,應統一採用WAV或MP3文件形式,用U盤提交。小軍鼓部分不強制背譜。
七、流行演唱
初試:
演唱歌曲一首(中外流行歌曲、音樂劇選段。准備兩首,隨機抽考一首)。
復試:
演唱歌曲一首(中外流行歌曲、音樂劇選段。准備兩首,隨機抽考一首,不得與初試曲目重復)。
三試:
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注】考場提供麥克風及擴音設備。考生須自備音頻伴奏,現場需以U盤提交,統一採用數字音頻文件形式(MP3或WAV格式)。
聲樂系
一、美聲唱法:
考生須在報名時填寫美聲聲樂曲目四首,初試與復試各演唱其中兩首(初試和復試演唱作品不得重復)。
初試:演唱中外聲樂作品兩首(中外聲樂作品各一首,要求原文、原調演唱)。
復試:演唱風格不同的中外聲樂作品兩首(中外聲樂作品各一首,要求原文、原調演唱)。
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二、民族唱法
考生須在報名時填寫民族聲樂曲目四首,初試與復試各演唱其中兩首(初試和復試演唱作品不得重復)。
初試:演唱作品兩首(傳統民歌或改編民歌聲樂作品一首,及中國聲樂作品一首)。
復試:演唱作品兩首(傳統民歌或改編民歌聲樂作品一首,及中國聲樂作品一首)。
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三、陝北民歌演唱:
考生須在報名時填寫陝北民歌四首,初試與復試各演唱其中兩首(初試和復試演唱作品不得重復)。
初試:演唱不同風格的陝北民歌兩首。
復試:演唱不同風格的陝北民歌兩首。
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鋼琴系
一、鋼琴演奏:
初試:練習曲一首(相當於車爾尼740及以上程度),復調作品一首(巴赫十二平均律一首)。
復試:奏鳴曲快板樂章一首,自選樂曲一首(中外均可)。
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二、手風琴演奏:
初試:練習曲一首(相當於車爾尼740及以上程度);復調作品一首(相當於巴赫三部創意曲及以上程度)。
復試:自選樂曲兩首。
三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管弦系
考生報考管弦系所有器樂種類初、復試曲目不得重復(鋼琴伴奏自帶);初試總時間不超過8分鍾,復試總時間不超過10分鍾;進入復試的考生均須參加三試基本樂科考試。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准,不佔專業分值比例(具體考試內容見「附錄一」)。
一、木管類
長笛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四升、四降以內大小調音階和三度模進琶音分解和弦各一條,(三個八度)用不同連吐的方法演奏。
2.練習曲:練習曲快速、慢速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莫扎特《G大調協奏曲》;莎米娜德《小協奏曲》;多普勒《匈牙利田園幻想曲》(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曲目)。
單簧管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四升、四降以內大小調音階和三度模進琶音分解和弦各一條,(三個八度)用不同連吐的方法演奏。
2.練習曲:練習曲快速、慢速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莫扎特《A大調協奏曲》;斯波爾《第一協奏曲》;韋伯《第二協奏曲》(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曲目)
4.可加試低音單簧管
雙簧管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四升、四降以內大小調音階和三度模進琶音分解和弦各一條,(三個八度)用不同連吐的方法演奏。
2.練習曲:練習曲快速、慢速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維瓦爾第《a小調協奏曲》;巴赫《馬爾切洛協奏曲》;亨德爾《g小調協奏曲》;海頓《C大調協奏曲》(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曲目)
大管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四升、四降以內大小調音階和三度模進琶音分解和弦各一條,(三個八度)用不同連吐的方法演奏。
2.練習曲:練習曲快速、慢速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莫扎特《bB大調協奏曲》;丹茨《F大調協奏曲》;泰勒曼《e小調奏鳴曲》(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曲目)
薩克斯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保羅·阿格里科勒·傑寧《西班牙主題與變奏》;維瓦爾第《奏鳴曲》(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樂曲)。
復試:
1.音階:演奏三升、三降以內大小調、琶音(含連音、斷音);
2.練習曲兩首(旋律性和技巧性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米約《丑角組曲》;巴赫《第四奏鳴曲》;格拉祖諾夫《小協奏曲》;克萊斯頓《奏鳴曲第一樂章》(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樂曲)。
二、銅管類
小號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三升、三降以內大小調音階、琶音(含連音、斷音);
2.練習曲兩首(旋律性和技巧性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J.E.巴拉特《行板諧謔曲》(用bB或C調小號演奏);胡梅爾《bE大調協奏曲》(用bE或bB調小號演奏);阿爾班《威尼斯狂歡節變奏曲》(用bB調小號演奏)(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樂曲)。
圓號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三升、三降以內大小調音階、琶音(含連音、斷音);
2.練習曲兩首(旋律性和技巧性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莫扎特《bE大調第三圓號協奏曲》;馬吉斯《第二圓號協奏曲》;貝多芬《F大調奏鳴曲》;弗蘭斯特勞斯《c小調協奏曲》(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樂曲)。
長號(上低音號)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三升、三降以內大小調音階、琶音(含連音、斷音);
2.練習曲兩首(旋律性和技巧性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阿·吉爾芒《交響小品》;薩斯《bB大調小協奏曲》;聖桑《短歌》
(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樂曲)。
次中音號:羅爾《主題與變奏》;阿爾班《美麗的雪景》;阿·吉爾芒《交響小品》
(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樂曲)。
大號
初試:自選樂曲一首。
復試:
1.音階:演奏三升、三降以內大小調音階、琶音(含連音、斷音);
2.練習曲兩首(旋律性和技巧性各一首);
3.自選樂曲一首。
參考曲目:薩斯《bB大調小協奏曲》;列別傑夫《音樂會快板》;多納戴德《大號組曲》(也可自選同等程度的其它樂曲)。
㈨ 科勒櫥櫃新出的「克萊斯頓」系列有什麼特點
他們的展會我去看了,是用天然岩石與種色調的木質搭配,把柔軟與剛硬完美結合,就是價格比較鬼。不過怎麼說呢,不同的材質就有不同的價錢,好的櫥櫃不能用錢來衡量。
求採納
㈩ 萊克斯頓屬於什麼檔次的品牌
萊克斯頓屬於中高端品牌。
如今品牌專賣店鋪形象,以簡約的調性演繹低調的華麗,與產品的設計風格品位和諧呼應。大氣質感的休息皮座,特製皮具展示櫃,彰顯男士衣櫥精緻品位感;整體營造出優雅的購物體驗。
深受廣大男同胞的喜愛,在中國男裝市場中樹立了獨具特色的品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