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旗袍和男裝有什麼區別
1. 西服 和服 旗袍 這三個有什麼不同
西服:歐洲中世紀後紳士服裝的簡易化~
和服:漢服的衍生,導致現在好多人看一些穿漢服的以為是和服。。不過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旗袍:由清朝貴族服裝演變而來~去掉了繁瑣的部件,簡化出表現女性美的服飾
2. 怎麼分辨旗袍和漢服各國人眼中的旗袍和漢服有什麼區別
漢服,就是漢代開始流行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漢族人的服飾,他的服飾和造型比較繁雜,讓人感覺到穿著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這種寬大的服飾是不利於日常生活的,所以,漢服和唐服在明清時期就逐漸消失了,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服飾是清代推行的服飾,這些服飾比較適合人生的日常生活。
漢服現在看不到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實用價值,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製作工藝太差,現在定製一套最高級別的漢服不到萬元,因為實在是做不出來好的漢服了。這個也是客觀上制約了漢服的發展,你覺得漢服的發展還有哪些障礙?
3.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3)女旗袍和男裝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4. 旗袍和旗裝的區別
區別有三:一、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旗袍開省收腰,盡情展現女性的體態和曲線。二、旗裝內著長褲,開衩處只能看見綉花的褲腳;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三、面料上,旗裝通常比較厚重,裝飾也比較繁瑣;旗袍通常比較輕薄,裝飾也比較簡單。
5. 男裝和女裝的區別
男裝和女裝本質的區別就在於體型的差別。
由於男生和女生的體型、生活習慣和喜好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衣服的設計理念也是不同的。比如女生要把婀娜的身材完美的展現出來,一般褲型就使修身包臀類型的,而男生愛運動,體格健壯,肢體活動范圍大,一般就是寬松型的,當然也有修身型和商務型的,來滿足各個年齡段的需求。
6. 男款服裝和女款服裝有什麼區別
區別方法如下:
1、型號不同
看服裝的號型(號指身高,型指胸圍),比如男的號型為:175/88,女的為160/84,這是比較好分辨的。
2、肩寬不同
直觀的把男款衣服和女款衣服擺在一起,看胸圍的大小,或者比肩寬,一般男的肩寬在42厘米以上,女的在36-40厘米左右,這也是很好分辨的。
3、胸圍不同
胸圍也是同樣的,男款的比女款的大,即使是同一號型,男的也比女的大很多,這是男女的自然身材比例決定的。
4、面料不同
面料當然也是,女款可以選用蕾絲之類的,而男款不會或者說極少。
5、腰部設計不同
男士腰部是直筒的,女士有的衣服腰部的是收腰的設計,顯示更有腰身,身材更妖嬈一些。
(6)女旗袍和男裝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不同材質面料的造型特點以及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簡單介紹如下。
1、柔軟型面料柔軟型面料一般較為輕薄、懸垂感好,造型線條光滑,服裝輪廓自然舒展。柔軟型面料主要包括織物結構疏散的針織面料和絲綢面料以及軟薄的麻紗面料等。
2、挺爽型面料挺爽型面料線條清晰有體量感,能形成豐滿的服裝輪廓。常見有棉布、滌棉布、燈芯絨、亞麻布和各種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纖織物等,該類面料可用於突出服裝造型精確性的設計中,例如西服、套裝的設計。
3、光澤型面料光澤型面料表面光滑並能反射出亮光,有熠熠生輝之感。這類面料包括緞紋結構的織物。最常用於夜禮服或舞台表演服中,產生一種華麗耀眼的強烈視覺效果。
4、厚重型面料厚重型面料厚實挺刮,能產生穩定的造型效果,包括各類厚型呢絨和絎縫織物。
5、透明型面料透明型面料質地輕薄而通透,具有優雅而神秘的藝術效果。包括棉、絲、化纖織物等,例如喬其紗、緞條絹、化纖的蕾絲等。
7. 男裝和女裝有什麼區別
男裝和女裝的區別:
1、適用對象不同
男裝:是指男性穿於身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服飾製品。包括上裝和下裝,男裝會根據季節和個人的需求有不同的款式和作用。
女裝:女士穿著的衣物統稱為女裝。
2、服裝尺碼:大小不同。
3、服裝款式不同:女裝款式多樣,男裝款式單調。
(7)女旗袍和男裝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唐代女子不愛紅妝愛男裝:
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唐代玄宗時期宮中諸婦人,「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
而且在出土的唐代墓葬壁畫也發現了些許的身穿男裝的宮女圖畫,中由此可見,在數百年前的大唐盛世里,有無數的妙齡女郎和宮廷貴婦脫去了霓裳羽衣般的華服,著起了簡潔的男裝。中國素來男女服裝分制嚴格,唐代這一風尚可謂開風氣之先的創舉。
在《新唐書·五行志》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唐高宗和皇後舉行家宴,他們最寵愛的小女兒太平公主一襲男裝到來,載歌載舞英武非凡,可謂霸氣十足很有氣場,高宗笑著問她:女孩子又不能當武官,你問什麼要做此裝扮?
從唐高宗的平和慈愛的語氣中可以看出,他並不反感女兒的男裝扮相,或可以解釋為高宗摯愛幼女,可是作為大唐的皇帝,如果女兒公然做出綱常倫理所不容的事情的話,也不會一笑了了吧。可見,唐代的中前期女子日常著男裝是被社會風尚所允許的。
女子著男裝流行的原因:
唐代在中國歷代王朝中素以「開放、大氣、雍容華貴」著稱,其開放的程度和包容的心胸完全超越了其他王朝,可謂一枝獨秀。
這樣的評價或許稍有誇大的成分,但是就目前的史料及考古發現而言,唐代確實有中與別代不同的風韻,或許可以理解為最為真正的「世界龍頭老大」的自信和氣度。只有在這樣自由的土壤中才能生發出來最美麗的花朵,而打破傳統藩籬的女子著男裝成風就是其中嬌艷的一朵。
有時社會的流行趨勢是由幾位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士帶動起來的,比如清宮大戲《甄嬛傳》中,皇帝為甄嬛獨出匠心繪制「姣梨妝」,誰也不曾料到竟在王府貴婦中形成了一股飾姣梨妝的風潮,一次宴會中甄嬛見到一位福晉做此裝扮才知其流行之廣,影響至深,不禁很是感嘆。
雖然此例中有杜撰和戲說的成分,但亦可證明知名人士對社會流行的影響力是如何深遠難測。太平公主和其母武則天都喜愛著男裝是有史料可循的,她們都是當時紅極一時且執掌著一國大權的女子,放在現在或許也是超級「女神」級別的人物吧。
如此女神的社會帶動力恐怕也是不容小覷的。於是官家女子和宮廷貴婦紛紛效仿,再進而傳入尋常百姓家,繼而成為人人爭相跟隨的潮流也是合情合理的。
加之大唐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社會對女性的約束相對較少,世界各地的學者商人都聚集於大唐,各種文化在交流中更使自身的民族文化更加開放與進步。武則天在高宗在世時便與之並稱為「雙聖」,這樣的行為可不僅僅是因為她自己有驚人的膽識和能力,更是由於社會的大潮所支持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男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女裝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緣何唐代女子偏愛著男裝
8. 女人穿的款式叫旗袍,男人穿的款式,不能也叫旗袍,那叫什麼呢
女人穿的款式叫旗袍,
男人穿的款式叫中山裝,
或者西裝,唐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