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為什麼珍妃喜歡穿男裝

為什麼珍妃喜歡穿男裝

發布時間: 2022-06-19 18:01:37

1. 珍妃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為什麼光緒要讓她穿男裝呢

珍妃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光緒讓她穿男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陪伴,寵愛跟後宮的險惡等等因素。

總而言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只看錶面。就連皇帝對一個自己及其喜歡的人在表達喜歡的時候都要有所顧及,我們身為普通人做人做事的時候就更要三思而後行了。凡是都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看到好的方面的時候,也不能忽視他的不好。光緒是九五至尊之人,為了自己喜歡的人也有所顧及,給我們引來了無數的啟發。凡事多思量總是沒有錯的。做到為人處事都要多過腦,想的周密一些總事沒有錯的。

2. 珍妃很愛穿男裝,這是為什麼

珍妃是光緒帝在位期間的嬪妃,他拉屎,光緒是光緒帝最受寵的妃嬪,光緒帝在位期間對珍妃尤為愛,13歲的她與自己的姐姐一起進宮,被封為珍嬪,而後晉升妃位,在這期間,光緒帝對他的寵愛異常。

這位受寵的後妃鮮活的生命止於25歲,有史書記載珍妃是死於井中,有人認為是投井自盡,後來又有記載是慈禧太後在帶光緒皇帝出逃的時候將其投井,名曰為了不損皇家顏面。

3. 珍妃明明是一介女流,她為何喜歡穿男裝

在我國歷史上有珍妃這么一個妃嬪,她深得當時的君主光緒喜愛,因此她常常穿男裝到處走動的特點便被後人記錄了下來。一開始,許多人覺,珍妃是一個女孩子,這么喜歡穿男裝,可能是因為她想要變得剛毅一些,人們認為穿男裝是她的愛好。實則不然,有網友指出,珍妃之所以穿男裝,實際上並不是自願的,而是她的丈夫也就是當時的君主命令她穿男裝的。

所以,後世才有許多網友指出,珍妃穿男裝其實並不是因為她有這方面的愛好,更多是因為當時君主想要他陪伴自己批閱奏摺。所以,珍妃穿男裝,也可以看成是服從君主之命的結果。

4. 珍妃生前為何酷愛穿男裝是因恃寵生嬌還是另有隱情

珍妃並不是酷愛男裝,而是她了為方便在光緒批奏摺的時候陪伴著他,所以才扮男裝。談起珍妃這位歷史人物,相信大家都是特別熟悉的,她是清朝歷史上光緒皇帝的妃子。珍妃是一位美麗且擁有自己獨特性格的妃子,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她得到了光緒的寵愛。只可惜,當時的皇後和慈禧太後並不喜歡珍妃,最後將珍妃推入井中致死,珍妃也算得上是一個悲情人物。

當然時間一久,珍妃扮男裝進入光緒批奏摺之地人們必定會有所察覺,所以當時宮中很多人都認為珍妃性格太過於囂張。只可惜,珍妃和光緒之間的愛情終究是不能長久的,無論是光緒還是珍妃,都是那個時代的可伶之人,其命運都被慈禧給掌控著。不過我想說,珍妃雖然身體被困在深宮之中,但是她的心卻是自由的,這一點就可以認為她的一生是值得的。

5. 為何珍妃喜歡女扮男裝

說起女扮男裝,歷史上最流行的應該是唐朝了。唐朝的女子經常喜歡穿著男性的圓領袍,做男人打扮,並不受社會的歧視。那是因為唐朝明顯受到胡文化的影響。而且唐朝的女人地位高,上層女性也喜歡穿著男裝,導致民間的女子上行下效,社會對女扮男裝的接受度也非常高。但是清朝,男尊女卑明顯的朝代,為什麼還有人喜歡女扮男裝呢?這還是皇帝的妃子,難道朝廷不管么

清朝距離我們現在的時間比較近,所以流傳下來的故事也非常多且詳盡。光緒帝,是清末的皇帝之一,他雖然有進取心,也有心勤政,但是性格敏感懦弱,被慈禧太後牢牢壓制,一輩子都非常憋屈。而珍妃,正是光緒的寵妃,也是光緒的傾訴對象,她經常女扮男裝出現在光緒帝的書房,主要是為了能常常和光緒見面。

我們只能感慨,珍妃生錯了時代,雖然貴為皇妃,身份顯赫,卻受制於腐朽的宮廷禮節,活得不如民女暢快;雖思想開放,崇尚自由,卻毫無施展之地;國家積弱,軍政糜爛,卻要她一個弱女子用性命來肩負。可惜,可嘆,可憐!

6. 清朝頗為受寵的珍妃,為何鍾愛男裝

其實穿上男裝也不是珍妃的本意,她就是因為受到了皇上的寵愛,為了方便照顧皇帝,所以才穿上了男裝去找皇帝。

所以說,這種也別受寵的妃子被皇帝召見了,是不需要太監來幫助的。雖然說,清朝的時候規定,妃子們不能進入批奏摺的地方,但是皇帝卻很喜歡自己批奏摺的時候有人陪在設變,所以,光緒帝也非常的喜愛真肥,所以經常在自己批閱走著的時候召見真肥。但是為了不讓別人發現,珍妃只能男扮女裝來掩人耳目。

7. 珍妃怎麼死的喜歡穿男裝背後有什麼秘密

說到珍妃大家一定不陌生,她就是那個被慈禧下令強行推入井中的妃子。其實關於珍妃,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她的負面消息,其中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珍妃喜歡穿男裝,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按理說在那個封建的社會中,作為皇帝的妃子怎麼可能會穿男裝呢?

慈禧在逃離京城之後,命令珍妃跳井自盡,雖然珍妃反抗了很久,但最終還是被太監無情地推入井中,一個年僅25歲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在了人間。

8. 珍妃喜歡穿男裝,為什麼光緒還這么喜歡她

因為這是光緒授意的,當時清朝的規矩非常嚴格,有些地方是不允許後宮的妃子踏入的,比如御書房,為了能夠和珍妃時刻待在一起,光緒才命令為珍妃准備男裝。珍妃出生在清朝的戶部侍郎家中,從小接受的便是西方教育,這讓她在長大之後,思想開放,作風大膽,性格也是非常的活潑可愛。

為此光緒特意想出了辦法,他命人按照珍妃的身量趕制了一套男裝給珍妃換上,又將珍妃的頭發編成一根大辮子。將好好的一個嬪妃打扮成了男子的模樣,隨後便帶著珍妃去了御書房,雖然這只是糊弄人的辦法,可也足以看出光緒是真心喜愛珍妃。

9. 珍妃為何喜歡穿男裝

研究清朝末年的歷史,有兩個重要資料,一個是流傳下來的清朝文獻,一個是當時清宮里一些宮女太監的回憶。據一位晚清宮女回憶,說光緒皇帝最害怕的是夏天打雷,只要夏天一下雨,光緒皇帝就命人把窗戶關起來,自己縮在被窩里捂著耳朵。但是,光緒皇帝同時很喜歡聽水聲雨聲,於是在不打雷的雨天,光緒皇帝就打著傘跑到外面去看下雨。

換句話說,是妃子自己去見皇帝,並不需要別的太監幫助。不過,按照清朝的規定,女子不能進入皇帝批閱奏摺的地方。但是有時候皇帝卻特別喜歡在批閱奏摺的時候有人陪著,所以這時候想要找妃子的話,就讓她們扮成男裝,進入批閱奏章的地方找皇帝。光緒非常寵愛珍妃,所以經常在批閱奏摺的時候讓珍妃去找他,因此,珍妃就不得不穿上男裝進去,這樣珍妃穿男裝的次數多了,人們就以為這是珍妃的特殊愛好。

10. 端康皇貴妃

端康皇貴妃,他他拉氏。光緒十四年,選為瑾嬪。二十年,進瑾妃。以女弟珍
妃忤太後,同降貴人。二十一年,仍封瑾妃。宣統初,尊為兼祧皇考瑾貴妃。遜位
後,進尊封。歲甲子,薨。

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妃女弟。同選,為珍嬪。進珍妃。以忤太後,
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後出巡,沈
於井。二十七年,上還京師。追進皇貴妃。葬西直門外,移祔崇陵。追進尊封。

另外這里有篇文章,很值得一看:

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唐海沂)


我家隸屬於滿族正紅旗,姓他他拉氏。珍妃、瑾妃是我的親姑母。

珍妃在我出世前已被那拉氏迫害致死。關於她的一些事情,我是從長輩和我家老傭人的講述中得知的。瑾妃在1924年病逝,當時我已是十幾歲的孩子,並和她生活過一段時間。她的一些事情(特別是辛亥革命後的宮廷生活)都是我親眼所見。

珍妃思想開朗,性格豪爽,敢做敢當,不畏邪惡。珍妃之所以形成這種性格是和我祖母(二妃的生母)的影響分不開的。我祖母是個寧折不彎的人,從來不奉承權貴。

我家有個老傭人姓李,是給祖母做小鍋飯的,大家都叫她禿老李媽。她跟我說過珍妃瑾妃進宮前後當時家裡的情況。

光緒十四年(1888年)農歷十月初五,當時我二位姑母還沒有成年,就接到朝廷懿旨冊封為光緒皇帝的瑾嬪、珍嬪。這件事對我家和對祖母來說,不是喜事臨門,而是禍從天降。祖母深知女兒的性格,對慈禧的狠毒也早有耳聞。宮廷里家法森嚴,女兒去做小老婆,免不了挨打受氣,說不定還會招來滅頂之災;從今後要想見到女兒,那比登天還難。

從接旨那天起到二位姑母上轎前,祖母臉上沒有一點笑容,家裡從上到下個個心神不安。二妃上轎那天,祖母正坐在正屋桌旁吸水煙,當兩個女兒跪在母親面前告別說「額娘,我們走了」時,她強抑淚水,伸手打了倆女兒一人一個嘴巴,說道:「只當我沒生你們這兩個女兒!」轉身進了里間屋。老李媽說,老太太進了里間屋一天沒出來,也沒有吃東西。

我母親後來對我講,二妃進宮後,家裡像辦喪事一樣,個個心情沉重。這種氣氛持續了好長時間,直到後來珍、瑾二妃被封為貴妃,珍妃深受光緒皇帝寵愛,家裡才算鬆了口氣。



自二妃進宮後,我家從祖母到一般傭人都稱瑾妃為「四主」,珍妃為「五主」。「主」字是對後妃的尊稱,「四」和「五」是按我家中同輩女孩的排列。從我記事起,家裡就沒有人敢提起二位姑母的真實閨名了。二位姑母到底叫什麼,我也不知道。

珍妃因受光緒皇帝的寵愛,而引起了隆裕皇後(慈禧的內侄女)的忌恨,加之珍妃性格倔強,不會奉承慈禧,隆裕經常在慈禧耳邊吹風,慈禧就千方百計地找她麻煩,為內侄女出氣。當年珍妃身邊有一貼身宮女白大姐,宮里人都叫她白宮女。白大姐是專侍奉珍妃起居生活的,後因珍妃受貶,牽連了她,被轟出宮來,生活無依無靠,祖母出於同情收留了她,祖母逝世後,白大姐就一直和我家生活在一起,她經常對我談起珍妃的一些情況。據她說珍妃長得很漂亮,並擅長書畫、下棋,雙手能寫梅花篆字。白大姐還說珍妃聰明伶俐,常代替皇後參加宮里的一些大典。宮里的典禮禮節很多,如要求皇後要穿著花盆底鞋,頭上戴著衤殿 子,走丁字步,一步一安,還要磕達兒頭;在請安或磕頭時,頭飾和耳墜不能不擺,也不能亂擺。頭叩的不能太偏,又不能不偏,這個尺度隆裕皇後總掌握不好,可是珍妃一學就會,只好由珍妃代替。這些就更引起了隆裕的忌恨。

白大姐說,隆裕為了報復,就和李蓮英及珍妃宮內的太監勾結起來,把一隻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宮里,妄圖污衊她有姦情。為了這件事白大姐也受過拷打。後來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經常進宮演戲的一個戲子的衣料一樣(據說戲子的衣料是光緒送的),隆裕抓著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開衣服,用塗有黃油漆的竹竿打)。

珍妃喜歡照像,尤其喜歡女扮男裝照像,有時還穿著光緒皇帝的衣服照像,這又遭到慈禧的反對。慈禧命人到珍妃宮中搜出照像機和穿男裝的像片,大怒,為此珍妃又受了「掌嘴」之罰。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珍妃的家庭教師文廷式(江西才子、庚寅榜眼、甲午狀元,後授翰林侍讀學士)和珍妃的堂兄志銳上奏李鴻章對日態度怯懦。與此同時他們又通過珍妃影響光緒皇帝,採納主戰派意見,對日宣戰。

珍妃、文廷式、志銳的行動引起了主和派的忌恨,加之文廷式、志銳又奏過李鴻章一本,因此李鴻章授意其心腹——御史楊崇伊,反奏「文廷式企圖支持珍妃奪嫡,取代隆裕皇後;反對慈禧聽政,支持光緒皇帝自主朝綱。」這樣,慈禧恨透了文廷式、志銳和珍妃。她本來就想廢掉珍妃,正無碴兒可找,藉此機會正可解心頭之恨。就下旨以「交通宮闈,擾亂朝綱」的罪名,將文廷式革職,趕出毓慶宮,永不錄用;志銳從禮部侍郎被貶職,出任烏里雅蘇台(蒙古境內,距烏蘭巴托正西1800里)參贊大臣。珍妃之事也把姐姐瑾妃牽連進去,姐妹雙雙受了廷杖,二妃從貴妃降為貴人。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珍妃支持變法。她經常通過自己的親信太監,把宮里的一些密事告知我的父親,父親又告知維新黨人。後來由於袁世凱告密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軟禁瀛台,珍妃也被慈禧叫去當眾受辱挨打,貶入冷宮。我父親也因與變法有瓜葛被革職為民,從此俸祿和錢糧一律斷絕。我家生活無了依靠,又恐再遭慈禧迫害,只好賣掉粉子胡同房產,全家逃亡上海。

珍妃死後,聽出宮來的宮女說,珍妃被打入冷宮後很是凄慘。珍妃在冷宮里熬了兩年之久。她之所以能堅持下去,是因為她把希望都寄託在光緒皇帝身上,希望光緒皇帝能重整朝綱,做一個英明君主。可是她怎能知道光緒皇帝的艱難處境和不能有所作為,最後竟導致了自己的死亡呢!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不顧國難民危,帶著光緒皇帝、皇後西逃,事後聽給慈禧做過奶娘的趙媽說:臨行前慈禧命人將珍妃從冷宮里帶了出來,當著光緒皇帝的面,假意要帶珍妃西逃,珍妃表示「國難當頭,我不走,而且皇上也不該離開京師」,與慈禧爭吵起來。慈禧大怒,表示如果不走只有死路一條,珍妃毅然選擇了後者。於是慈禧命李蓮英指揮,由太監崔玉貴、王某執行。光緒皇帝見此情景,心如刀絞,忙跪下求情,慈禧厲聲斥責光緒皇帝,轉身命崔玉貴趕快執行。珍妃不準太監靠近,自己跳入井中。崔玉貴馬上向井內投入二塊大石頭。當時珍妃年僅25歲。

後來聽我父親說,慈禧等人從西安返回北京後,為了掩人耳目,對外宣稱:珍妃為了免於洋人污辱而投井自殺,並給珍妃恢復了名譽。我家又從上海返回北京,借住在粉子胡同。慈禧下旨,要我家打撈珍妃遺體。珍妃遺體在井內泡了一年半有餘,井口又小,怎麼也打撈不上來。慈禧大怒,要對全家問罪。父親嚇得魂不附體,急忙擺上香案,燒香叩頭,求五主子顯靈,救全家性命。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遺體打撈上來。父親含淚把妹妹一條曲著的腿勉強捋直,然後草草埋在西直門外田村。



光緒皇帝和慈禧先後去世,宣統皇帝(溥儀)繼位,隆裕皇太後聽政。又將珍妃的靈柩從田村移往崇陵皇家墳地。我祖母和父親參加了葬禮。祖母在墳前沉痛地悼念了自己的愛女。

宮中改制,允許後妃娘家女性每年二、八月進宮省親。我祖母和嫡母進宮看望過瑾妃。瑾妃出自對妹妹的懷念,曾讓祖母把白大姐偷偷地藏在車里帶進宮來和她敘舊,問清妹妹受罪受氣之情況,以慰思念妹妹之心。家裡這時才得知瑾妃在西逃返京後,曾在珍妃井前燒過三天香祭祀妹妹之靈。

珍妃的死給我家帶來了極大的不幸,給祖母增添了無比的痛苦。從此我家中就無人再敢提起這件痛心之事。珍妃在家中的遺物全部燒掉,好像家裡從來沒有這么一個人一樣。

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我就誕生在這個暴風雨的年代裡。清帝退位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件」,仍能保持他的一定尊榮,生活上也要受到充分優待。從我記事起只知道故宮里住著一個姑爸爸(即瑾妃,滿族稱姑母為姑爸爸)。聽母親對我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被召見進過宮,姑母很是疼愛我,還賜給過我玉如意等貴重物品。我清楚地記得後來見到姑母時的一些情形,時間大約是1917年到1922年間。

那時我六七歲,奉召進宮,總是弟弟陪著我。我倆坐著家裡的木輪騾轎車,從神武門進去,到順貞門往東拐,經過現在珍寶館西牆外往南,才能到達瑾妃居住的永和宮東門。下車進了東門,在殿外聽候傳叫。只聽太監一聲高喊:「瑾主子有旨,傳六、七爺進見!」我和弟弟隨著太監來到永和宮正殿。只見瑾妃端坐在西邊的寶座上,頭上挽著旗鬏,鬏的四周戴著珠串花,穿著灰色緞子旗袍,外面套著藍色的坎肩,腳上穿著福字履鞋,和我在照片上見到的一樣。

現在回憶起來永和宮的陳設和現在儲秀宮相仿,只是瑾妃的寶座擺在西邊面朝東。寶座後面是座「百鳥朝鳳」貝雕大屏風,屏風後面是西里間,這里就是瑾妃的寢室。在東側楠木落地罩前面擺著一座大鍾,這座鍾成了我進宮最愛看的一件東西。每當報時時,鍾樓里走出一個小人,左手舉著一個鍾,右手拿著一個小錘,打幾下就是幾點鍾,打完了又縮回去,樓門又關上。出於童心好奇,我經常坐在鍾邊守著看完打鍾再出去玩。

見到瑾妃,我趕忙上前一步,垂手直立叫一聲「親爸爸」(親爸爸是滿族對姑母一種尊敬又親切的稱呼),然後行君臣大禮(這種君臣大禮就是三拜九叩,為了進宮在家裡不知演習了多少次。即先將左腿向前邁出一步,右膝跪下,再將左腿收回,雙膝跪下,叩一個頭直起上半身,這樣叩三個頭後站起身來,照這樣再重復兩次叩頭,站起身來雙手下垂直立)。在行大禮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叨念著:「親爸爸吉祥」「親爸爸萬事如意」等吉利話。

參拜後垂手站在瑾妃身旁,聽候她的詢問:「太太可好?」(太太是滿族對祖母的稱呼,這里指的是珍妃瑾妃的生母,我的祖母)「你們可習字了?能作多少字文章?是否有長進?」我都一一回答了。紫禁城的禮節煩死人,我的心早就飛到外面去了。但臨出家門時父母親再三叮囑我們進宮去要守規矩,不然四主子怪罪下來可吃不消,要挨板子、受廷杖。每次見禮時我都提心吊膽,怕觸犯了「皇規」。

見完了禮我們就由太監帶著玩耍,但絕不許到處亂跑。我最喜歡的是看瑾妃寫字。每次寫字都在正殿的大書案上。宮女和太監為她研好墨,她就叫我和弟弟在書案的另一邊為她拉紙。瑾妃書法挺秀,她最愛寫的是大抓筆字,如一筆龍,一筆虎,一筆壽等,有時也寫小楷、中楷。上午時間就這樣度過了。

由於男人不準在宮里留宿,吃完晚飯,我們就出宮回家。在與姑母告別時,還要再行一次君臣大禮。每次臨別前姑母那種戀戀不舍的表情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當時我不理解姑母的心情,現在回想起來她一個人深居宮中,高大的紫禁城牆隔斷了母女和兄妹之情,過著那種極其乏味的孤獨生活,怎能不為親人離去而難過呢!

每次出宮回到家裡,我真像出籠小鳥一樣飛向母親,向母親說說自己在宮里的見聞,還要訴訴在宮里受禮節約束的煩悶心情。母親膽小怕事,聽後總是訓斥我一頓,然後說:「現在是民國了,要比以前禮兒少多了,不要胡說,傳出去瑾主子要生氣的。」



1922年農歷八月十五日瑾妃的五十整壽,為了給瑾妃祝壽,我隨祖母、嫡母、姐姐一清早就進了宮。

永和宮大變了樣,前殿抱廈東西兩側都放下了竹簾,宮門口的屏門上掛上了印有金龍式樣的大壽字,宮門南面搭起了木板架,做臨時舞台,抱廈裡面東邊和西邊都放上了沙發。太監宮女都換上了新裝,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永和宮熱鬧異常。整個祝壽過程已記不太清了,但對文藝節目我印象很深。文藝節目開始,抱廈的東面坐著溥儀、溥傑,西面坐著姑母、婉容(宣統皇後)、淑妃(宣統妃子)和我祖母、嫡母及我們姐弟。

節目的內容很多,有「抓鬏趙」的蓮花落《老媽進京》,焦德海、劉德智的相聲和「快手劉」的戲法。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焦、劉二位說:「今天能進宮說相聲,是托萬歲爺和端康主子(指瑾妃)的福氣。為瑾主子祝壽,祝瑾主子大吉大利,萬壽無疆。」焦、劉相聲說得溥儀很高興,馬上賞給了一百塊大洋。「快手劉」變戲法,變出一百隻麻雀,示意「百鳥朝鳳」。當這一百隻麻雀飛出來時,宮里可熱鬧了,溥儀、溥傑都站起來捉麻雀,東撲西撲。我也想下去,但當著姑母和祖母的面不敢放肆,只好坐在一邊看著笑。

瑾妃和珍妃的性格恰恰相反。瑾妃在家裡做閨女時是長女,能委曲求全,是個有心計的女子,進宮後在慈禧的高壓下,對妹妹的遭遇只能報以同情之心,對慈禧的橫行霸道是敢怒不敢言。長時間的悶氣只能憋在心裡,等到四十多歲時,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並得了甲狀腺肥大病,眼珠往外努著。從宣統皇帝大婚後,姑母病了很長一段時間,為了探望姑母的病情,我又隨祖母進了宮。瑾妃對祖母說:「從皇上大婚,我就沒有好過,大婚那天用的是洋鼓洋號,半夜裡敲得我心都要蹦出來了(大婚是午夜進行)。最近幾年我總感到不舒服!」祖母免不了安慰一番,就出宮去了。

有一次瑾妃看病,我正在永和宮內,姑母坐在後殿西里間的炕沿東邊,炕中間擺著炕桌,炕桌的兩頭是壓頭桌,我站在正間太師椅後面。這時瑾妃問:「御醫可到?」太監馬上上前答話:「稟主子,御醫在外面侍候著哪。」瑾妃說:「傳吧。」太監忙把正門打開,兩位御醫走了進來。一位是張伍喬大夫,一位是趙友琴大夫。因為他二位經常給我看病,所以我也認識。

御醫邁進門檻,馬上跪倒在地,面向西叩了三個頭,然後跪行至瑾妃面前,再叩三個頭。這時瑾妃向御醫說明了自己哪兒不舒服,有幾天了。御醫開始一左一右按著瑾妃左右腕脈,過了一會兒二位御醫交換了位置,又按了一回脈。號完脈後,瑾妃開始詢問自己得了什麼病,吃什麼葯好(姑母對中醫頗有研究),御醫一一作了回答。這時瑾妃說:「你們開方去吧。」御醫說了聲:「喳!」連忙叩頭,站起身來貓著腰後退到殿門口,退著邁出門檻,轉身出宮開方去了。我看了很好奇,怎麼跪著向前走?怎麼還貓著腰退出?當時我怎能明白宮里和宮外是兩個時代,兩種天地呀!

從那時起姑母身體就時好時壞,也就更加思念自己的母親和親人。早在好幾年前,瑾妃為了能每天見到母親,就特意潛心設想了一計,為我家在景山東街東側中老胡同,購買了一套房產(中老胡同32號及33號旁門),這套住宅院子很深,東院有個花園。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山上有一個小亭子,站在亭子上用望遠鏡向西南方向望去,正好是故宮。我祖母在和姑母約定好的時間里,登上亭子,這時瑾妃也登上御花園靠東北面的亭子互相用望遠鏡?望。祖母每次都要看到瑾妃下山回宮,才放下望遠鏡,再往西南方向望好一陣子才含淚走下亭子。就這樣年復一年地望了多年,直到瑾妃病倒,家裡人怕祖母知道後傷心,就再三勸阻,祖母這時也病魔纏身,才算罷休。

二位姑母從入宮到清帝國滅亡,她們從未回家省親。直到祖母辦七十大壽,瑾妃才借機會回家看望了一次母親和親人。

瑾妃省親後不久就病故了,這時正當祖母也病癱在床上,沒敢把這不幸的消息告訴她。

姑母病危時,父親和嫡母前去看望過她。去世後靈柩就停放在永和宮內,當時正是1924年馮玉祥回師北京,宮里亂成一團,我家也無人敢進宮去。直到瑾妃出殯時才通知我家,只有父親參加了出殯儀式。後聽父親說出殯很簡單,一切都從民國制度,靈柩停在廣化寺里。過了沒幾天嫡母帶著我和弟弟去弔唁,進了廣化寺只見十幾個反穿皮襖的太監在守靈,姑母的靈柩罩在棺罩里,棺罩有一兩丈高,我們跪下給姑母叩了最後三個頭,就隨著嫡母回家了。

珍妃進宮十幾年,瑾妃進宮三十幾年,她們過著極為奢侈腐化的生活,同時也受盡了封建禮教的約束和摧殘;雖得到了地位和財寶,卻失去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愛與自由。二位姑母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在那座陰森森的紫禁城裡,度過了自己抑鬱凄清的一生。

http://post..com/f?kz=103568323

歡迎光臨清史愛好者吧!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2370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3189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2040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2533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1807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1735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2416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2330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1639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