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戲服男裝怎麼穿
❶ 京劇戲服的顏色搭配有什麼講究
京劇服裝的服色來源於中國封建社會的衣著服色,主要是以明朝社會的服色為基礎演變而來。由於京劇的服裝具有高度的符號性特徵,京劇的服色也就成了體現劇中人物性格的渠道之一。
早期京劇服裝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紅、黃、黑、綠、白;"下五色"是指藍、粉、紫、秋香、皎月。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隨便使用。
體現服色特色最為明顯的服裝是男蟒和男靠。舊戲班形容服裝規模整齊通常會說有"十蟒十靠",就是指有十種顏色的蟒和靠,可以開很大規模的戲。由於京劇服色與劇中人物性格的密切關系,所以在給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服色的服裝上,是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的。
以長靠為例,紅靠一般都是給正面人物或者英武之人穿用。比如《戰太平》之花雲,《小商河》之楊再興,《金雁橋》之張任,《誅仙陣》之韋陀等等,以體現劇中人的英氣。
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所以一般人物所用的黃靠都不是明黃色,杏黃色如《定軍山》之黃忠,《李陵碑》之楊繼業,《珠簾寨》之李克用等等,為體現老年武將老當益壯的性格;穿黃靠的還有一種性格的人是暴躁武將,如《戰宛城》之典韋,《四平山》之宇文成都,《挑華車》之兀術,《瘟癀陣》之楊戩等等,由於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所以後來在《龍虎鬥》中扎明黃靠。
黑色靠一般都是給性格粗魯莽撞之人准備的,比如《長坂坡》之張飛,《金沙灘》之楊七郎,《牛頭山》之牛皋等等。《霸王別姬》中的項羽扎黑色軟靠(沒有靠旗),但是由於霸王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霸王的靠都要特製。
綠色靠一般都是勾紅色臉譜的人物穿,比如《古城會》之關羽(軟靠),《鐵籠山》之姜維,《大名府》之關勝等等,都是忠勇之士,同樣,關羽的綠靠一般也是要特製的,俗稱"老爺靠"。最早的《挑華車》之高寵也勾紅色三塊瓦臉譜,所以高寵也有扎綠靠的扮相
白色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比如年輕英俊的武將,如《銀空山》的高嗣繼,《長坂坡》的趙雲,《兩將軍》的馬超等等,還有一種人物是所謂的"儒將",比如,《長坂坡》的張遼,《鎮潭州》的岳飛,《武昭關》之伍子胥等等,還有一些老年武將,比如《鳳鳴關》之趙雲,《定軍山》之嚴顏、《百涼樓》之吳禎,《絕燕令》的定燕平等等。
"上五色"一般為劇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則為劇中較次要的角色用,所以扎藍靠的一般都為次要的武將如《戰宛城》之夏侯惇、《取金陵》俞通海等等。戲班中還有"猛烈親王扎藍靠"的諺訣,所以《挑華車》之高寵既可以扎綠靠,也可以扎藍靠。
粉色屬於小生專用色,粉靠也是小生應工的人物所用。比如《回荊州》之周瑜,《棋盤山》之薛丁山,《佘賽花》之楊繼業等等。倘若戲班中沒有粉靠的話,那就可以用白靠代替。
紫靠則為勇猛的武將所用,比如《失街亭》之張郃、《賈家樓》之唐璧、《奪太倉》之常遇春等等。
秋香和皎月是兩種比較特殊的顏色,秋香是介於草綠和橄欖綠之間的綠色,皎月是湖藍和正藍之間的藍色。秋香一般為老年人物的專用色,秋香色的靠很少,如果同劇中有其他人物必須穿杏黃靠的時候,而後台只有一身杏黃靠的時候。那麼年老的人物可以扎秋香靠,比如《李陵碑》之楊繼業,新編戲《官渡之戰》的袁紹、《對花槍》的羅藝也扎秋香靠。同樣,皎月靠也是在同一出戲中有小生已經扎了粉靠的時候,為了區分,可以扎皎月靠。但是《金沙灘》一劇中,楊四郎必須扎皎月靠,楊八郎必須扎粉靠。
隨著京劇服色的不斷發展,靠的顏色也逐漸增多,但是新增的顏色在使用上,也基本是在原有服色的基礎上細化而已。
京劇服裝服色淺談(二)蟒袍服色(上)
❷ 京劇中的小生通常以什麼樣的裝扮登場
京劇服飾京劇是中國的藝術瑰寶地位非常高,影響力毋庸置疑通過京劇表演中的服飾,我們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個性特徵。京劇有200多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戲服很多,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公式。在京劇表演中,人們通常根據他們的衣服來區分。具體有衣服上有蟒蛇的。如果說人物穿的是黃蟒,那就是皇帝穿的,穿紅紫蟒的是大臣穿的。

按質地分類有緞子絲綢布料等等紋飾分類。有龍鳳,花鳥,蟲魚,水雲等。所以京劇的服飾分類方法有很多種,觀眾可以根據人物的服飾對其有一個大致的判斷。京劇不僅是文化藝術的傳承,也是民族的標志,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京劇表演是一門綜合藝術,在京劇表演中,不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還要配合好唱功等其他因素,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京劇服飾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塑造人物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❸ 京劇服裝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動物是什麼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戲曲唱念做打演繹愛恨情仇,生旦凈末扮盡人生百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扮相。
帶大家走進京劇里的「服飾」,見識京劇「行頭」里的絢麗之美。
京劇舞台上把身上穿的叫做「行頭」。外行看,只覺得京劇行頭色彩繽紛、斑斕奪目。實際上,京劇行頭的使用極其復雜講究。
京劇行頭以明朝服裝樣式為主,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員載歌載舞的特點進行了一些改良設計。因為京劇形成於清朝,戲服中也有不少滿族服飾的特點,比如馬褂、箭衣的馬蹄袖等。再者,凡是戲中的番邦外族都穿旗裝,表示他們並非中原人士。
可以說,京劇舞台服飾不屬於任何一個朝代,誰該穿什麼,都有獨立的一套規則可循。
達官顯貴最正式的禮服——蟒
蟒是帝王將相在正式場合穿的服裝,等同於現在的禮服。穿蟒的人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蟒是很像龍的一種動物,戲台上的蟒就是仿照古代的龍袍、蟒袍設計的。
蟒的顏色有很多,常用的就有:黃、紅、白、黑、綠、紫、藍、粉、香色(香色是一種黃綠色,年紀大的人可以穿)。不同顏色的蟒適合不同類型的人物角色。黃蟒就只能由帝王來穿,王侯穿了就是「造反」。紅蟒是給那些重要的皇親國戚,或者是獨霸朝綱的朝廷重臣穿的,比如駙馬楊延輝、丞相曹操等。
和男蟒一樣,女蟒是皇後、嬪妃、公主、誥命夫人等貴族女性們最莊重的禮服。需要穿蟒的場合都格外隆重,比如《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赴皇帝之約時要穿蟒,《龍鳳呈祥》中的孫尚香與劉備成親要穿蟒,《大登殿》里王寶釧在金殿受封時也要穿蟒。
公主們的日常穿著——舞姿翩翩的宮裝
宮裝也叫宮衣、舞衣,是一種舞動起來非常美麗的服裝。和蟒一樣,宮裝是給貴族女性們准備的日常裝束。雖然沒有蟒那麼正式莊重,可是論精美華麗,真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舞動起來時,幾十條飄帶、層層絲穗,配上雪白的水袖翩翩而動,美得目不暇接。有幸穿這件服飾的都是非常有身份的女子,比如《狀元媒》里的柴郡主。
文官的工作服——官衣
官衣是文官的工作服,對於那些還沒有資格穿蟒的文官來說,這就是最正式的服裝了。
官衣顏色主要有紅、紫、藍、黑。紅色是僅次於黃色的高貴色彩,而且既醒目又喜慶,那些考中狀元進士、陞官發財的都要穿紅官衣。紫官衣的官職地位也很高,中國人常常說「紫氣東來」,古代文人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脫去襕衫換紫袍」,《群英會》中的魯大夫就穿紫官衣。藍官衣大多給低一點的文官穿,如《黃金台》中的御史田單、《法門寺》中的知縣趙廉等。地位最低的要數穿黑官衣的,不是什麼門官就是獄官。
可以出門會客的休閑服——帔
男帔就是男性休閑服,指那些穿起來比較舒服寬松,出來見人會客也完全沒有問題,不會讓人誤會你不夠尊敬對方的服裝。男帔,上至皇帝,下至鄉紳,只要是氣質成熟端莊、家境不錯的男性都可以穿。人物在做動作時,衣襟飄拂,為本來就莊重儒雅的人物又平添了一分瀟灑。
女帔和男帔差不多,只有長短不同。未出閣的大家閨秀也可以穿帔。
舞台上的恩愛夫妻有時穿一樣顏色、一樣圖案的帔來表現他們的舉案齊眉,這個可以稱為「情侶帔」,《二堂舍子》中的劉彥昌和夫人、《龍鳳呈祥》中的劉備和孫尚香都這么穿。
人人都穿的褶子
褶子:褶,這里讀xué,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穿的一種便服。京劇行還把褶子叫作「道袍」。因為用處廣泛,褶子的種類顏色都非常多。有刺綉圖案的叫花褶子,純色的為素褶子。大緞做的比較厚重的叫硬褶子,縐綢做的比較薄的叫軟褶子。
穿綠花褶子的大多是為富不仁的公子哥或綠林人士;穿淺土黃色褶子,也叫老斗衣的,是社會底層的老年人;穿青褶子(就是黑色褶子)、白色大領的是正直清貧的人物;穿藍褶子配白色大領的,是那些氣質清高的文雅之士
❹ 國粹戲服的規矩
京劇服裝按照種類可劃分為:蟒、靠、帔、褶、衣等五大種類。現在的粵劇服裝是根據京劇服裝的劃分,不過相比於京劇,它的劃分更細,如:蟒、鎧、褶子、開氅、官衣、披以及衣七種。
我國戲曲服裝可以按照顏色劃分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分為:紅、綠、黃、白、黑;下五色為:紫、粉、藍、湖、香。觀眾可以通過服裝的顏色來判斷戲曲舞台演出者身份及地位。
❺ 京劇服飾的種類知識
京劇服飾:京劇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具有極高的地位,其影響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劇表演中通過服飾,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由於京劇具有200多年的歷史,所以流傳下來許多服飾,當前已經成為一種程式了。在京劇表演中,一般都是根據衣服來分辨人物的。具體有這樣四個方面:首先,衣服上帶蟒的。如果人物是穿黃蟒的,是皇帝的裝扮,穿紅色和紫色蟒服的,是大臣的裝扮。其次,穿著官衣的,是地方官員的裝扮。而穿衣裙的,一般都是夫人和小姐的裝扮。再次,對於衣服上帶褶子的人物。在衣服褶子上綉著飛禽的,都是武生的裝扮,綉花卉的是小生的裝扮,褶子上補著雜色綢子的是窮困書生的裝扮。最後,對於頭上纏著帶子或者身上系著裙子的,一般是病人的裝扮。所以在京劇表演中,看見人物出場所穿的服飾,就能對這個人物的年齡和地位,以及生活狀況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京劇服飾的種類有很多,根據戲服的材料、顏色、種類、色彩,通過紋樣和質量進行不同的搭配,使戲服在顏色和搭配上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具有表現力。在進行戲服分類時,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根據穿戴進行分類。有長袍、短衣、鎧甲、盔帽和相關飾品的分類。第二,以戲服方面進行分類。有蟒袍和官衣、箭衣和靠、披和褶子等多種分類。第三,依照色彩方面進行分類。有上五色和下五色。第四,以質地進行分類。有緞、綢、布等。第五,根據紋飾進行分類。有龍和鳳、花和鳥、蟲和魚、水和雲等。所以在京劇服飾上,分類的方式有許多種,觀眾可以根據人物的服飾對人物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京劇是文化和藝術的傳承,也是民族的印記,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京劇表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在京劇表演中,不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良好的唱功等其他因素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而京劇服飾就是這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❻ 戲曲舞台上的行頭有什麼講究

正裝的主色調有紅、紫、藍、黑。紅色是僅次於黃色的高貴顏色,既醒目又喜慶。考上狀元、陞官的,必須穿紅色官服。紫色官服的官位也很高。中國人常說「紫色來自東方」。古代文人的夢想是有一天「脫下襯衫換上紫袍」。群英會呂醫生穿紫色官服。大多數藍色官服是低級公務員穿的,比如黃金台的時宇·田單和法門寺的知縣趙廉。最低的職位是穿黑官服,不是門官就是獄官。男褲是男士休閑裝,穿起來很舒服很寬松,出來見人也沒什麼問題,不會讓人誤會你不夠尊重對方。男人,從皇帝到鄉紳,只要是成熟端莊小康的男人都可以穿。當角色做動作時,他們的裙子會飄動,這給已經嚴肅而優雅的角色增添了一絲智慧。女人和男人差不多,只是長度不同。沒結婚的好家庭也能穿衣服。
❼ 唱京劇時,所穿的服飾有什麼講究嗎
一、京劇服飾色彩與圖案的運用具有象徵意味。
京劇服飾的色彩十分鮮明,主要有十種顏色,分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是紅、綠、黃、白、黑,一般用於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物服飾;下五色是粉、藍、紫、香、湖,一般用於社會地位較低的人物服飾。京劇服飾的圖案也十分有意義,不同的圖案表示的意味不同。使用最多的圖案是龍和鳳,龍一般用於男性服飾、鳳一般用於女性服飾,表示尊貴、華麗;「壽」字圖案象徵長壽;蝙蝠圖案的「蝠」與「福」同音,所以象徵幸福、福氣;梅花象徵品性高潔;女帔領口下端的如意圖案象徵吉祥如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