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eq皇家御馬男裝怎麼樣

eq皇家御馬男裝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02 09:30:21

① 皇家御馬節在那一天開幕

5月1日,內蒙古奧運旅遊首游式在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開幕,此後,包頭三娘子旅遊文化節、保護母親河——黃河濕地風情節、鄂爾多斯婚禮「民俗沙雕藝術節、庫布齊沙漠旅遊文化節、巴彥淖爾河套文化藝術節、烏拉特前旗草原文化旅遊文化節、內蒙古第19屆傳統旅遊那達慕大會、岱海溫泉冰雪節、皇家御馬文化節、游牧文化節等等幾十個節慶活動繽紛亮相。一份節慶目錄在手,跟著節慶走內蒙,既不擔心迷路,又能感受到最熱烈的內蒙豪情。

② EQ男裝是幾線品牌

二線。
EQ:IQ由法國設計師格里於1999年創立。服裝,比如它的品牌名稱,平衡了理性和感性。它的設計理念超越了簡單的時尚和生活理念,為自信和獨立的現代女性在生活中找到了新的公式。
EQ是由法藉設計師主里的GRI自主品牌。屬二線品牌服裝。EQ由法國設計師格里於1999年創立。服裝,比如它的品牌名稱,平衡了理性和感性。

③ equerry什麼 牌子

equerry是英國的大牌一線品牌,是童鞋的品牌。皇家御馬官是equerry品牌的中文稱呼,是一家來自英國的高端男裝服裝品牌。

品牌創始人薩頓艾比蓋(Sadenl Abigail)生於1954年英國,畢業於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進行學習,多次對傳統正裝裁剪和面料選取提出時尚創意的見解。1980年在英國時裝壇上初露鋒芒。並在當地開設了第一家EQUERRY時裝店。

(3)eq皇家御馬男裝怎麼樣擴展閱讀

equerry,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掌馬官;侍從武官;王室侍從」

單詞用法:N-COUNT An equerry is an officer of a royal household or court who acts as a personal assistant to a member of the royal family. 王室侍從官 [oft N 'to' n]

雙語例句:According to her equerry Colin Burgess, she wondered why people were always thrusting babies at her, to kiss.

據她的侍從武官科林·伯吉斯回憶,她始終納悶人們為什麼總是把孩子湊上來讓她親吻。

④ 京劇唱詞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竇爾敦盜御馬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竇爾墩,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清直隸河間府縣竇三町人,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墩。

竇爾墩出身貧苦農民家庭,自幼給地主打活,他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因不滿地主老財為富不仁,遂涉足綠林,抗清反暴。當時,獻縣以北,河間城以南的方圓數十里區域內,就是他與綠林好漢們經常嘯取聚義舉之所。竇爾墩一生未婚,他獲取的錢財,多用於濟困扶危,個人堅持過簡朴清貧的生活。當地百姓對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門富戶和反動官府對他卻聞風喪膽,恨之入骨。

竇爾墩少時曾拜在當地名師韓實門下習武,後又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將石某為師。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尤擅使大刀。綠林生涯,使其深感長兵器之不便,遂自己設計改制了一種護手雙鉤,此兵器兼有刀、鉤、匕首之功能,破長兵,敵短器,鉤刺自如,攻防兼備。竇爾墩揮起雙鉤,疾如閃電,勢如猛虎一般,故後人又稱它為虎頭雙鉤。

為了紮下反清抗暴的大本營,他把河間府作為攻取目標,並智取得勝,首戰告捷。竇爾墩虎踞河間府,義旗一舉,從者如雲。兵部尚書彭朋發兵河間,連戰失利,因此被彈劾削職。黃三泰為搭救彭朋,派人指鏢為憑,向竇爾墩借銀。雖說是借,實則是依恃武力,明搶強奪。竇爾墩是血性男兒,哪買他的帳。黃三泰栽了跟斗,惱羞成怒,遂有在李家店比武較量一場惡斗。比武前雙方曾商定,不得使用暗器。黃三泰是個久闖江湖的老手,雖有君子協定,但他仍暗器藏身。臨陣雙方交手數十合,黃漸覺氣力不支,遂背棄盟約,用「甩頭」擊竇。竇爾墩自恃武藝在身,沒提防對方會暗器傷人,遂被擊中左膀,遭敵暗算。時清兵突至,竇爾墩率眾出逃,失棄了河間府。

此後,竇爾墩又在清皇陵馬蘭峪以北的風水禁地興隆山,覓得一處三面臨水,一面絕壁聳天的險地,紮下了連環套營盤,繼續與清廷作對。後來,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賜金鞍玉轡追風趕月千里駒到圍場行獵。竇爾墩探知這一消息後,隻身潛入御馬廄,用熏香熏倒守衛,用匕首殺門丁,盜走了御馬。此舉,使綠林義士大受鼓舞,給了清廷又一沉重打擊。彭朋因此再次被削職,黃三泰也因受到牽連。竇爾墩終於報了李家店的一箭之仇。

官兵攻環套數年不下,便想出了一個先捉拿竇爾墩的老母,誘其投案的毒計。竇母被捕後,官方貼出告示,稱數日之內,竇爾墩若不投案自首,便殺其母。竇爾墩是個孝子,求母心切,誤投囹圄而亡,時年34歲。此事記於《獻縣志》中。

⑤ 包含erry的品牌

equerry是英國的大牌一線品牌,是童鞋的品牌。
皇家御馬官是equerry品牌的中文稱呼,是一家來自英國的高端男裝服裝品牌。品牌創始人薩頓艾比蓋(SadenlAbigail)生於1954年英國,畢業於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進行學習,多次對傳統正裝裁剪和面料選取提出時尚創意的見解。1980年在英國時裝壇上初露鋒芒。並在當地開設了第一家EQUERRY時裝店。

⑥ 德國 御馬司總管是什麼官職

弼馬溫一樣,管理皇家馬匹的人

⑦ 御馬監是個什麼地方是放馬的嗎

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中,司禮監和御馬監是值得重視的。沈德符說:
司禮今為十二監中第一署,其長與首揆對柄機要。……御馬監雖最後設,然所掌乃御廄兵符等項,與兵部相關。近日內臣用事稍關兵柄者,輒改御馬銜以出,如督撫之兼司馬中丞。[1]
這段話雖有失實處,卻反映了明代中後期人們的普遍看法:司禮監代皇帝審批閣票,與內閣對柄機要,實為「內相」;御馬監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為內廷「樞府」。其實,御馬監還要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與戶部分理財政,為明廷的「內管家」;兩度設置的西廠,也由御馬監提督,與司禮監提督的東廠分庭抗禮。
本文擬對御馬監的設置及其職責演變、御馬監在明朝宦官體系以及整個國家政治體制中所處的地位作一考察。



沈德符說御馬監「最後設」是失於考察的。恰恰相反,御馬監是明代宦官機構中設置較早的一個。據《明太祖實錄》,吳元年九月設內使監,旋將內使監分為內使、御用二監,秩皆正三品,分掌內使名籍和皇家用度;同時設御馬司,正五品,掌御廄馬匹[2]。御馬司即御馬監的前身,其地位雖低於內使監和御用監,卻是明太祖開國之前就設置的第三個宦官衙門,其設置比司禮監的前身內正司、紀事司還早六年。
洪武十七年四月,更定內府諸司職掌品秩,改御馬司為御馬監,與神宮、尚寶、司禮等監同為正七品[3]。這時距明太祖誅殺丞相胡惟庸、廢中書省、改革外廷官制不久,所以整個內廷機構的設置雖然日趨龐大而健全,但品秩卻普遍降低,連「總督各職」的內官監,也只是定為正六品。
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最終確立了中央政治體制。這年六月,先規定外廷體制:「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4]九月,又定內廷機構,將原有的九個監擴充為十一個監,均定為正四品,另有四司八局,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規制基本形成[5]。
宦官衙門數量的擴充和品秩的提高,暴露了明太祖試圖通過加強內廷的地位以達到內、外廷相互制衡的潛在意識,為以後明朝政治體制朝雙軌制發展鋪墊了基礎。而取消內官監的獨尊地位和十一監品秩平等,又體現了明太祖「彼此頡頏,不敢相壓」的總體設計思想在內廷體制上的實施,也使永樂以後內官監、司禮監、御馬監等內府衙門的相互制衡有了法律上的依據。
這時,御馬監的職掌也由「掌御廄馬匹」擴充為「掌御馬及諸進貢並典牧所關收馬騾之事」[6],並進而衍生為軍事和財政兩大職能。

[1]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一《內監·內官定製》。
[2] 《明太祖實錄》卷二五,吳元年九月丁亥。
[3] 《明太祖實錄》卷一六一,洪武十七年四月癸未。
[4] 《明太祖實錄》卷二三九,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己丑。
[5] 《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一,洪武二十八年九月辛酉附。參見《明代的司禮監》。
[6] 《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一,洪武二十八年九月辛酉附。



由於御馬監職掌御馬,自然有養馬、馴馬人員,由此產生了一支由御馬監統領的禁兵——騰驤四衛及四衛、勇士營。
弘治十年十月,兵部尚書馬文升在一個奏疏中對明代禁兵的設置情況作了回顧,其中便提到了御馬監所統領的這支禁兵:
我太祖高皇帝有天下,法古為治,制兵之法極其周悉。故置十六衛親軍指揮使司,不隸五府,為禁兵。……永樂中,復設親軍指揮使司十二衛。又選天下衛所官軍年力精壯者及虜中走回男子,收作勇士,常數千人,俱屬御馬監,更番上直,委以心腹內外官統領,其盔甲器械俱異他軍。[1]
從這份奏疏可知:御馬監由管轄養馬人員進而統領禁兵始於永樂時;這支禁兵最初的來源,是從各地衛所挑選的精壯之士,以及從蒙古地區逃回的青壯年男子[2];這支禁兵不屬親軍指揮使司所轄的上十二衛(後為二十二衛),但地位顯然高於上十二衛,是禁兵中的禁兵;這支禁兵的職責是「更番上直」,擔任宿衛。
宣德六年時,這支禁兵有三千一百人,取了一個正規的名稱:「羽林三千戶所」。兩年後,以此為基礎,充實京軍各衛養馬軍士及原神武前衛官軍,組編成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統稱「四衛」,又名「四衛軍」[3]。如按當時的編制,五千六百人為一衛,則四衛軍當有二萬名以上的軍士。景泰及成化時,京軍三大營改編為團營制。騰驤四衛的勇士和精壯的旗軍被抽調,另外組建勇士營和四衛營,在四衛指揮使中挑選坐營官。兩營在弘治、正德時多達四萬餘人,後經多次整頓,定額為六千五百餘人[4]。編制雖然屢有變化,卻一直由御馬監統領。
關於勇士營和四衛營,史籍所載不盡相同。《明會典》卷一三四《兵部·四衛營》條下記:
四衛營。騰驤左等四衛勇士、軍人、余丁別為一營,從御馬監提督操練,其坐營等官並於四衛指揮等官推選。
《明會典》說的是將騰驤等四衛的勇士等抽調出來,另立一營,所以名曰「四衛營」。傅維麟《明書》卷七一《戎馬志二》則說:
四衛營制。國初有御馬勇士、旗軍,以處迤北逃回人民,供養馬之役,器械衣甲,必異他軍。後多以進馬者投充,而聽御馬監官提督焉。……宣德中,乃專設羽林三千戶所統之,凡三千一百人。間歲,遂改曰武驤、騰驤衛。衛各有左右,別營開操,設坐營指揮四員,仍督以內官,號禁兵。
《明史》卷八九《兵志一》基本上沿用了《明書》的說法:
武驤、騰驤左右衛,稱四衛軍,選本衛官四員,為坐營指揮,督以太監,別營開操,稱禁兵。
意思很明顯:騰驤、武驤四衛,稱四衛軍,也叫四衛營。
但事實是,御馬監所轄的禁兵,永樂時為養馬勇士;宣德時取了一個名稱,叫「羽林三千戶所」。其後為騰驤、武驤四衛,包括勇士和旗軍。景泰以後,則為四衛營和勇士營。《明會典》只提到四衛營而忽略了勇士營,《明書》和《明史》則將四衛或四衛軍與四衛營混為一談,同時也沒有涉及勇士營。但這支禁兵同時包括四衛營和勇士營卻是無毋置疑的,而且,勇士營的地位尚在四衛營之上。《明武宗實錄》載:
正德三年四月,司禮監太監李榮傳旨:「御馬監勇士、旗軍,系禁兵重務,其令(御馬監)太監谷大用提督,太監李春同都指揮夏明等坐勇士營,太監李堂同都指揮田忠等坐四衛營。」
正德九年十一月,西官廳操練,右都督張洪領勇士營,都指揮桂勇、賈鑒、李隆分領前營、後營、四衛營。[5]
《明會典》關於四衛營的「事例」中也記載說:「萬曆二年議准,勇士、四衛二營,各裁坐營官二員。」[6]這些記載都說明,勇士營和四衛營是同時並存且都由御馬監提督的。
雖然御馬監統領禁兵從永樂、宣德就已開始,但其真正發揮作用並引起時人的關注,卻是在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之後。當時瓦剌騎兵直撲京師,北京保衛戰在於謙的組織下進行了五天,最激烈的戰斗發生在西直門和彰義門。由於明軍主力京軍三大營盡陷,守衛西直門的是御馬監太監劉永誠的侄子右軍都督劉聚,在彰義門主動出擊瓦剌軍的則是御馬監提督的留守北京的四衛勇士、旗軍[7]。天順元年二月,英宗復辟,誅殺御馬監太監郝義,原因是郝義曾經策劃調動四衛勇士擒殺支持英宗奪位的司禮監太監曹吉祥[8]。而天順五年,當曹吉祥及其養子昭武伯曹欽在北京發動兵變時,平定兵變、擊殺二曹的主要力量,卻還是四衛勇士和旗軍[9]。正德九年,武宗於京軍十二團營中選拔精銳,編為前、後二營,與勇士營、四衛營同操練於西官廳,為「選鋒」[10]。可見,這是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部隊。
對於御馬監所統領的這支禁兵在整個京軍中的地位和作用,內廷和外廷都看得非常清楚。弘治、正德間御馬監太監寧瑾曾宣稱:「騰驤等四衛勇士旗軍,乃祖宗設立禁兵,以備宿衛扈從,名為養馬,實為防奸禦侮也。」[11]正德時兵部尚書許進也認為:「勇士名雖養馬,實為禁兵,防奸禦侮,關系重大。」[12]
統領禁兵,使得御馬監在內廷諸衙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明朝宦官參與軍政事務的基礎,也使御馬監本身逐漸具備多種軍事職能,並被視為內廷中的武職衙門。
一是扈從出征並掌兵符火牌。既然統領禁兵,御馬監宦官自然有扈從出征的職責。自永樂始,明朝曾親自領軍出征的皇帝有四位,即成祖、宣宗、英宗、武宗。成祖五次征討蒙古,御馬監少監海壽至少兩次隨征,御馬監太監劉永誠則三次隨征[13]。宣宗征討漢王高煦,御馬監太監劉順扈從,並受命與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領兵二萬為前鋒[14]。英宗抵禦瓦剌,有御馬監少監跛兒干從征[15]。而武宗北巡宣大、南下淮揚,均由御馬監太監張宗隨行,提督軍務[16]。至於御馬監掌兵符火牌,可從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成祖逝於榆木川時,御馬監少監海壽與內閣楊榮馳告皇太子(仁宗)等事看出端倪[17]。一年後仁宗去世,又是海壽「馳訃」在南京的皇太子(宣宗)[18]。正德時,武宗每次調兵,均由御馬監內使持符而行[19]。沈德符說御馬監掌「御廄兵符等項」,是符合事實的。
二是提督京營及坐營、監槍。永樂時立京軍三大營,其中,五軍營有提督內臣一員,三千營有提督內臣二員,神機營則不但有提督內臣二員,其下屬五軍,每軍均設坐營內臣一員、監槍內臣一員。是京軍三大營中,常設提督內臣五員、坐營內臣六員、監槍內臣二十員,共三十一員,均為地位較高的太監、少監或監丞。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王彥、王安、張泰、趙俊等,張泰、趙俊所在衙門不明,王彥、王安則為御馬監宦官[20]。景泰三年十二月始立團營,由兵部尚書於謙、武清侯石亨及太監劉永誠、曹吉祥節制。曹吉祥當時是內官監太監,內官監列銜在御馬監之前,而曹吉祥排名卻在御馬監太監劉永誠之後,這既因為劉永誠成名已久、資歷更深,也可見御馬監在營務中的地位[21]。天順八年四月重立團營,由會昌侯孫繼宗和太監劉永誠「總管提督」[22]。這是御馬監太監單獨與勛臣提督京營的開始。此後,汪直、傅恭、李良、苗逵、古大用、張忠、陸誾等人均以御馬監太監提督或監督京營。雖然在這期間御用監張永等也曾提督京營,但提督京營及坐營、監槍一般由御馬監內臣充任已成慣例。
三是出鎮諸邊及各省。成祖即位後,命鎮遠侯顧成及都督韓觀、劉真、何福出鎮貴州、廣西、遼東、寧夏諸邊,又命宦官中有謀略者同行,賜公侯服,位在諸將之上。此後,雲南、大同、甘肅、宣府、永平及其他邊鎮、布政司均有宦官出鎮,稱「鎮守中官」或「鎮守內臣」。成化、弘治以後,除南京等處守備太監為司禮監「外差」,其餘鎮守及監槍諸內臣則多出自御馬監[23]。
四為監軍。這是宦官專征、出鎮及提督京營、坐營、監槍諸職權的演變或延伸。《明史·宦官傳序》說:「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其實,明世宦官專征不僅僅是「自永樂間始」,也只是限於永樂、宣德時。見於史料的「專征」宦官也只有鄭和、亦失哈等二三人。自正統始,宦官專征事已不再見,監軍則成為制度。鄭曉《今言》說到京營出征情況:「有事出征,不必揀選,但撥某營出征,則某營將領某營士卒啟行。」[24]於是京營出征,提督京營勛臣及營將便是總兵、副將、參將等,而提督及坐營、監槍內臣即為監軍,提督京營兵部尚書或都御史則提督軍務,形成勛臣或武臣總兵、內臣監軍、文臣提督之勢。以成化間幾次影響較大的用兵為例:元年正月用兵廣西大藤峽,武臣都督同知趙輔為征夷將軍總兵官,太監盧庚、陳宣監軍,文臣左僉都御史韓雍贊理軍務。同年十二月,荊襄用兵,勛臣撫寧伯朱永為靖虜將軍總兵官,太監唐慎、少監林貴奉監軍,文臣工部(旋改兵部)尚書白圭提督軍務;十六年正月征討「套虜」,鄖臣保國公朱永(按:與上文之朱永為同一人,因功進保國公)為總兵官,太監汪直監軍,文臣兵部尚書王越提督軍務[25]。各地用兵亦然。正統至正德間,各邊均有總兵武臣、鎮守內臣、巡撫文臣,是為「三堂」。遇有戰事,則武臣統軍、內臣監軍、文臣提督軍務[26]。由於成化、弘治以後提督、坐營、監槍、鎮守內臣多由御馬監宦官充任,故監軍也成為御馬監的重要職責。
五為提督西廠。成化十三年正月,憲宗因京師屢生變故,錦衣衛和東廠偵緝不力,命御馬監太監汪直領錦衣衛官校百餘人,在靈濟宮灰廠拘訊人犯。因靈濟宮在皇城之西,也為了有別於司禮監提督的東廠,故汪直拘訊人犯處被稱為「西廠」[27]。雖然西廠設置時間不長,成化時總計六年,正德時重設,時間也只有四、五年,但西廠之設,顯然是御馬監地位提高和權勢擴張的表現,而競爭對手,則是司禮監。

[1] 《明孝宗實錄》卷一三0,弘治十年十月辛卯。
[2] 《明宣宗實錄》卷四一,宣德三年四月乙亥條載有宣宗關於「虜中走回男子」的「上諭」:「(其)身陷虜中數年,艱苦多矣。今獲來歸,可憫也。其令充御馬監勇士,給衣糧以優之,仍免其原籍之家差役。著為令。」《明憲宗實錄》卷四六,成化三年九月甲子條載巡撫宣府右僉都御史葉盛的奏疏:「凡虜中走回男子,例送御馬監驗充勇士,不堪者發回原籍。」可見,從蒙古逃回男子送御馬監為勇士的做法一直在延續。
[3] 《明史》卷八九《兵志一》、卷九十《兵志二》;《明宣宗實錄》卷一0三,宣德八年七月壬戌。
[4] 《明武宗實錄》卷七,弘治十八年十一月乙酉;《明會典》卷一三四《兵部》。
[5] 分見《明武宗實錄》卷三七、卷一一八。
[6] 《明會典》卷一三四《兵部·四衛營》。
[7]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六《內監·內監掌兵》。
[8] 《明英宗實錄》卷二七四,天順元年正月癸卯。
[9]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六《內監·內監掌兵》。
[10] 《明武宗實錄》卷一一八,正德九年十一月庚申。
[11] 《明武宗實錄》卷七,弘治十八年十一月乙酉。
[12] 許進《勇士名額疏》,《明經世文編》卷六八。
[13] 查繼佐《罪惟錄》列傳二九《宦寺列傳》。
[14] 《明宣宗實錄》卷二0,宣德元年八月己巳。
[15] 《明英宗實錄》卷一八四,正統十四年十月己酉。
[16] 《明武宗實錄》卷一五四至一七六。
[17] 《明太宗實錄》卷一三0,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壬辰。
[18] 《明仁宗實錄》卷一0,洪熙元年五月庚戌。
[19] 《明太宗實錄》卷一三0,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壬辰。
[20]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八八《詔令考四》。
[21] 《明英宗實錄》卷二二四,景泰三年十二月壬辰。
[22] 《明憲宗實錄》卷四,天順八年四月庚寅、壬辰。
[23] 詳見《明代的鎮守中官制度》。
[24] 鄭曉《今言》卷一之五十。
[25] 分見《明宣宗實錄》卷十三、二四、一九九。
[26] 詳見《明代的鎮守中官制度》。
[27] 詳見拙稿《明成化皇帝大傳》第七章,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
明代的御馬監 來自: 書簽論文網 三

御馬監財政職能的發生和發展,與其軍事職能的發生和發展是同步的。如果說御馬監的軍事職能是以提督養馬勇士及四衛禁軍為基礎,那麼它的財政職能則是以管理御馬草場為起點。
所謂御馬草場,實有兩種情況。一是收草儲料之所,即草料場。如位於北京皇城內御馬監大廳之南的里草場、位於東安門外的中府草場,以及位於皇城外東北的天師庵草場等皆是[1]。二是牧馬草場,即放牧場。如佔地二千六百餘頃的順義縣北草場、佔地一百二十八頃的安州草場等皆是[2]。
與此相適應,御馬監管理草場的方式也有兩種。
對於草料場,御馬監的職責是監守倉場、收納發放草料。御馬監所屬草料場主要有上述里草場、中府草場和天師庵草場三處,時稱「三場」,均辟場積草、建倉儲料。每場有掌場太監一員,貼場宦官一、二十員,僉書宦官數十員至百餘員[3]。《酌中志》的作者劉若愚,就曾在里草場做過僉書[4]。此外,壩上等象馬牛羊房也有規模不等的草料場[5]。據宣德二年的定製,御馬監象馬牛羊草料,均分派於山東、河南、北直隸民戶地畝草內徵收[6]。御馬監貼場、簽書宦官坐場監收。各倉場所收草料的數量是根據在房牲口數量而定的,一般來說,每匹(頭、只)牲口每年平均約配給麥豆等料十石、草二百至三百束。在永樂、宣德至正德、嘉靖的一百年裡,御馬監草場所收草料的數量大致沒有變化,每年例收料十八萬二千餘石、收草四百九十六萬余束。這個數字是按永樂時御馬監各房牲口數而定的,當時各房共有象、馬、驢、牛、羊等一萬八千餘匹(頭、只)[7]。
從永樂遷都北京到正統定都北京,標志著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而其連鎖反應,便是人口的北遷。加上承平日久、人口繁殖,北方荒地漸次墾復,地畝草的徵收越來越困難。至嘉靖時,東南經濟發達地區的地稅大致完成了由實物到貨幣的過渡,北方也正在經歷這一過程。御馬監草料不再直接向民戶徵收,而是由山東、河南二糧道支給折色銀。到隆慶、萬曆間,山東、河南糧道的折色銀直納戶部太倉庫,由太倉庫支付給御馬監,御馬監則用關領銀兩,向民戶購買草料[8]。整個社會的商品化進程,推動了御馬監關收草料方式的演變。
對於放牧場,御馬監的職責是管理新舊圖冊、巡查牧場、徵收草場子粒。
永樂時初設牧場,目的在於「每歲夏秋放牧,縱其弛逐」[9]。當時屬御馬監的牧場有十九處,放養的馬、駝、羊、牛等共一萬七、八千匹(頭、口)。御馬監勇士、旗軍除宿衛者外,多在牧場養馬、巡青,禁止閑人閑馬入內打草及偷耕。經過一百年左右的變化,御馬監所屬草場越來越多,牲口卻越來越少。經嘉靖初戶部查勘,御馬監當時共有馬房二十處、牧場五十六所,共佔地二萬四千餘頃,從騰驤等衛調撥的養馬勇士、旗軍四千多人,但馬、駝、驢、騾、牛、羊等僅有三千九百餘匹(頭、只)[10]。牧場面積增加了幾倍,牲口數卻只是原額的四分之一。
牧場的擴大,是由一個從私佔到官占、從非法佔有到合法佔有的交替過程實現的。
正統六年三月,御馬監已故太監劉順家人上了一道奏章,說劉順在世時,有欽賜及自置的莊田、塌房、果園、草場共二十六所,其中在薊州的十所草場佔地四百六十八頃,今劉順已死,除留下莊田、塌房十六所以供奉養外,其餘均請入官[11]。又弘治三年八月,巡按順天監察御史鄒魯糾劾寧晉伯劉福侵佔草場。經查,劉福的叔祖為御馬監著名太監劉永誠,永誠在世時,欽賜武清縣利上屯莊田二百五十餘頃,又侵佔牧場二百餘頃。永誠死後,牧場、莊田均為劉福所佔。於是作出裁決,按三十留五的比例,留所賜莊田中的四十一頃給其家人,其餘二百一十頃及所佔牧場二百餘頃入官[12]。影響最大的是正德四年,御馬監太監谷大用在劉瑾的支持下,命諸管馬房員役,以查勘牧場被侵為由,將御馬草場界外田土,不分欽賜勛戚莊田或軍民屯田,混同侵佔,另立封識,為御馬草場,新占牧場一萬多頃[13]。
劉順和劉永誠屬私占,當然,最終大部分歸了官;私占是非法,歸官則是合法。而谷大用則是通過公開和合法的方式侵佔。但不管哪種方式,真正得利者當然是御馬監的宦官們。所以楊廷和說:「利歸私室、怨及朝廷。」[14]
牲口越來越少,牧場越來越大。如果按嘉靖十年戶部所定馬一匹配給一百五十畝牧場的比例計算[15],御馬監所有在房牲口所需牧場不過四、五千頃。多餘的兩萬頃牧場便成了宦官以及貴戚、豪富的爭奪對象,附近農民私墾偷耕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部分牧場變為農田,這本是農業地區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明代御馬監牧場的這一變化,卻有一個由農田到牧場再到農田、由私田到官田再到私田的過程。許多牧場本來就是農田,也是農戶的私田;被御馬監侵吞後,成了牧場、成了官田;當它們又被宦官、貴戚、豪富、農民侵佔或偷耕後,實質上又成了私田。這一情形早在正統時就已經非常嚴重。
正統九年,戶部右侍郎焦宏奉命與司禮監監丞宋文毅查勘牧場被侵佔的情況,並將查勘結果上奏:「壩上大馬房諸處草場,多被內官內使人等侵佔,私役軍士耕種,甚者起蓋寺廟、擅立窯冶,及借與有力之家耕種,以致草場窄狹,馬多瘦損。」請求依律治罪。英宗對此顯然不感意外:「朝廷設立馬場,令內官監之,而乃作弊如此。」而他對此事的態度,卻令戶部官員吃驚不小:「論此當罪,今姑寬貸,令速改過。其內官各賜地一頃,內使、凈軍各賜五十畝。已蓋廟者勿除,悉還官。都察院仍給榜禁約,每歲遣給事中、御史各一員巡視,敢蹈前非者,必殺不宥。」[16]這個處理,實際上是承認私墾牧場的合法性。
從正統到正德,一方面是牧場被全面私墾私占,另一方面明政府也在不斷對牧場的管理方式進行修正。正德元年四月,管理馬房御馬監太監陳貴、葉陽以馬房屋宇牆垣傾圮為由,奏請開耕草場牧地,以充修理費用。事下戶部,戶部給事中張文等人以祖制為依據,予以駁斥,並對正統以來草場被占及政府所作的處置進行了回顧:
正統時,提督人員有侵其地者,英宗皇帝令改正,戒再犯者必殺無赦。成化中,(御馬監)太監李良、都督李玉、錦衣衛指揮劉紀等又各侵苜蓿地,憲宗皇帝罰(李)玉俸三月,仍遣官核實以正其經界焉。近年(御馬監)太監覃昌、陸愷奏討香河等縣草場,壽府仁壽宮奏拔永清等縣草場,給事中周旋等查出,孝宗皇帝又令照數還官。夫莫尊於母後,莫親於皇弟,先帝且不得而私之。貴、陽、聰何人,乃敢以香火為請而留數百畝、以修理為辭而乞數千畝。是欲以一時之私情而壞累世之成憲,將必至於草場盪廢、馬政空虛而後已。[17]
給事中們雖然是振振有詞,卻否定不了一個基本事實:對於私墾牧場者,禁令嚴而處罰輕,故而屢禁不止。同時又故意抹去了一個事實:對於被清查出來的私墾牧場,一般並不要求還牧,而是承認既成事實,向墾耕者徵收子粒銀,每畝征銀一至三分。這一措施是弘治時採納御馬監太監寧誠的建議而實行的[18]。每畝一至三分的稅率是當時一般勛戚莊田的稅率。按成化、弘治時北直隸米價,每石合銀三錢左右,征錢一至三分,約合每畝納田賦三升至一斗,為民田的稅率。
嘉靖初,通過對牧場的查勘,戶部奏准,御馬監五十六所牧場共二萬四千頃,除留八十頃為御馬監公廨田、四千頃為牧場以備放牧外,其餘一萬九千九百餘頃均召農民佃種,每畝仍征子粒銀一至三分,「以充國家歲時之需」[19]。至此,御馬監牧場大抵完成了向稅田的演變,御馬監管理牧場,則增加了徵收子粒銀的職責。
萬曆十年清丈土地時,御馬監管理的由牧場改為稅田的土地尚有一萬六千餘頃,每年征子粒銀三萬三千九百餘兩。至三十三年,凡每畝征銀不及三分者均加至三分,每年增收子粒銀一萬六千兩,稱為「監銀」,以備宮中之用[20]。這樣,部分牧場實質上又由稅田變成了皇莊。
由於有管理草場的經驗,從成化初開始設置的皇莊也由御馬監宦官經營。經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發展,到嘉靖初,共有皇莊三十六處,佔地三萬七千五百九十五頃四十六畝,按每畝三分征稅,御馬監每年所收皇莊子粒銀約十萬兩[21]。
正德時一度沸沸揚揚的皇店,則完全是由御馬監太監策劃設置的。史載:正德初年,「谷大用用鎮守太監言,奏請於臨清開皇店,(劉)瑾捕其獻計者罪之。」[22]是提議開設皇店者為臨清鎮守太監,主持其議的是掌西廠御馬監太監谷大用。而那位臨清鎮守太監很可能也是出自御馬監。其後推動設置皇店的是另一位御馬監太監於經。正德九年,於經先是奏准武宗,開皇店於京師九門關外及張家灣、宣府、大同等處,稅商榷利[23];接著,又將本由順天府管理的寶源、寶慶二官店改為皇店,榷斂商賈[24]。據當時人們估計,經這幾處皇店提供給內府的白銀每年約有八萬兩[25]。作為對於經的獎賞,武宗在正德九年九月贈其父於泰為錦衣衛都指揮使、其母王氏為夫人,授其從弟於資為登州衛百戶,並賜祠額護敕[26]。
如果將牧場、皇莊、皇店三項一並計算,每年經御馬監征入的白銀為二十三萬兩[27]。這個數字是嘉靖時班匠征銀免役後每年匠班銀(六萬四千餘兩)的近四倍,而與嘉靖時所定運河、長江沿岸七大鈔關每年徵收的船料鈔總額(二十五萬二千餘兩)相當。可見御馬監在當時中央財政中的地位。此外,由於各地鎮守中官多由御馬監宦官出任,鎮守中官的主要職責之一是采辦土物貢品,故御馬監又有采辦之職,其過手錢鈔銀兩及作為采辦支付手段的鹽引則無法計算。

[1] 劉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內府諸司職掌》。
[2] 查繼佐《罪惟錄》志之九《土田志》。另見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二八《太僕寺附御馬監》。
[3] 劉若愚《明宮史·木集》。該書為明人呂毖從《酌中志》中輯出,木集為其中的第十六卷《內府職掌》,但文字略有不同。
[4] 劉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內府諸司職掌》。
[5] 劉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內府諸司職掌》。
[6] 《明會典》卷二九《戶部·徵收》。
[7] 《明世宗實錄》卷九一,嘉靖七年八月辛亥。又見陸粲《陳馬房事宜疏》,《明經世文編》卷二八九。
[8] 《明會典》卷二三《戶部·馬房等倉》。
[9]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九八《中官考九》。
[10] 《明世宗實錄》卷九九,嘉靖八年三月戊申。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二八《太僕寺附御馬監》、《罪惟錄》志之九《土田志》分別載御馬監草場為五十八所、二萬四千餘頃和五十七所、二萬五千餘頃,與《實錄》所載接近。牲口數見陸粲《陳馬房事宜疏》,《明經世文編》卷二八九。
[11] 《明英宗實錄》卷七七,正統六年三月壬寅。
[12] 《明孝宗實錄》卷四一,弘治三年八月癸未。
[13]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九八《中官考九》。
[14] 《明世宗實錄》卷三,正德十六年六月戊子;楊廷和《楊文忠公三錄》卷三《請逮問谷大用疏》。
[15] 《明世宗實錄》卷一三一,嘉靖十年十月壬辰。
[16] 《明英宗實錄》卷一一九,正統九年閏七月甲申。
[17] 《明武宗實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5036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607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469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514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4348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436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533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936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4270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