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男裝為什麼要配目鏡
⑴ 天文望遠鏡要怎麼調焦 要怎樣配呢些目鏡 我是新手,為什麼我什麼也看不到
既然是反射的話....調焦就是擰那兩個手輪,對著遠方的東西從頭拎到尾,應該能看到清晰的像的。不能的話,可能是目鏡焦距太長,合不了焦,需要延長筒。建議去牧夫論壇學習+1
⑵ 天文望遠鏡目鏡怎麼配
一個星特朗pl32,一個星特朗PL10(金色的那個),一個TMB4mm目鏡或晶華3x增倍鏡。
可以先買pl32,這將是這裡面你最喜歡用的目鏡
⑶ 金相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搭配要注意什麼
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的合理搭配
在選配物鏡和目鏡時,主要考慮兩個問題:
第一,類別上的匹配。即所有的平場物鏡,都要與特製的平場目鏡配合使用。
第二,放大倍數的合理匹配。在一定的放大倍率下,物鏡和目鏡可任意組合,但其組合的前提,主要是考慮有效放大率,這是正確使用顯微鏡的一個重要法則。顯微鏡的有效放大率,為所用物鏡數值孔徑500~1000倍,即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等於該物鏡數值孔徑的500~1000倍。
假如使用數值孔徑為0.65的40X物鏡觀察標本時,應選多大的
首先依據有效放大率求出有效總倍數,再被40除,即為應選擇目鏡的倍數。計算過程為:(0.65×500~0.65×1000)÷40≈8~16。也就是說:數值孔徑為0.65的物鏡,在有效放大率(500~1000倍)的范圍內應選用8~16倍的目鏡與之匹配。如果目鏡倍數太低,總放大倍數太小,物鏡的解析度不能充分發揮,本來可以辨認的細節,由於總放大倍數太小,擠在一起難以分辨。而高於16倍的目鏡所得放大倍數叫做「空的放大」,對影響細節的分辨,沒有絲毫提高,反而清晰的深度小,不能清晰反映不同水平層次的結構。
⑷ 選配物鏡和目鏡 選配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在選配物鏡和目鏡時,主要考慮兩個問題:
第一,類別上的匹配.即所有的平場物鏡,都要與特製的平場目鏡配合使用.
第二,放大倍數的合理匹配.在一定的放大倍率下,物鏡和目鏡可任意組合,但其組合的前提,主要是考慮有效放大率,這是正確使用顯微鏡的一個重要法則.顯微鏡的有效放大率,為所用物鏡數值孔徑500~1000倍,即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等於該物鏡數值孔徑的500~1000倍.
假如你使用數值孔徑為0.65的40X物鏡觀察標本時,應選多大的
首先依據有效放大率求出有效總倍數,再被40除,即為應選擇目鏡的倍數.計算過程為:(0.65×500~0.65×1000)÷40≈8~16.也就是說:數值孔徑為0.65的物鏡,在有效放大率(500~1000倍)的范圍內應選用8~16倍的目鏡與之匹配.如果目鏡倍數太低,總放大倍數太小,物鏡的解析度不能充分發揮,本來可以辨認的細節,由於總放大倍數太小,擠在一起難以分辨.而高於16倍的目鏡所得放大倍數叫做「空的放大」,對影響細節的分辨,沒有絲毫提高,反而清晰的深度小,不能清晰反映不同水平層次的結構.
資料來源:廣州市明美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官網
⑸ 我想知道點天文望遠鏡的知識
在野外活動,如探險、狩獵、勘察、旅遊等,若此時您手中有一架稱心如意的望遠鏡,那就再好不過了。目前,國內市場上出售的望遠鏡種類繁多。但總的來說可按以下幾個方面來劃分:
按產地不同來劃分,有國外的(俄羅斯、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內的(廣東、浙江、四川、上海等);探險牌子不同來劃分,有仙力夫、寶龍、德寶、櫻花、肯高、金三角等;按用途不同來劃分,有變倍數鏡、防水鏡、夜視鏡;按放大倍數不同來劃分,有低倍數(2~5倍,多見於玩具產品)、中倍數(7~10倍)、高倍數(15~70倍)。人們在選購望遠鏡時,常見其價目表上有幾個阿拉伯數字,那麼這幾個數字說明了什麼技術參數呢?下面試舉一例子說明一下。例如標有10×50mm5°,即表示其放大倍數為10倍,物鏡的直徑為50毫米,視野為5度(即在1000處視野寬度為87.4米)。下面針對各項功能做一個較祥細的介紹:
望遠鏡的口徑:口徑越大,觀測視場、亮度就越大,有利於暗弱光線下的觀測,但口徑越大體積重要就越大,成本也越高,攜事亦不方便,一般可根據需要在30-50mm之間選用。
視場:視場是指千米處可觀測的視界,如1000/93m,是指該望遠鏡在一千米處可以觀測到93米寬的范圍,也可以換算成「度」來表示為5°30′。視場大小的比較必須是在口徑相近、倍數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視場大小關鍵在於棱鏡系統目鏡部分的設計,一般名廠的高級品種及軍用望遠鏡都採用廣角大視場設計,這種廣角大視場望遠鏡會給人一種寬廣舒適、心曠神怡的感覺。
鍍膜:鏡片鍍膜的作用是為了減少反光,使透光率增加,提高觀測亮度。鍍膜顏色不同與質量無關,鍍膜越淡反光越小越好,但近年來各地市場上出現了反光很強、亮閃閃的各種紅膜、黃膜望遠鏡,很吸引消費者,其實這種劣質鍍膜反射損失了很多光線,使色彩偏冷變暗,清晰度下降,更有甚者有人竟將這種劣質紅膜望遠鏡稱為「可暗光夜視」「紅外線夜視望遠鏡」來欺騙消費者,實際上真正的紅外線夜視儀是光電倍增管成像,與望遠鏡原理全完不同,白天不能使用,價格昂貴且需電源才能工作。
材質:為降低成本,市場上普通望遠鏡大都採用塑料鏡身、鏡筒,只有少數高級產品及軍用型採用全金屬結構,價格昂貴,但其堅固耐用性是無可比擬的,筆者手中收藏的幾架幾十年前的蘇制全金屬軍用望遠鏡外觀雖十分陳舊,但各部分依然操作靈活,光學性能優異。
選購指南:
可能有人會認為技術參數的數字越大越好,其實不然。放大倍數與視野寬度成反比,即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寬度越小,這就不利於搜索。物鏡直徑與進光量越多,在光線不足時分辯能力就越強,但這必然導致到望遠鏡的體積增大不利於攜帶。經這么一說,您興許感覺無所適從,但只要能取長補短,同樣可以購得一架合意的望遠鏡。在此我想給大家提幾點建議以供大家在選購望遠鏡時作為參考:
第一,如想到海上或海濱旅遊,請不要忘記購一架防水望遠鏡(特別攜薦美國產的德寶offshore系列7×50mm防水望遠鏡)。
第二,如想外出旅遊觀光,可購一架體積小具備變倍功能的望遠鏡。
第三,如打算到那些可遠觀而不可近探之」的危險地帶獵奇,那就應該購一架高倍數的望遠鏡。
第四,如要進行狩獵或長時間在外旅行,則最好購一架變倍數望遠鏡,現說明一下它的使用方法。因為變倍數望遠鏡可從低倍數逐漸調到高倍數,所以在使用時應先用低倍數、大視野進行粗略搜索,然後再用高倍數、小視野進行仔細觀察。
⑹ 日本動漫為什麼對「護目鏡」情有獨鍾
我覺得為什麼很多動漫的主角都戴著護目鏡呢?以下講述了。
主角戴護目鏡這個設定由來已久。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開始重視本土動畫,需求量增大,軍方也為動畫提供了很多資金,動畫製作的技術也突飛猛進。在這里也是為了刻畫人物形象吧,也是顯得人物活潑,開朗的形象,給人一種智慧,執著,有探險能力的體現。更貼切一點實事,也嘗試了新的大陸。
那時候很多動畫都與軍事有關,其中也經常出現空軍。當初的飛行員很受崇拜,而他們最明顯的裝束就是頭上戴著的護目鏡。作為勇氣和智慧的象徵,護目鏡在動畫中也越來越普及,甚至一度成為了動畫主角的標配。以至於觀眾們只要一看到看到戴護目鏡的角色,就會聯想到一腔熱血的勇敢少年形象。
《科學超電磁炮》的御坂妹妹們的護目鏡,是用來防止電光晃眼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⑺ 在使用顯微鏡時,如果目鏡和物鏡搭配不合理會不會出現視野太暗的情況
不會,目鏡和物鏡隻影響放大倍數,即圖像是否清晰,而影響視野亮暗的是通光孔和反光鏡。
⑻ 作為一個天文初學者,天文望遠鏡該如何選購
1.徹底搜查你的公共圖書館。天文學是一個富含知識的興趣愛好。它的樂趣來自於勤於思考之後的發現以及獲得有關神秘夜空的知識。但是,除非你住在一個特別龐大並且活躍的天文俱樂部附近,否則你不得不靠自己去發現新事物,獲取新知識,換句話說,你必須靠自學。
公共圖書館是初學者最重要的天文工具。或許,你會在那兒找到《天空和望遠鏡》雜志,徹底搜尋天文書架尋找入門的指導書。尋找書籍來幫你認識在夜空中所能看到的恆星。最好是有每期的《天空和望遠鏡》中所帶的兩大張的星圖。一旦有個問題吸引住了你,深入下去,尋找要進一步的資料。
許多人的第一沖動是通過電話尋找其他人來幫助他完成知識的學習——一個晚上的課程,去天文館或是第三方的幫助。這些幫助可能是令人興奮有幫助的,但它不會給你現在所需要的東西,而且你浪費了本應用於觀測的大量時間。自學是通過書、圖書館及自我努力來實現的。
2.用肉眼觀察夜空。天文是戶外的親近大自然的愛好。走入夜空,學習星星的名字及他們組成的圖案。《天空和望遠鏡》總會向愛好者們提供大而全的全天星圖。其他的書籍及資料會有關星座的知識以及神話故事的資料,並且顯示恆星是如何隨季節變化的。如果你深入下去,有一天你走到戶外指著一顆星說:「瞧,這是大角星!」你會有一種洞悉整個宇宙的感覺,這種感覺會提供你無限的快樂,並伴隨你一生。
3.不要急著地去買望遠鏡。許多愛好者需要一大筆錢的先期投入。但是,對於天文學,作為一種愛好,不需要「入門費」。相反地,花錢並不會買來入門之路。
鑽牛角尖是初學者最常犯的錯誤。有半數人打電話給我們尋求幫助問:「我如何使用×××望遠鏡,能看到些什麼?!」他們認為一大筆的支出是入門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這往往不奏效。要有回報的使用望遠鏡,你必須用肉眼來認識星座,這樣你才能在天空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識別並欣賞它們。
那有沒有捷徑呢?近幾年計算機控制望遠鏡已投放市場,他可以使自動的指向目標。它們代表了一個巨大的革新,你不需要認識星空了。
一旦安裝完畢,一台計算機控制望遠鏡比用老方法認識星空、使用星圖快得多——假設你知道什麼東西值得一看的話。但,它們很貴,並且有些部件彼此不通用,對於初學者,至少有一種共識,計算機控制望遠鏡可以成為你的拐杖,使你不用學習認識星空,並且,一旦任何部件出錯,使你感到無助。另外,你失去了親自在宇宙中漫步的機會。在繁星點點的壯麗星空下,我們看到初學者花費本應用於觀測的數小時來擺弄這些電子設備。這是否是一些老頑固在吹毛求疵?還請你自己判斷。
4.從雙筒望遠鏡開始。從各方面講,一副雙筒鏡才是真正的「起步望遠鏡」。雙筒鏡擁有較大的視場,使你很容易的找到目標;一台大望遠鏡僅放大一個極小的區域,很難在天空中定位。雙筒鏡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正像並且像就在你的前方,使你清楚的知道你正在觀測的目標。天文望遠鏡則提供一個倒像,有時還是鏡像,並且還於光路垂直。同時雙筒鏡確實不貴,隨處可以買到,容易攜帶、存放。
而且它們的表現實在是讓人稱道。普通的7至10倍的雙筒鏡對你裸眼觀測能力的改善相當於一台好的業余望遠鏡對雙筒望遠鏡的改善。換句話說,你只花了1/10到1/4的錢便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具有極高的性能價格比。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物鏡越大越好。好的光學質量也極其重要。但任何的雙筒鏡卻已足以開啟你的天文之路。
5.認真對待星圖和指導書。一旦你有了雙筒鏡,你用它們來干點什麼呢?你可以觀測月亮來尋找樂趣,或是搜尋銀河中的恆星,但不久你就會厭倦這些。可是,如果你已認識星座並且有詳細的星圖,那雙筒鏡可以讓你忙上一輩子了。
用它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梅西耶」天體。它們可以向你展示木星衛星的位置變化,以及金星的盈虧。在月球上,你可以認識許多環形山、平原和山脈的名字。你可以分解那些五顏六色的雙星並且可以花費數年的時間來追蹤變星的亮度變化。條件是你知道該怎樣做。
一個游歷於各大洋的水手需要一流的海圖,對於游歷於星空的天文愛好者也是如此。好的星圖可以帶來尋找夜空中神秘天體的樂趣。許多參考書都介紹了該如何尋找這些天體以及這些天體的特性。另外,你在使用雙筒鏡時獲得的有關技巧對你將來充分使用大望遠鏡是極其有幫助的。
6.尋找其他的愛好者。自學固然不錯,但是缺乏與其他愛好者的交流。在北美大約有超過400個的天文俱樂部。給離你家近的俱樂部打電話。也許你會得到參加每月例會的邀請或是去參加夜間觀測活動還可以結交新朋友。俱樂部從小到大,從死氣沉沉到充滿活力各式各樣。但是沒有一個會主動向你提供電話號碼,除非他們希望你能加入。
計算機網路提供了又一種聯絡其他愛好者的方法。CompuServe、GEnie、美國在線都有活躍的天文專區。他們提供許多有趣的新聞,並且有聊天室,那兒的愛好者和樂意向你提供幫助、意見和建議。
7.當買望遠鏡的時刻到來時,請仔細斟酌。最終,你會感到是時候了。你要花費數小時來鑽研書籍以及廣告小冊子。你會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望遠鏡,並且應該明白什麼是你所期望的,並且你能用你選的望遠鏡干點什麼。
現在不是犧牲質量來換取節省資金的時候;遠離那些不結實的、半玩具的「百貨商店」望遠鏡。你所需要的望遠鏡必須滿足兩大必要條件。一個是堅固穩定,運轉平穩順滑。其二是有較高的光學質量——達到「衍射極限」或更好。你也許想要更大的口徑,但是不要忘了便攜性和方便性。望遠鏡不該太重,那樣你無法把它搬到室外,方便的安裝拆卸。古話說的好:「對你來說,最好的望遠鏡就是你最常用的望遠鏡。」
買不起它?攢錢到你可以承受為止。為了攢錢多使用一年雙筒鏡會使你終生難忘。把積攢到一半的錢用於買二手貨是極愚蠢的,那隻會使你失望。或者考慮自己造望遠鏡,許多俱樂部都會向你提供幫助。
8.丟掉你的傲氣。天文學會教會你耐心以及謙遜。對於雲層鎖住你的視線,對於暗弱的星光,對於只因晚起床幾分鍾使籌劃了很久的計劃泡湯,你都無能為力。宇宙不會屈從於你的意志,你必須遵循她的節奏。
大多數在望遠鏡搜尋范圍內的天體,無論多大,或是多小,都勉強能被找到。你花了很長時間去搜尋的大多數天體都很暗弱,很小,或兩者都是。如果那些華而不實的畫面是你所期望看到的,那你該去看電視。
「值得」是天文愛好者的回答,憑著謙遜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最終他們將得到回報。Ken Fulton寫了一本書《無憂無慮的天文學家》(1984),它把天文學描繪成從滿著陷阱、流沙以及猛獸的地方,只有那些擁有者非凡的技能的藝術家才能越過這些障礙而不受傷害。實際情況並沒有這樣糟——但有時一個平穩的心態會幫你渡過難關。
9.放鬆並尋找樂趣。丟掉傲氣就不會使你由於你的望遠鏡還夠不上完美而感到遺憾。完美並不存在,不論你花多少錢。不要感到被迫去清潔物鏡或是去整理觀測筆記。
同時不要感到被強迫去做一些「有價值的工作」。最終,誠然對天文愛好者來說最大的回報是收集科學數據——冒險進入荒蠻之地,帶回一些數據,它們雖然小但卻真的能完善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這即是從「初學者」到「高級業余天文學家」,從偶然的觀星者到宇宙的痴迷者的轉變。但這僅對一些人有效,並且只當他們准備好時。
業余天文學應該是平靜的、充滿樂趣的。如果你發現你因為目鏡的偏差或是看不見冥王星而變得不快,請深呼吸一下並且記住你做這些是因為你喜歡。放輕松,讓天文學去適合你。
天文望遠鏡的選購
本文向天文愛好者介紹在選擇天文觀測器材方面的一些總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幫助同好們在目前國內迅猛發展,同時又是魚龍混雜的天文器材市場上能夠冷靜客觀的作出自己的選擇,買到最適合自己的天文器材。
一. 問題及建議
作為一個學生,或者工薪發燒友,甚至「先富起來」的少數天文愛好者,在選擇望遠鏡,尤其第一次面對口徑、焦距、鍍膜這些名詞時,都會感到眼花繚亂,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加入到當地的天文愛好者組織中,這樣你就會有機會先實際使用一下別人手中的望遠鏡,再根據自己的需要作出決定。在購買望遠鏡之前,還應該先仔細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 你准備花多少力量和時間來熟悉天空?如果你對夜空和要觀測的天體足夠熟悉,而且不認為對照星圖自己找星是一項苦差使的化,那麼你就可以選擇較便宜、更加便攜、較輕也較易於使用的望遠鏡。反之,那些帶有精密坐標機構,甚至計算機控制自動找星的望遠鏡將是最佳選擇。需要說明的是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以及規模生產的優勢,目前國際上主要望遠鏡生產廠家的全自動望遠鏡的價格越來越趨於合理,絕非高不可攀。
2. 你的觀測地有多遠?如何搬運你的望遠鏡,以及搬運時你願意付出多少勞動?這個問題的答案不但決定著望遠鏡的口徑,也關繫到望遠鏡的光學結構。請記住一條由無數天文愛好者付出了很多代價得出的結論,即望遠鏡的使用頻率與其重量成反比。我們認為一台經常被帶出去觀測的望遠鏡要遠遠好於那些由於太笨重而被留在家裡的望遠鏡。
3. 你要哪些附件?多數現代的望遠鏡都有著五花八門的功能和數不清的附件,但實際觀測中用得到的(至少是經常用到的)卻屈指可數。我們發現包括筆者在內的大多數愛好者都喜歡"基本的"望遠鏡,太多的功能和附件帶來的益處要遠小於它們給你帶來的經濟負擔。
4. 你是否打算進行天體攝影、或是CCD成像?「天體攝影」和「CCD」都是昂貴的,通常初學者要花費幾個望遠鏡的代價和幾年的時間才能構造滿意的裝備和得到滿意的結果。
決定一台望遠鏡性能的最重要的參數是口徑,口徑越大就能看到越暗的天體,也能分辨出越多的細節。但是口徑並不意味著一切,一台工藝水平很差的望遠鏡無法達到它應該達到的性能,甚至無法工作。幸運的是對於愛好者使用的口徑,無論是光學還是機械的加工難度都不大,一般的製造商只要認真對待,都能生產出令人滿意的產品。但偶爾也有個別不合格品出現,好在現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經深入人心,只要我們發現及時,並且在必要時能夠強烈堅持,更換或者退貨是不成問題的。
不同的光學結構使得望遠鏡有不同的光學表現,施密特-卡塞格林、牛頓反射鏡、各種折射鏡都各有其優缺點,並導致光學性能的差異,但是相對於口徑的差別來說,這種差異是次要的,我們可以認為對於相同口徑和工藝水平的望遠鏡,它們的光學表現應該是接近的,但是不同的加工水平導致的質量差異確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天文大氣視寧度(seeing ) 會影響望遠鏡分辨細節的能力,天空背景亮度會影響望遠鏡觀測暗天體的能力。seeing對大口徑望遠鏡的影響較大。如果你是在天空背景較亮、seeing又較差的地方觀測,如大城市中,那就沒有必要搬出大望遠鏡,如果你總是在這種地方觀測,那麼就不必去買大望遠鏡。
一般來說, 現代的高質量折射鏡單位口徑的光學性能最佳, 但是相對於其他類型的望遠鏡價格也最貴. 而且當口徑超過10厘米時, 通常會由於鏡筒太長而變得非常不便攜(當然APO折射鏡不在此列). 施密特-卡塞格林和馬克蘇托夫-卡塞格林式折反射望遠鏡的便攜性最佳, 但這類望遠鏡仍然較貴. 單從光學性能考慮, 性能價格比(注意, 不是光學質量)最高的是牛頓式反射鏡, 尤其是道布森式(Dobsonian)牛頓鏡. 相同口徑下它們的便攜性優於折射鏡(因為其相對口徑可以作得很大), 但明顯不如折反射鏡.
二. 關於望遠鏡
對於初學者, 普通的小口徑(小於10厘米)折射鏡是最好的選擇, 它們的價格相當便宜(與折反射鏡和APO折射鏡相比), 操作和維護簡單,建議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盡量購買正規的天文望遠鏡,「正規」是指有優良的光學質量,標準的目鏡介面(現在最常用的是1.25英寸的介面),合理的放大率組合,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的尋星鏡,穩固的支架,靈敏可靠的微動及調焦機構等等。目前充斥市場的低檔折射鏡(口徑多為50-60mm)的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都存在著設計和製造上的缺陷, 購買時最好請一位望遠鏡的內行幫助參謀。
反射鏡主要分牛頓式和卡塞格林式兩種,卡塞格林式在愛好者手中較少見,價格也較貴。牛頓式反射鏡由於目鏡位於鏡筒前端, 操作不太容易, 維護相對復雜, 如校正光軸和鍍膜都較困難,但它的最大優勢在於價格便宜,也是最容易自製的一類望遠鏡,因而在業余天文界一直十分流行,國內也不乏磨製鏡片和組裝牛頓鏡的高手。國內外介紹自製牛頓鏡的書籍和文章很多,有興趣的同好不妨一試。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牛頓鏡的主流是大口徑、小焦比,這類望遠鏡有著強光力和大視場,非常適合深空天體的目視觀測,加上現在目鏡的設計水平比二、三十年前已經有了本質的提高,視場超過80度的超廣角目鏡用於相對口徑大於F/4的反射鏡在全視場仍能有滿意的像質。
折反射望遠鏡是目前國外業余天文界最流行的望遠鏡,在國內南京天儀中心(原南京天文儀器廠)生產的120望遠鏡也曾是科普望遠鏡保有量冠軍。這類望遠鏡最大的特點是鏡筒很短,有著很好的便攜性,因而受到大家的歡迎,需求量大又導致大規模生產而降低了成本,低售價又進一步刺激了消費,如此良性循環受益的自然是我們的愛好者。在美國市場上口徑200mm,F/10的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加自動跟蹤的叉式赤道儀的售價還不到1000美元,可以說是物超所值了。折反射望遠鏡質量明顯的個體差異可能主要是由於其裝配和調整的復雜性造成的,一個品質管理嚴格的廠家應該不允許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出廠,但要買到最好的,還應親自挑選,最好通過看星檢測其像質。
你如果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且經濟條件不會對你追求完美製造障礙的話,你應該認真考慮一下螢石或ED(超低色散)的APO(復消色差)折射鏡。由於不同生產廠家的設計思想和標准不同,並不是所有自稱為APO的折射鏡都是最好的,但最好的望遠鏡肯定來自這些折射鏡。這里的「最好」並不僅僅指光學質量,由於色差得到了有效控制,它們的相對口徑可以做得較大,因而也更加便於攜帶;生產廠家通常都願意為昂貴的物鏡配上一個精心設計和加工的鏡筒,因此它們的外觀也都非常漂亮。以上各項優點的代價就是高昂的售價,一隻口徑100mm的APO折射鏡鏡筒往往超過200mm的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加赤道儀的價格。
再談一談風景/天文兩用望遠鏡,包括雙筒鏡和一種通過棱鏡成正象的單筒鏡(即Spotting Scope). 相信很多朋友在旅遊或觀看球賽時都用過雙筒鏡,與傳統的天文望遠鏡相比,它們有著視場大、成像明亮、觀看舒適、攜帶方便等優點,因此也成為了熱愛觀測的天文愛好者的必備器材。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雙筒鏡型號和種類都很多,根據在天文上的用途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用於隨身攜帶進行尋星和大視場觀測,尺寸通常較小,最常用的型號為7X50和10X50, 7X50的雙筒鏡有著7.1mm的出瞳直徑,這大致相當於年輕人的眼睛完全適應黑暗時的瞳孔直徑,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眼瞳孔的最大直徑會逐漸變小,當年齡超過30歲時,選擇10X50的比較合適。另一類是口徑較大的尋彗雙筒鏡,口徑多為80-150mm,除了尋彗,它們還是觀測深空天體的得力武器。為了順利的進行天文觀測,雙筒鏡最好能固定在三角架上,一般廠家都提供供選購的三角架聯結裝置,價格一、二百元,可以方便的把雙筒鏡和三角架聯在一起。
Spotting Scope在國外非常流行,擁有者多為被稱為Birder的自然和鳥類愛好者,Spotting Scope的口徑多為50-80mm,通過內置的棱鏡(組)成正像。一般可以通過更換不同的目鏡改變倍率,但是和35mm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一樣,不同的廠家有不同的目鏡卡口。幾乎所有的Spotting Scope都可以方便的和照相機三角架連接,多數廠家還為可更換目鏡的Spotting Scope設計了照相機介面,可以當做望遠鏡頭使用。為適應各人不同的用途和習慣,Spotting Scope有直視目鏡和45度斜視目鏡兩種鏡身及普通消色差和復消色差兩種物鏡可供選擇。與天文望遠鏡相比,Spotting Scope成的是完全正像,結構緊湊、密封防塵性能好,適合在野外和惡劣的環境下使用,但由於光學結構較為復雜,成像質量稍遜於同檔次的天文望遠鏡,尤其不適於作高倍觀測(廠家提供的目鏡最高倍率一般不超過60倍〕。
⑼ 天文望遠鏡要怎麼調焦 要怎樣配呢些目鏡 我是新手 為什麼我什麼都看不到
旋轉調焦座上的調焦手輪就能調焦。但要注意目標距離,幾十米之內的物體經常是調焦到極限都無法合焦的。
最初使用的時候先用長焦目鏡,調出目標畫面之後再換短焦目鏡增加倍數。一般來說,配40mm、12.5mm、4mm這樣三個目鏡就足夠用了;如果你的鏡子物鏡焦距達到或超過900mm(口徑80),也可以配成40mm、15mm、6.5mm這樣的組合,以便照顧物鏡的分辨能力。
⑽ 天文望遠鏡的目鏡怎麼配
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
人的眼睛對光線沒有照相機感光元件CCD/CMOS敏感,特別是顏色信息。所以肉眼看星雲沒有顏色,只能看到比較亮的部分。據說看到星雲顏色需要米級口徑的鏡子。
通常看到的照片都要疊加累計幾小時幾十小時的曝光,才能曝出美麗的深空圖片。
回答你第一個問題
這個鏡子 八大行星 天王和海王沒啥效果,很難看到其於恆星區別。
觀測條件好一點的就是木星、土星、金星、火星這四個。
一般鏡子的放大倍數應該為口徑毫米數的2倍,高級的APO鏡子或者高精反射可以達到3倍。
結合你的提問,BOSMA 150 標配的目鏡PL25 PL10, 如果高倍看行星可以選個3X的巴羅,這樣用在你鏡子上可以提供
30X 75X 60X 225X 四個不同倍率。
至於目鏡,結合你預算可以先不入,如果實在想入,看行星可以選TMB4mm 還有66度6mm的目鏡選擇。看深空星雲,可以選擇celestron PL40 。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