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為什麼女扮男裝
① 《梁祝》裡面祝英台女扮男裝沒師娘發現,師娘為什麼沒揭穿她
摘要 十年發現祝英台女扮男裝沒有揭穿她 是因為劇情需要 如果把他揭穿了 都知道他是女孩的話 後邊就沒法繼續演下去了 到這兒就結束了
② 梁祝徇情化彩蝶什麼意思
「梁祝徇情化彩蝶」意思是:
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
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故事裡的主人翁:
梁山伯:梁山伯是《梁祝》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梁知祝為女人後,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而為一。是為傳說大概,今人多有考證。梁山伯是浙江寧波府鄞縣的縣官,一輩子兩袖清風,清正廉潔,沒有孩子,到了中年的時候,他的結發妻子去世,後來他也因為疾病而死去。
祝英台:英台,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祝家莊人。東晉時期女性歷史人物。
祖籍山西太原,自幼隨習詩文,美麗聰穎,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遭到祝員外拒絕。祝英台求學心切,便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次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祝父思女,催歸甚急,祝英台只得倉促回鄉,被迫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
③ 梁祝故事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它能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一種文化
梁祝的傳說主要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間文化的積淀,代表了民間文學中積極向上的部分。諸城的梁祝傳說之所以久傳不衰,多具魅力,其原因不僅因為梁祝是諸城人,更因為它代表了人民大眾的心聲。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我們通過祝英台女扮男裝並且主動向梁山伯示愛的故事情結,能更深一步地體會古代社會中女性大膽追求真愛、 渴望美好愛情的個人情感。梁祝的愛情悲劇,使人們認真思考包辦婚姻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為改善婚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如果說,梁祝婚姻被殘酷葬送具有強烈的悲劇意義,那麼它的「化蝶」結尾便富有積極意義。活著追求不到的東西,在死後繼續「追求」,終於得到。「化蝶」的結局,體現了愛情的偉大力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千百年來,這種力量一直鼓舞著人們向一切為了私利而破壞世間的美好的頑固邪惡勢力作斗爭。
祝家莊在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紹興求學。途中,邂逅了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尼山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貿城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於忘情坡。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要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英台悲痛傷心咬破手指在墓碑上寫上「祝英台」,最好的遺言;我倆生不同時,但卻死而同穴,這里便是我葬身之地。在英台悲痛叫嚷山伯帶她走時,在雷電交加情況下樑山伯的墓裂開了,英台看見是山伯的魂魄,帶著激動而喜極而泣的心情縱然爬起身向墳中跑去躍跳入墳中,英台一躍墓中瞬間墓合攏,不一會兒墓碑上一道光彩就飛出兩只蝴蝶,飛著圍著墓一圈便飛上了天空,一道彩虹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便在上天團聚。梁山伯與祝英台真情撼天動地,玉帝感念兩人情義節烈,賜封天官結為永世夫妻,於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纏綿悱惻,動人心弦的情史流傳千古。
④ 在中國古代傳說之中梁祝的父母為什麼同意女扮男裝卻不同意他們的婚事
古代都講究門當戶對,那個時候梁山伯很窮,然後祝英台的家庭是富可敵國,所以他們的父母都會反對他們在一起。
⑤ 梁山伯和祝英台為什麼變成了蝴蝶而不是別的
因為蝴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代表著美好。蝴蝶代表著美麗與永恆,而成雙成對的蝴蝶代表著愛情。因此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民間傳說中變成了蝴蝶。
在中國古代文化里,有很多是關於蝴蝶的。莊周夢蝶是關於蝴蝶的。蝴蝶外形很美麗,在花草間飛舞的時候很動人,而兩只蝴蝶在一起飛行的場景也很吸引人。因此蝴蝶在古代文人的文章中多有出現。
(5)梁祝為什麼女扮男裝擴展閱讀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所感染。
梁祝傳說及愛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佐證。
⑥ 為什麼《梁祝》從內容到表現形式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質(二)
《梁祝》創作於1959年,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4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有一個祝家莊,聰明而多情的祝員外之女祝英台,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朴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不到自由的婚姻,梁不久即悲憤死去。祝英台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來到梁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這時,梁的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墓中,他們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樂曲結構採用了歐洲古典傳統的奏鳴曲式,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繹出純朴而美麗的「愛情主題」,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這段旋律都為之陶醉。「結拜」一節宛如一串悄悄輕踮而來的足音,有呼之欲出的「春水綠波映小橋,行人來往陽關道」的江清水秀般的景緻。此段音樂偏重於中國的旋律的漸進,而不像西洋音樂中用於表達陰暗沉重的色彩,是對《梁祝》內涵中國韻味古典美的一個展示,旋律入心有一種特別的安寧和輕松。
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副部主題的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共讀」是全曲最輕快歡悅的,如美人般姍姍而出,此處忽急促忽纏綿的小曲是英台鬧學的再現,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神思悠然飛去。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祥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3部分構成:抗婚、樓台會、哭靈投墳。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採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而後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台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得知祝英台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樓台相會互訴衷腸,這段通貫小提琴與大提琴如泣如訴的對答,纏綿感人,是《梁祝》旋律的第一個高潮,可以充分體現梁山伯與祝英台二人內心的無限悲苦。繼而凄絕動人的拉弦音,一下一下如鋸在心頭一樣,裡面那種難舍難離卻又無奈之極的傷怨噴射而出。在聽完「抗婚」一節後,悲憤迅即升溢胸中,並添了一份只能用淚來陳述的傷感。
「哭墳」一節中,小提琴獨有的音色非常明顯,拍拍悲苦,聲聲凄婉,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使人幾乎不忍再聽那小提琴的低泣。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台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它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我們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化蝶」。
⑦ 梁祝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為何祝英台要女扮男裝去求學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愛情傳奇故事之一。它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在這四個故事中又以梁祝傳說影響最大,無論是其文學價值還是藝術價值,梁祝都是同類民間傳說之最,它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一個在世界上享有聲譽的作品之一。那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發生在什麼時代,為何祝英台要女扮男裝去求學呢?
還有一種離奇的原因就是,祝英台的父母認為她不修女德,怕她以後嫁不出去。所以,主動送她去求學。至於為何穿男裝,是因為女子出門在外不安全,還有就是書院都是男孩子,為了方便求學,所以她男扮女裝去求學。
⑧ 花木蘭和祝英台都是女扮男裝,為什麼祝英台被發現而木蘭從軍十多年都沒被發現呢
1、因為背景環境不同。花木蘭和祝英台女扮男裝去的地方不一樣啊,花木蘭女扮男裝是代父從軍赴邊關克敵的,祝英台是女扮男裝去私塾讀書的。試想下,哪種背景更容易催生出風花雪月的愛情?據我所知,文學作品中能令女扮男裝的女主角爆露出女兒身真相的十有八九是因為愛情,因為傾心於他人。
2、因為身邊人群不同。一群拚死殺敵只為自保的男人,和一群整日詩書,整日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男人相比,哪種群體更富於聯想?那麼更富於聯想的群體是更容易接近事實真象的吧!
3、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曉行夜宿,馬革裹屍的沙場上,誰會注意自己的同僚是不是一年都沒洗澡?反觀之,如果是一群文雅的讀書人,一點點生活的怪異都會被人當作八卦來講個不停吧!所以書院貌似更容易讓秘密暴光。
4、因為相貌的差異。梁祝被傳為千古佳話,一個可以讓男人為之「掛掉」的女人,相必一定是美麗溫婉的吧,而花姐姐揮起大刀斬敵人於陣前,只有回到家裡「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後,才能讓夥伴皆驚慌吧,哪個更美麗更象女人,可想而知了吧?
所以綜上所述,花木蘭和祝英台雖然都是女扮男裝,但祝英台更有可能被發現,而木蘭從軍十多年都可能沒被發現。
⑨ 為什麼梁祝要變成兩只蝴蝶誰知道其中緣故
蝴蝶這個意象和中國人很有緣分。說到中國音樂,我們總會想到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梁祝故事是中國最著名的蝴蝶故事。說到中國哲學,我們會想到莊子。莊子最著名的哲理比喻之一就是夢中蝴蝶。 平日里的心理咨詢中,我為咨詢者做心理意象的分析時,蝴蝶這個意象頻頻出現;而在閱讀榮格等西方心理學家的著作時,其他動物的意象常常有人提到,但是卻很難見到蝴蝶的蹤影。蝴蝶難道是中國人某種心理特點的象徵? 在心理象徵的世界中,蝴蝶的意義有好有壞:它可以象徵自由、美麗,也可以象徵靈魂和死亡。蝴蝶最主要的象徵意義是轉變:醜陋的毛蟲竟然會轉變成美麗的小精靈,這是最引人注目的轉變。 讓我們從故事開始,對蝴蝶意象做一些心理分析。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同學。因為古代女子不可以出門去讀書,祝英台作為好學的女子,就女扮男裝到了學堂。她和梁山伯同窗共讀,感情深厚,不過梁山伯卻一直不知道祝英台的女性身份。祝英台回家的時候,梁山伯去送她。途中祝英台暗示梁山伯自己的女性身份,並暗示他到祝家求婚。梁山伯沒有馬上理解這些暗示,等明白了之後急忙去祝家,祝家卻已經把祝英台強行嫁給別人。祝英台因不願嫁別人,抑鬱生病而死。梁山伯到她的墳墓去祭奠,墳墓打開,梁山伯跳了進去。他和祝英台化為兩只蝴蝶而生活在一起。 古人認為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一個變形。軀體死亡也許正是靈魂的解脫,就如蝴蝶從蛹中飛出。 在梁祝故事中,蝴蝶象徵著美好的愛情。不僅如此,實際上它也象徵著自由。在故事中,梁和祝兩人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祝家對祝英台婚姻的強行干預。在古代中國,婚姻完全由父母決定,本人是沒有權利自己做選擇的。婚姻不自由給許多年輕人帶來了莫大的痛苦。梁祝化蝶的含義之一就是:作為蝴蝶,他們現在是自由的。 除自由外,或者說和自由緊密相聯系的,就是死亡和靈魂。蝴蝶也常常可以象徵死亡。梁祝故事中,他們也是在死亡之後化為蝴蝶的。蝴蝶之所以可以象徵死亡,有一個原因是它非常輕盈而又會飛翔,非常符合人們心目中靈魂的特點。蝴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有一個變形過程。它的幼蟲變成蛹,然後再變而成為蝴蝶。蝴蝶的幼蟲和它的外表差異極為巨大,沒有誰可以從外表看出它們是同一個生命。這個特點也和中國古人對死亡的觀點相同。古人認為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一個變形。我們的軀體死亡也許正是靈魂的解脫。 我們或者還可以說,幼蟲的粗蠢的肉體象徵著現實生活,而蝴蝶輕盈的彩翼象徵著精神世界。化蝶的象徵意義在於:現實也許是不美的,但是精神世界卻可以是美麗的,一如蝴蝶。梁山伯和祝英台在現實世界失敗了,但是在精神世界他們卻有美麗的生命。墳墓實際上就是梁祝的蛹,他們在那裡孵化自己成為了美麗的愛的精神存在。 在莊周心目中,死亡未必不是一種對肉體和現實束縛的解脫,蝴蝶是最適合表達這個意義的意象。 莊周說,「當我做夢時,我是一隻蝴蝶———是莊周夢中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醒來變成了莊周?」莊周為什麼用蝴蝶為喻,而不把自己比做兔子或者豬?原因也是一樣。因為莊周正在思考生死問題,正在思考死亡是什麼。在莊周心目中,活著未必勝過死亡;死亡未必不是一種對肉體和現實束縛的解脫,所以他選擇最適合表達這個意義的意象———蝴蝶。 蝴蝶雖然美,但是脆弱。它沒有有力的身軀。在心理象徵的意義上,蝴蝶所象徵的是一種唯美、超脫、敏感而脆弱的性格。 蝴蝶是中國人的一個夢境,夢的內容就是「人本來應該可以有的美好靈魂」。 在中國的文化中,有許多的蝴蝶。在封建專制社會暴力政治的壓迫下,這些蝴蝶雖然有美好的願望,但是卻並沒有力量去抗爭。他們只有把希望寄託於另一個世界:夢中的世界、幻想中的世界、死後的世界。他們藉助道家或佛家的理論,告訴自己死後的世界也許更美好。生活中種種的不滿足,他們都在另外的世界尋求補償。他們的心理能量不夠,不足以讓他們抗拒生活中的種種痛苦煩惱,於是他們藉助宗教和幻想逃避現實,逃避這個丑惡的現實世界。 在中國文人中,做蝴蝶夢的應該是大有人在的。這些人沒有心理力量將現實社會改變為理想社會,甚至沒有勇氣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他們太脆弱了。 蝴蝶也是中國人的一個夢境,夢的內容就是「人本來應該可以有的美好靈魂」。每當我聽到《梁祝》優美的旋律,我的憂傷就從心底湧出。希望我們能更勇敢些,不要讓靈魂離開,要讓這個世界因我們多一些真正的美麗。
⑩ 梁祝的典故,需要完整的故事情節
梁祝化蝶是一個美麗、凄婉的民間愛情傳說故事
愛情故事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會稽郡上虞縣的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又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去會稽郡城(紹興)求學。
東晉會稽郡梁祝
求學生情
途中,邂逅了赴會稽郡城(今紹興)求學的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會稽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窮,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會稽郡下轄鄮縣(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
凄美結局
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