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省位怎麼弄
1. 省位是什麼意思
省就是把衣服的某個布位重疊起來,比如說腰省,就是腰上為了把它的圍度變小而把布重疊起來的那個省就是腰省,相應的還有胸省,肩省,還有一些裝飾性的省。比如泡泡袖上面的折,就是,還有花邊類的,等等。省位呢,就是說那省的位置在哪裡。也就是省的位置了。而省量就是那個位置重疊多少的一個量,比如腰省,每個收2公分,一共四個,那麼腰省的量就是每個2公分,有四個那麼它的總收腰量也就是總的省量是8公分了。這么說明白嗎?
2. 有沒有男裝陳列的技巧或要點
1、
採用統一特製衣架來展示服裝,特製衣架為不同的服裝設計。
2、
同款式服裝採用同尺寸衣架。3、
掛裝正面朝同一方向。4、
調整好服裝上的衣紋折皺並保持整件服裝的平整。5、
將服裝平衡懸掛於衣架上。上衣掛法:1、
西服應以里配襯衫系領帶為宜。2、
立領茄克、立起衣領,袖口放進口袋內,保持袖子平整。3、
翻領茄克,領口放寬,稍向外翻。4、
每件上裝之間應保持相同的間距。西褲掛法:1、
全長度陳列西褲時,採用M型夾法,並須陳列側面,可正掛,亦可側掛。2、
半長度陳列褲子,只可採用側掛。3、
側掛時,褲子的後半部分靠近牆面。4、
拉上所有拉鏈。5、
所有折皺或不幹凈之處都必須整燙清洗後再進行陳列。領帶陳列法:1、
展示的滾桶形領帶以三角形幾何形狀為宜,亦可精品盒裝陳列。2、
滾桶形領帶以稍露出帶尾為佳。尺寸准則:分類放置時,保持一致的尺寸順序是關鍵。遵循邏輯順序便於客人尋找所需尺碼。1、
正掛時,從前至後,由小到大2、
側掛時,從左到右,由小到大3、
置於草擱板上的疊裝,從上到下,由小到大陳列原則:分列、平衡、分色系、立體化、多樣化。採用這些原則是為了從整體角度安排各系列產品;給予特色產品最顯耀的位置;恰當處理一系列顏色搭配。這些原則既是陳列計劃的開端,也是最終目的——將陳列基礎同陳列工具相結合,創造最完美的視覺效果,在絲路商城www.46sc.com上面提出了以下4點建議。1、
整體效果:在最終的陳列中,這五個原則會很大程度上相互重疊,融為一體,然而在作陳列計劃的過程中,每個原則單獨考慮,正如下所述。2、分列化:分列化是展示的堅實基礎,它為陳列提供了易懂,易設計的框架。寬列為三件襯衫的寬度;窄列為一件西服的寬度;寬列為窄列相間排列以致平衡。3、平衡:採用平衡的原則可有條不紊的布置產品,傳遞一致的視覺效果。首先確定中心,然後兩邊對稱排列;平衡的原則貫穿於整個牆面和每一方平面。4、色系:有序的色彩主題給整個店堂主題鮮明,井然有序的視覺效果和強烈的沖擊力。①
單色色塊同印花色塊相間隔,方便顧客區分產品;②
暗色與亮色相結合,突出重點產品;③
採用對比色和漸進色的手法創造視覺沖擊。立體化:採用不同的陳列用品,使整個陳列面具有立體感。採用寬窄側掛鉤相結合變化陳列面;選用同服裝相配套的擱板,並同上下相一致;採用長短正面掛鉤相結合,以致陳列面深淺錯落的效果。多樣化:整體效果的多樣化,使消費者獲得豐富的趣味性的視覺享受後產生購賣的慾望。正掛、側掛、疊放有機結合;衣服、配件相結合以使形狀多元化;疊裝的合理布置產生以顏色色塊和立體圖案來分割整個陳列面的效果。陳列可分為:①器架陳列②牆面服裝陳列③牆面配件陳列④櫥窗陳列等。重點系列牆的陳列步驟:1、陳列:選定陳列主題和產品;由陳列面的中間部分開始從上而下陳列;善用平衡,重復、系列、色彩陳列原則。2、檢查:整個陳列面是否平衡;對稱,色彩是否協商,系列是否清楚;
重復陳列的數量是否足夠。
3. 褲子後兜的定位怎麼定位
後腰寬的二分一定個腰省,然後從腰頭下來2.3寸,以腰省為中點一邊為2寸,共4寸畫出一條直線,袋口位置也定下來,這就ok了。
4. 服裝中的冚車、省位是指哪裡
1、冚車:
袖口、下擺的工藝就是用冚車處理的。一些很薄的容易卷的料子,特殊情況下,須先用三線處理後再用冚車,一般情況都是袖口、下擺內折直接冚的。主要用於針織面料的生產。
2、省位:
省位就縫合省量(服裝中多餘的量)時,省位也就形成啦,它的所在地也就是處理過省的地方。省位一般出現在胸、腰、臀、肩、領口、袖肘等等人體曲線最明顯的部位。
(4)男裝省位怎麼弄擴展閱讀:
冚車也叫做綳縫
(一)作滾邊車縫
利用捆條把裁片的毛邊包裹車縫,如果用光滾邊。縫口上的縫料層數太多、太厚,如是貼體裁剪的衣服穿著時可能不舒服。但如果應用綳縫機縫制的602(二針四線綳縫)或605(三針五線綳縫)線跡,把捆條的毛邊包縫,則可以將縫口上的縫料層數由五層減至三層。
也可以採用406(二針三線綳縫)或407(三針四線綳縫)線跡(把綳縫機的面覆蓋裝飾線去掉即可由602線跡變成406線跡),可在綳縫機上安裝滾邊用的車縫輔助器操作,這樣既可減薄縫口的厚度又可提高操作效率。
(二)包縫後再綳縫
針織成衣在用包縫線跡縫合後,因縫口的縫份凸出不服貼,這時可以用綳縫線跡將縫份覆蓋平服。
使凸出的縫份服貼,但這道工序的操作多配用特別的針板與壓腳以固定縫口使操作更易控制。
(三)緔花邊的縫制工序
由於綳縫線跡的兩針或三針之間的闊度,另有呈網狀的縫線可以覆蓋著花邊帶條直接駁縫在裁片上的縫口。
而無需把裁片的邊緣摺入以防散邊,這樣可以減少縫口的厚度,穿著時比較舒服,如女裝針織內衣褲多用此方法縫制。
(四)摺邊綳縫工序
為了使摺邊縫口的厚度減薄,成衣的邊緣常是利用包縫線跡包縫後再作單摺緝縫或暗線挑腳處理,如裙下擺、褲腳、袖口等,這樣可以減少因彎位雙摺邊緝縫而常出現的扭邊現象。
但這種處理方法需經包縫後再緝縫兩個工序完成,如果成衣的款式配合可以應用406(二針三線綳縫)線跡,將成衣單摺邊綳縫。把兩個工序合為一個工序完成,提高生產效率。
(五)彈性面料上的縫制
由於綳縫線跡伸縮力特強,所以特別適用於針織面料或其它彈性面料的縫制,如針織T恤、內衣褲多使用綳縫機。
此外,綳縫線跡可在上面覆蓋有呈網狀的裝飾線,其除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外,針織/毛衣裝明貼袋的操作可用此綳縫線跡縫制,這樣可減少摺邊的厚度,而且操作容易,不需摺燙明貼袋邊緣的縫份而能直接把貼袋裁片縫上,可以節省操作工序及時間。
5. 男裝馬甲的尺寸
男裝馬甲的尺寸是根據廠商定的,一般XS=165 S=170 M=175 L=180 XL=185 XXL=190。
男式馬夾標准設計:
衣長=66cm(0.4號-2)
胸圍=90+12cm=102cm
肩寬=0.3B+6cm=36.6cm
男西式馬夾的前片:
1、搭門:2cm
2、胸圍線:號/10+胸圍/10+1cm
3、劈門:1.5cm
4、橫領:胸圍/20+3.5cm
5、直領:在胸圍線上
6、肩斜:21°
7、肩寬:肩寬/2-0.3cm
8、腰節高:號/4+1cm
(5)男裝省位怎麼弄擴展閱讀:
馬甲起源:
西裝馬甲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為衣擺兩側開口的無領、無袖上衣,長度約至膝,多以綢緞為面料,並飾以彩綉花邊,穿於外套與襯衫之間。1780年以後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西裝馬甲現多為單排紐,少數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
馬甲材料:
馬甲一般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馬甲、毛線馬甲等。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馬甲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質分別稱棉馬甲、羊絨馬甲、羽絨馬甲等。隨著科技進步和服裝材料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還出現醫療馬甲、電熱馬甲等新品種。
尺碼型號標註: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6. 服裝中的冚車、省位是指哪裡
冚車:你看看你自己穿的T恤就知道了
,袖口、下擺的工藝就是用冚車處理的。一些很薄的容易卷的料子,特殊情況下,須先用三線處理後再用冚車,一般情況都是袖口、下擺內折直接冚的。主要用於針織面料的生產
省位:省位就縫合省量(服裝中多餘的量)時,省位也就形成啦,它的所在地也就是處理過省的地方。省位一般出現在胸、腰、臀、肩、領口、袖肘等等人體曲線最明顯的部位。希望能幫到您~~~~!本想畫此圖給您看的更明白,呵呵,畫圖水平太差啦
7. 開男裝摩托車檔位怎樣轉換詳細
現在一般都是循環檔,往前踩一下一檔踩兩兩下二檔,退檔相反
8. 服裝打版後肩省公式
服裝打版後肩省公式 領子部位 男裝後領窩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後身肩斜22度,撇胸6度。後身肩斜小於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縫線偏後而引起袖子中線偏向。後領窩長度約為2/5頸窩周長,前領窩約為3/5頸窩周長。立領領腳前凸後凹型領腳一般在3-7度或1-2cm;領腳前凹後凸型,領前後各不超過3.5~4.5cm。翻駁領,翻領寬一般為3.5~6cm。領座寬為2.5~5cm。翻領寬與領座寬差值小於0.8cm。 袖子部位 襯衫袖窿周長約佔半胸圍的85%~92%。西裝袖窿約佔半胸圍的92%~96%。薄的袖山吃勢量為2~3cm,中厚的如西裝,袖山吃勢量為7%~12%袖窿,約在3~4.5cm之間;厚的如大衣袖吃勢量為7%~12%袖窿周長,約為4~5cm。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長/3為基數,約17~18cm。 肩寬 西裝肩寬與衣長比例接近黃金比; 總肩寬=胸圍/2-(7~8),沖肩2~2.5cm(女)2.5~3cm(男)。過肩正統為9~9.5cm,休閑式過肩約為12~13cm。) 腰圍部位 褲腰省,褶的分布約1.5~2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縫4~5cm處,袋寬13~14cm。 腰口線定位:基型在髖骨點上1~2cm。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檔位:立檔深:基型為0.1號+0.1h。低腰型:基型減去低腰部分約2~5cm。高腰型立檔加長1~3cm。 衣長確定 馬夾衣長占身高31%~32%,到腰節與臀部中間;茄克衣長占身高35%~42%,袖長放3.5~5Cm;西服衣長占身高43%~45%,袖長放2~3cm;短外套衣長占身高50%~55%,在中指間與膝蓋的1/2處,袖長放7~8cm,齊虎口;中長外套衣長占身高50%~63%,在膝蓋上下,袖長放7~8cm,齊虎口;長外套衣長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
處。袖長放7~8cm;休閑裝衣長占身高的31%~70%。 褲子相關部位 上裝口袋位置位於腰節線下7.5cm與胸寬線內2.5c平行線相交處,寬度為5cm左右,與袖口寬度基本一致。袋絆為1cm寬,長3~5cm。褲側縫口袋,位於腰線下4cm處,袋長15cm。牛仔褲斜插口袋為8x10cm左右,麥袋為7x4cm,後口袋口為13~15cm。前褲身中縫撇勢為0.5~0.7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逢4~5cm處,袋寬13~14cm。褲子前浪一般位25~29cm,後浪為32~37cm,緊身前後差為7cm左右,合體為10cm左右。門襟長低於臀圍4cm,長度為16~17cm。基本褲口=1/2(足跟圍+10),後褲口=前褲口+3~4cm。360度群擺圍修正,腰圍線抬高1~1.5cm,底邊加2~4cm。 其他 襯衫原形:領寬+0.5=領深;西裝原形:領寬-0.5=領深。領口弧線短於領腳弧線0.5cm。後領竄高為後領寬度的1/3,一般位2.5cm。夏裝為1cm左右。 標准型籠門寬與袖窿深之比接近2:3,接近黃金比:袖窿深度為胸圍/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