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浮生隨心男裝搭什麼

浮生隨心男裝搭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6 01:23:26

『壹』 幫我想一個與風花雪月浮生隨相對的情侶名

花前月下若夢

『貳』 染指浮生,擱淺不念 的意思是什麼五分求解

染指浮生,擱淺不念
就是說 已然擁有了凡俗塵世人生,就將那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擱淺,不要再沉迷於卿卿我我的小我感情之中的意思。 這是痴情男女私情裡面呢喃的幽怨之語。
這用詞也是網路美文裡面生造的詞語,混搭而已。
一般人不怎麼懂啊,寫作文千萬別怎麼寫,正式文章就不怎麼通用了。否則被老師打了低分那就壞了。

染指浮生,擱淺不念

天空,蒼蒼茫茫,不太冷,一抹斜陽孤寂薄涼。回憶里的傷口漸漸癒合,曾經的青蔥年華告別了你我。念與不念,終成往事;舍與不舍,依舊孤單。

---題記。

「終成,滄海桑田」

街上,無風。

都市璀璨,喧嘩。

這樣的季節,陽光不再暖顏,如塵世中人的腳步不再閑散,空氣里總是揚起塵埃,一切安靜而陌生。

浮華過後,便是無處可逃的清冷,也許這就是人生。

獨行在時光的蒼茫里,幾許的惆悵,幾許的悲涼,縈繞著思緒的蔓延,零落成遍地殘紅,飄飛在世俗的塵埃中,就這樣伴隨著純白年華一起埋葬在歲月的洪荒里,被毫不留情的冼刷帶走。

轉身,看著花瓣在竊竊私語,聽著落葉吟著詩意。記得,那時,我用一朵花開的時間記下了你的溫暖。最終,懂得,這個世界沒有童話。

看著空中曼舞著金黃的銀杏樹葉,喝著用回憶煮熬成的濃湯,曾經以為,會用一生的時間守望那些美麗。於是,心中,那個角落的柔軟一直一直不願觸及。於你,於我,開始隻字不提。

也許,生命中過客太多,路過的風景也太多,終究還是告別了舊日的原點。此時,恍悟,一切真的再也回不去了。生活總是這樣,走到了盡頭,才會明白,最好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沉澱的情結,淋濕的記憶青春依然讓我們學會了悲傷、逞強、強顏歡笑。

秋風,吹亂了我的頭發。星星零碎、一條街上走走停停。蕭瑟的秋里,有些東西還是選擇飄零。而我,只能獨坐在某個角落,細數歲月曾經留下的悲傷。綿綿的雲端,拂去塵世的蒼白,消瘦的葉子,旋轉落下,完成最後一次舞蹈,結束了今生,開始奔赴下一場輪回。

流雲過處,截下一段霞光,放於深處。昔日花間往事,曾記起多少,美好,抑或破碎。一直告訴自己,要好好對待自己,一直很小心,怕傷到自己,宿命終究無法逃離。

一曲悲歌,剎那離合,奈何紅塵如煙,繁華似夢。墨寂的蒼穹烏雲落了幾滴淚,愛戀終究成殤。

拂過煙雨紅塵,

時光隱退了顏色,

你終成為我的滄海桑田。

「讓我,慢慢遺忘」

午後,躺在草坪上的長椅上。

仰望摩天輪,卻看不到幸福。尋找四葉草,卻沒有一絲痕跡。

單薄的青春,我已無法去迎接屬於自己的未來。

最近一些日子,因為忙碌,沒有留下一個字。看著曾經那些帶著淡淡憂傷的文字,忽然有點恍惚。

喝完可樂,習慣將拉環放進易拉罐里,希望拉環與拉罐久久的都會在一起。其實,也是在期許著自己也能這樣。

某些時光深處的想念,在雲水間穿行,在這個午後的日影里隱匿。

我想,塵世的記憶里,你的幻影、是在前世刻下的記號,總是讓我念念不忘。

纖指輕輕劃過宿命的蒼穹,觸摸我靈魂的天堂。安之若素的時光,在指間滑落。如果可以,我願在這樣靜好的時光里,任山川安然,任年華靜走,無淚無傷,度過一生。只為,靜靜享受著那平淡中的幸福,以及你能給予的淡淡墨香。

就這樣,一直一直,靜靜地等待,等待有人拾起我的愁緒,等待有人牽起我的手,等待有人將我,帶往一個脫離世俗的江南小鎮,沒有繁華的景緻,沒有喧鬧的人煙,無波無瀾,終了一生。

小然說的對:80後的我們。繁華喜歡荒涼。喜歡熱鬧喜歡孤單……是矛盾和復雜的接合體。卻沒有90後的浮躁70後的現實。就這樣安靜卻又不甘的活在城市的邊緣。

棉花糖般的雲朵安靜的飄過,風,吹掠過發稍,一季的繁華在秋風里凋零,遠了風花雪月,淡了幽婉纏綿。站在時光之外,我期許著自己能做一個與世無爭,素麵朝天,靜好如初的女子。

纏綿的想念,一次次在心底無聲蔓延。也許,此生,我就是一個為愛而生的女子。註定讓愛成為此生的劫難。閉上眼,就讓風,吹走了思念。

愛成傷,穿秋水,幾度花開,幾度芬芳。

落落繁華,隨往事在風中枯萎。

靜坐於這個安靜的角落,請讓我慢慢遺忘。

「此情,擱淺不念」

黃昏,花落片片。

漫步林間,紅楓掩蔽不了那顆蕭瑟的心。

淺淺淡淡的藍,悠悠閑閑的雲,落入微笑的眸,彌漫著些許美好。

街角的梧桐,落去了葉子,而你如紛飛的紙鳶,悄然遠離。

四季一個輪回,思念也在輪回。青春的那些瑣碎,轉眼似水流年。輕淺的話語,時時縈繞,繞成如水的柔情。痛過、愛過、恨過、笑過、幸福過!

綿長的時光,安然於漸落的日影中,而我們的感情在黃昏下,不轟烈卻銘刻。

地鐵上,看著身邊的乘客走走停停,站站坐坐。最終,都成為過客。忽然,希望,如果沒有終點,沒有盡頭,就這樣一直且行著,那該多好。

黑色的墨跡,散發著我的相思。我一直在努力著,讓自己笑的開心,一直微笑著過下去,可是,終究,笑容[/url]還是如此牽強,僵硬。很多很多年了,我都是這么孤孤單單的過下來的。

碎時光,有著刻骨銘心。過去的那些日記,寫滿的都是承諾、誓言、約定……不過還是沒捨得刪,小心的收藏了。不得不承認,那是一份永遠的疼痛與不舍。

黃昏,獨舞。那段純白年華,飄零成一枚深秋里的落葉,無力,搖擺。眼眶,依舊會有霧彌散。一些碎片在空氣中飛揚,然後慢慢消失。我想,若:那個生日宴會我們沒有相遇;若,當時沒有為你回眸;是否,還會有這段隨風而去的往事塵緣?是否還會把思念遠遠地眺望?

浮華一生,淡忘一季,心開始失去平衡,慢慢的下沉。回憶,眼淚,歡笑,還有憂傷。原來我們曾經共同擁有過這么多。對著,天空,攤開掌心,把一直緊握的東西放掉。然後微笑著,轉身離開。從此,路歸路,橋歸橋,各自生活。

夕陽已落盡,一場再美的黃昏又如何,終歸步入孤寂的夜晚。街頭的行人和車輛漸漸少起來,安寧替代了喧囂。

匆匆,太匆匆,

此情,已成追憶,

唯有,擱淺,不念。

「天涯,靜默念安」

午夜,微涼。

簾上絮,幽燭光,脈脈心語難寄,誰念昔年?

霓虹初上,飄浮了一天的氣息慢慢平靜下來。燈火隱閃隱現,那是我們曾經最美的歲月。

與你,措手不及的相遇,讓我身不由己的沉淪。大片寥落的心境,纏纏繞繞,無法理出安然。

落英飄飄的小徑,一個人,且行在一場曠世的孤獨里,獨自涉水紅塵,穿梭於城市的最中央,穿越淚海,穿越了那道憂傷終不眠的荼靡風景。望斷暮雲千重,終不見天涯歸人。

離殤,無時不在。習慣了寂寞,習慣讓時間來消逝曾經一切。

此刻,撐開的夜幕下,流溢著華美憂傷。仰頭,星光紛紛下墜,淚落無聲,這愛,仿如一場幻境,明亮,盛大而豐饒。不知道,那閃爍的星光,是誰的期待,又是誰的夢想?

陌上,煙涼。荼靡了幾季時光。搖晃的流年,輕擺的時鍾,不知道歲月的流失。我拽著歲月的衣角,在燈下遊走,忽然轉身,看不清了自己。

那些人,慢慢消失了;

那�吻椋ソコ戀砹耍�

緣盡,緣走,一切都已經不能再回頭!關了網頁。關掉一段空了心的歲月。這座空城已被流年浸染。回不回頭都已無岸。

戀戀風塵,化一世蒼山遠水。

蒼茫人海,誰又會為我停留?

放下吧,忘了吧,就此散了吧!

煙花。頹敗。落地。

天涯。靜默。念安。

染指指人們用「染指」指分取不應該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基本解釋
1. 典出《左傳》:鄭靈公請大臣們吃甲魚,故意不給子公(公子宋,鄭國貴戚)吃,子公很生氣,就伸出手指蘸了點湯,嘗嘗味道走了。
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左傳·宣公四年》
2. 後用以比喻插手以獲取不應得的利益。

詳細解釋
1. 《左傳·宣公四年》:「 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 (字子公)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本謂用手指蘸鼎中黿羹,後用為典故。泛指品嘗某種食品。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見憶》詩:「未暇傾巾漉,還應染指嘗。」 清金人瑞 《道樹遣人送醬醋各一器》詩:「饞子背人先染指,老妻報我只攢眉。」
2. 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論秦蜀》:「夫鼎足之說,始於 蒯通 。然 通 之說, 韓信 以此,猶有 漢 之一足。當 三國 時而為是說,則 獻帝 無復染指之望矣。」 清 無名氏 《亡國恨·協約》:「這三 韓 一塊土, 俄 人久欲染指。」 孫中山 《黨員須宣傳革命主義》:「 廣西 一切幸福權利,祇 陸榮廷 一人享之,一家享之,一派享之, 廣西 同胞不能絲毫染指。」
3. 比喻參與做某種事情。 宋 蘇軾 《次韻水宮》:「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丹青偶為戲,染指初嘗黿。」 明 薛岡 《天爵堂筆餘》:「七言律法度貴嚴,紀律貴整,音調貴響,不易染指。」 清錢謙益《<梅村先生詩集>序》:「余老歸空門,不復染指聲律。」 朱自清《<背影>序》:「至於戲劇,我更是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

古籍典故
1、《史記·鄭世家》
二十二年,鄭繆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慾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2、《左傳·宣公四年》
齋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梁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従之。夏,弒靈公。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權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凡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今文翻譯
公子歸生字子家,公子宋字子公,二人皆鄭國貴戚之卿有一天,公子宋和子家去見鄭靈公。將進宮門公子宋忽然停住腳步,抬起右手,笑眯眯地對子家說:「你看!」 子家莫名其妙地看著公子宋的手,只見他的食指一動一動的,不禁搖了搖頭,也伸出自己的右手,卻了動食指,說:「這誰不會!」公子宋哈哈大笑,說:「你以為是我讓食指抖動的嗎? 」
不!這是它自己在動。不信你再仔細看看!」子家認真地觀察了一會兒,再動了動自己的食指。果然,公子宋的食指的抖動與自己食指抖動的狀態不一樣。公子宋得意地晃著腦袋說:「看樣子,今天有好吃的在等我們哪!以往每當我這食指動起來以後,總能嘗到新奇的美味!
子家將信將疑。兩人進宮,發現廚子正在把一隻已經煮熟了的甲魚切成塊兒。這只甲魚特別大,是一個楚國人進獻給鄭靈公的。鄭靈公見這只甲魚很大,可以分給好多人吃,決定把它分賜給大夫們嘗嘗、子家忍不住朝公子宋翹了翹大拇指。公子宋笑著晃起了腦袋。鄭靈公見這兩人這么沒規矩,不禁皺了皺眉頭,問:「你們在笑什麼?」子家就把剛才宮門外的情況講了一遍,鄭靈公聽了,含含糊糊地說了句:「喔,真有這么靈驗?」便不再說什麼。
過了一會兒,大夫們到齊了。那隻已經切成塊兒的大甲魚入在鼎(當時用來煮食物的青銅炊具)內由廚子裝進盆子,先給鄭靈公,然後給各位大夫。鄭靈公先嘗了一口,稱贊道:「味道不錯!」命人賜黿羹一鼎,象著一雙,自下席派起,至於上席。恰到第一第二席,止剩得一鼎。而都沒分到甲魚。靈公曰:「賜子家。」宰夫將羹致歸生之前。到了大家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但是,公子宋卻獃獃地坐著。原來,他面前的桌案上什麼也沒有。
公子宋窘迫不堪,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看著鄭靈公,鄭靈公正吃得很香,一邊和大夫們說笑,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他。他又看看子家,見子家也吃得起勁,一邊還朝他扮鬼臉。公子宋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來,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頭往裡蘸了一下,嘗了嘗味道,然後,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 靈公因此大怒,後來釀成一場內亂,此是後話,不提。而「染指」一詞即出於此。

【詞目】浮生

【基本解釋】人生。

解釋
含義
人生,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
出處 《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原文
故曰: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去知與故,遁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虛無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樂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過也;好惡者,德之失也。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無所於忤,虛之至也;不與物交,淡之至也;無所於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示例
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化學名詞
浮生(overgrowth),異種晶體間的一類規則連生。由一種晶體按一定的取向關系附生於他種晶體表面而形成。例如,金紅石以{100}面網浮生於赤鐵礦的{0001}面網上,金紅石的[01[TX-〗1]垂直於赤鐵礦的一個水平結晶軸。浮生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兩種晶體具有結構上相似的某種面網而引起的。

浮生(二首)
宋·陸游
其一 浮生真是寄郵亭,短鬢匆匆失故青。 睡少始知愁有力,病增方嘆葯無靈。 謀生嬾似逢秋燕,訪舊疏於欲旦星。 自笑若為銷此恨,濁醪聊復倒余瓶。
其二 浮生過六十,百念已頹然; 獨有枕書癖,猶同總角年。 橫陳糲飯側,朗誦短檠前。 不用嘲痴絕,兒曹尚可傳。

浮世
宋·陸游 浮世如流水,滔滔日夜東。 百年均夢寐,萬古一虛空。 青鳥來雲外,銅駝卧棘中。 相逢惟痛飲,令我憶無功。

『叄』 浮生六記句子

浮生六記》為清代文人沈復所著生活散文,著重記述了自己與妻子陳芸的兩情情趣,充滿了溫暖與歡樂,同樣也有煩惱與悲傷的一面。既讓人羨慕他們的浪漫婚姻生活,又讓人感嘆於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困窘。芸娘也不至於早逝,僅活41歲。
《浮生六記》填補了我國文學描寫夫妻家庭生活的空白,陳寅恪因此極力推崇此書。
1、雪夜裡,生暖爐,促足相依偎,靜聞雪落無痕。
這應該是人間最靜謐美好的鏡頭之一了。不由得讓人想起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只不過將其中的朋友之誼換作夫妻之情,更見那種暖融融的氛圍。
2、舞衫歌扇,轉眼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秉靈燭以照迷情,持慧劍以割愛欲,殆非大勇不能也。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
這一個長句,作者感嘆了一番紅塵滾滾,愛恨情仇,轉眼成空,而要超越這些,擺脫情濤慾海,是修行也是造化。需要慧根,也需要覺悟。當然,也還需要經歷過,掙扎過,徘徊過。
最後一句,卻畫風一轉,說起了人要有獨立人格的話,對事有思考,不盲從,這對網路時代的我們,更是應該有所自省。

3、世間反目多由戲起。
這是有閱歷人的過來話,世間事,常常就是這樣,哪怕親朋好友之間,也不可隨意玩笑。傷人常在不經意間。有時候兩人關系突然變淡,你可能還不知道裂痕在哪裡。
4、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現代人認為,古人是慢生活,木心的從前蠱惑了很多人,其實呢,古人認為,他們也不慢呀,也是日日奔忙,不知為何,不知為誰。古人、今人同一困,只不過工業時代,感受更強烈了。每個人都想歇一歇,每個人都覺得沒有時間。哪怕你知道,忙來忙去都是空。
5、曉月時對窗翻卷,是我翻書還是書閱我?
6、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游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
將瑣碎的日常過成詩,是當代人的追求,而詩是閑情雅趣,寡慾才好,現代人又要的多,這不是矛盾嗎?於是只能在視頻里看到這些了。像火到國際的李子柒,大家都跑去看這個了。古風與美食。
7、但見隔岸螢光,明滅萬點,梳織於柳堤蓼渚間。
螢飛繞窗,是城裡早已絕跡了的景象,農村也不多了,很多生態已悄然改變。只在回頭一瞥的瞬間,可能內心會有驚心之感。

『肆』 和浮生若夢,比較搭的網名有哪些

往事隨風
庄公夢蝶

『伍』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是怎樣一個人

一如知乎網友所雲:沈復得以名垂至今,芸佔了極大的分量。芸是因為沈復的記載而有名,反過來,沈復也是因為記載了他的妻子,文章才得以如此流傳。三白脫離時代的禁錮,寫了與愛妻芸娘的家事,芸娘的光彩又反過來讓不值得一提的生活瑣碎之事動人難忘。這部書的里體現的知己知彼、平淡溫情,實在是當下夫妻值得借鑒的。

(作者為親子博客十年書寫者,粉絲1.7萬,點擊40萬,微信公眾號:平白書,歡迎來撩!)

『陸』 徐志摩的一篇文章里有一句是"浮生若夢」,誰知道這「浮生若夢」緊接著的下一句是什麼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出自李白

徐志摩並沒有這樣的作品。浮生若夢是大家對徐志摩感情生活的評價。

徐志摩(近代新月派代表詩人)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31年遇到空難去世。

徐志摩的感情生活很被時人詬病,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同時又是徐志摩的父親、徐氏家族大家長徐申如疼愛的兒媳兼養女。1917年,經過張君勱、蔣百里等人的引薦,徐申如以1000塊大洋的代價,讓徐志摩拜在梁啟超門下,成為入室弟子。1918年,張幼儀生了兒子阿歡,即徐積鍇、

1920年9月,徐志摩離開美國前往英國,於同年10月進入倫敦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一口氣注冊了6門課的徐志摩,隨後卻陷入對16歲少女林徽因如痴如醉的追求中。1921年春天,張幼儀來看徐志摩,和徐志摩在倫敦住了一段時間。徐志摩由於荒廢學業和興趣轉移,在英國朋友狄更生的幫助下,從倫敦大學轉到康橋(近建橋)大學,夫妻二人因此搬到離大學6英里的小鎮沙士頓。張幼儀本以為自己出國後可以重拾因結婚生子而中斷的學業,沒想到卻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家庭主婦,買東西、洗衣服、打掃房間、准備一日三餐。揮霍無度的徐志摩,只從徐申如寄來的支票中拿出很少一部分,交給她維持家用。

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訴張幼儀,他的一位女朋友當天來訪。張幼儀誤以為是徐志摩喜歡上的人,事實上那個女孩是從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畢業、即將回國的27歲的袁昌英。在張幼儀的記憶里,袁昌英頭發剪得短短的,擦著暗紅色的口紅,穿著一套毛料海軍裙裝,在穿著絲襪的兩條腿下,竟是一雙穿著綉花鞋的小腳。徐志摩把袁昌英送走後,張幼儀評價說:「呃,她看起來很好,可是小腳和西服不搭調。」徐志摩身子一轉,失態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一周後,徐志摩突然從家中消失,留下懷孕的妻子獨守空房。兩人的婚姻生活至此走到盡頭,張幼儀覺得自己像是一把被遺棄的「秋天的扇子」。

一天早晨,徐志摩的朋友黃子美前來敲門,說是帶來徐志摩的口信。黃子美問張幼儀道:「你願不願意做徐家的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徐志摩給出的離婚理由是:「小腳與西服不搭調。

懷孕8個月的時候,張幼儀隨七弟張景秋前往德國。1922年2月24日,她剛生下二兒子彼得,徐志摩託人送來的離婚書信就到了。在張幼儀的一再堅持下,她和徐志摩見了面,在場的還有徐志摩的同學金岳霖、吳經熊等人。徐志摩拒絕張幼儀先徵求父母意見再談離婚的請求:「不行,不行,你曉得,我沒時間等了,你一定要現在簽字……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婚不可。」直到此刻,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愛的是林徽因。

期間,徐志摩曾要求張打胎,張辯解打胎會死的很危險。徐志摩無所謂地說,吃飯也危險,那麼多人還不是照樣吃飯。張心痛不已,終於答應離婚,

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後,張幼儀以在新婚之夜沒能用上的坦盪目光正視著徐志摩說:「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歡天喜地地向張幼儀道謝,並提出要去看看剛出生的孩子。他在醫院育嬰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顛倒,但「始終沒問我要怎麼養這個孩子,要怎麼活下去」。

然而林徽因卻拒絕了徐志摩的追求跟著父親離開回國了,還是不告而別。

1922年,沮喪的徐志摩回國,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徐志摩由此勾搭上好友的老婆陸小曼,後事情敗露王主動退出,到1926年兩人才得以結婚。

婚後兩人過得並不好,陸小曼有抽大煙的習慣,而且非常喜歡出外交際,二人因此吵鬧,直至徐志摩飛機失事。

徐志摩的作品大多來源於這三個女人,拋棄原配的涼薄,追求林徽因的瘋狂和沮喪,戀上有婦之夫的迷醉,構成了一部愛情大片,當然得到的評價也就是浮生若夢。

另附浮生若夢出處及原文。

浮生若夢,中國漢語成語。浮生:空虛不實的人生;若:象。把人生當作短暫虛幻的夢境。謂世事無定,生命短促,如夢幻一般。後稱「人生」。是對人生的消極看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唐代: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桃花一作:桃李)

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著蠟燭遊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形象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326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4299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007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3473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2719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2704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3529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268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2590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