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名屋男裝怎麼樣
① 廣州名古屋聽說重新開了但是我聽朋友說好像是名古屋被查封後裡面的業務員自己出來借名古屋聲譽做的。
我是在名古屋做不到半個月的.現在都沒做仿貨了.在中港這邊做自主品牌了..不過前兩天有客戶問我.說名古屋重開了,問我現在還可以拿貨不.我還真不知道名古屋重開了.我問他和哪個業務員聯系的.他說和一個叫阿潮的.我郁悶了.我自己是做自主品牌的.我不想參與這裡面.也希望名古屋以前的主管和組長啊.不要老是欺騙客戶.沒必要. 我做我自己的品牌.不想和這事有瓜葛..
② 名古屋復古男裝店淘寶上店鋪會比實體店便宜嗎
淘寶上假貨很多,不是正品當然便宜
③ 哪裡買vivienne westwood最便宜
英國和香港還有日本。適合亞洲人版型的是日本
以下是我收集的購買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當然最便宜的可能是TAOBAO的仿貨衣服只要100以內。
■東京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青山
【FLAGSHIP】
渋谷區神宮前5-49-2
03-5774-5939
【OPEN 11:00 ~ CLOSE 20:00】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GOLD LABEL・MAN・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時計・メンズ時計・革小物・帽子・コスメティクス・バッグ・ベルト・フレグランス・メンズアンダーウェア・サングラス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
池袋西武百貨店 豊島區南池袋1-28-1 池袋西武百貨店3F
03-3987-8351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時計・フレグランス・バッグ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
渋谷西武百貨店 渋谷區宇田川町21番1號 渋谷西武百貨店A館4F
03-5728-3915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GOLD LABEL・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時計・フレグランス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
有楽町西武 千代田區有楽町2-5-1 有楽町西武ファッション館7F
03-5208-5139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GOLD LABEL・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時計・フレグランス
■愛知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
名古屋
名古屋市中區錦3丁目15-1
052-962-1030
【OPEN 11:00 ~ CLOSE 20:00】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GOLD LABEL・MAN・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時計・バッグ・革小物・傘・帽子・ベルト・サングラス・メンズアンダーウェア・メンズ時計
■大阪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
心斎橋
大阪市中央區心斎橋筋1-10-13
06-6281-8281
【OPEN 11:00 ~ CLOSE 20:00】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GOLD LABEL・MAN・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時計・フレグランス・コスメティクス・メンズアンダーウェア・サングラス・メンズ時計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
西梅田 大阪市北區梅田2-4-9 ブリーゼブリーゼ2F
06-6344-9939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GOLD LABEL・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時計・フレグランス・バッグ・革小物・吃煙具・サングラス・傘・洋品・帽子・ベルト・手袋
■福岡
ヴィヴィアン・ウエストウッド 福岡
福岡市中央區天神2-5-35 岩田屋本館3F
092-741-7470
【取扱い商品】衣料品(GOLD LABEL・RED LABEL・ANGRLOMANIA)・アクセサリー・バッグ・革小物・帽子・傘・洋品・時計・ベルト・フレグランス
在倫敦的地址如下
Harrods
87/135 Brompton Road
Knightsbridge
London
Telephone : 020 7225 5632
Liberty
London W1B 5AH
Telephone : +44 020 7734 1234
Selfridges
400 Oxford Street
London
Telephone : 08708 377 377
Vivienne Westwood (推薦這個地址)
6 Davies Street
W1Y 1LJ
Telephone : +44(0)20 7439 1109
Vivienne Westwood flagship store
44 Conit Street
Telephone : +44(0)20 7439 1109
World's End(這家也是我推薦的)
430 Kings Road
London
Telephone : +44(0)20 7352 6551
中國Vivienne Westwood 購物指南
都是一些自己的經驗拉,和大家分享一下。日本的東西很多比香港和上海都多,更適合亞洲人,不過不建議在日本買英國版的東西,因為英國版的東西在日本比香港和上海貴。手錶類和打火機類還有日本版首飾和日本版服飾還有日本版的包都是很便宜的。尺寸款式都適合亞洲人。
上海這邊是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618久光百貨2F
(東西更新速度快,首飾類比香港多,包不多不過都是新款,沒男裝。和香港差價每件500-1000RMB)
然後是介紹香港地區
如果要買特別版的或者追求新款的東西,那幾乎只有專賣店才會有了。對於香港的旅客來說,專賣店是最為安全的,香港的仿貨不比國內少。專賣店的東西比較多也不貴。
專賣店中:推薦festival walk (又一城)的,因為是全香港最大的專賣店。而且交通方便,就在地鐵九龍塘一出去就是。
還有就是銅鑼灣sogo後面的某個廣場(不好意思名字忘記了),那裡也很大的。注意:聖誕節時,vivienne所有專賣店都會有6折哦!!!但是可能你喜歡的款已經賣完了。
專賣店的地址:
銅鑼灣信和廣場
--銅鑼灣告示打道255-257號信和廣場地下13號鋪TEL: (852)8233-5550
海洋中心
--香港尖沙嘴海港城海洋中心237-237A號鋪
又一城
九龍塘達之路80號(坐地鐵到九龍塘有個出口就是連著又一城)
如果不追求那些,喜歡經典的,則可以選擇西武--旺角 郎豪坊,以及金鍾太古廣場(注意不在太古在金鍾admirality ),那裡的東西可能沒有那麼新,但是如果運氣夠好遇到它打折的時候,比水貨店更便宜!
汪角朗豪坊
地鐵到旺角,然後有個出口就是郎豪坊,在1樓(西武的第二層)--注意:香港1樓是G,大陸的二樓才是香港的1樓
金鍾
地鐵到金鍾,有個出口就是太古廣場pacific palace,1樓(西武第二層),在一個轉角上,對面是Paul smith的專櫃。
最後介紹的,就是旺角的水貨店了,在潮流特區的3樓有兩家,東西多,而且款式也比較新,比專賣店便宜一半。不過特別版還是沒有的。唯一不能確定的是 東西是不是真的,所以也在這里提醒一下大家,如果要去水貨店買,一定要在專賣店看過東西的quality之後再去,以辨別真假。不過通常不大會有假貨的。
坐巴士970或者970X到旺角,然後就問路人,應該都知道的。具體的地址我沒有,但是我認識怎麼走。
在潮流特區的3樓,電梯一上去就是拉,往裡走也有。那裡的東西比專賣店便宜很多,最低5。5折呢!不過款式不一定新
④ EVISU是什麼牌子
EVISU在中國叫做福神。
Evisu是日本的潮牌,主要生產牛仔褲。
Evisu,又名Evisu Genes,是日本頂級牛仔褲品牌。Evisu採用傳統的手工工藝打造優質牛仔服飾。Evisu原汁原味的古典牛仔褲元素和時髦的街頭風格,成為年輕一族和明星們追逐的目標。Evisu在歐洲時尚界受到矚目。
Evisu的品牌標志——「海鷗」 (更多人覺得像兩座山) 最初由Evisu的設計師Hidehiko Yamane手繪而成。Evisu的名字來源於日本民間文化中的「福神」,通常是用魚和魚竿供奉。「福神」和魚是Hidehiko Yamane最喜愛的五樣東西中的兩樣 (其它三樣是啤酒、美女和高爾夫) ,因此,他把它們作為新產品的名字。
(4)古名屋男裝怎麼樣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1991年,EVISU於1991日本大阪在成立,以日本海神恵比壽(Ebisu)的名字命名。
2、1992年首家直營店「Old Hampshire Bond」於4月在大阪開業。1993年另外三家直營店——Crafted with Pride、Old Hampshire Bon和All Navy Champs分別在大阪、名古屋和神戶開業。
3、1994年5月,EVISU產品開始面向全球發售。8月,EVISU推出釣魚時期的「Dowluck」釣魚服裝系列。
4、1995年EVISU推出「Labor」——EVISU在日本的首個子品牌。
5、1996年1月,EVISU亮相佛羅倫薩男裝展(Pitti Uomo),這是EVISU在國際時裝展上的首秀。
6、1997年EVISU推出高爾夫服裝品牌Cibuff,其設計靈感源自Tiger Woods。1999年EVISU與Adriano Goldschmied跨界合作,共同設計及聯名發行出春夏系列。
7、2000年3月,EVISU首次推出女裝系列EVISU Donna,定製童裝鑲邊牛仔褲亮相歐洲。
⑤ 日本古代服裝種類
和服的歷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們最為重視的問題。其中「衣」更是人類與禽獸區別、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過隨著文明的發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強調起來,時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發布的法國女裝,無不被人做為藝術品看待。然而,若論當今世界最精緻的民族服裝,則非和服莫屬。
十二單
提起和服,首先要說源流(歷史傳承)。
從神治時代起,日本的服裝文化始終帶著鮮明的「外來」印記。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服裝的形式,還體現在衣料的織造技術上。
從應神天皇的時代起,日本與韓國、中國交往密切,為文化的傳輸帶來有利條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裝,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時代,模仿唐朝的服裝和穿戴方式成為時尚,然而,物極必反,隨著時間推移,更具個性和魅力的服裝時代來臨了。這就是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也是日本的「國風時代」,她是在全盤消化唐的文化後,以大學畢業生之姿堂堂登上了歷史舞台。此時的服裝也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有的奢美與精緻的特色。舉個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聽過「唐衣」和「十二單」。唐衣是盛裝(禮服)的一種,以紫、緋為貴,金碧輝煌,美麗異常。十二單實際是一種穿著方式,她並不是十二層單衣,而是在單衣上疊十二層被稱為圭的服裝,圭輕薄透明,多層圭疊起時仍然能隱約看見單衣或表著的顏色,倍添朦朧恍惚的美感。從這里也可略窺日本人的審美觀,既喜歡抽象化的美,又喜歡真實細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於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終於衰退。鐮倉和室町幕府時期,相對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這一時代特徵也反映在服裝上。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普及很廣。女裝變的簡單。織田信長的安土、桃山時期,女子流行穿著小袖,雖然美麗,但比起唐衣之類,還是簡陋。這一時期,帶有鮮明民間性的「能樂」逐漸成型,綺麗豪華的「能」裝束出現。此時,公卿的服裝沒有大的改變,基本是平安時代宮廷服裝的延續,而公卿與武家的最終融合是在明治時期,那是後話
江戶幕府時期,男裝、女裝雖有變化,比如女裝的小袖形狀變得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以黑五紋為正裝,茶、黃次之),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變化
和服源流*
從應神天皇統治時代起,日本與韓國之間日益頻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錦、綾、絹、羅等高級絲織品源源不斷的運進國內。絲織品傳入的同時也將絲織技術帶了進來,從此絲織技術在日本開始發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宮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國隋代的服裝制度。服裝為立領、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褲、系帶並垂結於前。面料選用粗厚棉綢,以服色區別等第貴賤。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禮服赤、大·小信服黃、大·小義服白、大·小智服黑,並以青象徵木、以赤象徵火、以黃象徵土、以白象徵金、以黑象徵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結合五倫之說,五倫中以德為先。褲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帶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開始,日本人開始使用革帶。正式場合穿有欄服,系長帶,上衣的衣腋合縫,下擺開橫衩,前襟系帶從右邊垂下長長的結。非正式場合的簡便服裝為無欄短帶,開腋,下擺無橫衩,襟帶也頗短。
從持統天皇四年開始,高官冬穿綾綢夏穿羅,綾羅地上以團窠圖案作為裝飾。窠是鳥巢之意,形如渦狀。色彩也根據官位來選定,從粉紅、黑紫、紫紅、深綠、深藍到淺藍色,平民服裝為黃色,奴僕為黑色。
奈良時代(710-780年)日本受到中國唐朝文化的廣泛影響,服裝中出現了男著女裝和女著男裝的社會風習。
奈良時代的織物種類很多,有綾、錦、羅、紗、綢、絹、綺、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絞
平安時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稱"國風時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獨具大和民族風格的新文化。這時期服裝工藝發達,裝飾趨向華麗,是日本服裝史上的"貴族時代"。平安時代的宮廷服裝成了後來廷喜式的基礎
平安時代的盛裝包括唐衣、表著、圭、細長、壺裝束、單衣、裳、褲等。唐衣是指衣長和袖長較短的直領衣,後來唐衣又稱作禁色,規定、緋色錦綾唐衣沒有得到特許不能隨便穿著。
表著是一種與今天的和服相類似的服裝。
圭,是多層衣,層數不限,根據《榮華物語》載,多則達18-20層。小圭是套在表著外面的一種輕薄透明的服裝,這種衣服選用的顏色與表著不同,而通過小、輕薄的質地約略能透出些表著的顏色,非常漂亮,這不失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種特色。
細長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來細長的服裝,質地和紋樣沒有特別的規定。
壺裝束,指戴市女笠,著圭,是女子外出遠門時穿的服裝。
單衣,尤其是裝飾性很強的"十二單"也是這個時期中重要的服裝式樣,它是宮中女官穿著的服裝。十二單不是指十二層單衣,而是指單衣上面疊十二層圭的裝飾性服裝。
鐮倉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個武士政權,這個時期的武士服裝具有鮮明的民族和時代特色。至明治時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和服源流
傳說中日本神治時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裸露身體。據後人考證,傳說中描述的神治時代相當於日本的原始社會時期,那個時代日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會的日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繩文人像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日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日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
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搭掛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個人的愛好決定的。在生產勞動中領巾還時常被用作挽系長袖的帶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別離的場合,人們揮動著領巾,以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它與後來明治時代流行的以揮舞手帕表示告別的作用是一樣的。,
於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蒙在頭晌垂繞至腰間。古代日本婦女忌諱被男子窺容,所以用於須比蒙面。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植輪圖集》、《古語拾遺》等文獻記載,日本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和彌生式文化時代的服裝已經採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纖維材料製作,帶子是選用倭文布。服裝材料的出現籠罩著神話的光暈,如天日鷲神裁楮織布、日長白羽神自創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當時已經比較普遍,據《應神記》載景行天皇時,平民已經知道用茜草染紅、靛藍染青、藎草染黃、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織品大多無紋,偶有一些印紋,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樹葉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藍、忍冬等。
日本從奈良時代前期開始就從大唐不斷輸入文化,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資訊,當然日常生活中的「服裝」也受到唐代的深遠影響,而當時代由奈良時代踏入平安時代後,後將服裝再加以改良,所以行成了所謂的平安宮廷裝束
平安時代的裝束極具有古典以及藝術的價值,即時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動中仍然穿著平安裝束,而其影響也不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裝束的種類
E
男子裝束 女子裝束
束帶 細長
衣冠 衵
直衣 生絹
狩衣 小桂
水干 十二單(正式裝束)
和服的紋所
紋所又稱紋章,是和服上表示一個家族或家庭的標志。有時這一紋所所標志的范圍可擴大到一個神社、一所學校、一個地區、一家公司等,總之是一個團體的集體的標志。
紋所的外形以圓形為多,也有多邊形。圓紋中有太輪、中輪、細輪、絲輪、二重輪、朧輪、洲浜輪、窠輪、雪輪、竹輪、菊輪、藤輪等;多邊形也有多種,日本人稱其為角紋,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紋章中紋樣最多的是植物紋,也有器物紋、動物紋、建築紋、自然紋、幾何紋等。
紋所的起源是平安時代,公家之間的區別在於牛車上的標記,而武家之間的標記是兩家對陣時的軍旗。戰國時代,根據武功下賜,少數人獲得了一個家族的姓或榮譽,於是就出現了家族的紋所,這種紋所是榮譽的象徵,可以繼承。到後來,它成為公務、社交中的必要標志,人們可以一看紋章就明白對方的身份。
紋所大多出現在禮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總體無花紋、只是裾模樣的留袖上飾以紋所。無地裾模樣紋所作為女性的禮服出現在江戶時代享保前後,並逐漸成為現代女子的正式禮服。和服是原來振袖的總模樣,在江戶幕府時代的接見令中,總模樣只留下了裾模樣或里模樣,圖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無紋,十分單調,此時在此處加上精緻的紋所,則顯得設計非常高雅,而且有意義。這裾模樣加紋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紋所的留袖格調特別高雅,有一種歷史的美。此後紋所大量的產生了。
所有紋所中最為難忘的是鐮倉時代的「菊花御紋章」,當時的後鳥羽上皇特別喜歡菊花,不僅在衣服、車輿上,而且還在太刀上裝飾菊紋,名為「菊作的太刀」,後鳥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藝的人物,寫有不少詩歌。名刀「菊一文字則宗」是上皇請當時的名刀工備前則宗所鑄,刀上鍛有菊紋,故名。上皇對菊的愛好被後世的天皇所沿襲,因此菊紋成為天皇家家紋。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為皇室的紋章。在日本,人們自古就非常喜歡野菊,據說這是一千年前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但真正的觀賞菊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
到目前為止,紋章之數大約為四百種左右,而經分化以後,則達七千至八千餘種,如光是梅花的紋章就有九十多種,一個家族原先只有一個紋章,但當家族分支後,紋章就會進行適當的變化、在家族中被賜的紋章就可能與原來的有所不同,紋章的數量就大大擴充了。
江戶時代是紋服的流行時期,這在吉原游里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飾上可以看出。紋章的製作方法也有不少。一是織的,稱為紋付羽織,羽服是從道服和胴服中發展起來的,在江戶時期女性是禁止穿紋付羽織的,女羽織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後,一般是黑色地上織白色的羽織,男紋付羽織一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稱為拔染紋,一般又分成陰文和陽文。此外還有用刺綉和貼綉而成的縫紋和切付紋,以絞頡工藝完成的紋章成為鹿子紋。
紋服中所用紋章的個數一般為五紋、三紋,或一紋三種,五紋是最正式的禮服所用的,背部中央一個,兩袖後邊與前邊兩胸各一個,共五個,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織等和服上所用;三紋是背後一個,後袖兩個,一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紋;一紋最少,是最為簡略的和服所用的。
紋章的大小從明治到二戰前一般男服為一寸一分,女服為七分到八分五厘,現在男服一般為九分到一寸(3.5—3.8厘米),女服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厘米)。
水干
水干與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著裝。
與狩衣的式樣不同,水干在前、後身的縫合、連接處,都以「菊綴」進行加固;另外,水干沒有狩衣的頸扣(とんぼ),而是以細帶接系領口。
隨著時代的推移,水干逐漸成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裝,並很快成為了禮服的一種。現在,女性神職人員有時也穿著沒有菊綴的水干。
水乾的穿著方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像穿狩衣一樣,只系頸扣不系帶子;另外一種則是將領口內折成為V字型,把領口的長帶自右肩向後繞,經左脅拉到胸前與胸帶相結——這種情況下,要將後裾塞入裙袴(水乾的裙袴被稱為水干袴)中。不過,按照高倉流的穿法,後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現在的女性神職人員所使用的穿著方法也是這樣。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員配戴烏帽子,六位以下則用風折烏帽子。
此外,水干也是平安和鐮倉時代的平民服裝。在大部分繪卷中,平民穿著的水幹上,菊綴通常會被省略;而下級武士所著的水幹上,菊綴卻比較清晰。
後來,由於公家也開始穿著水干,因此便逐漸產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規定。
對於攝家而言,必須使用V字垂領的穿著方法。而庶民則不能這樣著裝——特別是與上級人士見面時,穿著方法被視為一種身份和等級的象。
地位低於攝家的清華家也是不系菊綴和扎袖的——這同樣是為了強調與貧民之間的區別。反過來說,一般的平民在穿著水干時,都是要系菊綴和扎袖的。
不過,在鐮倉時代也有「衛府官人、檢非違使使用菊綴」的記錄,不過由於沒有確鑿的史料證據,這也只能算是一種臆測了。
公武的裝束
鐮倉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個武士政權,這個時期的武士服裝具有鮮明的民族和時代特色。
武士服最初與水干相仿,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並且流行戴侍烏帽子。這種裝束不久後為民間男子所效仿,並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種上衣下裙式服裝,上衣交領,三角形廣袖,胸前系帶。袴的式樣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穿括袴,後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紋樣選用另有特殊的規定。
公卿的服裝大致延續上個時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裝由於武家提倡簡易的生活,已經廢除了原來繁縟的著裝制度。
從戰國時代開始到應仁之亂,公卿的服裝保持原來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裝除了繼續沿用直垂外,還增加了布衣、大紋。大紋是用家族紋章裝飾在胸前、兩臂,並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紋的服裝,式樣像直垂。此外還新出現了素襖,素襖是下等武士的服裝,它的形制是從大紋發展而來的,有胸帶、菊墜,但沒有像直垂和大紋那樣的筒狀織物帶,而是採用了革帶。並且素襖無襯里、無紋、少有裝飾,因此後世的人們常常將素襖與布衣混淆。
應仁之亂以後,服裝更趨簡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層以內,稱為五衣。並按表著、五衣、打衣、單衣的順序穿著,廢除了裳的小腰。將取名為懸帶的帶子掛在大腰,從肩開始折回前面打結。平常服裝為白色小袖和緋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細帶。此外還出現了被衣,用於婚禮和外出時穿著。
典型的武家服裝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織物縫合,飾以菊墜,穿短裙,加上小袖作為內衣。這種裝束可發展成為後來的羽織。直垂、大紋和袴的尺寸變長,短袴不再出現在正式的禮儀場合。永正年間開始,肩衣成為主要的便禮服,這是在模仿中世紀武士用的手無、陣羽織的基礎上,產生的斷袖直垂式服裝。
束帶(朝服)
束帶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稱為「朝服」,即官員的制服。隨著時代的變遷,束帶的式樣漸漸向寬大舒適的日本國風化方向轉變。不過褲狀的下袴和革制腰帶則還殘留著唐風的痕跡。
作為正式禮服,文官穿著的束帶叫做「縫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帶則稱「闕腋(けってき)袍」——這種側袖與衣身不相縫合的束帶是為了便於活動特別設計的——不過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著縫腋袍。在穿著正裝束帶時,武官和中務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許、位在參議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帶刀劍。因此,腰間要繫上名為「平緒」的細長腰帶。
穿著束帶時,在內衣外面要披上單(ひとえ),下身穿上紅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襲,之後套上長裾,最後穿上外袍。另外,腰間要以上飾玉石、名為「石帶」的皮帶加以固定——總地來說,穿著方法是非常復雜的。袍的色彩按位階的劃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稱為「位袍」。武官的闕腋袍又叫做「襖」,所以也稱「位襖(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選色的直衣則叫做「雜袍」。
官員們在入朝時,懷中需放置檜扇和貼紙;手持象徵威儀的笏板;腰間掛著「魚袋(ぎょたい)」。在我國唐朝,魚袋是進入宮城的資格憑證;傳入日本後,金魚袋為公卿所佩,銀魚袋則被殿上人使用。
在單外、下襲內里,要穿著紅色小葵紋綾(里側為平絹)製成的衵。此外,「下襲」後面原本有很長的「裾」,但是由於穿著時極其復雜,所以漸漸演變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員所著的下襲則與「裾」分離,將「裾」的部分加上繩帶,另外系在腰間,這稱為「別裾」。由於「裾」象徵著權力和威嚴,因此隨著時代的變化多次加長。現在,通過對官員著「裾」長度的分辨,我們便可判斷出其所處的歷史時代。
才著是剛到腳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禮時,天皇和東宮以外的皇族都穿著才著的束帶。
夏天時,公卿和敕許著用禁色的官員使用的下襲為蘇芳色、菱紋樣(親王、攝關為豎菱,其他官員用橫菱),無織里;其餘官員則用二藍色、無文、無織里的下襲。
由於束帶本來是入宮參見時的禮服,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所以只有在盛大的禮儀場合才能著用。不過掌權者、得勢的藏人以及太政官的官員卻一直堅持著穿著束帶參內的習俗。純中國式的「禮服」(在即位禮時使用)於明治時代被廢止以後,束帶便成為登基典禮和皇室大婚時必著的正裝。因此,今天只能在「葵祭」、「石清水祭」等古老的祭典中才能見到束帶。
在公事以外的儀式、參拜神社、為皇輿開道和騎馬時穿著束帶,下身可只穿形如指貫的裙袴,稱為「布袴」。此時所佩的刀劍不用正裝時的「飾太刀」或其代用品「細太刀」;而用「無文丸鞆太刀」或「野太刀」。
官 服
文武天皇大寶元年的《大寶令》規定,官服分親王四等、諸王十四等、諸臣三十等。各等級又有詳細的劃分。
朝服,上衣之色親王黑紫;諸王的正、從一位黑紫,正、從二、三位赤紫,正、從四、五位也是赤紫;諸臣的正、從一位是黑紫,正、從二、三位是赤紫,正、從四位上下是深緋,正、從五位上下是淺緋,正、從六位上下是深綠,正、從七位上下是淺綠,正、從八位上下是深藍色;大、小新任官員上下是淺藍色;無品官員穿黃色衣。文官和武官的區別是文官有欄,武官無欄。
禮服,大寶二年開始,在一些特別重大的儀式上又制定出了相應的禮服,這些禮服的形制後來一直被後世所沿用。禮服包括玉冠、長袖衣、袴、褶、帶、綬、玉佩、沓、持笏,這里的褶類似於裙圍,沓類似於鞋,袴類似於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衣、褶的色彩按照等級,親王、諸王一品衣深紫,褶為深綠色;二品至五品穿淺紫色袍,其他同前;諸臣的禮服一品深紫,二、三品淺紫,四品深緋、五品淺緋,褶所有的都是用深藍色紗,六品以下無禮服。武官的禮服,五品戴冠、纓,淺紅色袍,白袴,金銀飾腰帶;衛士穿衫,白布袴,白布帶,綁腿,佩刀。聖德天皇四年又出現了御禮服。
女官服,根據「養老令」規定,內親王一品至四品可以穿禮服。女王一品穿深紫大袖上衣,淺綠褶,長裙為深紅色、深紫色、淺紫色、綠色豎條紋纈類織物製成,帶為深紅色和深紫色的印花條紋帶;女王二品至五品,衣淺紫,其他同前。內命婦一品穿深紫色衣,淺藍色褶;二、三品衣深紅、深綠、淺紫色帶鑲邊;五品衣淺紅,帶是在淺色上加淺綠。朝服由筒袖衣、褶、帶組成,內親王和女王一品衣深紫,袴為深紅色、淺紫色、豎條紋纈類植物製成,帶為深紅色、深紫色兩種;女王二至五品衣淺紫,其他相同。女官二、三品袴為深紅色、淺紫色、淺綠色。其他的女王二品以下的袴與此相同。女官四品衣身紅,帶為淺紫、深綠色;五品衣淺緋,帶為淺紫,裙子同二品、三品;六品衣深綠;七品衣淺綠;八品衣身藍。新官為淺藍色衣,帶淺綠,袴藍色。
平民奉公辦事時,男著黃衣、白袴、白帶,女著藍綠色衣,若要其他服色替代時,須配以紅色袴。
狩衣
狩衣在歷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獵時所用的運動裝——這樣的形象登場的。由於穿著方便,又便於活動,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歡穿用。後來便漸漸發展成為院參時的禮服。與此同時,狩衣的顏色也開始多樣化起來。
古時的狩衣是用麻布製作的,也稱作「布衣」。隨著使用階級的擴大,開始出現供公卿穿著的綾織材料,也出現了「有紋狩衣「、」無紋布衣「的稱呼。狩衣與布衣不同的地方在於,狩衣有襯里(裏地)。漸漸地,襯里也隨狩衣一同發展出多種多樣的美麗顏色來。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飾有「袖露」。根據年齡的不同分為薄平形(34、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使用)、厚細形、左右捻形、籠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樣是以公卿位階等級來區分的。
狩衣的穿著和搭配的褲裙都是特定的。指貫(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時代,也用「狩袴」來稱呼細身六幅指貫的袴)就是狩衣較為固定的下著搭配。進行禮祭儀式時,狩衣里還要穿著單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時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紋樣除了禁色(天皇的專用顏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選擇,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種設計和色彩的狩衣。
本來是日常穿著的狩衣,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漸漸地公服、禮服化。江戶時代狩衣作為武士禮服的出現,標志著「直垂階級」的誕生;當時的公家也普遍穿著狩衣。而今天,狩衣則成為神社神職人員的通用服裝(在這種情況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簡便和束帶的威儀這兩方面因素的產物。
這種從鐮倉時代開始使用的簡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如圖所示,它在通常狩衣的基礎上於裙裾處田添加了襴和蟻先。
原本,為了方便脖頸轉動,狩衣被設計成前、後身分離的式樣;而小直衣則將前、後襴部分縫合起來,胸以上的部分則以最初計算好的形狀縫制而成。
小直衣本來只有上皇、親王、大臣和大將品階以上的人才能穿著,其餘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戶時代,天皇也穿著小直衣,此時,它已經失去原有的象徵意義了。
現在,天皇、神宮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著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節折」、宮中神宮、神社舉行御奉納和御靈代御覽時使用小直衣;皇族則在修習神道時穿用。另外,出雲大社的神職人員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級貴族所穿著的特殊裝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別規定的式樣。扎袖的規定基本上與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齡大小使用相應的式樣。但在現實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況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細形的扎袖。這大概是因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將,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顯得不大莊重的緣故吧。因此,實際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親王。
錦帶
日本婦女穿和服時,背部都要纏上一個看來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國南方婦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東西。其實,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帶」。用帶系身可以不讓和服送展,顯出形體的美,同時也是為了裝飾,使艷麗的和服更加多彩。
據考證,古代日本「紐」與「帶」系法和代表的意義各有不同,紐的語源是「聖裳」,「聖」代表神聖,裳本是橫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紐,不僅將紐與人的心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將人與神結合在一起。如果說古時,帶側重於裝飾,而紐側重於信仰的話,那末,至奈良時代,中國的女子禮服唐衣傳入日本,女性亦開始著上下分開的裙裝後,紐開始系在衣內,起帶的作用,而帶則更不為重用了。待到鐮倉時代以後,類似於現代和服的狹袖便服(小袖)流行,紐由衣內改為系在衣外,恢復了帶的作用,發展成為今日美麗的腰帶。
日本的腰帶在背後打有不同的花結,象徵不同的意義,表達著本人的信仰和祈願。據統計,日本帶的普通結法就有289種。帶,一般長3~4米,需在腰上纏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紹的是一種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帶」。這種帶寬30厘米,長3.6米。據說,桃山時代,日本女性曾用細帶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廣。豐臣秀吉進攻朝鮮時,駐並名古屋。當時,雲集在名古屋的藝妓頭扎大發髻,身穿小袖衣,腰纏由中國工匠織的青紅兩種顏色的筒狀錦帶,很是艷麗。這種時髦的打扮,立即不脛而走,這種帶亦被稱作「名古屋帶」。
⑥ 日本大阪\名古屋的物價
這是大阪的超市六根大蔥合人民幣100元
小店一碗拉麵90元
大米 15元/斤
香煙 30元
雞肉 35/斤(雞肉最便宜,一般的牛肉要100/斤)
啤酒 30/瓶
西瓜25/斤
地下鐵 15起
計程車 60起步價
新干線 2000大阪-東京
襪子 500/打
一次性打火機 10/個
床上用品六件套 900/套
以上貨幣單位單位為人民幣 ps:除學費外,帶20萬日元左右。
本來大阪打工比大部分縣市來的容易,
但現在日本經濟很差,
打工恐怕很難在短期內實現。
我一個認識的小姑娘,
4月初來的橫濱,
到現在都還沒找到。
留學生打工能賺多少和你能多拚命有關,
大部分只有十來萬,
非常拚命的能接近三十萬。(每天睡3~4小時)
生活費你參考下我之前給別人的回答:
在日本哪個地方很重要,
偏僻地方和繁華地方的生活費差太多了。
偏僻縣市(如四國、九州、北海道或者本州的青森、山形、新瀉、山梨什麼的),繁華地方(如東京、橫濱、大阪、神戶等)。
首先是房租:
偏僻地方2萬朝上就能租到房子;我住在橫濱,房子就一單間,房租就6萬多。
東京的更貴,1DK(一卧室一客廳連廚房衛生間)8~9萬。當然,你也可以和別人合租分攤費用。
第二是生活固定開銷,如水電煤手機電話網路費等:
節省的話在2~3萬,正常在4萬左右,如果交女朋友,單手機費就要飆升到1萬多。
第三是交通費:
一般住的和學校近,交通費少,房租就貴;住的遠反過來,所以要統籌的看,一般在幾千到1~2萬(如果打工的話可以報銷)。
第四是伙食:
天天在家吃雞蛋清湯掛面,2萬左右;正常在4萬左右;如果常和朋友出去吃,就沒底了。
第五是生活雜費,如買衣物香煙等等:
節省的話沒有,不省的話沒底,一般1~2萬。
合計一下:
如果你在偏僻地方,又很節省,在6萬左右(如果你打工,還能解決伙食,那還能更少),
正常情況在10萬~12萬左右,
手腳大一點沒底,20萬都有可能。
另外:
有時間上1696網站,多看看內容或問其他網友,那上面都是在日本生活的華人,會教給你很多在日本生活的經驗,讓你少走彎路。 名古屋:單人公寓 3500 (也許能找到更便宜的公寓,如果跟人合住就便宜很多)
水電煤氣500
飲食 1400(如果吃的非常省的話也可能會更低些)
日用品 300
以上只是粗略估算。名古屋是個商業比較發達的城市.一個中國留學生在名古屋的基本吃飯和出行費用是4到5萬日元,一年算60萬日元.但那是20W對個工作的人來說也就正好日常開銷吧.剩不了幾個錢. 加油哦,好好讀書
⑦ 日本得里原宿都有什麼牌子
日本裹原宿著名品牌 原宿是地名,我就不必多說了,喜歡日本流行文化都知道那是日本現在STREET FASHION的中心。但要知道原宿系和裹原宿系又是不同的,
URAHARAJUKU 「裏原宿」是日本東京最時髦前衛的流行文化地。原宿的竹下通是「原宿系」衣著的發源地,從竹下街口到明治大街、全長約400米的商店街。街內主要有文藝界知名人士的服裝店、手飾店,雜貨店、飲食店,不但商品風格獨特、時髦、品種齊全,且價格低廉。所以深受年輕人特別是中學生和高中生們的喜愛。外地來東京旅遊的學生必到原宿。而一群群學生在此購物,逛街已是原宿著名的一景。
交通:JR山手線原宿站竹下口徒步1分鍾裏原宿由表參道北側、明治通東側組成的地區,統稱為「裏原宿」,因為近年的新商鋪多於那裡開始,銷售的服裝商品也更前衛自我。
Shop Data 裹原宿著名品牌:
1. SOPH
2. 20471120
3. Revolver
4. Spiral Toys
5. Vacuum Records
6. Bounty Hunter
7. Head Porter
8. Bapexclusive
9. Neighborhood
10. X-Large
11. Atmos
12. Sarcastic
13. Recon
14. X-Elle
15. AD21, realmad Hectic
16. Bapy
17. No Concept But Good Sense
18. DC Shoes
19. X-girl
20. no.44
狂熱時尚迷們的世界原宿後街的時裝設計師設計的時裝多半以LAPP派和PANK派,其中最受歡迎的時裝為"Under Cover"、"A Bathing Ape "、"Good Enough "等。 這些店雖然小,但據說其中有年收入十幾億的名牌時裝店,真是令人驚嘆。
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原宿後街。沿著狹窄的路走進去就能看到世人並沒有公認,但在時尚迷圈內非常有名的名牌店、舊衣店、雜貨店等,過往的人大都是18、19歲或20歲出頭的男孩。他們身著紐約LAPPER及DJ 們喜愛的時裝,兩三人結伴走在街上。
大清早有時還能看到排著長隊等候的情景。但這不是在拉麵館門前,而是在一個年輕的設計師的時裝店前。據說只要最新時裝上市,大家就排隊等候。這里的名牌店都是限量生產出售,所以只要新商品問世就立即售空,因此人們在清晨開店前排隊等候。
原宿後街入口附近的一家地下舊衣店女老闆說,"在原宿後街,如果是自己喜歡的設計師設計的即使是定價7千日元的T恤衫,哪怕出2萬日元也願意購買。這家舊衣店主要經?「Good Enough "、"A Bathing Ape "等原宿後街品牌的舊衣 。物以稀為貴,最受歡迎的舊的名牌商品會升值,會比原來的定價高出幾倍的價格在舊衣店收購出售。
"某位設計師在某年春季推出的上衣,粉色比藍色更受歡迎"——這里已經形成了只有那些時裝迷才能理解的復雜的價值觀及其價格行情,這真是很特別的時裝狂的世界。
文化領袖和他們的崇拜者那麼這里為什麼有這么一群狂熱的時裝迷呢?去年出版的《Bib IeX——原宿後街全貌指南》一書(夏目書房出版)的作者石山城先生指出,那些時裝迷們不單是購買時裝,而是非常認同設計師的生活方式,為了表示認同和支持他們購買其商品。
原宿後街的設計師們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熱愛CLUB文化,喜歡電影《星球大戰》的人物造型玩具和旱冰板、單腳踏車(注)等,是深受 PUNK.、HIPPOP音樂文化影響的一代人。
而原宿後街的時裝迷們同樣也是這一代人,設計師們對這些人來說就象是文化領袖。去年非常流行的一句話足以說明,原宿後街的時裝迷們是將設計師作為具有超凡魅力的領袖來敬重(他們使用respect一詞)的。 所謂的超凡領袖與他們的狂熱迷,在這只有時尚迷的世界裡進行著幾十億的時裝交易,而這種情景竟然發生在原宿深處幽靜的住宅區里,真是令人不可思議。現在香港,台灣那裡特別流行這些裹原宿品牌,尤其是那些香港人,男生大批大批的著A BATHING APE,DEVILOCK,等等,象什麼STUSSY啊,SUPREME拉,近似的品牌更是他們的最愛。P。S。自從裹原宿品牌興起,大大小小的潮流雜志應運而生,型人們看的雜志,最主要的有BOON,SMART,ASAYAN和STREET JACK。還有 就是女性雜志MINI,MINI是一本專門介紹女性品牌的雜志,例如XGIRL,BAPY,X『ELLE,SILAS等。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些裹原宿文明的牌子。
日本人NIGO受到電影『PLANET OF THE APES』的影響
品牌於1993年11月創立,
正式的名字是【* A BATHING APE IN LUKEWATER】,
簡稱BAPE,日文的意思是比喻"過著安逸生活 的猿人"。
設計以PLANET OF THE APES中的猿人角色為元素,屬經典街頭服式,但著重包裝。Nigo原名長尾智明,畢業於文化服裝學院後, 於1993年11月成立"A Bathing Ape in Lukewater". 他與 Undercover 的高橋盾甚為熟稔, 一同在原宿開設了時裝店 <Nowhere>.
Nigo在日文是<第二>的意思,名字的來由,是當時受到Good Enough設計師藤原浩的啟蒙後,得到<藤原第二>的稱號, 後來人人都簡稱他為 Nigo.A Bathing Ape 的 Logo有時會以其他名字出現,分別是"Bape", "A.S.N.K.A", "Ape General","Busy Work Shop", "FootSoldier" 或 "Bapexclusive", 總之千變萬化.A Bathing Ape 靈感來自1969年電影<Planet of the Apes>. 而 "A.S.N.K.A" 亦是來自電影名句 "Ape Shall Never Kill Ape". Nigo自己是個猿人迷, 更是個猿人物品收藏家.
Nigo經常出現在各大小雜志, 如<asayan>, <Boon>, 親自穿上BAPE新一季的出品以收宣傳之效. 而Nigo在每期Relax都有自己的專欄 <Nigo's General Seminar>, 教你買東西, 游New York和玩Figures.裏原宿文化大都以 Nigo 為首. 而Nigo 亦不時與其他單位互相合作出別注Tee, 搞音樂會 <Bape Worldwide Heads Show>. 與日本裏原宿音樂人Cornelius,即小山田圭吾和 Mo'wax老闆 James Lavelle 十分友好. <Ape Sounds>更是由 Mo'wax 出品, Futura做封面, 參與其中的有 Cornelius, Money Mark 與 Ben Lee.
A Bathing Ape 的 Busy Work Shop 在日本各地都有分店, 大阪, 名古屋, 青森和香港. 亦予定在 2001年打入美國, 在 New York Recon 發售. 除了男裝之外, Nigo 亦嘗試製作另一個專為女性而設的品牌, BAPY (Busy Working Lady 的意思). 2001年一月一日, 在裏原宿附近的專門店正式開幕. 希望此品牌更能迎合一眾女猿人迷的口味. 而 BAPY 的設計師是一位名叫 Kiko 的女孩子. A Bathing Ape 在 2001年九月與 Pepsi 大攪 Crossover, 推出一系列猿迷彩的百事汽水, 和各類時裝, 玩具等產品.
< 瀧澤伸介>
Neighborhood與另一裹原宿牌(W)taps的路向十分接近, 也是以軍事為主. 瀧澤伸介曾經在藤原浩創辦的Major Force 唱片公司工作, 負責設計 CD 封面. <Nowhere> 兩周年紀念時, Nigo 設計的紀念冊內已經把瀧澤收錄其中. 數年後, 當瀧澤成立 <Neighborhood> 的時候, 他也曾向 Nigo 請教經營的方法與心得. 2001年 <Neighborhood> 店鋪經過裝修後, 空間增加了不少, 變得更寬敞, 給與顧客購物時一種舒適的感覺. <Neighborhood 店外排隊人龍>
瀧澤除了時裝設計之外, 亦喜愛音樂, 經常參與 Live Show 當DJ 打碟. 例如, 在 A Bathing Ape 的 All Sta!! Party, Nigo聯同 瀧澤, realMad Hectic 的 Yoppi, Mowax 的 James Lavelle 和 Revolver 的 Arata 一起演出. Neighborhood 自己亦有舉辦名叫 <HUMUNGUS> 的 dance club events, 當中更有 realMad Hectic 和 Vandalize 的成員參與.瀧澤伸介為人低調, 卻是個愛狗之人, 曾與Medicom合作以NHTOYS之名推出以他的愛犬為藍本的玩具狗<Weeny and Red>. 除了愛狗之外, 瀧澤也有搜集搖控機械人玩具的習慣, 當中以 <TOMY> 出品的為最喜愛. 01/02 AW Neighorhood 不再只玩軍事而轉為玩 Worker 和 Biker looks, 推出一系列皮褸, 手套, 長 Boot等, 還找來好友永瀨正敏幫手做 Model. 也與 Stash 玩 Crossover, 利用 Stash 的 Print 製作大褸和 Tote bag.
紐約 Streetwear 從 James Jebbia 開始
<James Jebbia>
大家對 James Jebbia 的名字可能不是很熟識. 但只要說出與他有關的品牌, 一定耳熟能詳. 紐約的街頭, 滑板服 Union, Stussy 及 Supreme 都是由 James Jebbia 孕育出來的. James在 New York City (NYC) 的 underground style scene 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其實20多歲才來到紐約的 James Jebbia 是出生於英國的倫敦. 小時候, James受盡了英國音樂, 時裝和文化的薰陶. 十分喜歡 David Bowie, Marc Bolan, 與後來的 Duran Duran 和 Spandau Ballet.
STUSSY, 從英國漂洋過海, 初到貴境的 James 並沒有想到要做什麼, 只是偶然機會當上了時裝從業員. 在1990年, James 與 Maryane Fusco 在紐約的 SoHo 區開設了 Union . Union 以出售從英國及世界各地搜購回來的時裝物品為主, 例如 Duffer [of St. George] 和 Paul Smith. 當年, Streetwear 一詞還沒有出現, 但卻吸引了不少年青人來購物. Union 為 James 打下了基礎. 之後 James 遇上了 Sean Stussy, 兩人合作成立了Stussy, 在 SoHo 區開設了旗艦店, 售賣 Street fashion. Sean, 更在 Streetwear 上加入了沙灘和滑浪的元素, 成為了Stussy獨特的風格.
SUPREME, 受到當時的 HipHop 與滑板文化的激發, James Jebbia 終於在1994年開設了首間以滑板為主的時裝店 Supreme. 雖然 James 對於滑板並非十分在行, 但卻十分熱衷和認同. Supreme 的服飾以功能和外觀討好為主再加入了運動服裝的元素, 其品牌極受青年人歡迎. 甚至吸引了不少 DJ, 設計師 和模特兒(如Naomi Campbell)來光顧. Supreme 在 1997 年登陸日本. 於東京的代官山, 和大阪都開設了分店. 日本裏原宿一向以紐約時裝為馬首是瞻, A Bathing Ape 經常與 Supreme 作 crossover 出衫 (如近期的迷彩Box Logo), 成為極受注目的品牌.
裹原宿教父藤原浩!!!他是日本整個STREET FASHION界的主導人物,一般所有雜志和整個流行趨勢都是以他為馬首是瞻,真的一點也不誇張<藤原浩, Fujiwara Hiroshi>一講到裏原宿, 便不得不提起設計師藤原浩. 一向以音樂監制工作為主的藤原浩, 被大眾譽為裏原宿教父. 其龍頭品牌 GoodEnough (GE) 向來以玩限量見稱. 經常被潮流雜志強力推介, 以致在日本炒賣價極高.
GoodEnough 在 1990年成立. 最初以極少量生產, 卻大受年青人歡迎. 藤原浩經常以都一身 GoodEnough 打扮示人. 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受關注, 真是穿什麼, hit什麼. 其影響力之大, 可想而知.
大約在1991年左右, 藤原浩在原宿 <A Store Robot> 一店內被介紹認識了與他相貌酷似的 Nigo. 當時藤原正熱愛DJ活動, 在尋找幫手, Nigo 亦正好此道. 他們互相切磋學習, 也就因此建立了友誼. 除了 Nigo 外, 藤原浩也與其他裏原宿人仕交情甚深, 例如 Undercover 的高橋盾. 早年, 他們曾合作推出過時裝品牌 <AFFA> Anarchy Forever Forever Anarchy, 可惜已經停產.除了 GE, Head Porter 也是由藤原浩監制. Head Porter 以做袋為主. 其實Porter袋早在1935年由吉田吉藏先生在東京神田町設立吉田皮革製造廠 Yoshida & Co. Ltd. 1962年再成立Porter袋系列, 以Tanker系列最為人熟知, 到近年 Head Porter 由藤原浩發揚光大. 實在 Head Porter 只是於用料及款式上與 Porter 十分相似, 但根本是兩個牌子. Head Porter 經常參照 Porter 用料及款式再委託 Yoshida & Co. Ltd. 聯手合作生產. 到了 2000年 9月14日 Head Porter 進駐美國聯同 Stussy 在 New York 開設首間海外分店.GE 的專門店 <Ready Made> 於 2000年年尾關閉, 只剩下 Head Porter Plus繼續經營, 而 GE 則轉移陣地到了代官山 <Silas & Maria> 發售. 2001年, 藤原浩繼 GoodEnough, Finesse 和 More About Less 後, 再重玩早年的另一品牌 Electric Cottage. Electric Cottage 其實是他早年私人辦公室的名字,在內有很多設計師. Electric Cottage 生產的數量極少與及不定期出售, 也可以在 <Silas & Maria> 找到 .在音樂方面,藤原浩與 Mo'wax 曾合作過, 也因此成為 Mo'wax family tree旗下的一位成員. 也是早年唱片 Label Major Force 創辦人之一. 2001年7月, 藤原推出了與 K.U.D.O. 一起監制的大碟 <Undercover + Flower>. 除了個人大碟外, 藤原浩也有為電影做配樂.藤原攪作多多, 不時現身於大小雜志, 做專訪, 當 Model, 或撰稿. 在 Men's Nonno 便有每期必看的 <a little knowledg》
Number (N)ine 的新標准 Number (N)ine 的設計師 宮下貴裕 (Takahiro Miyashita) 於1973年在東京都出生. 曾先後在服裝公司任職服裝策劃及買辦的工作. 其後, 於 1996 年的秋季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Number (N)ine. 而 Number (N)ine 名字則是取自 Beatles 的有名的歌曲 Number Nine.
宮下為人低調, 極少公開亮相, 只知他穿戴眼鏡, 和不善詞令, 其他的則不詳.
與一般設計師不同, 宮下並不是讀時裝出身, 他只是靠著自己已往工作經驗和對時裝的敏銳觸覺, 自學而成. 在短短幾年時間內, Number Nine 能有這樣的成績, 可算是十分難得. 在大約 1996 年 5月左右, 宮下開始計劃籌備, 到同年的 11月正式成立 Number (N)ine. 1997 年 4月在原宿表參道開設首間時裝店. 最初以 punk 和 school uniform 混合的街頭服裝為主. 宮下的作品線條鮮明, 別致的細節設計, 這些消閑款式, 一躍成為男生喜歡的服裝. 1998年 10月 Number (N)ine 搬到了一間在惠比壽較大的店鋪, 更開始推出女裝. 可能先入為主的關系, 在人們的腦海中, Number (N)始終是個男裝品牌.
<A Bathing Ape VS. Number (N)ine> 雖然搬到了惠比壽, 宮下與裏原宿人士仍然保持著一定的連系. 在 2000年的春夏季, Number (N)ine 與 A Bathing Ape 推出了一系列同款, 不同色的產品, 最令人印象深刻. 2001年 7月, 位於惠比壽 Number (N)ine 樓上 1/F 的 <The Other Size of Number (N)ine> 開幕. 店鋪專門給宮下擺放精心挑選的 items, CDs 和外國的雜志如 iD, Nylon, Fidget, Dutch 等等. 2001年秋冬季 collection, Number (N)ine 以 <Standards> 為設計主題. 用意是為時裝定立一個新的標准, 無論在用料, 剪裁和細節的加工上可以做得更好. 相比起一般的街頭品牌, Number (N)ine 的用料確實十分尚盛. 如 cashmere, lamb's wool 和 mouton 等. 而 Number (N)ine 亦不斷地進化和提高水準. 這就是 Number (N)ine 為自己定立的標准了.
<Jeans> 2002 年春夏季, Number (N)ine 以 "Gotham City" 作為這季度的參考. "Gotham City" 實則為一個架空的虛構城市, 只存在於 <Batman> 的漫畫裏. 其實 "Gotham City" 亦是紐約的化身. 色調方面仍舊保持著 Number (N)ine 喜愛的黑白灰, Jacket 比較修身, 還用了大量皺布, 和 patch works. 整個系列都充滿著美國東岸曼克頓的感覺.
<Undercover 高橋盾>
對於裏原宿迷來說, Undercover一向都比較泠門, 雖然其設計的產品十分受人注目. 例如與 Vans 合作推出的 Slip-on, Hi-Top sneakers, 成為一時的佳話. 但Undercover 始終給人們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 高橋盾1969年出生於日本的群馬縣, 1989年入讀於文化服裝學院. 1991年畢業於該校的服裝設計系.
當高橋就讀二年班的時候, 認識了低他一年級的 Nigo. 及後二人一起在1993年在原宿成立了<Nowhere>, 名字取自Beatles 的歌曲 <Nowhere Man>.
高橋於94年創立了自己的品牌 Undercover , 而當時Nigo 則以售賣美國時裝為主. 他們在<Nowhere>實行了 <shop in shop> 的概念, 而這樣的關系亦一直維持至今. 高橋從1994年便開始參與<東京時裝展>. 在翌年11月發表 <Under The Cover> 一書及錄影帶, 收錄了他的設計與作品. 更於1997年得到<每日Fashion 大賞>的新人賞, 再而在 2001年奪得大賞.高橋的時裝設計並非只著重於男裝, 女裝系列也十分出色. 他的設計概念一向十分大膽反叛. 早於1998年已推出立體剪裁<Drape>系列, 更於1999-2000年 Fall/Winter Collection大玩反轉時裝Reversible Fashion, 由褲變裙, 牛仔褸變晚裝, 實在嘆為觀止, 認真好玩. 更打開了日本以外的市場, 名氣直追川久保玲, 三宅一生等大師. 而在訪問當中, 高橋更直言,自己的設計很受川久保玲的影響.
身為裏原宿設計師, Crossover是指定的動作, 高橋與Nigo一起舉行時裝展, 藤原浩也經常為他製作大會音樂, 他亦會與Kaws, Stash, (W)TAPS 和 Futura 作 Crossover 推出時裝. Undercover 每季都會推出新的設計概念, 例如 Transparent Revolution, Generation **** You 和 Chaotic Discord. 他以 <寶飾武裝義勇軍> (Decorated Armed Voluntary Forces) 為名, 以反戰為口號, 在服飾上加上寶石作裝飾, 開展了 2001-2002年的系列.
2001年 9月, Undercover 新的 Office, 名為 Undercover Lab 建成. 高橋的私人房間是兩層高, 內部更設有 DJ booth, 也擺放了所有自己喜歡的物品, 如大象擺設. 2002年的春夏, Undercover 將以 'Anti War', 為設計主題. 而最新的 Shop 亦會在 2002年 2月左右在南青山開幕.
⑧ 日本名古屋魚線怎麼樣
挺不錯的。
名古屋市(英文Nagoya,日文平假名なごやし),位於日本愛知縣西部,愛知縣首府,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名古屋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屬於日本二戰前規定的國內六大都市之一。名古屋市是日本人口第四大城市,全市總面積326.45平方公里,總人口228.4萬人。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名古屋港也是日本的五大國際貿易港之一。中國在名古屋市設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
挑選魚線的方法。一款魚線的便面一定要十分圓滑,而且顯得橫切面應該是十分規矩的圓形。這是一款好魚線的基礎,做不到這兩點其它的就不用說了。線號一定要准確,這點主要是說漲號線的問題,比如不好配子線,影響整個線組的靈敏等等問題。用指甲輕輕的劃一下魚線,看魚線的彎曲程度和恢復的程度,彎曲程度越輕微和恢復程度越高的魚線時好的魚線。有比較光滑還比較硬的物品比如說打火機什麼的,然後摩擦幾下魚線,然後看魚線的損壞程度,損害越小越好。拉力值這個沒什麼好辦法,就是拴上重物看看斷不斷線,估計沒有店主會讓我們隨便試的。
⑨ 名古屋LV包跟gucci包的質量怎麼樣啊
名古屋的LV做的挺好,GUCCI很一般! 裡面小妹開始很熱情,慢慢就愛理不理了,哎,做完這一單就不和他們做了,服務態度太差了!包包有問題,第二天來退就不讓退了! 硬說他們的東西是完美的,是我自己弄壞。郁悶死!
⑩ EVISU是哪個國家的牌子
EVISU是日本的牌子。EVISU是日本設計師山根英彥一手創的"東京大阪"人氣街頭牛仔品牌,於1991年成立,以褲後袋的〝M″字圖案作標志,〝M″字圖案是蛻變自Levi's的後袋車花。
EVISU以高質量的手工牛仔褲及幽默大膽的設計風格見稱。日本版的後口袋側邊縫有紅色布標,做工是統一管理的精細。日本版採用二十年代的古董縫紉機,參照五十年代的Levi's 501xx的特式,製造新一代的日本牛仔褲,重撞釘的格式、褲骨製法、牛仔布編織方法等細節設計。
(10)古名屋男裝怎麼樣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1991年,EVISU於1991日本大阪在成立,以日本海神恵比壽(Ebisu)的名字命名。
2、1992年首家直營店「Old Hampshire Bond」於4月在大阪開業。1993年另外三家直營店——Crafted with Pride、Old Hampshire Bon和All Navy Champs分別在大阪、名古屋和神戶開業。
3、1994年5月,EVISU產品開始面向全球發售。8月,EVISU推出釣魚時期的「Dowluck」釣魚服裝系列。
4、1995年EVISU推出「Labor」——EVISU在日本的首個子品牌。
5、1996年1月,EVISU亮相佛羅倫薩男裝展(Pitti Uomo),這是EVISU在國際時裝展上的首秀。
6、1997年EVISU推出高爾夫服裝品牌Cibuff,其設計靈感源自Tiger Woods。1999年EVISU與Adriano Goldschmied跨界合作,共同設計及聯名發行出春夏系列。
7、2000年2月,EVISU受邀參加倫敦時裝周,展示2000秋冬系列作品。包括Boy George在內的眾多名流均列席秀場。EVISU受邀參加在二月舉行的佛羅倫薩男裝展,展示2000秋冬作品。為慶祝千禧年,推出鑲嵌金釘和18克拉金線的限量版「Millennium」牛仔褲。
8、2000年3月,EVISU首次推出女裝系列EVISU Donna,定製童裝鑲邊牛仔褲亮相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