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男裝漢服怎麼描寫
Ⅰ 有什麼形容漢服的詞語或句子
形容漢服的句子如下:
1、古人雲:漢服之美謂之華。華是一種氣度,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2、漢服是中華國粹之一,漢服是非常美麗的服裝,漢服最能體現漢族人儒雅內秀、神采俊逸、雍容華貴、美麗端莊的氣質。
3、漢服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美艷繁華;是「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的動人絕色;又或是「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的華貴雅緻。
4、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5、漢之古樸,唐之飄逸,宋之淡雅,明之端莊,這一段段流轉在衣物之上的美麗,是對天地的敬重,亦是對生活的感悟。
6、「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與漢服的相遇,恰如一場浪漫的邂逅,讓人初見驚艷,再見傾心。
7、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Ⅱ 唐朝服飾的特點
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
唐裝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本指唐制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
(2)唐朝男裝漢服怎麼描寫擴展閱讀:
唐裝的代表:
唐朝的服飾由於唐朝採取開放政策,對西域、吐蕃的服飾兼收並蓄,因而「渾脫帽」、「時世妝」得以流行。
這就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與前兩次服飾大變革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服飾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東西方向流動。
唐朝服飾唐代服飾之所以絢麗多彩,有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礎。隋王朝統治年代雖短,但絲織業有長足的發展。
文獻中記隋煬帝「盛冠服以飾其奸」,他不僅使臣下嬪妃著華麗衣冠,甚至連出遊運河時大船纖繩均傳為絲綢所制,兩岸樹木以綠絲飾其柳,以彩絲綢扎其花,足以見絲綢產量之驚人。
至唐代,絲織品產地遍及全國,無論產量、質量均超過前代,從而為唐代服飾的新穎富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加之與各國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對各國文化採取廣收博採的態度,使之與本國服裝融會貫通,因而得以推出無數新奇美妙的冠服。
唐代服飾,特別是女子裝束,不光為當時人們所崇尚,甚至於今日人們觀賞唐代服飾,亦覺興奮異常。這里沒有矯揉造作之態,也沒有扭捏矜持之姿。
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充滿朝氣,令人振奮又使人心醉的服飾。其色彩也非濃艷不取,各種鮮麗的顏色爭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銀雜之,愈顯炫人眼目。其裝飾圖案,無不鳥獸成雙,花團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謂一派大唐盛景。
唐朝在現今服飾界,和對以後服飾業的影響,是它無與倫比的文化藝術與精神風貌。它呈現出唐朝文化處於顛峰與極盛狀態時,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和橫貫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渾大氣。
唐朝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輻射力,對服飾產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們受用無窮,並福蔭著後世子子孫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裝
Ⅲ 形容漢服之美
形容漢服之美的詩句
《秦宮詩》
【唐】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
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
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綉麻霞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巻起黃河向身瀉。
皇天厄運猶曽裂,秦宮一生花底活。
鸞箆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漢服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陌上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這還有什麼說的呢,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麗人行 》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
詩聖描寫楊氏姐妹游曲江池作。泛寫游春仕女的體態之美和服飾之盛,我們仍能看出唐代貴族的漢服是何等豪華。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宋】歐陽修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綉工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這首詞是寫新婚夫妻的甜蜜生活,從中可見宋時的一些漢服、衣飾風俗。鳳髻金泥帶:用鳳釵及金絲帶梳飾的發髻。龍紋玉掌梳:圖案作龍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Ⅳ 描寫漢服的句子
漢服之美,風雅一生,一醉千年
古人雲:漢服之美謂之華。
華是一種氣度,
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
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困夏心游賞倦,
也不索香薰綉被眠。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
飄逸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漢族自古就是個相對內斂的民族,
對美的追求不是極致的細膩
就是低調的奢華,
加上紡織業的相對發達,
綾、羅、綢、緞、絲、帛、錦、絹 ......
每個時期的不同營造了
不同的讓人驚嘆的服飾之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夜巒鍾鼓,香山白府,
寄情一鏡紅塵信,不枉人間。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一面風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無邊愁緒系蒼天,
琵琶聲殘歌亦殘。
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
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
這和中國歷來的
「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
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
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
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
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
在歷史的承傳與發展過程中,
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人
「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涵;
更是純善純美的中國
傳統服飾藝術的重要象徵。
淡盪春光寒食天,
玉爐瀋水裊殘煙。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然而,時至今日,
這些流傳出去的服飾傳承依舊,
我們有著數千年文化傳承的服飾
卻在時光之中漸漸沉寂。
滿清入關後,
下令漢族剃發易服,
統一換上滿清服裝,
至此拉開了漢服文化
至今三百多年斷代的帷幕。
近現代以來,西風東漸,
漢服更成了一種塵封的歷史記憶。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其實,
漢服並非都是大家印象中
寬袍大袖的樣子。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的區分,
我們印象中寬袍廣袖的一般指禮服,
而常服則可以是
廣袖,中袖,窄袖,
甚至連無袖的都有
常服中有一種裋褐(或武術服),
就是勞動人民穿著的,
在袖口等處做了緊身處理,
以便於勞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玲瓏骰子安紅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東風拂落千萬株,儂在花間依杯宿。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 石中火,夢中身。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綿綿青絲,使君多情。
彤管在意,念念不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漢服之美 ,一夢千年...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雲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仙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
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
裊娜少女羞,歲月無憂愁。
宵漏夜短,
夏夢正長,小暑已至。
淺衣綉新綠,曉風青踏門。
春來仍覺困,花期不待人。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花自染風去,佳人端淑來。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華夏民族是一個生生不息的民族,
漢服,也必將回歸我們的生活之中。
也許,這就是一個民族
傳統服飾的魅力所在。
Ⅳ 描寫漢服外形的句子
中華,炎黃貴胄,典章禮儀,廣築金甌。垂拱八方,德披九州。華服炫目,道統長留。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炫目的歷史,精美的漢服,更是我歷史長河中一朵奇葩。
首先展示的是女子深衣。女子深衣多為曲裾,衣裾由下至上彎曲纏繞,盛行於先秦、兩漢時期。根據衣裾最下端高低的不同,又分為長曲和短曲。女子著曲裾端莊而高貴。相見時常行拜禮,右手壓左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
接下來展示的是男子深衣。男子深衣多分為直裾和曲裾。曲裾為漢服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飾,充分體現了華夏文明的剛強宏大,包容萬物。直裾上下連裳,便於行動,與曲裾相比更為方便。男子對父輩長輩等行大禮,左手壓右手,手藏於袖內,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
現在向大家走來的是女子襦裙。分為交領襦裙,對襟襦裙,齊胸襦裙和半臂襦裙等。其中對襟襦裙和齊胸襦裙興盛於唐代,充分體現唐代女子的典雅與大氣。交領襦裙和半臂襦裙多為女子日常服飾,款式簡潔,更顯漢家女子嬌美可人。
褙子。相傳始於唐,盛行於宋元,在明代被稱為披風,宋代男女皆服。褙子衣襟相對直立於胸前垂下,多為窄袖,衣長一般到大腿下或膝蓋下,兩側開叉。下面配有襦裙,是極為受歡迎的常服款式。漢族女子嬌俏柔媚,相見時常行較為柔媚的萬福禮。雙手輕輕搭於左胯,右腳後支,緩慢屈膝並低頭,口道萬福。
襖裙,即明制襦裙。襦在裙外,外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襖裙著身,女子的嬌羞甜美在頃刻間散發。
漢服,是漢民族獨特的服飾,是漢人的精神
Ⅵ 對漢服的優美描寫
古代詩歌里對漢服描寫的句子,
《秦宮詩》唐 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 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 紫綉麻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 《陌 上 桑》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 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Ⅶ 描寫漢服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疏妝斂,妝人面,憐扶一縷華發添。
歲月靜好,夜色溫柔。
你還沒來,我怎敢老去。
經過宛如昨,歸卧寂無喧。
物情今已見,從此願忘言。
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月在盡頭,你在眉彎,
一盞繁華,心燈滅了。
多少風,多少淚,一滴念,三世情。
回頭,已經遍地鱗傷,前頭,無緣無份,怎能後退,怎能忘記。
戲子入畫,人生無涯,筆試劍尖墨如淚,劍挑黃昏,人對往事,回魂燈,空照蝶戀花。
你的背影,我知道,流觴一曲,江湖重逢,我的約定,心知道,淚重演,念不離。
我心孤芳,自賞人間,燈花易冷,紅顏成傷,知己淚流,獨白太深,寫處流芳。
Ⅷ 形容漢服美的古風句子
古人雲:漢服之美謂之華。華是一種氣度,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漢服是中華國粹之一,漢服是非常美麗的服裝,漢服最能體現漢族人儒雅內秀、神采俊逸、雍容華貴、美麗端莊的氣質。
漢服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美艷繁華;是「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的動人絕色;又或是「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的華貴雅緻。
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漢之古樸,唐之飄逸,宋之淡雅,明之端莊,這一段段流轉在衣物之上的美麗,是對天地的敬重,亦是對生活的感悟。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與漢服的相遇,恰如一場浪漫的邂逅,讓人初見驚艷,再見傾心。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它飄逸靈動,衣袂翻飛,長風玉立間,才是女神姿態。
漢服的總體風格,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交領、右衽、束腰是漢服最大的特點,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
「上衣下裳,天地陰陽」,這是最早的漢服款式,體現著最樸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對皇天後土的崇拜。
「圓袖交領,天圓地方」,漢服的袖子皆為圓袖,意為天道圓潤,領子則是「交領右衽」,即衣襟向右掩,形成的矩形直角,意為地道方正。
「中縫垂帶,人道正直」,漢服深衣在其衣裳背部的正中間,有一條貫穿首尾的縫合的線,叫做「中縫」,站直時中縫垂直於地面,古人謂之為:正直。
服章之美為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此為「華夏」也。華,是一種氣度,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是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從2018年起,每年三月初三,被定為「中國華服日。
芳華憑俗賞,鳥語花還香,正道人間有味是清歡。喜歡漢服,不僅是它的華美,更愛的是它那古色古香的韻味。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穿起漢服,綰著傳統發髻,畫著復古妝容,出現在世界各地,這些驚艷了千年的中國元素,依舊可以熠熠生輝。漢服之美,如醇酒寂寞,一醉千年
你千年殺伐為我,
卻不知我只願花前月下。
你滿身傷疤為我,
卻不知我只願棄劍種花。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生無可戀,戀無再戀。
人生如夢如煙,只待煙消雲散,夢盡荒蕪。
花謝芳不敗,心靜人自在。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盛宴之後,淚流滿面。
紅塵初妝,山河無疆。
最初的面龐,碾碎夢魘無常,命格無雙。
蒼茫殘局虛席待,一朝雲會奪至尊。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
天下傾心?一人傾心足矣;
天下嘆?天下又怎知他所嘆。
Ⅸ 描述漢服的句子
《秦宮詩》
【唐】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
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
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綉麻霞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巻起黃河向身瀉。
皇天厄運猶曽裂,秦宮一生花底活。
鸞箆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漢服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陌上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這還有什麼說的呢,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麗人行 》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
詩聖描寫楊氏姐妹游曲江池作。泛寫游春仕女的體態之美和服飾之盛,我們仍能看出唐代貴族的漢服是何等豪華。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宋】歐陽修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綉工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這首詞是寫新婚夫妻的甜蜜生活,從中可見宋時的一些漢服、衣飾風俗。鳳髻金泥帶:用鳳釵及金絲帶梳飾的發髻。龍紋玉掌梳:圖案作龍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風俗還有當時人們穿著漢服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