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女扮男裝是什麼人
Ⅰ 清朝女子效仿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結局如何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這句話大家肯定很熟悉,它出自於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最後建功立業榮歸故里的故事。從古至今,人們皆稱贊木蘭勇敢善良的品質和保家衛國的熱血,就連唐代皇帝都追封其為“孝烈將軍”,外國人也為木蘭量身打造了電影(《花木蘭》)。
後來朱書生成了提督,官越做越大,自然就看不上這個又黑又壯的陳姓女子,然後納了兩個如花似玉的小妾,陳姓女子十分生氣,但她敢怒不敢言,只能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了朱書生,從此銷聲匿跡。
Ⅱ 女扮男裝的故事越來越多,人們真的分不清女扮男裝的人
我們在許多的影視劇中,常常會看到女子女扮男裝出行。但在看劇的人看起來,這類女扮男裝的方法真是太顯眼,為何中國古代卻沒有人能看穿呢?難道說這是由於電視連續劇設定的情節嗎?
實際上,不僅中國古代這般,即使到當代,有時有一些女性將頭發剪掉,做中性化打扮後,走在街上也不一定能准確無誤的辨別出男孩還是女孩。
Ⅲ 古代女扮男裝的故事有哪些,人物是誰
花木蘭,代父殺敵
祝英台,讀書
瓊英,水滸里的女將
婦好 (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生活於前12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據甲骨卜辭記載,婦好曾多次主持各種類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動,利用神權為商王朝統治服務。此外,婦好還多次受武丁派遣帶兵打仗,北討土方族,東南攻伐夷國,西南打敗巴軍,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武丁對她十分寵愛,授與她獨立的封邑,並經常向鬼神祈禱她健康長壽。然而,婦好還是先於武丁辭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約100米處)
Ⅳ 歷史上是真的有像花木蘭這樣女扮男裝的士兵嗎
很遺憾的說,有確切史料記載的,女扮男裝當兵的,並沒有!
當然女扮男裝是很有可能的,不過軍隊可不是鬧著玩的地方,雖然古代體檢不嚴格,可還是得檢查身體的,否則萬一人家身體有疾,誰還會收一個累贅進來呢?
當然花木蘭替父從軍這樣的故事,很是激勵人,給很多的女孩子增強了自信心,讓女孩子有一種巾幗不讓須眉的威武霸氣,所以也不用太過認真的考證其真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源遠流長的歷史傳說如果被證實是假的,該傷害多少人的心啊!
Ⅳ 哪位古人從軍一一女扮男裝
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Ⅵ 古代女扮男裝參軍,為何不會暴露身份
很多人看影視劇,都會吐槽劇中女扮男裝,卻無人能識破的劇情,認為現實中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女扮男裝一眼就能被拆穿。其實,這都是我們受到影視劇的誤導,影視劇和現實當然不能比,因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女扮男裝的女人,有可能本身就具有偏男性化的長相。
比如咱們熟知的中國古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影視劇中花木蘭為了視覺效果,不可能找個男性化演員出演,因此我們觀眾一眼就能看出花木蘭是女的,但現實中花木蘭究竟長什麼樣?誰都不知道。
圖:卡塔莉娜·德·埃勞索畫像
縱觀這3格女扮男裝參軍的女人,她們之所以沒有暴露身份,其實我們從照片看就知道了。長期在軍中作戰,加之刻意喬裝成男性,而且戰斗中別人也沒有時間去思考戰友的性別,因此想要矇混過關是十分容易的,這或許也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為何沒有暴露身份的原因所在。
Ⅶ 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物嗎
南北朝時期流傳於北方的一首長篇民歌《木蘭辭》,敘述的是一位巾幗英雄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這位巾幗英雄就是花木蘭!
花木蘭從小跟隨父親讀書習字、騎馬射箭,能文能武。官差送來徵兵通知時,父親年歲已高且身體不好,不能上戰場殺敵。花木蘭沒有兄長,弟弟又年幼,於是她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父母無奈只好讓她去了。
戰爭持續了十二年之久,花木蘭處處小心以防被人識破她女扮男裝的秘密,她晚上睡覺從不敢脫衣。戰場上她憑著一身好武藝沖鋒陷陣,屢立戰功,逐步由一名普通士兵升為一名將軍。
大軍凱旋歸來,皇上論功行賞,封花木蘭為尚書郎。花木蘭既不願做官,也不貪圖錢財,只想回鄉侍奉爹娘。皇上應允,派人送她回鄉。家人殺豬宰羊迎接花木蘭的歸來,她換上女裝出來向送她回鄉的同伴道謝,同伴們這才知道木蘭竟然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從此,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在民間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這就是我們知道的木蘭從軍的故事,它最早的記載便是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那麼,歷史上確實有過這么一位巾幗英雄,還是說它只是個民間故事呢?對於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花木蘭」只見於民歌《木蘭辭》中,並無正史記載,她很可能並不存在,只不過是一個文學形象而已。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古代沒有記錄正史的人多了去了,何況木蘭曾是軍中人,軍士眾多,常年在外打仗,朝廷史官未必記得過來。況且,就連期中一些高官也沒有全都載入正史。所以,史書上沒有記載也不足為奇。更有人認為花木蘭不僅真實存在,而且其生長的年代還是唐朝初年。因為,只有唐初的府兵制才有子代父征的規定,其他時期沒有。
唐、宋、明三個朝代的名人、文人都認定歷史上真有花木蘭其人,最具說服力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和杜牧,他們對唐代史自然比後人更了解。杜牧的祖父杜佑就是唐初著名的史官,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同是唐初人,他對木蘭的事跡更為了解,杜佑將木蘭的故事傳給孫兒杜牧,這應是最可靠的佐證。
也許正因如此,才有了杜牧的那首《題木蘭廟》。從這些材料可認定,花木蘭確實是歷史人物,也的確代父出征過。至於南北朝的敘事民歌《木蘭辭》,不過是文人誇大和修飾後所產生的文學作品。
Ⅷ 15歲女扮男裝入伍參軍屢立奇功,5年後才被發現,因什麼事一生未嫁
我們從小就聽過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因此人們也把花木蘭稱之為巾幗女英雄。而在我國解放軍部隊當中也有這么一位巾幗女英雄。她就是15歲時女扮男裝入伍參軍,而且屢立奇功的郭俊卿。雖然說郭俊卿能夠以女兒的身份在戰場上常年拼殺。但是這也引起了她自己身體上的不適。由於常年在戰場上拼殺導致了郭俊卿的子宮受到了很大的損傷。最後不得不做手術將其切除,但是這也意味著在此之後她將終身無法生育。而在這之後她也因此沒有嫁人。原本在郭俊卿所抗戰的部隊的老排長曾經向她表達過結婚的意願,但是卻被她給拒絕了。
Ⅸ 清朝有位女子效仿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後來怎樣了呢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流傳下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尤其是巾幗不讓須眉的那些女英雄,也成為如今女孩子學習的榜樣,要知道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名流千古,可見她們是多麼的優秀。
比如說花木蘭,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這個故事也給我們帶來了很深的影響,作為一個比較嬌弱的女子,為了自己的父親,竟然女扮男裝參加軍隊,而且還立下了很多的戰功,因此成為女人心目中的偶像。要知道在我國古代,重男輕女思想是非常嚴重的,女人被當成男人的附屬品,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傳宗接代,這才是她們應該做的,而且女子無才便是德,也不允許外出拋頭露面。
當時管理朝中軍務的是左宗棠,在聽到這件事情之後,他表示非常的氣憤,畢竟按照軍中的規定來看的話,女子女扮男裝參軍是違反軍規的,按照軍規是要處死的。但是這名陳姓女子畢竟在戰場上立下了很多的功勞,本身也很有軍事才能,如果殺死她的話,太可惜了,於是在商量過後,就提出了將他和朱姓書記官身份對調的方法,這才保下了性命。
從此之後,陳姓女子就脫下了軍裝,穿上普通的女人服飾,成了一名隨軍的家庭婦女。而那位姓朱的書記官,搖身一變成了有權有勢的將軍,但是沒想到他在有了權利之後,竟然開始嫌棄陳姓女子,嫌棄她長得太丑,身體太壯,於是就開始冷落她,而且還找了兩個小妾。
這樣的結果讓陳姓女子非常的氣憤,她沒想到對方竟然這么的忘恩負義,陳姓女子也是很有節氣的,於是就憤怒的和那名書記官斷絕了關系,帶著他的財產和兩人的孩子離開了,和這個姓朱的書記官斷絕了來往。對此大家有何看法呢?關於這位女扮男裝參軍的女子,最後得到這樣的結局,究竟該怨誰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說出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