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古時候男裝叫什麼

古時候男裝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07 09:50:29

A. 古代男裝都叫什麼

古代男裝女裝沒有區別的叫法,每個朝代的服裝有所區別。
一般說來有兩種,一種是上下分開的,上叫衣(襦),下叫裳(裙);另一種是上下一體的,叫深衣。深衣又分為直裾和曲裾(曲裾漢朝穿的比較多)。每一類再細分還有很多種。
至於長袍馬褂那是清朝和民國時的服裝了。

B. 古時各個朝代男子服飾的名稱。

1、自古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朝、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常見的宋太祖、明太祖畫像中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注意這種圓領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圓形小扣系緊。
女裝在早期和男裝類似,也穿深衣,後來則以襦裙為主。
漢族各朝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出現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飾標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魏晉南朝時期,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

C. 古代的衣服稱做什麼

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深衣按衣襟繞襟與否分為直裾、曲裾。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

第三種為「襦裙」制,襦,即短上衣,按款式分類,有對襟(亦稱直領)、交領(亦稱斜襟)、坦領(亦稱U領)等;裙,即下裙,通常為一片式合圍裙,按製作方式分類,分為褶裙、片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

(3)古時候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服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領/衿(jīn):衣領;

衽(rèn):衣襟,根據掩襟方向而定(特指外襟);

襟(jīn):與衽同意。但使用時特指衣服的交疊重合處,以內外(或前後)襟區分;

緣(yuán):衣服上的鑲邊,有領緣、袖緣、衣緣等;

裾(jū):衣服的下擺,又特指衣服的前襟處。可分直裾、曲裾;

袂(mèi):衣袖;

祛(qù):袖口。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D. 古代服裝名稱

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結構上,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袪、袖、衿、衽、帶、系。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大衣: 深衣、襜褕、圓領袍、衣裳、袿衣、袴褶、裲襠、半臂、褙子 外出、禮衣
中衣: 襦褲、裙襦、反閉、中單、曲領 襯托、保暖
小衣 : 汗衣(汗衫)、褌、犢鼻褌、肚兜 貼身衣服
從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袴)、「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通裁」制(長衫、外披)等類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
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
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
普通勞動人民一般著裋褐(上短衣,下長袴)。
漢服是通過夏商周最古老的衣裳變化而來的,連裳或者深衣本來是公卿諸侯燕居的穿法,自漢朝以來作為第一禮裝。

【服飾】
式樣可以是花卉,如:金芍葯,黃鶴翎,金孔雀,側金盞,鶯羽黃;月下白,玉牡丹,玉寶相,玉玲瓏,一團雪,貂蟬拜月,太液蓮。碧江霞,雙飛燕,剪霞綃,瑙盤,紫羅繖。美人紅,海雲紅,綉芙蓉,胭脂香,錦荔枝,鶴頂紅。淡紅色的有佛見笑,紅粉團,桃花菊,西施粉,玉樓春。
皇帝:明黃色
皇後:明黃色 正紅色 可戴鳳鈿/鳳冠
正一品:正紫色,可戴側鳳簪釵
各宮主位:寶藍色,可戴側鳳珠釵
從三品以上:可穿紅色(紅色必須為偏色,如橙紅、海棠紅),可佩戴金步搖,可佩帶垂至耳垂流蘇)
從四品以上:可穿紫色(紫色必須為偏色,如淺紫,紫羅蘭),可佩戴銀步搖,可佩帶短流蘇)
從五品以上:可穿藍色(藍色必須為偏色,如寶石藍,靛藍),可佩戴寶石翡翠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從七品以上:可穿除了黃色,紅色,紫色,藍色之外的所有顏色,顏色可為正色。可佩戴珊瑚象牙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從九品以上:可穿除了黃色,紅色,紫色,藍色之外的所有顏色,顏色必須為偏色。可佩戴金銀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秀女:統一穿粉紅色/淺綠色宮服。只可帶頭花
{灰色為國喪時所穿,其餘時候不得穿之。}
飛龍圖騰為皇帝之用
鳳凰牡丹為皇後之用
孔雀為正二品妃之用
正三品方可佩戴護甲
貴人才能飾一側絲質流蘇
婉儀飾兩側絲質流蘇
貴嬪以上方能飾步搖、兩側玉石瑪瑙流蘇
僅皇後和貴妃可飾鳳樣頭飾,皇後九鳳,貴妃六鳳
顏色:茜素青色,水藍色,月白色,鵝黃,深蘭色,妃色,硃色,藕荷色,芙蓉色,煙羅紫,石榴紅;絳紫色;水綠色;湖藍色;冰藍色;品竹色;蔥綠色;乳白色;象牙白色;澹澹色;蓮青色;煙霞色;赭紅;玉渦色;櫻紅;湖碧;羽藍色;蜜合色;月藍色
【常見服飾材料 】
中國各省的場館也都拿出了看家的紡織瑰寶––廣西館的「壯錦」、貴州館的「苗綉」和「馬尾綉」、江蘇館的「亂針 雙層綉」和「南京雲錦」、上海的「絨綉」、西藏的「唐卡」等等。
強明娟 滾雪細紗;南天XX色蘇綉;蜀錦;煙紗散花裙;金絲軟煙羅;滾雪細紗;織錦,羅綢;銀霓紅細雲錦廣綾合歡上衣;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宮絛;八幅鑼裙;迷離繁花絲錦;曳地望仙裙;裙上用細如胎發的金銀絲線綉成攢枝千葉海棠和棲枝飛鶯,刺綉處綴上千萬顆真珠,與金銀絲線相映生輝、貴不可言.;廣袖上衣綉五翟凌雲花紋,紗衣上面的花紋乃是暗金線織就,點綴在每羽翟鳳毛上的是細小而渾圓的薔薇晶石與虎睛石,碎珠流蘇如星光閃爍,光艷如流霞,透著繁迷的皇家貴氣。臂上挽迤著丈許來長的煙羅紫輕綃,用金鑲玉跳脫牢牢固住;曳地望仙裙;素雪絹雲形千水裙;霞影紗;撒花軟煙羅裙;逶迤白梅蟬翼紗; 孔雀氅是去年上元節時欽賜的海外貢物。說是氅,實則尚有衣裙。據聞,一套皆是以孔雀初生細羽捻入天蠶冰絲織成,間又雜以極細赤金絲。疊領,廣袖,裙擺有十幅寬,後拖一襲曳地大氅。織綉精妙,幾殆鬼工。色澤肌理,皆與真正的孔雀羽毛別無二致。光線下角度轉側,有不同光彩。衣上罥以銀泥,飾以明璫,綴以七寶。腰間束以四指寬的辟塵蒼佩流蘇絛。大氅展開,便是完整的一副雀尾屏;蜀錦向來被贊譽「貝錦斐成,濯色江波」,更何況是金錯綉縐的蜀錦,蜀中女子百人綉三年方得一匹,那樣奢華珍貴,一寸之價可以一斗金比之。;雲霏妝花緞織的海棠錦衣;煙蘿紗衣;銀紋蟬紗絲衣;青煙紫綉游鱗拖地長裙;
頭飾:碧玉瓚鳳釵,羊脂色茉莉小簪,紅梅金絲鏤空珠花;鏤空蘭花珠釵;碧玉玲瓏簪;鑲嵌珍珠碧玉步搖;乳白珍珠瓔珞;海棠滴翠珠子碧玉簪;空雕花的芙蓉玉環;垂珠卻月釵;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紅珊瑚番蓮花釵;點翠嵌珍珠歲寒三友頭花簪;金鎦銀鑲黑曜石蜻蜓草蟲頭

【常有】
1、笄簪釵
笄:骨笄,玉笄
簪:玉簪
玉搔頭
玉蔥蘢,玉蘢蔥。簡稱「瓏王忽」
象帝
金簪
金鳳簪:清。作展翅鳳凰形,細部用盤絲,壘絲工藝製作,鳳簪稍有搖動,其羽翅便隨之顫動。
蜂戀花金頂簪:明。頂花以白玉作花瓣,大紅寶石做花蕊,傍有金蝶蝶須嵌珍珠兩顆,花四周飾紅、藍寶石,簪柄彎處托以「古線」紋。
珠簪
通簪:氣筒。一種空心簪,以鹿角或竹木製成,兩端通氣,四周有孔,插入發髻間,是髻心通氣。
犀簪:用於簪發,塵埃不著於發。
玳瑁簪
蝦簪:以蝦須製成。
釵:古稱「蓖」。一股為「笄」,兩股為「釵」。
玉釵
玉鴉釵:「玉丫釵」。形似鴉翅。
玉燕釵:「燕釵」,燕形。
玉蟬釵:蟬形。
金釵
金雀
金蟬
壘絲金鳳釵:鳳釵為一對,一俯一仰,鳳頭用金葉製成,頸、胸、腹、腿等全用細如發絲的金線製成長鱗狀的羽毛,整齊排列。背上兩翅如刀形,上長下短,尾羽從體後迴旋向上,及於諷首。腳脛用蛇狀金絲纏繞而成,腳趾抓於雲體之上,雲體尾尖向後,用大小金絲編組而成,雲體下端為釵股,股上端之粗圓形金絲,自雲體穿入其內。
玳瑁釵
銀釵
花釵:鏤金、銀花
鳳釵
翠雲釵:形如翠雲
鴛釵:鴛鴦形
鸞釵:鸞形
靈釵:用大龜殼之緣製成
玉制之釵腳,亦稱「玉股」。
釵之頭部飾物,作蟲形,「玉蟲」。
釵上的花狀,「釵朵」。
「鑷」,「念」:綴附於簪釵端的垂裝飾物。
鈿:金翠珠寶製成。
花鈿:「鈿朵」,花形。
金鈿
碧鈿:碧玉質或碧綠色之鈿。
翠鈿:翠玉製成或鑲嵌而成。
寶鈿
翹:狀若翹起之鳥尾。
翡翠翹:翠鳥之長尾。
鳳翹
雙翅;尾成雙。
勝:編織或剪裁之首飾。
人勝:人形之采勝。
方勝:方形勝。
玉勝
花勝
金勝
采勝:多用於節日佩帶
幡勝:立春時佩帶,用剪紙或綢絹製成旗幡形。
寶勝
闔采:插的花朵及發髻上的飾物。
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金鑲玉步搖,四蝶銀步搖)
金步搖
九枝花
五兵佩:晉,兵器狀。
六珈
雙簞

玉螺:踴玉做成的螺貝形
吊朵:懸於發上。
金九鳳墊根兒:九雙鳳凰為襯
金支:「金枝」
草蟲頭:金玉製成的草蟲形
草裹金:以草蟲果以金屬飾物
雪柳:用絹花裝簇的花枝。宋,元宵
柳葉形金飾:唐
魚須滴:漢
啄針兒
珠花
鈿針:以金花為飾之針形首飾
銀牌兒
鬧蛾兒:「蛾兒」,「鬧嚷嚷」。用烏金紙剪作飛蛾,縛於針上
2、裹束
紺繒幗:用黑中透紅絲織品製成頭巾或頭飾。
翦氂幗:細長馬尾製成。
鳳環:鳳狀花紋
簪圈;束發頭飾,銀、金
儷:包發的絲綿
4、梳與篦

玉櫛
銀:「蓬沓」
骨梳
玳瑁梳
龍鳳象牙梳
雙鳳牙梳
鶴頂梳
洛成:別稱
八字牙梳

銀篦
比余:「梳比」,黃金制
銀掠兒
鸞篦
鑷:拔除毛發,夾取小東西。
鬢棗:分發具
郎當:清除梳子,篦子齒中污垢的用具
刷:理發或櫛沐之具
抿子:使頭發光澤帖服的刷子
豪犀:刷鬢毛的器具
梳頭匣子:
咸妝:「揀妝」,梳妝匣,盛鏡、粉及梳具,飾物。
鈿合:首飾盒,裝鈿釵。
梳:「躑躅」

詳細就去看看「漢服吧」「宮斗吧」之類的吧,裡面很多的。

E. 古代的新娘衣服叫鳳冠霞帔,男子的衣服叫什麼

男子的衣服叫漢服。

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據說紅色婚禮服飾起源於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

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起源很晚的婚服樣式目前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禮服飾 ,而且根深蒂固。

古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漢服上衣下裳,束發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5)古時候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西周時遺留下來的人像材料更少。從洛陽出土的玉人及銅制人形車轄來看,衣、裳、帶、市仍是貴族男裝的基本組成部分。

其衣用正色,裳用間色,並特別重視裳前之市。西周銅器銘文記載周王在冊命典禮上頒賜的服裝中,常有「朱市、蔥黃」(《毛公鼎》)「市、黃」(《詢簋》)等物。

市、 黃即古文獻中的、 衡,指蔽膝,衡則指包括系玉之組和玉件在內的整套佩飾。河南信陽長台關與湖北江陵紀南城戰國墓所出之俑,均在腹前系玉佩。貴族則在玉佩下襯以色彩特殊的,因而引人矚目,成為代表身份地位的一種標志。

F. 請問漢服里的男女外套分別叫什麼呀

男裝:大袖衫、氅(chang)、褙子,也有半臂。

女裝:大袖衫、褙子,半臂。

大氅特點是對襟大袖,整體寬大且有系帶,只做常服穿著。寬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擺。窄袖褙子,則袖口及領子都有裝飾花邊,領子花邊僅到胸部。

宋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追求質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襯於公服內,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則外穿,並成為典型的常服款式。

(6)古時候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G. 早期唐朝男子的服飾名稱

唐朝男子的服飾名稱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唐時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

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

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王爺的打扮也就是王公貴族的服飾為圓領袍服,因前後襟下緣用一幅整布接成橫襕,故稱圓領襕袍。

親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玉帶鉤。五品以上用硃色小科(小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草金鉤。六品用黃色(檸檬黃)雙釧(幾何紋)綾製作,腰帶用犀鉤。

(7)古時候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唐朝服飾是唐朝的服裝,它有公服、圓領袍、半臂、衫裙、帔等,裝飾有襆頭、巾子、鶡冠、革帶等,布料有蜀錦、綾、羅、夏布等。

由隋入唐(618-907),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

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唐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多了新的款式。

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唐時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

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

從眾多傳世圖畫看來,這種圓領袍衫在非正式場合下流行一種「瀟灑穿法」:不合頸下胸上的一段,讓袍子前面的一層襟自然松開垂下,形成一個翻領的樣子。這也算向胡服中的翻領靠近,也確實達到了與胡服相仿的效果。用今天的話說,大概就叫顯得洋氣。

翻領並非漢服的傳統。唐代是個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當時的女性們不止自己引領國際時尚潮流,也善於從第三世界民族服裝中汲取靈感。那種曾廣泛流行的翻領對襟,袖口有褶皺邊的半臂,據說很可能起源於西域的音樂國度龜茲。

不過,圓領袍並不是田間日頭的老百姓們的通用服裝,更不是重大祭祀與重大政事活動時的服裝。

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

在中國隋唐時期,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對襟的以小帶子當胸結住。流行於隋代宮廷內,先為宮中內官、女史所服,在初唐,半臂更為普及,不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進入宮廷常服的行列,同時傳至民間。

半臂的興起頗為有趣。它起源甚早,在三國時代,魏明帝曾穿薄綢半袖上衣上朝,結果被一位大臣質問,此種奇裝緣自何禮法規章?可見短袖的款式初現時屬於時尚界的非主流。但隨著時代的推進,到了隋唐盛世它人氣直升。

唐代是古代中國的青春時期,是放盪內心恣意想像的年代,半臂便在此時扶搖直上,蔚然成風。

當然也不是百無禁忌。比如太宗時的宰相房玄齡就認為半臂屬「輕佻之服」,特地把不穿半臂寫入家法。

但這只是部分現象,另一位名臣馬周就巴巴地上疏,請求無論士庶,都可以在單衣外面穿半臂,認為這樣的穿著很得體。能夠對一件服裝提出不同意見,可見當時朝廷和男人們還是非常自信的,也不至於認為所謂的「服妖」會招致亡國——那是他們的先人和後人都很愛找的借口。

H. 古代的人的衣服有幾層名稱是什麼我只知道裡衣和外袍

古代的人的衣服有三層。

越往內的衣服越薄,越外邊的衣服越厚。如內里可以穿內衣內,其外可以穿單層薄的中衣,再外邊可以穿件厚的襖加夾褲或夾裙裳,也可直接穿一件夾袍,最外厚的褙子或外氅。

每個朝代有各自不同的服裝:

1、三代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

2、商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漢服上衣下裳,束發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3、秦漢

漢時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勞動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不分工奴、農奴、商賈、士人都一樣。

4、隋唐

唐朝還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裝。腰帶形式也深受胡服影響。在此以前,人們的腰飾是以金銀銅鐵,這時候流行系"蹀躞帶",帶上有金飾,並扣有短而小的小帶以作系物之用。這種腰帶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後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5、宋代

宋代婦女也穿裙和衫,這時的衫子多為對襟,蓋在裙外。裙較窄,多施細摺,福州黃墓中除出羅裙外,還有開襠褲與合襠褲,可見宋代婦女在裙內著褲。起於五代時的纏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漸流行。

6、元代

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

7、明代

為重新振興中國社會,明朝政府採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並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漢服服飾制度。在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飾面貌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成為中國近世紀服飾藝術的典範。

8、清裝

明、清兩代漢族女裝變化同樣極大,清代早期開始逐漸強迫變漢服為漢式旗裝。清中期以後女裝層層鑲邊,稱為「滾鑲」。清代滿族婦女著滿式旗裝,她們不纏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時外加坎肩。

乾隆以後,滿族女裝中出現高底的「花盆底」鞋。咸豐以後,又出現高大的「兩把頭」、「大拉翅」等發型,成為滿族女裝之突出的特徵。

(8)古時候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服飾顏色的講究:

明太祖朱元璋「禁庶人服色用黃」:在古代服飾顏色中,黃色的地位變化是最大的。黃色作為中國古代帝王的專用色,其實一直到隋唐才被確立,而在此之前並無嚴格的規定和限制。

有一種說法認為,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以土德為王」,中原之土為黃色,後世遂崇尚黃色,黃色逐漸變成了一種權力和尊貴的象徵,這種看法其實是一種主觀解釋。

就《綠衣》一詩中「綠衣黃里」的說法來看,先秦時期普通人也用黃色布料來做衣服。而在秦漢時期則規定:「轎夫為黃」。黃色分配給賣苦力者使用,以區別身份,所以張角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為統一頭裹黃布,就很好理解了,這支農民軍也因此被稱作「黃巾軍」。

黃色出現在帝王服飾中,應在上古周代。《周易》中有「天玄地黃」的定義,周天子在祭天時的著裝是「玄衣纁裳」,即黑色面料的上衣,赤黃色的下裳,但此時的黃色並非帝王專用色,而且不是「黃袍加身」。

黃色成為皇帝的御用服色始於隋代,隋文帝楊堅穿黃袍臨朝,不僅庶民不得使用,就連皇帝身邊的重臣也一律不準僭用黃色。以後歷朝遵行其規,連顏色深淺都有規定。

I. 古代男裝名稱

顏色質地花紋式樣,連起來就行。你按這個格式編就好。

J. 古代穿的衣服叫什麼

不同朝代,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稱呼。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



如今流行的古代服裝有「漢服」、「唐裝」、旗袍等。

(10)古時候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2008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2732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680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2181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1453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137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1965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971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1274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