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為什麼不帶領帶
❶ 為什麼伊朗人穿西裝不打領帶
不是伊朗人穿西裝不打領帶,而是內嘉德不打領帶。內嘉德不打領帶是因為他是一個平民總統,他執行的是親民路線,據說他上下班都是自己開車,至今沒有扳道總統府,還在他當德黑蘭市長的破房子里。要不,他的支持率怎麼那麼高!
❷ 為什麼伊朗人穿西裝不打領帶
伊朗:與西裝領帶作斗爭
20日起,伊朗警方在首都德黑蘭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凈化文化」運動,取締歌舞廳、收繳西方影像製品、逮捕穿著暴露的婦女、訓誡系領帶的男子。與此同時,伊朗總統哈塔米卻強烈譴責警方的上述做法。輿論認為,這一復雜局面恰好暴露出,伊朗國內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正在由暗中轉向公開。
據報道,從本周一開始,首都德黑蘭的警方突然開始展開大規模的逮捕行動,將那些穿著暴露的婦女,包括穿著短袖短衫的婦女統統逮捕。對於年輕男性,凡是穿著西裝、佩戴領帶的人,警方也一律要進行干預。而那些在店堂播放西方流行音樂的做法則一律不是查封就是罰款。與此同時,所有的招貼畫、西方影視明星,包括街頭廣告等,全都在一夜之間被鏟除。
這在過去幾年是從未有過的現象。自從溫和改革派人物哈塔米上台執政以來,伊朗社會正逐漸走向開明和開放,伊朗人在生活上的選擇漸漸多了,日子開始變得豐富多采。但是這一次所謂「凈化文化」的運動卻使伊朗熱衷改革的人士如同遭到了當頭棒喝。對於這一做法,總統哈塔米立即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他同時發出警告,要求警方立即停止這種做法。但是,他的呼籲並未得到響應。
據分析,這場文化運動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伊朗改革派與保守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已經公開化了。輿論指出,這場所謂「凈化文化」的運動如何收場,將關繫到伊朗改革派的政治前途和政治命運。
《新快報》 2001年8月22日
❸ 內賈德為什麼從不打領帶
常有國內的朋友問起: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出席聯合國大會等非常正式的場合時,為什麼穿了正裝卻不打領帶?伊朗人無論士農工商,幾乎人人都穿西服,卻為啥從不打領帶?
內賈德總統剛上台時,他的著裝就成為外國人熱議的話題。有人說他不懂禮儀,身為領導人,穿著卻如此不妥;有人說他如此穿著,傳遞出了一個信號——親民、平易近人。
朋友們的這些疑問讓我想起了2007年4月的一天,15名被伊朗軍隊扣押的英國水兵在德黑蘭總統府前向媒體揮手告別時,我注意到,除了女兵特尼,其餘14名男兵均著正裝,但都沒有打領帶。原來,水兵們穿的西服是伊朗配發的,因為領帶在伊朗屬於被禁物品,所以並未配發,水兵們也就統統沒有領帶可系。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穿正裝要系領帶或領結這一世界通行的著裝規范便被禁止,因為領帶和領結被視為「墮落的西方文明的象徵」,會對伊朗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著裝習慣產生「不良影響」。接下來的幾年,伊朗民兵組織經常組織「反領帶行動」,帶著剪刀上街巡邏,見到系領帶者,不由分說,一刀剪下。
近30年過去了,領帶在伊朗保守人士眼裡,仍然是「可憎的」。在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網站上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語句:「領帶是『非伊斯蘭的』。系領帶有助於傳播西方文化。」
鑒於系領帶在伊朗是「很政治化」的事,因此,幾乎所有伊朗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員,包括總統在內,穿西服時一律不打領帶。
有一點需要說明。盡管領帶在伊朗被禁,但來伊朗訪問的外國人不必受此限制,伊朗人對外國人打領帶通常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他們明白,來者打領帶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
❹ 伊朗禮儀常識有哪些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lc Republic of Iran )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有「歐洲陸橋」、「東西方空中走廊」、「亞利安人之國」之稱。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人口5200萬,98%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波斯語為官方語言。貿易交往中大多使用英語,但日常生活上則很難派上用場。
年8月16日與我國建交。首都德黑蘭(Tehran)人口800萬,小汽車有100萬輛以上,入夜街道上五顏六色的小汽車川流不息,它不僅是伊朗,而且是西亞的最大城市。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羊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商務活動最好於10月至次年4月前往,天氣比較涼爽。6~8月,商人渡假者較多。機場檢查相當嚴格,出境時要留3個小時的餘裕才好。到都市以外的小地方,需要懂點波斯語。
海關免稅香煙100支,或雪茄10支,或煙草半磅。出境限300Rlals。外幣不限,入境時先申報攜帶外幣數額,出境時可以攜出。因出境時會查驗,向銀行兌換時,一定要保留兌換證明。在伊朗,搭坐計程車要事先談妥車資,計程車付小費。飯店、旅店已附加10%服務費於賬單內。其他服務每次給10個Rials即可。當地水果名產有西瓜、香瓜、番茄等。
伊朗北部戈爾草原的土庫曼人,世代過著游牧生活。他們以羊糞作燃料,以羊肉、羊奶製品為主食,或把很多羊肉摻在少量米中煮成飯。他們視羊肉為最有營養的食品。且有唱歌喝紅茶的習慣。
加高院牆防止被偷看婦女穿長袍也能下海維護游泳池助人就業在國內久住蝸居,來到伊朗後,我很喜歡伊朗人寬敞的住宅,尤其羨慕他們家裡那清澈見底的游泳池。
也許是地廣人稀的緣故,即使在首都德黑蘭這樣的繁華都市裡,塔樓也不多見,而獨門獨院卻比比皆是。雖然一座座院落風格各異,但是房前屋後總少不了核桃、柿子等果樹,還有大小不一、形狀多樣的游泳池。我的朋友卡里米說:」游泳池既能點綴庭院,也是休閑的理想場所。現在,游泳池幾乎已經成為伊朗中產階級家居的標准配備之一。「普通人家的游泳池一般建在庭院的一角,多為規矩的長方形,也有浪漫的曲線形。游泳池的大小根據院子的面積而定,大的有50平方米,袖珍型的則不過十幾平方米。式樣則根據主人的財力和愛好而定。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在游泳池壁上貼上瓷磚或漂亮的馬賽克,旁邊還配有按摩池和桑拿房。普通人家則在游泳池池底和池壁上簡單地抹上水泥後刷漆,不講排場只求實用。喜歡在院子里多留些綠地和活動空間的人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則把游泳池建在自家的地下室里。
修建游泳池花費不是很高,簡單的約合2000美元,奢侈點的需要上萬美元。由於伊朗有游泳池的人家很多,社會上出現了專靠維修和保養游泳池為生的工人。按照工作量大小,他們每保養一次游泳池,能掙二三十美元。
鄰里間有道高高的牆游泳池是名副其實的「水老虎」。伊朗是一個缺乏淡水的國家,特別是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期,自來水公司為每個家庭規定了用水定額,對超出定額的部分徵收高額罰款,這對有游泳池的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有游泳池的人家都在院子里打了水井,用水泵從地下抽水供游泳池用。當游泳池注滿水後,保持水質的清潔很重要,人們要定期清除池底的沉澱物,打撈落在水面上的樹葉,有條件的人家還安裝了循環水系統。
在伊朗,不僅男子喜愛游泳,女性也喜歡這項運動。但是,根據伊朗的伊斯蘭文化和道德風俗,穆斯林女性的毛發和肌膚是不能暴露給外人看的,只能在自己的丈夫和父母等至親面前揭頭巾。因此,為了防止被外人看到,有游泳池的人家都把與隔壁相鄰的一面牆修得特別高,有的高達4米,有的人家甚至用不透明的硬塑料板豎起一面高高的牆,或者沿著牆根種上枝葉茂密的大樹,以阻擋鄰居或路人的視線,防止家中的女性在游泳時春光外泄。
但是,隨著德黑蘭等大城市人口近年來急劇增加,五六層高的公寓樓逐漸增多,那些高層的窗戶對鄰近別墅的隱秘性構成了威脅。有不少公寓樓在設計時為了尊重他人隱私,在正對鄰家別墅的一面不開窗戶,盡量避免發生偷窺的可能。女性為了能做到百分之百安全,有時會穿著緊身的衣褲游泳。其實,在伊朗,不往鄰家院里張望是人們遵守的基本公德。
公共游泳池裡有秘密由於不是家家都有條件修建游泳池,因此公共游泳池在伊朗隨處可見。伊朗的公共游泳池分室外池和室內池兩種。公共游泳池的大小一般和標準的比賽用池一樣,分成若干泳道。公共游泳池的設備較好,還配有冷熱按摩池。
在公寓樓、飯店裡的公共游泳池和專門的游泳場館,男女被嚴格地隔離開來。通常的做法是,男女在不同的時段分別使用游泳池,男士使用的時間比女士長些。有一次,我住進伊朗的一家四星級飯店,興沖沖地跑到游泳池想一游為快。不料,看門的工作人員說:「今天是女士專場,不對男士開放,請明天再來吧。」伊朗人也喜歡天然游泳場。在伊朗北部裏海度假勝地和南部的波斯灣海域都有天然浴場。這里男女分泳的方法是按區域劃分,男女被要求使用各自的專區,不可越雷池半步。女士專用區往往設在一片隱蔽的天然海灣,數百米之外就有提醒男士止步的標志。最顯眼的標志就是一大片像建築工地用的塑料布,從沙灘開始豎起,一直延伸到海里幾百米遠。剛到伊朗時,我不知道這是圍在女游泳區的保護裝置,還以為是什麼神秘的建築,想湊近看個究竟。不料,半道就被人截住,一打聽,原來這是一片讓男人走開的地方!
有一次,我在波斯灣的基什島海灘遊玩時,看到幾名女子穿著傳統的長袍下了水,黑色的長袍隨波展開,遠遠看去就像是一隻只水母漂浮在水面上。這是特別想游泳而因某些特殊原因無法去專區的女士想出的奇招。一位叫瑪莉亞姆的姑娘說,她就曾穿著長袍游泳。我說那樣豈不是特別不舒服,她向我透露了小秘密:其實游泳的婦女在袍子里都穿了游泳衣,在水裡沒有什麼不便。穿著長袍游泳的女性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❺ 為什麼伊朗總統在正式場合只穿西裝不帶領帶
自成一家 不修邊幅的首腦
平常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各國領袖人物一般都是西裝革履,派頭十足。然而近來世界政壇殺出了幾位「異類」,從哈馬斯最新提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哈尼亞到伊朗總統內賈德,從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到德國總理默克爾,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衣著都會讓人眼前一亮,要麼是太過休閑從而有些「不修邊幅」,要麼則過於正式而顯得刻板。
哈尼亞 從不打領帶
被哈馬斯提名為巴勒斯坦新總理的哈尼亞出生於1962年,自幼家庭貧困,靠聯合國的救濟為生。上大學後,哈尼亞主修的是阿拉伯文學,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哈尼亞很討厭著正裝,即便是在非常正式的場合,哈尼亞也極少打領帶。2月18日,新一屆巴勒斯坦立法委員舉行就職儀式,作為哈馬斯的高級領導人,哈尼亞依然故我「休閑上陣」,不打領帶。對於哈尼亞的這樣一身裝扮,支持他的選民一點都不介意,在他們看來或許正是這樣的衣著才使領袖和選民之間的距離很近。
默克爾 套裝太古板
如果說男性的世界領袖不穿西裝有些「另類」,那麼女性的世界領袖穿得過於正式則又失去了女人味,讓人覺得刻板,也可以稱得上是女人中的「另類」,德國女總理默克爾就是這樣一位領導人。其實默克爾在當上總理之後在形象上下了一番工夫,在這之前,她經常成為媒體和大眾嘲笑的對象,有德國媒體曾經這樣形容默克爾:「她的蘑菇頭真可怕,脖子周圍居然沒有頭發,劉海簡直就像被剃光!」在德國民眾的眼中,默克爾的形象顯得刻板、土氣。當上總理之後,默克爾把自己的頭發弄得利落了許多,但在著裝上依然是刻板的黑色套裝一統天下,一點都不活潑、時尚。相比之下,無論是烏克蘭美女總理季莫申科還是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都要顯得時尚、女人得多。看來,出身東德的默克爾改不了從小就喜歡穿得方方正正的習慣。1
內賈德 夾克成時尚
伊朗總統內賈德不僅能夠製造出震驚世界的言論,同時還能夠製造時尚,引領潮流。在公眾場合我們經常看到內賈德身穿米白色夾克,面帶微笑,出身平民的內賈德通過這一身十分有親和力的裝扮拉近了自己與民眾之間的距離。由於這套米白色夾克在伊朗媒體的曝光率很高,加上內賈德本人的吸引力,這一款式的夾克在伊朗逐漸成了暢銷貨,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內賈德夾克」。如今在伊朗的大小集市上,人們很容易就能夠買到既便宜又時尚的「內賈德夾克」,小商販們對此更是津津樂道。
莫拉萊斯 沒穿過西裝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似乎從來都沒穿過西裝,這位印第安人總統為了顯示自己的出身而擯棄了政要們最常見的上鏡裝。莫拉萊斯最喜歡穿的是一種條紋毛絨衫,他在正式就職之前出訪外國的時候就一直穿著,如今這種毛絨衫在玻利維亞已經成為其忠實擁護者必備的衣服。為了滿足總統及其支持者的需要,製造這種毛絨衫的毛織品公司已經表示公司將設計800種此類條紋毛絨衫。天熱的時候,莫拉萊斯的行頭雖然變成了短袖襯衫和T恤衫,但同樣是休閑十足,根本不管任何的著裝禮儀。
❻ 伊朗領導人穿著
伊朗嚴格的宗教文化和一群板著臉、穿著穩重的教士,已經成為1979年革命以來這個伊斯蘭共和國令人熟知的面孔。鑒於此,有人也許會以為剛剛連任的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也是如此。但內賈德很休閑,這個人民之子對時髦的青睞,和他的強硬路線的政策一樣,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跟大多數伊朗民眾一樣,這位總統不打領帶——這是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布的規定,以免他們腐化墮落並變得與伊斯蘭教格格不入,同時也避免他們間接助長了西方文化的傳播。於是,他選擇了簡單的棉質衫,外面還套著件他的標志,這是一件花了30美元在德黑蘭的一個巴紮上買到的中國製造的卡其布風衣。這件風衣被稱作內賈德夾克,由於與Members Only出品的夾克相似而廣遭嘲笑,上世紀80年代這個牌子曾在西方風靡一時。不過,這位總統這樣的裝束還有一大批支持者爭相效仿。
❼ 內賈德為什麼穿了西裝很精神的樣子但是不戴領帶
伊朗伊斯蘭革命後認為領帶是帝國主義的枷鎖,所以不提倡帶領帶。所以正裝就是外穿西服,內為小圓領襯衫。現在在伊朗一般醫生打領帶,結婚的時候新郎打領帶,其他人就基本沒有了
❽ 為什麼伊朗人不喜歡系領帶
太熱了
❾ 伊朗人現在可以打領帶了嗎
【依然不可以打領帶】
伊朗:與西裝領帶作斗爭
20日起,伊朗警方在首都德黑蘭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凈化文化」運動,取締歌舞廳、收繳西方影像製品、逮捕穿著暴露的婦女、訓誡系領帶的男子。與此同時,伊朗總統哈塔米卻強烈譴責警方的上述做法。輿論認為,這一復雜局面恰好暴露出,伊朗國內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正在由暗中轉向公開。
據報道,從本周一開始,首都德黑蘭的警方突然開始展開大規模的逮捕行動,將那些穿著暴露的婦女,包括穿著短袖短衫的婦女統統逮捕。對於年輕男性,凡是穿著西裝、佩戴領帶的人,警方也一律要進行干預。而那些在店堂播放西方流行音樂的做法則一律不是查封就是罰款。與此同時,所有的招貼畫、西方影視明星,包括街頭廣告等,全都在一夜之間被鏟除。
這在過去幾年是從未有過的現象。自從溫和改革派人物哈塔米上台執政以來,伊朗社會正逐漸走向開明和開放,伊朗人在生活上的選擇漸漸多了,日子開始變得豐富多采。但是這一次所謂「凈化文化」的運動卻使伊朗熱衷改革的人士如同遭到了當頭棒喝。對於這一做法,總統哈塔米立即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他同時發出警告,要求警方立即停止這種做法。但是,他的呼籲並未得到響應。
據分析,這場文化運動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伊朗改革派與保守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已經公開化了。輿論指出,這場所謂「凈化文化」的運動如何收場,將關繫到伊朗改革派的政治前途和政治命運。
❿ 為什麼伊朗的領導人不系領帶
伊朗男人多穿西裝,不扎領帶,認為領帶是西方文化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