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領帶用法 » 希臘總理為什麼不戴領帶

希臘總理為什麼不戴領帶

發布時間: 2022-08-15 05:32:51

『壹』 領帶是誰發明的,哪個國家的人哦嘿嘿!為什麼要打領帶呢!代表什麼呢!

領帶起源與演變 領帶是上裝領部的服飾件,系在襯衫領子上並在胸前打結,廣義上包括領結。它通常與西裝搭配使用,是人們(特別是男士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飾品。 領帶常能體現出佩戴者的年齡、職業、氣質、文化修養和經濟能力等等,它同其服飾一樣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特徵。它的產生受地理氣候、生活習俗及審美情趣的影響,也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映,同時它作為物質與文化的產物順應著歷史的潮流,在求新求美中,處於不斷的演變發展之中。 領帶的起源 最早的領帶是什麼樣的?這是一個難以考證的問題。因為記載領帶的史料很少,考察領帶的直接佐證也很少,而關於領帶起源的傳說很多,各人說法不盡相同。歸納一下,有以下幾種說法。 領帶保護說: 認為領帶最早起源於日耳曼,日耳曼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飲血,披著獸皮取暖禦寒,為了不讓獸皮掉下來,他們用草繩扎在脖子上,綁住獸皮。這樣一來,風也不能從頸間吹進去,既保暖又防風,後來他們脖子上的草繩被古代西方人發現,逐步完善成了領帶。另有人認為領帶起源於海邊的漁民,漁民到海里打魚,因海上風大而冷,漁民就在脖子上繫上一根帶子,防風保暖,漸漸地帶子成了一種裝飾。保護人體以適應當時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領帶產生的一個客觀因素,這種草繩、帶子便是最原始的領帶了。 領帶功用說: 認為領帶起源是因為人們生活的需要,具有某種用途的,這里有兩種傳說。 一種認為領帶起源於英國男子衣領下的專供男子擦嘴的布。工業革命前,英國也是個落後的國家,吃肉用手抓,然後大塊大塊地捧到嘴邊去啃,成年男子又流行絡腮鬍子,大塊肉一啃就把鬍子弄油膩了,男人們就用袖子去擦。為了對付男人這種不愛干凈的行為,婦女們 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了一塊布,專供他們擦嘴,久而久之,衣領下面的這塊布,就成了英國男式上衣傳統的附屬物。工業革命後,英國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衣食住行都很講究,掛在衣領下的布演化成了領帶。 另一傳說認為領帶是羅馬帝國時代,軍隊為了防寒、防塵等實用目的而使用。軍隊去前線打仗,妻子為丈夫、朋友為朋友把類似絲巾的方巾掛在他們的脖子上,在戰爭中用來包紮、止血。到後來,為了區分士兵、連隊,採用了不同花色和顏色的領巾,進而演變發展到今日, 成為職業服裝的必需品。 領帶裝飾說認為領帶起源是人類美的情感的表現。17世紀中葉,法國軍隊中一支克羅埃西亞騎兵凱旋迴到巴黎。他們身著威武的制服,脖領上系著一條圍巾,顏色各種各樣,非常好看,騎在馬上顯得十分精神、威風。巴黎一些愛趕時髦的紈絝子弟看了,倍感興趣,競相仿效,也在自己的衣領上繫上一條圍巾。第二天,有一位大臣上朝,在脖領上系了一條白色圍巾,還在前面打了一個漂亮的領結,路易十四國王見了大加贊賞,當眾宣布以領結為高貴的標志,並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 領帶的演變 1668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檢閱克羅埃西亞僱傭軍,僱傭軍官兵的衣領上系著的布帶;就是史料記載的最早領帶。領帶的歷史由此開始了;從此,服飾文化史上就盛開著一朵經久不衰且摧璨耀目的奇葩。 說領帶離不開談西裝,可以說領帶和西裝是一對孿生兄弟。領帶的產生和發展同十七世紀歐洲的男子服裝的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十七世紀的歐洲男子穿緊身衣,戴耳環,穿花皺領襯衫,絲絨,高高捲起的發型上面戴一頂小帽,敬禮時用一個有流蘇的小棒把它舉起。襯衫當作內衣穿在里邊,衣領裝飾相當華麗,高高的領子加了一圈花邊,衣領上綉上了美麗的荷葉邊,衣領打折迭成花環狀,這些領子露在外面,從外衣就可看到。襯衫外是一件背心,然後披上短外套,下身著長統襪和緊身馬褲。這種追求華麗、講究奢侈的服裝在當時貴族中最時髦;它帶有女性風格的嬌艷和柔弱,是「洛可可」風格的典型男服。著這種服裝的男人「與女人的差異僅僅是沒有紡車」,當時人們曾作過種種努力去改造男人服裝,結果卻是徒勞的。 直到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宣告了宮廷貴族生活的終結,男人放棄了華麗服裝,改換成簡單樸素的裝束。那時流行類似燕尾服式樣的帝國式服裝:上衣高腰節,裙擺自然下垂,大領口加燈籠袖,胸部以下略有裝束,華麗的襯衫領子沒有了,代之以襞領,襞領前系黑絲 領帶或系領結。領帶呈領巾狀,用白麻、棉布、絲綢等製作,在脖子上圍兩圈,在領前交叉一下,然後垂下來,也有打成蝴蝶結狀。這在法朗士小說《領帶》中可見:「他的暗綠色上裝的領子豎得很高,他穿著一件南京紫花布背心,黑綢子寬領帶在他的頸子上繞了三圈。」據說詩人拜倫對領帶給法很講究,等到他結好滿意的樣式時,棄置一旁的領帶己堆積如山了。那時女性也結領帶,有位安公主喜歡組合黑色緞帶和蕾絲制的領帶,打出典雅而別致的領結。 1850年左右,西服作為運動服被採用。到1870年左右,人們都開始穿西服了,領帶成為時尚,一種與西裝搭配而不可缺少的裝飾物。根據一些服飾專家的分析,領帶正好象胸衣、裙子一樣展現了人們的性別特徵,象徵著二種富有理性的責任感,體現了一個嚴肅守法的精神世界,而這恰恰是當時男性們所刻意追求的。這時領帶形狀為帶狀,通常斜裁,內夾襯布,長寬時有變化,顏色以黑色為主。據說第一個領帶給是1868年英國發明的。19世紀末溫莎公爵所打出的領帶給風靡一時,是19世紀末藝術家的象徵,那時領帶形狀結法基本影響到現 在。 19世紀末,領帶傳入美國。美國人發明了細繩領帶(或稱牛仔領帶),黑色的細繩領帶是19世紀美國西部、南部紳士的典型配飾。後來又出現了一種以滑動金屬環固定的細繩領帶,稱保羅領帶。 現在領帶基本沿襲19世紀末的條狀款式,45°角斜向裁剪,內夾襯布、里子綢,長寬有一定的標准,色彩圖案多種多樣。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發展,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領帶也越來越講究藝術和精細,從款式、色彩上趨向更完美、更美麗。 第三節 領帶在中國的普及 領帶在中國古代文獻有記載,《宋史·五行志》里有「北海縣蠶自織成絹,成領帶」。這里「領帶」是指古代衣領上的飾邊,而不是現在的領帶。從領帶傳播的歷史來看,領帶最早傳人中國的時間與西服傳入中國的時間大致是一致的。 西服傳入中國,大約在清代晚期。當時的人,特別是有點身份的人士都穿認為是「國粹」的長袍馬褂。誰要是第一個穿上西服,那當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據說第一個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大公子,此公子風流倜儻,狂傲不羈,當時人稱為嚴公子。他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做過一個法國外交官的翻譯。這位外交官見他常穿長袍短褂,就說:「你這身打扮不方便,還不如穿西裝哪!」嚴公子聽後,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辮子,穿起西裝,打上領帶走在京城街頭。當然,免不了招來非議,但他勇氣十足。 光緒(1875一1908)中葉以後,出洋留學者日多,西服首先在這些人中間盛行,回國後繼續穿著。在一些通商口岸,年輕人竟皆穿西服,以誇耀鄉里,頑固黨人見之大憤,惡見著服外國之裝,加以譏誚。著西裝者反唇相譏:「吾改西裝,固外國之服矣。公試臨鏡自照,亦古之深衣否?蓋亦滿州衣冠耳。滿州在明亦在外國。是公與吾固皆服外國之服也,又奚擇焉。」頑固黨人被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以西服為代表的西方服飾文化,是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後,開始登上中國歷史舞台的。1941年10月,民國政府公布了「服制」,規定了以西式服裝為大禮服,以男子青褂藍袍,女子上衣下裙為常禮服。這個制度,後來未能在民間實行。1919年後,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徵沖擊傳統的長袍馬褂,西服才漸漸得以流行。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廣州十天津等沿海發達城市為中心,在上流社會和學校的青年學生、教師、公司洋行及各機關的辦事員中掀起穿西服的熱潮。 建國以來,占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打倒「四人幫」後,改革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重新打開國門的中國人,隨著思想的解放,經濟的騰飛,以西服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擁進中國大陸,人們不再討論它是否曾被什麼階級穿用過,不再理會它那說不清的象徵和含義,欲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中國人似乎以一種挑戰的心理來主動接受這種並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鮮的服飾文化。外國人可以穿的,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就不能穿?於是,一股「西服熱」席捲中華大地。從「十年浩劫」中解放出來的中國人對西服表現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服打領帶成為一種時尚。隨著80年代初的「西服熱」的興起,領帶,也在中國普及和流行。嵊州的領帶服飾行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隨著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而方興未艾。 參考資料: http://www.blog.e.cn/user2/54848/archives/2005/360087.shtml

『貳』 愛因斯坦的生平事跡

(1)1921年(42歲),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同年1月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幾何學和經驗》的報告。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會議。

(2)1921年4月5日至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巴納德勛章。在白宮受哈丁總統接見。在訪問芝加哥、波士頓和普林斯頓期間,就相對論進行了4次講學。6月,訪問英國,拜謁了牛頓墓地。

(3)1922年(43歲)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3—4月訪問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系正常化。發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4月,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4)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到上海的途中,愛因斯坦通過電報知道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23年(44歲)2月2日,愛因斯坦從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訪問,逗留12天。

(5)1923年2月8日,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訪問了西班牙。3月,愛因斯坦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6—7月,幫助創建「新俄朋友協會」,並成為其執行委員會委員。

(6)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並講演相對論,作為對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感謝。發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2)希臘總理為什麼不戴領帶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稱贊他:「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愛因斯坦,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你不想表現自己。」

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可以說是「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時就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而對於不想表現自己這個「缺點」,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年輕時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個角落安靜地做我的研究,公眾人士不會對我完全注意,可是現在卻不能了。」

『叄』 阿萊克斯·齊普拉斯的人物評價

齊普拉斯領導的新一屆政府是希臘二戰後首次出現由左翼政黨主導的政府,齊普拉斯也是希臘第一位「70後」總理。他的政敵譏諷他為「少年魔法師」,表示「齊普拉斯向希臘承諾了一個不需要犧牲的人間天堂,似乎他能通過某種神奇的方式使國家重振繁榮,就好像他是哈利·波特。」(新華網)
齊普拉斯是一位「魅力十足」卻又有些「自相矛盾」的領導人。齊普拉斯討厭打領帶,即便是在正式場合拋頭露面時,他也拒絕打領帶。他曾宣稱自己並不認同希臘的社會習俗,或希臘東正教的宗教習俗。有媒體稱他過著一種「非正統的生活方式」:沒有結婚,卻和伴侶一起生活了20年;育有兩子,且並沒有讓自己的孩子在教堂接受洗禮。這在希臘傳統觀念中顯得頗為離經叛道。(希臘媒體Greek Reporter)

『肆』 希臘為什麼要堅持全民公決

希臘人過慣了高福利的生活,可是很多的希臘人其實並不明白其實他們的生產力水平是不足以支持如此高的生活水平的。歐盟的富哥們同意援助希臘其實是很不情願的,比如德國,德國的生產力水平高出希臘不知幾個檔次,但是生活水平也不比希臘高多少,這讓德國人非常不滿,一個國家享用著與工作產出不相稱的生活標准最終還要節儉持家的我來買單?但是希臘人也很不滿,正所謂人們容易接受情況變好,但接受不了情況變遭的事實。他們覺得大哥們幫的不夠,所以對政府不滿,所以希臘總理希望通過公投,訴諸民意,通過信任關。
但是我也覺的希臘這是一時頭腦發熱,玩起火來了,現在是進退維谷,後悔莫及。就像有些人說的,希臘此舉或激怒本來就極為不滿的援助者,使他們改變主意,或要求希臘滾出歐元區。

『伍』 急!!!高分懸賞——語文高手不得錯過!

粗心·專心·事業心
……
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確實是夠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請老朋友吃飯。入席以後,他說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復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見他的影子。原來,牛頓去取酒時,忽然想起了一種新的實驗方法,竟跑到實驗室里專心致志地做起實驗來,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還有一次,牛頓牽著馬上山,走著,走著,又想起了科研中的問題,手就松開了,放掉了韁繩。他走到山頂,這才發現馬兒跑了!
牛頓的粗心,是生活上的粗心。他在生活上的粗心,是由他對科學的專心引起的。牛頓在科學上專心致志,兢兢業業。正因為他把全部心思用在科學上,所以才在生活上顯得那麼大大咧咧,丟三落四。
在科學家當中,像牛頓這樣的不乏其人。愛因斯坦也是這樣。有一次,愛因斯坦在一個橋頭等候朋友,等著等著,他陷入了沉思,連雨水濕了衣服都不覺得。他想了一會兒,就掏出紙條,記了起來。這時雨點打濕了紙條,他才發覺正在下雨。他趕緊把紙條放進衣袋,卻又沉思起來,忘記了冰涼的雨點打在他的臉上。
科學家們在生活上粗心,常常被人們認為「怪」,甚至被稱為「科學怪人」。其實,「怪人」不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怪」,往往是科學家們廢寢忘食、通宵達旦鑽研科學引起的。正如俗話所說:「一心不可二用。」他們的心思全部撲到科學上去了,自然對別的事情就顯得漫不經心,心不在焉了。
科學家們專心於科學,生活上總是從簡從朴。愛因斯坦連會見以色列總理古本里安時,也不打領帶,不穿襪子,覺得那樣太浪費時間。同樣,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見時,事先聲明,請允許他隨便穿什麼衣服——平時穿什麼,接見時就穿什麼。門捷列夫的衣服式樣,是他自己設計的,口袋很大,便於放筆記本。至於是否「時髦」,他認為是無所謂的。牛頓的襪筒,常常縮到腳後跟,他毫不在乎。陳景潤穿鞋子常忘了系鞋帶,衣服鈕扣也常扣不齊。專心致志的科學家這樣不注意生活細節,是可以理解的。
科學家們在生活上粗心,在科學上專心,正是他們對科學有強烈的事業心的表現。這正如丁肇中所指出的:「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換句話說,也就是有沒有事業心,這不能有絲毫的強迫。許多人從事科學研究的時間並不長,而接連出成果,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事業心。比如搞物理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科學家們把科學作為畢生獻身的事業,全心全意為科學的進步而奮斗。法國科學家法布爾在他的最後一年——92歲時,出版了巨著《昆蟲記》的最後一卷——第十卷。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利在臨死前,躺在病床上修改校樣,說完「我現在改正的才對了」這句話後半小時,與世長辭。愛因斯坦在臨死前仍在改寫統一場論的科學著作,對陪伴他的親人說完「我在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就離開了人世。

看清楚了!是給這篇文章續寫結尾,至少要用兩種以上的方案。可以用斬截法、總結法、回應法、引申法、建議法、補充法來給它續寫結尾。

說明:如果在08年5月3日上午5:30之前,認真地回答此問題,我將把分提高至100!在08年5月3日上午5:30之後把問題回答正確,就只能得到10分。急用啊!!謝謝大家了
問題補充:同學小吳,你是不是眼睛近視?在你回答問題之前,麻煩你用你那雙病態的眼睛看清楚問題的說明!

『陸』 內賈德為什麼從不打領帶

常有國內的朋友問起: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出席聯合國大會等非常正式的場合時,為什麼穿了正裝卻不打領帶?伊朗人無論士農工商,幾乎人人都穿西服,卻為啥從不打領帶?

內賈德總統剛上台時,他的著裝就成為外國人熱議的話題。有人說他不懂禮儀,身為領導人,穿著卻如此不妥;有人說他如此穿著,傳遞出了一個信號——親民、平易近人。

朋友們的這些疑問讓我想起了2007年4月的一天,15名被伊朗軍隊扣押的英國水兵在德黑蘭總統府前向媒體揮手告別時,我注意到,除了女兵特尼,其餘14名男兵均著正裝,但都沒有打領帶。原來,水兵們穿的西服是伊朗配發的,因為領帶在伊朗屬於被禁物品,所以並未配發,水兵們也就統統沒有領帶可系。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穿正裝要系領帶或領結這一世界通行的著裝規范便被禁止,因為領帶和領結被視為「墮落的西方文明的象徵」,會對伊朗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著裝習慣產生「不良影響」。接下來的幾年,伊朗民兵組織經常組織「反領帶行動」,帶著剪刀上街巡邏,見到系領帶者,不由分說,一刀剪下。

近30年過去了,領帶在伊朗保守人士眼裡,仍然是「可憎的」。在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網站上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語句:「領帶是『非伊斯蘭的』。系領帶有助於傳播西方文化。」

鑒於系領帶在伊朗是「很政治化」的事,因此,幾乎所有伊朗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員,包括總統在內,穿西服時一律不打領帶。

有一點需要說明。盡管領帶在伊朗被禁,但來伊朗訪問的外國人不必受此限制,伊朗人對外國人打領帶通常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他們明白,來者打領帶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

『柒』 關於希臘軍政府

希臘軍政府時期,泛指右翼軍事政權統治希臘的期間。始於1967年4月21日清晨希臘軍方發動政變,終於1974年7月。前後共七年。軍政府別名上校政權(希臘文:Το καθεστώς των Συνταγματαρχών)。
目錄
1 背景
2 政變
3 軍政府的成立
4 瓦解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希臘即爆發了共產黨與政府之間的內戰。後來在美國和英國支援下,政府軍於1949年獲勝。希臘共產黨隨即被宣布為非法組織,許多黨員遭到迫害或流亡出國。從此,希臘軍方與美國中情局之間的關系變得相當密切。這個現象尤其在1952年希臘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後,更為明顯。再加上希臘在圍堵政策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及共黨隨時再度叛亂的風險仍高。因此,就在這種「恐共」的氣氛當中,極右勢力逐漸抬頭。
保守派在經過數年的執政之後,1965年,由中立派議員喬治‧帕潘德里歐出任希臘總理,他的當選被視為改變的契機。然而,當時年紀尚輕的國王康斯坦丁二世,為了要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而與改革派發生了沖突,還將喬治·安德里歐·帕潘德里歐打發走,釀成了一場憲政危機。事後,國王指派Ioannis Paraskevopoulos為臨時總理,做為這段期間的過渡政府。並宣布將於1967年5月28日舉行國會改選。由於跡象顯示 Papandreou所屬的中間聯盟將一舉成為國會最大黨,並且跟立場偏左的聯合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此舉造成保守派人士的憂慮,深怕共產黨會死灰復燃;而這也成為軍方發動政變的理由。
政變

1967年4月21日,就在選舉即將舉行的前幾個禮拜,陸軍准將Stylianos Pattakos和兩名上校喬治·帕帕多普洛斯以及尼可拉斯·馬卡瑞佐斯等人共同發動了兵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奪取了政權。其中Pattakos是總部設在雅典之裝甲訓練中心的指揮官,使得整個軍團得以立刻控制整個雅典市區。同一時間,他們還派人去搜捕各主要政治領袖,以及被認為是同情共產黨的一般平民。到了上午,總理帕納約蒂斯·卡內羅波羅斯遭到軟禁,全國落入軍方手中。這時,美國駐希臘的大使並不贊同這種作法,批評這是在「強奸民主」。然而中情局駐雅典分處的處長Jack Maury則以「你要怎麼強奸一個妓女」來反駁。同年12月,國王試圖反制政變失敗,被迫流亡至羅馬,從此以後政權遂完全落入軍方手中。
軍政府的成立

國王出亡以後,軍方乃成立攝政團以取代原先之民選政府,由喬治·帕帕多普洛斯接任首相。

『捌』 左翼贏了,希臘贏了嗎

暫時還沒有看出來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黨領導人齊普拉斯在首都雅典舉行的慶祝集會上對支持者講話。

希臘最大反對黨激進左翼聯盟黨領導人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26日宣誓就任希臘總理,承諾與國際債權人重新談判貸款條件,並聲言自己的勝選是「希臘的勝利」。但是,受希臘政局悲觀情緒影響,歐元對美元匯率26日盤中創下11年來新低。

『玖』 希臘的政治

希臘總理和內閣主導著政治進程,而總統在象徵性的職權之外還可以行使一些政府功能。總統、總理任期4年,由議會選舉產生,可以再連任一次。希臘一院制的議會成員最長任期為4年,但選舉可以提前舉行。
希臘使用一種十分復雜的比例代表制選舉體系,在此系統下小黨無法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即使在最大黨沒過半數的情況下,該黨依然可以控制議會。政黨只有獲得至少3%的選票才可以取得300席議會中的席位。 ●新民主黨:執政黨。1974年9月成立,創建人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該黨曾於1974-1981年和1990-1993年執政。2004年3月7日在全國議會選舉中擊敗泛希社運重新執政,2007年9月16日提前大選,蟬聯執政。
●泛希社運:在野黨。1974年9月成立,創建人是現任主席的父親安德烈·帕潘德里歐。該黨於1981-1989年和1993-2003年長期執政。在2004年3月7日和2007年9月16日舉行的兩次全國議會大選中連續失利,為在野黨。
●希臘共產黨:1918年成立。
●左翼激進聯盟黨原為左派和進步聯盟黨簡稱「左聯」,1987年4月成立,主要由前希共國內派成員組成。
●人民東正教陣線,主要由老年人和宗教保守派人士組成。 總統
卡羅洛斯·帕普利亞斯,總統。1926年出生於希北部城市約阿尼納,畢業於雅典大學和摩納哥大學法學系並獲科隆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任律師,後從政。1974年9月與安德烈·帕潘德里歐共同創建泛希社運,任中央委員會委員,1977年當選全國議員,1974-1985年擔任泛希社運國際關系委員會秘書長,1981年擔任外交部副部長,1985-1989年和1993-1996年兩次出任外交部長,2001-2003年,連續三屆當選議會外交與國防委員會主席。2005年2月8日當選共和國總統,2010年2月連任。帕長期致力於對華友好工作,曾多次訪華。精通德語、義大利語,已婚,有3女。 總理
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總理。1974年7月28日出生於雅典,2000年畢業於國立雅典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他畢業後投身建築業,擔任土木工程師。齊普拉斯從2006年開始步入希臘政壇,2008年被選為激進左翼聯盟黨主席,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希臘議會黨派領導人。2009年,齊普拉斯當選為議會議員。在2012年6月舉行的希臘議會選舉中,齊普拉斯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黨的得票率居第二位,在議會300個席位中獲71席。
2015年1月,希臘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激進左翼聯盟黨獲勝,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就任新一屆總理。
齊普拉斯的伴侶是派里斯泰拉·巴齊亞娜,他們從1987年開始共同生活,育有兩子。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2719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3591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239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2881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2147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2097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282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2680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198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