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日和不系領帶有什麼關系
❶ 低碳生活的低碳准則
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節約。 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每張紙都雙面列印,相當於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這是第一步,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少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些花草一樣可以,還無須開車;一隻塑料袋5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錢的無數倍;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碟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相比開車族來說,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一不用擔心油價漲,二不用擔心體重漲;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燈打開,人類發明電燈至今不過130年,之前的幾千年也過得好好的;考慮到坐公交為世界環境做的貢獻,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開私家車帶來的優越感; 可以這么認為,氣候變暖一部分是出於對過度使用空調和暖氣的報復; 使用一次性因為製造它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未必紅木和真皮才能體現居家品味;建議使用竹製傢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其實利用太陽能這種環保能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 肉食至少傷害三個對象:動物,你自己和地球;
18. 婚禮儀式不是你憋足28年勁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積累的PK。如今簡約、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 認為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那隻是心理作用;
20. 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約水電;
21. 把一個孩子從嬰兒期養到學齡前,花費確實不少,部分玩具、衣物、書籍用二手的就好;
22. 如果堵車的隊伍太長,還是先熄了火,安心等會兒吧;
23. 定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24. 定期清洗空調,不僅為了健康,還可以省不少電;
25. 一般的車用93#油就夠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費油,還傷發動機;
26. 跟老公交司機學習如何省油:少用急剎,把油門鬆了,靠慣性滑過去;
27. 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個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潔癖也不用這么誇張;
28. 其實空調外機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設計的,給它穿外套,只會降低散熱效果,當然費電;
29. 洗衣粉出泡多少與洗凈能力之間無必然聯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幾次,省水省電省時間;
30. 洗衣機開強檔比開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壽命;
31. 電視機在待機狀態下耗電量一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這筆賬算起來還真不太小;
32. 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可以調暗,或者乾脆關掉;
33. 如果熱水用得多,不妨讓熱水器始終通電保溫,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一箱涼水燒到相同溫度還要低;
34. 洗干凈同樣一輛車,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龍頭沖洗用水量的1/8;
35. 可以把馬桶水箱里的浮球調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6. 建立節省檔案,把每月消耗的水電煤氣也記記賬,做到心中有數;
37. 買電器看節能指標,這是最簡單不過的方法了;
38. 實驗證明,中火燒水最省氣;
39. 過去亂丟電池還可以是無知,2015年這樣就完全是不負責任了;
40. 隨身常備筷子或勺子,已經是環保人士的一種標簽;
41. 冰箱內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42. 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音響等;
43. 沒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費電的;
44. 非必要的話,盡量買本地、當季產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
45. 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
46. 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47. 烘乾真的沒必要,讓衣服曬曬太陽,會消毒殺菌;
48. 在後備箱里少放些東西吧,那也是重量,浪費汽油資源,還易被盜。
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升水,那麼1億人就是1億度電,一億升水 「一件400克重的100%滌綸褲子經過輾轉各國的原料採集、生產製作、銷售直到消費者手中多次的洗滌、烘乾、熨燙後,耗電量約為200千瓦時,燒煤供電就會排放出約47千克二氧化碳,相當於褲子本身重量的117倍。
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一件250克的純棉T恤,從原材料提供到最後的回收或焚燒,一生消耗能量約等於30度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公斤。」
由此可見,化學合成纖維的衣服生產過程消耗較多的能源.利用了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耗費大量能源和水,加上其材料不容易降解,需要更多能源處理掉這類服飾,加大了碳排放量。相反選擇棉、麻等天然纖維所製作的服飾,生產過程中減少了原料加工的大部分步驟,較能達到低碳的目的。
- 不過不要緊,除了參考穿著天然纖維所製作的服飾外,以下亦會有其他建議令大家平常穿衣都能環保過人~
1. 夏天時出門穿涼爽、輕便淺色的衣物,如免熨類的服裝,預估每年可達到3千公噸以上減碳效益。
2. 穿襯衣可以不打領帶。
3. 減少丟棄衣服,以DIY形式翻新舊衣或轉贈衣物予他人。
4. 減少洗衣、烘乾和熨燙的次數,從機洗改為手洗,變烘乾為自然晾乾,以降低能源消耗。
5. 洗衣機載滿才開, 以減低耗電。
6.選用節能洗衣機,它比普通洗衣機節電五成、節水六成,每台節能洗衣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4千克。 1.據估計,每日有50種動植物,因供給人類的糧食、葯物或衣飾而絕種。所以,不要購買瀕危或受保護的動植物和其製品,如野生人參、老虎制之葯物、皮草和海龜標本等。
2.根據調查,我們每人每年吞下5-7公斤的食物附加劑。所以,可選購未經加工及本地生產的新鮮食品,減少化學農葯和肥料毒害身體,又可減少長途運輸耗用的能源和產生的污染。
3.肉類在生產、加工及處理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尤其高,全球約50%的溫室氣體源自生產肉類。聯合國於2006年發表的報告指出,畜牧養殖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全球所有交通工具,包括飛機、火車、汽車、摩托車的總排放量還多。所以,鼓勵大家多菜少肉,吃素不吃肉1餐,減碳1100克。
4. 一次性筷子:中國每年生產800億對即棄筷子,首尾相接,可以從地球往返月球21次,可以鋪滿363個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隨身攜帶環保筷,每減少1萬雙一次性筷,少砍掉0.32棵樹,減碳3.7公斤。
5.按食量預備食物份量,以免份量過多而造成浪費。養成良好的習慣,吃多少、點多少,減少廚餘量。
6. 簡易低碳小貼士
用明火煮食1餐,減碳920克。自備水樽1個,重復使用20次,減碳500克。減少抽煙,1天少抽1支煙,每人每年減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如中國3.5億煙民都這麼做,那麼每年可節能約5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在廚房做飯時,應盡量避免抽油煙機長時間空轉,如果每台抽油煙機每天減少空轉10分鍾,1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千克。選用節能電飯煲,對同等重量的食品進行加熱,節能電飯鍋要比普通電飯鍋省電約兩成,每台每年減排二氧化碳8.65千克。 l 家庭採用慳電膽、LED燈或光管照明。用高品質節能燈代替白熾燈泡,可減少耗電,還可提高照明效果。同樣亮度的節能燈耗電量為白熾燈泡的1/4;以11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泡、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1支節能燈1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
在家隨手關燈
1 養成在家隨手關燈的好習慣,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7千克。
2 拉開窗簾善用日光少開燈 選購具「第一級」能源效益級別的電器,這些電器最具能源效益,最節電。
使用冷氣機
空調是耗電量較大的電器,設定的溫度越低,消耗能源越多。
1:於氣溫高於攝氏26度的日子才使用冷氣機和調高冷氣機1度。如果每台冷氣機在26度基礎上調高1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1千克。選用節能空調。
2 臨睡前預設冷氣機的關機時間為起床前1小時,以少使用冷氣機。
3 出門提前幾分鍾關空調。空調房間的溫度不會因為空調的關閉而馬上升高,出門前3分鍾關空調,按每台每年節電5度的保守估計,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8千克。如果對全國1.5億台空調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節電約7.5億度,減排二氧化碳72萬噸。
4 選用節能空調。一台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每小時少耗電0.24度,按全年使用100小時的保守估計,可節電24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3千克,如果全國每年10%的空調換為節能空調,在此期間,每年可節電3.6億度,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
使用雪櫃
5 選用節能冰箱 1台節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千克。節約使用冰箱,每天減少3分鍾的冰箱開啟時間,1年可省下30度電。
用電腦、列印機、電視機
6 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每台台式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千克。用液晶電腦屏幕代替CRT屏幕,液晶屏幕與傳統CRT屏幕相比,大約節能五成。
7 調低電腦屏幕亮度,調低電腦屏幕亮度,每台桌上電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9千克;每台筆記本電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6千克。
8 如果對全國保有的約7700萬台電腦屏幕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20萬噸。
9 完全關掉關閉電器電源,如電腦熒幕、手提電腦和電視,不使用備用模式。所有電器在不用的時候需切斷電源,若不切斷只關閉一樣費電。
10 不使用列印機時將其斷電,這樣每台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6千克。
11 每天少開半小時電視,每天少開半小時,每台電視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9.2千克。調低電視屏幕亮度,將電視屏幕設置為中等亮度,既能達到最舒適的視覺效果,還能省電,每台電視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3千克。
12 每日減少使用電視游戲機、電腦或電視。
使用電風扇。
13 電扇的耗電量與扇葉的轉速成正比,同一台電風扇的最快檔與最慢檔的耗電量相差約40%。在大部分時間裏,中、低檔風速足以滿足需要。 供應食水和處理污水的過程都會產生碳排放,因此,減少浪費食水即能幫助減碳。
1 代替浴缸,並控制沐浴時間。
不使用浴缸浸浴,淋浴時間不多於8分鍾。因為浴缸是極其耗水的沐浴方式,如果用淋浴代替,每人每次可節水170升,同時減少等量的污水排放,可節減排二氧化碳8.1千克。
2 適當調低淋浴溫度。
適當將淋浴溫度調低1度,每人每次淋浴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35克。
3 沐浴用水及時關閉,洗澡時應該及時關閉來水開關,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這樣,每人每次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克。
4 使用節水的水龍頭,使用感應節水龍頭可比手動水龍頭節水30%左右,每戶每年可因此減排二氧化碳24.8千克。
5 改用省水蓮蓬頭,每年可減少340公斤的CO2產生。
6 使用已注冊「用水效益標簽計劃」的花灑。第一級別的花灑比第三級別的花灑,每分鍾可節省用水5公升。 ●拒絕塑料袋
●巧用廢舊品
●遠離一次性
●提倡水循環
●出行少開車
●用電節約化
●辦公無紙化
●購物需謹慎
●植物常點綴
●爭做志願者
在氣候壓力日趨加大的今天,發展低碳經濟、開展低碳城市建設、全面實現低碳生活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共識。然而,一些市民乃至政府部門官員對實現低碳生活還普遍存有幾點疑惑,亟待各方努力,共同破解。這些疑惑具體體現如下:
1.實現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著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一些市民認為,從節約資源能源、環保以及減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實現低碳生活不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從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會降低人們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的生活水平。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王憲恩等專家則認為,全面實現低碳生活與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間並不沖突,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其中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結合點,探索一種低碳的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在維持高標准生活的同時盡量減少使用消費能源多的產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益生說,低碳生活不是一個落後的生活模式,搞低碳經濟並不一定會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在低碳經濟狀態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適寬敞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可以採取低碳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澆灌綠地,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層氣等清潔能源作為汽車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淺層水源、深層高溫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熱泵技術解決建築的供熱等。
2.低碳生活離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過遙遠,普通市民是否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些市民認為,低碳生活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對他們來說猶如遙不可及的夢想,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距離太遠;也有市民認為,低碳生活是一項系統工程,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難以實現,與其這樣,還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過且過。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春項目辦公室工作人員羅星碧說,在阻止全球變暖的行動中,不僅政府、企業需要制定有效的對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減少個人碳足跡,在生活中培養低碳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潮流,更是個人社會責任的體現。不僅如此,他們還把一些空白稍微多一點的紙張做成便簽紙,充分利用決不浪費。 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存環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為保護環境獻一份力。
3.低碳生活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否當甩手掌櫃?一些城市的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認為,低碳生活主要集中於市民的生活領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轉變觀念、加以踐行,政府及相關部門一方面無權干涉,另一方面對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轉變也甚感乏力。低碳生活不僅僅是市民的自覺行為,也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營造一個低碳生活環境。比如建設低碳小區、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靜脈產業,以及給自覺實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給予一定的獎勵等,這都對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一些市民也反映,希望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一些實現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務,通過出台一些政策對他們的生活行為進行一些引導。太原、保定等城市通過制訂實施涉及各個行業的綠色標准、印發低碳生活手冊等方式,有效引導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
❷ 為什麼要倡導「低碳生活」怎樣才能做到「低碳生活」
1、倡導「低碳生活」的意義: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當今社會,隨著人類生活發展,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隨之也對人類周圍環境帶來了影響與改變。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
2、怎樣做到低碳生活」
(1)增強環保意識
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2)推行林業碳匯
如果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里購買碳匯林或種樹。林業碳匯是通過實施造林和森林經營管理、植被恢復等活動,植物葉片中的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土裡的無機鹽和水分。
(3)養成低碳習慣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洗臉、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傢具、澆花等。干凈衛生,天然滋潤。
(2)低碳日和不系領帶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倡導低碳生活」的社會基礎
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低碳經濟的理解及做法有著明顯不同。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其低碳經濟目標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義務緊密聯系在一起。
❸ 論述新能源與低碳生活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
摘要:本文闡述了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兩者之間的關系。「低碳經濟」是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
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
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那些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
掘消費和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指出「低碳經濟」僅有先進技術的支撐是不夠的,必須依託於「低碳生
活」才能實現減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約、儉朴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要實現「低碳生活」,
宣傳引導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關鍵詞:環境科學;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可持續消費
1低碳經濟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經濟」,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
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
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創新,形成明確、穩定和長期的引導和鼓勵,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並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
模式轉變
進入21世紀,全球油氣資源不斷趨緊,保障能源安全壓力逐漸增大,全球環境容量瓶頸凸現,同時
氣候變化問題也成為有史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市場失靈」問題。在此背景下,英國率先提出「低碳經
濟」的概念,並於2003年頒布了《能源白皮書》(英國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現在,歐美發達
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產業、能源、技術、
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佔先機和產業制高點。日本作為推動「低碳經濟」的急先鋒,投入巨資致
力於發展「低碳技術」;美國參議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政府制定了低碳技術開發計
劃。這一切對我國而言,已形成壓力和挑戰。
我國現在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龐大,能源需求快速
增長。「高碳經濟」特徵突出的現實,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怎樣走出一條既確保經濟社會快
速發展,又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的老路,同時又不盲目讓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
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2從技術角度看低碳經濟
保障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無疑是「低碳經濟」要實現的最重要的兩個目標。英國所倡導的「低碳
經濟」,是通過制定和實施工業生產、建築和交通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的能效標准和相關政策措施,通過
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勵機制促進能源形式、能源來源、運輸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對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實現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標。最終實現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
放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確定性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氫能以及生
物質能技術。一般把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氫能等稱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質能認為是替代能
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風力發電雖然近年來發展很快,技術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還是高於煤電、水電。此
外,人們認為風力發電在發電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發電過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說風電
不排放二氧化碳,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與火力發電相比,風力發電在發電過程中是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
氧化碳,但在製造風力發電設備及其維修、維護過程中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們不能光比較發電過
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應當比較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發出單位電量的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說,認
為風力發電、電動汽車不污染環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觀念首先是不科學的。再比如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
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1]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商業化目標還很遠,技術還很不成熟。目
前新能源開發的高成本一方面說明技術不過關,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所謂新能源並不是無污染,也不見得二
氧化碳排放量就低,在沒有進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較之前,不能輕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
源。
2.2生物質能技術的實施結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生物質能技術,看似「一石兩鳥」,既解決化石能源緊張的替代和緩解
問題又改善環境。但從目前實施的結果看,它帶來的問題似乎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美國發展生物質能的
新政策出台後,美國的糧農們紛紛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或將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種為玉米。據統計,
2007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創下1944年來最高紀錄,產出的玉米中多達五分之一被用來生產乙醇汽
油。如此旺盛的需求當然也帶來了價格的上揚,僅2007年一年,美國國內的玉米價格就上漲了50%。[2]此
外,由於被玉米擠佔了種植空間,大豆的供應量減少,價格也開始上漲。因此布希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
少人的批評。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瓊·齊格勒警告說,一些國家將糧食轉化為燃油的做法是一種「反人類罪」,這種做法將加劇全球范圍內的糧食短缺,抬高糧食價格,讓更多貧困人口難以承受。利用糧食作物
轉換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對於日益嚴峻的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無疑雪上加霜,必將給世界造成更大規模飢荒。
在中國,2007年豬肉和食用油價格的一路飆升,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飼料價格的上漲,而且糧食
價格飛漲波及的不僅僅是中國。美國的一項能源政策對世界范圍內的食品價格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可謂美
國的生物燃料政策的實施客觀上已經形成了全球8億有車一族與20億最貧困人口之間針對糧食展開的較
量。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開發生物質能的計劃並未帶來化石能源緊張問題絲毫的緩解,倒是使新舊問題
相互交織,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困擾。
但這並不意味著技術創新和新能源的發展對於「低碳經濟」不重要,而是我們在推行「低碳經濟」的
同時要倡導「低碳生活」,或者說,「低碳生活」應當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低碳經濟應與低碳生活相依託
「低碳經濟」的重要含義之一,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而且
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那些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消費和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
潛力。
在市場經濟體制和觀念下,「低碳經濟」高能效、低能耗技術狀態下的生產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潤,因
此大量生產就是不可避免的,所生產的產品最終一定要想辦法賣出去的,而且是賣的越多越好。大量生產
必然會產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單位能耗降低了,但總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不會減少多少
的。舉例來說,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小汽車行駛一百千米的耗油量下降了約50%,但小汽車的總量卻增加了
幾十倍,顯而易見的是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許多倍。因此說,「低碳經濟」僅有先進技術的支
撐是不夠的,必須依託於「低碳生活」才能實現減排的目的。
3.1「低碳生活」是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約和儉朴的生活方式。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乃至於氣候
變化有關,比如一張A4紙的能源含量接近0.1度電,[3]由此也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絕大多
數人的生活能夠採取低排碳的適度消費的方式,那麼「低碳經濟」的實現是有可能的,有怎樣的生活方式
就有怎樣的經濟。
「低碳生活」不只是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它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
節。對於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數量看似微小,一旦以
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
如今在發達國家,很多人已經接受了由低碳經濟帶來的低碳生活方式,為了過上低碳生活,他們願意
做出自我犧牲,從關掉暖氣到放棄駕車去上班。今天歐洲人越來越喜歡乘坐火車出行,一個主要原因是乘
高速列車帶來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飛機的1/10。
簡約生活,也正成為更多中國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則。一些收入早已進人中產階級的市民,也會穿著舊
衣服去早市買便宜青菜,騎自行車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機。煮雞蛋早關一分鍾煤氣、用洗衣服的水沖廁
所、隨手關燈,列印用雙面紙等習慣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養的階層中去,帶來心靈的寧靜。
然而,能夠自覺地在可持續消費價值觀指導下做到適度消費的人是不多的,大量消費依然是社會生活
的主旋律。低碳經濟絕大部分時刻還只是一個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處在令人尷尬的紙上談兵階段。
在實際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比例太
高。一方面在努力實現「低碳經濟」,一方面又不停地揮霍。這些都是消費主義文化使然。
消費主義文化總是不斷刺激你去換最新款的手機、電視、衣服、鞋子;轟炸般的商業廣告煽動著公眾
一浪高過一浪的消費慾望,把人變成商業利潤的工具。不少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用一個月的收入買
一款新式手機或一個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國現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萬部手機,產生著大量的電
子垃圾。[4]不少年輕女性家裡堆滿了各種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還是要去買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
碳生活」的今天,「能掙會花」的口號不再象徵著現代化理念,而象徵著一種浪費資源的野蠻消費方式。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類文明的反面,嚴重製約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
實施,不但污染了生態環境,而且污染了人們的心靈。正是這種無限膨脹的消費慾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資
源的緊張。
3.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今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機關辦公建築能源審計結果,包括省建設廳、交通廳、發
改委在內的20個省直機關辦公樓,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電量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5]而
在這之前,國務院辦公廳以及湖北省政府都發布了節能降耗建設加以型機關的通知,並且也有一些具體的
要求。不能取得明顯成效的根本原因在於,公務人員的節能純粹是個人道德、認識的體現,即使有一些具
體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沒有一種剛性的制度約束,來催逼他節能。如果政府節能有制度保證,那麼公
務人員一旦不節能,就會受到組織、經濟等方面的懲戒,將會極大地推進節能在政府層面的落實。
6月16日《解放日報》報道,上海市將辦公節能措施具體化,如制定了「夏季著清涼裝上班,除外事
禮儀需要外不穿西裝不系領帶」、「辦公樓四樓以下不乘用電梯」、「公務出行拼車、乘用公交車」等規
定,正在將辦公節能措施具體化,並率先在公務人員中推行,這在大方向上應該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
果這些制度再輔之以懲戒措施,將會更現實化,也便於操作。
全民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宣傳教育開展以多年,公眾的環保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層面
的教育引導外,還必須有制度的約束。6月1日之前,許多人懷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頒布後,還
是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並且取得了實效。
總之,「低碳生活」的廣泛實施,,將扼制「高碳經濟」的蔓延,促進「低碳經濟」發展。而實現這
一目標,「低碳生活」的宣傳引導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參考文獻
[1]吳曉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N].文匯報:2008年6月5日
[2]賴華夏.石油漲價的蝴蝶效應[J].世界環境,2008(2):10
[3]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環境,2008(2):31
[4]陳曉鳳.簡約生活[J].自然之友通訊,2008(3):48
[5]毛建國.惟有通過法制催逼政府節能[N].中國青年報,2008年6月17日
❹ 保護環境倡導低碳生活的論文 急!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
論文摘要:闡述了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兩者之間的關系。「低碳經濟」是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而且意味著要引導公眾反思那些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消費和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指出「低碳經濟」僅有先進技術的支撐是不夠的。必須依託於「低碳乍活」才能實現減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約、儉朴和町持續的生活方式,要實現「低碳生活」,宣傳引導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論文關鍵詞:環境科學;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可持續消費
低碳經濟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200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創新。形成明確、穩定和長期的引導和鼓勵,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及運用,並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變。
進入21世紀,全球油氣資源不斷趨緊,保障能源安全壓力逐漸增大。全球環境容量瓶頸凸現。同時氣候變化問題也成為有史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市場失靈」問題。在此背景下。英國率先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並於2003年頒布了《能源白皮書(英國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現在,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以搶佔先機和產業制高點。日本作為推動「低碳經濟」的急先鋒。每年投入巨資致力於發展「低碳技術」:美國參議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政府制定了低碳技術開發計劃。這一切對我國而言,已形成壓力和挑戰。
我國現在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龐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高碳經濟」特徵突出的現實,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怎樣走出一條既確保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又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的老路,同時又不盲目讓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從技術角度看低碳經濟
保障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無疑是「低碳經濟」要實現的最重要的兩個目標。
英國所倡導的「低碳經濟」。是通過制定和實施工業生產、建築和交通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的能效標准及相關政策措施,通過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勵機制促進能源形式、能源來源、運輸渠道的多元化。
尤其是對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實現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標。最終實現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確定性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氫能以及生物質能技術。一般把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氫能等稱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質能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風力發電雖然近年來發展很快。技術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還是高於煤電、水電。
此外,由於風力發電在發電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發電過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們認為風電不排放二氧化碳。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與火力發電相比,風力發電在發電過程中雖然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製造風力發電設備及其維修、維護過程中卻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們不能光比較發電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當比較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發出單位電量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見,認為風力發電、電動汽車不污染環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觀念並不是很科學的。
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商業化目標還很遠。技術還很不成熟。
應認識到。一方面由於技術不過關,目前新能源開發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於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確定性。在沒有進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之前,不能輕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
2.2推行糧食生物質能燃料的後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生物質能技術,看似「一石兩鳥」。既解決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緊缺問題,又改善環境。但從目前實施的結果看,它帶來的問題似乎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美國發展生物質能的新政策出台後,美國的糧農們紛紛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或將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種為玉米。據統計,2007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創下194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產出的玉米中多達1/5被用來生產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當然也造成了玉米價格的上揚。僅2007年一年。美國國內的玉米價格就上漲了50%。此外,由於被玉米擠佔了種植空間。大豆的供應量減少。價格也開始上漲。因此布希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評。
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瓊·齊格勒警告說。一些國家將糧食轉化為燃油的做法是一種「反人類罪」。
這種做法將加劇全球范圍內的糧食短缺。抬高糧食價格,讓更多貧困人口難以承受。利用糧食作物轉換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對於日益嚴峻的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必將給世界造成更大規模的飢荒。
在中國,2007年豬肉和食用油價格的一路飆升。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飼料價格的上漲,而且糧食價格飛漲波及的不僅僅是中國。美國的一項能源政策對世界范圍內的食品價格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可謂是美國生物燃料政策的實施,客觀上已經形成了全球8億有車族與20億最貧困人口之間針對糧食展開的較量。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開發生物質能的計劃並未帶來化石能源緊張問題的絲毫緩解,倒是使新舊問題相互交織,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困擾。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技術創新和新能源的發展對於「低碳經濟」不重要。而是在推行「低碳經濟」的同時要倡導「低碳生活」,或者說,「低碳生活」應當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低碳經濟應依託於低碳生活
「低碳經濟」的重要含義之一,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而且意味著要引導公眾反思那些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消費和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在市場經濟的體制和觀念下,「低碳經濟」高能效、低能耗技術狀態下的生產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潤。因此大量的生產就不可避免,所生產的產品最終一定要想辦法賣出去,而且賣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產必然會產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單位能耗雖然降低了。但能耗總量因大量生產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會減少多少或許還會增加。舉例來說,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小汽車行駛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約50%,但由於小汽車的總量增加了幾十倍。顯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許多倍。
因此說。「低碳經濟」僅有先進技術的支撐是不夠的。必須依託於「低碳生活」才能實現真正的節能減排目的。
3.1「低碳生活」是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約和儉朴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於氣候變化有關。比如一張A4紙的能源含量接近於0.1kW·h電,由此就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能夠採取低排碳的適度消費的方式。那麼「低碳經濟」的實現是有可能的。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有什麼樣的經濟。
「低碳生活」不只包括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還包括人們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的細節。對於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每個人生活中浪費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對微小。而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
如今在許多發達國家。很多人已經自覺第接受了支撐低碳經濟的低碳生活方式,他們願意放棄享受,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從關掉暖氣到放棄駕車上班。今天歐洲人越來越喜歡乘坐火車出行。一個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車帶來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飛機的1/10。
簡約生活,也正在成為更多中國人家庭生活的准則。一些收入早已進入中產階級的市民,也會穿著舊衣服去早市買便宜青菜。騎自行車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機。煮雞蛋早關一分鍾煤氣、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隨手關燈、列印用雙面紙等習慣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養的階層中去,從而帶來心靈的寧靜。
然而,能夠自覺接受可持續消費價值觀指導,做到適度消費的人是不多的。追求高消費依然是社會生活的主旋律。絕大部分情況下低碳經濟還只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個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處在令人尷尬的紙上談兵階段。
在實際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實現「低碳經濟」,一方面又不停地揮霍。這些都是消費主義文化使然。
消費主義文化總是不斷刺激你去換最新款的手機、電視、衣服、鞋子:轟炸般的商業廣告煽動著公眾一浪高過一浪的消費慾望,把人變成商業利潤的工具。不少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用一個月的收入買一款新式手機或一個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一眨。中國現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萬部手機,產生著大量的電子垃圾。不少年輕女性家裡堆滿了各種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還是要去買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掙會花」的口號不再象徵著現代化理念。而象徵著一種浪費資源的野蠻消費方式。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類文明的反面,嚴重製約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不但污染了生態環境,而且污染了人們的心靈。正是這種無限膨脹的消費慾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資源的緊缺。
3.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2008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機關辦公建築能源審計結果,包括省建設廳、交通廳、發改委在內的20個省直機關辦公樓,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電量為80kW·h,是普通民宅的3-4倍。而在這之前,國務院辦公廳以及湖北省政府都發布了節能降耗建設節約型機關的通知,並且還作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
政府部門的規定不能取得明顯成效的根本原因。在於公務人員的節能純粹是個人道德、認識的體現,即使有一些具體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沒有一種剛性的制度約束來催逼人們節約能源。如果政府對節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證,那麼公務人員一旦不節能,就會受到組織、經濟、行政等方面的懲戒,那樣將會極大地推進節能措施在政府層面的有效落實。
2008年6月16日《解放日報》報道,上海市將辦公節能措施具體化,如制定了「夏季著清涼裝上班。除外事禮儀需要外不穿兩裝不系領帶」、「辦公樓四樓以下不乘用電梯」、「公務出行拼車、乘用公交車」等規定,正在將辦公節能措施具體化,並率先在公務人員中推行。這在大方向上應該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這些制度再輔之以懲戒措施,將會更現實化,也將便於操作。
全民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宣傳教育已開展多年,公眾的環保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層面的教育引導外,還必須有制度的約束。2008年6月1日之前,許多人懷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頒布後,還是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並且取得了實效。
總之,「低碳生活」的廣泛實施,將扼制「高碳經濟」的蔓延,促進「低碳經濟」發展。要實現「低碳經濟」這一目標。「低碳生活」的宣傳引導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❺ 領帶與低炭什麼關系
不是生產問題,其實想想就明白的,打領帶會將領口扎的很緊,不利於人體散熱,沒看到電視里人們一熱就把領帶拉松嗎?其實就是為了空調溫度不用設的太低。
❻ 實現低碳生活的途徑有哪兩條
低碳准則
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節約。
小貼士50條
1. 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2. 每張紙都雙面列印,相當於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
3. 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這是第一步,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少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4. 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些花草一樣可以,還無須開車;
5. 一隻塑料袋5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錢的50倍;
6. 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經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經用了,請用積水來沖洗馬桶;
7. 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碟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8. 相比開車族來說,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一不用擔心油價漲,二不用擔心體重漲;
9. 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燈打開,人類發明電燈至今不過130年,之前的幾千年也過得好好的;
10. 考慮到坐公交為世界環境做的貢獻,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開私家車帶來的優越感;
11. 請相信,痴迷皮草那不過是一種返祖沖動;
12. 可以這么認為,氣候變暖一部分是出於對過度使用空調和暖氣的報復;
13. 使用一次性因為製造它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 「MADE IN CHINA」字樣出現在不少外銷商品上,說明了我們中國確實已經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但是在一些西方的海洋博物館里存放的魚翅罐頭上寫著 「MADE IN CHINA」,恐怕你不好意思再吃你面前的那碗魚翅撈飯;
15. 未必紅木和真皮才能體現居家品味;建議使用竹製傢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16. 其實利用太陽能這種環保能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 肉食至少傷害三個對象:動物,你自己和地球;
18. 婚禮儀式不是你憋足28年勁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積累的PK。如今簡約、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 認為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那隻是心理作用;
20. 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約水電;
低碳生活宣傳海報
低碳生活宣傳海報
21. 把一個孩子從嬰兒期養到學齡前,花費確實不少,部分玩具、衣物、書籍用二手的就好;
22. 如果堵車的隊伍太長,還是先熄了火,安心等會兒吧;
23. 定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24. 定期清洗空調,不僅為了健康,還可以省不少電;
25. 一般的車用93#油就夠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費油,還傷發動機;
26. 跟老公交司機學習如何省油:少用急剎,把油門鬆了,靠慣性滑過去;
27. 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個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潔癖也不用這么誇張;
28. 科學地勤儉節約是優良傳統;剩菜冷卻後,用保鮮膜包好再送進冰箱;熱汽不僅增加冰箱做功,還會結霜,雙重費電;
29. 其實空調外機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設計的,給它穿外套,只會降低散熱效果,當然費電;
30. 洗衣粉出泡多少與洗凈能力之間無必然聯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幾次,省水省電省時間;
31. 洗衣機開強檔比開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壽命;
32. 電視機在待機狀態下耗電量一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這筆賬算起來還真不太小;
33. 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可以調暗,或者乾脆關掉;
34. 如果熱水用得多,不妨讓熱水器始終通電保溫,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一箱涼水燒到相同溫度還要低;
35. 洗干凈同樣一輛車,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龍頭沖洗用水量的1/8;
36. 可以把馬桶水箱里的浮球調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7. 建立節省檔案,把每月消耗的水電煤氣也記記賬,做到心中有數;
38. 買電器看節能指標,這是最簡單不過的方法了;
39. 實驗證明,中火燒水最省氣;
40. 過去亂丟電池還可以能是無知,就完全是不負責任了;
41. 隨身常備筷子或勺子,已經是環保人士的一種標簽;
42. 冰箱內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43. 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音響等;
44. 沒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費電的;
45. 非必要的話,盡量買本地、當季產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
46. 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
47. 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48. 烘乾真的沒必要,讓衣服曬曬太陽,會消毒殺菌;
49. 美國有統計表明:離婚之後的人均資源消耗量比離婚前高出42%-61%,讓我們用婚姻保護地球吧;
50. 在後備箱里少放些東西吧,那也是重量,浪費汽油資源,還易被盜。
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升水,那麼1億人就是1億度電,一億升水
衣
「一件400克重的100%滌綸褲子經過輾轉各國的原料採集、生產製作、銷售直到消費者手中多次的洗滌、烘乾、熨燙後,耗電量約為200千瓦時,燒煤供電就會排放出約47千克二氧化碳,相當於褲子本身重量的117倍。
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一件250克的純棉T恤,從原材料提供到最後的回收或焚燒,一生消耗能量約等於30度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公斤。」
由此可見,化學合成纖維的衣服生產過程消耗較多的能源.利用了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耗費大量能源和水,加上其材料不容易降解,需要更多能源處理掉這類服飾,加大了碳排放量。相反選擇棉、麻等天然纖維所製作的服飾,生產過程中減少了原料加工的大部分步驟,較能達到低碳的目的。
- 不過不要緊,除了參考穿著天然纖維所製作的服飾外,以下亦會有其他建議令大家平常穿衣都能環保過人~
1. 夏天時出門穿涼爽、輕便淺色的衣物,如免熨類的服裝,預估每年可達到3千公噸以上減碳效益。
2. 穿襯衣可以不打領帶。
3. 減少丟棄衣服,以DIY形式翻新舊衣或轉贈衣物予他人。
4. 減少洗衣、烘乾和熨燙的次數,從機洗改為手洗,變烘乾為自然晾乾,以降低能源消耗。
5. 洗衣機載滿才開, 以減低耗電。
6.選用節能洗衣機,它比普通洗衣機節電五成、節水六成,每台節能洗衣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4千克。
食
1.據估計,每日有50種動植物,因供給人類的糧食、葯物或衣飾而絕種。所以,不要購買瀕危或受保護的動植物和其製品,如野生人參、老虎制之葯物、皮草和海龜標本等。
2.根據調查,我們每人每年吞下5-7公斤的食物附加劑。所以,可選購未經加工及本地生產的新鮮食品,減少化學農葯和肥料毒害身體,又可減少長途運輸耗用的能源和產生的污染。
3.肉類在生產、加工及處理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尤其高,全球約50%的溫室氣體源自生產肉類。聯合國於2006年發表的報告指出[3],畜牧養殖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全球所有交通工具,包括飛機、火車、汽車、摩托車的總排放量還多。所以,鼓勵大家多菜少肉,吃素不吃肉1餐,減碳1100克。
4. 一次性筷子:中國每年生產800億對即棄筷子,首尾相接,可以從地球往返月球21次,可以鋪滿363個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隨身攜帶環保筷,每減少1萬雙一次性筷,少砍掉0.32棵樹,減碳3.7公斤。
5.按食量預備食物份量,以免份量過多而造成浪費。養成良好的習慣,吃多少、點多少,減少廚餘量。
6. 簡易低碳小貼士
用明火煮食1餐,減碳920克。自備水樽1個,重復使用20次,減碳500克。減少抽煙,1天少抽1支煙,每人每年減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如中國3.5億煙民都這麼做,那麼每年可節能約5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在廚房做飯時,應盡量避免抽油煙機長時間空轉,如果每台抽油煙機每天減少空轉10分鍾,1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千克。選用節能電飯煲,對同等重量的食品進行加熱,節能電飯鍋要比普通電飯鍋省電約兩成,每台每年減排二氧化碳8.65千克。
電燈篇
l 家庭採用慳電膽、LED燈或光管照明。用高品質節能燈代替白熾燈泡,可減少耗電,還可提高照明效果。同樣亮度的節能燈耗電量為白熾燈泡的1/4;以11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泡、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1支節能燈1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
在家隨手關燈
1 養成在家隨手關燈的好習慣,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7千克。
2 拉開窗簾善用日光少開燈
電器篇
選購具「第一級」能源效益級別的電器,這些電器最具能源效益,最節電。
使用冷氣機
空調是耗電量較大的電器,設定的溫度越低,消耗能源越多。
1:於氣溫高於攝氏26度的日子才使用冷氣機和調高冷氣機1度。如果每台冷氣機在26度基礎上調高1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1千克。選用節能空調。
2 臨睡前預設冷氣機的關機時間為起床前1小時,以少使用冷氣機。
3 出門提前幾分鍾關空調。空調房間的溫度不會因為空調的關閉而馬上升高,出門前3分鍾關空調,按每台每年節電5度的保守估計,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8千克。如果對全國1.5億台空調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節電約7.5億度,減排二氧化碳72萬噸。
4 選用節能空調。一台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每小時少耗電0.24度,按全年使用100小時的保守估計,可節電24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3千克,如果全國每年10%的空調換為節能空調,在此期間,每年可節電3.6億度,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
使用雪櫃
5 選用節能冰箱 1台節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千克。節約使用冰箱,每天減少3分鍾的冰箱開啟時間,1年可省下30度電。
用電腦、列印機、電視機
6 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每台台式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千克。用液晶電腦屏幕代替CRT屏幕,液晶屏幕與傳統CRT屏幕相比,大約節能五成。
7 調低電腦屏幕亮度,調低電腦屏幕亮度,每台桌上電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9千克;每台筆記本電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6千克。
8 如果對全國保有的約7700萬台電腦屏幕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20萬噸。
9 完全關掉關閉電器電源,如電腦熒幕、手提電腦和電視,不使用備用模式。所有電器在不用的時候需切斷電源,若不切斷只關閉一樣費電。
10 不使用列印機時將其斷電,這樣每台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6千克。
11 每天少開半小時電視,每天少開半小時,每台電視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9.2千克。調低電視屏幕亮度,將電視屏幕設置為中等亮度,既能達到最舒適的視覺效果,還能省電,每台電視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3千克。
12 每日減少使用電視游戲機、電腦或電視。
使用電風扇。
13 電扇的耗電量與扇葉的轉速成正比,同一台電風扇的最快檔與最慢檔的耗電量相差約40%。在大部分時間裏,中、低檔風速足以滿足需要。
用水篇
供應食水和處理污水的過程都會產生碳排放,因此,減少浪費食水即能幫助減碳。
1 代替浴缸,並控制沐浴時間。
不使用浴缸浸浴,淋浴時間不多於8分鍾。因為浴缸是極其耗水的沐浴方式,如果用淋浴代替,每人每次可節水170升,同時減少等量的污水排放,可節減排二氧化碳8.1千克。
2 適當調低淋浴溫度。
適當將淋浴溫度調低1度,每人每次淋浴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35克。
3 沐浴用水及時關閉,洗澡時應該及時關閉來水開關,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這樣,每人每次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克。
4 使用節水的水龍頭,使用感應節水龍頭可比手動水龍頭節水30%左右,每戶每年可因此減排二氧化碳24.8千克。
5 改用省水蓮蓬頭,每年可減少340公斤的CO2產生。
6 使用已注冊「用水效益標簽計劃」的花灑。第一級別的花灑比第三級別的花灑,每分鍾可節省用水5公升。
❼ 什麼是低碳生活方式
養成低碳生活習慣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洗臉、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傢具、澆花等。干凈衛生,天然滋潤; 2.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櫃中的異味;還可以擦洗玻璃,減少使用污染環境的玻璃清潔劑; 3.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傢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 4.喝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又能幫助改善睡眠;還可以用來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曬干後可吸異味; 5.出門購物,盡量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保護地球——低碳生活
6.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自帶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9.盡量不使用冰箱、空調、電風扇,熱時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質的扇子。 10.夏天開空調前,應先打開窗戶讓室內空氣自然更換,開電風扇讓室內先降溫,開空調後調至室溫25~26°之間,用小風,這樣既省電也低碳 11.用過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凈後可用來盛各種液體物質 12.食物廢料、殘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經過手工DIY的再創造,你會發現原來廢物也是寶,這樣的家居環境健康且充滿了創意的小歡樂。「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細節的改變證明:氣候變化已經不再只是環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是一種理想了,更是一種「愛護地球,從我做起」的生活方式。 還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幾點: 1.每天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鍾,替代電子鬧鍾; 2.在午休和下班後關掉電腦電源; 3.一旦不用電燈、空調,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手機充電插頭; 4.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用在公園等適合跑步的空氣清新的地方中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 45分鍾鍛煉; 5.用節能燈替換60瓦的燈泡;不開汽車而改騎自行車或步行 6.使用電腦時,盡量使用低亮度,開啟程序少些。 7.盡量少看電視。建議多看書,既節電,又可以增長知識。 8.用剩的小塊肥皂香皂,收集起來裝在不能穿的小絲襪中,可以接著用。 9.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食品之間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10. 少買不必要的衣服。 服裝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時產生廢氣、廢水等污染物。在保證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節能約 2.5 千克 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 6.4 千克 。如果全國每年有 2500 萬人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節能約 6.25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 16 萬噸。 11.少坐飛機,飛機從停機坪上升到空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於3600台汽車的排放量。 12.旅遊觀光區,避免接觸海洋生物,會破壞海洋生態平衡。 13.旅遊時,請自帶清潔用品,減少更換被鋪的需要,因酒店每次回收的毛巾、被單、床鋪都需要用大量的水和清潔劑來清洗,造成水質污染。一次性的洗刷用品都要經歷回收、再造的過程里產生廢物及廢料地球是需要好幾十年才能氧化掉。 14.減少使用塑料物品,塑料廢物去到垃圾處理廠及堆田區,一般需要20~30年才能被土壤稀釋及完全氧化。泥石流、土地下沉等問題並不是自然現象,而是人為造成的,請愛護我們的土地,愛護地球。
全新打造低碳家園
「低碳」是一個涵蓋內容非常廣的概念,所有能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都可以統稱為低碳,包括 工業生產上的節能減排、建築的綠色設計、汽車的節能。低碳生活對於家居來講,也能盡量節約能源,減低有害物質的排放。 簡約大方最利於節能 近幾年來,簡約的設計風格漸漸成為家庭裝修中的主導風格。而簡約的風格恰恰就是家裝節能中最為合理的關鍵因素,當然簡約並不等於簡單,只要設計考慮周全,簡約的風格是很適宜現代裝修,特別是年輕人的裝修來使用的。而且這樣的設計風格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家庭裝修當中的材料浪費問題。通透的設計如今也慢慢被越來越多的業主所接受,而這樣的設計在保持通風和空氣流通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能源浪費。 色彩回歸環保自然 以前的家總是千篇一律的白色,隨著化工產業的發展,家居的顏色越來越多。其實色彩的運用也是關繫到節能的,過多使用大紅、綠色、紫色等深色系其實就會浪費能源。 特別是高溫時節,由於深色的塗料比較吸熱,大面積設計使用在家庭裝修牆面中,白天吸收大量的熱能,晚上使用空調會增加居室的能量消耗。 綠色建材築就低碳生活 在裝修過程中,其實可以更多在一些不注重牢度的「地帶」使用類似輕鋼龍骨、石膏板等輕質隔牆材料,盡量少用粘土實心磚、射燈、鋁合金門窗等。而在一些設計上也可以考慮放棄,比如絕大多數家庭只是偶爾使用的射燈和燈帶,其實是造價不菲的設計,很可能成為一大浪費。完全可以通過材質對比、色彩搭配等各種手段,替代射燈和燈帶。 此外,搬新居時,能繼續使用的傢具盡量不換。多使用竹製、藤製的傢具,這些材料可再生性強,也能減少對森林資源的消耗。 低碳生活,家居業似乎已經領先一步。從環保材料到環保裝修,從砍伐樹木到建設速生林,從發光頂設計到太陽能燈具…… 人類生活活動需要消耗能量,並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學家發現,近200年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經上升30%,人們普遍認為各類極端氣候都和此有關。人們開始呼籲「低碳經濟,低碳生活」。這是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潔能源,減少能耗,減少污染的生活模式。 低碳生活並不深奧。設計師認為,「低碳」最原始的表現形式,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錢干最多的事。裝修初期,業主和設計師都想方設法用最低的成本,最常見的材料和最簡單的設計,布置出一個舒適、安全又健康的家。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開始在個性風格、特殊材料和高科技智能產品上下工夫,此舉無疑消耗了許多不必要的能源。如今,環境污染嚴重,能源缺乏和經濟危機等因素,促使最初簡朴的裝修理念升級為低碳生活了。 簡約設計風潮再回歸 「近年來,盡管家裝風格概念一直在不停變換,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始終是主流。」瑞家裝飾設計師說,許多中高端的客戶主動提出,拒絕採用過去那種崇尚奢華的家裝設計理念,改走簡約路線,以自然通風、自然採光為原則,減少空調、電燈的使用幾率,節約裝飾材料、節約用電、節約建造成本。 「如果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房屋內部結構改造,那就 方的個更『低碳』了。」裝飾設計師認為,從設計上而言,低碳理念其實與這兩年一些家裝公司強調的「輕裝修,重裝飾」的理念是吻合的。在裝修設計的時候,一些較為時尚的家庭也不再簡單地用吊頂、壁櫃,以及用一些昂貴的裝飾材料打造的裝飾造型等將空間堆砌裝滿,他們更講究空間布局、功能設置等,注重裝修和裝飾的區分,會利用實用的傢具與恰到好處的裝飾品來表現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情趣。 設計師建議,簡約裝修要遵循「少改動少修飾」的原則。即使房間結構存在很多問題,也不要大規模改動。消費者可以和設計師多溝通,用其他辦法解決或彌補。房間中少用隔斷等裝飾手法,盡量用空間的變化來達到效果。如果一定要使用隔斷,盡可能將其與儲物櫃、書櫃等傢具合二為一,減少其獨立存在的機會,增大室內空間。另外,減少隔斷的設置,還可以加速室內空氣流動,減少空調、電扇等家用電器的耗能。 充分利用可循環材料 家居行業的原材料在採集、生產製造和運輸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能夠做到「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不多。「家裝設計正在流行『天然風』,並非只為了迎合田園式、鄉村式的風格。」華泰經典裝飾設計師認為,家裝流行「天然風」的意義在於它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建議業主在選擇木材、棉花、金屬、塑料、玻璃、藤條時,要盡可能地使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 在裝飾材料的選擇上,很多人並非不注重環保,而是容易陷入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在裝修過程中,其實可以更多地選擇一些類似輕鋼龍骨、石膏板等輕質隔牆材料,少用黏土實心磚、射燈、鋁合金門窗等資源浪費較大的材料,也可以從側面降低家裝工程的碳排放量。 一些家居配飾師也認為,在家居生活中合理利用廢舊物品對於營造「低碳」的生活環境同樣意義重大。比如,將喝過的茶葉曬干做枕頭芯,不僅舒適,還能幫助改善睡眠;用廢紙殼做煙灰缸,隨用隨扔,省事且方便。這些毫不起眼的廢物經過精心的DIY,都可以變廢為寶,讓自己的家變得更環保、更溫馨,又充滿實現創意的歡樂。 節約能源 低碳家居的核心是節能,但是節能並不意味著要犧牲居住的舒適度,並非就是要把空調或採暖系統關了。其實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就是在對人類生存環境影響最小,甚至是有助於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前提下,讓人的身心處於舒適的狀態。比如,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和供暖;還有歐洲現在建設了很多零排放建築,隔熱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風的條件下,隔熱層可以把室內溫度調控到一個合適的水平。
編輯本段低碳准則
低碳生活貼士
1.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張紙都雙面列印,相當於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 3.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這是第一步,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4.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些花草一樣可以,還無須開車 5.一隻塑料袋5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錢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經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經用了,請用積水來沖洗馬桶; 7.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碟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8.相比開車族來說,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一不用擔心油價漲,二不用擔心體重漲; 9.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打開,人類發明電燈至今不過130年,之前的幾千年也過得好好的; 10.考慮到坐公交為世界環境做的貢獻,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開私家車帶來的優越感 11.請相信,痴迷皮草那不過是一種返祖沖動 12.可以這么認為,氣候變暖一部分是出於對過度使用空調和暖氣的報復 13.盡量少使用一次性因為製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MADE IN CHINA」字樣出現物品,在不少外銷商品上,說明了我們中國現在確實已經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但是在一些西方的海洋博物館里存放的魚翅罐頭上寫著 「MADE IN CHINA」,恐怕你不好意思再吃你面前的那碗魚翅撈飯 15.未必紅木和真皮才能體現居家品味;建議使用竹製傢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16.其實利用太陽能這種環保能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過量肉食至少傷害三個對象:動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禮儀式不是你憋足28年勁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積累的PK。如今簡約、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認為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那隻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約水電 21.把一個孩子從嬰兒期養到學齡前,花費確實不少,部分玩具、衣物、書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車的隊伍太長,還是先熄了火,安心等會兒吧 23.定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24.定期清洗空調,不僅為了健康,還可以省不少電; 25.一般的車用93#油就夠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費油,還傷發動機; 26.跟老公交司機學習如何省油:少用急剎,把油門鬆了,靠慣性滑過去; 27.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個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潔癖也不用這么誇張; 28.科學地勤儉節約是優良傳統;剩菜冷卻後,用保鮮膜包好再送進冰箱;熱汽不僅增加冰箱做功,還會結霜,雙重費電; 29.其實空調外機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設計的,給它穿外套,只會降低散熱效果,當然費電; 30、洗衣粉出泡多少與洗凈能力之間無必然聯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幾次,省水省電省時間; 31.洗衣機開強檔比開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壽命; 32.電視機在待機狀態下耗電量一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這筆賬算起來還真不太小; 33.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僅可以調暗,或者乾脆關掉; 34.如果熱水用得多,不妨讓熱水器始終通電保溫,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一箱涼水燒到相同溫度還要低; 35.洗干凈同樣一輛車,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龍頭沖洗用水量的1/8; 36.可以把馬桶水箱里的浮球調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7.建立節省檔案,把每月消耗的水電煤氣也記記賬,做到心中有數; 38.買電器看節能指標,這是最簡單不過的方法了; 39.實驗證明,中火燒水最省氣; 40、10年前亂丟電池還可以能是無知,現在就完全是不負責任了; 41.隨身常備筷子或勺子,已經是環保人士的一種標簽; 42.冰箱內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43.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音響等等; 44.沒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費電的; 45.非必要的話,盡量買本地、當季產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 46.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 47.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48.烘乾真的沒必要,讓衣服曬曬太陽,會消毒殺菌; 49.美國有統計表明:離婚之後的人均資源消耗量比離婚前高出42%-61%,讓我們用婚姻保護地球吧 50 、在後備箱里少放些東西吧,那也是重量,浪費汽油資源,還易被盜。 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升水,那麼1億人就是1億度電,一億升水。 衣 「一件400克重的100%滌綸褲子經過輾轉各國的原料採集、生產製作、銷售直到消費者手中多次的洗滌、烘乾、熨燙後,耗電量約為200千瓦時,燒煤供電就會排放出約47千克二氧化碳,相當於褲子本身重量的117倍。 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一件250克的純棉T恤,從原材料提供到最後的回收或焚燒,一生消耗能量約等於30度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公斤。」 由此可見,化學合成纖維的衣服生產過程消耗較多的能源.利用了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耗費大量能源和水,加上其材料不容易降解,需要更多能源處理掉這類服飾,加大了碳排放量。相反選擇棉、麻等天然纖維所製作的服飾,生產過程中減少了原料加工的大部分步驟,較能達到低碳的目的。 -不過唔緊要,除了參考穿著天然纖維所製作的服飾外,以下亦會有其他建議令大家平常穿衣都能環保過人~^^ 1. 夏天時出門穿涼爽、輕便淺色的衣物,如免熨類的服裝,預估每年可達到3千公噸以上減碳效益。 2. 穿襯衣可以不打領帶。 3. 減少丟棄衣服,以DIY形式翻新舊衣或轉贈衣物予他人。 4. 減少洗衣、烘乾和熨燙的次數,從機洗改為手洗,變烘乾為自然晾乾,以降低能源消耗。 5. 洗衣機載滿才開, 以減低耗電6.選用節能洗衣機,它比普通洗衣機節電五成、節水六成,每台節能洗衣機每 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4千克。 6.選用節能洗衣機,它比普通洗衣機節電五成、節水六成,每台節能洗衣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4千克。 1.據估計,目前每日有5 0種動植物,因供給人類的糧食、葯物或衣飾而絕種。 所以,不要購買瀕危或受保護的動植物和其製品,如野生人參、老虎制之葯物、皮草和海龜標本等。 2.根據調查,我們每人每年吞下5-7公斤的食物附加劑。 所以,可選購未經加工及本地生產的新鮮食品,減少化學農葯和肥料毒害身體,又可減少長途運輸耗用的能源和產生的污染。 3.生產和加工肉類在生產、加工及處理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尤其高,全球約18%的溫室氣體源自生產肉類。剩餘食物會送往堆填區棄置,這些食物在分解過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和沼氣,沼氣的吸熱量能力比二氧化碳高23倍,是另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所以,鼓勵當大家多菜少肉。吃素不吃肉1餐,減碳1100克按食量預備食物份量,以免份量過多而造成浪費。養成良好的習慣,吃多少、點多少,減少廚餘量。 4. 筷子令地球快快暖化? 中國每年生產800億對即棄筷子,首尾相接,可以從地球往返月球21次,可以鋪滿363個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 隨身攜帶環保筷,每減少1萬雙一次性筷,少砍掉0.32棵樹,減碳3.7公斤。 5. 簡易低碳小貼士 用明火煮食1餐,減碳920克自備水樽1個,重復使用20次,減碳500克減少抽煙,1天少抽1支煙,每人每年減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如中國3.5億煙民都這麼做,那麼每年可節能約5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在廚房做飯時,應盡量避免抽油煙機空轉,以避免長時間空轉。如果每台抽油煙機每天減少空轉10分鍾,1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千克。選用節能電飯煲,對同等重量的食品進行加熱,節能電飯鍋要比普通電飯鍋省電約兩成,每台每年減排二氧化碳8.65千克。 1. 電燈篇 l 家庭採用慳電膽、LED燈或光管照明。用高品質節能燈代替白熾燈泡,可減少耗電,還可提高照明效果。同樣亮度的節能燈耗電量為白熾燈泡的1/4;以11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泡、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1支節能燈1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 在家隨手關燈 l 養成在家隨手關燈的好習慣,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7千克。 l 拉開窗簾善用日光少開燈 2. 電器篇 選購具「第一級」能源效益級別的電器,這些電器最具能源效益,最慳電。 使用冷氣機 空調是耗電量較大的電器,設定的溫度越低,消耗能源越多。 l 於氣溫高於攝氏26度的日子才使用冷氣機和調高冷氣機1度。如果每台冷氣機在26度基礎上調高1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1千克。選用節能空調。一台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每小時少耗電0.24度,保守估計,每年可節電24度。 l 臨睡前預設冷氣機的關機時間為起床前1小時,以少使用冷氣機。 l 出門提前幾分鍾關空調。空調房間的溫度不會因為空調的關閉而馬上升高,出門前3分鍾關空調,按每台每年節電5度的保守估計,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8千克。如果對全國1.5億台空調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節電約7.5億度,減排二氧化碳72萬噸。 l 選用節能空調。一台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每小時少耗電0.24度,按全年使用100小時的保守估計,可節電24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3千克,如果全國每年10%的空調換為節能空調,在此期間,每年可節電3.6億度,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 使用雪櫃 l 選用節能冰箱1台節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千克。節約使用冰箱,每天減少3分鍾的冰箱開啟時間,1年可省下30度電。 用電腦、列印機、電視機 l 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每台台式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千克。 用液晶電腦屏幕代替CRT屏幕,液晶屏幕與傳統CRT屏幕相比,大約節能五成。 l 調低電腦屏幕亮度,調低電腦屏幕亮度,每台桌上電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9千克;每台筆記本電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6千克。 l 如果對全國保有的約7700萬台電腦屏幕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20萬噸。 l 完全關掉關閉電器電源,如電腦熒幕、手提電腦和電視,不使用備用模式。所有電器在不用的時候需切斷電源,若不切斷只關閉一樣費電。 l 不使用列印機時將其斷電,不使用列印機時將其斷電,每台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6千克。 l 每天少開半小時電視,每天少開半小時,每台電視機每年可應減排二氧化碳19.2千克。調低電視屏幕亮度,將電視屏幕設置為中等亮度,既能達到最舒適的視覺效果,還能省電,每台電視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3千克。 l 每日減少使用電視游戲機、電腦或電視。 使用電風扇。 l 電扇的耗電量與扇葉的轉速成正比,同一台電風扇的最快檔與最慢檔的耗電量相差約40%。在大部分時間裏,中、低檔風速足以滿足需要。 用水篇 供應食水和處理污水的過程都會產生碳排放,因此,減少浪費食水即能幫助減碳。 l 代替浴缸,並控制沐浴時間 不使用浴缸浸浴,淋浴時間不多於8分鍾。因為浴缸是極其耗水的沐浴方式,如果用淋浴代替,每人每次可節水170升,同時減少等量的污水排放,可節減排二氧化碳8.1千克。 l 適當調低淋浴溫度 適當將淋浴溫度調低1度,每人每次淋浴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35克。 l 沐浴用水及時關閉 洗澡時應該及時關閉來水開關,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這樣,每人每次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克。 l 使用節水的水龍頭 使用感應節水龍頭可比手動水龍頭節水30%左右,每戶每年可因此減排二氧化碳24.8千克。 l 改用省水蓮蓬頭,每年可減少340公斤的CO2產生。 l 使用已注冊「用水效益標簽計劃的花灑。第一級別的花灑比第三級別的花灑,每分鍾可節省用水5公升。
低碳生活十大准則
●拒絕塑料袋 ●巧用廢舊品 ●遠離一次性 ●提倡水循環 ●出行少開車 ●用電節約化 ●辦公無紙化 ●購物需謹慎 ●植物常點綴 ●爭做志願者
❽ 有關低碳環保的論文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
論文摘要:闡述了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兩者之間的關系。「低碳經濟」是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而且意味著要引導公眾反思那些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消費和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指出「低碳經濟」僅有先進技術的支撐是不夠的。必須依託於「低碳乍活」才能實現減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約、儉朴和町持續的生活方式,要實現「低碳生活」,宣傳引導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論文關鍵詞:環境科學;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可持續消費
低碳經濟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200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創新。形成明確、穩定和長期的引導和鼓勵,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及運用,並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變。
進入21世紀,全球油氣資源不斷趨緊,保障能源安全壓力逐漸增大。全球環境容量瓶頸凸現。同時氣候變化問題也成為有史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市場失靈」問題。在此背景下。英國率先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並於2003年頒布了《能源白皮書(英國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現在,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以搶佔先機和產業制高點。日本作為推動「低碳經濟」的急先鋒。每年投入巨資致力於發展「低碳技術」:美國參議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政府制定了低碳技術開發計劃。這一切對我國而言,已形成壓力和挑戰。
我國現在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龐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高碳經濟」特徵突出的現實,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怎樣走出一條既確保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又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的老路,同時又不盲目讓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從技術角度看低碳經濟
保障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無疑是「低碳經濟」要實現的最重要的兩個目標。
英國所倡導的「低碳經濟」。是通過制定和實施工業生產、建築和交通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的能效標准及相關政策措施,通過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勵機制促進能源形式、能源來源、運輸渠道的多元化。
尤其是對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實現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標。最終實現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確定性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氫能以及生物質能技術。一般把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氫能等稱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質能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風力發電雖然近年來發展很快。技術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還是高於煤電、水電。
此外,由於風力發電在發電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發電過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們認為風電不排放二氧化碳。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與火力發電相比,風力發電在發電過程中雖然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製造風力發電設備及其維修、維護過程中卻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們不能光比較發電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當比較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發出單位電量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見,認為風力發電、電動汽車不污染環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觀念並不是很科學的。
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商業化目標還很遠。技術還很不成熟。
應認識到。一方面由於技術不過關,目前新能源開發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於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確定性。在沒有進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之前,不能輕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
2.2推行糧食生物質能燃料的後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生物質能技術,看似「一石兩鳥」。既解決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緊缺問題,又改善環境。但從目前實施的結果看,它帶來的問題似乎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美國發展生物質能的新政策出台後,美國的糧農們紛紛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或將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種為玉米。據統計,2007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創下194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產出的玉米中多達1/5被用來生產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當然也造成了玉米價格的上揚。僅2007年一年。美國國內的玉米價格就上漲了50%。此外,由於被玉米擠佔了種植空間。大豆的供應量減少。價格也開始上漲。因此布希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評。
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瓊·齊格勒警告說。一些國家將糧食轉化為燃油的做法是一種「反人類罪」。
這種做法將加劇全球范圍內的糧食短缺。抬高糧食價格,讓更多貧困人口難以承受。利用糧食作物轉換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對於日益嚴峻的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必將給世界造成更大規模的飢荒。
在中國,2007年豬肉和食用油價格的一路飆升。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飼料價格的上漲,而且糧食價格飛漲波及的不僅僅是中國。美國的一項能源政策對世界范圍內的食品價格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可謂是美國生物燃料政策的實施,客觀上已經形成了全球8億有車族與20億最貧困人口之間針對糧食展開的較量。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開發生物質能的計劃並未帶來化石能源緊張問題的絲毫緩解,倒是使新舊問題相互交織,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困擾。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技術創新和新能源的發展對於「低碳經濟」不重要。而是在推行「低碳經濟」的同時要倡導「低碳生活」,或者說,「低碳生活」應當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低碳經濟應依託於低碳生活
「低碳經濟」的重要含義之一,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而且意味著要引導公眾反思那些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消費和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在市場經濟的體制和觀念下,「低碳經濟」高能效、低能耗技術狀態下的生產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潤。因此大量的生產就不可避免,所生產的產品最終一定要想辦法賣出去,而且賣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產必然會產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單位能耗雖然降低了。但能耗總量因大量生產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會減少多少或許還會增加。舉例來說,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小汽車行駛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約50%,但由於小汽車的總量增加了幾十倍。顯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許多倍。
因此說。「低碳經濟」僅有先進技術的支撐是不夠的。必須依託於「低碳生活」才能實現真正的節能減排目的。
3.1「低碳生活」是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約和儉朴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於氣候變化有關。比如一張A4紙的能源含量接近於0.1kW·h電,由此就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能夠採取低排碳的適度消費的方式。那麼「低碳經濟」的實現是有可能的。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有什麼樣的經濟。
「低碳生活」不只包括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還包括人們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的細節。對於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每個人生活中浪費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對微小。而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
如今在許多發達國家。很多人已經自覺第接受了支撐低碳經濟的低碳生活方式,他們願意放棄享受,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從關掉暖氣到放棄駕車上班。今天歐洲人越來越喜歡乘坐火車出行。一個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車帶來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飛機的1/10。
簡約生活,也正在成為更多中國人家庭生活的准則。一些收入早已進入中產階級的市民,也會穿著舊衣服去早市買便宜青菜。騎自行車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機。煮雞蛋早關一分鍾煤氣、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隨手關燈、列印用雙面紙等習慣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養的階層中去,從而帶來心靈的寧靜。
然而,能夠自覺接受可持續消費價值觀指導,做到適度消費的人是不多的。追求高消費依然是社會生活的主旋律。絕大部分情況下低碳經濟還只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個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處在令人尷尬的紙上談兵階段。
在實際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實現「低碳經濟」,一方面又不停地揮霍。這些都是消費主義文化使然。
消費主義文化總是不斷刺激你去換最新款的手機、電視、衣服、鞋子:轟炸般的商業廣告煽動著公眾一浪高過一浪的消費慾望,把人變成商業利潤的工具。不少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用一個月的收入買一款新式手機或一個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一眨。中國現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萬部手機,產生著大量的電子垃圾。不少年輕女性家裡堆滿了各種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還是要去買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掙會花」的口號不再象徵著現代化理念。而象徵著一種浪費資源的野蠻消費方式。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類文明的反面,嚴重製約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不但污染了生態環境,而且污染了人們的心靈。正是這種無限膨脹的消費慾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資源的緊缺。
3.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2008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機關辦公建築能源審計結果,包括省建設廳、交通廳、發改委在內的20個省直機關辦公樓,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電量為80kW·h,是普通民宅的3-4倍。而在這之前,國務院辦公廳以及湖北省政府都發布了節能降耗建設節約型機關的通知,並且還作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
政府部門的規定不能取得明顯成效的根本原因。在於公務人員的節能純粹是個人道德、認識的體現,即使有一些具體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沒有一種剛性的制度約束來催逼人們節約能源。如果政府對節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證,那麼公務人員一旦不節能,就會受到組織、經濟、行政等方面的懲戒,那樣將會極大地推進節能措施在政府層面的有效落實。
2008年6月16日《解放日報》報道,上海市將辦公節能措施具體化,如制定了「夏季著清涼裝上班。除外事禮儀需要外不穿兩裝不系領帶」、「辦公樓四樓以下不乘用電梯」、「公務出行拼車、乘用公交車」等規定,正在將辦公節能措施具體化,並率先在公務人員中推行。這在大方向上應該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這些制度再輔之以懲戒措施,將會更現實化,也將便於操作。
全民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宣傳教育已開展多年,公眾的環保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層面的教育引導外,還必須有制度的約束。2008年6月1日之前,許多人懷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頒布後,還是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並且取得了實效。
總之,「低碳生活」的廣泛實施,將扼制「高碳經濟」的蔓延,促進「低碳經濟」發展。要實現「低碳經濟」這一目標。「低碳生活」的宣傳引導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