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領帶用法 » 李先念當過什麼領帶

李先念當過什麼領帶

發布時間: 2022-12-08 12:25:36

Ⅰ 紅安縣有多少個將軍分別是哪些生前當過什麼職位

紅安縣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主席和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將軍。人名、職銜分別如下 :
紅安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董必武 李先念 鄭位三

紅安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陳錫聯 韓先楚 秦基偉 王建安 郭天民 王誠漢 周純全 謝富治

紅安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王近山 劉 飛 劉昌毅 李天煥 張天雲 張仁初 胡奇才 徐斌洲
徐深吉 詹才芳

紅安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程儒珍 韓衛民 袁克服 金世柏 羅厚福 李世炎 耿錫祥 黎錫福
鄒國厚 徐紹華 賀健 熊應堂 程悅長 殷國洪 盧燕秋 張天恕
鄭國仲 況玉純 秦光遠 陳美藻 李定灼 江波 劉福勝 趙鶴亭
馬忠全 閔學勝 戴克林 戴克明 程啟文 羅應懷 甘思和 胡正平
汪運祖 何德慶 張志勇 塗錫道 張竭誠 詹少聯 謝正榮 周世忠
吳振挺 陳焱清 江騰蛟

原黃安(紅安)籍後區劃變更為新縣、大悟縣的將軍
劉華清 聶鳳智 李德生 許世友 高厚良 黃立清 肖永銀 吳世安
嚴光 吳林煥 肖德明 姚運良 周明國 肖志賢 伍瑞卿 吳先恩

紅安藉其他師級以上將領152人

紅安籍新一代人民解放軍少將
黃俊峰 胡先貴 江建曾 吳曉恆 羅毅 秦衛江 李平 劉曉琨


紅安籍新一代將軍名單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上,紅安只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但就是這個地處大別山的小小「彈丸」之地,卻走出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以鋼鐵般的意志,鑄造了聞名遐邇的「將軍縣」;以鏗鏘有力的聲音,「喊」出了「小小紅安,真不簡單」的樂章。
三支紅軍部隊從紅安走出。這三支部隊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每3個紅軍戰士中,就有1個紅安人。一個山區小縣誕生三支紅軍部隊,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安是人民解放軍發展的搖籃之一。
14萬紅安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捐軀。據史料記載,在每4個犧牲的紅軍戰士中,就有1個紅安人。1927年紅安有48萬人,到了1949年,紅安只有37萬人,後來查到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2萬人。
61個開國將領、171名師軍級將軍同一個「紅安鄉音」。在1955年至1965年授予的開國將帥中,紅安以8位上將、lO位中將、43位少將而榮居全國第一,還有171名師軍級高級將領,因而成為當之無愧的「將軍縣」。
而今天紅安籍新一代將軍:
中將:江建曾
少將:秦衛江、劉曉琨、吳曉恆(女)、李平、程晟、阮成友、馬湘生、羅毅、羅剛、胡先貴、黃俊鋒、陳再方、郭順等,新一代將軍在全國仍然排第一位。其中:
江建曾,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空軍司令員(紅安高橋人)
秦衛江,系27集團軍軍長(紅安七里人)
劉曉琨,系廣西軍區司令員(紅安七里人)
吳曉恆,女,系第一軍醫大學校長(紅安八里人)
李平,某警備區副司令員(紅安高橋人)
阮成友,中央警衛局副局長(紅安覓兒人)
馬湘生,總參陸航局局長(紅安城關人)
羅毅,原總裝備部,已退役(紅安高橋人)
羅剛,某軍分區副司令員(紅安高橋人)
胡先貴,東海艦隊副司令員(紅安城關人)
黃俊鋒,原任總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已退役
陳再方,任總裝綜合計劃部副部長(紅安高橋人)

紅安新一代將軍的特點是:
陸海空全面開花,男將女將齊上陣,文職武職並進.
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海進行了一次現代化的大規模演習,空軍總指揮是紅安人江建曾,海軍總指揮是紅安人胡先貴,他們一個是籃天雄鷹,一個海上蛟龍!
秦衛江是我軍的第一個,可能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碩士學軍長;
馬湘生,我國的第一批特級飛行員,在祖國50年開國慶典上,作為帶隊長機飛越天安門接受黨和國家領導檢閱,.. 他駕駛過的直升機種類最多——32種;直升機飛行員中他獲得的各國獎章最多——20餘枚,獲得過最高榮譽,英雄無畏獎;
1988年,全軍僅有五朵金花被授予少將軍銜,其中一朵就是紅安人吳曉恆;
郭順武警少將任邊防管理局副局長,程晟武警少將任邊防管理局參謀長,9月4日上午,公安部邊防局召開機關幹部大會,宣布了公安部關於郭順武警少將為邊防管理局副局長、程晟武警少將為邊防管理局參謀長的任職命令。
郭順,原任公安部邊防局參謀長。2005年晉升武警少將警銜。

Ⅱ 李先念在解放戰爭中授予過中將軍銜嗎

得過。1945年李先念得過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其實抗日戰爭中很多我軍領導人都有軍銜,十大元帥只有陳毅、羅榮桓沒有。其他都是上將、中將、少將。我們還有一大堆校官呢。

Ⅲ 1976年主席病逝,葉劍英密見李先念,兩人為何要提起陳錫聯

1976年 的時候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我們的領袖不幸因病去世,當時李先念有事需要和葉劍英協商,李先念因為謹慎並沒有直接和工作人員說自己要去找葉劍英, 而是對工作人員說:自己心情不好想去植物園去散散心,就在車子快到達植物園的時候就在這時李先念突然和工作人員說:去葉帥府。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門口,此時李先念才讓警衛人員給葉帥打電話說要見面,當時葉劍英很是詫異因為他們曾經 「約法三章」,不在各種的住處見面出發是有非常緊急的事情,於是葉劍英急忙去樓前等他。在兩人見面後葉劍英就先問李先念你怎麼來了?

李先念回答說: 「我怎麼不能來」? 此時兩人都知道彼此的想法,之後葉劍英就帶李先念去了自己的房間裡面,在他們坐下後葉劍英問李先念:「你說共事還是因為老交情?而 李先念回答說:「都有。」 當時兩人為了防止有人偷聽於是他們先是打開了收音機,之後因為葉劍英身體不適,於是他們就用筆寫下自己想要說的話,在兩人寫完之後就燒掉。他們的談話結束後葉劍英問李先念:你熟悉陳錫聯嗎?

他們密談結束後,李先念就乘車離開了在回去的路上李先念就想起葉帥問他的那個問題,以及自己的回答是:我的老戰友是陳錫聯,當然熟悉!和葉帥的這次談話讓李先念不由得回憶起曾經和陳錫聯在一起的往事, 那時候還是在 1927年11月 的時候黃麻起義在大別山地區拉開了序幕,當時就震驚了武漢等地的國民黨反動派,雖說工農革命軍在浴血奮戰,但是最終還是寡不敵眾,他們只能被迫退守黃安縣城。

當國民黨佔領皇馬地區以後,就開始了殘暴的清洗,他們大肆地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的群眾,當時整個黃麻地區都陷入到了腥風血雨當中,當時為了減輕黃麻地區的壓力,在 鄂東負責人商量後,當時他們就決定要轉移敵人的注意力,於是他們就帶領部隊轉移到黃陵境內的木蘭山展開游擊戰斗,同時命令李先念等人進行游擊作戰為日後的革命積累力量。

想要開展游擊作戰,首先就要有一個可以躲避的地方不然很容易就被敵人發現,這對於李先念來說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李先念從小就在替地主家放牛, 因此他對這里的地形是非常的熟悉,李先念知道哪裡適合藏身之後在李先念的領導下他們一行人就來到了一個岩洞口,當時眾人就在四處看了看,覺得這個地方的隱蔽性非常好,一般人很難發現這個地方。

他們有了安全的地方之後,李先念就帶領隊員開始了自己的任務:白天隱蔽、晚上出擊、看見敵人就躲避,不斷去捕殺反動分子,為人民除害,一天李先念帶著五名游擊隊員來到了陳錫聯家的中, 當時陳錫聯有一個遠方的叔叔是陳芝斌他一直在欺負百姓,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惡霸在黃麻起義後他也就成為了反動派的眼線,只要村裡有什麼不對他立刻就告訴國民黨和共產黨為敵。

曾經陳錫聯因為家庭困難,所以他只能和和母親出去要飯這被陳芝斌發現了他就認為這是在丟他陳家的臉面,於是他就在一邊破口大罵,陳錫聯的母親忍不住的說了幾句結果就被陳芝斌毒打一頓, 當時陳錫聯還年幼只能在旁邊看著母親和緊握拳頭恨不得上前打他,但是陳錫聯知道自己打不過對方他只能壓住怒火,把母親扶起來說:「娘,等我長大了我一定報仇」。

當時陳錫聯以為要報仇也要等十幾年,但是讓陳錫聯沒有想到的是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當時躺在床上的陳錫聯得知李先念等人的意圖後,他就主動的說道:「你們想殺陳芝斌的話,我可以為你們帶路!」李先念聽到後就說: 「好,那就由你帶路去敲開陳芝斌的門,我們要為民除害」。隨後陳錫聯就帶著游擊隊員來到了陳芝斌的門口,之後在陳錫聯的哄騙之下陳芝斌把門打開了,在門打開的一瞬間游擊隊員就逮捕了陳芝斌,並且把他處死。

之後他們就在陳芝斌的家門口上面貼上告示,而且還把他過去的罪行都寫上貼在他的家門口上面,就是為了警告那些欺壓老百姓的惡霸, 而陳錫聯也就是在這次的行動當中見識到了紅軍的不一般,後來陳錫聯在李先念的影響下14歲的陳錫聯,就加入到了革命的隊伍當中。

陳錫聯在正式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他就因為立功無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當上了班長,之後就破格從班長提升成了連長,當時很多人都稱他是「小鋼炮」。 之後陳錫聯就在我軍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戰將,隨著紅四方軍的轉移,在打破四川軍閥的三路圍剿之後我軍從4個師擴編成為了4個軍,當時李先念擔任第三十軍政委而陳錫聯就擔任第三十軍紅二六三團政委。

當時紅二六三團可是一支老部隊他們經受過戰場的考驗,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當時紅二六三團就成為了第三十軍的重要力量,而陳錫聯的直接領導就是李先念, 在 1933年10月 的時候李先念就帶領紅第二六三團攻打達縣,當時達縣城有一座鳳凰山居高臨下,而且還可以監視全城,當時的守軍是劉存厚他認為自己擁有天然的地勢優勢所以根本就不把紅軍放眼裡,雖然戰事緊急但是他還是天天在自己的家裡尋歡作樂。

我軍正式因為敵人的懈怠,這也就給了我軍很好的發揮空間當時陳錫聯指揮部隊和敵人進行了激烈的戰斗,忽然陳錫聯就聽到了達縣城內傳來了沖鋒號的聲音,陳錫聯就趁著敵人愣神的時間就指揮隊伍把敵人的陣型給沖散了, 因此他們一舉就佔領了鳳凰山,在攻入敵人的城池後陳錫聯還是有些疑惑的問道:政委,我們在外面廝殺你們是怎麼進來的?

當李先念聽到後就哈哈一笑的說:我也是靈機一動,當時就有計謀上來。原來是在陳錫聯發起進攻的時候此時城內的敵人就想進行增援,但是敵人的想法早就被我軍知道了於是每一次敵人妄想出城的時候都會遭受我軍的打擊, 那時候川軍的衣服很雜而紅軍的衣服同樣如此,當李先念知道這個消息後,就決定混入敵人的內部然後在想辦法取得城池,因此就有了讓陳錫聯感覺迷惑的地方。

這是紅軍第一次打下達縣城他們繳獲的物資簡直就是多得讓人數不清,當陳錫聯進城後的第一個晚上他就帶著團部住進了劉存厚住的地方,陳錫聯見過銀元但是沒有見過金磚,當時他還把金磚當成銅磚當時陳錫聯還在上面睡覺的時候感覺這個床鋪不是很穩當, 因此他就想起了白天見到了「銅磚」拿了幾塊墊在了床鋪底下,當總經理部主任鄭義齋看到陳錫聯床鋪下墊了許多金磚,連連搖頭說:「你真是個傻小子,竟然拿金磚來墊床腳,可真有你的。」

而李先念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就笑到說: 「錫聯,你和我一樣啊。都是聽說過金磚這種東西,但就是沒見過,這次可真是長見識了。」 1934年7月 的時候紅四方軍就在萬源和四川軍閥劉湘開始決戰,當時,萬源決戰是反 「六路圍攻」 戰役中的一招要棋, 陳錫聯帶領部隊在萬源的東面堅守陣地當時敵人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在一日的時間內向紅軍防禦陣地發動了數次的沖鋒,擔是都被紅二六三團給攔了下來沒有往前踏進一步,而劉湘知道後非常生氣。

劉湘為了激勵在前線的戰士他特意給戰士發不了獎罰領,他宣布以三萬元作為獎勵,而且還規定如果私自放棄陣地者處死,指揮官不上前線者處死。 之後川軍就用各種方式試圖攻擊我軍,但是都被我軍的紅二六三團一一攔下,而且每一次敵人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然後他們只能狼狽的撤退。

我軍就趁著敵人士氣衰弱的時候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反攻的時候是由陳錫聯指揮的,他們不怕犧牲最終成功的拿下了鳳凰山, 在反六路圍攻的戰役當中紅軍殲滅敵人8萬餘人把四川的軍閥給打敗了,為了可以表彰在這次戰斗當中英勇奮戰的部隊,紅四方面軍就授予了紅二六三團「剛軍」的獎旗。

而從紅四方面軍當中也走出來很多能征善戰的猛將,而陳錫聯同樣也是大家熟知的猛將,他們往往可以在戰局僵硬的時候奇跡般的打破局面因此李先念曾經這樣評價過陳錫聯他說: 在紅四方面軍中,陳錫聯打仗也是數一數二的!陳錫聯對於李先念在晚年的時候也非常激動的說:我和先念同志有著特殊的感情,是他引導我走上革命道路。先念同志不僅是老首長,老領導,更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良師益友。

李先念每次想起和陳錫聯相處的日子的時候他總會開心的笑起來,同時這次李先念和葉帥談話的內容和陳錫聯脫不開關系在 1973年12月 的時候八大軍區的司令員對調, 而陳錫聯和自己的部下李德生對調,擔任北京軍分區的司令員在 1975年1月 的時候陳錫聯就升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分管國防工業和 體育 工作我們在這里看出我國的主席非常信任他。

1976年2月2日 的時候中共中央宣布了一條任命就是:葉劍英生病期間,由陳錫聯負責主持中央軍委工作。陳錫聯將軍在晚年的時候回憶起這件事情的時候說道:當 時我是軍委常委又是政治局委員的人,而主席說我從小就參加了革命,會打仗而且帶過兵團、管過炮兵,國務院也有個職務就想讓我管一下。在中央開會的時候我見到主席的時候主席當時的視力比較差,我就對主席說:我是陳錫聯。

當主席聽到後就拉著我的手說:你要掛帥啊,之後在會議結束後主席又拉著我的手說:你要掛帥啊。後來在政治局開會時大家都同意了主席的提議,就這樣陳錫聯就開始負責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在 1976年9月9日 的時候 主席 因病去世後, 李先念和陳錫聯等人一起為主席守靈,當陳錫聯看見李先念去洗手間的時候也跟著去了。然後悄悄的和李先念說局勢會變動要擔心。

李先念在聽後就急忙示意陳錫聯不要再說下去了,李先念看到當時中央的文件通知的由陳錫聯負責主持軍委工作的的時候, 李先念想到陳錫聯對工作的態度時候他的內心是十分的放心,於是李先念就決定把這個消息告訴葉劍英,因此就有了開頭我們說道那一幕,在李先念和葉帥談話結束後葉帥問他你熟悉陳錫聯嗎?

李先念和陳錫聯在3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是紅四方面軍的老戰友了,所說之後兩人的機遇不同但是在關鍵時刻李先念還是認為陳錫聯比任何人都要可靠,李先念在從葉劍英那裡回來後陸續的去找其他的各位老同志們進行了深刻的談話,之 後在經過各位老同志的努力之下最終是把當時的局勢安定下來了,陳錫聯在局勢安定下來之後就在玉泉山向中央寫報告:要求不再主持軍委的工作,還是請葉帥來主持。

上級領導在收到陳錫聯寫的報告後就說道:「你這個報告先不要寫,葉帥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去處理,軍隊上面的事情還是需要你繼續管理」。 陳錫聯沒有辦法只好暫時繼續管理軍隊上的事務,之後陳錫聯在主持軍隊上的事情的時候經常回去詢問葉帥,向葉帥匯報工作聽取他的指示,葉帥也時常過問軍委的事情,並且支持陳錫聯的工作。

就這樣直到在 1977年3月 的時候中央才正式的下發文件,宣布葉劍英同志的身體已經康復了經過中央政治局深刻的討論之後, 今後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繼續由葉劍英同志負責去主持由陳錫聯從旁協助,而陳錫聯在今後的日子裡一直在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直到退休。

1997年6月20日 的時候陳錫聯退休了,此時的他回到了那個已經分別了44年的家鄉湖北省紅安縣,而陳錫聯這一次回家是因為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邀請, 請他出席李先念紀念館開館儀式而陳錫聯順便利用這個機會回趟老家,看看長眠在地下的母親也算是了卻自己一件心事。

陳錫聯已經44年沒有回到家鄉了,再一次的回到家鄉後他發現家鄉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僅馬路變寬了而且 高樓林立,商場更是數不勝數,當時大街上的車在大街小巷裡面川流不息,在 6月21日 的時候是李先念同志逝世五周年紀念日,在上午的10分的時候李先念紀念館開館儀式在庄嚴的國歌聲中舉行著。當時湖北省和黃岡地區以及有關部門和當地群眾有上千人都參加了。

陳錫聯當時作為李先念的老戰友自然是要發言的他在李先念的紀念館當中說道:「 我們在座的許多老同志,都與先念同志有著特殊的感情,是先念同志引導我們走上革命的道理,不管是在鄂豫皖、川陝根據地,還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全國解放以後,我們深深地感謝先念同志,我們永遠懷念先念同志! 」。陳錫聯在出席完這場活動後就帶著家人返回了老家

此時陳錫聯和妻子就站到了母親的墳前為她獻上花圈,並鞠躬默哀這是陳錫聯第一次站在母親的墳前,當時陳錫聯就想趕回來替母親料理後事但是奈何工作繁忙,他並沒有看到母親入土為安就急忙趕回去了, 之後的日子裡陳錫聯一直想要回來看一看母親,但是總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回來。俗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陳錫聯如今就站到了母親的墳前,此時他就想起和母親生前的往事頓時一股愧疚之情就湧上了陳錫聯的心頭。

此時的陳錫聯語氣哽咽地說道 「媽媽,我看你來了!媽媽,我喊你聽不到,我有44年沒有回來看望您,我對不起您」

陳錫聯想對母親說這些話已經想了44年了今天終於如願了,這也算是了卻了他的一樁心願之後陳錫聯就和妻子一起給母親鞠躬,默默無言的站了一會之後就緩緩的走下了山,而在陳錫聯的身後鄉親們按照習俗放起了鞭炮。

Ⅳ 紅幫文化的紅幫人物

王才運,奉化江口王漵浦村人。
王才運父親王睿謨,早期在上海做裁縫,至今保存完整的《王氏宗譜》,記述了王氏家族的歷史。光緒庚子(1900),王睿謨在上海站穩了腳跟開起服裝作坊,為紅幫早期創業者之一。
王才運,1879年生於王淑浦,13歲離家去滬當雜貨店學徒。其時外籍駐滬者逐漸增多,而一些開始修補西服的裁縫因技藝不高而受外籍人奚落的事也常有發生,有志者便東渡日本,北上海參威、朝鮮等地學藝。王才運在雜貨店三年滿師後,恰逢其父王睿謨自日本學做西服返滬。親屬長輩見才運為人機靈,有股鑽勁,便叫他改行隨父學裁縫,專做西服。起初同樣是「包袱店」,即用進口毛料零買零做,積累資金。當時的大多「包袱店」是來料加工,純屬手工作坊型,只賺些加工費糊口。而王才運的「包袱店」則是從備料入手,可讓來店量制西服的顧客先行挑選面料里料,並備好紐扣等各種附件,配套縫制。店中融門售與加工為一體,恰好高人一籌,便有了較多的利潤,初步積累了一些資金,遂在「包袱店」中脫穎而出,在上海小馬路處租了間店面,開設了一家「王榮泰」西服店(「榮昌祥」的前身)。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有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人才的基礎,又得到了浙江慈溪人潘瑞璋先生的資助,於1910年在南京路(即現在上海市中百一店原址)開設了「榮昌祥」呢絨西服號。
榮昌祥呢絨西服號為3層建築10開間門面,店外燈光輝映,店內裝飾講究,在當時頗具氣派。為擴大經營范圍,王才運親自到奉化家鄉來物色人才,招收較為年輕而聰明伶俐的親屬鄉鄰當學徒,滿師後即為職工。那時的「榮昌祥」已頗具規模,一樓鋪面辟為商場;二樓前半部分經營呢絨批發,後半部分則為裁剪間、工場間和配料間;三樓一半仍是工場,一半為職工宿舍。這是當時滬上第一家有規模、有鋪面又有工場的工貿合一的西服商店。開業伊始,因當時的南京中路、南京西路尚未開發,該店的地段尚屬偏僻。但民國以後,市中心逐漸向西延伸。並隨著發辮剪割,服飾趨新,穿西服者除外籍人士外,國人如官僚買辦、律師教授、醫生商人、洋行職員、駐外使節、富家子弟、洋場闊少及留學生等都趕起時髦來。一時西裝革履蔚然成風,這是第一次中國西服熱。於是,「榮昌祥」在規模和檔次上又上了一個台階。王才運第二次從家鄉招去大批學徒,又從日本、朝鮮等地聘來華工師傅精心傳授西服工藝,可謂博求人才,廣育後輩。其盛時擁有職工100餘名,其中商場30餘人,工場間及裁剪人員70餘人。經營范圍除擴大呢絨零剪和批發外,以定製西服為主業,兼營西服所需的各類配套商品及飾物,諸如襯衫、羊毛衫、領帶、硬領、領結、領夾、呢帽、「開普」帽、吊襪帶、皮鞋、鹿皮絨鞋罩直至大衣、禮服、晨服、睡服等應有盡有,花色俱全。單以袖口紐及領帶夾為例,就有銀質、14K鍍金、18K包金等不同的規格。1916年,王才運合夥三人拆股,「榮昌祥」獨資達10萬銀元之巨,成為當時上海最著名最完備的呢絨、西服及西服配套產品的大型專業作坊和商店。
王才運出身裁縫門第,他從不滿足於現狀,墨守成規,而是博採眾長,兼收井蓄,不斷進取。為提高西服的檔次,增強與外商的競爭力,他一方面從英國訂購西服樣本,使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另外,又從日本、朝鮮、海參崴等地重金聘請出類撥萃的華工裁縫,還通過「怡和」、「孔士」、「元祥」、「石利路「等洋行,向英國、義大利等國廠商定貨。高檔的備料,充裕的貨源,為「榮昌祥」的發展奠定了較為雄厚的物質條件。高超的技術,周全的服務,使「榮昌祥」在中外顧客中建立了卓著的信譽。隨著「榮昌祥」的繁榮昌盛,南京、北京、天津、漢口、青島、廣州、廈門等各大城市的客商,紛紛前來選料定貨。
王才運的「榮昌祥」,伙計和學徒大都來自奉化王漵浦,有子侄一輩的,也有外甥、外甥婿等親戚。他深知「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不管是親非親,同等待之,從嚴管教。凡初涉西服業者,一律先到工場實習,在學會服裝結構、裁剪技術和縫紉手藝後,再視其品行和特長,有的留在工場當工人,有的分配到店堂做營業員,有的做管理人員。去工場的,先要拜師,然後按西服的一道道工序,循序漸進。掌握各種面料的性能,各種服裝的款式,按顧客的身材、氣質,靈活運用,謹慎操作,精心縫制。到商場的必須學會量、算、裁、試4項基本功,練習過硬本領。王才運還聘請文化教員,店堂打烊後,即組織學徒學習國文、英語、珠算、會計等課程,並明立制訂了18條店規,嚴格管理員工,文明熱情待客。王才運培養了服裝行業不少優秀人才,從「榮昌祥」出去自立門戶的有20餘人,其中大多在南京路開西服店,與「榮昌祥」遙相呼應。王才興、王和興兄弟,開設王興昌呢絨西服號干南京路807號;王來富,開設王榮康呢絨西服號於南京路815號;王輔慶開設王順泰呢緘西服號於南京路791號:王廉方開設裕昌祥呢絨西服號於南路781號;王士東、周永升合資開設匯利呢絨西服號於南京路775號;王正甫、王介甫兄弟開設洽昌祥西服號於廣西北路346號;王繼陶開設匯豐西服號於靜安寺路429號;孫永良開設順泰祥西服號於貴州路;王增表開設開林西服號於南京路957;王豐萊開設王榮康西服號於重慶路。他們都在南京路的繁榮和西服業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王才運嘔心瀝血,為紅幫裁縫這支隊伍的壯大和總體素質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身處十里洋場的王才運,目睹各國租界和帝國主義的肆意掠奪,心情十分沉重。1919年,他以崇高的信譽和「榮昌祥」的品牌,被公推為上海南京路商界聯合會會長和上海各馬路商界聯合總會副會長,並擔任奉化旅滬同鄉會董事。在風起雲涌的革命浪潮中,他以一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積極響應五四運動,聲援五卅慘案斗爭,領導南京路商界參加罷市斗爭,又竭力抵制日貨,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和帝國主義蠶食中國的囂張氣焰。1926年春,王才運為實現「不買不賣洋貨」誓言,他決定棄商歸里,把「榮昌祥」交給王宏卿經營。王才運把大部分資產以分紅的形式分給門生子侄們,這批昔日「榮昌祥」職工有了分紅資金開始自立門戶,獨立打拚,形成了紅幫裁縫在上海灘百舸爭流的場面。王才運攜家眷離滬回鄉,被人們譽為「模範商人」。這表明王才運在紅幫人中享有崇高聲譽。
1927年王才運被公推為鄞奉長途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籌備主任,王才運不負眾望,全力以赴,為早日實現甬臨線旅客往來自由而盡心盡責,後浙江省公路局要將此段公路收歸省辦,並委任王才運主任之職,因王才運不願與官方合作而推辭。 王廉方,江口王漵浦人。他所創辦的「裕昌祥」是當年上海南京路6家西服名店(「榮昌祥」、「王興昌」、「王榮泰」、「王順泰」、「裕昌祥」、「匯利」)之一。這6家西服店主均來自奉化王漵浦村,上海人稱之為「南六戶」。「裕昌祥」店面與「榮昌祥」隔路相望,其規模雖略小於「榮昌祥」,但卻有其自己的經營特色。王廉方也是當時很有名望的愛國商人。
王廉方於20世紀初在堂兄王才運的幫助下,念完私塾即赴上海,寄居「榮昌祥」學藝,因其年輕好學,不久便當上了帳房,且學得一手「左手稱盤右手筆」的絕技,店內記帳、盤存、核資,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顯露出理財的天資,幾年後,不僅善理帳籍,且精西服的經營之道。1915年春,王廉方拜別堂兄王才運,在南京路781號開設「裕昌祥呢絨西服號」,四開間門面,中英文招牌,一樓當店堂,二樓是作坊,三樓為卧室。
「裕昌祥」始辦時,專做西服,產品單一,和別的西服店一樣,或來料加工或看樣定製,兼營少量呢絨。民國初年,繁瑣的封建婚禮開始改革,簡化儀式,又募仿西洋的婚禮服,當時上海一些著名學校的師生帶頭發起集體婚禮,時稱「文明結婚」,新郎穿燕尾服,新娘披婚紗。然而,這—襲禮服,尤其是號稱大禮服的燕尾服,價格昂貴,婚禮中只穿一次,就墊箱底了,實在遺憾。王廉方從實際出發,審時度勢,別出心裁地及時推山婚禮服出租業務,博得了社會的歡迎,名利雙收。
經過幾年的商場搏擊,「裕昌祥」發展到有員工近30人,逢旺季還得另雇員工加班加點。日積月累,資本增多,王廉方憑著理財和經營的天資把重心由西服轉到呢絨生意上來。並與女婿鄔榮甫聯手,王廉方在外進料接洽業務,女婿在店內分理銷售,零批兼營,大小生意一樣對待。如此運作,自然生意興隆,「裕昌祥」的營業額也大幅度增加。
1941年,其子王嘉植於光華大學附中畢業,此時,王廉方因積勞成疾,於是讓兒子接替了他的事業。兒子因少時即對西服和呢絨業務耳濡目染,又有文化,不久便挑起了大梁。
王廉方在其兒子接班後,便將精力放在新興產業和社會福利上。先後開設了「大華氧氣廠」、葯業銀行、「富華保險公司」等實業。他愛國愛鄉、熱心慈善事業,急公好義,德高望重,在滬奉兩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舉其要者如下:
(一)聲援納稅華人會
1921年元月,上海公共租界的華人組織華人納稅會,函告公部局,推選5名華董作為顧問,進入工部局就職,以爭市民權,體現愛國心。經過半年交涉,進展緩慢,西方列強推三阻四,企圖取消華人納稅會章程中的某些條款。以王才運為首的南京路商界聯合會團結民眾,奮勉催進,王廉方褒貶是非,愛憎分明,挺身而出,大聲疾呼,在幾次會上與余華龍、倪念先、萬選青、費杏庄、王海永等慷慨陳詞,就華董顧問就職問題,列論是非曲直,理正詞嚴,痛斥帝國主義,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了「孤島」,日寇派飛機瘋狂轟炸閘北、南市區,大批難民流連失所,有的死裡逃生到租界避難。王廉方與熱心人士一起舉辦難民收容所進行救濟。以後又為抗日的十九路軍辦過傷兵醫院,他幾次冒著呼嘯的子彈,搶救受傷戰士,支援衣物食品,鼓勵部隊抗日。
(二)資助奉化孤兒院
王廉方羈旅思鄉,始終關心奉化的社會公益益事業,熱情扶持慈善事業。在擔任奉化旅滬同鄉會會長時,他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又投資鄞奉汽車股份公司,促進家鄉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1926年4月,奉化在育嬰堂基礎上創辦孤兒院,救助縣內困苦顛連的孤兒,教育引導他們以學自立,增進才智。但民生凋敝,又盜賊四起,困難重重,王廉方聞訊帶頭認捐,一次捐贈310元,後從1930年起,每年資助60元。孤兒院以「忠恕勤儉」為院訓,開展勤工儉學,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孤兒成人自立。同時,他又捐款捐田資助家鄉的漵浦學堂。
(三)籌建同業公會,興辦職業學枝
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西服業同業公會.王廉方出任公會理事長。作為一個獨立的自然行業,王廉方走馬上任,不管事務紛雜,家業牽累,團結本業同仁,促進西服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45年10月,上海市西服業同業公會以江輔臣、夏筱卿、唐瓊相為主,奉命整頓。1940年3月,借寧波旅滬同鄉會會所成立了「上海市西服商業同業公會」,會上經民主選舉,6l歲的王廉方又一次出任理事長。在兩年的任期中,他信守「獨木不成林,店多就成市」的古訓,雖近老年,但在王宏卿、陳漢泉等17名理事監事配合下,他經常出入南京東路大慶里40號會所,對公會下設的西服組、海員服裝組、調查科、財務科、總務科和同業福利會、勞資協調會作具體指導,上承下達,任勞任怨。他經常抱病工作,四處奔波,為維護同業的福利和業務的開拓,作山了貢獻。兩年以後,他雖然不擔任同業公會理事長,還兢兢業業,關心和支持公會的重大事務。在王宏卿等創辦上海市西服工藝職業學校時,他捐款1120萬法幣.作為建校基金,不收回報,後來得知學校開辦經費緊張,購置設備困難,他親自出面與「先施」、「新新」、「永安」等南京路上的4大公司協商,懇請他們慷慨資助。 王宏卿(1900-1972年),江口王漵浦人,原名嘉讓。15歲遵父命從家鄉至滬,隨族叔王才運在「榮昌祥」當學徒。在師傅的嚴格訓導下,王宏卿學習奮發,技藝絕佳,且能用英語熟練地同外國客戶洽談業務。3年滿師後便在「榮昌祥」當伙計(營業員),工作認真負責,深得王才運的喜愛。
「五卅」後,王宏卿受師傅委託,接替了「榮昌祥」。他悉心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改變過去的經營方式,並進一步開拓團體制服業務,發展留學生出國西服生產,承接鐵路員工號衣和航空軍校學生制服等訂單,後又承製軍服、雨衣,增大呢絨批發量,使「榮昌祥」始終保持了興旺發達的勢頭。
20世紀30年代初,廣東巨商籌建大新百貨公司大樓,擇址在南京路、西藏路口,其中包括「榮昌祥」的店址在內。「榮昌祥」得到一筆賠償金後遷至原址對面營業。由於僅有低層鋪面,無法開設工場,於1933年再次遷到南京東路782號。新址系一幢雙開間假3層房屋,比較寬敞。五宏卿信心倍增,精心裝修,分設商場、試樣室、帳房間、經理室、裁剪間、上下兩個縫制工場、職工宿舍及休息活動場所,又調整了經營范圍,確定以呢絨西服、團體服裝為主業。
名師出高徒,「榮昌祥」先後培養門生林天石(後任志翔服裝廠經理)、蔡和鳴(後任中國皮鞋店經理)、李舜耕(後任景華西服商店公方經理)、胡沛天(後任春秋服裝商店公方經理)、水永銘(後任上海絲綢公司批發部負責人)等20餘人。還派遣蔣月卿去日本學習西服專業,向歐美長期訂購西裝時新樣本,及時了解世界流行款式,使「榮昌祥」的工藝、款式,質量不斷提高,走在同行前例。王宏卿又將歐美新出版的西裝時裝樣本,分售給同業客戶,使同業共同獲得國際服裝新潮流新信息,促使同業共同提高。同時擴大承接軍服及團體服裝業務,做鐵路呢制服,他派專門技術人員在鐵路沿線各站,按人量體,務使鐵路員工穿上合身的制服。這種服務方式深得鐵路當局及職工的好評。為了做好出國留學生出國前西服定製工作,「榮昌祥」每年派出技術人員去北京清華、燕京等大學為學生量體、試樣。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王宏卿會同周永升(匯利西服店經理)、莫高明(亨達利鍾錶行經理)、毛釗炳等著名商人到內地,克服種種困難,籌建華南被服廠,為抗日出力。先在漢口,後遷香港,再至祁陽等地辦廠,生產軍需服裝、被頭、水壺等物品,供給前方將士需要。「榮昌祥」仍留上海繼續營業,為了前方的需要,他從上海抽調了一批技術管理人才、縫紉設備和原輔材料,支援華南被服廠並提供後勤保障。華南被服廠雖屢遭敵機轟炸,但仍輾轉內地,堅持生產。從王宏卿身上,充分體現了民族工商業者的愛國主義精神。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王宏卿回到上海,重理「榮昌祥」業務,並悉心整頓,重整旗鼓。又開設了「華東雨衣廠」和「光華皮鞋店」,使「榮昌祥」的業務量得以不斷的增加。
王宏卿在擔任上海市同業工會理事長時,殫精竭慮,為西服事業的發展盡心盡責。他多方奔走、協調,並在同業公會中集資,在宋公園路開辦了上海市西服職業學校,學生由同業公會內每個會員企業單位保送。學生免費學習,學費由保送會員單位支付,使學員一心一意學好西服技術。該校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培養出50多位西服技工,促使全行業西服製作技術更上一層樓,對培養西服業專業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王宏卿以自己在社會上的合法身份,積極擁護和平民主主張,他的經理室經常成為中共地下黨員蔣本箐、潘念之等人的秘密會議場所。有一次國民黨反動派在南京路西藏路槍殺「銀元販子」(實際是進步人士)時,而附近的「榮昌祥」經理室里地下黨同志正在開會,卻安全無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王宏卿在做好繁重的企業工作外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49年後曾被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市工商聯委員、市西服業同業公會主任委員。在支援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炮、購買折實公債、申請公私合營、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等方面,他均以身作則,積極帶頭,為帶動同業作出了貢獻。1953年因「左」的路線影響,王宏卿蒙受了不白之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獲得平反昭雪。 余元芳,白杜泰橋村人,8歲上學,小學畢業後,託人介紹,去上海王升泰西服店學藝,因戰亂兩次回家避難。1941年滿師,考入上海南京路王順泰主管業務和裁剪,並以出眾的才華和技藝深受老闆的賞識和職員們的稱道。抗日戰爭勝利後,年輕有為的余元芳離開了王順泰,自立門戶,以一身好手藝招來了一群群客戶臨門。當時,好些國民黨的高官都上門找余元芳製作西服,如張嘉璈,貝聿銘之父貝祖貽,李鴻章侄女婿劉攻塵等。
1949年2月,與其兄余長鶴在百老匯大廈(今上海大廈)一樓大廳開設波緯西服店,承接各國領事館、美國善後救濟總署的制服業務,一時門庭若市。5月,上海解放,西服生意清淡,余元芳便至香港另找門路。後因當時大批蘇聯專家支援我國建設,就住在上海大廈,經常到波緯做西服,有時一天能接40多套業務,余長鶴忙不過來,於是叫余元芳重返上海聯手。當年6月初,余元芳進入波緯,男女服飾全做。並以精工細作、款式新穎、交衣及時而頗受好評。當時的陳毅市長,劉曉書記,潘漢年、盛丕華副市長,以及華東局的譚震林、吳克堅、魏文伯、陳丕顯、谷牧等先後找余元芳定製過西服,一時波緯的店堂外面,小轎車首尾相接,顧客應接不暇。
1955年,印度駐華大使小尼赫魯在北京做了西服,接連改了幾次,仍不滿意,專程赴上海重做,上海市政府便委託余元芳擔此重任。余在兩天時間內就做好西服叫小尼赫魯試穿,結果十分合適。回京後小尼赫魯與彭真說起此事,面臨日益頻繁的外事交往,彭真市長指令到上海挑選一批服裝名店和技師來京,帶動首都服裝業。
1956年4月底,余元芳、余長鶴和波緯14名職工到了北京,安排在新落成的前門飯店。考慮到外賓和中央領導能就近制衣,第二年,波緯搬到東交民巷28號,並與遷京的萬國時裝合二為一,由余元芳任經理,於1957年4月18日隆重開業。
波緯服裝店背靠外交部,面向使館區,出入中南海,可謂顧客雲集、名揚京師。好多業務都是直接為中央領導和外國元首服務。余元芳先後為劉少奇、周恩來、李先念、葉劍英、賀龍、羅榮桓、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製作過一套套西服、大衣、中山裝等服飾,為劉曉、黃鎮、姬鵬飛、伍修權、丁國鈺、徐以新等外交使節和西哈努克、恩克魯瑪、卡斯特羅等外國元首也做過西服。
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周總理的內衣外套,幾乎都出自余元芳之手。每逢出國訪問,或參加重大國際會議,或會見外國貴賓,周總理總是委託余元芳准備中山裝或西服。1964年,余元芳被周總理安排到會見廳,目測來訪的西哈努克親王和妻子、王子。隨後,余元芳便為他們三人做大衣和西裝。過了兩天,衣服交貨,西哈努克一家穿上後拍手叫絕,可見余元芳技藝之精。
1964年4月,劉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出訪東南亞4國,隨同出訪的有外交部長陳毅,副部長黃鎮、喬冠華和國務院外事辦的官員共百餘名,他們的西服都到波緯來定製。余元芳率領10多位一流的裁剪、縫紉技師,下榻釣魚台國賓館,夜以繼日突擊工作,出訪前所有服裝相繼完工,受到劉少奇的稱贊。劉少奇主席訪問了印度、緬甸、柬埔寨、越南回國,准備下一輪赴印尼訪問。在昆明作短暫停留時,劉少奇主席吩咐外交部用專機接余元芳到他的住處,再給他的服裝作了一番修改。文革中,劉少奇主席遭批鬥至死,余元芳被戴上反動資本家帽子,遣送回鄉,與他的妻子一起在奉化「勞動改造」整整7年。到1973年才落實政策,回到北京,此時波緯服裝店已更名「紅都」,余元芳老經理復出,被任命為顧問,直至退休。 據奉化市江口鎮王漵浦村《王氏宗譜》記載:「昌乾公,從事工業,先王母俞氏,以紡織佐之,艱苦度日。昌乾公逝世時,二子睿謨公,字立華,僅7歲。王睿謨13歲時,繼承昌乾公家業,工余做小販,補家用不足。王睿謨24歲結婚後,赴上海工作。」他37歲時,伯父病危,二家合而為一。家中生寡食眾,王睿謨仍在上海就業。打工之餘,憑他做裁縫活的本領,經常做些衣服,賺錢補貼家用。王睿謨39歲那年,適逢日本明治變革,產業發展,勞動力緊缺。王睿謨打算東渡打工賺錢,維持全家生計。開始,他的主張遭母親拒絕。後來,由於上海生意蕭條,王睿謨走投無路,再三懇求母親讓他去日本,終於得到允許。大約在1885—1886年之間,王睿謨在日本勤學苦練,掌握了做西服的一些訣竅。1891年,他與幾個同鄉回到國內,當時正值上海租界擴展,西服業開始成為熱門行業,他從早到晚,四處奔波,為人縫制西裝。兒子王才運13歲時,王睿謨即帶他到上海,安排在一家西服店當學徒。滿師後,經過幾年艱辛努力,於1900年在浙江路、天津路交匯處的憶鑫里附近,父子倆開辦了「王榮泰洋服店。」該店曾為徐錫麟做過西服,王睿謨根據徐錫麟的要求,用了三天三夜時間完成。
王睿謨、王才運父子在經商致富後,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捐款興修水利,造橋鋪路。1920年王睿謨出資銀元2800多元,重修了江口東面的壽通橋,在甬臨線未開通前,此橋是溪口、新昌、嵊縣等地從陸路赴寧波必經之橋。1860年以來,奉化屢次遭受大水災,災民蜂擁,流離失所,王睿謨、王才運父子積極捐款賑災。1924年元月,王睿謨臨終前囑咐王才運把家鄉的田撥出120畝,其中100畝田租收入,供20名貧寒子弟免費進入漵東學校,歲助學費百元。 江良通是奉化市江口前江村人。
江良通於19世紀後期東渡日本學藝,在橫濱與開西服店的寧波老鄉經常探討製作西服的技藝,1896年學成回國後在上海靜安寺路407號開設「和昌號西服店」,這是華人在上海開設的首家西服店。江良通是紅幫裁縫早期的創業功臣。
江良通在發家致富後積極回報桑梓,當年江良通和兄弟江良達捐資16000元,另助田123畝創建錦沙小學。錦沙小學在民國年間是奉化校舍完備、設施齊全、師資強大的小學之一。該校有二層走馬樓式校舍23間、會議室和638平方米風雨操場。
江輔臣是江良通的兒子,畢業於上海的法國教會學校「聖芳濟學院」。此校創辦於1874年,1880年起開始吸收一些中國學生,1901年起開設中國部。
由於江輔臣自幼接受東西方兩種文化教育,懂得外語,這對經營西服業十分有利。江輔臣畢業後,其父就讓兒子繼承他的事業,讓他擔任「和昌號」經理。此店一直開到20世紀40年代。店內盛時有從業人員11人,其中技術人員7人。當時的「和昌號」一直以技工多、技藝好而著稱滬上。
江輔臣從20年代起,還擔任了數屆上海市西服業同業公會的領導職務,為「紅幫裁縫」在滬上的發展傾注了不少心血。

Ⅳ 此人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碑上留了什麼字

導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距離我們最近的則是新中國成立前的種種抗戰。其中八年的抗日戰爭實在是太令人印象深刻,日軍對我們的領土虎視眈眈,而我們在當時各方面都是落後於人的。可是即便如此,仍有一個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神的神話,他就是李先念同志。

「先天下之憂而憂,與天地同在。念人間之樂而樂,共日月齊光。」

結語:偉人們的事跡總是令人動容,李先念同志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與人民,實在令人敬佩不已。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Ⅵ 正國級幹部,鄧小平讓他當部長推辭,直到毛主席一句話才走馬上任

此人名為李先念,相信一些對我黨歷程了解的人,對李先念應該是異常熟悉了。對於李先念來說,對於我國的貢獻極大。戰爭時期,李先念為新中國的建立付出極多,而建國之後,李先念放下槍桿子,一心投入祖國的新建設之中。李先念建國後最早工作於湖北,當時的湖北遍地都是大地主,隨著李先念的深入了解,他決定一定要講這種情況改變,經過數年的艱苦奮斗。李先念不僅僅是將當地的經濟水平拉高,而且將一些心中留有資本主義的企業家打敗,為當地以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這個消息傳到毛主席耳中後,毛主席也是對其大加贊賞。

其實對於當時我國的國情來說,由於建國不久,人才培養體系並不完善,我國各個部門都是處於一個大量缺少人才的空白期。由於李先念的所作所為,很快李先念的提拔就被提上了日程,甚至是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認可。隨後鄧小平親自去找李先念,想讓李先念擔起我國經濟建設的重任,然而此次的勸說並沒有取得成果,李先念多次推辭,此事最終還是沒有落定。

而在後來,李先念有一次去到北京進行一次會議,而一到北京就是受到了毛主席要見他的消息。對於李先念來說,其實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就對毛主席的意思猜的八九不離十。本來已經是想好說辭的李先念,見到毛主席後,還沒說出一個字,就是被毛主席先聲奪人,若你不去那就是好讓宋子文去做這個部長了。隨後李先念回到自己的住所,經過思考後,覺得自己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要挑起這個擔子,最終接任。後來,李先念在這個位子上為祖國的經濟建設貢獻極大,最後更是做到了國家主席的位置。

Ⅶ 陳雲、彭真、李先念、楊尚昆授軍銜夠中將嗎

這四個人的情況真還不一樣。
陳在紅軍時期雖在紅五軍團當過代表,但他一直很少從事軍事工作。他在軍隊最大建樹是四保臨江,居功至偉。他在建國初的地位和歷史資歷、戰功(臨江),夠元帥。最好不授銜為宜!
彭雖也曾在軍隊任職,但他基本上沒有指揮過打仗,他不合適授銜。
李早期在紅四方面軍當紅30軍政委,在西路軍期間曾獨立負責軍事指揮,抗戰時期特別是新四軍五師任師長時期,是軍事主官。授銜時新四軍師長都有授大將資格的(除張愛萍在彭雪楓犧牲後繼任師長外)。解放戰爭李帶領中原突圍後,在中原軍區任第二副司令,但中野基本上劉鄧是主角。所以李可以授銜,大將。
楊在紅軍時期與彭老總搭檔,後來轉向黨務。據傳毛曾對楊說過「要是你留在部隊,也能授大將」。有意思的是「要是」,當他離開部隊太多年。楊要是授銜,應該是大將。

Ⅷ 李先念是元帥嗎

李先念不是元帥,這是因為李先念主要是從事的非軍事工作,在1955年天天就閑的時候李先念也不在軍隊工作,所以你李先念並沒有局限不是元帥。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5036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607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469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514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4348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436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533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936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4270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