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領導為什麼不打領帶
⑴ 公務員穿西裝襯衣,用不用打領帶
沒有硬性規定,只要求大方得體。但是一般培訓機構都要求正裝並打領帶。天氣熱可以不用穿西裝,可以穿正式的或者偏正式的襯衫(純白或細條紋),深色褲子,深色皮鞋。
⑵ 一般正式場合什麼情況下系領帶,什麼情況下不系領帶
一般工作、會議、與客戶交談等重大活動系領帶;
同學聚會,休閑活動等不用系領帶
【關於領帶】
領帶是上裝領部的服飾件,系在襯衫領子上並在胸前打結,廣義上包括領結。它通常與西服搭配使用,是人們(特別是男士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飾品。
領帶常能體現出佩帶者的年齡、職業、氣質、文化修養和經濟能力等等,它同其它服飾一樣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特徵。它的產生受地理氣候、生活習俗及審美情趣的影響,也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映,同時它作為物質與文化的產物順應著歷史的潮流,在求新求美中,處於不斷的演變發展之中。
⑶ 以前穿西裝打領帶是標配,為什麼現在看到穿西裝很少打領帶了
我總結了一下,一般穿西裝不喜歡打領帶的人有三類。
第一類,不講究。現在很多年輕人穿衣服都變得越來越隨意,一點都不講究。至於,不講究,為什麼還選擇穿西裝,那可能和自己的工作和老闆的硬性要求有關了。
玩游戲到半夜,早晨又被鬧鍾叫醒,隨便洗漱,拎著公文包就出門了,可能吃早餐的時間都沒有,又哪有心思關心自己今天有沒有打領帶。
現實生活中能陪丈夫一同起床給他打好領帶送他上班的妻子真的不多,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妻子自己也沒閑著。可能早上起床,妻子正抱著孩子在熟睡中,你總不能為了一個領帶硬生生的把她叫醒。
而且自己也不是什麼大的領導,又不是出席什麼重要的場合,只是公司的一個小員工,只是正常的上班而已,想想也就算了。
⑷ 為何許多中國職員著裝不喜打領帶或領結
現在單位要求男士在辦公場所著全套正裝,包括佩戴領帶,許多男同事對此都頗有微詞,總結起來如下幾條:
1)感覺自己更像服務人員了。(大家一提到領帶就要把房產中介和保險拉出來鄙視一下,有點人雲亦雲的意思)
2)束縛,不舒服。大部分同事都把領帶放在辦公室,「這玩意我一刻也不想多戴。」西裝外套也一樣,大多數都是上班穿便裝+襯衫西褲皮鞋,到辦公室再換西裝外套,充分說明大多數男性在風度和舒適的選擇中,無條件一邊倒。
3)顯眼,引人注目。對於不存在上面兩條原因的我來說,在不強制要求戴領帶的日子裡,我也不會去碰它,記得有次早上心情好,戴條領帶上班,一位領導走過來「今天穿得好像新郎官啊~」又一位領導走過來「你今天怎麼打領帶上班了呢?」我覺得他們應該在想我是不是去面試了,對我給予了充分的關注。
國內環境下,領帶已經成為了正式場合的象徵,在單位沒有規定的情形下,應用局限於各種會議儀式,連見客戶都不會佩戴。而我即使穿著三件套/雙排扣抑或是董事條紋西裝等等富有正式感的服裝,都不會有戴領帶這樣的效果,因為這些服裝在國內基本沒有認知度。因而在中國,領帶乃至領結事實上已經不是單純飾品的概念了。
對此我覺得挺可惜的,在我的認知下,領帶已經是現代男性為數不多的大配飾了——現在每天穿著,我發現每天穿西裝打領帶真的是收拾立整最簡單的一種方式,貼上我本周著裝復盤,都是臨走5分鍾的隨意搭配:
周
⑸ 為什麼香港特別行政長官出席不打領帶
曾先生有別號叫[煲吠曾](bowtie),即蝴蝶結,所以他打領帶。
⑹ 關於領導人會晤之間不系領帶是什麼說法
因為是在吃飯的宴席上啊,帶他吃壽司純粹是請老大下館子,不用穿的特別正式,但是給在迎接奧巴馬和會晤的時候都是要打領帶的。
⑺ 內賈德為什麼從不打領帶
常有國內的朋友問起: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出席聯合國大會等非常正式的場合時,為什麼穿了正裝卻不打領帶?伊朗人無論士農工商,幾乎人人都穿西服,卻為啥從不打領帶?
內賈德總統剛上台時,他的著裝就成為外國人熱議的話題。有人說他不懂禮儀,身為領導人,穿著卻如此不妥;有人說他如此穿著,傳遞出了一個信號——親民、平易近人。
朋友們的這些疑問讓我想起了2007年4月的一天,15名被伊朗軍隊扣押的英國水兵在德黑蘭總統府前向媒體揮手告別時,我注意到,除了女兵特尼,其餘14名男兵均著正裝,但都沒有打領帶。原來,水兵們穿的西服是伊朗配發的,因為領帶在伊朗屬於被禁物品,所以並未配發,水兵們也就統統沒有領帶可系。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穿正裝要系領帶或領結這一世界通行的著裝規范便被禁止,因為領帶和領結被視為「墮落的西方文明的象徵」,會對伊朗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著裝習慣產生「不良影響」。接下來的幾年,伊朗民兵組織經常組織「反領帶行動」,帶著剪刀上街巡邏,見到系領帶者,不由分說,一刀剪下。
近30年過去了,領帶在伊朗保守人士眼裡,仍然是「可憎的」。在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網站上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語句:「領帶是『非伊斯蘭的』。系領帶有助於傳播西方文化。」
鑒於系領帶在伊朗是「很政治化」的事,因此,幾乎所有伊朗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員,包括總統在內,穿西服時一律不打領帶。
有一點需要說明。盡管領帶在伊朗被禁,但來伊朗訪問的外國人不必受此限制,伊朗人對外國人打領帶通常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他們明白,來者打領帶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
⑻ 為什麼不打領帶是環保節能
城市裡坐辦公室的白領夏天不穿西裝、不打領帶,辦公室內的空調溫度可以調到更高,自然就節約了很多的電。
領帶是上裝領部的服飾件,系在襯衫領子上並在胸前打結,廣義上包括領結。它通常與西服搭配使用,是人們(特別是男士們)結婚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飾品。
在社交禮儀中,穿西裝應系領帶,長度以到皮帶扣處為宜,如果穿馬甲或毛衣時,領帶應放在它們後面,領帶夾一般夾在襯衫的第四、五個紐扣之間。
領帶與健康
德國醫療部門的一項研究顯示,領帶緊系在脖子和喉結下容易引發青光眼。
研究人員對40名男性公民的測試表明,系領帶3分鍾後,大部分人的眼壓提高了20%。系領帶壓迫頸部靜脈,影響血液流通,對眼晴產生副作用。
德國專家建議,系領帶時不要系得太緊。領帶扎得緊會壓迫頸部的靜脈血管,導致更多的血液涌到眼部,從而使眼部壓力增大。眼部壓力過大,最終可能對眼睛造成比青光眼更嚴重的損害。領帶扎得緊和脖子比較粗的男士都應警惕眼神經遭受長期損害。
日本2005年開始實施「清涼夏裝」節能環保活動。政府部門所有工作人員除參加正式活動外,整個夏季上班時間都不打領帶,盡可能不穿西服,改穿清涼服裝,並將辦公室的空調溫度調高到28度,以達到節能目的。
簡介
日本環境省從2011年6月1日起在全國舉行「超級清涼夏裝」活動,以便節電、節能。在活動期間,環境省允許該省工作人員穿汗衫、T恤等清涼夏裝上班,甚至允許在辦公室穿拖鞋。
⑼ 為什麼伊朗總統在正式場合只穿西裝不帶領帶
自成一家 不修邊幅的首腦
平常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各國領袖人物一般都是西裝革履,派頭十足。然而近來世界政壇殺出了幾位「異類」,從哈馬斯最新提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哈尼亞到伊朗總統內賈德,從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到德國總理默克爾,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衣著都會讓人眼前一亮,要麼是太過休閑從而有些「不修邊幅」,要麼則過於正式而顯得刻板。
哈尼亞 從不打領帶
被哈馬斯提名為巴勒斯坦新總理的哈尼亞出生於1962年,自幼家庭貧困,靠聯合國的救濟為生。上大學後,哈尼亞主修的是阿拉伯文學,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哈尼亞很討厭著正裝,即便是在非常正式的場合,哈尼亞也極少打領帶。2月18日,新一屆巴勒斯坦立法委員舉行就職儀式,作為哈馬斯的高級領導人,哈尼亞依然故我「休閑上陣」,不打領帶。對於哈尼亞的這樣一身裝扮,支持他的選民一點都不介意,在他們看來或許正是這樣的衣著才使領袖和選民之間的距離很近。
默克爾 套裝太古板
如果說男性的世界領袖不穿西裝有些「另類」,那麼女性的世界領袖穿得過於正式則又失去了女人味,讓人覺得刻板,也可以稱得上是女人中的「另類」,德國女總理默克爾就是這樣一位領導人。其實默克爾在當上總理之後在形象上下了一番工夫,在這之前,她經常成為媒體和大眾嘲笑的對象,有德國媒體曾經這樣形容默克爾:「她的蘑菇頭真可怕,脖子周圍居然沒有頭發,劉海簡直就像被剃光!」在德國民眾的眼中,默克爾的形象顯得刻板、土氣。當上總理之後,默克爾把自己的頭發弄得利落了許多,但在著裝上依然是刻板的黑色套裝一統天下,一點都不活潑、時尚。相比之下,無論是烏克蘭美女總理季莫申科還是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都要顯得時尚、女人得多。看來,出身東德的默克爾改不了從小就喜歡穿得方方正正的習慣。1
內賈德 夾克成時尚
伊朗總統內賈德不僅能夠製造出震驚世界的言論,同時還能夠製造時尚,引領潮流。在公眾場合我們經常看到內賈德身穿米白色夾克,面帶微笑,出身平民的內賈德通過這一身十分有親和力的裝扮拉近了自己與民眾之間的距離。由於這套米白色夾克在伊朗媒體的曝光率很高,加上內賈德本人的吸引力,這一款式的夾克在伊朗逐漸成了暢銷貨,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內賈德夾克」。如今在伊朗的大小集市上,人們很容易就能夠買到既便宜又時尚的「內賈德夾克」,小商販們對此更是津津樂道。
莫拉萊斯 沒穿過西裝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似乎從來都沒穿過西裝,這位印第安人總統為了顯示自己的出身而擯棄了政要們最常見的上鏡裝。莫拉萊斯最喜歡穿的是一種條紋毛絨衫,他在正式就職之前出訪外國的時候就一直穿著,如今這種毛絨衫在玻利維亞已經成為其忠實擁護者必備的衣服。為了滿足總統及其支持者的需要,製造這種毛絨衫的毛織品公司已經表示公司將設計800種此類條紋毛絨衫。天熱的時候,莫拉萊斯的行頭雖然變成了短袖襯衫和T恤衫,但同樣是休閑十足,根本不管任何的著裝禮儀。
⑽ 今天新聞聯播領導們都沒戴領帶怎麼回事。。。12-10
應該是巧合,一般不會有什麼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