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帶上的果子叫什麼
1. 梧桐樹結的果子叫什麼
梧桐樹結的果子梧桐子。
梧桐子為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喬木植物梧桐的成熟乾燥種子,用來入葯,具有順氣和胃、健脾消食、止血的功效,對疝氣、須發早白、小兒口瘡等病症有治療作用。
梧桐子在各家論述中有以下作用:
1、《隨息居飲食譜》:潤肺,清熱解毒。
2、《南寧市葯物志》:煅末敷爛瘡,收口生肌。
3、《四川中葯志》:順顛氣,和胃。治胃痛。
(1)領帶上的果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梧桐種子中含有油脂、蛋白質、還原糖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含油率高達 50%左右。有研究結果表明,梧桐子油中主要含有棕櫚酸、油酸和亞油酸。
梧桐子油中不飽和酸介於普通食用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73%~94%)之間,含量為80%左右, 且亞油酸含量高於茶油和菜油
由於梧桐子的含油量高,屬於一種新型食用油料,但是,我國的梧桐子一部分磨成粉末用於葯用,另一部分則用於榨油。雖然梧桐子中蛋白質含量高達 23%,但是使用壓榨法榨油造成蛋白質大量變性,因而只能作為飼料供動物使用。
2. 這個果子叫什麼名稱
這個是蘿藦,學名Metaplexis japonica
全株可葯用:果可治勞傷、虛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帶、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瘡、瘰癧、陽萎;莖葉可治小兒疳積、疔腫;種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莖皮纖維堅韌,可造人造棉。
3. 這種是什麼果子叫什麼呀
圖片上的水果 為:橄欖
橄欖(學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橄欖科橄欖屬喬木植物。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側脈12-16對,中脈發達。花序腋生。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橄欖原產中國南方,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均有栽培,野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於庭園、村旁。分布於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有栽培。
橄欖是很好的防風樹種及行道樹。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傢具、農具及建築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漬制;葯用治喉頭炎、咳血、煩渴、腸炎腹瀉。核供雕刻,兼葯用,治魚骨鯁喉有效。種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於制肥皂或作潤滑油。
4. 插秧時節,長在田埂上的果子叫什麼就是圖片這種
野地瓜(拉丁學名:Ficus tikoua Bureau),又叫地瓜泡,全株有乳汁,長達10餘米,匐地而生,觸地易生須狀不定根,形似巨型蜈蚣,故又稱匐地蜈蚣。因外形像枇杷,在湖北省部分地區等地稱地枇杷。
5. 這種是什麼果子
學名
余甘子。《中國葯典》稱油甘果有「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吃之還能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降低血壓、助消化、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油柑作為一種葯食兩用水果,被衛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名單,也被聯合國衛生組織指定為在全世界推廣種植的3種保健植物之一。油柑子在葯品、化妝品等諸多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
6. 桑樹上結的果子叫什麼
桑葚(sāng shèn 又讀sāng rèn),桑樹的成熟果實,桑葚又叫桑果、桑泡兒,農人喜歡其成熟的鮮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6月果實成熟時採收,去雜質,曬干或略蒸後曬干食用,也可來泡酒。具體成熟時間各地不一樣,南方早一點,北方稍遲一點。
《本草綱目》等多種醫葯典籍中對桑椹的要用價值和用法有詳盡的闡述,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燥、烏發明目等功效。桑果古來就是百姓常採用的一種利尿,保健,消暑的鮮果,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其特殊功效。
7. 請問這領帶上的叫什麼,可以拆下來嗎
這是拉鏈試領帶,這個塑料是領帶結的架子,是用布包在裡面的,你這個已經壞了,拆下來更不能用了
8. 這種是什麼果子學名叫什麼
中文學名
煙斗柯
拉丁學名
Lithocarpus corneus (Lour.) Rehd.
別稱
石錐、煙斗子(廣東),黃楮、黃櫧(廣西),馬古栗(龍門)
煙斗柯,廣東龍門一帶稱之為馬古栗,當地人採集它的果實,煮熟後食用。產於我國福建、湖南、貴州三省南部,以及台灣、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越南東北部也有分布。木材黃白色,稍堅實,不耐腐,多作為農具用材。
9. 這個果子叫什麼
枇杷。
看樣子是那種原生的。味道非常好,酸甜,非常清新的果香。
我家附近有兩棵,長得不大,核很大,但很好吃。在網上買過一箱,個頭大,肉多,但味道不好。
枇杷非常有營養,從葉到果到種,都能入葯,能止咳潤肺。
10. 這種果子叫什麼
蓮霧(學名:Syzygium samarangense),又名洋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天桃、輦霧、爪哇浦桃、璉霧,桃金娘科,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尤以爪哇栽培的最為著名,故又有「爪哇蒲桃」之稱。在海南蓮霧被稱為「點不」,也稱為「撲通」,因為經常從樹上掉下來撲通一聲響,有些海南人只認識「點不」,卻不知道蓮霧為何物,在廣東它也被稱做「棉花果」,潮汕地區稱為「蓮霧「。台灣的蓮霧是17世紀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台灣屏東是最有名的產地,是一種主要生長於熱帶的水果。隨著科學昌明,蓮霧除了原來的紅色和綠色以外,還有新品種的暗紅色蓮霧。在馬來西亞稱為「水翁」,馬來西亞人一般是切開後沾酸梅粉(話梅粉)吃。
果實頂端扁平,下垂狀表面有蠟質的光澤。果肉呈海綿質,略有蘋果香味。蓮霧的種類很多,果色鮮艷,有的呈青綠色,有的呈粉紅色,還有的呈大紅色。蓮霧的果實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鉀等礦物質,適合治清熱利尿和安神,對咳嗽、哮喘也有效果。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及廣西有栽培,果實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