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領帶的兩個釘是做什麼的
『壹』 西服中領帶的由來
領帶起源與演變
領帶是上裝領部的服飾件,系在襯衫領子上並在胸前打結,廣義上包括領結。它通常與西裝搭配使用,是人們(特別是男士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飾品。
領帶常能體現出佩戴者的年齡、職業、氣質、文化修養和經濟能力等等,它同其服飾一樣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特徵。它的產生受地理氣候、生活習俗及審美情趣的影響,也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映,同時它作為物質與文化的產物順應著歷史的潮流,在求新求美中,處於不斷的演變發展之中。
領帶的起源
最早的領帶是什麼樣的?這是一個難以考證的問題。因為記載領帶的史料很少,考察領帶的直接佐證也很少,而關於領帶起源的傳說很多,各人說法不盡相同。歸納一下,有以下幾種說法。
領帶保護說:
認為領帶最早起源於日耳曼,日耳曼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飲血,披著獸皮取暖禦寒,為了不讓獸皮掉下來,他們用草繩扎在脖子上,綁住獸皮。這樣一來,風也不能從頸間吹進去,既保暖又防風,後來他們脖子上的草繩被古代西方人發現,逐步完善成了領帶。另有人認為領帶起源於海邊的漁民,漁民到海里打魚,因海上風大而冷,漁民就在脖子上繫上一根帶子,防風保暖,漸漸地帶子成了一種裝飾。保護人體以適應當時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領帶產生的一個客觀因素,這種草繩、帶子便是最原始的領帶了。
領帶功用說:
認為領帶起源是因為人們生活的需要,具有某種用途的,這里有兩種傳說。
一種認為領帶起源於英國男子衣領下的專供男子擦嘴的布。工業革命前,英國也是個落後的國家,吃肉用手抓,然後大塊大塊地捧到嘴邊去啃,成年男子又流行絡腮鬍子,大塊肉一啃就把鬍子弄油膩了,男人們就用袖子去擦。為了對付男人這種不愛干凈的行為,婦女們 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了一塊布,專供他們擦嘴,久而久之,衣領下面的這塊布,就成了英國男式上衣傳統的附屬物。工業革命後,英國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衣食住行都很講究,掛在衣領下的布演化成了領帶。
另一傳說認為領帶是羅馬帝國時代,軍隊為了防寒、防塵等實用目的而使用。軍隊去前線打仗,妻子為丈夫、朋友為朋友把類似絲巾的方巾掛在他們的脖子上,在戰爭中用來包紮、止血。到後來,為了區分士兵、連隊,採用了不同花色和顏色的領巾,進而演變發展到今日, 成為職業服裝的必需品。
領帶裝飾說認為領帶起源是人類美的情感的表現。17世紀中葉,法國軍隊中一支克羅埃西亞騎兵凱旋迴到巴黎。他們身著威武的制服,脖領上系著一條圍巾,顏色各種各樣,非常好看,騎在馬上顯得十分精神、威風。巴黎一些愛趕時髦的紈絝子弟看了,倍感興趣,競相仿效,也在自己的衣領上繫上一條圍巾。第二天,有一位大臣上朝,在脖領上系了一條白色圍巾,還在前面打了一個漂亮的領結,路易十四國王見了大加贊賞,當眾宣布以領結為高貴的標志,並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
領帶的演變
1668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檢閱克羅埃西亞僱傭軍,僱傭軍官兵的衣領上系著的布帶;就是史料記載的最早領帶。領帶的歷史由此開始了;從此,服飾文化史上就盛開著一朵經久不衰且摧璨耀目的奇葩。
說領帶離不開談西裝,可以說領帶和西裝是一對孿生兄弟。領帶的產生和發展同十七世紀歐洲的男子服裝的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十七世紀的歐洲男子穿緊身衣,戴耳環,穿花皺領襯衫,絲絨,高高捲起的發型上面戴一頂小帽,敬禮時用一個有流蘇的小棒把它舉起。襯衫當作內衣穿在里邊,衣領裝飾相當華麗,高高的領子加了一圈花邊,衣領上綉上了美麗的荷葉邊,衣領打折迭成花環狀,這些領子露在外面,從外衣就可看到。襯衫外是一件背心,然後披上短外套,下身著長統襪和緊身馬褲。這種追求華麗、講究奢侈的服裝在當時貴族中最時髦;它帶有女性風格的嬌艷和柔弱,是「洛可可」風格的典型男服。著這種服裝的男人「與女人的差異僅僅是沒有紡車」,當時人們曾作過種種努力去改造男人服裝,結果卻是徒勞的。
直到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宣告了宮廷貴族生活的終結,男人放棄了華麗服裝,改換成簡單樸素的裝束。那時流行類似燕尾服式樣的帝國式服裝:上衣高腰節,裙擺自然下垂,大領口加燈籠袖,胸部以下略有裝束,華麗的襯衫領子沒有了,代之以襞領,襞領前系黑絲 領帶或系領結。領帶呈領巾狀,用白麻、棉布、絲綢等製作,在脖子上圍兩圈,在領前交叉一下,然後垂下來,也有打成蝴蝶結狀。這在法朗士小說《領帶》中可見:「他的暗綠色上裝的領子豎得很高,他穿著一件南京紫花布背心,黑綢子寬領帶在他的頸子上繞了三圈。」據說詩人拜倫對領帶給法很講究,等到他結好滿意的樣式時,棄置一旁的領帶己堆積如山了。那時女性也結領帶,有位安公主喜歡組合黑色緞帶和蕾絲制的領帶,打出典雅而別致的領結。
1850年左右,西服作為運動服被採用。到1870年左右,人們都開始穿西服了,領帶成為時尚,一種與西裝搭配而不可缺少的裝飾物。根據一些服飾專家的分析,領帶正好象胸衣、裙子一樣展現了人們的性別特徵,象徵著二種富有理性的責任感,體現了一個嚴肅守法的精神世界,而這恰恰是當時男性們所刻意追求的。這時領帶形狀為帶狀,通常斜裁,內夾襯布,長寬時有變化,顏色以黑色為主。據說第一個領帶給是1868年英國發明的。19世紀末溫莎公爵所打出的領帶給風靡一時,是19世紀末藝術家的象徵,那時領帶形狀結法基本影響到現 在。
19世紀末,領帶傳入美國。美國人發明了細繩領帶(或稱牛仔領帶),黑色的細繩領帶是19世紀美國西部、南部紳士的典型配飾。後來又出現了一種以滑動金屬環固定的細繩領帶,稱保羅領帶。
現在領帶基本沿襲19世紀末的條狀款式,45°角斜向裁剪,內夾襯布、里子綢,長寬有一定的標准,色彩圖案多種多樣。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發展,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領帶也越來越講究藝術和精細,從款式、色彩上趨向更完美、更美麗。 第三節 領帶在中國的普及
領帶在中國古代文獻有記載,《宋史·五行志》里有「北海縣蠶自織成絹,成領帶」。這里「領帶」是指古代衣領上的飾邊,而不是現在的領帶。從領帶傳播的歷史來看,領帶最早傳人中國的時間與西服傳入中國的時間大致是一致的。
西服傳入中國,大約在清代晚期。當時的人,特別是有點身份的人士都穿認為是「國粹」的長袍馬褂。誰要是第一個穿上西服,那當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據說第一個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大公子,此公子風流倜儻,狂傲不羈,當時人稱為嚴公子。他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做過一個法國外交官的翻譯。這位外交官見他常穿長袍短褂,就說:「你這身打扮不方便,還不如穿西裝哪!」嚴公子聽後,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辮子,穿起西裝,打上領帶走在京城街頭。當然,免不了招來非議,但他勇氣十足。
光緒(1875一1908)中葉以後,出洋留學者日多,西服首先在這些人中間盛行,回國後繼續穿著。在一些通商口岸,年輕人竟皆穿西服,以誇耀鄉里,頑固黨人見之大憤,惡見著服外國之裝,加以譏誚。著西裝者反唇相譏:「吾改西裝,固外國之服矣。公試臨鏡自照,亦古之深衣否?蓋亦滿州衣冠耳。滿州在明亦在外國。是公與吾固皆服外國之服也,又奚擇焉。」頑固黨人被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以西服為代表的西方服飾文化,是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後,開始登上中國歷史舞台的。1941年10月,民國政府公布了「服制」,規定了以西式服裝為大禮服,以男子青褂藍袍,女子上衣下裙為常禮服。這個制度,後來未能在民間實行。1919年後,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徵沖擊傳統的長袍馬褂,西服才漸漸得以流行。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廣州十天津等沿海發達城市為中心,在上流社會和學校的青年學生、教師、公司洋行及各機關的辦事員中掀起穿西服的熱潮。
建國以來,占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打倒「四人幫」後,改革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重新打開國門的中國人,隨著思想的解放,經濟的騰飛,以西服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擁進中國大陸,人們不再討論它是否曾被什麼階級穿用過,不再理會它那說不清的象徵和含義,欲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中國人似乎以一種挑戰的心理來主動接受這種並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鮮的服飾文化。外國人可以穿的,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就不能穿?於是,一股「西服熱」席捲中華大地。從「十年浩劫」中解放出來的中國人對西服表現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服打領帶成為一種時尚。隨著80年代初的「西服熱」的興起,領帶,也在中國普及和流行。嵊州的領帶服飾行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隨著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而方興未艾。
『貳』 著西裝時,在領帶後面 扣在襯衫衣領上兩個扣子之間的那個鐵扣子是什麼東西
著西裝時,在領帶後面 扣在襯衫衣領上兩個扣子之間的那個鐵扣子是領帶夾。
領帶夾,是為了使領帶保持貼身、下垂的服飾用品。領帶夾可以體現男士的紳士風采,更加的有品味,更顯示出現代人的時尚。一般場合穿著西服的時候經常需要。
把領帶夾在襯衣襟上,這樣領帶會顯得比較筆直,也不會被風吹起,彎腰時也不會直垂向著地面。 顯示對別人的尊重和不失禮儀。
(2)西服領帶的兩個釘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西裝的挑選技巧:
1、選購西服時,應注意麵料的色彩和質地,色彩應符合當今時代潮流及所在地區的地區性要求。選料一般以純羊毛面料和羊毛混紡面料為主,面料質地以細膩、柔軟、滑爽、挺刮為宜,要求經緯密度適當高些。
2、試穿時,內穿一件襯衣,但最多再穿一件薄型羊毛衫為妥。消費者在試穿西服時應自然放鬆站立,注意感覺一下自己的頸肩部有無壓迫感,如果在頸肩部有明顯的沉重感覺。
說明該件衣服與你體型尚不夠適宜。選購一件適宜的西服,穿在身上應無明顯的壓迫感和沉重感,應有一種較為輕松的感覺為宜。
3、在試穿西服時,再應注意一下袖籠部位,二手臂活動時有舒服自如的感覺,防止袖籠過小過緊,並注意袖籠前後是否平服、圓順。再注意一下,後背上部靠後領腳處是否平服及後背下擺處有無起吊現象,前身門襟有無攪豁現象。
『叄』 金秘書里男主角領帶下邊的別針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領針。
領針佩戴方法:需要將襯衫最上面的扣子系緊,然後將領針別上即可。
它的材質大多為金屬材質,矩形、圓形、菱形比較常見,造型精緻小巧,甚至做成卡通動物、植物花葉等形狀,都能展示男性高貴、典雅、成熟、氣派的品質。
在使用時一般需要和領角相配,比如在標准領的基礎上延長領尖,多與西服領帶一起搭配,非常有復古的風味。長尖領左右兩片領的夾角很小,領片很尖不容易弄整齊,所以最好不好不打領帶單穿,而且非常適合搭配領針,用領針在中間固定一下,不光領子服帖了,此時配西裝露出襯衫領角也不算出格。
領針的形成:
作為一個裝飾品,它的歷史淵源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可以肯定它比西服要早,雖然用於裝飾西服,現代的西服形成於19世紀中葉,但從其構成特點和穿著習慣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
至於領針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歐洲。最早,英國人到達不列顛的時間最早是公元787年,英國人繞過蘇格蘭北部,在愛爾蘭登陸,最終在當地定居下來,以當地居民的貢賦為生。而到了公元815年,他們在愛爾蘭建立了一個自己的王國。
在當時,英格蘭男子標准衣著是及膝的外衣和長褲,外面還要套上一件斗篷,而斗篷則需要用領針固定好。所以領針的歷史很大程度上與貴族的著裝有很大的聯系。
『肆』 西服工藝中打線釘起什麼作用打線釘的要求是什麼
西服工藝中打線釘的作用是把上片的粉印復制到下片做記號的,打線釘的要求是要雙線打。發張圖片你參考。
『伍』 求知:關於男士西裝的文化與講究。
現代男士西服基本上是沿襲歐洲男士服裝的傳統習慣而形成的,其裝扮行為具有一定的禮儀意義,如雙排扣西服給人以莊重、正式之感,多在正式場合穿著,適合於正式的儀式、會議等;單排扣西服穿著場所普遍,宜作為工作中的職業西服或生活中的休閑西服。
穿兩粒扣西服扣第一粒表示鄭重,不扣扣子則表示氣氛隨意;三粒扣西裝扣上中間一粒或上面兩粒為鄭重,不扣表示融洽;一粒扣西裝以系扣和不系扣區別鄭重和非鄭重。此外,兩個紐扣以上的西裝形式,忌諱繫上全部扣子。衣扣的系法。單排扣西裝的扣子的系法,有什麼講究呢?最基本的講究,就是下面那粒扣子永遠不系。如果是兩個扣的話,肯定就是下面那裡可不系。那三粒或者四粒扣怎麼辦呢?三粒扣,四粒扣也是下面那個不系,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最上面的扣子不系,上下可以更敞開一些,這是比較時尚的穿法。但是很正規的穿法,只是下面那顆扣子不系。但是千萬千萬要注意,不要所有的扣子都不系,所有的扣子都不系就會顯得比較傻,成為休閑西裝了。
襯衫:
在套裝與襯衫的組合上,襯衫的下擺要放入褲子里,整裝後,襯衣領和袖口均要比外衣長出1-2cm左右。
凈白色或白色帶清爽藍條紋的長袖襯衫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服裝配件。請留意:領口和袖口一沾上污漬就不應該再往身上穿,一定要洗得乾乾凈凈、熨得筆挺的襯衫才悅目。襯衫只能穿一件。在正式場合穿的襯衫,應為白襯衫,單色的,沒有過多圖案的,格子的、條紋的之類盡量少穿,彩色的一般不要穿。特別要注意的是,長袖襯衫是正裝,短袖襯衫則是休閑裝,後者不宜用來搭配西裝。長袖襯衫有幾個細節要注意。第一個細節,長袖襯衫裡面要穿內衣、背心的時候,要注意,領型要選U領或者V型,不能使之露出來。否則穿個高領襯衫,會露出一些花絮,有的同志說他一趴就會露出一截襯衫,露出一截羊毛衫,再露出一段內衣,跟梯田似的,非常不好看。還要注意,如果打領帶的話,上面扣子要繫上。不打領帶的話,襯衫上面那個扣子可以不系。如果是T恤配休閑裝也可以,但是配正裝就不可以。
根據襯衫領子的不同,西裝襯衫分為很多類型。像我們一般配西裝的襯衫是什麼呢?是方領襯衫或者長領襯衫,此外還有一種襯衫叫扣領襯衫。那種襯衫尖上有個扣眼,把領帶打好之後,等於把領帶固定住。扣領是美式襯衫。還有立領襯衫。它的領子是立的,等於把襯衫領子外面這圈鉸掉了,立領襯衫一般是時裝穿法,或者休閑穿法,配休閑裝可以。還有一種翼領襯衫。翼領襯衫,就是領尖翻了一個邊過來,配什麼呢?配蝴蝶結的,穿燕尾服、穿禮服時用的。如果現在一位男士打了一個蝴蝶結,就是一個典雅的boy,即服務生。如果穿禮服的話,則是另外一回事。
襪子:
深色襪子可以配深色的西裝,也可以配淺色的西裝。淺色的襪子能配淺色西裝,但不宜配深色西裝。忌用白色襪子配西裝。襪子長度的原則為寧長勿短。
鞋子:
黑色皮鞋是萬能鞋,它能配任何一種深顏色的西裝。灰色的鞋子決不宜配深色的西裝,淺色的鞋也只可配淺色西裝。而漆皮鞋只宜配禮服。
鞋子擦得鋥亮的人,會顯得特別光鮮,容易給人以好感,臟兮兮的鞋子最不宜登大雅之堂。
皮帶:
深色西裝可配深色腰帶,淺色西裝則可深可淺的皮帶都配得上。此外,皮帶的顏色應與皮鞋協調。
插袋巾:
錦上添花的裝飾品,顏色不一定要跟領帶一樣,只要質料夠軟,插在袋裡服服貼貼挺自然就行了,即使一條白手帕也照樣能勝任,但不能把它折得死死板板地插在袋裡,否則易被人叫著「老土」。另還常用鮮花做裝飾的「插袋巾」。西裝口袋裡面放的東西越少越好。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有的同志把西裝當作工作裝穿。西裝上衣,下面兩側口袋裡面原則上是不裝東西的,東西只裝在這個內兜里。我有個建議,如果西裝是剛買來的話,口袋都是封著的,那個線就不要拆掉,拆掉了就會放東西。不要拆它,它會比較協調。西裝內側口袋可以放什麼呢?可以放鋼筆、名片,其他的也不要放。其他東西放哪裡?放到自己的公文包里去,包括手機之類。「男人看腰」,腰上不要掛東西。那些東西放到包里去
西裝飾物
西裝上的飾物作為衣著整體美的組成部分,是濃縮了的文化藝術標志。隨著男士對於著裝的重視,西裝的飾物也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了解一下西裝飾物的來歷,就不會在穿西裝時把花眼割開、穿正式西裝不打領帶、上衣袋裡裝鋼筆等等,避免在社交場合出現不協調和尷尬的場面。
花眼:西裝左邊的翻領上都有一個扣眼,而右邊的領子上卻不釘相配的鈕扣,許多人對此不理解。其實,它是用來扣住右邊領子上的第一顆暗鈕扣的,做防風沙和冬天保暖之用,它的原型是「俏皮眼」。早在19世紀的歐洲,貴族子弟們為了顯示自己的灑脫風流,往往在自己的胸前藏朵小花,於是左邊領子上的扣眼就成了鮮花插座,並冠以「美人眼」、「花眼」、「俏皮眼」等雅號。時至今日,許多人仍在此扣眼上插花或佩戴徽章之類加以點綴,它是起裝飾作用的。
上衣袋裝手帕:上衣袋裝手帕作為西裝的飾品已風靡全球,各種擬花式樣的手帕使人儀態生輝,有畫龍點睛之妙。這個小巧的飾物最先流行於美國哥倫比亞等八所高等學府。這里的大學生們一向不拘泥於世俗,衣著打扮追求個性,為了表現風度,他們常常在穿西裝時把手帕做成隆起式花型,邊角掩於袋內,外露一部分,稱作「愛彼褶型」。這是一種學士風格美的模式,後來被社會各階層人士所接受,手帕也越來越五彩繽紛。
袖口釘三枚鈕扣:西裝的上衣袖口處都有2、3枚小鈕扣做裝飾,它的來歷說來十分有趣。傳說拿破崙以注重軍容著稱於世,他的手下有員魯莽將軍魯彼金,他能征善戰,但風紀不整,常常往袖口上抹鼻涕。後來,拿破崙命令將軍服的袖口全部釘上裝飾性銅釘,不但壯了軍容,而且使這種陋習得以糾正。以後幾經演變,銅釘變成了裝飾扣,並且移到了袖口的背面。
還有要講的是雙排扣和單排扣的區別。雙排扣西裝,一般更多地具有時裝性質,表現男人的典雅和別致,往往適合於社交場合選擇。而單排扣西裝更適合作為公務套裝,英語有個詞叫商務套裝,suit,指的就是單排扣套裝。單排西裝又有兩個扣、三個扣,甚至四個扣的區別,什麼樣的最正式呢?兩粒扣最正式,三粒扣也可以,三粒扣比較古典一些。但是四粒扣、五粒扣或者一粒扣,甚至沒有扣的,則具有時裝和休閑的性質。
墊肩:墊肩是西裝的重要輔料。最先使用墊肩的人據說是英王喬治一世,他相貌堂堂,卻有點兒「柳肩」,穿西裝有失男子漢風度。苦惱中他讓人做了一副假肩縫在內衣上。當西裝熱席捲英倫時,設計師將喬治一世的辦法拿來,使墊肩與西裝為伍,成為美談。
領帶:最原始的領帶出現於17世紀的歐洲,當年南斯拉夫的騎兵脖子上都系著一條五顏六色的布帶藉以禦寒。巴黎一些追逐時髦的紈絝子弟覺得這種打扮新異、帥氣,爭相仿效,一時在襯衣領上系帶成風,並成為領帶的前身。領帶及配飾。領帶可打可不打,穿套裝一定是要打領帶的,不穿套裝是可以不打領帶的,不穿西裝是絕對不打領帶。領帶一般要注意顏色。正式場合最好選單一顏色,就是不要有花紋的。要選什麼顏色呢?可以和西裝一個顏色,比如藍西裝打藍色的領帶,灰色的西裝打灰色的領帶。此外還可以選紫紅色領帶,比較莊重而熱情。艷色領帶,粉的、白的、綠的,盡量少打,領帶如果有圖案的也可以,但是圖案要簡潔,格子、條紋、點最佳。不要讓領帶上面色彩紛呈,阿貓、阿狗、熊貓盼盼、米老鼠、唐老鴨,再整一個美人的大嘴巴,再印上幾個字,難得糊塗、聖誕快樂,這些都不合適。
『陸』 西裝製作技巧,不同類型的西裝應該怎麼釘扣子
1、選用與扣顏色一致的縫紉線。
(6)西服領帶的兩個釘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西裝的禮儀要求:
西服套裝上下裝顏色應一致。在搭配上,西裝、襯衣、領帶其中應有兩樣為素色。穿西服套裝必須穿皮鞋,便鞋、布鞋和旅遊鞋都不合適。
配西裝的襯衣顏色應與西服顏色協調,不能是同一色。白色襯衣配各種顏色的西服效果都不錯。正式場合男士不宜穿色彩鮮艷的格子或花色襯衣。襯衣袖口應長出西服袖口1—2厘米。穿西服在正式莊重場合必須打領帶,其他場合不一定都要打領帶。
打領帶時襯衣領口扣子必須系好,不打領帶時襯衣領口扣子應解開。西服紐扣有單排、雙排之分,紐扣系法有講究:雙排扣西裝應把扣子都扣好。
單排扣西裝:一粒扣的,繫上端莊,敞開瀟灑;兩粒扣的,只繫上面一粒扣是洋氣、正統,只系下面一粒是牛氣、流氣,全扣上是土氣,都不系敞開是瀟灑、帥氣,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規范;三粒扣的,繫上面兩粒或只系中間一粒都合規范要求。
西裝的上衣口袋和褲子口袋裡不宜放太多的東西。穿西裝內衣不要穿太多,春秋季節只配一件襯衣最好,冬季襯衣裡面也不要穿棉毛衫,可在襯衣外面穿一件羊毛衫。穿得過分臃腫會破壞西裝的整體線條美。
領帶的顏色、圖案應與西服相協調,系領帶時,領帶的長度以觸及皮帶扣為宜,領帶夾戴在襯衣第四、第五粒紐扣之間。西服袖口的商標牌應摘掉,否則不符合西服穿著規范,高雅場合會讓人貽笑大方。
注意西服的保養。保養存放的方式,對西服的造型和穿用壽命影響很大。高檔西服要吊掛在通風處並常晾曬,注意防蟲與防潮。有皺折時可掛在浴後的浴室里,利用蒸氣使皺折展開,然後再掛在通風處。
『柒』 西裝有兩個扣子,一般應該扣幾個
通常情況下分為三種:
單排2粒扣:扣子不扣表示隨意,扣上面一粒表示鄭重,最好不全扣。
三排3粒扣:扣子不扣表示隨意,扣中間一粒表示正宗,扣上面2粒表示鄭重,也是最好別全扣。:)
雙排扣:可全部扣,也可以只扣上面一粒,但是不可以不扣。
就座後,正裝扣應該解開,起身後則按原樣扣上。
『捌』 西裝,1顆、2顆、3顆、4顆扣的區別,分別在什麼場合穿。
西裝紐扣數量的區別和適合的場合:
一粒扣的西服:其紐扣是與上衣袋口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這種款式源於美國的紳士服,最初在慶典和宴會等重要場合穿著,70年代較為流行,至今不多見。
二粒扣西服:分單排和雙排扣兩種,單排兩粒扣款式最為經典,穿著普遍生活中常穿的款式,成為男西裝的基本樣式,並從紐扣位置的高低和駁領開頭的變化反映出不同風格,雙排兩粒扣西服多為槍駁領,下擺方正,衣身較長,這具有嚴謹,端莊的特點。
三粒扣西服:它的特點是穿時只扣中間一個紐扣或扣上兩個紐扣,風格莊重、優雅。三粒扣西裝最為正式,常在商務場合和正式宴會是穿。
四粒扣西服:是雙排扣的標准款式,其特徵是尖角駁領,衣身長且大,既是上衣,又可作外套。可系條形領帶,也適合蝶形領結。由於四粒扣西服紐扣釘的位置不同,還可分為扣上紐西服和扣下紐西服兩種。這種款式多被用於官員禮服。
(8)西服領帶的兩個釘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西服是一種「舶來文化」,這一點無可諱言。現代的西服形成於19世紀中葉,但從其構成特點和穿著習慣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
西裝的款式分類:
單排一粒扣西裝:扣與不扣均可,繫上比較端莊,不系則顯瀟灑休閑,一般站立時需要繫上,坐下時解開。這樣一是使服裝不容易「扭曲」變形,二來也使人坐得舒服自然,不然再好的西裝都有可能會被崩開的紐扣扯壞。
單排2粒扣:紐扣不扣表示隨意,扣上面一粒表示鄭重,最好不全扣。對於較為高大的男士而言,有時候需要將最下面的紐扣扣上,以免露出太多的褲腰和皮帶。如果西裝的領部很長很低,這時可以繫上下面的紐扣以顯平衡。
單排3粒扣:紐扣不扣表示隨意,扣中間一粒表示正宗,扣上面2粒表示鄭重,也是最好別全扣。尤其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解扣或系扣,都不能低頭看著西裝,要以非常流暢、自然的手勢來進行;同時要記得「由下往上」依次解扣,「由上往下」依次系扣。
雙排扣:穿雙排扣上裝一般要將全部紐扣扣好,有時可不扣下面一粒紐扣。一般雙排扣會有6個紐扣,但只有4個扣眼,所以需要盡量把能扣的都扣上。雙排扣的西裝的設計風格略偏於穩重,所以紐扣的系法也要相對保守。
『玖』 正裝襯衫領子旁邊有兩顆紐扣是用來幹嘛的
扣子的作用是是為了防止領尖捲起,正裝襯衣領子容易變形,如果沒有那兩個扣子的話和容易整個領子都捲起來,也很難再變回原來的樣子。
(9)西服領帶的兩個釘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襯衫的不同領型
1、紐扣領
運動型領尖以鈕扣固定於衣身,原是運動襯衫,這一領型多用於休閑格的襯衫上,如牛仔襯衫。部分商務襯衫採用鈕扣領,目的是固定領帶,適合年青人。
2、職業標准領
長度和敞開的角度均走勢「平緩」的領子稱為標准領。這種襯衫常見於商務活動中,色澤以單色和白色為主,是最常見、最普通的款式,它不受年齡因素的影響且適合於任何臉型。
3、品位異色領
素色或條紋襯衫,領子為白色,有的袖口也做成白色。領型多為標准領或敞角領,與佩茲利渦旋紋無比般配,不易穿出品位,但時尚感強,如仕族和占姆士的異色領系列,請謹慎選擇。
4、傳統暗扣領
左右領子上縫有提紐,領帶從提紐上穿過,領部扣緊的襯衫領講求嚴謹,強調領帶結構的立體形象,穿著這種領型的襯衫必須打領帶,通常打緊密的小結,領部才顯得妥帖。與暗扣領相配的領帶花型傳統保守,精細溫馨的條紋或英式條紋面料是此款襯衫最好的搭檔 。
5、浪漫「溫莎」領
左右領子的角度在120度~180度之間。這一領型又稱敞角領。據說當年「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最喜愛這種領子,與此相配的領帶領結稱「溫莎領帶」,領結寬闊,非常具有個性,適用於圓形臉和方型臉。
參開資料:網路—襯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