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袖根應起多少針
『壹』 織大人的毛衣袖子一般要多少針
80
『貳』 織毛衣袖子起多少針
那要看你的線的粗細了,一般中粗線起40多針就可以,然後再長針,長到袖的肥度,然後圈起來織再就是抽針了.
『叄』 織毛衣時,如何計算袖壯的針數
袖闊(也就是袖壯)乘以2再乘以1.15就是袖壯的針數
毛衣編織的編織順序及尺寸計算
毛衣編織的順序:後——前——袖——領——最後織其它細小部件毛衣編織-後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毛衣編織-前片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毛衣編織-袖片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毛衣編織-領片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毛衣編織-其它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肆』 毛衣袖子單獨打怎麼打一開始起多少針
毛衣袖子單獨打如果是小孩子開始應該起14左右。如果是大人男的起30到40針。女的起30針合適。
『伍』 大人的毛衣袖子要多少針才可以
成人衣服: 袖口6.5-7寸,(女、男),一般要看你的線的粗細了,一般中粗線起40多針就可以,然後再長針,長到袖的肥度,然後圈起來織再就是抽針了.
其它可以參考:
兒童:嬰兒:織6寸開肩,袖窿織4寸,以此類推。5-6歲小孩織8寸開肩,袖窿織5寸。
從上往下織還要方便,起頭後放針就可以了,細線14號針:女式140針男式160針,嬰兒:112針,小孩:132針。中粗線12號:女式112針男式140針,嬰兒:88針,小孩:104針。
袖子的針數是身體針數的一半減10-20針,外套少減點,內衣多減點,內衣袖子大了,不能穿外套。
織身體的針要比織邊的針粗一或二號,根據各人的手勢松緊。以上是以平針計算的,若要織花樣的要根據花樣的收縮來縮減,緊花樣要放大,松花樣要縮小。
『陸』 毛衣袖口起多少針,如何算
總針數乘0.4就是袖子的針數
毛衣起針計算
一、起針不問人:
1、用適合織你所要編織的線和針編織一小樣
起30針,量出5CM有多少針(比如17針),換個方向量出5CM有多少行,比如:得出1CM=17針/5CM=3.4針=5行
2、測量胸圍:本人測出來是84CM(測量時不要緊貼皮膚)
3、起針數出來了: 84CM*3.4針=286針(從下向上織就起這個數了)
如果想從領子開始編織
1、量出頭圍:53CM 本人的頭圍,你們按實際測量的結果換算。
2、頸圍:是定數0.9CM或者0.8CM
3、53CM*0.9=或者是0.8=47.7CM (0.9和0.8是指:脖子是頭圍的80%或是90%大)
4、起針數出來了:47.7CM*3.4針/CM=162針(得出領子起針數)
二、插肩毛衣袖子編織方法
1、袖壯(腋下最大處)部分的針數(包括腋下加的針在內),比如126針+10針;
2、量一下袖口大小(比如是18CM),再看看上面的小樣是1CM=3.6針=5行,那麼1.8CM*3.6針/CM=65針
3、量出袖長,得出袖子要織的行數:本人的是38CM+5CM(上下針)
38CM*5行/CM=190行
4、計算減針的次數:袖壯的針數-袖口的針數除以2,136-65/2=35(也就是說需要減針35次)
5、按照所列方程式計算出減針的行數和次數
X+Y=35(減針次數)
4X+6Y+4=190(要織的行數)
得出:4行平(不加不減)
4-1-12(織3行第4行減,共12次)
6-1-23(或者第1行減1針,後5行不加不減,這樣循環共23次)
『柒』 成人毛衣袖山頭一般起多少針
成人毛衣袖山頭以細線14號針為例,女式140針,男式160針。
一般成人的袖口在6.5-7寸左右,要是中粗線要起40多針,然後再長針,長到袖子的肥度,然後圈起來織抽針就行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袖子的針數是身體針數的一半減10-20針,要是織的是外套就少減點,內搭就多減點,因為內搭的袖子大了,就不能穿外套了。
還有織身體的針,要比織邊的針粗一或二號,這個還是要根據各人的手勢來調節松緊。上面的都是以平針計算的,若要織花樣的要根據花樣的收縮來縮減,緊花樣要放大,松花樣就要縮小了。
初學者編織毛衣要注意的事項
1、事前准備,先決定編織用品用途及穿著對象。
2、選定紙樣或編織花樣(如元寶針、上下針、羅紋針或是一些花樣等)。
初學者宜找一個合意的編織圖,並依照上面的大小/針數編織,最好就是針數也不加減或更改,如是編織,把時間及注意力集中在所需編織的技巧上。編織毛衣比編織圍巾困難得多,編織圍巾只需懂起針、高低針、收針就可以了;如懂得加減針及扭繩花就可以編出很美麗的圍巾了。
3、購買適合的毛線及編織針、毛衣編織圖。
如果照圖樣編織,那就可以集中在所需編織的技巧。當掌握了技巧,在下一次編毛衣時,就可以嘗試將紙樣更改,或者不用紙樣,設計自己心目中的款式。
4、做一個編織松緊標准
沒有編織圖而需要做編織頌緊標准及計算計數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所以還是建議找個圖樣照樣編織,那就省時快捷得多了。
『捌』 毛衣袖山頭一般起多少針
起頭時就用二根2.5mm針。
起一般的針時,最好用二根針來起頭,注意的是,織邊的針號選定了,那麼選小兩號的針起頭,起好頭織第一行時換成選定的針號。
比如,織邊選定的是3mm針,起頭時就用二根2.5mm針,這樣起的邊就不會出現過松或過緊,織第一行時換3mm針,這樣織出來的邊就很平整。 但要起單羅紋邊,還是用一根針起,用兩根針起出的邊會向外翻。
工具/原料:毛線和毛線針。
1、開始從袖山最高處起針,起針數量要根據毛衣大小和袖籠胖瘦來決定起針數。
『玖』 如何計算毛衣袖子針數
1、身子總針數200針,則袖子最大處為身子減半再減10-15針,即200/2=100,100-10=90針或者85針,一般視袖籠大小而定。
2、通常要先決定肩寬,倒算出領子留多少針,多出來的針全部減到腋下的地方。肩膀如果是20針,按照3:4:3原則,則領子部分應該是20針+28針+20針=68針,則腋下要減掉22針,一邊減11針。
3、11針減按照三分之一平收,三分之二減針,即:平收4針,(減4針),2-2-1(兩行減2針減一次,減2針),2-1-4(兩行減1針減四次,減4針),4-1-1(四行減1針減一次,減1針)。4+2+4+1=11針
4、袖籠的長度我通常是這樣處理的,小孩子的4-4.5寸,成人男士8-8.5寸,女士7-7.5寸,別看袖籠長,等袖子上上就不大了。衣服的長度通常是在分開掛肩之前的長度決定的,小孩子一般8寸,成人男士12-13寸,女士10-11寸。
5、通常規律是衣長佔3份,則掛肩佔1份,身子佔2份,如果是背心則身長和掛肩對半。
6、袖山起18針,腋下平收了4針,前後片一個8針,則袖子到最大部分一口氣加針10針,90針(最大針數)-10針(腋下一口氣加的針)-18針部分(袖山的針數)=62針
(9)毛衣袖根應起多少針擴展閱讀
常見毛衣種類:
1、落肩設計的針織毛衣,面料挺括而富有彈性,衣身不同方向凹凸坑條對接,增強肌理感,下擺的不規則剪裁使衣身廓形豐富隨性。
2、經過手工挑邊的別致獨特的燈籠袖,精緻華美又撐氣場,包容性強。
3、蝙蝠袖毛衣造型感強,前身採用絞花織法,富含貂毛手感蓬鬆柔軟,質地細膩。
4、一字領,時尚性感,連身袖設計,修飾肩部線條,凈色提花用同色紗線,通過不同的針路,
製造出不同的花型。
『拾』 成人毛衣袖山頭一般起多少針
成人毛衣袖山頭一般女式140針,男式160針。成人毛衣袖山頭以細線14號針為例,一般成人的袖口在6.5-7寸左右,要是中粗線要起40多針,然後再長針,長到袖子的肥度,然後圈起來織抽針就行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袖子的針數是身體針數的一半減10-20針,要是織的是外套就少減點,內搭就多減點。
注意事項
因為內搭的袖子大了,就不能穿外套了。還有織身體的針,要比織邊的針粗一或二號,這個還是要根據各人的手勢來調節松緊。上面的都是以平針計算的,若要織花樣的要根據花樣的收縮來縮減,緊花樣要放大,松花樣就要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