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的毛什麼偏旁
㈠ 毛的部首是什麼
毛的部首:
毛
毛[máo]
1. 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 :~筆。羽~。~織品。~骨悚然。輕於鴻~。
2. 像毛的東西,指穀物或草 :不~之地。
3. 衣物上的黴菌 :老沒見太陽都長~了。
4. 粗糙,沒有加工的 :~布。~估(粗略地估計)。~坯。
5. 不是純凈的 :~利。~重。
㈡ 毛字的偏旁是什麼部首
是一撇。共四畫
㈢ 「毛」字部首是什麼
部首: 毛
㈣ 毛的部首是什麼
一、毛的部首:毛
二、拼音:máo
三、釋義:
1、指人或人群:居~。~族。
2、勞動大眾的,非官方的:~間。
3、某族的人:漢~。回~。
4、從事不同職業的人。
四、筆畫:撇、橫、橫、豎彎鉤
(4)毛衣的毛什麼偏旁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眉毛
[méi mao]
生在眼眶上緣的毛。
2、毛毯
[máo tǎn]
用獸毛纖維、化學纖維等織成的毯子。
3、毛氈
[máo zhān]
氈子。
4、絨毛
[róng máo]
人或動物身體表面和某些器官內壁長的短而柔軟的毛。
5、毛坯
[máo pī]
已具有所要求的形體,還需要加工的製造品;半成品。
㈤ 毛字的偏旁是什麼
毛的偏旁是毛。
毛,漢字,有多種意思,指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鳥類的羽毛、像毛的東西、東西上長的霉、粗糙、不純凈的、做事粗心、驚慌、發怒、指貨幣貶值等,還是量詞、姓氏。
筆順:
組詞解釋:
1、毛巾
[máo jīn]
用來擦拭或擦乾的一種能吸水的織物,常為長方形。
2、毛手毛腳
[máo shǒu máo jiǎo]
做事情冒冒失失,粗心大意。
3、毛線
[máo xiàn]
以羊毛或人造纖維等為材料所紡成的線。
4、毛筆
[máo bǐ]
用某些動物的毛製成的筆,是書寫漢字和畫中國畫的傳統工具。分紫毫(兔毛)、狼毫(黃鼠狼毛)、羊毫(羊毛)、間毫(雜以兩種動物的毛)等多種類型。
5、毛衣
[máo yī]
機器或手工編織的毛線上衣。
㈥ 毛的偏旁是什麼
毛的偏旁是:毛
拼音:máo
筆畫:4
五筆:TFNV
釋義:
1.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鳥類的羽毛:羊~。雞~。枇杷樹葉子上有許多細~。
2.東西上長的霉:饅頭放久了就要長~。
3.粗糙;還沒有加工的:~坯。~鐵。
4.不純凈的:~利。~重。
5.粗略:~估。~算。
6.小:~孩子。~賊(小偷兒)。
7.指貨幣貶值:錢~了。
8.姓。
9.做事粗心,不細致:~手~腳。~頭~腦。
10.驚慌:心裡有點兒~。這下可把他嚇~了。
11.發怒;發火:把他惹~了,你要吃大虧。
12.一圓的十分之一;角。
(6)毛衣的毛什麼偏旁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毛線[máo xiàn]
通常指羊毛紡成的線,也指羊毛和人造毛混合紡成的線或人造毛紡成的線。
2.毛衣[máo yī]
用毛線織成的上衣。
3.毛筆[máo bǐ]
用某些動物的毛製成的筆,是書寫漢字和畫中國畫的傳統工具。分紫毫(兔毛)、狼毫(黃鼠狼毛)、羊毫(羊毛)、間毫(雜以兩種動物的毛)等多種類型。
4.毛巾[máo jīn]
擦臉和擦身體用的針織品,織成後經紗拳曲,露在表面,質地松軟而不光滑。
5.毛病[máo bìng]
指器物發生的損傷或故障,也比喻工作上的失誤:一聽聲音就知道這台機器有~。他做事容易出~。
6.雞毛[jī máo]
雞,分家雞和野雞。它們露在體外的稱外羽,如翼羽、背羽、腰羽;貼皮遮沒部分稱絨羽,簡稱絨毛。羽毛的產量為活重的7.6%~8.6%,如能廣泛收集,加工利用,可制出大量的枕芯、被墊、背心、航空登山用衣和軍用睡袋,大羽毛還...
7.胎毛[tāi máo]
胎發,也指初生的哺乳動物身上的毛。
8.二毛[èr máo]
花白的頭發。
9.發毛[fā máo]
害怕;驚慌:他從沒見過這陣勢,心裡直~。
10.剛毛[gāng máo]
人或動物體上長的硬毛,如人的鼻毛、蚯蚓表皮上的細毛。
11.毛邊[máo biān]
經裁剪而沒有鎖邊的布邊兒;書籍裝訂後未經裁切的邊緣:~書。
12.毛藍[máo lán]
比深藍色稍淺的藍色:~布。
㈦ 毛字的部首是什麼,再查幾畫
「毛」字的部首是毛,筆畫數為4。
㈧ 「毛」字部首是什麼
「毛」字部首是:毛
基本解釋:
毛[máo]
1.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筆、羽~、~織品、~骨悚然、輕於鴻~。
2.像毛的東西,指穀物或草:不~之地。
3.衣物上的黴菌:老沒見太陽都長~了。
4.粗糙,沒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計)、~坯。
5.不是純凈的:~利、~重。
6.行動急躁:~躁。
7.驚慌失措,主意亂了:把他嚇~了。
8.小:~病。~孩子。~~雨。
9.貨幣貶值:錢~了。
10.量詞,用於錢幣,等於「角」,一圓錢的十分之一:兩~錢。
11.姓。
相關詞彙:
組詞:皮毛、 毛病、 毛竹、 毛衣、 毛筆、 毛巾、 毛線、 毛紡 、羽毛、 雞毛
同音字:旄 、髦、 枆、 氂、 髳、 犛、 貓、 矛、 鉾、 氂
同部首:氄 、氋、 氌、 毱、 毜、 毝、 毪、 氆、 氈、 毯
同筆畫:中予方不雲為火分什手
組詞釋義:
1、吹毛求疵[ chuī máo qiú cī ]
求:找尋;疵:毛病。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2、九牛一毛[ jiǔ niú yī máo ]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3、鳳毛麟角[ fèng máo lín jiǎo ]
鳳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物。
4、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
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5、羊毛疔[ yáng máo dīng ]
一種急性致死疾病。
㈨ 毛的部首是什麼
是:毛
一、毛的釋義:
1、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鳥類的羽毛。
2、東西上長的霉。
3、粗糙;還沒有加工的。
二、毛的組詞:
毛線、毛巾、毛竹、毛病
毛筆、皮毛、毛衣、雞毛
(9)毛衣的毛什麼偏旁擴展閱讀
一、字源演化:
三、相關組詞:
1、毛毯[máo tǎn]
用獸毛纖維、化學纖維等織成的毯子。
2、毛氈[máo zhān]
氈子。
3、絨毛[róng máo]
人或動物身體表面和某些器官內壁長的短而柔軟的毛。
4、毛坯[máo pī]
已具有所要求的形體,還需要加工的製造品;半成品。
5、腋毛[yè máo]
人腋部生長的毛。
㈩ 毛字的偏旁是什麼
毛的偏旁是毛。
毛,漢字,有多種意思,指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鳥類的羽毛、像毛的東西、東西上長的霉、粗糙、不純凈的、做事粗心、驚慌、發怒、指貨幣貶值等,還是量詞、姓氏。
(10)毛衣的毛什麼偏旁擴展閱讀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旄。《說文》眉發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於毛。《注》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注》謂以須發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為民紀。
《注》顚,頂也。毛,發也。次列頂發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發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徵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為毛蟲。
《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注》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又《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注》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裡布。《注》鄭司農雲: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注》不毛者,磽確不生五穀。
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為輔,石為之骨,川為之脈,草木為之毛。
又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注》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又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又《高麗方言》謂薴曰毛,薴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又梵言欽跋羅,此雲毛。顩缽羅,《西域記》雲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雲織野獸毛。
又國名。
又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衛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為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
又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注》今文髦為毛。亦作㲝。《周禮·天官·司裘注》中秋鳥獸㲝毨。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從手作㧌。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注》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集韻》又作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