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女叫什麼
『壹』 誰認識穿白毛衣的女孩
不知道是不是,看過旋風少女那個小女孩
『貳』 一些民間故事的名字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它們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就像所有優秀的創作一樣,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中國民間敘事散文作品。民間故事可分5類,即:幻想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
①幻想故事(或叫民間童話)包含豐富的想像成分,充滿浪漫色彩。主人公多為普通勞動者,其中的情節、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質。常把現實中不可能的事情當作可能實現的事情表現出來。情節常採用「三段結構法」;人物、情節、語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區也時有變異。《毛衣女》、《葉限》、《吳堪》等都是古代流傳的幻想故事。
②動物故事以動物為主人公。動物常被擬人化。有的借動物間的糾葛表現社會現象、人際關系;有的解釋動物的習性;有的寄寓著明顯的教訓意義。
③生活故事取材於現實生活而加以虛構。現實性較強,故事往往揚善抑惡。篇幅比較短小,人物性格單純,常常運用對比的手法。有時也採用三段結構法。風格較為朴實、明快。
④民間寓言是廣大人民創作的包含有明顯教訓意義的口頭散文故事。先秦的著作中記錄或引用了不少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風格含蓄、幽默、發人深省。
⑤民間笑話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大量是諷刺人民內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點的作品。許多優美的民間故事,象廣為流傳的《孟姜女的傳說》,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再如《燕昭王築黃金台》等故事,早已載人史冊。黃金台已成為招賢納士、重視人才的象徵,名垂千古。其他許多故事,如《王莽趕劉秀》、《楊家將的傳說》、《義和團的故事》等.
http://wx.zwwx.com/n246199c51.aspx
『叄』 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梗概
傳說漢朝的時候,淮南地方住著一戶貧苦人家,父子倆相依為命,兒子名叫董永。董家靠租種地主傅員外家兩畝薄地維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歸,辛辛苦苦,遇到風調雨順,打下的糧食除了交租,還可以勉強糊口。不料這一年老天大旱,秋後顆粒無收,地主催租逼得緊,老漢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個孝子,他想方設法給老爹爹四處買葯,可是當他提著草葯回到家中時,老父親已經咽了氣。董水心中悲痛萬分,眼下手中分文皆無,拿什麼去給父親買棺木呢?他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就是賣身葬父。於是請人去跟傅員外說,只要幫助埋葬了老父,願在傅家做三年苦工。傅員外知道董永身強力壯,正好趁此機會找個好長工,便答應了董永的要求,立下了賣身的契約。
董永埋葬了父親,三日之後便到傅員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頭痛苦,愁眉緊鎖,不住地長吁短嘆。走著走著,見前面有一棵老槐樹,樹下有個土地廟,便想在這里坐下來,歇歇腳。
董永剛要坐下,就見有個衣著樸素、容貌美麗的姑娘朝老槐樹走來了,站在他的身旁。
董永有些局促不安。沉默了一會兒,姑娘首先開口道:「這位大哥到何處去?」
「去那傅員外家做苦工。」
「看大哥老實忠厚,為何到傅家做苦工?」
「我乃貧苦之人,老父故去,無力埋葬,是那傅員外借錢與我,葬了父親。今去賣身抵債,要做三年苦工啊!」董永說完,嘆了一口氣。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比小妹我還要苦呢!」姑娘說著,流下了眼淚。
「大姐為何而悲傷?」董永問。
「母親去世,爹爹娶了後妻。繼母欲將我賣給商人為妾,我逃了出來,故而悲傷。」
「我二人都是苦命之人啊!」董永嘆息道。
「小女子已無家可歸,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結為百年之好?」
「大姐差了。」董永忙說,「你我素不相識,既無父母之命,又無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大哥何必固執?若嫌無媒,就請這老槐樹做媒,請土地爺主婚,如何?」
「老槐樹如何能做媒?土地爺如何能主婚?」董永不解地問。
「你可問老槐樹三聲:你願意為七姐和董永做媒嗎?老槐樹如果答應三聲,就是願意。問過老槐樹,再去問土地爺。」
於是董永上前問老槐樹:「老槐樹老槐樹,你可願意為我們做媒嗎?」
老槐樹突然開口說:「仙女配賢郎,美滿世無雙。願意,願意!」
董永一連問了三遍,老槐樹回答了三遍。
董永又去問土地:「土地爺,你可願意為我們主婚嗎?」
土地爺說:「仙女配賢郎,一對金鳳凰。願意,願意!」
董永一連問了三遍,土地爺回答了三遍。
這天晚上,董永和七仙女就在老槐樹下結成了夫妻。
董永與七仙女結成夫妻,雙雙到傅員外家去上工。因為原來的賣身契上寫著「無牽無掛」,現在憑空多了一個女子,傅員外故意刁難,不肯收留。經過一再的懇求,傅員外答應了,但是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限定董永夫婦於當天夜裡織出十匹雲錦,如果織得出來,三年的長工改為百日,如果織不出來,三年之後再加三年。七仙女爽快地答應了,董永卻焦急萬分。
晚上,董永愁眉苦臉地坐在燈前,心想:一夜之間,不要說織出十匹雲錦,就是一匹也織不完啊!織不出來,三年長工做滿之後,還要加上三年。他越想越覺得可怕,心中暗暗埋怨妻子答應了傅員外的條件。可是七仙女一點兒也不著急,她叫丈夫放心去睡覺,說她自有辦法。
夜深人靜時,七仙女在屋子裡點起一炷下凡時姐妹們贈送的「難香」。天上的眾仙女聞到香味,知道小妹妹在人間遇到了難處,便頃刻之間來到了傅員外家。她們聽了小妹妹的述說,就一起動手幹了起來。這些天上的巧手姑娘,善長織造的仙女,還沒等到天亮,就把十匹絢麗多彩的雲錦織出來了。
第二天早晨,董永看見這十匹美麗的雲錦又驚又喜,心想自己的妻子莫非是神仙吧!他們抱著十匹雲錦給主人送去,傅員外也大為驚異,只好把三年的工期減為百日。
期滿後,夫妻倆高高興興回到自己的家中。這時七仙女才告訴董永,說自己是天上下凡的仙女,還說他們將要有一個小寶寶了。董永聽了更加歡喜。從此夫妻倆男耕女織,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生活。
後來,天上的玉帝終於查出小女兒私下凡塵,跟董永結為夫妻的事,不禁勃然大怒。他命使者來到人間,傳下聖旨,叫七仙女務必在午時三刻返回天庭。如有違抗,定派天兵天將捉拿問罪,並將董永粉身碎骨。
天庭的鍾聲響了,午時三刻到了。七仙女為了不使丈夫遭到殺害,只好在他們定情的那棵老槐樹下,忍痛跟董永告別。
董永哭天喊地,悲痛欲絕。他上前問老槐樹:「老槐樹啊老槐樹,你說我們是仙女配賢郎,美滿世無雙,今天為何有人硬要把我們分開?老槐樹,你怎麼不開口啊!」
可是那棵老槐樹,任你喊一千聲,喚一萬遍,它也不答應,變成了啞巴木頭!
董永又跪在土地廟前叫道:
「土地爺啊土地爺,你說過我們是一對金鳳凰,願意為我們主婚。如今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爺爺,你要給我們做主啊!」
可是那位笑眯眯的白鬍子老頭,竟連吭一聲也不敢,成了一個啞巴人!
臨別時,七仙女流著淚和董永約定說:
「來年碧桃花開日,槐蔭下面把子交。」說完便被凶惡的天神捉走了。
董永向前追趕幾步,撲倒在地上。
一對恩愛夫妻,就這樣被殘酷地拆散了。
『肆』 經常被當頭像,這個黑色毛衣的女生是誰
盧六六,現居於湖北省武漢市,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2008級,憑借網路流傳短發校花美女走紅,有「短發美女」之稱。
姓名:盧六六
性別:女
生日:5月12日
盧六六
所在地:湖北武漢
星座:金牛座
畢業院校: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
望採納
謝謝
『伍』 誰知道誰能百里挑一裡面總愛織毛衣的那個女嘉賓叫什麼名字
趙亞男
『陸』 七仙女曾經是鳥人,她們和織女有什麼關系呢
七仙女的出現,在赤腳大仙之前,孫悟空先在蟠桃園遇到的七仙女,得知了有蟠桃會的事情,這才去蟠桃會搗亂,《西遊記》中七仙女並沒有具體的名字,只是以顏色來命名的。
七仙女之所以碰上孫悟空,主要是因為王母娘娘讓他們去摘蟠桃,原文是這樣描寫的:
一朝,王母娘娘設宴,大開寶閣,瑤池中做蟠桃勝會,即著那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各頂花籃,去蟠桃園摘桃建會。
之前的傳說中,並沒有說七仙女是玉帝的女兒,就連明朝《西遊記》也只是說七仙女是獨立的神仙,但是到了清朝,就把七仙女弄成了玉帝的女兒,七仙女變成了九個,仙女也變成了公主,並且九個公主都有嫁人,這有些太偏離神話的本質了。
而現代影視劇為了博人眼球,往往也把七仙女當成玉帝的女兒,並且同時還是王母的女兒,尺度就有點大,對於神話我們還是要保持神話的美感。
『柒』 女生穿的那種包到屁股的長毛衣叫什麼比較緊身的。後面看去很顯身材的,很性感很好看。
就是 修身包臀毛衣
『捌』 穎兒新劇開機,毛衣女頻繁出鏡搶C位,是穎兒落魄了嗎
穎兒新劇開機,毛衣女頻繁出鏡搶C位,是穎兒落魄了嗎?筆者覺得,不是穎兒落魄了,也不是毛衣女有多紅,而是粉絲們「自作多情」了。
總之,在穎兒為女主的影視劇開機片場,有女演員想蹭穎兒的流量,想借穎兒的「光」,這不僅不能說明穎兒落魄了,反而會讓人覺得穎兒的魅力十足。作為粉絲,大家還是冷靜看待類似的問題為好。不過在這件事中,最應該感謝粉絲的不是穎兒,而是那位毛衣女孩,因為是穎兒的粉絲讓她大火了一把。
『玖』 《牛郎織女》是誰寫的,代表作是什麼
我書上有,是葉聖陶寫的.他的代表作有;隔膜》(短篇小說集)1922,
《雪朝》(新詩集)與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
《火災》(短篇小說集)1923,
《稻草人》(童話集)1923,
《劍鞘》(散文集)與俞平伯合著,1924,霜楓社
《線下》(短篇小說集)1925,
《城中》(短篇小說集)1926,上海文學周報社
《風浪》(兒童歌劇)1928,
《未厭集》(短篇小說集)1929,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
《懇親會》(戲劇)1930,小說月報社
《當代英雄的石像》(童話集)1931,
《腳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國書店
《三種船》(散文集)1925,
《未厭居習作》(散文集)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1936,
《葉紹鈞文選》1936,
《四三集》(短篇小說集)1936,
《小白船》(童話集)1936,藝林書店
《給戰時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書店
《遣愁集》(小說、詩歌集)1943,創作文藝社
《微波》(短篇小說集)1944,藝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紹鈞傑作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46,全球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49,全球書店
《怎樣游戲》(兒童文學)1947,
《李太太的頭發》(散文、短篇小說集)l947,博文書店
《葉聖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說集)1948,中華
《葉聖陶短篇小說集》 1954,人文
《葉聖陶童話選》 1956,少兒
《葉聖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葉聖陶選集》 1958,香港新藝出版社
《葉聖陶選集》 1959,人文
《抗爭》(短篇小說集)1959,人文
《篋存集》(詩集)1960,作家
《葉聖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葉聖陶序跋集》 1983,三聯
《我與四川》(散文、詩歌集)1984,四川人民
《葉聖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聯
《稻草人》和其他童話 1984,少兒
《童話》1985年,新蕾出版社
《葉聖陶童話選》1986,吉林人民
《葉聖陶代表作》1987,黃河文藝
《葉聖陶集》(1-5卷)1988,江蘇教育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