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如何下領
⑴ 織毛衣從領口往下織是怎麼織的
1、准備好毛線和毛線針,開始起針,就織22針。
⑵ 求教成人毛衣領子從上往下該如何織
從上往下織插肩毛衣的計算方法:袖子:領子(120針)/6=20針,後身:領子(120)-2.5個袖子(50針)/2=35針,其餘的為前身。具體教程如下:
1.先織後領,後領深度我用了四行,肩斜5行。用別色線加針,也可以直接在針上繞加針。以我的這件為樣本,起針124針,後領55針,前領69針。織完空心針後不要斷線,直接第一行在別色線上挑織6針,反面織完6針後把後領的一針一起織,掛針,正面7針織完再在別色線上繼續織6針,反面織完6+1+6=13針,後領的針再織一針,這時是6+1+6+1。以此類推,肩上挑滿30針,後領挑4針,共34針。 接著把後領剩下的51針織上,換到另一個肩膀,也是別色線加針,以同樣的加針法完成。
拓展內容
毛衣編制技巧
1、如果需兩片拼接,第一針織縫出來會比較好。並且來回都是織下針,單片看就是一個個小珠珠,這就是針織行流行的說法——珠珠針。織成珠珠針,無論是挑領還是縫袖,都不會留下大洞。
2、邊邊上來回織下針,縫的時候在正面一對一縫即可。這種方法很方便,而且縫好後反面是一行辮子。
3、收袖和領口等弧線時,第一針挑掉不織比較好。挑針的方法:原來上針用下針挑,原來下針用上針挑。
4、門襟衣邊的處理:
開襟衣的邊邊要織成雙邊才好看。即每行的第一針不織,加一針空針,繼續織,返過來時,加針與最後一針並成一針即可。
⑶ 如何打毛衣領
1、首先准備好毛線和毛線針。
⑷ 怎樣把高領毛衣改成低領的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省事方法。直接找專業人員改。自己改毛衣比較適合心靈手巧有一定經驗的人群;
(4)毛衣如何下領擴展閱讀:
毛衣是秋冬不可或缺的單品,而順應季節的特性,2004∕2005秋冬以實穿、易搭配的高領毛衣最為搶眼。藉由顏色與花紋的變化,高領毛衣基本的款式,無論單穿、搭配性穿著皆有相當看頭。
衣領比較高的毛衣,用於秋冬時保暖穿。有些領子是雙層,可以翻下來做兩翻領 ,也可以拉皺了當高領穿 。追溯家用毛衣編織機的起源,應該是在1589年,由一位英國牧師威廉.李設計的第一台手動腳踏式襪子編織機,至今已有400餘年。
參考資料:毛衣高領-網路
⑸ 毛衣如何挖領,有什麼位置挖領合適
1、一般是領子的中間平收掉幾針,收多少針是根據自己喜歡的幅度來的。
挖領的位置:前片一般比後片要高0.7寸上下,這樣2片縫合後,後領深就大概在0.5寸左右。
(5)毛衣如何下領擴展閱讀:
毛衣,以機器或手工編織的毛線上衣。人類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在漁牧生活中結網捕魚,就懂得運用編織的技法。
隨著文明的演進與科技的發明,人類不僅充分利用各類動、植物等天然纖維編織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更研發出多種化學纖維、礦物纖維,使人類生活更舒適便利。
⑹ 高領子毛衣怎麼改低領最簡單的方法
准備材料:高領毛衣、棉線、針。
1、首先把高領毛衣的衣領翻過來,翻成低領,如圖所示。
⑺ 手工織毛衣從下到上織怎樣挖領全程講解視頻
工具/原料:毛線、毛線針。
1、准備好毛線和毛線針,拿編織挖圓領的示範,如下圖所示。
⑻ 毛衣從上往下織怎麼挖領窩
工具/原料:毛線、毛線針。
1、准備好毛線和毛線針,拿編織挖圓領的示範,如下圖所示。
織毛衣的織前須知:
1、事前准備 - 先決定編織用品用途及穿著對象
2、選定紙樣或編織花樣(如元寶針、上下針、羅紋針或是一些花樣等…… )
3、購買適合的毛線 及編織針 - 紙樣上有列明所需的毛線數量及所需的編織針號,只要跟據紙樣上的說明去購買就好了.當然每個人編織的松緊程度不同,所需的毛線數量略有差異,但也是一個半個之差,所以還是跟據紙樣上的說明去購買就好了.
4、做一個編織松緊標准 - 根據毛線上標簽, 以所需的織針, 編出標准針數,用正面織低針,反面織高針,然後收針。如這一小方塊是10厘米x10厘米,那就可以根據紙樣開始編織了。
如製成品大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松;若小於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緊。過松-用細;至織針編織;過緊-用大至織針編織。
⑼ 高領毛衣如何才能完整的把領子裁剪下來
高領毛衣的領子絕大部分都是領子和衣體分開編織的。
如下圖:
只需把毛衣翻到背面,沿上圖中的接縫處拆就可以了。
但也有很少的會把領子和衣體織在一起的,這種情況是不能拆的!
(9)毛衣如何下領擴展閱讀:
高領毛衣衣領比較高的毛衣,用於秋冬時保暖穿。有些領子是雙層,可以翻下來做兩翻領 ,也可以拉皺了當高領穿 。
追溯家用毛衣編織機的起源,應該是在1589年,由一位英國牧師威廉.李設計的第一台手動腳踏式襪子編織機,至今已有400餘年。但是毛衣編織機真正在中國作為一種生產工具得到推廣使用,並逐漸進入家庭,已是本世紀80年代初期了。手工編織藝術,幾乎是女人世界,這就更體現出男耕女織,源遠流長,源於民間,服務天下。尤其是在新世紀,新科學、新技術、新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豐衣足食的今天,人們更追求和諧與自然之美,舒服與健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