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出土什麼褲子
❶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是哪一種褲子
據考古實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褲子至晚在西周便已經開始,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已經有麻布褲實物出土。
❷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褲子是什麼材質
西周時麻布還繼續使用,特別是精細麻布在貴族墓中屢有發現。如陝西涇陽高家堡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有麻布殘片
❸ 河南三門峽市出土多少枚春秋時期空首布幣
一批稀有春秋時期空首布幣,近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的一處水利項目施工工地出土。7月中旬,一個盛有古代錢幣的陶鬲,被一輛大型挖掘機挖出。該項目施工負責人任增朝立即上報當地文物部門,三門峽市博物館接收了這批古代錢幣。
盛放這批空首布幣的夾砂灰陶鬲,經專家鑒定其時代為春秋中晚期,進一步印證了這批空首布幣的鑄造年代。考古人員對發現空首布幣的位置進行了發掘,並未發現墓葬。初步判斷,這批空首布幣是窖藏的。
由農具鏟演變而來的布幣,是春秋戰國時期周王畿及鄰近地區的鑄幣,主要流通於晉、鄭、韓、趙、魏等國,按形狀可分為空首幣和平首幣兩大種,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廢止。
❹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褲子是什麼褲子
飛機褲指的是一種收腹塑形的褲子。褲子,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根據材質、造型和受眾的不同,有多種分類。
❺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褲子是
麻布褲子。
據考古實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褲子至晚在西周便已經開始,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已經有麻布褲實物出土。
之前訛傳的由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才由外部傳入褲子這一服飾的說法被證偽(早於趙武靈王450至500年)。
「胡服騎射」該政策推出時便遭到趙國大量貴族反對,武靈王死後則被廢止。
而且作為軍事改革對民間生活的影響限度值得考慮。
褲子主要分為十六種。
1、直筒褲
又稱「筒褲」。直筒褲的褲腳口,一般均不翻卷。由於腳口較大(與中襠相同),褲管挺直,所以有整齊、穩重之感。在裁剪製作時,臀圍可略緊,中襠應略為上提,這樣更能反映褲管的寬松挺直的特點。
2、牛仔褲
用一種靛藍色粗斜紋布(牛仔布)裁製的直襠褲、褲腿窄,縮水後穿著緊包臀部的長褲。
3、西褲
正裝褲,主要指與西裝上衣配套穿著的褲子。
4、卡其褲
用卡其布製成。
5、燈籠褲
指褲管直筒寬大,褲腳口收緊,褲腰部位嵌縫松緊帶,上下兩端緊窄,中段松肥,形如燈籠的一種褲子。
6、闊腿褲
從大腿開始到褲腳一直都是較寬的褲子,前幾年熱氣了燈籠型的闊腿褲。
7、喇叭褲
所謂喇叭褲,因褲腿形狀似喇叭而得名。
8、錐形褲
又名錐褲,俗稱小腳褲。
9、鉛筆褲
源於英文Pencil Pants,也常被稱為煙管褲(Drainpipe Jeans)、吸煙褲(Cigarette Pants),這些褲子都是Skinny Jeans的一種,是指有著纖細的褲管的褲子,也有窄管褲之稱。
10、工裝褲
本是一種吊帶、連身的牛仔褲款式。如今,工裝褲(cargo pants)是一種寬松且有很多口袋的褲子。
11、背帶褲
腰上裝有挎肩背帶的褲子。
12、哈倫褲
哈倫褲,來自保守的穆斯林婦女服裝,這種褲子的名稱來源於伊斯蘭詞彙「哈倫」,它起源於伊斯蘭後宮女子的穿著,所以又名「伊斯蘭後宮褲」。
13、緊身褲
又稱內搭褲,是從腰部到腳的緊身長褲
14、打底褲
為防走光、修身而設計的褲子,因長度和用料不同而分很多種,可以與正裝服飾不同的搭配。
15、裙褲
像褲子一樣具有下襠,褲下口放寬,外觀形似裙子,是褲子與裙子的一種結合體。
16、短褲
短褲一般為夏天為了涼爽而設計的,女性無論春夏秋冬都穿著短褲以顯示女性線條優美。
❻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褲子是哪一種
周人將玉賦予道德觀念而人格化,賦玉以德,喻人以玉,當時的士人,將德的最高境界,比附玉之溫潤堅
潔,將高尚人格的砥礪修行,寓之於美玉之琢磨精雕,佩玉不僅是作為修身立志的象徵,更是貴族們身份地位及權勢的象徵。
三門峽虢國墓地作為一處等級齊全、排列有序、獨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大型邦國公墓,歷經20世紀50年代和90年代的兩次大規模發掘,共清理252座墓葬,6座車馬坑,3座馬坑,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3000餘
件,其中僅玉器就達3000件(組)之多。其中兩座貴族墓葬梁姬墓(M2012)和太子墓(M2011)出士的
四件組合腕飾色彩奪目,展現了西周時期高超的玉器製作工藝和審美藝術,成為虢國墓地出土玉器中的亮
點。
玉管、玉佩組合右手腕飾(圖1),編號M2012:118。出土時散落於墓主人右手腕部周圍,共計21件。由
一件獸首形佩,一件鳥形佩,九件形態各異的蠶形佩,二件蚱蜢形佩及八件形態有別的玉管組成,依出士位
置,經整理復原,聯綴方式為:以獸首形佩為結合部,其餘依次為鳥形佩,雙面龍紋扁管,二件蠶形佩,圓
形管、二件蠶形佩,管、二件蠶形佩。管、二件蠶形佩、管、二件蚱蜢形佩,二件殘玉管,一件蠶形佩,一
件龍首紋扁形管,其中一件獸首形偶和五件圓形玉管為青白玉,其餘皆為青玉質地。
瑪瑞珠與綠松石珠組合左手腕飾(圖2),編號M2012:124。出土於墓主人左手腕部,計126件(顆)。由小顆紅色或桔紅色瑪瑙珠、料管、綠松石珠串系而成。依出土位置,經整理復原,聯綴方式為:以單行二十
九顆薄片狀管形綠松石珠為結合部,其下分別系三行紅色或桔紅色瑪瑙珠。瑪瑙珠分管形與鼓形兩種。每行
瑪瑙珠均為二十九顆。每行瑪瑙珠-端分別以二顆扁方綠松石珠,或一顆綠松石珠,一節料管的組合方式:
另一端以單節圓形料管、二節圓料管的組合方式與單行綠松石珠相聯綴。
瑪瑙珠、獸首形玉佩組合右手腕飾(圖3),編號M2011:449,出於墓主人右手腕部,計87件(顆)。由
六件獸首形飾、八十一顆紅色或桔紅色製作不甚規則的瑪瑙珠,雙行相間組合而成。其中六件獸首形飾皆為
青玉質地。
瑪瑙珠、獸首形玉佩組合左手腕飾(圖4),編號M2011:446。出於墓主人左手腕部,計80件(顆)。由
八件獸首形佩、七十顆紅色瑪瑙珠和二顆綠松石珠組成。八件佩飾為青玉質地,沁成灰白色。
《禮記·玉藻》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以玉比德焉」。周人將玉賦予道德觀念而人
格化,賦玉以德,喻人以玉,當時的士人,將德的最高境界,比附玉之溫潤堅潔,將高尚人格的砥礪修行,
寓之於美玉之琢磨精雕,佩玉不僅是作為修身立志的象徵,更是貴族們身份、地位及權勢的象徵。腕飾雖是
貴族把玩之物品,也同樣是地位和權力的體現。在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M26芮公夫人芮姜墓中,在其手
腕旁邊也出土有兩組腕飾(圖5),由玉管、玉貝、玉蠶、玉龜、玉珠形瑪瑙珠等組成,顏色紅潤,鮮艷奪
目,堪稱佳品,M2012和M26出土的兩位貴族夫人的腕飾較M2011出土腕飾,裝飾更為繁雜、工藝更為精
良、組合更為美觀。由此可見,腕飾作為墓主人生前佩戴物,雖然在質地、紋樣和做工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
差異,但這種差異與墓主人身份地位有關,與當時經濟實力的強弱有關,也體現了男女個人審美觀念的不
同。
❼ 三門峽發現戰國時期墓葬群,出土了哪些文物
在河南三門峽發現了戰國時期的大面積墓葬,可以稱之為是戰國早期墓葬群,墓葬數量達到260餘座,出土了大量隨葬品和歷史文物,時代涉及戰國、西漢、東漢、唐朝、明朝、清朝等等各個時期的墓葬,在三門峽發現這些墓地,大多數是戰國早期魏國早期的公共墓地,發現最大規格的葬墓為一樁重棺材,在裡面有很多隨葬的器物,分別是銅鼎五件、銅盤、銅舟、玉珠、瑪瑙、海貝等等各種珍寶。此次發現的戰國時期葬墓群,可以說出土了眾多文物,其中包括銅車軎、車轄、車銜等車馬器類的文物;銅戈、銅斧等兵器類的文物;還有銅編鍾、石編磬等樂器類的文物,以及玉器和眾多骨器等。
❽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出土了什麼器物
近日,黃河邊古陝州城附近發現一片古墓群,到目前為止,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經挖掘出來六百多座墓葬,出土各類器物兩千餘件,其中包括陶器、青銅器、鐵器、瓷器、金銀玉器和石器等。
據央視新聞報道,河南三門峽市文物考古部門在一處棚戶區改造現場,發現秦漢、唐宋、明清等時期的600多座墓葬,已出土文物2300多件。
(8)河南三門峽出土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專家表示:
黃河邊古墓群距離黃河大概有500米,從2017年10月開始,研究所就開始對古墓群進行發掘,如今已經進行了3次考古勘探和發掘,涉及面積約37600平方米,在挖掘范圍內已經發現達600多座墓葬,出土文物有2300餘件,包括石器、鐵器和青銅器,相信繼續挖掘下去的話數目會更令人驚訝。
專家認為,這些墓葬排列較為有序,同時期墓葬相互之間很少有打破關系。墓葬群離陝州故城較近,應該是歷代陝州城的集中墓區。並表示,這個大型古墓群的發現與挖掘,揭示了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三門峽地區逐步由興盛走向衰落的過程;大量秦人墓葬和西漢墓葬的發掘,為三門峽地區墓葬演變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❾ 河南三門峽出土青銅壺內有不明液體,現在是否已查明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