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尿褲子哭鬧怎麼辦
① 一歲多的寶寶老是尿褲子怎麼辦
才一歲尿褲子很正常啊,天冷可以穿紙尿褲,不用太排斥紙尿褲的,呵呵。 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對尿意的反應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容易發生尿床的現象,而隨著各器官發育的逐漸完善,尿床問題一般都會慢慢消失。只不過,在這期間,家長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鍛煉。 第一階段(1—1歲半以前),隨天性,想尿就尿。 1歲半以前的寶寶身心發育有限,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所以家長盡量隨孩子天性,讓他們想尿就尿,想拉就拉,不必過於著急訓練孩子上廁所,因為過早訓練可能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使親子間關系變緊張。不過,在寶寶還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家長看到他們尿濕或排便弄臟褲子,就應有意識地告訴他:「寶寶尿了」、「寶寶大便了」,以培養其理解能力。 第二階段(1歲半—3歲),進行行為指導。 寶寶長到1歲半以後,一般都能靈活坐、站、行走、蹲、起了,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從生理上看,他們開始能夠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與「放」;從心理上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廁所是什麼意思。因此,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上廁所的訓練。 家長要仔細觀察,發現寶寶在游戲時突然不動了,或在活動中突然用手摸著腹部、出現哭鬧等情況,就說明可能是有了尿意。這時,家長可以把寶寶帶到廁所,指著便盆問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寶寶點頭,家長便可以教孩子脫下褲子,蹲下自己解決。如果寶寶順利完成排便,要給他鼓勵和稱贊;如果寶寶一時沒控制住,弄臟褲子,家長也不要大聲責備,以免讓他們產生挫折感。若是寶寶有了尿意,又一時排不出來,家長可以試著打開水龍頭或口頭發出「噓噓」的聲音,用這種輔助效果幫孩子排尿。 1—3歲的孩子,由於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一般以行為教育為主,即以示範性動作讓寶寶模仿。比如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上廁所,讓孩子學著模仿。家長在發現孩子尿濕褲子後,不要立即給他換,因為這很容易給孩子一種誤導,以為解決排便的辦法就是這樣。應該把孩子帶到便盆前,指著便盆告訴他要怎樣解決。 一般來說,3歲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所以這段時間可以採取一些措施盡量避免弄濕床鋪,但不能刻意要求他們不尿床。比如,睡覺前,不要讓寶寶喝大量的水或吃過多的水果;夜裡固定給寶寶把1—2次尿。如果用尿不濕,則要按固定時間看一下尿不濕的情況。 第三階段(3歲以後):讓孩子慢慢克服尿床。 孩子3歲後,家長可以每次把把尿的時間從原來固定的時間點逐步往後延,先半小時,再1個小時、2個小時。這樣能夠慢慢鍛煉寶寶膀胱的儲尿能力,使他們逐步改變,直到天亮才會下床排尿為止。當然,如果過了五六歲還是尿床,就應去醫院檢查一下了。 ——貝貝金海外專營店
② 上幼兒園的孩子了老尿褲子怎麼辦
怎麼說吶,其實小孩子尿褲子是正常的。因為在家家人會經常提醒,問孩子要不要尿尿,或者要孩子尿尿,進了幼兒園後,沒人提醒了。 那麼建議在家的時候多告訴孩子,要尿尿一定要提前告訴大人,去幼兒園要尿尿了一定要告訴老師。 或者可以給他將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
③ 孩子在幼兒園尿褲子了,嚇的她哇哇哭 之後對這件事情總是耿耿於懷怎麼辦
問題分析: 你要好好跟寶寶說,這沒有事,不用老放在心上,大人也只能盡可能地安慰寶寶了,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 意見建議: 只要能這樣好好地安慰寶寶我想用不了多長時間寶寶就會淡忘這個事的,不要當回事,不要誇大事態,當著很平凡的事寶寶就不會太在意的。
④ 兒童挨嚷尿褲子怎麼辦
病情分析:
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動作發育,語言發育等與同齡小孩沒有差異,大可不必擔心.有的小孩子在家這方面的自理能力很差,但是一旦上了幼兒園半個月內就能養成.
指導意見:
它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及生長發育,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積極進行防治.
病情分析:
經常尿褲子的原因是主導泌尿的神經發育還未健全,不能自控膀胱三角區的括約肌所致.
指導意見:
還要建議你到泌尿科檢查,看是否由泌尿系統的感染引起.
病情分析:
慢慢培養寶寶尿尿的習慣.不用太著急.其實寶寶即使4歲的時候還尿床都是正常的.不過大人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寶寶排尿.尿褲子之後不要訓斥他.
指導意見:
治療小兒遺尿,家長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家長應該明白,遺尿是一種疾病,而不是孩子故意的行為.因此辱罵,恫嚇,責備甚至毆打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導致孩子的心理障礙,加重病情.有人說父母的愛是治療小兒遺尿的靈丹妙葯,這話很有道理.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多給予安慰,關心和鼓勵;對一些導致遺尿的精神,心理因素加以疏導和解除;孩子沒有尿床時,及時表揚和獎勵.白天讓孩子適當多喝水,以增加膀胱容量;如果孩子想小便,讓他們盡量多憋一段時間,剛開始時,時間可以短一些,如1~2分鍾,以後慢慢延長.這種訓練可使孩子控制排尿的能力逐漸增強,夜晚當有便意醒來時,能控制住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下床排尿.訓練孩子尿尿時有意識地時斷時續,以鍛煉膀胱括約肌的收縮.
可以中西醫葯物或物理治療.西葯主要為三環抗抑鬱劑及抗利尿葯.中葯以健脾固腎為主.理療包括針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和點穴治療.
病情分析:
夜晚不尿床,白天偶爾會尿褲子
指導意見:
這個排除尿路感染的可能 ,小女孩最容易感染了,去醫院檢查一下
病情分析:
夜晚不尿床,白天偶爾會尿褲子.
指導意見:
你好!考慮是兒童遺尿症 ,建議你去醫院接受治療.
病情分析:
考慮是神經性尿頻,或是炎症引起,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指導意見:
1.治療尿路感染:如果發現孩子有尿路感染,要立即使用抗菌素控制感染.
2.擴大膀胱容量:如果發現孩子的膀胱容量較小,要進行膀胱功能鍛煉
3.解決孩子因緊張恧水褲的問題:如果孩子不存在膀胱容量較小的問題,而他在感到緊張,焦慮或興奮時就會出現尿褲現象,那麼,對孩子進行放鬆訓練是治療的關鍵.
4.解決孩子因貪玩而尿褲的問題:有些孩子在戶外玩耍時經常要尿濕褲子,這是因為他們玩得太高興了,意識不到或者根本不理會膀胱發出的排尿信號.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零零碎碎孩子自己想到該去小便了,並能主動中斷玩耍去上廁所.
5.克服孩子不習慣在外面上廁所的問題:有些孩子不習慣在外面上廁所或者不習慣使用與家裡不同便池的廁所.
病情分析:
引起遺尿的原因,有些是由於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莖,包皮過長,外陰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與脊柱裂,癲癇,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關.但是絕大多數兒童遺尿的出現與疾病無關,是出於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
指導意見:
調整飲食
每天下午4點以後少飲水,晚飯最好少吃流質,宜偏咸偏幹些,臨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減少夜裡膀胱的貯尿量.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應該使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有規律.應避免孩子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最好能堅持睡午覺,以免夜間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
睡前不宜過分興奮
應養成孩子按時睡眠的習慣,睡前家長不可逗孩子,不可讓孩子興奮,不可讓孩子劇烈活動,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
臨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凈
要養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凈徹底的習慣,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條件的家庭,應盡可能在臨睡之前給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適入睡,這樣可減少尿床.
及時更換尿濕的被褥衣褲
孩子睡覺的被褥要干凈,暖和,尿濕之後,應及時更換,不要讓孩子睡在潮濕的被褥里,這樣,會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須指出,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採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郁,加重心理負擔,症狀不但不會減輕,反會加重.我們認為,對待遺尿症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點甚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
病情分析:
首先,不要過分關注或橫加指責,不要打罵和訓斥,要鼓勵少兒將兩次排尿間隙的時間盡可能延長,並記錄每天兩次排尿間隙的最長時間,如有進步,可適當給予獎勵.
其次,要反復告訴孩子,他是健康的,尿頻症狀會很快改善,消除他們的不良心理因素,並鼓勵他們說出心中的煩惱.
此外,要與孩子共同玩耍和游戲,一起參加戶外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並關心他們提出的問題,並給予認真的解釋.使他們對害怕擔心的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盡快恢復到以前輕松愉快的心境之中.
最後,如是在校兒童,還要取得學校老師的配合,使他們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安撫.隨著精神和情緒的放鬆,恐懼心理的消除,尿頻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糾正.
指導意見:
正常小兒每日排尿次數為:1歲約15一16次,2—3歲約10—12次,學齡前約6—7次.對神經性尿頻患兒,不能用打罵或強迫命令來制止尿頻.因為這種尿頻越是有意識地控制,就越不容易控制.家長可試用玉米須15克,水煎,加適量糖代茶飲.此方經濟,方便,小孩容易接受,一般3—5天即見效,10天左右可痊癒.平時要多注意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可以讓孩子喝些牛初乳,像生命陽光牛初乳,營養價值高,值得試試.
........希望你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⑤ 小孩三歲了還經常尿褲子,有時還是故意的,怎麼辦
這個就需要大人天天教育。
需要時間培養孩子的習慣
慢慢的就可以培養好
犯錯誤一定要批評
⑥ 我的寶寶現在十三個月了 但是她總是尿褲子 怎麼管都沒有用 而且她看不見我就哭的特厲害怎麼辦呢
我的寶寶十四個月了還尿褲子,怎麼說都不聽。後來就領著她上廁所,現在很少尿褲子了。言傳不如身教 至於看不見你就哭,我同意一樓的觀點,另外,天氣好的時候,你還可以領她到人多的地方逛逛,比如公園,其他同齡小朋友家等都可以,目的是讓她接受外界的事物。
⑦ 小孩子一哭就尿褲子,怎麼了
你好。這是被你給嚇的孩子一哭就尿褲子,請你不要再訓斥和打孩子,如果時間長了,孩子一害怕就會尿褲子,會形成習慣,這樣就麻煩了,後果很嚴重,趕快注意,對孩子耐心一些,小孩子什麼也不懂,你不教她,孩子怎麼會知道對與錯呢?我自己認為培養孩子是門學問,只有用心培養孩子,才有可能成才。你們夫妻配合要默契,不能溺愛,嬌慣他任性。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身教大於言教,培養孩子,父母要多學習看書,寓教於樂,和孩子共同成長。孩子12歲以前以媽媽為主,爸爸為輔。你要多陪孩子玩,在玩中引導啟發孩子學習興趣。你要學會鼓勵和欣賞自己的孩子。培養孩子父母需要具備五心;耐心啟發,用心觀察,關心體貼,充滿愛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我把自己用心培養兒子的親身體會和大家分享,與大家共同探討和交流。 孩子不僅是父母的寶貝,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作為父母,我們不光要給他們良好的經濟基礎,更重要的是給與他們精神上的關愛,真正教會他們做人最重要。 一。父母的言傳身教確實非常重要。 1,做孩子的最好朋友,多溝通和交流,時刻了解他在想什麼, 2,不武斷,勇於和孩子道歉,知錯就改,給孩子做好榜樣。 3,經常抱著孩子說,「我愛你」讓孩子感受到溫馨和安全感。 4,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用包容心原諒他,他會記憶深刻。 5,從不和其他孩子比較,自己孩子哪裡不如別人家孩子。 6,鼓勵孩子自信和快樂。 7,從小教會他分辨是非的能力,做人太重要了。 8,從小教會他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告訴他健康快樂永遠是最重要的。 9,從小教會他自利,獨立性很重要。 10,從小不嬌慣,不任性,教會他如何與別人友善相處,告訴他做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二。方法: 1,啟發式教育,寓教於樂,生活化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 2,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你只要用心做,沒有你做不好的事情。 3,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父母都能幫助他解決。我們也是他最信任的好朋友。 4,多陪孩子玩,分享玩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好多知識。 5,和孩子共同成長,多看書學習。 6,經常和孩子分析日常看到的事情,我從不直接告訴他對錯,我會讓他回答。 7,多帶孩子走出去,開闊視野。 8,多鼓勵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愛好廣泛,知識面寬。 9,只要他自己不累,鼓勵他做班幹部。 10,適當的讓他有點小挫折。他會感受深刻,以後不會再犯同樣錯誤。 1 1,教會他孝順,學會愛父母。主動為父母做事情。 1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溺愛孩子。如沒做,我不會替他做,我會提醒他完成。 如:我兒子2歲半上幼兒園,回來自己洗手絹。那時是好奇,大人洗衣服,他會參與,那就讓他自己動手,其實他很有樂趣。一直到現在快16歲了。每天自己洗襪子、內衣、內褲,每周自己洗校服。 祝你的寶寶健康成長。
⑧ 尿褲子怎麼辦
寶寶18~24個月大的時候,是接受如廁訓練的最佳時機。 爸媽要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不失時機地訓練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排便通常是一種下意識的條件反射,只要膀胱充盈了、有便意了,自然就會排出。 在寶寶滿月後,爸媽就可開始定時定點地把孩子大、小便了。具體做法是:先放好便盆,讓寶寶保持一個特定的姿勢,然後用「噓噓」聲誘導寶寶排小便;用「嗯、嗯」聲促使寶寶排大便。這樣,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再加上特定的排便姿勢,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逐漸形成條件反射了。 等到寶寶7、8個月大時,他已經能夠用表情來表達「想去廁所」的意思了。通常情況下,當寶寶的小臉憋得通紅、哭鬧的時候,也許是他在表達「爸爸,媽媽,我想上廁所便便」的意思。如果這時寶寶已經能夠自己支撐自己坐起來,那麼,恭喜你,「教會寶寶大小便」這場戰役的號角聲就要吹響啦。 從寶寶12個月大的時候開始,他已經能夠基本理解爸爸媽媽的語言,也可以用簡單的字句表達自己的需求了。這個時候,爸媽可以開始告訴寶寶「便盆」是用來干什麼的,排便為何要在指定的地點進行等等。 寶寶18~24個月時,大腦的神經系統已經發育成熟,對充盈的膀胱、直腸也開始有感覺了,在寶寶有便意的時候,他能主動地要求坐便盆了。這個時候,對才過實習期的爸媽來說,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呢。 訓練主次關系 訓練一定要以寶寶為主體,訓練的模式應採取以寶寶為主的漸進性訓練方式。也就是要以寶寶為主體,爸媽只是著重做好各種准備工作,在訓練過程中允許寶寶一步一步實踐,根據寶寶的接受程度和進步速度以及表現出來的興趣偏好逐步訓練,一步步「誘敵深入」。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脾氣和性格,因此訓練的時間要看孩子的心情,什麼時候他最合作?是吃完飯後?還是睡飽後?千萬不要在寶寶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時候訓練,最好也不要在寶寶的生活有「重大改變」的時候訓練(例如搬家、換保姆、剛上托兒所等)。 面對一些性格比較害羞的寶寶,爸媽要給他特別的鼓勵而不是處罰。爸媽需要花更多心思讓孩子適應訓練,比如在寶寶不願意坐便盆的時候,給他講個小故事,讓孩子逐漸能夠在便盆上坐得久一點。總之,爸媽要有耐心,千萬不要給寶寶太多壓力,否則會讓他因為害怕而憋住大小便。 具體操作指導 首先,要讓寶寶認識「便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爸爸媽媽得為寶寶准備好便盆並讓寶寶接受它。爸媽要用親和的語言向寶寶介紹便盆,就像介紹一位新朋友新玩具一樣。讓寶寶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摸和熟悉便盆,鼓勵寶寶每天在便盆上坐一會兒,開始時甚至可以不脫褲子,並可把尿布上的糞便放入便盆內,指給寶寶看,使孩子逐漸理解便盆的概念和用途。 提示與強化的過程也很重要。寶寶表示有便意時,父母應立即帶他到便盆處去排便。對寶寶良好的排便行為,父母應給予及時的鼓勵,以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應對寶寶經常提醒、反復強化。父母還可採取讓寶寶睡前排空、夜間停止使用尿布、睡眠中喚醒寶寶等方法,幫他建立夜間控制排便的習慣。一旦寶寶習慣了,他們自己就會感到,把大小便排到尿布或內褲上是很不舒服的。 男女有別 時代雖然不同了,男女還真不能一樣,以下是男寶寶的媽媽必看。 如何教會男寶寶大小便 一開始,不論是男寶寶或是女寶寶,建議媽媽先讓寶寶坐在自己的便桶上,讓孩子自由、沒有時間限制地尿尿或者便便。由於大腸小腸的發育過程所致,寶寶還不太會將大小便分開,通常是一次完成。只要你家的小男生知道,大小便都是在這個馬桶中完成,他會有一段時間開始喜歡玩「站著尿尿,而且亂尿」或者「看自己哪次尿得遠」等等游戲。 這無可厚非。因為寶寶本來好奇心最旺盛,他也會為自己新具備的能力沾沾自喜,陶醉在游戲之中。不過,需要爸爸媽媽多一點耐心清理「殘局」。等到孩子漸漸習慣了在痰盂裡面大小便,而且已經具備足夠的耐心和注意力的時候,爸爸媽媽便可以開始引導孩子練習如何「射得更准一點」。最好能夠讓男寶寶有男性的模仿對象去指導,偶爾也可以玩些游戲,例如在馬桶中放一個他最討厭的敵人比如「巫婆」「破壞神」等,然後對准它…… 如果你的孩子是女寶寶,當然就更麻煩了一點,家有小公主的媽媽可不要錯過以下內容。 教女寶寶學會大小便的注意事項 剛才提到過,很多女寶寶看見爸爸或其他小男生是站著尿尿的時候,女寶寶一般的反應是非要自己也如此試試不可。媽媽此時也不需要講大道理,只有讓事實證明,這樣站著尿尿會很不舒服,褲子臟了濕了自己會很不漂亮…… 幾次下來,小公主對站著尿尿的興趣就會消失殆盡。此時,媽媽可以適時地告訴孩子,媽媽都是坐著的,這樣既不會弄臟自己的漂亮的衣褲和鞋子,而且坐著其實更加輕松愉快值得男生羨慕呢。 ★ 別給女寶寶穿太復雜的褲子 訓練女寶寶大小便的一個重要事項是,千萬不要給孩子穿太復雜的衣褲,讓她難脫難解。寶寶通常會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時候才告訴媽媽,本來就比較緊張,很難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褲子怎麼解也解不開等不必要的挫折,那麼,尿褲子肯定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了。 所以,許多媽媽喜歡將小寶寶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對正在學習脫褲子上廁所的女寶寶來說,孰輕孰重可要分清楚哦。 ★ 便完後衛生紙要從前面往後面擦 訓練女寶寶大小便確實比男寶寶容易。不過,請各位媽媽一定記住,千萬要告訴孩子,上完廁所用衛生紙擦屁屁時,一定要從前面向後擦。因為肛門有許多細菌源,往前擦容易使女寶寶敏感的陰道和尿道受到感染,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哦。 訓練寶寶自己「方便」,養成好的習慣,對寶寶而言,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和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讓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寶寶建立自信心和增強自尊心,對寶寶以後的心理發育和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專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