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褲子搭配 » 廣東結婚為什麼門口掛褲子

廣東結婚為什麼門口掛褲子

發布時間: 2022-07-29 21:51:42

⑴ 廣東人結婚的習俗

每個地方的婚宴習俗各不相同,我給大家普及下廣州這邊的習俗。

廣州這邊一般是6時恭候7時開席,而實際開席時間則由主人家視情況而定,一般都是根據客人的上座率來決比較有心思的新人呢,會在開席前准備一些視頻短片,輪回播放他們的婚紗照、甜蜜照片或者視頻,讓賓客們一起分享他們此刻的愉悅,也可以給提前到的賓客看看短片打發時間。新人則是站在宴會廳門口,恭候客人。

敬完一輪酒,新娘就趕緊去換衣服接著敬茶,新郎呢就可以回座位稍作休息(有經驗的朋友都會提醒新人在第一道菜上來時就開始狂吃,後面基本上沒什麼機會正兒八經的吃上幾口);敬茶的時候新娘帶領一幫子姐妹,每到一桌就用粵語喊:飲杯媳婦茶,富貴又榮華,聽曬老婆話!結了婚的客人還得回個喝茶利是(一般都是5元、10元,上不封頂)圖個好意頭,到這為止婚宴的基本流程都完成了;接下去,就是客人自由回敬新人,如果客人鬧得厲害的,新郎在這個時候就得做好心理准備,防止被灌倒了...

喜宴尾聲,新人站在門口恭送客人,至此整個婚宴就算告一段落,喜劇收場啦!~

整個過程,嬉嬉鬧鬧,一般9點到9點30分左右就結束了!

不知道廣州這邊的習俗是不是跟你家鄉的一樣呢!?

⑵ 廣東博羅門上掛黑色褲子是什麼意思

這個意思是把苦日子擋在門外,進門後就是好日子了,就像坐牢的出獄要跨火盆一樣,是一個美好的寓意而已

⑶ 恩平的婚嫁習俗特別之處是什麼啊

江門五邑婚嫁習俗
建國前有早婚習俗,男女十五、十六歲就結婚。男婚女嫁,皆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婚姻自由。民國2年(1913年)10月,且知事沈秉仁布告;嚴禁男女自由結婚,認為"滅絕禮義廉恥者,莫甚於自由結婚一事"。婚嫁順序,是從大到小,先兄姊一套新衣服。在男方,有的還把新褲子掛在新娘房門口或家門口,新娘進門,要從褲子底下鑽過。結婚要明媒正娶,"三茶六禮"("三茶"指下茶;"六禮"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項儀式),花轎過門,否則,便是"無媒苟合"。如發現男女私通,就認為是傷風敗俗,或驅逐出村,或遊街示眾,或裝入豬籠拋落河裡淹死。"三茶六禮"禮儀繁雜,到了清末,略有簡省,一般採用的,一是"問名",即送"年庚貼",用紅紙寫上求婚者的出生年、月、日時,交給媒人轉給對方,男女雙方家長把"年庚貼",交給占卜者排算,看有無相剋。然後托親戚朋友查問對方三代,送"三代貼"。雙方都把自己的曾父母、祖父母、父母的名字籍貫用紅貼寫好,俗稱"三代貼"調查有沒有麻瘋病及其它遺傳病,調查對方人品才能、經濟狀況,看是否門當戶對。二是"請期",即是送"禮貼"。由男方把婚禮日期用紅貼寫好,通知女方。女方接"禮貼"後,再回復男方。三是"納征",即男家派人向女家送聘禮。先由男方把聘禮將"三代貼"送到女方,也叫"做禮"。女方收禮後,又將女方"三代貼"送到男方。四是"親迎",按雙方商定吉期,用花轎迎娶。民國中期,社會上才有男女雙方相約會見,俗稱"相睇"。一般都由媒人引線,男女雙方同意後交換信物,是為定婚。信物多為金戒指、金項鏈,但窮苦人家,僅是一包"紅包"。定婚後,再商定吉期,用車、轎迎娶,正式結婚。建國前的婚禮,男方有"上頭"、"迎親"、"鬧新房",婚後"三朝回門"等繁瑣禮儀。女方出嫁上轎前有哭唱嫁女歌等習俗,內容多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兄弟姊妹互助互愛之情。淪陷期間,有的還在哭唱嫁女歌中控訴日軍侵華罪行。結婚後,女子要從一而終,丈夫死後,要"守節",任何情況都不能改嫁。凡改嫁的叫"失節",備受上歧視。相反,有權勢、有錢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妻子死後,可以續娶。此外,女了還有"嫁生雞"、"嫁神主牌"等陋俗。所謂"嫁生雞",多是華僑在國外謀生,不能回來成婚,由男女雙方父母包辦,用一隻生雞代替新郎拜天地、祖先,舉行婚禮。富裕人家為夭折的兒子娶媳婦,新娘過門後,收個養子,以續後嗣。這種"守生"式婚姻,稱為"嫁神主牌"。建國後,上述兩種陋習均已廢除。提倡婚姻自由,婚禮從儉從簡。"花轎迎娶"早在1952年土地改革期間已被廢除,新娘過門都是步行或坐單車。擺酒大排筵席的風氣也大大減少。進入80年代,婚禮進排場、鬧闊氣又有所抬頭,富裕人家普遍用小汽車迎娶(與有坐摩托車),有的出動10多部小車,形成車隊,沿途鳴放鞭炮,結婚擺酒多達100多席。新會市沙田區村民和漁民的婚禮是以船代轎,男女雙方談戀愛用鹹水歌對唱,互表傾慕之情。

恩平燒餅與婚嫁習俗
恩平城鄉男婚女嫁有一個傳統習俗:男方必須向女方送恩平燒餅作為禮餅。這一習俗始於明朝,至今仍頗為盛行。恩平燒餅,俗稱「恩平燒」,為恩平特產,以其製作精巧、風味獨特而馳名。
恩平燒餅創制於明代,距今約有600多年的歷史。相傳始創燒餅的師傅是恩平的一名青年教書先生。他原來憑自己的志向辦了一間私塾,讓窮家的孩子入學。
後因辦學經費接濟不上,私塾被迫停辦,教書先生為了謀生,只好做燒餅來賣。教書先生以他教書的膽識來創新,做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軟餅。這種餅香甜可口,風味獨特,放置多日也能保持新鮮,因而十分暢銷。
當時的肇慶知府很有經濟頭腦,他為了繁榮市場,推動經濟發展,便搞了一個做餅大比賽,要選出精品加以推廣。
恩平知縣自從吃了教書先生做的餅後,大加贊賞。這次極力推薦教書先生到肇慶府參賽。比賽之日,各路做餅名師使出渾身解數,均想脫穎而出。知府大人出身於做餅世家,要得到他的認可並非易事。當知府大人品嘗到恩平燒餅時,越嚼越有味道,竟連吃了三個,贊不絕口:「軟滑鮮美,香而不俗,甜而不膩,好餅�」結果,恩平燒餅一舉奪魁。
其實,恩平知縣舉薦教書先生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要趁機挑個乘龍快婿。教書先生果然不負所望,一舉奪魁,成為街知巷聞的名人,知縣決定把教書先生選為佳婿。當他把他的打算告訴女兒時,女兒死活不從,她認為做餅的沒有出息。後來,教書先生賣燒餅發了財,遂重新開辦私塾,讓窮家孩子繼讀讀書,一時傳為佳話。教書先生除了教書,放學後還賣燒餅,以此積累來維持辦學。他得知知縣父女都喜歡食他的餅,為表敬意,他每賣出一百斤燒餅就留下一斤,以便日後作為禮餅。後來,知縣的千金見教書先生既有知識,又勤勞,又有愛心,終於動了芳心。當禮餅累積到一百斤時,知縣的千金便它們領了回去,表示接受了教書先生的愛情。
此後,求婚送燒餅就慢慢演變成了一種禮儀,恩平男婚女嫁必以燒餅作為禮餅。當地女子出閣不叫出嫁而叫「領餅」,即表示接受了對方的愛情。時至今天,恩平人問青年姑娘是否出嫁了,不是問:「你嫁了沒有?」而是問:「你領了餅沒有?」這個有趣的婚嫁習俗就起源於教書先生這個燒餅故事,這個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恩平燒餅是怎樣製作的呢?它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有黃糖和白糖兩種,配以冰肉及芝麻;還有一種以豆沙或蓮蓉為餡料,這些材料一定要精細加工。餅坯製成後,置於平底的圓鐵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就這樣,燒餅具有入口軟滑的特點,夾著燒豬肉吃,更有甘香滋潤之味,令人百吃不厭。
每到結婚旺季到來,恩平市城鄉隨處可見製作恩平燒餅的攤檔,爐火熊熊,香飄數里,各具特色的恩平燒餅,成為恩平一大美食文化景觀。

台山是風光不錯,沒有找到其婚嫁的特色,有鶴山客家女婚嫁風俗。
鶴山市的客家人,大都是在建縣後(1732年),從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區遷徙來的。集中居住在鶴城地區(原縣城),來時的語言和婚嫁風俗當然有所差異。解放前養育成人的女子,在媒人的周旋下,如果門當戶對就互換年庚喜帖,時辰八字,沒有相剋就選擇良辰吉日,籌辦婚事,在出嫁時需例行幾項風俗。
一、叫夜譜
(「叫」稱「哭」實意「唱」)
婚前兩晚,女子的閨房中有一群女伴作陪襯活動,俗稱「就妹仔」。出嫁女通過傳統的哭唱,向女伴通報自己喜事將臨,深感依依不捨。有的人很早就學會傳統的唱詞,不會唱的就由中年婦女領教,直至自己背誦識唱為止,不唱就是不尊重陪人,或者不吉利。這種習俗在解放後就漸漸消失了,今天只有80歲左右的婦女,還可以唱出來。
哭唱和唱山歌有所不同,哭唱是喜中有悶,唱起來沒有延長腔。下面摘錄一首唱詞:
金雞開口五更啼,自己開聲羞笑涯(我);
大樹斬開還有生,遠離父母還有兩晚。
二、迎接娶親隊
娶親隊由男方組成,四個兒童舉著彩旗先行,接著媒人帶路,兩個抬轎老、酒擔、六個六音吹鼓手,抬嫁妝若幹人。酒擔由好命的人肩挑,兩個籮中有一壇酒、豬肉、雞蛋、大烏咸魚和檳榔等食品,還有一個圓型紅色的酒托盆,裝著兩枝柏葉和兩封利市。吹鼓手路過村莊要奏樂,向人通報以示興意。進入女家作一定時間演奏,接著新娘就哭唱:
掃凈上廳接酒擔,掃凈下廳接媒人;
掃凈門坪放花轎,掃凈屋檐綳彩旗。
三、拜別祖宗
拜別祖宗前還有一場鬧劇,那稱「拖妹仔」(新娘)。房門外由中年婦女組成,強行進入嫁女房中請她出來上轎,但陪女們堅持不準進入,互相發生推拉的嬉戲,甚至用口噴酒來防患。為了不耽誤新娘回男家的時間,最後由老陪娘扯著新娘出來拜別祖宗,後拜父母親就哭唱。
四、開傘出門
開傘是由新娘的親兄弟開的,無親兄弟的由其他親屬代替。開傘者站在大門口左邊,打開傘後,由陪娘拉上新娘從傘底下穿過。走到轎門前新娘有點假意不願進去,還流淚哭唱,甚至用腳踢轎門,陪娘就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或者回去早生貴子的吉利話勸她上轎。從拜別祖宗和上轎兩段時間,是真正的哭唱,因為10多年生活在父母的身邊,突然離開深感依依不捨,怎不令她流淚而唱:
往日擔傘去趁圩,今日開傘送妹行;
妹嫁開哥唔好哭,好好照顧父母親。
五、送轎
送轎是由村中的男女老少送的,送的里程一般是一華里左右,但中途要停三次轎,以示依依不捨離開親人。新娘並在轎中撒些利市紅包,誰拾歸誰。第三次起轎後一直回到男家,也不再哭唱。最後兩句:
阿哥送轎到河邊,回去持家要搵錢;
細佬送轎到路中,回去創業早成家。
六、到夫家
到夫家門前時,由男方的老陪娘在轎門前說些「白發齊眉、三年抱兩」等吉利話。事前門口放上一個面盆,盛上小量水,放上一把菜刀、一把尺、小扎茅草和桃葉,意思是驅神趕鬼,同時用一小扎乾草點著火,意思是乾乾凈凈回夫家。新娘在陪娘牽引下,用米篩遮擋在新娘的頭上,先跨過面盆,後跨小火堆進入新房。晚飯後,新郎邀請村中的男中青年看新娘,俗稱「鬧新娘」,一直鬧到深夜送走他們後,雙雙進入洞房。第二天早晨新娘由陪娘牽引,向祖先、老爺、奶奶敬茶後,向新娘贈送手飾和利市。
七、探七朝
回到夫家七朝後,女方組織十餘位中年婦女,到男家去所謂「探七朝」。新郎如結婚那天一樣,頭戴氈帽,身穿長衫禮服,向岳母敬酒。又過三朝,男方由一中年婦女陪新娘回娘家,攜帶簡便手信,兩棵有頭有葉的青皮蔗,意思兩親家如糖甜,節節勝意。
在娘家住滿三朝後,女方的母親送新娘回夫家,敲開新親家門的第一次來往,以後再不受各種清規戒律約束了。

開平民歌與婚嫁習俗
七八十年以前,開平民歌頗為流行,當時一般婦孺喜以唱歌形式反映生活,表達感情。逢婚嫁喜慶,往往以歌唱祝賀,有上頭歌、祝福歌、亂房歌等等。如梳頭就有《一梳梳到眉,白發齊眉;二梳梳到尾,有頭有尾;三梳梳落地,兒孫滿地》之類。字詞各地雖有不同,也是大同小異。又如對自己婚姻不滿的出嫁女,發出(年嫩女羅,年嫩去做奴)的哀冤之歌。甚至連殯喪白事,也以哭歌形式表示哀思。
另附:http://cdleaders.people.com.cn/GB/channel79311/79593/79605/200504/30/23686.html

⑷ 妹妹結婚,哥哥是否要掛褲子在門口

這個是各自鄉俗不同而定的,我建議你問問你父母或是你們那本地的人是否有此說法

⑸ 門上掛褲子有什麼講究

一般褲頭都不掛門上。其講究為:褲子是人下身穿的,給人的感覺好像不太雅觀,特別是女人的褲子,更是不雅,在說掛門上別人還要從門里過呢。從門里過就感覺中人褲檔里過一樣。所以一般誰也不掛褲子在門上。

⑹ 農村結婚為什麼床前要倒掛一條褲子

那裡也是一個農村的風俗習慣吧,我們這里沒那個習俗,習慣。我覺得。如果要是掛條褲子的話,是不是生的孩子長的好酷啊?究竟什麼意思?我還弄不清楚。

⑺ 廣東地區結婚有什麼習俗嗎

廣東結婚習俗過大禮. _
訂親最隆重之儀式,約在婚禮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進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帶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時到今天,由於這種傳統婚嫁禮儀繁瑣需時,甚少會採用全套[三書六禮]儀式,多化繁為簡,最廣為重要的便是過大禮這一環。. _
男家過大禮如下:. _
· 精裝龍鳳禮餅兩盒、西式禮餅一盒。. _
· 雙喜八樣生果吉子籃(生生猛猛). _
· 椰子兩對(有爺有子)、特長精裝龍鳳燭兩對(長長廣東新娘). _
· 精裝燙金男女家對聯各一對、精裝茶葉、芝麻各兩盒(女子堅貞、守信不移). _
· 雙喜燙金大禮金封兩個(裝聘金用). _
· 百年好合三牲封兩個(雞、魚、豬肉大禮可以三牲利市代替). _
· 雙喜貼盒(核桃、有衣蓮子、百合、紅棗、有殼花生、荔枝幹、龍眼乾、紅豆、綠豆、芝麻、茶葉、十一樣吉祥京果). _
· 扁柏一包、雙喜燙金利市封兩包.. _
女家回禮如下:. _
· 金蓮藕船(佳偶天成)、石榴一對(多子多福). _
· 添丁姜、連理芋頭(添丁發財)、芙蓉、扁柏(趨吉避凶)、桔子(大吉大利)雙喜燙金利市封兩包、雙喜賀惟巾一對. _
· 大茶禮(大發松糕、金錢、龍利、煎堆、紅包等){油麻茶禮}. _
搬嫁妝. _
收到大禮後,女家最遲需於大婚前一天把嫁妝送到男家。嫁妝是女家身份與財勢的象徵。以往,廣東人喜用樟木攏送嫁妝,取其堅固耐用之意。送嫁妝可分為[送妝]與[迎妝]。[送妝]是女家將嫁妝往男家送,除了抬妝的人外,女家會請幾位親友跟隨照料,人數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妝抬到男家後,男家會請親朋好友出來迎接,這叫[迎妝]。在嫁妝中,除了名貴的珠寶金飾外,還有許多象徵好兆頭的東西。以痰孟作子孫桶,希望女兒開枝散葉,兒孫滿堂。以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花瓶代表花開富貴;銅盤及鞋則寓意同偕到老;銀包皮帶有腰纏萬貫之意;剪刀有指蝴蝶雙飛;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祝福新人恩愛纏綿;片糖則比喻甜蜜幸福;龍鳳碗筷作衣食碗筷有豐衣足食之意(碗內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妝的72套衣服). _
新娘嫁妝用品:. _
o 百年好合茶具(一盤、一壺、四杯). _
o 百年好合衣食碗(碗、筷、碟、匙各一對). _
o 百後好合有蓋杯(一對). _
o 真絲刺綉同心筷子雙人套、雙喜全紅子孫桶(痰孟). _
o 雙喜鴛鴦面盤、安床京果盤. _
安床. _
婚禮前數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將新床在有利於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後鋪上龍鳳被,並撒上紅綠豆、蓮子、紅棗、桂圓、核桃等喜果。安床後親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婦、帶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內。此外,安床後,要讓小小孩跳床,並吃喜果,古稱[壓床],有開枝散葉之意。[上閣]舉行婚禮前最重要的儀式、禮節是[上閣]及[上頭]。[上閣]是準新娘出嫁前一段時間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閨房或閣樓之內,由一班閨中姊妹、密友陪伴,暫時擺脫平日的生活習慣,做好心理准備,以求日後能適應男家陌生的生活環境。新娘會直至出嫁當日和離開閣樓,因此,俗稱姑娘出嫁為[出閣]。現代人也有類似[上閣]的活動,新娘於婚禮前的一晚邀請姊妹、密友在女家留宿整晚互訴心事,為明天踏上人生另一階段作好准備。雖然偶然也有姊妹們情緒激動落淚的情況,但整體氣氛仍是充滿歡欣的。. _
早生貴子子孫桶:. _
(紅棗[早]、花生[生]、桂圓干[貴]、蓮子[子]). _
上頭. _
現代婚嫁禮俗中,在迎親之前,男女兩家都仍會分別進行上頭的儀式。上頭儀式於大婚前的一晚或正日舉行。上頭象徵一對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階段,要組織新家庭,肩負起開枝散葉的使命。須擇好時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小時,男女雙方需先沐浴,並由[全福]之人(俗稱好命佬/好命婆,為男女雙方家族中的長輩,需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以柚菜澆水洗身(柚葉據說可滌除污移)。之後換上全新的內衣褲有睡衣,靠一個可以看見月光的窗口而坐由好命佬或好命婆替其梳頭。新娘的頭發會梳成發髻,以示她嫁作為人婦後踏入成人的階段。邊梳頭的同時好命佬或好命婆要邊說出押韻的吉祥語句,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寓意祝新人能同偕白首,婚姻美滿。最後好命佬或好命婆需把扁柏及紅頭繩系在新郎或新娘的頭上,這樣才算是完成的上頭儀式。由於上頭是父母為兒女祝福的一種儀式,所以較為重視。. _
男方上頭. _
上頭前應先用綠柚葉沐浴,之後要穿上全新的內衣褲有睡衣,取其新的開始之意,案前應准備湯圓三碗(每碗九粒)、鏡、紅頭繩、尖梳、子孫尺、龍鳳剪刀,到吉時由好命人上頭(梳頭),並誠心向天參拜,上頭完畢後便可與家人及兄弟們同吃湯圓,分享結婚的喜悅。. _
男方吉祥上頭套裝:. _
(尖梳、鏡、龍鳳燭、子孫尺、紅頭繩、龍鳳剪刀、等). _
女方上頭. _
上頭前應先行用綠柚葉沐浴,之後要穿上全新的內衣褲有睡衣,然後要擇一個可以看見月亮的窗口,燃起龍鳳燭後要連同三碗湯圓、生果、燒肉、雞,誠心向天參拜,更要准備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針線包、紅絲巾;而龍鳳剪刀代表有利、子孫尺、鏡乃取其光明繼後之意,即所謂[龍頭鏡、鉸剪尺]. _
女方吉祥上頭套裝:. _
(梳、篦、針、線、龍鳳燭、龍鳳剪刀、鏡、紅頭繩、子孫尺等). _
小貼土:. _
可一切從簡的,以利是代替,寫上(過大禮利是)就可以了。如代替豬肉的(豬肉金)、代替前料的(衣料金)、但是一些重要的禮品,應盡量親自找來,包括:龍鳳餅一對、唐餅數個(約八個)、龍鳳燭一對、對聯一幅及生果等。聘禮中物品寓意吉祥,數量則必須成雙成對,忌用單數。女家收到男家的聘禮並不是全部收下,其中屬於男家的物品,則需要回禮;禮品中不可以送手帕,因為有分手之意。. _
. _
· 婚禮前的禮儀. _
. _
1.送聘禮: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福)、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意味著男方家有錢,會讓女子嫁過去享福。 3.安床:在結婚前一晚上,女方會找一個有福氣的男人(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來安新房的新床,並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意味著早生貴子等好意頭的食品放在床頭。. _
. _
4.嫁妝:新娘會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備的嫁妝裝在一隻紅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帶到婆家去。. _
. _
5.上頭:結婚前晚,會選擇一個吉時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並且會通知男方在同一時間拜。. _
. _
6.梳頭:新娘會請一個有福氣的長輩來給自己梳頭。. _
. _
7.吃湯圓:意味著可以圓滿成婚,圓滿幸福。. _
. _
婚禮當天的禮儀. _
. _
1.迎親:婚禮上午,男方的接親隊伍就要來女方家接親了。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第一關便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姊妹滿意後才開門。新郎應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製花球)。. _
. _
2.找紅鞋: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里找給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後才能把新娘帶走。. _
. _
入門. _
. _
到達男家後,新娘由大妗攙扶下踏入男方家門。在大門坎外會預先放一個燃木炭的火盆(銅盆或鐵盆均可),新娘需從火盆中跨過,這叫「過火盆」,取其發旺、趕邪之意。接下來是拜堂儀式,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參拜家翁家姑。拜過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禮後,一對新人便會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並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後再按家中各人輩份和長幼逐一向長輩敬茶,至於跪下與否,則視乎敬、受雙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後,新人會互相對拜,大妗姐不斷說些吉祥話,在互租對拜後,拜堂才告禮成。. _
. _
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敬茶是一個很重要的禮節。新人在拜過祖先,要向父母敬茶,這樣不單代表答謝父母養育之恩,同時亦代表雙方家長接納新郎或新娘為家族中的新成員,是身份備受確認的象徵。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內,通常都放上兩枚紅棗和蓮子,寓意早生貴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長輩喝了新娘這杯茶後,會送上金手鐲、玉器等首飾作為新媳婦的見面禮,又會在盛托香茶的盤上(俗稱「檳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為大妗姐的賞錢。. _
. _
出門. _
. _
抵達女家後,第一關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的測試,必要時還要宣讀愛的宣言(賣身契),但最重要的是給予眾姐妹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姐妹滿意後才開門。入門後,新娘由大妗姐或伴娘帶出來交給新娘的父親,再由父親把新娘交給新郎,正式行夫妻見面禮。跟著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再向雙親奉茶跪拜,接新娘儀式就此完成。. _
. _
完成上述儀式,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摻扶並打紅傘,寓意開枝散葉,其它姊妹也須邊走邊撒米及紅、綠豆、金紙碎,俗稱「喂金雞」,據說可防止金雞啄新娘。上花車前,新娘要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表謝意。一定要注意的是陪伴新娘過門到男家的除大妗姐外,必須是未婚女性,而且新娘的兄弟不可陪伴新娘過門,如果新娘早於兄長結婚,須將兄長的褲掛於門口之處,由新人在褲襠下穿過,假若早於姐姐結婚的話,則送一條裙給未婚姐姐,未婚兄姐不可目睹新人出門或過門,應暫時迴避。. _
三朝回門. _
回門雖然並沒列在三書六禮中,卻是中國人傳統一個極重要的嫁娶禮儀,絕不可掉以輕心。從前,新娘出嫁後,會在第三天由丈夫陪同下回娘家探望父母。新娘在回門時,要穿我國傳統的新娘服(裙褂)和挽上全新的紅色新娘包,裙褂代表新娘冰清玉潔的身份,只有黃花閨女才可穿。同時男家一定要送回金豬一隻,以示新娘子的貞潔。女家收到金豬後即分予親戚朋友、街坊鄰里享用,表示自家女兒不辱門楣。傳統上,岳丈母需留回門的新娘及女婿在家吃飯,但現在大多數新人為省時間,都選擇即日回門,即新人在男家拜過天地及奉茶給翁姑後,便即時進行回門儀式,之後再返男家或直接到酒樓,新人亦可於第二天回門,但切不可超過第三天,這代表男家不滿意新娘,不批準新娘回娘家。現在回門大部分禮品都由利是代替,但乳豬例外。. _
回門禮品:1(由男家送到女家):金豬一隻、西餅兩盒、酒兩瓶、生雞一對、豬肚及豬肉各兩斤、水果兩籃(代表生生猛猛)、有頭生菜(風生水起)、蔥(鬆鬆動動)、伊面兩盒(代表恩愛纏綿)、有頭尾甘蔗兩根. _
回門回禮:2(由女家送到男家)金豬頭、尾、手腳各一隻、豬舌半邊、西餅一盒、有頭甘蔗、有頭生菜. _
婚嫁禁忌. _
1、結婚之日,新娘出門時,嫂嫂不能相送,因為[嫂]與掃星同音,不吉利。新娘出門的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的財運。. _
2、婚禮未舉辦完畢,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不可躺下,以免一年到頭都病在床上。. _
3、新娘結婚當天必須穿新鞋,寓意將舊物丟掉。. _
4、新娘出門時,必須要佩戴耳環,以示聽話,沒有穿耳的可佩戴夾耳環。. _
5、新人的長輩如有已去世的人,在敬茶的時候,應在他(她)應坐的位置上 放上新人敬的茶,敬完茶後順便移一下凳子,再讓下一位就座。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986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043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668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137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359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359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287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929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245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