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劍道的褲子叫什麼
1. 劍道的衣服褲子怎麼穿啊。,。、
第一,不應該叫「劍道褲」,通常大家都會叫「hakama」(はかま),漢字寫作「袴」——中文叫劍袴。關於劍袴的穿法有很多種,不能一一說明,我這里就說最普通的,也是我們道場最多人的穿法。首先,把前面的兩條帶拉到腰後,形成交叉,再拉回腰前;其後,用右面的帶壓在左面的帶上,兩條帶成交叉狀;把左面(被壓著的那條)沿著兩條帶的交點向上折;然後,再把兩條帶往後拉,在後腰打一個蝴蝶結;再有,把腰板拉直,將腰板上的固定扣(環)插入蝴蝶結中;接著,把後面的兩條帶拉到前面來,用左面的帶壓在右面的帶上,兩條袋子成交叉狀;把左面的帶(在上面的)從下穿過所有的帶;和右面的帶子打一個結。最後,把結的兩端多出的帶,拉到腰後,藏在腰板內。大概就是這樣,可能說得不是很清楚,因為這些事本來就不易說清。圖片可能比較難找,視頻我倒有一個,但那是韓式hakama(沒有腰板)的穿法,略有不同。若樓主是在學劍道,則道場的老師應該會教;若是cosplay,則隨便穿吧,反正不掉下來就好。 請查考以下視頻,就是我說的那種穿法。http://tieba..com/f?kz=728373165
2. 巫女服的跨是裙子還是劍道服的褲子
緋跨,也就是馬褲,和劍道的跨一樣,只是結的系發法有所不同,另外劍道跨都是有腰板的,巫女的跨有些沒有
3. 劍道服和居合服的區別
劍道服和居合服的區別是:劍道服是上衣和裙褲,居合服是襯衣,上衣,居合帶,褲子組成。還有就是衣服的面料不同。
劍道的基本配備:道服(上衣+裙褲) 竹劍,護甲(面+甲手+胴+垂) 。
居合道,又名拔刀道,日語發音iaido. 在日本古代奈良洛或平安時代初期,武士常需要瞬間拔刀制敵,後來經發展,居合劍術便誕生於日本戰國末期。 居合二字象徵對峙雙方,而居合道最講求的就是一擊必殺。
4. 劍道褲子和武士褲子一樣嗎
其實不論是劍道、合氣道還是居合,只要是源自古日本武道,衣服和袴的款式都是一樣的, 唯一不一樣的就是面料和顏色有不同的規定! 另外劍道上衣的面料與其他的稍有不同, 是使用棉線刺布做成的厚實的布,用以減少練習時的傷害! 至於衣帶的系法,也都是源自古日本,並沒有什麼專有的系法, 只是某些流派和道館為了統一形象規定了某一種系法。 如劍道一般用平結,居合用一文字結, 但並不是說劍道系了浪人結或一文字就錯了, 這只是習慣而已!
5. 武士穿的褲子叫什麼,那些練習劍道的人穿的褲子又叫啥,不是那種肥褲腿的褲子
裙褲、道服
6. 抗日劇里日本武士穿的那個很大的褲子叫什麼名字
展開全部
袴kù
和褲子的褲同音
起源於漢服,指裙褲,為了方便騎馬
7. 日本武士穿的是褲子還是裙子
外面穿裙子裡面穿丁字褲
8. 關於武士服和劍道服
1.武士服和劍道服的區別:服裝的樣式、腰帶的系法都不同。劍道服裝分為上下身兩個部分:上身為劍道衣(KendoGi)以及下身的袴(Hakama),一般為靛藍布棉質材料。由於不使用針刀,所以護具也並不是盔甲。
武士服...他們盔甲的質地不太清楚,至於樣式,你看下面的圖吧,一看便知。
2.犬夜叉:不是武士服,從樣式來看,他的衣服是貴族公子的禮服(日本古代的禮服確實是大紅的..)不過穿法不對,上衣應在褲子外面,沒他那樣穿的。
3.武士:你所說的應該是日本武士吧?一般指通曉武藝、以戰斗為職業的軍人。日文中武士一詞其本意是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遵守不畏艱難,忠於職守,精幹勇猛。這便是武士的精神即:武士道。然而這一準則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誠、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領主能對武士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的主從制度上。
巫女:日本古代就有巫女可以接受神的憑依,傳達神意志,其中的「卑彌呼」就是位高「邪馬台國」統治者地位的巫女(シャ-マ
ン)。巫女始自原始社會中,傳達神之旨意者,類似於主祭、先知般。與女巫(witch)概念並不相同。
4.武士服款式沒有什麼規定,每個時期的款式都不同,顏色也是製作材質本體的顏色。
劍道服(上衣)有白色,藍色。袴有藍色,白色,深綠色。一般都是穿深藍色的一套,女生的話上衣可以穿白色好看些。基本上顏色方面沒有很嚴格的要求。
巫女服是女裝,女袴,沒有腰板。顏色通常是上白下紅。
5.系繩子:系繩子目的是系在腰上,便於攜帶。刀分長的和短的。短的叫小太刀,那個有繩子。長的叫大太刀是沒有繩子的。大太刀就不用綁了。其實綁不綁沒什麼關系。小太刀能系在腰上大太刀可以放在後背。
9. 日本練劍道的人,穿的那種帶褲子的劍道服叫啥
上身的衣服…剣道著(けんどうぎ)道著(どうぎ)
下身的衣服…袴(はかまhakama)
10. 請教一下:劍道服 居合道服 傳統武士服 有什麼區別
劍道服是上衣和褲子,居合服是襯衣,上衣,居合帶,褲子組成。還有就是衣服的面料不同。武士服最初與水干相仿(日本古朝臣禮服,獵衣的一種。水干與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著裝),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並且流行戴侍烏帽子。這種裝束不久後為民間男子所效仿,並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種上衣下裙式服裝,上衣交領,三角形廣袖,胸前系帶。袴的式樣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穿括袴,後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紋樣選用另有特殊的規定。
公卿的服裝大致延續上個時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裝由於武家提倡簡易的生活,已經廢除了原來繁縟的著裝制度。
從戰國時代開始到應仁之亂,公卿的服裝保持原來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裝除了繼續沿用直垂外,還增加了布衣、大紋。大紋是用家族紋章裝飾在胸前、兩臂,並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紋的服裝,式樣像直垂。此外還新出現了素襖,素襖是下等武士的服裝,它的形制是從大紋發展而來的,有胸帶、菊墜,但沒有像直垂和大紋那樣的筒狀織物帶,而是採用了革帶。並且素襖無襯里、無紋、少有裝飾,因此後世的人們常常將素襖與布衣混淆。
應仁之亂以後,服裝更趨簡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層以內,稱為五衣。並按表著、五衣、打衣、單衣的順序穿著,廢除了裳的小腰。將取名為懸帶的帶子掛在大腰,從肩開始折回前面打結。平常服裝為白色小袖和緋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細帶。此外還出現了被衣,用於婚禮和外出時穿著。
典型的武家服裝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織物縫合,飾以菊墜,穿短裙,加上小袖作為內衣。這種裝束可發展成為後來的羽織。直垂、大紋和袴的尺寸變長,短袴不再出現在正式的禮儀場合。永正年間開始,肩衣成為主要的便禮服,這是在模仿中世紀武士用的手無、陣羽織的基礎上,產生的斷袖直垂式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