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子花弄到褲子上是什麼樣的
㈠ 瓠爪開什麼樣的花
瓠爪開白色的花。瓠瓜,為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質柔嫩,適於煮食。 在河北一帶的某些地區,"瓠瓜"專指西葫蘆,"瓠子"則用來專指瓠瓜。 中國古時以其老熟乾燥果殼作容器,也作葯用。
㈡ 瓠瓜的黃胸薊馬蟲害有何表現這種蟲害是怎麼發生的
瓠瓜的黃胸薊馬蟲有什麼表現呢?這種蟲害是怎麼發生的呢?
葉片無法吸收營養發生捲曲,中心剛生出來的葉子會蜷縮,整體植株矮小,營養不良。或者變成無頭苗,就像感染病毒一樣。絨毛不成正常的黃色,而是發黑發褐色。它的生長延緩,瓜節變密集。如果幼瓜被咬時,則會發生畸形,嚴重則直接落果,對產量質量有很大損害。
這種蟲害發生時的經過如下。只要發生一次就會世代沿襲。成蟲會在土塊,土縫底下隱匿,部分成蟲在過冬的時候如果遇到天氣轉暖,它也會跑出來玩。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中旬,7月中旬到8月上旬,9月間會出現危害高峰,夏瓜秋瓜都會被嚴重吸食。成蟲性格活躍,但怕光。白天會躲在密密的絨毛或者嫩葉裡面吸食汁液。更為可怕的是它們的繁殖方式大多是雌蟲單性繁殖。偶有雙性繁殖。1到2齡的若蟲比較安靜,但會經常在葉背,嫩梢,生長處,花朵吸食,在成蟲之前會落到地表土層中,化蛹成蟲後繼續飛回花叢中吸食。它的天敵有捕食性花蝽,草蛉等等。
那麼發生這種蟲害之後,我們應當如何防治呢?首先,在育苗的時候就要採用營養土方,合適的時候種植,避開蟲害發生的高峰時期。
其次,當幼苗發芽以後,要把草去掉改為薄塑料膜覆蓋,能夠降低害蟲的密度。
接著,把附近的茄科植物清除掉可以減少害蟲的來源。
殺蟲的葯劑有以下幾種,5%的吡蟲啉乳液稀釋至1500~2000倍,或者將1.8%的阿維菌素稀釋至4000~5000倍,或者將45%的馬拉硫磷乳液稀釋至1000倍,或者將10%的甲氰菊酯乳油稀釋至1000~1500倍噴霧。
㈢ 瓠瓜的形態特徵是怎樣的
(一)根
瓠瓜根系較淺,再生能力弱,側根發達,橫向伸展能力較強,一般可達3m左右,部分品種在肥力水平高,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中可伸至4m以外。瓠瓜的下胚軸(子葉以下部分根莖)於土壤中能分生不定根,特別是在老根受損時能產生多條側根,並起到較好的替代作用。不同品種根的垂直伸展能力也有不同,一般長瓠子根系較淺,主要根群垂直分布在20cm左右,再生能力弱,傷根後不易恢復生長。而圓葫蘆根系較深,達25cm以上,抗旱能力較強。但它們的耐澇性都差。
(二)莖
瓠瓜莖蔓生、分枝能力強,特別是當主莖受損後會很快產生多條側蔓,當側蔓頂部受損後,在肥水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又可在側蔓上分生孫蔓……。莖蔓橫斷面呈五棱形,表皮上分生細刺毛。瓠瓜子葉以上的1~5葉節節間特別短,是主莖由直立性轉向匍匐之前的節位,其中尤以第三至第五節間出現的側蔓生長優勢最強。
瓠瓜莖蔓的節間長度因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而異,但每個節上都有一個花原基,根原基,側枝原基和苞葉原基;如進行爬地栽培,其接觸地面或接近地面的莖節能產生1~3條不定根,有很強的吸肥、吸水能力。
(三)葉
瓠瓜葉面大而薄,單葉互生,心臟形或腎形,不分裂或稍淺裂,葉緣有小齒,葉柄長,頂端具兩個腺體,葉面有茸毛。基部幾片葉較小,多數品種葉全緣,俗稱板葉。以後隨蔓的伸展葉面積增大,出現本品種的固有形態,其葉片的大小、葉柄的長度因品種不同而異。
瓠瓜為喜光作物,在弱光照條件下節間和葉柄將迅速伸長。瓠瓜葉片的蒸騰量大,對肥水要求高,如肥水不能滿足,會導致畸形瓜增多。
(四)花
瓠瓜花白色、單生,花梗長;雄花花托漏斗狀,長約2cm,花萼裂片披針形,長3mm左右,花冠裂片皺波形,披柔毛或黏毛,長3~4cm,寬2~3cm,雄蕊3枚,葯室不規則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似雄花。雌雄異花同株,蟲媒花,異花授粉。雄花、雌花均在傍晚開始逐漸開放,第二天8、9時花冠凋萎,雌蕊、花粉也失去生活力,「夜開花」之稱由此而來。其絕大多數品種側蔓著生雌花早於主蔓,側蔓除著生雌花外也可著生雄花。不同品種雌花出現的時間、節位、數目、雌雄花比例差異顯著。一般雄花的發生早於雌花,其花芽的分化和發育隨著瓜蔓的伸展由低節位向高節位順序推進,有時雌花也可能早於雄花2~3d出現,但第一朵雌花由於植株營養面積過小而大多為無效花,沒有保留的價值。當瓠瓜開花進入盛花期後,在不整枝情況下會出現2~3朵雌花同時開放的現象。
五)果實
瓠瓜雌花在受精後第二天子房(幼果)開始伸長增粗,但以伸長為主,果柄也相應伸長。雌花在受精後並不是都能發育或發育成理想的商品瓜,這與雌花的質量,受精時植株葉片數、葉面積大小、肥力供應情況、根系的吸收能力以及當時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同時還與開始發育的幼瓜數密切相關,一般能同時正常膨大的幼果數為2個,其餘的幼瓜都會在受精後1~2d內停止發育。
瓠瓜幼瓜發育較快,多數品種開花後10~15d即可食用。成熟瓜的瓜形大體可根據雌花子房形態來確定,因此在生產上可充分利用其雌花多的特性,及早去除不符合要求或子房畸形的雌花。
瓠瓜瓜形因品種不同而異,有長圓柱、短圓柱,筒狀、棒槌狀,直或稍彎曲(瓠子),有圓形、長頸形(葫蘆),還有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細腰葫蘆)或中間縊細、下部大於上部的葫蘆形(觀賞葫蘆)等。瓠瓜嫩瓜瓜面具有白色茸毛,茸毛的疏密與品種有關。果皮有白色、淺綠色、綠色等,且與栽培時的受光量有關,一般背光面顏色較淺,而爬地栽培的著地面多為黃白色。瓠瓜果肉均為白色,單瓜重0.2~4kg,老熟瓜不堪食用。
(六)種子
瓠瓜坐果後40d左右進入老熟期,茸毛漸退,果皮轉白色或黃褐色,果實大小基本定型,果殼日趨堅硬;50d後多數留種瓜種子達到生理成熟,種瓜採摘後需經1~2周的堆放後熟,種子才能完全成熟。種子成熟的時間與品種及其果實發育期間氣溫有密切關系。
瓠瓜種子扁平,但形態差異較大,有卵圓形、紡錘形、尖三角形等。長瓠子類種子外殼有毛,葫蘆類種子無毛或稀少且短,多數品種發芽孔上方有兩對對稱的突出點。種子上毛的多少、有無、種子色澤與種瓜後熟的堆放時間也有關;未充分堆放後熟的長瓠子種子也可能無毛,色淺;堆放時間過長的葫蘆類種子也會出現較多的毛。正常種子的種仁(子葉)應為白色。瓠瓜的種子大小因品種等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一般千粒重約125g左右(《浙江效益農業網路全書——瓠瓜》,1999)。
㈣ 瓠子怎麼炒
油炸果仁
步驟:
1.提前准備好狍子、大蒜、適量薄荷等材料。洗干凈,留著以後用。
2.然後將葫蘆去皮洗凈。
3.把甜瓜切成薄片。
4.鍋里燒熱油,放入大蒜炒香,然後倒入狍子炒香。
5.炒的差不多的時候,鍋里放適量的水再炒,直到榛子微軟放適量的鹽。
6.至於薄荷,在我們開鍋之前放進去就好了。
㈤ 瓠子瓜的功效與作用 瓠子瓜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1、瓠瓜含有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同時,瓠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促進抗體的合成,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從瓠瓜中能分離出兩種胰蛋白酶抑制劑,對胰蛋白酶有抑製作用,從而起到降糖的效果,胡蘿卜素在瓠瓜中含量較多,食用後可阻止人體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症的發病率,從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瓠瓜除了能盛葯,本身也可為葯,瓠瓜味甘,性平滑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葯,醫治多種疾病。據古代醫書記載,瓠瓜花味甘,性平,無毒,可做解毒之葯,對各種瘺瘡尤為有效。蔓、須葯性與花相同,可治麻瘡,瓠瓜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齦或腫或露、牙齒松動,又可治面目、四肢腫,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癰疽惡瘡。尤以瓠瓜殼的葯用價值最高,其味甘,性平,無毒,消熱解毒,潤肺利便,愈是陳年的瓠瓜殼,療效愈高。
2、瓠瓜食用幼嫩生鮮的瓠果,是我國人們比較喜歡的瓜類蔬菜,瓠瓜,肉質純白而柔軟,可炒、燴、做湯、制餡等。
㈥ 瓠子為什麼光開花不結果呢或者為什麼只開花不結果,而且花後來就死了。
瓠瓜開花不結果可能是缺少光照,或當肥料特別充足的情況下,養分被一些莖部所吸收,導致瓠瓜開花很多,但是結果就會變得很少。此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供充足的光照,讓瓠瓜可以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儲存足夠的營養用於果實的發育。
瓠瓜開花不結果原因
瓠瓜本身生長的很好,花開的也很多,但是到了瓠瓜的結果期不結果,花朵已經落下也不結果,引起瓠瓜開花不結果可能是缺少光照,或當肥料特別充足的情況下,養分被一些莖部所吸收,導致瓠瓜開花很多,但是結果就會變得很少。
瓠瓜開花不結果處理方法
瓠瓜開花不結果要進行人工授粉,提供充足的光照,讓瓠瓜可以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儲存足夠的營養用於果實的發育。需要為植株嚴格的控制水分,最好在土壤乾燥後為葫蘆澆灌水分。為瓠瓜提供合理的養分,讓瓠瓜可以生長的更加旺盛。
㈦ 苦瓠子是什麼植物
瓠子,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是過去農家常見蔬菜之一。特別注意:苦的瓠子不可食用,會引起食物中毒。苦瓠瓜含有一種植物毒素———鹼糖甙毒素,且毒素加熱後也不易被破壞,誤食後可引起食物中毒。在食用瓠瓜前應用舌尖舔嘗有無苦味,若有苦味不能食用。
㈧ 瓠瓜化瓜現象究竟是怎樣的瓠瓜化瓜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黃瓜露地種植通常從6月開始收獲,持續到秋季,是夏秋供應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年來塑料大棚種植在早春也取得了成功,可以提前到蔬菜供應淡季4月中下旬上市,經濟效益更高。西瓜好吃也行,但和其他黃瓜類一樣,結果期容易發生花果現象,產量也受到很大影響,因此,要種植南瓜,要想生產數萬斤武當,就要避免花果現象發生。調節溫度,加強管理,控制夜間溫度,增加晝夜溫差,減少呼吸消耗。白天要保持在25~30度,溫度太高時要適當吹風。夜間維持在15~18度。及時補充照明。遇到下雨的天氣,可以用懸掛照明、鋪反射膜的方法來補充照明。
合理使用葯物,避免機械損傷。白天氣溫過高(35)或過低(20以下)。倉庫室內白天溫度高於32,夜間溫度低於18會導致光合作用受阻,同化產物減少,呼吸消耗增加,養分累積,導致營養不良和惡果。黃瓜類蔬菜在生長中受到低溫冷害,特別是地溫過低,導致根發育不良,吸收能力低,黃瓜營養供應不足,導致黃瓜融化。
㈨ 瓠子花開
瓠子穿著一身的青翠,修長而羞澀,頂著一朵白色的小花兒在太陽下耀眼而熱烈。
綠色世界在白花花的太陽下疲憊地打著盹兒,只有那一株瓠子秧上一個個小小的瓠子打著一個個白色的小傘在那兒跳躍無眠。
因為它們的主人——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在每天早上對它進行澆灌,充足的水分暢游在主秧和各花枝之間,欣然接受太陽最強的光線的挑戰。光合作用生出新鮮的氧氣,瓠子個兒也長得俊俏甘甜。瓠子感激主人的勤勞和照顧,子孫眾多地掛滿枝丫,興奮而晃眼。
收獲,喜悅著老人的心田。老人間或地將它們摘下,享受這豐收的甘甜。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老人走過我的門前,親切地喊著我的名字,將兩個細長鮮嫩的瓠子放下,並告訴瓠子的吃法,滿眼的慈愛,父愛滿滿。
從此我認識了如父的老人。經常將自己種的蔬菜送給我,輕松訴說著他的悠閑:「退休了,腿腳還靈便,種點自己吃著健康。」老人笑著。我給錢,畢竟老人年邁,不能白白佔了別人的便宜。老人微韞:「這吃不了才給你吃的,你就不要多想了,我也不差這兩錢。」
我知道老人每次給我的都是最好的,而不是自己挑剩的。我親切地喊他叔老人。他也總是親切地給我一張笑臉。
我羞愧地接受,卻心有不安。給老人東西都被老人拒絕,還說我小心眼。威脅地說:「要是這樣,明年可就不給你吃了唉。」我微笑無言。
日子如小溪涓涓,流入秋的多彩和冬的嚴寒。偶爾遇見老人買菜、鍛煉。每次,都是匆匆別過,以為日子長長遠遠。
春曖花開的春來到的時候,又是種瓠子的季節,我卻好久沒有和老人相遇。想著可能去兒女家了吧,之前聽說老伴去了女兒家。日子在我的猜測中奔向了夏天。
熱氣升騰著,綠的顏色也在逐漸變深。桃李拜謝了美麗的花瓣帶著鮮艷的成熟走向人們的餐桌。
「叔老人的瓠子該長成了。」我這樣想。「哪天遇到叔老人,得上他的園子里看看,長勢肯定喜人。」
我心裡美滋滋的。就是想去看看叔老人的菜園。
可是這個夏天好像長了腿,跑步去找了秋涼。叔老人也好像在真的躲著我。任我望眼欲穿,任我心中懸念。
"哼,這老頭兒,還說到做到了。不給瓠子吃,連面也不見。」我不安地想。「是不是出意外了?」我突然這樣想。
我迷惑不解,怎麼就憑空蒸發了呢?生生地沒有一點消息。我盡力打聽著叔老人到底去了哪裡。
所有的人都說不清楚。
有一天我正忙著,一個原先住在我樓上的人來我這兒玩。東南西北地扯著。「你還記得給你瓠子吃的那個老頭嗎?」她不經意地說。「嗯?你知道?」我疑惑地看著她。
「他死了。」她的話很簡潔,沒有一個多餘。我愣在那裡,手上的東西掉在地上,卻渾然不知。「你怎麼了?」「我不信。」我飛快地說。
「哄你干什麼?」她依然不緊不慢。「怎麼回事啊?」我感覺眼睛很朦朧,看不清她的臉。「車禍。」「是被碳車軋了。」她像在說今天的天氣,平靜而緩慢。
一切都有了答案。我的心像是被一隻風箏牽拽著,疼痛而緊縮。
我慢慢蹲下身子,看到的是那張清瘦而布滿皺紋的慈祥的臉和那臉上如陽光般溫暖的笑,及那佝僂的身軀,在向我揮手,漸行漸遠。
逝者如斯。我除了悲傷不知道怎麼去悼念。只能在心裡祈禱:叔老人一路走好,在天堂里平安。
異年,當春破冰而來,我一改往年在院子里種絲瓜和南瓜的習慣,種上了一顆瓠子。
初夏,涼風習習,潔白的花兒朵朵迎風綻放,它們向天開著,在接受叔老人的愛撫,也在傳遞著我的思念。
㈩ 瓠子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葉柄纖細,長16-20厘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6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厘米,寬2-6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
卷須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狀,長約2厘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厘米,寬2-3厘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葯長8-10毫米,長圓形,葯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縊細,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
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於下部,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