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褲子搭配 » 日本道袍怎麼搭配褲子

日本道袍怎麼搭配褲子

發布時間: 2022-12-10 02:19:58

A. 請高手指教,做一件明朝的道袍成本是多少需要哪些材料怎麼裁剪

道袍是明代士人主要的便裝款式,是指交領、大袖、衣身兩側有內擺的長身式外衣。《雲間據目抄卷二·記風俗·服飾部分》:「布袍乃儒家常服,邇年鄙為寒酸。貧者必用紬絹色衣,謂之薄華麗。而惡少且從典肆中,覓舊段舊服,翻改新制,與豪華公子列坐,亦一奇也。春元必穿大紅履。儒童年少者,必穿淺紅道袍。上海生員,冬必服絨道袍,暑必用騌巾綠傘。雖貧如思丹,亦不能免。更多收十斛麥,則羢衣巾蓋,益加盛矣。余最貧,最上儉朴,年來亦強服色衣,乃知習俗移人,賢者不免。」
《 石點頭》第四回描寫道:「方氏正倚著門屏邪視,只見一個後生,撇地經過。頭戴時新密結不長不短鬢帽,身穿秋香夾軟紗道袍,腳穿玄色淺面靴頭鞋,白綾襪上,罩著水綠縐紗夾襖,並桃紅縐紗褲子。手中拿一柄上赤真金川扇,掛著蜜蠟金扇墜,手指上亮晃晃露著金戒指。」
道教道衣 道教道士的服裝。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近代沿襲的道衣主要有:①大褂,即長衫。藍色,袖長隨身,袖寬1尺4寸。②道袍。藍色,採取傳統袍的款式,且有內擺,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或1尺8寸。③戒衣。受戒時穿的衣服。黃色黑邊,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④對襟綉花洞衣。著道衣時下配燈籠褲,或穿其他褲加裹腿。在清政府的剃發易服中,有一條是儒從而道釋不從,就是說普通百姓要隨滿族人的習俗剃發並著滿族服飾,而和尚道士可以不變,依然穿明朝時的服飾,所以僧袍道袍是漢族服飾的延續,所以漢服也成為了僧袍道袍的特有標志了!

B. 道袍和寬腰帶能搭配嗎

道袍和寬腰帶能搭配嗎?可以的,只要你喜歡就可以,但是一般很少用寬腰帶搭配的。

C. 道袍的儒生道袍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形制為通裁製(上下通直,不別衣裳),交領,右衽,長袍,多大袖,也有琵琶袖。
領子常鑲白色或素色護領,收袖口,以系帶系結,衣身兩側開叉,從外襟左側和內襟的右側開叉處分別接出一片布,打三道褶或不打褶,納入後襟至中脊處,謂之「暗擺」。穿著時可配宮絛,大帶。
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王世貞(明中後期人物)
可知道袍在明代中後期與直掇同是一物。
是士人燕居便服,多以宮絛束腰,也可不束。 明朝嘉靖年間王世貞在《觚不觚錄》說:
褶袴戎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下有橫褶,而下腹豎褶之。若袖長則為曳撒,腰中間斷以一線道橫之,則謂之程子衣。無線導者,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
燕居之所常用也。邇年以來,忽謂程子衣道袍,皆過簡。而士大夫晏會,必以曳撒,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
明代《觚不觚錄》中所述「褶袴」,據明代人何孟春的《余冬序錄》講過: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變易中國之制。士庶咸辮發推髻,深檐胡帽。衣服則為袴褶窄袖...... 可以證明元朝的「袴褶」是胡服,據王世貞的記載,此服在明朝時期出現三種分支——道袍、程子衣、曳撒。
而《觚不觚錄》中——【褶戎服也】一句,應為「戎裝、軍服」,並非「胡服」之意思。因為戎服在古漢語中有戎裝、軍服的含義,假如王世貞想表達【曳撒是胡服、蒙古服的次生】的話,大可以直接說【褶胡服也】,不必採用【戎服】這一十分容易導致歧義的名詞。且【必以曳撒,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一句,以「雅服」對應「戎服」,很明顯是「以文對武」,痛斥文人穿武將服飾,不合身份。
不過筆者在唐朝人顏師古的《急就篇注》中發現了胡人也有名叫「褶」的服飾,其文如下:【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可見胡人和漢人一樣有「褶,不過胡人的褶是「左衽」,不同於漢服交領右衽的基本特徵,故其和曳撒無關。
結論
1、判斷道袍源自胡服。依據:不是褶袴戎服也」這幾個字確定的,而是明代何孟春(1474年-1536年)說褶袴是胡服,結合同樣為明代的王世貞(1526年-1590年)的話推測道袍可能為胡服,所以蒙元時代產生的褶袴,至明朝而變程子衣、曳撒和道袍。
2、判斷道袍為自我發展而來。依據:周武王創褶,直至明朝才演變成道袍、程子衣、曳撒,華夏衣冠千餘年一脈相承。其中道袍的褶子符合東漢白虎觀經學會議之資料匯編《白虎通》中記載的「腰中辟積」;同時也符合宋代理學家所說的「下施橫襕為裳,腰間有辟積」的觀點,以上兩點遠在元代之前,而胡服有褶,卻多為左衽服飾,漢服之褶與胡服之褶,同名而異物。同時在明代以前也並無和道袍有關的任何出土實物、畫像以及文字記載。「褶袴戎服也」這個說法,也是在明代中後期產生的,可見說道袍源自胡服,可能為後人為達某種目的而進行的牽強嫁接。
明代《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翟管家出來,穿著涼鞋浄襪,絲絹道袍。」
明代馮夢龍所著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典鋪正在蔣家對門,因此經過。你道怎生打扮?頭上帶一頂蘇樣的百柱鬃帽,身上穿一件魚肚白的湖紗道袍,又恰好與蔣興哥平昔穿著相像。」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腳下踏著暖鞋。」參見「道衣」。
《石點頭》第四回描寫道:「方氏正倚著門屏邪視,只見一個後生,撇地經過。頭戴時新密結不長不短鬢帽,身穿秋香夾軟紗道袍,腳穿玄色淺面靴頭鞋,白綾襪上,罩著水綠縐紗夾襖,並桃紅縐紗褲子。手中拿一柄上赤真金川扇,掛著蜜蠟金扇墜,手指上亮晃晃露著金戒指。」《雲間據目抄卷二·記風俗·服飾部分》:「布袍乃儒家常服,邇年鄙為寒酸。貧者必用?絹色衣,謂之薄華麗。而惡少且從典肆中,覓舊段舊服,翻改新制,與豪華公子列坐,亦一奇也。春元必穿大紅履。儒童年少者,必穿淺紅道袍。上海生員,冬必服絨道袍,暑必用騌巾綠傘。雖貧如思丹,亦不能免。更多收十斛麥,則羢衣巾蓋,益加盛矣。余最貧,最上儉朴,年來亦強服色衣,乃知習俗移人,賢者不免。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傳說在清政府的剃發易服中,有一條是儒從而道釋不從,就是說普通百姓要隨滿族人的習俗剃發並著滿族服飾,而和尚道士可以不變,依然穿明朝時的服飾,所以有人就認為現在的僧袍和道袍都是漢族服飾的延續
在明末山河破碎之際,道教作為漢衣冠的保留者,滿清異族並沒有放過之,下剃發易服令後,曾一度逼迫道士也需剃光頭,否則還俗,還要燒毀宮觀,後來龍門派的王常月祖師,為保護教眾,延續道門,這才不得已穿上了混元巾、對襟馬褂以表示接受滿人的奴役,才延續了道教的教團組織和發服制度。直到今日,混元巾、對襟馬褂這兩種服飾,仍然穿著於國內外眾多道人的身上。但是,雖說混元巾出現在清代,究其制度仍舊屬於漢族道教的九巾之類,而對襟馬褂作為清代以後道士的常服,則帶有明顯的滿清遺風,猶如曾經風靡一時的「唐裝」。然而,在道教戒律中規定,誦經法事不得穿這種馬褂常服進入殿堂,必須穿著交領右衽的大褂,才符合道教道士要體現出的威儀氣度,這種教規恰恰與佛教相反(和尚要穿著袈裟誦念作法),正好反映出兩種宗教從服飾文化上所體現出的不同的民族血緣,所以,不能因為道教有把異族服飾當做常服來穿,就把道士說成是滿族服飾的延續者,這對於漢族道教來說,就是利用那一段民族屈辱歷史所進行的污辱,等同於讓中國人耳聞日本右翼大聲宣耀曾經侵佔奴役中國的歷史。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在清政府的剃發易服中,有一條是儒從而道釋不從,就是說和尚道士可以不變,依然穿明朝時的服飾。
近代沿襲的道衣主要有:
①大褂,即長衫。藍色,袖長隨身,袖寬1尺4寸。
②道袍。藍色,採取傳統袍的款式,且有內擺,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或1尺8寸。
③戒衣。受戒時穿的衣服。黃色黑邊,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
④對襟綉花洞衣。著道衣時下配燈籠褲,或穿其他褲加裹腿。

D. 圓領袍裡面可以穿道袍么

圓領袍裡面不可以穿道袍。根據查詢相關資料得知,圓領袍和道袍是男子漢服的新產品,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旗袍,圓領袍和道袍不能穿在一起,穿在一起不搭配,他們需要分開穿,在穿道袍之前可以在裡面穿一些貼身的衣物。

E. 明制道袍裡面應該穿什麼

這種搭配本來就沒有定論,一般衫子,袴,旋兒,或者褶袍,冷了就穿夾棉的,熱了可以不穿也可以穿竹衫,穿著得勁就行了

F. 小哥哥太會「玩」,把漢服穿出「韓國吸血鬼」的效果,帥氣又邪魅

最近可可沉迷在韓劇《夜行書生》里不可自拔,李准基的扮相實在是太有魅惑力了,讓人心動不已。所以當可可看到這套漢服寫真的時候,當真是被驚艷到了,寫真中的小哥哥也把漢服穿出了韓國吸血鬼的感覺,既帥氣,又具有魅惑力。


這身衣服是明制的道袍,也是現在很多男生都會選擇的漢服款式。當然了,道袍可不是道士穿的衣服哦,它是明朝的服飾之一。

道袍的風格可以有很多種,有的清雅大氣,看起來書卷氣十足,也有的就像這位小哥哥一樣,看起來帥氣中帶著魅惑,又很有吸引力。

其實這套寫真之所以和韓劇中的那麼相似,也是因為韓服很大程度上參考了我們明代的服裝樣式,無論是頭飾還是帽子都有相仿之處。所以今天可可就要給各位男孩子科普一下道袍的穿搭和形制了。


韓服在明朝的時候起就借鑒了不少漢服的元素,加上自己多年 歷史 的發展,也有了獨特的風格。

只是現代的明朝古裝劇中復原款太少,韓國的古裝劇卻做得比較精良,所以很多人分不清楚。在這其中,這幾類是最容易引起爭議的:


(1) 網巾 :朱元璋在制定服飾的時候,為了讓男子的發型看起來不凌亂,就發明了網巾這樣一個神奇的東西,它不僅讓男生看起來非常的帥氣,而且也很日常。而同一時代朝鮮也流行起來網巾的搭配,兩者的做法不同,但是看起來卻比較相似。

(2) 笠帽 :我們經常會在韓劇中看到「笠帽」的佩戴,給人一種儒雅小生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覺得漢服和韓服很像的原因之一。


在我國元朝的時候這樣的帽子就開始盛行,並且不僅僅是宮廷里,平民百姓也可以佩戴。到了明朝,這樣的帽子也被繼承了下來,既百搭又不失貴氣。

當然了,仔細看兩國的笠帽樣子還是很不同的,至於是誰先有的,這一點還存在著不少的質疑。

(3) 道袍 :道袍是漢服和韓服最相似的服裝之一,但是兩者也很好分辨。因為道袍系帶都是在腰部,而且一般都很長,直接到腳面。相比之下,韓服的帶子就很粗,系的地方更靠上,裙子也不會長到腳面。


道袍的儒雅感吸引了不少的男生去嘗試,但是它應該如何穿?裡面穿什麼?外面穿什麼?往往就會讓男生們不知所措,所以跟著可可一起來看看吧!

(1)中衣

中衣其實就是古代的內衣,在買道袍之前一定要准備一件哦。雖然從外面看看不出來你是否穿了中衣,但是因為道袍的設計領口容易開,加上下面的裙擺是開叉的,風一吹就有走光的風險,所以為了美觀,還是要准備好中衣。


(2)馬面裙

男生穿馬面裙其實並不多見,更多的男生都喜歡直接買一整套長到腳面的衣服,這樣雖然也可以,不過可可覺得一些酷酷的馬面裙設計也可以和道袍搭配的更完美一些。穿馬面可以在中衣的外層,先穿中衣,再穿馬面,最後套上道袍。

道袍往往都很長,幾乎看不到裙子,但是從下面看,裙擺之中透出一點馬面裙,看得到微微擺動,這也是很有氣質的搭配。


(3) 褡護

褡護就像是女子的比甲,是套在最外面的一層衣服,也是一件半臂衫。它最初起源於隋朝,但是「褡護」這個名字來源於蒙古語,由此可見它在元明時期也是流行一時的。

如果我們穿的道袍是純色款的,想要增加一些帥氣感和花樣感,就可以搭配這樣一件褡護,很好的增強了整體的層次感。


說完了怎麼穿,接下來就要說怎麼配了。

配飾其實對於整體的穿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復原古人的穿法,還是偏向於現代時裝的穿法,都需要有配飾來幫助。

(1)搭配的鞋子

其實 靴子 或者是 布鞋 都是非常適合道袍的,而且靴子會更符合明制道袍的氣質,喜歡偏向於復原穿著的可以准備好一雙黑色或者白色的靴子,非常百搭。

而要是想穿現代的鞋子,最好避開運動鞋,換成板鞋或者馬丁靴會更好看一些。畢竟運動鞋的設計紋路比較多,現代感太重,相比較起來不是非常的合適。當然了,如果自己喜歡的話,穿運動鞋也是沒有問題的。

(2)搭配的頭飾

古代男子一般都是佩戴發冠和我們剛才所說的 網巾 ,但是對於現代的短發男生來說,再佩戴一些假發實在是有些繁瑣,要是日常出門玩更是不便利,所以可以佩戴一個網巾就足夠了。另外,如果想要增加一些 時尚 感, 發帶 抹額 也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3)搭配的腰飾

因為道袍的版型非常的寬松,要是不使用腰飾,看起來就非常的松垮,不夠好看。但是有了腰部的裝飾來做一個收緊,氣質就完全不一樣了。一般大家搭配的都是宮絛,適合日常搭配,要是衣服的設計更隆重一些,則可以搭配革帶,看上去更有氣勢。

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的外衣,也是漢服中最具特色的服飾之一,也難怪有那麼多的男生都喜歡買它了。學會了這些穿搭的方法,保管你每次出門都回頭率滿滿,你們學到了嗎?

G. 半亭風道袍配腰帶好看嗎

半亭風道袍配腰帶好看嗎,關於這個問題有以下解釋:半亭風道袍配腰帶好看。
如果你在尋找一件夏日又舒適,又美觀,還可以在各種場合穿得衣服,可以考慮一下大開領的寬松上衣,我們稱之為「時尚道袍」。這種上衣的特點就是面料一定要非常透氣,顏色一定要清新自然。然後還可以搭配各種裙裝,褲裝,甚至比基尼。往下看,會看到一些很有穿衣啟示的街拍示範裝。最常規的方法就是搭配褲子。不管是闊腿褲、喇叭褲、瘦腿褲都可以與之搭配哦。一定要穿一雙合適的高跟鞋,這樣你就看起來又高又瘦了!華裳九州半亭風漢洋折衷珍珠腰鏈可配漢服明制比甲百搭彈力細腰帶。道袍,和道士沒關系。道袍是士人常服,相當於現在西裝的功能。道袍可以不拴和系宮絛。道袍用的腰帶用的是絛帶(或者加上絛環帶鉤之類的),簡化大帶和革帶(用革帶的話不是普通人的衣服),或者不用腰帶。

H. 請問漢服 道袍 深衣 直裾有什麼區別

1、道袍和直裾非常相似,很長時間里大家都分不清楚它們的區別,因為明人自己也經常混淆,後來依據《酌中志》記載「直身,制與道袍相同,惟有擺在外」判定了區別。

兩者均為交領長袍,兩側開衩有擺,區別在於,道袍和直身有擺,道袍擺在內,直身則像圓領袍一樣擺在外,所以直身可用場合會略正式於道袍。

2、深衣有濃重的儒家背景,所以歷代大儒對於考據深衣都有很深的執念,包括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半島等地,所以根據這些大儒的考據不同,還要再分成朱子深衣、江永深衣等,但是這些考據很多是文字或簡單圖片,轉化成具體實物又有所不同。

3、此外,明代也有深衣,和上面用途也不同。明代深衣與前面的道袍類的不同在於,淺色衣身,深色緣邊,上下分裁,下半身拼幅,多搭配幅巾。它的地位特殊,並不會在日常穿著,而是配合一些儒家色彩儀式場合穿著,所以他並非人人都穿。

(8)日本道袍怎麼搭配褲子擴展閱讀:

曲裾深衣 :

漢服深衣的一種,秦漢時期常見服飾。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後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後再繞至前襟,然後腰部縛以大帶,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這一狀況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衽鉤邊」。

「衽」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應該是形容繞襟的樣式。曲裾出現,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符合理並合禮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

開始男女均可穿著。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從出土的戰國、漢代壁畫和俑人來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擺都呈現出「喇叭花」的樣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來越少,曲裾作為女子衣裝保留的時間相對長一些。

直到東漢末至魏晉,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興,曲裾深衣自然也幾乎銷聲匿跡。後來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則是襦裙 。再說襦裙襦裙款式比較豐富,有對襟襦裙,交領襦裙,齊胸襦裙等等

I. 羽織是什麼 羽織可以日常穿嗎

「羽織」是日本和服的一種,對日本服飾文化不太了解的夥伴可能會很疑惑。但如果換個說法之後相信大家都能明白了,那就是中國的「道袍」。
羽織是什麼
羽織(はおり)是日本服裝的一種。作為供寒、禮服等目的,穿著在長著、小袖的上面。雖然從室町時代後期就開始使用,但是到近代才開始被普遍穿著。

羽織是日本的一種服飾,普遍穿著在和服的外面,羽織的衣前是無法閉合的,並沒有我們日常服裝的扣子、拉鏈等,羽織在日本是禮服一類的服裝。這種日本服飾如今流傳至中國,也是種潮流的象徵,內搭一個寬松的t恤,穿一條牛仔褲,休閑又有氣質。如今的羽織被改良的十分好看,其上會印水墨圖騰,更加富有韻味,有的羽織上還有有針織刺綉,具有古典風格。如今作為一種日常外套,穿搭出街,別有一番風味。羽織正是作為一種不同於日常服裝的服飾,受到許多消費者的喜愛,大家被羽織其內再的風韻所感染,同時也喜愛羽織的版型,大氣優雅,穿上以後非常獨特,更能夠彰顯自身的氣質。

羽織可以日常穿嗎
如今的社會是非常多元的,並且海納百川,很有包容度,所以我們將羽織作為日常外套穿搭,也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如果非常喜愛這方面的服裝文化,通過穿搭,還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同樣都是服裝,並沒有什麼區別,更何況是穿著自身非常喜愛的服裝出門。羽織在日本本身就是當做一種外套使用,套在和服的外面,防止和服弄臟,沾染污漬,同時也起到預防寒冷,保暖的作用,其實就與我們平時穿的外套的作用是相同的,羽織作為日常外套只是服飾的表現形式變了,其他的並沒有什麼不同,深入研究日本羽織的受眾更是對羽織有不同的體驗和感情,所以在這個非常包容的時代,是可以將羽織作為日常外套穿著出門的。

羽織怎麼搭配

羽織裡面可以搭配和服,也可以隨意搭配連衣裙或者牛仔褲,羽織是日本和服的一種,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很流行的衣服款式,可以當做日常的外套來穿。羽織作為和服的一種,主要就是作為防寒、禮服等目的,穿在一些衣服的外面,本身裡面就是搭配和服的,隨著這種衣服的發展,已經可以用來當做平常的衣服來穿,裡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上一些喜歡的衣服。

看起來羽織和中國的道袍很像地,但其實區別還是很大的,羽織的長度一般都比較短,但是道袍大多都是長袍,只是兩者有點相似而已。

現代羽織的袖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日常的,一種是很寬大的,更加有特色和復古,可以直接敞開穿,也可以用腰帶隨意的系起來,裡面搭配上一件吊帶連衣裙,穿起來就會很好看。如果想要更加現代時尚的感覺,可以在裡面搭配上簡約T恤和牛仔褲,這樣的搭配會非常的時尚和洋氣。比起一般的開衫,很多年輕人也比較喜歡羽織,風格更加隨意,很多原宿風也可以搭配羽織的便裝,能展示出羽織新的一種感覺。

羽織有什麼講究

羽織本是男性服飾,民治時期倡導四民平等之後女性才開始穿著,在那之前幕府都是禁止女性穿著的。在大正至昭和年間,羽織的長度是長至膝下的長羽織。到了昭和30年左右,便以到膝上長度的短款成為主流,現在的主流則是膝下的長羽織。

男款羽織是由穿在鎧甲外面的陣羽織,演化而成的常服。江戶時代之後,雖然市民也可以穿著,但據說僅限於大商行的掌櫃以上,女性就只能穿打褂了... 一般說的「男性羽織」指的是「中羽織」。另外,還有禮服用的「紋付羽織」、「長羽織」、「茶羽織」和「夏羽織」等。現在,穿和服的時候即便不穿羽織也沒關系。

女羽織在室內可以不用脫掉,但不能作為首選禮服,主要用作家居服,外出穿還是在家穿取決於布料還有花紋。也有使用蕾絲、西裝料、刺綉等和洋裝材質接近的羽織。男羽織相當於西裝中的外套,穿禮服時必須穿,根據布料、花紋、是否有紋樣等來決定穿著的時間、場合等。作為日常服裝則可穿可不穿,寒冷時期羽織內側附有肩里。

羽織都配有眼環,眼環是羽織系帶穿過的小環,也有一開始就縫在布料上的。明治大正時期的眼環位置大都比較高,大概在腰帶背襯的位置;昭和時期的位置大都比較低,位於腰帶和絛帶之間,打結處和絛帶大致相當;而平成時期則位於腰帶中央,有高有低,顏色各異;當代的話,大多是縫制好的眼環了。

J. 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褲子

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褲子

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褲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打扮自己,在平時都會注意自己的穿搭,把自己身材上的一些優點展示出來,因為愛美是沒有年齡限制的。以下分享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褲子?

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褲子1

首先選擇自己一眼看中的服飾,當然都可以試一下然後找到自己的風格。

根據買衣服的店家提供的穿衣方法,一般來說先把中衣穿上,就是那個白白的,系好帶子。

再把外套穿上,同樣的手法繫上帶子。

接著呢,褲子(自己看著辦哈,冬天還好,可以穿個秋褲,夏天呢,要不您也穿個安全褲?哈哈)。

最後就是裙子(對,是的,你沒看錯,裙子。是不是可以正大光明的穿裙子啦)。這個要看你手上的'是什麼款,一片式,就繞一下帶子,系緊,兩片式可能會比一片式好穿一些。

最最後就是配上宮絛、玉佩、扇子等飾品,再搞一下發型就可以出街啦。

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褲子2

男性穿漢服是否需要在裡面加褲子?

就正常的穿衣層次吧,內衣中衣外衣,下半身也一樣啊。按傳統穿著習慣,當然要穿,女生也是要穿的。

現在市面上很多一片式褶裙,為了不透做了雙層,但我還是會穿中褲,哦,對了,我是女孩子,無所謂裙子里穿不穿褲子_。或者你可以選擇別的褲子,休閑褲運動褲什麼的。

說實話你只要不把裙擺撩起來,就外面那層皮的話,外人也看不出來你穿沒穿褲子的。但就我猜測,男生們大概不習慣底下涼涼的,因為男生一年四季都在穿褲子,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反正這個看你自己喜歡。

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褲子3

【漢服小科普】男生穿什麼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

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北朝,武士裝袴褶即上衣下袴的穿衣組合方式,漢時用作戎裝、野服,晉時上升為隨駕戒嚴之服,南北朝時登堂入室成為貴族也可服用的常服。

南朝,貴族裝

唐,圓領袍,圓領袍最早出現在商代,漢代隨著服飾逐漸統一,圓領袍主要作為內衣穿著,魏晉南北朝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開始作為正裝穿著於外,流行於隋唐至明末。

襦裙,襦裙是漢服的一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可見,「襦裙」其實是兩種衣物的合稱。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於魏晉南北朝。

道袍,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

朱子深衣,漢服中深衣的一種,為禮服,多用於祭祀等場合。

罩衫

直裾

是華夏衣冠體系中的一種,其短者謂之裋褕,衣襟裾為方直,區別於曲裾。(有同袍習慣性的把直裾與直裾深衣劃等號實際上是錯誤的。)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

直裰,是從宋朝開始就有的一種服飾。據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裰。」

大氅源於魏晉時期的「鶴氅」,為一種兩側不開叉的對襟式罩衫,多為男子穿著,流行士人階層。

飛魚服飛魚服是曳撒的一種,上綉飛魚,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明代錦衣衛大內太監朝日、夕月、耕耤、視牲所穿官服,由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絹製成,佩綉春刀,是明代僅次於蟒服的一種賜服。

褙子,又名背子、綽子,綉。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其樣式以直領對襟為主,腋下開胯,腰間用勒帛系束,下長過膝,逐漸成為後世女子的一種常禮服。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2651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3515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232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2816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208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2026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2743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2614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1921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