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褲子搭配 » 怎麼教大班的孩子自己扎褲子

怎麼教大班的孩子自己扎褲子

發布時間: 2022-05-07 04:38:12

1.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 我會扎褲子

教育教學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褲子,並能分清前後。
2.學習自己穿褲子,拉整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准備
娃娃兩個,兩個娃娃穿的褲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1.認識褲子,了解褲子的正反面。
出示兩條娃娃的褲子,引導幼兒觀察,然後提問:
這是什麼?褲子上面有什麼?為什麼要有這些漂亮的圖案呢?這么小的褲子是給誰穿的呢?
2.給娃娃穿褲子。
神秘的抱出娃娃,激勵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娃娃穿褲子吧!」幼兒說著,教師操作。
先確定褲子的正反面,兩手抓住褲子上面,往裡伸小腿,兩條小腿都找到家之後,用力往上拉褲子,露出小腳丫,然後站起來,提好小褲子,把外衣翻出來。
教師用兒歌的形式小結穿褲子的方法步驟:
兩手抓褲腰,
用力往上拉,
露出小腳丫,
站起提褲子,
褲子提整齊,
上衣翻出來。
3.幼兒嘗試自己穿褲子。
★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褲子,了解自己褲子前面有什麼樣的花紋,進而確定正反面。
★帶幼兒到寢室,脫下自己的褲子,然後和老師一邊說著兒歌一邊把褲子穿上。
4.大家來說一說:穿褲子的時候哪裡不舒服?
教師將自己剛才觀察到的較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來,引起幼兒的關註:
「兩條褲腿是誰的家?如果兩條腿都進了一個家,另一個家空著會怎麼樣?」
「當小腳丫還沒露出來的時候你能站起來嗎?」
5.午睡時鼓勵幼兒自己穿脫褲子,提醒他注意在上午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2. 幼兒園巜我會扎褲子的組織策略

我會塞褲子 一、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天氣轉冷了,要塞好褲子。 2、養成幼兒將褲子塞好的習慣 二、活動重點與難點 讓幼兒懂得保護自己。 三、材料准備及環境創設 午睡室 四、設計思路: 現在的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在這種天氣下幼兒很容易受涼導致感冒等疾病。只有讓幼兒自己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使自己不受涼。才能真正做好保暖工作,預防各種疾病。塞褲子對於做好保暖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我設計這次的課讓幼兒塞好褲子,使小肚子不露在外,能注意保暖。 五、活動流程 提醒幼兒——幼兒操作——相互檢查 六、活動過程 1、 提醒幼兒 幼兒起床後,提醒幼兒要塞好褲子,使小肚子不露在外,注意保暖。 2、 引導幼兒塞好褲子 引導幼兒將最裡面的一件衣服塞在褲子里 3、 游戲:照鏡子 讓幼兒相互檢查,是否塞好褲子

3. 怎樣訓練寶寶自己脫褲子大小便

學會如廁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里程碑,而且這一里程碑對父母來說也同樣意味深長。可很多新媽媽們以為男寶寶,女寶寶的如廁訓練都一樣,一般都可由媽媽親自代勞,可實際上這裡面還是有很大學問的。

坐便器的選擇
訓練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選擇寶寶自己喜歡的座椅式坐便器。這有利於激發寶寶如廁的興趣。選擇坐便器時應注意,坐便器應該牢固、舒適、高低適宜,寶寶坐上去時,雙腳應正好著地。
男寶寶:男寶寶在才開始學習如廁的時候可以不著急買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給寶寶做排便訓練,當他稍大一些的時候,再去選擇一款合適寶寶的坐便器。
女寶寶:對於女寶寶,媽媽可以准備一個類似於玩具的、配置鮮艷色彩或聲音的便盆,讓對色彩情有獨鍾的女寶寶對這個「彩色玩具」不抗拒。

如廁訓練5信號
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脫離尿布生活呀?這可是年輕父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時遇到的頭等問題。究竟什麼時候開始進行,要視情況而決定。下面5個信號提示你的寶寶可以開始使用便盆了:
信號1:寶寶在便後能感覺到尿布或者紙尿褲濕了,通過語言或者動作表達不舒服的感覺。
信號2:寶寶能在口頭上或行動上表達想解便的想法。
信號3:寶寶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段大便。
信號4:寶寶對成人上廁所的行為表示感興趣,甚至還會在馬桶上坐一小會兒。
信號5:寶寶可以保持尿片乾燥達兩小時以上,睡覺醒來時尿布也沒有濕。

如廁訓練 男女有別
男寶寶
1. 教他先學會坐,然後再站
由於大小便經常一起排出來,所以一開始應該先讓寶寶在大小便的時候都坐下,這樣他就能明白兩者都應該在便盆里完成。用這種方式,他就不會由於小便時可以到處濺的樂趣而分散注意力了,並能學會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兒子一起玩「消防員」游戲
對於男寶寶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應由爸爸來言傳身教,學習如何使用廁所。鑒於男寶寶的淘氣個性,爸爸應給予准確的示範,教他如何「瞄準」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張有顏色的紙,讓他瞄準紙片撒尿。對於男寶寶來說,有時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員」游戲,同時也增加了他上廁所的積極性,更快地擺脫尿布。有時男寶寶可能在大便時想要站起來撒尿,這是因為排便過程往往伴隨著撒尿,所以對這種情況而言,一開始的時候就讓寶寶使用便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女寶寶
1. 女寶寶的模仿訓練
女寶寶的訓練主要由媽媽來完成,她們更喜歡使用便盆,特別是有可愛動物形狀的便盆。媽媽在訓練女寶寶小便的同時要教給她正確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後,一定要從前往後擦,以防尿路感染。
2. 不穿太復雜的衣服
訓練女寶寶大小便的一個重要事項是,千萬不要給她穿太復雜的衣褲,讓她難脫難解。寶寶通常會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時候才告訴媽媽,本來就比較緊張,很難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褲子怎麼解也解不開等不必要的挫折,那麼,尿褲子肯定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了。
絕大部分寶寶是在2歲4個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訓練,到3歲左右完成夜間訓練,並且男寶寶所花費的訓練時間要超過女寶寶。所以等寶寶真正到了適合如廁訓練的年齡再開始訓練,會使他的如廁自理能力培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廁課程6步走
STEP1發「排便信號」
教寶寶如廁時,首先應教寶寶學會自己發出「排便信號」,可以是身體的,如兩腿夾緊,也可以是口頭的「噓噓」、「便便」,來告訴父母他們要上廁所了。
如廁小貼士:屬於寶寶的如廁椅最好放在衛生間內或放在寶寶自己的房間里。寶寶樂意在客廳里開辟他的「游戲場」時,如廁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處。如廁椅放置時最好是「就近原則」。
STEP2脫褲子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讓寶寶學會自己把褲子脫下,退到腳部的位置,如果寶寶做的好,父母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等他掌握脫松緊帶的褲子以後,可以練習脫復雜一些的褲子。
如廁小貼士:如果是男寶寶小便,則需要將褲子脫至大腿中部,分開兩腿,掏出小雞雞,小便時不淋濕衣褲即可。
STEP3坐在便器上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讓寶寶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廁椅,經常帶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褲子。只要讓他適應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寶寶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繼續以下步驟了。
如廁小貼士:對低年齡段的寶寶有時候自己不會發現有便意,這時可以讓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褲子,讓寶寶有個使用便盆的意識。
STEP4排便
把水龍頭打開,讓寶寶聽著「嘩嘩」的水聲排便。讓寶寶保持一個特定的姿勢,然後用「噓噓」聲誘導寶寶排小便;用「嗯、嗯」聲促使寶寶排大便。
如廁小貼士:想要寶寶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一開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時,就不要讓寶寶玩玩具、吃東西,注意避免寶寶長時間坐在便盆上,形成習慣性便秘。
STEP5清潔屁屁
訓練寶寶自己擦乾凈屁股。開始時父母可以為寶寶代勞, 讓寶寶翹起屁股,方便父母給他清潔屁屁。但稍大一點時就要讓寶寶學會自己清潔小屁屁了。
如廁小貼士:讓寶寶把內褲和外褲拉上,父母可以幫助整理一下褲子。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後,教寶寶蓋好馬桶蓋,再放水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STEP6洗手
把寶寶帶到水池邊,打開水龍頭,讓寶寶自己洗手,然後用擦手毛巾把手擦乾。最好以後每次如廁都要養成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
如廁小貼士:對寶寶能夠自己順利完成排便過程或有進步時都應給予恰當的表揚,這些稱贊的話語,可以讓寶寶體會如廁的舒心和快捷。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

4. 如何與老師做好家園溝通

場景一 一時大意失荊州 下午多多媽來幼兒園接多多時,發現多多的衣服沒整理好,肚臍眼都露在外面。冬季天氣寒冷,如果敞著肚臍,很容易感冒。媽媽很生氣,沒搭理跟她問好的老師,拉起多多氣沖沖走了。其實在這一整天里,不管是吃飯、喝水,還是玩游戲,老師都把多多照顧得很好。午睡時多多把小被子踢了,老師走過去輕輕幫他蓋上;有小夥伴和多多爭搶小汽車,老師又把他們叫過來,讓兩人商量著玩。可是到了離園時,這一點沒有做好,留給家長一個壞印象,整天的辛苦都算白費了! 情景分析:也許是老師沒有整理好多多的衣服,也許是老師整理好以後,多多上了廁所,他自己隨便扎了扎褲子,就沒有弄好。所以老師只能用「火眼金睛」四處搜尋,抓到一個整理一個。或者是把扎褲子的方法教給孩子,對那些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是能自己整理好的。作為爸爸媽媽,也希望能理解老師,畢竟老師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大堆小蜜蜂。偶爾有一次做得不夠好,就自己給他整理吧!如果發現孩子常常露著肚臍、敞著衣服,再跟老師交流,希望她能為孩子整理好衣服。另外,冬季給寶寶買衣服,內衣褲一定要稍微大一點,便於紮好上下裝,這樣才能不露肚臍。 場景二 哪一個才是事實? 爸爸媽媽來找園長告狀:「你看我們家孩子的臉上,這一道紅印子!寶寶說是老師打的!」園長趕快找來老師。老師感到很委屈,說她根本沒打過孩子。於是大家又問寶寶,這下寶寶改口了,說不是老師打的。家長著急了,安慰孩子不要害怕,要說實話。可孩子還是否認。但家長一口咬定是老師打的,理由是「孩子絕不會說謊」;老師則以「人格」和「性命」擔保絕無此事。寶寶在這過程中,說了好幾種情況,每次版本都不一樣,到底哪次才是真實的呢?情況沒辦法辨別,老師和家長的心裡卻都留下了陰影。 情景分析:其實很多時候,寶寶給出什麼樣的答案,取決於大人問他什麼樣的問題。因為大人問話暗示性特別強,孩子會根據暗示去思考。比如你問他:「臉上那塊怎麼紅的?有人打你了?」他就會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也許這個印子是別的孩子不小心碰的,也許是玩耍時擦傷的,但如果這一天老師恰好扭了扭他的小臉,他可能就把兩件事聯系在一起,得出「老師打的」這個結論。其實大人不必在澄清事實上鑽牛角尖,因為有些事情確實無法搞清楚,既然它已經發生了,最重要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當然,這不是說孩子受了委屈,家長應該忍氣吞聲,而是對老師有基本的信任和了解,避免一些可能造成的誤會,理智平和地解決問題。 場景三 我們的思想不一致 有些家園溝通之間的問題,是由於教育思想不一致引起的。一位老師說她教的是大班的孩子,應該學著自己穿脫衣服了,可是有的媽媽隔一兩天就叮囑老師,「老師,睡了午覺你記得給他穿衣服啊!他自己弄不好,你幫幫他!」或者是,「老師,記得給他多喝點水!」老師說,這其實是孩子進小學之前必備的生活技能,如果總是需要老師幫助孩子穿衣服、提醒孩子一天幾次喝水,以後他能照顧好自己嗎?老師舉例說,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每天背一瓶水到學校,晚上還原樣背回來,問她怎麼不喝水呢?她說沒人提醒她,她記不住。 情景分析:家長和老師之間教育思想不一致,還真不是個小問題。看起來好像只是「多給他喝水」或「幫他穿穿衣服」之類的小事情,但背後隱藏的是不一樣的想法。首先應該溝通,雙方互相交流——我們為什麼要這么做?有什麼原因使得我們堅持要這樣?看看周圍的老師和家長,他們又是怎麼做的?一旦雙方達成一致後,就不要輕易更改和妥協,這樣才能帶給孩子一個好的發展。否則,在幼兒園他得自己穿衣服,回家後就有人包辦一切,那功夫豈不白費了? 場景四 每天做個「小匯報」 一位老師告訴我,這學期她的班上新轉來一個女孩子,每天都是婆婆接送的。婆婆對老師的工作好像挺不放心,她到幼兒園總是背著手轉來轉去地看,然後告訴老師,這兒這兒沒弄好。班上的另外一位老師就很害怕見到婆婆。這個老師告訴她的搭檔:「別害怕,你應該想,婆婆這樣『監督』我們是為什麼?就是希望老師能多關注孩子。與其讓婆婆來問,還不如主動給她做個『匯報』呢!」於是每天婆婆一到教室,老師就告訴她孩子今天表現怎麼樣,吃了幾碗飯,這些都是婆婆最想聽的!有一次小女孩被夥伴推了一把,頭上撞了個小包,老師馬上帶她去做了冷敷,又給婆婆打電話。婆婆聽了不樂意,「那麼多老師,都看不住一個小孩。」可第二天婆婆竟然送來一封表揚信,謝謝兩位老師及時帶孩子去治療。「包回去就散了!」婆婆說。 情景分析:這位老師說,家長都希望老師能關注到自己的孩子,其實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試著做個有心人。對那些身體不舒服、環境不適應的孩子,老師多留心他們的情況。比如媽媽早上送孩子來時,告訴老師孩子不舒服,那麼上午就多關注他,看他吃飯、玩耍都挺好,就知道孩子可能沒什麼問題。中午午睡時,摸摸他的額頭,沒發燒,好,給家長一個簡訊,「孩子沒有發燒,請放心!」家長肯定特別感謝老師,當建立起互相的信任和了解之後,家園溝通自然就不再是問題了!

5. 幼兒園中班升大班家長會怎麼寫稿子

結合上學期情況,安排本學期的活動 (一)自理方面。 1、收獲。本學期我們根據班內孩子情況以培養良好的習慣,不斷提升自理能力為重點,培養孩子善於動腦筋、敢想、敢說、勇於實踐。 我們在教育中盡可能地放手,讓孩子進行活動,讓孩子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嘗試、去思考、去做出結論,在這種方法的教育下,孩子們能自己擦鼻涕,能學習著自己穿脫衣服,大小便後自己用手紙,學習自己整理游戲材料、上課能自己把小椅子排成各種隊形,有些孩子甚至能幫助老師疊被子、鋪床單;當老師需要孩子幫忙拿、送東西時,開始沒人敢,後來我們採取老師帶你一起去,認識了以後就和不認識的手拉手一起去,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勇敢了,好多孩子都成了老師的好幫手。 2、不足方面及相應策略。 (1)自己扎褲子還不能及時。 剛來時孩子們都不會自己扎褲子,後來在老師的提醒下能自己紮好褲子,再後來大部分孩子能在起床、便後、游戲時只要小肚皮一露出來就能及時地自己紮好;只是估計現在仍有一半的孩子做不到,尤其是以後天冷了,更應養成這樣的習慣,因為小肚皮自己保護好了,感冒就會大大減少,所以,家長們,今天回去後就開始行動吧。 (2)看圖書有一半沒有興趣。 一年來每個孩子在語言方面都有多多少少的進步,可是我們班級的圖書常被幼兒搶壞、因為錯誤的看書方式損壞,我們開展了「我看老師修圖書」活動,讓幼兒知道書壞了要修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有意的引導孩子們帶著目的,也就是要帶著問題去看書,以幫助孩子克服胡亂翻書的習慣。第一步,要教會孩子認識封面和封底。學習從前(封面)往後一頁一頁輕輕翻書。看的時候,可用手指著畫面內容一樣一樣的說。看完後,要把書合起來,並且封面朝上「送回家」。這學期,我們將安排教室里一個安靜的活動,就是閱讀。所以鼓勵孩子從家中帶來圖書,並與夥伴分享,我們組織閱讀與講故事相結合,現在班裡一些孩子閱讀和講故事的積極性很高,還有部分孩子不會看書也沒有興趣,所以,這也需要我們家長配合的:1、讓孩子帶來的好書(故事、知識性),首先自己有興趣但至少會講上面的一個或一點以上。2、鼓勵孩子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上來講,「一個都不漏」。本學期,我班將在十二月舉行幼兒「講故事、念童謠」比賽活動,希望每個孩子都積極參加,家長平時也注意多培養和鍛煉孩子。

6. 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不會自己脫褲子怎麼辦

這個就要慢慢的教育孩子了,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到了大班才會自己脫褲子,作為家長不要太擔心,孩子大了漸漸的就好了。

7. 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培養幼兒能安靜地進餐,學會使用餐具,進餐時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干凈,並能夠基本做到不挑食。應該說吃飯對於幼兒來說都很困難,他們喜歡吃的飯菜簡直太少了,這與他們平時吃零食有直接的關系。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幼兒正確的進餐習慣,飯菜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寶寶真棒,今天吃了這么多的食物,一定長大個,不生病。」對於寶寶挑食,家長最頭痛了,只要耐心地變換口味給孩子做飯菜,並隨時採取講故事、說兒歌等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相信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二、培養幼兒能夠主動飲水。這里所說的「水」指的是白開水。現在,許多家長會給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飲料,殊不知這對幼兒的身體非常不利。我們提倡讓孩子喝白開水。當然,白開水沒有味道,孩子不喜歡喝,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喝水比賽,看看誰喝得多,告訴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寶寶」便喜歡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養幼兒主動入廁。很多家長對孩子不放心,擔心孩子自己脫褲子、擦屁股完成不了。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鍛煉,您不給他機會,孩子永遠成長不了。作為家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是很聰明的。在教幼兒擦屁股時,家長可以先示範,然後讓幼兒自己練習,這里一定要強調孩子從前往後擦。 四、培養幼兒自己穿脫衣服、整理衣服的能力 1、用一些生動形象的兒歌來指導孩子,易於孩子接受。 策略: ①和孩子一起穿衣服。通常孩子都喜歡模仿大人的樣子,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穿衣服,不僅可以使孩子學到正確的穿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到對付繁忙生活的經驗。 ②尋找適當的時間練習。早晨時間短促,並不是訓練的好時機,所以家長可以在休息天的白天找個清閑的時候,讓孩子邊念兒歌,邊練習。 ③在家中建立獎勵機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溫馨提示: ①衣服:為寶寶准備直接套頭就能穿的、較寬松的或是V領的、肩上扣扣子的衣服。 ②褲子:寶寶穿的褲子宜較寬松,褲頭不應太緊的。緊身褲或是背帶褲在幼兒活動時會有諸多不便。 ③鞋子:寶寶的鞋子最好是用魔術貼由里往外拉過來一貼即可的,不需要穿過任何的小洞洞。 自己穿脫衣服並整理好一開始對小孩的幼兒來說是一件難事,但是通過家長和老師不斷地示範指導,兒歌引導,很快孩子就能自己穿脫衣服並整理好了。個別能力差的孩子家長只能助他一臂之力,不能包辦代替。 五、培養幼兒正確的洗手習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在游戲中讓孩子邊聽音樂邊按節奏洗手邊念兒歌:「濕濕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來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兒較快地掌握了正確洗手的方法。 生活中還有其他的生活常規,比如漱口、擦嘴、午睡等等,都需要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細心培養,分解每個動作和細節,做給孩子看。家長要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幼兒喜歡的語言讓他們樂於接受。對幼兒常規培養得越早,孩子在入園前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強,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寶寶的自身能力也會得到充分發展。 溫馨提示: 1、與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統一思想認識,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會通過家長會、教室外的《家長之窗》、幼兒的成長檔案等途徑向大家宣傳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每周的活動安排等內容,讓家長能夠了解。 2、請家長為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於孩子操作,並在家裡進行同步培養。比如: 3、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一起打掃房間、一起收拾碗筷。父母和孩子一起勞動可以提高孩子的勞動興趣,融洽家庭氣氛,密切親子感情,還能培養孩子的協作精神。與孩子一起勞動時,父母應以身作則,並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正確的引導下,通過家長配合,共同努力,相信經過小班一年的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只要放開我們關愛的雙手,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相信孩子,經過磨練他們一定會像一隻只雄鷹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8. 如何訓練孩子自己穿脫褲子

每次都讓孩子自己脫穿 家長在旁用語言指導 孩子做的會一次比一次好 一定要給與鼓勵

9. 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和鞋襪,我應怎樣教給他

在幼兒園老師教孩子自己衣服,家長則應配合老師,在家中進行相應的練習,最好和幼兒園同步練習。問一問老師如何指導孩子練習的步驟等等,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下面給您幾個具體的方法。

1)教孩子穿襪子:

無跟的襪子可以隨意穿,穿有跟的襪子時就要告訴孩子:把襪子跟放在下面,(因為小班的孩子已經能認識上下、前後了)然後套在腳上一點點往上拉,邊示範邊帶孩子跟著做。因為孩子最初練習時,小手不靈活、不協調、穿不好會著急。家長要鼓勵他,耐心指導他。千萬不要嫌孩子做不好,就立刻幫他。更不要說孩子笨,這樣孩子受打擊就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孩子穿鞋:

(1)孩子的鞋不要過緊,要買穿脫方便的鞋。如3歲4歲數的孩子穿有搭扣

的鞋子為好。此年齡段的孩子不能分清左、右,可以幫孩子找找小竅門,免得把鞋穿反。如:在鞋內側找特點,內側都有搭扣。或者把兩只鞋的內側,各縫上一個小扣子,把這兩個共同點挨在一起再穿就不會穿反了。

(2)有鞋帶的鞋要在大班以後再讓孩子穿,這時孩子小手較靈活了,可以接受系鞋帶的練習了。家長也要反復示範,讓孩子按要點步驟進行,要隨時鼓勵,不要急躁。如果讓3歲的孩子練習系鞋帶就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超出孩子能力要求,孩子是做不到的。如果有的家長只是為了美觀,給孩子買很復雜難穿的鞋,用於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

3)教孩子穿褲子:

先要分清前後,男孩子褲子好分,女孩的褲子家長要幫孩子做標記,如松緊帶褲子、秋褲等可在前面用綵線綉上一朵小花,釘上一個小扣子等。找對前面,擺放好再穿。最好是選擇軟質的寬松一些的,過緊過硬的褲子孩子穿起來會很費力的。

4)教孩子穿上衣:

(1)穿上衣時雙手抓住衣領兩端,衣服里兒朝前、然後由頭上揚到背後,先披上,再伸袖子。系扣子時先系最下面一個,依次向上系。最初系扣子時,孩子的小手不靈活容易疲勞,家長可幫一幫,慢慢做到孩子獨立完成。

(2)家長讓孩子平時練習系扣子,和系拉鏈。方法是:

把衣服脫下、平鋪在桌面上,這樣練習孩子能正面看到衣服練習起來較容易,不易疲勞。也可讓孩子給媽媽爸爸系扣子做練習。

對孩子的進步要及時鼓勵表揚,使孩子有成就感更有積極性。俗話說熟能生巧,家長只要堅持培養,肯定每天都能看到孩子的進步。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538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2047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221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720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999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90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1296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489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796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