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牛仔褲子
㈠ 怎麼做破洞牛仔褲
提問: 熱心網友A回答: 用個定書機一樣的堅硬鐵塊墊著再用美工刀橫著! 慢慢橫著刮別把橫線刮斷,只是清理掉豎線就可以了!就有很漂亮的破洞了!一般在單腿開!膝蓋大大腿小腿小開3個到五個!要玩性感可以在拉鏈附近或者屁股後面口袋下方開個小小的! 關鍵是牛仔褲的面料一定要是最原始的厚的牛仔布才好看!薄的颳了就是開天窗很難看! 熱心網友B回答: 找一塊鵝卵石,不要太光滑的,適合就行,放在裝水的盆子里一直磨褲子,再用鹽水泡,這就是手工水磨效果。破洞的話,我是用小刀不停的輕輕刮! 熱心網友C回答: 要是磨那種很破爛的感覺,可千萬不能用剪刀剪,因為剪刀剪出來的會很生硬,即使挑出毛邊也不會自然,而且橫向的白線會被剪斷,一定要用刻刀的背面橫向的劃你確定要開洞的位置,可以稍微用力,也刻劃出長長短短不同的破洞效果,磨好之後用水洗一遍,不光可以洗掉劃下來的牛仔毛毛,還會讓毛邊更加的自然好看。
㈡ 破洞牛仔褲怎麼做需要什麼工具
第一種:如何把長褲製作成破洞短褲
效果圖
㈢ 牛仔褲怎樣的製作
一、牛仔輔料基本常識
1、 牛仔是一年四季可以穿著的服飾,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牛仔布
A、首先根據牛仔布的厚度,分為4.5安,6安,8安,10安,11安,12安,13.5安,14.5安等,4.5安是非常薄,常用來做夏季女士的背心,無袖衫等,而14.5安已很厚,用來做冬季的男士棉衣夾棉都可以。而我們經常穿的牛仔褲大多從8安-12安不等。
B、從牛仔面料種類來講可分平紋,斜紋,人字紋,交織紋,竹節,暗紋,以及植絨牛仔等……
C、從成分來講,牛仔分精梳和普梳,有100%全棉,含彈力(萊卡)的,棉麻混紡的,以及天絲……當然去年也開始流行一種塗層面料
2、縫紉線,一般常用608做面線,604做底線,這個數字代號即為線的粗細程度,608的線分開後則是8股,以此類推,線的大小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
3、袋布,袋布分為很多種,常用的是純棉布和化纖布,價位高低不同顏色有很多種根據客戶需要最常用為白色,袋布質量直接決定成本褲後會否起球和丟錢的現象。
4、拉鏈,拉鏈有銅有鐵,直接決定是否會生銹,男裝常用4-5寸的拉鏈,女裝以2.5-4寸不等,寸為長度,目前比較出名的是YKK這個牌子
5、嘜頭,嘜頭分洗水嘜,碼嘜還有主嘜,洗水嘜和碼嘜目前大部分都是一起使用,而主嘜多以織造為主,由於存在摩擦腰部也有些採用印花,有品牌標志!
6、捆條,多用在前鏈盤,即拉鏈後面做包邊處理,可以提升檔次,而有些沒有採用捆條,但不影響穿著。
7、釘扣,釘扣不但可以加固容易開線的部位同時可以起到裝飾作用,正常款式為6釘一扣,材質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8、皮牌,皮牌為後腰的一個裝飾,有真皮和皮革,現在也有金屬的出現
9、吊牌,吊牌是一個品牌的象徵上面有標價和詳細的工廠資料介紹
10、手提袋,為每條褲子配送的一個袋子,一般有工廠牌子等相關資料起到宣傳的作用,常用為塑料袋,由於目前環保意識的提高,有紙袋和無紡布袋。
11、其他,袋花即為裝飾作用也是品牌的象徵,燙鑽,刺綉,等
二、准備生產
1,了解面料縮水
一般普通的牛仔布也會有2%-3%橫直縮率,而彈力牛仔布的縮率可達10%以上,由於每卷布匹的縮水都會有多少的差異,所以每次生產前了解縮水率是首要問題,也是工廠紙樣師傅必須了解的事情。
2,打版
紙樣師傅根據面料縮水的不同開始出紙樣及實樣,目前有手工和CAD兩種方法,一般採用專用白紙和牛皮紙,根據設計師提供的圖樣或者實樣進行操作之後由車版師傅開始車版成品後開始到洗水廠根據圖片或者設計師的要求進行洗版,確認OK後開始進行生產。
三、開始生產
1,驗布
一般採用全自動驗布機和半自動驗布機進行驗布,不但檢驗布料得多少同時檢驗布料的走紗,爛洞等現象,一旦發現用畫筆做記號,在裁布時不用。
2,拉布
彈力布料需要松布放置2-4個小時避免洗水後縮水濾過大,目前有人工拉布和自動拉布牛仔一般採用人工拉布,之後把紙樣放在上面用大頭針固定,
3,裁布及編號
採用電剪進行裁剪,之後把所有裁好的裁片進行統一編號及檢驗,避免出現色差走紗等現象
4,進入生產車間
專人把裁片送向生產車間開始生產有將近30多道工序才可以做出成品!
㈣ 牛仔褲製作流程是什麼
好的牛仔服裝材質是很重要。
再談談如何車縫一件牛仔服裝,這也是設計牛仔服裝的關鍵:
1,車線:大多為2分單邊雙明線,還有2分單明線,2分雙邊雙明線,車線色一般為土黃色(等撞色線)也有配色線,注意是配洗水過後的布色線。之字線等特種工藝線。加粗手綉線。打棗。
2,配料:牛仔大多用工字鈕,四合鈕,撞釘,雞眼,皮牌,金屬拉鏈等。
3,嘜頭:包括,主嘜,尺碼嘜,洗水嘜,旗嘜,側嘜等……
牛仔由於牛仔的縮率的問題,所以在牛仔廠的師傅最忙了,一般普通的牛仔布也會有2%-3%橫直縮率,而彈力牛仔布的縮率可達10%以上,加上每卷牛仔布匹都有所不同,所以牛仔師傅的版總是打個沒完沒了……
一般做休閑型牛仔款較多,而這類版型大多都是平面裁剪,關鍵是尺寸的確定如何……
而彈力的牛仔(包括含萊卡)可就麻煩大了,這種布往往用來做女性的修身夾克,貼身低腰牛仔褲,加上超過10%的縮率,版型總是不斷的調整,而且,牛仔褲最忌諱前浪起皺,要求就是貼身合體,而近兩年,一些大品牌推出三維裁剪,跟我們學的立裁差不多,在膝蓋處加多收褶,或多一個面,更好地增強牛仔褲的活動自如……而牛仔西裝的裁剪則可以體現一個版師的功力,尤其是採用彈力較高,很難將袖山做得平整,不起皺,又外形漂亮……
再談談牛仔的裝飾工藝:
近兩年牛仔的潮流趨勢已與從前不同,除了很講究洗水的變化設計,還非常重視牛仔的裝飾工藝的處理:
1,牛仔毛邊,將牛仔褲下腳,褲身用剪刀修剪的破破爛爛,再加上特種線;很多大品牌也這么搞噢……
2,加機綉,包括電腦機綉的圖案花形設計……
3,燙鑽,這種很受俄羅斯市場歡迎……
4,貼布綉,手綉,珠綉,很有工藝設計……
5,膠漿印:但小心手感會硬,在洗水會容易圖案脫落……
6,很新的工藝,我也最近才看到的,鐳射:燒掉布的所有色彩,露出本身布胚的色彩,帶有渲染的效果……
牛仔還可以與不同的布料來搭配,如羊毛,仿皮,燈芯絨,厚針織(抓毛布,衛衣布)等相拼;
而牛仔可以做的款式可就多了,包括五袋牛仔褲,牛仔襯衫,牛仔外套,裙,大衣等等,這也是體現你的創意和才華的地方……
㈤ 如何製作破洞牛仔褲
朋友說想買條牛仔褲,我於是陪她逛了一天,看的牛仔褲真是不少,感悟也不少,今年許多牛仔褲上面都有幾個不是太大的洞,以前也有穿破洞的,但都特別大,比如露出整個膝蓋,今年流行洞不是特別大,有些還在洞上做個裝飾鏈,很精緻漂亮。
先找一把剪子和不想穿的牛仔褲,
第二步:毛邊效果
剪好之後,做褲邊的效果,很簡單,只要一根根把橫向的線抽掉即可,記住要一根一根的抽,耐心點。
第三步:准備下刀!
找到你想要破洞的位置。(這個隨個人喜好)
然後手拿剪刀尖的部分,在褲子上劃橫向的線。不要剪,只是劃。大家應該有過拿筆在紙上使勁亂畫的經驗,就是像拿筆一樣拿剪刀,然後橫著劃。
第四步:劃啊劃啊劃
之後接著劃,最好一個方向,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 一手拿剪刀,一隻手輔助展平褲子。
然後能看到慢慢劃下來的是一些棉絮狀的東西,是的,就是這樣。
不要著急,慢慢劃,加大力度,破洞范圍自己定。千萬不要剪。
慢慢的,慢慢的,破洞效果就出來了,簡單吧。
好了,加工第二個破洞。
這里做了一個嘗試,想要豎著劃得,結果很不成功, 結結實實的出了個大洞,只好又改為橫劃。
所以大家記住,不要豎著劃。
想做出好看的褲子一定要注意啊!
1 洞不要做成對稱的了,太死板。覺得哪好看就在哪劃。洞的大小也要不一樣。
2 屁股後面不敢大動作,除了屁股口袋上和褲腿處,別的地方都不太好做洞,有走光的危險。
3 做洞的時候盡量隨意,別怕弄壞,反正褲子已經不打算穿了對吧,呵呵。劃洞的時候下面墊上塊平整的硬的東西,方便加工。
4 最後,要實在覺得做的不太自然,那好辦,把褲子再扔洗衣機里攪一攪,那就非常自然了。
㈥ 牛仔褲製作流程
我盡量簡單的給你說吧
第一步采購適合設計要求的牛仔褲面料。按圖紙製版,牛仔褲樣品做出來後,試效果,一般要試驗多次,這樣最符合要求的牛仔褲面料就被選出來了。
第二步,采購面料和輔料。
第三步,加工。先裁剪 再縫制 再做工藝、洗水 最後包裝。
其中有多道QC,總結一句話,牛仔褲是目前所有褲子中工期最長的,而且世界上沒有任何兩條牛仔褲是一模一樣的,我指的一抹一樣是相似度95%哦
廣州新塘牛仔褲廠商留,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做一條牛仔褲有什麼工序
牛仔褲工序:
1、選擇面料,一般使用全棉面 料。質量非常好
2、工藝製作
3、裁剪 l
4、製作
5、水洗
半成品已成,然後開始上拉鏈,打扣,配裝飾。一般製作一件衣服或牛仔褲,需要多多道工序,到頭來做的和買的一個價
㈧ 牛仔褲是如何做出來的
牛仔褲源於美國,在美國市場已流行了近一百年。在初期,牛仔褲只是一種粗硬堅牢耐用的工作服裝而已,因與「時裝」兩字沾不上
邊而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直到近二三十年,經過紡、織、染制衣界的不斷努力改進創新,將牛仔褲由粗硬簡單而變為織、色、款的多樣化,使其由普通單一的西褲類型創出 各式獨特的風格,再加上其它各具特色的配件變化令人耳目一新,於是牛仔褲逐漸地演變成獨具類別的時裝,深受青年男女的歡迎。�
牛仔布的品種甚多,有靜藍牛仔布、皺紋牛仔布、彩色牛仔布,條子和印花等花色牛仔布,彈性牛仔布等。其中彈性牛仔布是較新的品種,採用彈性牛仔布作牛仔褲,就是為了更出色地表達人體的線條美,那麼在製造技術和縫制工藝方面,如何才能盡量發
揮彈性牛仔布的優點,從而製作出高品質的彈性牛仔褲呢? � 一、彈性牛仔布的特性 �彈性牛仔布的主要成份是彈性絲。
彈性絲是屬於聚氨高分子組合,受拉力後可伸長五至六倍,位力消失後則可回復原狀,即使重復多次,彈性也不會消失。 彈性牛仔布可分為緯彈性、經彈性和經緯彈性三種,而最常用的就是緯彈性的牛仔布。 緯彈性牛仔布的織造工序和普通的牛仔布基本上是一樣的,即製造工序為: 漿染過程——織布——整理——縮水,彈性牛仔布的組織結構多是經紗浮面的斜紋組織,在織造時,彈性緯紗要盡量延伸,使得完成後的布匹在緯向縮水後,布的彈性因此產生。與普通牛仔布相比較,彈性牛仔布的縮水度特別大: 直向的縮水度在2%至4%之間,而橫向的縮水度在16%至22%之間,兩者之間的縮水度相差較大是彈性牛仔布最主要的一種特性。
二、彈性牛仔褲在紙樣設計上應注意的問題。 由於彈性牛仔布在直向和橫向間的縮水度相差較大,因此,在製作紙樣前一定要注意測試准確的縮水度後再依照比例裁製紙樣。在款式設計上,最好採用傳統的五袋款款式,即前袋為前彎袋,有明表袋;後袋為三尖形明貼袋。應盡量避免採用前袋為斜插袋和直插袋的縫骨袋,因為布料的橫向縮水度較大,完成後袋口較易發生變形,在製作上難以控制。在紙樣設計上,牛仔褲的某些部位需要增加較大的寬度,如三尖形明貼袋,依常規裁剪後,用普通的牛仔布縫制,洗水前與洗水後的形狀相比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形,用彈性牛仔布縫制,洗水前的袋形十分端正,但經過洗水後,其袋形可能變成兩邊向里折的形狀,在紙樣製作時, 後袋的袋闊應適量加寬。
三、彈性牛仔褲在縫制上應注意的問題。
1、線跡的疏密線跡的針距要較大,最好是2.5cm7針至8針。因為針距越密,線跡的彈性就越小,不能配合布料的彈性特點
2、壓靴壓力的調較:�壓靴的壓力要調至最小,特別是單針平車
和雙針平車, 壓靴的壓力應調至:當車牙降低時,壓靴與車牙分開後,壓靴與針板之間的空隙位能經過一張0.08mm的影印紙。特別是橫紋方向車縫的部位。如褲腳、後袋口,以避免由於壓力太大而使橫紋方向車縫的部位越車越寬。
3、使用襯布對於一些不需要彈性的部位,如鈕子、鈕牌和褲腰,可粘合上一層很薄的粘合襯(如非織襯),以通過粘合襯來減低布料的變形程度。
㈨ 牛仔褲是怎麼做出來的`!
現代褲類名稱,用一種靛藍色粗斜紋布裁製的直襠褲、褲腿窄,縮水後穿著緊包臀部的長褲。因其最早出現在美國西部,曾受到當地的礦工和牛仔們的歡迎,故名。現時的牛仔褲大多用勞動布(又名堅固呢)裁製。衣縫沿邊緝雙道桔紅色的縫線針跡,並綴以銅釘和銅牌商標。牛仔褲的造型現已成固定格局,不分男女均可穿著。
牛仔褲的由來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義大利港口城市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捷即「或 「Genoese」Genes」。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Waist High Over all)、「褲子」(Pantaloons)。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 斯特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Levi`s)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褲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後士兵返回美國,大量積存牛仔褲在當地限量發售由於這種褲子美觀、實用、耐穿,又價格便宜,所以在當地大受歡迎。於是歐洲本地的工作服製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在歐洲各地普及、流行開來。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
在人們的印象中,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襠設計、褲腿略小、拷鈕 、緝明線、貼袋、釘標牌等裝飾。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就跟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牛仔褲的鼻祖--利維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褲可以說是牛仔褲的經典之作。下面我們就以它的發展過程來回溯一下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的雙拱式線跡。
1886年--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1922年--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釘。 二戰期間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而後袋的雙拱式線跡則由印製的相似圖形來代替。一枚月桂樹葉代替了拷鈕上的標志「L.S.&Co.S.F.Cal.」。
1947年--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為隨應時尚潮流,褲管裁成更瘦身的式樣。
1955年--開始生產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紅色標牌由祥「LEVI`S」改為捷「Levi`s」。
1983年--由於織機技術的改進,使得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進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製作牛仔褲的工藝大大提高,加上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