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自己穿褲子
Ⅰ 如何教孩子穿衣服
看到別人家的寶寶已經自己會穿上衣了,但自家寶寶卻還得讓別人幫忙,你是不是心裡有點著急,巴不得他也趕緊學會自己穿衣服?那就試試這些小妙招吧!
1、先拿布娃娃練手
因為寶寶還沒有自己穿衣服的意識,所以你就要先讓他建立這方面的意識,那就先從給布娃娃穿上衣開始入手。你可以邊和寶寶一起做,邊把穿衣服的細節告訴寶寶,比如,要穿袖子時,你可以說「娃娃的小手手要鑽山洞了」,扣扣子時,可以告訴寶寶:先把扣子的一半塞到扣眼裡,再把另一半扣子拉過來,同時配以很慢的示範動作,反復多做幾次,然後讓寶寶自己操作,及時糾正寶寶不正確的動作。要注意讓寶寶先從下面的扣子扣起,這樣能夠防止寶寶把扣子扣錯。
2、實戰訓練
這個階段你要先從穿脫都很簡單的衣服開始入手讓寶寶自己操作。再逐漸讓他適應復雜的服裝。整個過程中你依然需要把穿衣的步驟一一告訴寶寶,然後讓他自己操作。
3、讓寶寶跟著你學
寶寶凡事都喜歡照著你的樣子去做,如果你能一邊給寶寶穿衣服,並一邊自己做示範,寶寶會更喜歡去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讓寶寶學會正確的穿法,也可以讓他習慣快速穿衣。
4、練習穿衣的時間
早晨的時間可能會有些急促,常常騰不出時間。你可以在白天找個清閑的時間,愉快的和寶寶唱歌,輕松自如的教他穿衣。
Ⅱ 兩歲寶寶不愛穿褲子怎麼辦
寶寶這種情況可能是長期養成的不好的習慣,也有可能是衣服太緊導致寶寶不舒服,所以一定要給寶寶穿一些寬松的衣服,寶寶習慣了慢慢就會好的,不要給寶寶穿得過多或者是過熱也會導致寶寶不舒服。
這跟平時的教育情況有關。
意見建議:對於孩子,作為父母需要跟孩子交流,你的情況考慮還是以前跟孩子交流比較少導致的,此時需要慢慢的來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需要多跟孩子交流。
辦法是轉移他的注意力,不必和他強調什麼不穿衣服會感冒的話,和他說點他喜歡的事情,順勢把衣服給穿好,洗手也是這樣的,講個很有趣的事情,他會很感興趣,這樣就洗好了.我就是這樣做的,所以我在家的時候很好穿衣,他奶奶在家的時候就穿不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寶寶2歲半了, 生活自理能力 應該要訓練如廁了,一般在孩子1歲半左右就應該訓練如廁,針對孩子現在的情況,家長可以給孩子買那種小的座便器,卡通形象的,引導孩子如廁。同時可以以卡通玩偶的故事,教孩子分清性別,學會穿上褲子衣服
Ⅲ 如何訓練寶寶穿脫褲子
你好,寶寶在學走路就需要給寶寶穿連檔褲和內褲,特別是女寶寶的尿道比較短,很容易感染細菌一定給寶寶穿個小內褲,訓練寶寶自己脫褲子大小便,最少也得寶寶兩歲以後。
Ⅳ 如何引導孩子穿內褲
其實寶寶什麼時間穿內褲並沒有什麼硬性標准,只有一個大概的區間。無論男寶女寶,在脫掉紙尿褲後,約1~3歲就可以穿小內內了。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自行調整時間。最遲不能晚於3歲,約在2歲左右,便要開始引導寶寶穿小內褲了。
記住!幼兒的內褲材質一定要純棉、舒適、大小合適的產品。
那為什麼建議1歲以上的寶寶要小內褲?因為有些孩子在這個年齡逐漸脫掉紙尿褲,私處暴露在外,沒有了保護細菌便會不請自來。加上1歲以後的寶寶到處爬行、隨意坐地,非常容易感染細菌,對寶寶健康極其不利。
寶寶不穿內褲有什麼健康隱患?
一、引發私處損傷
很多家長並沒有刻意關注寶寶穿內褲這件事,大部分寶寶都是直接套上褲子玩耍。殊不知,外褲材質過硬,且內里有凸起的褲縫及線頭,加上寶寶動作頻率和幅度,會使褲子與下面不斷摩擦,造成破潰現象。如果家長仍然置之不理,便有可能引起私處感染。
二、細菌侵入
對於告別紙尿褲的寶寶來說,內褲其實就是在「接替」紙尿褲其中一項的工作。如:阻隔外來細菌侵入。假如沒有任何的保護屏障,那麼私處便會被外界的臟物和細菌所污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三、隱私意識弱
喜愛光屁股的寶寶,Ta的性別意識和隱私保護意識較弱。所以,家長引導寶寶穿閉襠褲+內褲的方式,可以幫助寶寶區分男女有別、保護私密處以及增強羞恥的意識。
穿內褲有什麼好處?
給寶寶穿上內褲,不僅可以防止摩擦、避免細菌侵入私密處、減少腹部受涼,還可以培養寶寶獨立自主,幫助Ta更快的學會自主便尿。
Ⅳ 小寶寶想學自己穿褲子,可是怎麼穿都穿不進去,接下來
小寶寶想學東西,那麼作為家長的就應該去正確的引導。
可以言傳身教。這個是最好的辦法。
Ⅵ 如何教育寶寶配合大人穿衣服如何引導孩子自己穿衣服
如何引導寶寶配合大人穿衣服?
1歲左右的寶寶還沒有主動穿衣服的意識,肢體的協調性也比較差,有的寶寶覺得穿衣服的過程很不舒服,產生抗拒情緒,又是哭鬧又是打挺的,父母給他穿脫衣服就比較費勁了。這時父母重點要教寶寶學會配合。
脫衣服:
脫衣服比穿衣服容易,如脫褲子,讓寶寶雙手拉住褲腰兩側,順著把褲子拉到臂部下面,然後坐下來,把兩腿從褲筒里脫出來就行了。
Ⅶ 如何訓練孩子自己穿脫褲子
每次都讓孩子自己脫穿 家長在旁用語言指導 孩子做的會一次比一次好 一定要給與鼓勵
Ⅷ 如何讓孩子學會知冷知熱自主穿衣
第一招:讓孩子感知冷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年齡很小,和他講道理根本沒用。尤其是遇到天氣變化的情況。
媽媽:天氣冷了,穿上外套再出去。
孩子:我不想穿外套。
媽媽:不穿會著涼,會感冒的。
孩子:我不穿。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每次出門的時候,我們都會安排小牛去外面感受溫度,讓他自己感覺到冷,然後再提醒他穿衣服,他能根據自己的感覺來選擇和決定是否加衣服。
孩子之所以抵觸穿衣服,是因為他對冷並沒有過切身感受。冷是一種感知,但是我們現在的很多孩子都被成人過度保護,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冷,不知道什麼是痛,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飢餓。
第二招:及時提供支持
當孩子覺得冷以後,父母要及時給他提供支持。千萬不要說風涼話,對孩子冷嘲熱諷,比如說:「看,媽媽剛才叫你穿厚點吧,你偏不穿,現在知道冷了吧。」這種態度反而會讓孩子對穿衣服這件事更加逆反。
當冬天外面特別冷的時候,小牛隻想穿件外套,卻不想穿棉衣。我們通常也不會勉強他,而是把可能需要穿的衣服帶著。這樣當小牛感受到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不失時機地提供給他。
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感受到冷的時候,給他自主選擇是否穿衣服、穿什麼衣服的機會。
第三招:理解生病的概念
如果天氣冷了,孩子不穿衣服,有可能會感冒。一般父母都特別擔心孩子生病,其實,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生病,生病了會流鼻涕,會咳嗽,會發燒,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這些對於孩子來說容易理解,也有一定的意義。
比如小牛每次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跟他交流,討論咳嗽是怎麼回事,流鼻涕是什麼原因。同時,只要他一生病,平時的很多選擇就沒有了,比如吃的選擇,他就只能吃面條,不能吃糖;比如玩兒的選擇,他只能乖乖躺在床上休息,不能在外面瘋跑了。久而久之,孩子就發現生病不是什麼好玩兒的事了。
有的家庭在孩子生病後,反而會給孩子很多特權,比如看電視、玩Ipad,以致孩子覺得生病還挺好玩兒。這種做法不科學,必須讓孩子對生病有深刻的體驗,這對後續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有幫助。
第四招:建立底線規則
我們的底線規則就是健康。孩子流鼻涕或者咳嗽時,就要按照媽媽的要求穿衣服。這就是我們多次提到的「溫柔的堅持,有限的選擇」。只有從小建立規則,長大以後才會建立好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孩子的抵抗力不同,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抵抗力來支持他穿衣服。比如說小牛,他的抵抗力很好,天氣比較冷的時候, 5℃~10℃的溫度下,小牛依然可以穿短褲,不感冒。他的這個抵抗力也是平日里加強鍛煉,逐漸建立起來的。
第五招:了解氣溫和穿衣服之間的關系
小牛大一點了,會識數了,我們就開始帶著他關注天氣預報。孩子不會天生對天氣預報感興趣,但是孩子對手機感興趣,所以我經常會拿著手機大聲說:「今天降溫到5℃了,我要多穿一些衣服。」小牛就會對我手機上的天氣提示和我說的話感興趣。
我還做了一個溫度曲線圖。首先我會說,我在溫度高的情況下穿短褲,在溫度低的情況下要加外套。這樣說其實是一種示範,如果這時候講道理,孩子是會逆反的,沒人愛聽媽媽的嘮叨。只要媽媽做到了,孩子就會感知到,就會明白什 么時候要怎樣做。
慢慢地,小牛對溫度有了理性認識和判斷。他會預計中午熱,晚上冷,體驗過後,他自己就會說,中午可以穿少點,晚上出去要多穿點。他逐漸在探索時間、天氣、溫度和穿衣服之間的關系,並開始探索運動和穿衣服之間的關系了。
比如他中午踢足球會感受到熱,所以他自己選擇踢球的時候穿短褲,踢完球感到冷了再套一條長褲。當然有時候即使感到冷,小牛也會不記得加衣服,這是孩子自身規劃能力有限所致。作為父母,我們不會過多責備和埋怨他,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示他,讓他對溫度與穿衣有正確的感知和判斷。
第六招:提前做好穿衣計劃
上學的孩子,家長前一晚就要幫助他們做好明天早上的穿衣計劃。
穿衣計劃如何做?小牛現在上小學了,一般在睡覺前,我們都會提前討論明天是什麼溫度,應該穿什麼衣服,並事先准備好。因為前面那幾招我們都做了充分鋪墊,到這一步,就順理成章了。
我們會盡量給孩子多一些選擇,比如他有四條長褲,讓他選擇喜歡穿的。選好後,我會讓他把衣服掛在衣架上,這樣早上起床上學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也不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養成做計劃的能力,對人一生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現在的小牛,不僅自己對冷暖有明確的感知,還會根據天氣預報提前准備衣服。早上冷的時候穿好衣服,中午熱的時候,他會把厚的衣服脫下來。在根據氣溫穿脫衣服這件事情上,小牛已經能夠把自己照顧得不錯了。
保持健康是孩子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其次是感受幸福的能力,最後才是追求成功。我們希望未來的小牛不僅僅自己能夠知冷知熱,而且還能關心、照顧周圍的人,在我看來,這樣的教育就成功了。
(8)如何讓寶寶自己穿褲子擴展閱讀
隨寶寶年齡增長身體生長,其手眼協調能力不斷增強,家長可以根據寶寶年齡特點,逐步培養寶寶自主穿衣的能力。穿衣能力和自主穿衣習慣的培養有利於孩子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養成,最早的培養可從嬰兒期開始。
在嬰兒期給寶寶更換衣物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教導寶寶整個更衣過程,在更衣過程中用語言描繪出整個過程,例如「寶寶的手手在哪裡,手要伸進衣袖裡」,「寶寶的腳腳呢,我們的小腳丫抬起來穿襪子」。慢慢地寶寶從被動轉向主動配合,家長在說類似話語的時候,他會主動把手伸出來並往衣袖裡套。
寶寶稍大點會走路並且會簡單詞彙,聽得懂復家長指令後,可嘗試正式教寶寶學習穿衣,原則上先學脫再學穿,從易向難。起初從脫襪子、鞋子以及戴帽脫帽開始,每當寶寶完成動作時,家長需要加以鼓勵,讓寶寶感到自行。
當寶寶學習新的動作習慣時,難免會反復重復這個動作並且樂此不彼,有時還會特意演示給大人看,比如一些寶寶剛學會戴帽子和脫帽子時,就會抑制不住興奮,不斷地重復這個動作並求大人反饋誇獎,此時家長不要覺得過分麻煩。
在成人眼中覺得簡單的動作,在小寶寶的心理那是跨時代的成就,如果家長實在覺得寶寶重復的太多,疲於應付,可用其他手段轉移寶寶注意,比如乘機較下一個動作,切記非不耐煩不搭理或者訓斥。
寶寶熟悉所有衣物脫的過程後,可開始教他穿,同樣先從簡單的開始,襪子鞋子以及褲子,然後再是上衣之類動作步驟較多的衣物。寶寶剛開始穿衣服、鞋子時分不清前後、正反以及左右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家長可耐心指導反復示範,循序漸進,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寶寶學會自主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