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患者日常應該如何獨立穿褲子
㈠ 癱瘓患者日常生活起居應注意什麼
重慶康盾老年科專家提醒你怎樣調整偏癱病人的被褥和衣著 偏癱病人最好睡帶有護欄的病床,可以防止跌落,也有利於以後的康復鍛煉。可以在木板床上鋪厚軟的褥子,有條件的可以用氣墊床。大小便失禁時可以在被單下墊一塊橡膠墊,被單上墊一張紙尿布,以便及時更換,保持乾燥。 偏癱病人穿的衣服應肥大柔軟,穿脫方便,最好是用拉鏈或尼龍搭扣的,以便於更換。更換衣服時,健側上肢先換,一側脫下後馬上穿上替換的衣服,以免著涼;更換患側時,要保護好肩關節,防止脫臼;氣溫低時要提高室溫,蓋輕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熱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覺障礙而燙傷;夏季氣溫高時,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蓋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著涼。 癱瘓護理編輯本段防尿路感染 正確處理好排尿障礙,因尿瀦留放尿管引流的,適當採用夜間持續、白天間斷放尿法,有利於膀胱功能恢復。保持尿管通暢,定期換管,沖洗膀胱,及時清理尿道外口分泌物。對尿失禁者,男性用陰莖套接集尿袋;女性用保護性尿墊、尿布。鼓勵多喝水,起沖刷作用。多吃水果,增加水分又補充維生素C、鉀等。酸化尿液,預防膀胱結石形成。抬高床頭,利於排尿,減少尿逆流感染。 防褥瘡 癱瘓病人8至9小時不翻身時,受壓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缺血壞死,形成潰瘍,醫學上稱這種壓力性壞死病變為褥瘡。多發生在體表骨突出及承重部位,如骶尾部、肩岬部、足跟等;癒合時間長;伴局部感染為其特點。 定時協助翻身、變化體位是預防褥瘡的有效措施。白天2-3小時,夜間4-5小時翻一次身,左、右側翻交替進行,側身不能少於半小時。翻身後立即按揉受壓突出部位、或熱敷或理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承重部位加厚棉墊或汽墊,起緩沖保護作用。定時協助運動或按摩患肢,防足跟褥瘡及恢復患肢功能都有好處。 防便秘 癱瘓病人便秘事小非小,不僅增加排便困難和痛苦,還給護理帶來麻煩。 根據個人生活習慣,合理調配膳食,食品多樣化,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晨醒刷牙後喝300毫升涼白開水或溫蜂蜜水,有潤腸、促蠕動之功效。另外加強腹壁肌、提肛肌功能鍛煉,在床頭另端,牢系結實的布帶或皮帶,雙手用力緊握布帶,藉助外力拉起上身,爾後放下,連續運動,量力而行。堅持下去,有利排便、防褥瘡、增加肺活量,一舉多得。 怎樣幫助偏癱病人樹立自信編輯本段神志清醒、思維無障礙的偏癱病人,常因活動能力的喪失或減退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情緒低落、憂心忡忡。這種消極心理不利於病人的治療、睡眠和食慾。要幫助病人擺脫悲觀情緒,醫務人員、病人親屬、社會服務機構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1)積極治療原發病,盡早進行康復醫療。要將康復醫療貫徹於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努力減輕殘疾的程度,避免並發症。大量資料證明適時採用運動療法、作業療法、心理指導等,對於改善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糾正消極心理等具有明顯作用。 (2)進行周密的生活護理,創造溫暖的感情氛圍。在眾多人關心的環境中,患者容易擺脫孤獨和寂寞,得到精神的安危和生活的幫助,彌補因殘疾帶來的不便,建立生活的自信。特別是中風進展階段的患者,往往灰心喪氣,此時更需要較多的生活幫助。未婚的偏癱病人,面對婚姻和就來,不可避免地產生沮喪和自暴自棄的情緒,為此需要醫護人員的同情和周密的照顧,需要親屬不厭其煩的安慰。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既正視現實,又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3)隨著病情的穩定或情緒的好轉,要逐漸使病人理智地對待殘疾,鼓勵其實現自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早期投入康復醫療訓練,克服廢用性肌萎縮及關節攣縮和僵硬,最大限度地減低殘疾的程度。組織文娛活動,提高生活樂趣,使癱瘓病人在一起相互啟發,增加參與集體活動和回歸社會的意識,消除自卑心理。 對於褥瘡,預防最為重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定時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時1次。 (2)在褥瘡的好發部位加用軟墊、氣圈、海綿墊等。 (3)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嘔吐物時,及時擦洗干凈。不可讓病人直接睡在橡膠墊上。 (4)保持床鋪清潔乾燥,被褥濕了要隨時更換。對於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貪圖方便將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覺障礙的病人盡量不要使用熱水袋,防止燙傷。 (5)飲食中加強營養,保證蛋白質的供應,增加病人皮膚的抵抗力。 (6)對於已發生的褥瘡,要保持創面乾燥,塗用消炎生肌的葯膏,並採用物理療法等。 總之,做好褥瘡的預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時注意檢查皮膚、衣服、被單是否平整乾燥;受壓皮膚發紅時,要用手掌揉擦,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1)重視病前調護,預防或減緩痴呆的發生。 老年痴呆是緩慢發生的疾病,多數病人說不出明顯的發病日期,而且目前尚無特效葯物治療。因此應積極防治導致痴呆的各種危險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情緒抑鬱、環境污染等。老人在離退休後,應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廣交朋友,培養興趣,從事力所能及的腦力和體力活動,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脫離家庭,不脫離社會。 (2)幫助料理病人的日常生活。 痴呆老人在衛生、飲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屬督促或協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規律的生活,要求他們按時起床和就寢,進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規律,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個人衛生包括皮膚、頭發、指甲、口腔等的衛生,要求早晚刷牙、洗臉,勤剪指甲,定期洗頭、洗澡,勤換內衣、被褥。給予衛生指導,採取措施制止不衛生行為,如隨地大小便、撿地上東西吃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被,居室常開窗換氣,被褥常曬太陽。長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預防褥瘡等護理。對病情較重的病人,要協助料理生活,照顧營養飲食、衣著冷暖和個人衛生。 白天盡量進行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活動,如養花、養魚、畫畫、散步、太極拳、編織等,另外,也可讀報、聽廣播、選擇性看一些文娛性電視(忌看恐怖、驚險及傷感的節目),使病人充分感受生活的樂趣,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病人往往有睡眠障礙,要為病人創造入睡條件,周圍環境要安靜,入睡前用溫水洗腳,不要進行刺激性談話或觀看刺激性電視等。不要給老人飲酒、吸煙、喝濃茶、咖啡,以免影響睡眠質量。對嚴重失眠者可給予葯物輔助入睡,夜間不要病人單獨居住,以免發生意外。 (3)加強病人的功能訓練。培養和訓練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必須強調,幫助病人料理個人生活,並不是什麼都去幫病人做,也不是看著病人自己去做就不管了,其含義是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其目的是為了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訓練生活自理能力,延緩智能衰退。人的大腦、軀體、四肢的功能都是用則進、不用則退。對輕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買菜做飯、收拾房間、清理個人衛生,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安排一定時間看報、看電視,使患者與周圍環境有一定接觸,以分散病態思維,培養對生活的興趣,活躍情緒,減緩精神衰退。對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屬要花一定時間幫助和訓練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進食、疊衣被、人廁,並要求其按時起床;家人或照顧者陪伴患者外出,認路、認家門;帶領患者幹些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晚飯後可讓患者看一會兒電視。堅持一段時間後,有些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注意,切不可圖省事,一切包辦,那樣反而會加速痴呆的發展。 家屬應多與病人交流,鼓勵病人廣交朋友和參加社會活動。加強思維、記憶、計算能力等訓練。有言語障礙者進行口語鍛練和訓練。通過交談,病人的言語、思維等能力得到訓練。癱瘓的病人要加強肢體功能康復訓練,防止關節攣縮、肌肉強直。 鼓勵活動,保障睡眠。可根據病人平時愛好,鼓勵其多活動,但活動量不宜過大,外出活動時要有人伴隨,以防撞車、撞人、跌倒或與人爭執。每天應保證有6至8小時的睡眠,夏天盡量午睡。 (4)飲食護理。 一日三餐應定量、定時,盡量保持病人平時的飲食習慣,老年痴呆患者多數因缺乏食慾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響營養的攝入,對這些病人,要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葷素搭配,食物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易於消化。保證其吃飽吃好,對吞咽有困難者應給以緩慢進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嗆咳。對少數食慾亢進、暴飲暴食者,要適當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 (5)注意安全護理。 對中、重度痴呆患者要處處事事留意其安全。不要讓患者單獨外出,以免迷路、走失,衣袋中最好放一張寫有病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的卡片或布條,如萬一走失,便於尋找。行走時應有人扶持或關照,以防跌倒摔傷、骨折,對居住在高層樓房的痴呆老人,更應防止其不慎墜樓。洗澡時注意不要燙傷。進食時必須有人照看,以免嗆入氣管而窒息死亡,吃魚注意被魚刺卡住。,病人所服葯品要代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服下肚。睡床低,必要時可加柵。不要讓患者單獨承擔家務,以免發生煤氣中毒、火災等意外。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見、找得到的地方。家裡的葯品、化學日用品、熱水瓶、電源、刀剪等危險品應放在安全、不容易碰撞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殺或者意外事故發生。最好時時處處不離人,隨時有人陪護。 (6)改善家庭環境。 家庭設施應便於病人生活、活動和富有生活情趣。家庭和睦溫暖,使病人體會到家人對他的關心和支持,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7)注意預防和治療軀體疾病。 痴呆老人反應遲鈍,不知冷暖及危險,很容易發生軀體疾病,患病後又不能主訴身體不適。所以對老年痴呆患者要密切觀察,注意其飲食、起居、二便變化,如發現有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如未及時發現而致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因合並軀體疾病而死亡。
㈡ 偏癱患者日常護理詳細
一直以來,偏癱患者的功能康復治療需要較長周期,經過長期接觸、觀察此類病人,以下是總結出幾點關於偏癱患者在生活上的一些建議,希望幫到您。
1.入廁、洗澡:在讓患者獨立入廁、洗澡前,需對患者進行坐位、站立平衡及體位轉移訓練,對下蹲、起立困難者,需對浴室、廁所進行改進,安裝扶手,並放置防滑墊。
2.步行訓練:步行能力的恢復程度是判定康復療效的重要標志,也是患者生活信心的支點,從卧床到獨立步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必需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不能急於成,其大致順序如下:
3.斜床訓練:這是偏癱患者進行自站的練習前必須做的適應性站立訓練,可預防體位性低血壓,恢復本體感覺,改善軀乾的平衡和協調及防止下肢骨質疏鬆等。
自站訓練步驟:扶床邊站立─扶雙桿站立─扶雙拐站立─扶單拐站立─站立平衡訓練(包括重心轉移、軀干旋轉、上肢活動下平衡、平衡反應訓練等)。
4.移位訓練:原地踏步-一步跟進─轉身練習(可在扶拐下進行)
5.輔助步行:雙桿內步行─學步車推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部分偏癱患者不能完全恢復到徒手步行,則需藉助拐杖步行,拄拐杖行走幾種方法技巧及適應類型如下(以手杖為例,宜健手握杖):
①拐杖─癱腿─健腿型——拐杖先邁出於健側腿前緣(距離不宜太大),身體稍向前傾,再邁出癱腿,最後健腿跟進。早期訓練宜用此法,邁癱腿時若腳尖蹭地,邁不出步,則可採用劃弧邁步法,即患者提出足時向側前用力,落腳時向內力。
②拐杖─健腿─癱腿型——部分患者癱腿非常無力,足踝以下內翻、下垂,顯得又長又軟,無力邁步,則只有先將拐杖邁出,然後上身前傾邁健腿,最後把癱腿向前拖帶。
③拐杖、癱腿─健腿型——扶杖最好的走路方法是拐杖和癱腿一起向前邁進,以健腿承擔體重,當健腿向前邁步時由拐杖和癱腿共同承擔體重,其行走速度快於上兩種方法。
㈢ 腦性癱瘓患兒該怎樣進行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
腦癱患兒的日常生活活動自理,是作業療法的最終目的上述促進運動發育和上肢功能感覺知覺和認知功能改善的訓練,必須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結合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實際上從家長撫育小兒即已開始,如抱的方法,協助進食,衣服的穿脫等都可以是重要的訓練內容因此,指導家長對腦性癱瘓患兒進行家庭教育,也是作業療法的重要內容
1.正確的卧位姿勢
(1)痙攣型:以側卧位為主,側卧位不僅有利於阻斷原始反射,有利於痙攣狀況的改善,還有利於患兒姿勢和動作的對稱側卧位時,在針對存在非對稱的痙攣型患兒,應使患兒雙上肢在身體前方,雙下肢屈曲,還可以在患兒背部加放枕頭穩定姿勢,也可考慮給患兒使用「耳枕」以穩定頭部仰卧位的姿勢使用較少,因為仰卧位時極易出現角弓反張現象仰卧時可以用毛巾被等物品墊在肩下面,以使患兒肩部前傾和內旋,這樣可以使患兒四肢的肌緊張得到緩解;也可用一個大圍巾或寬布條,將患兒雙肩往前拉,扣在胸前;還可以用一個特製的布套將患兒雙手固定在胸前對角弓反張表現異常強烈的患兒,上述仰卧位的措施效果不明顯時,最好的辦法是,讓患兒睡在吊床上寬松的床面中間凹陷的形狀,使患兒過度伸展的軀干變成屈曲;同時懸吊床也能控制患兒頭部背屈或向側面旋轉的傾向,促使患兒將頭部保持在中線位置如果在床的上方懸掛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將更有利於吸引患兒的頭部保持在中線位置,並刺激他將手放到胸前中線位置
在俯卧位時,不要墊枕頭,讓患兒的臉直接貼在床上,頭轉向一側,雙上肢屈曲外展採取這個姿勢時,要經常觀察患兒的呼吸是否通暢此姿勢有利於患兒抬頭功能的發育,也有利於身體各部分的姿勢對稱(圖6-5-21)
圖6-5-21痙攣型患兒的正確卧姿及「耳枕」
(2)弛緩型:弛緩型患兒肌張力過於低下,缺乏抗重力和姿勢維持能力因此,最好採用仰卧位睡姿,還可在患兒肩部髖部加放枕頭給予支撐
(3)偏癱型:偏癱型患兒也可採取側卧位,但是注意盡可能採用健側卧位,避免長時間壓迫患側,在上方的患肢可自然屈曲,並在下面放一個枕頭,有利於患肢血液循環和防止患兒肩關節過度內收
2.腦癱患兒正確的抱法(1)抱起的方法:目的是容易抱起並預防異常體位方法為將他轉向一側並扶著他的頭,彎腿,抱起他靠近你的身體,放下時要採用同樣的方式(圖6-5-22)
圖6-5-22腦性癱瘓患兒正確的抱起方法
(2)抱著:用可以糾正異常體位的方式抱患兒方法為將患兒雙上肢置於前方,盡量抱得直一些,頭豎直以便眼看四周,所有類型都可以這樣(如圖6-5-23)抱著
圖6-5-23腦性癱瘓患兒正確的抱法
(3)痙攣型患兒的抱法:躺著時經常呈現雙臂屈曲兩腿處於伸直狀態的患兒,抱的方法應是:讓患兒雙臂伸直,髖部和膝蓋彎曲,將他轉向一側並扶著他的頭,抱起靠近家長的身體,使患兒的雙臂圍著家長的頸部或伸向背部,把孩子的雙腿分開放在自己的腰部兩側(圖6-5-24)
圖6-5-24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正確的抱法
長期處於僵直狀態的患兒,抱的方式應是:先把孩子蜷曲起來,也就是把患兒雙腿先分開,再彎起來;雙手分開,頭略微下垂(也可以讓孩子把頭枕在家長肩上)這樣的姿勢還有利於家長與患兒的感情交流(圖6-5-25)
圖6-5-25長期僵直患兒正確的抱法
雙下肢交叉的痙攣型兒童亦可用圖6-5-26所示的方法抱著圖6-5-26a的抱法,可使患兒背部肌肉得到充分伸展;圖6-5-26c方法,可使痙攣型兒童身體得以伸展
圖6-5-26雙下肢交叉的痙攣型患兒正確的抱法
(4)手足徐動型患兒的抱法:此類型患兒抱法與痙攣型腦癱患兒有很大不同主要區別在於:將患兒抱起前,讓患兒的雙手不再是分開而是合在一起,雙腿靠攏,關節屈曲,並盡量貼近胸部做好這一姿勢後,家長才把患兒抱在胸前,也可以抱在身體的某一側(圖6-5-27)
圖6-5-27手足徐動型患兒正確的抱法
(5)弛緩型患兒的抱法:此型患兒身體軟弱無力,頭頸部無自控能力,所以抱他時除了幫助他把雙腿蜷起,頭微微下垂外,最重要的是給他一個很好的依靠亦可先用徐動型腦癱患兒的抱法,家長也可以把手從患兒腋下穿過,手掌托住他的臀部(圖6-5-28)
圖6-5-28弛緩型患兒正確的抱法
這種抱法不僅使患兒雙手活動范圍增大,同時還可以誘導患兒伸手取物的意識,達到便於患兒雙手自主活動的目的,此外軀乾的控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如果將兒童背在家長背上,患兒頭部需要更強有力的支撐;如果患兒的頭部難以直立,可將患兒背在側方(圖6-5-29)
圖6-5-29弛緩型患兒側方抱法
按上述方法進行抱起和抱的動作,對患兒今後的發育和體位姿勢糾正大有益處,應該教給家長並要求家長按照所教方法堅持做
3.攝食訓練小兒的攝食訓練應分階段進行
(1)餵食訓練
第一,應選擇適當的姿勢,餵食訓練時控制患兒的姿勢十分重要首先,讓患兒坐穩,肩及手臂略向前,並控制其下頜和嘴唇關鍵點是:讓患兒的頭肩手臂略向前傾,髖膝關節屈曲臨床上需要根據患兒的類型和具體情況選擇姿勢
1)痙攣型:痙攣型患兒姿勢選擇的要點是,讓患兒的頭肩略向前傾,雙手放在身體前方,髖關節屈曲大於90°並外展騎跨在治療師大腿上,膝關節屈曲這樣可以有效緩解患兒頭後仰,雙上肢屈曲攣縮,雙下肢伸展交叉的僵直狀態(圖6-5-30)
圖6-5-30痙攣型患兒的餵食方法
2)手足徐動型:手足徐動型患兒姿勢選擇的要點是,保持患兒頭雙肩軀乾的穩定,雙下肢髖膝關節屈曲並內收靠攏(圖6-5-31)
圖6-5-31手足徐動型患兒的餵食方法
3)弛緩型:弛緩型的患兒姿勢選擇的要點是,支撐患兒頭部和軀干,使其保持直立狀態,雙下肢自然屈曲(圖6-5-32)
圖6-5-32弛緩型患兒的餵食方法
第二,是嘴部控制方法的訓練,對患兒嘴及其附近區域加以適當控制,可以改善患兒的吸吮吞咽反射,有利於患兒順利進食其方法是,利用大拇指壓患兒耳前下頜關節,食指壓在下嘴唇與下頦之間,中指放在下頦後面這樣給予嘴部穩定持續的壓力
第三,應進行餵食訓練的實際操作,在選擇好餵食姿勢和掌握了嘴部控製法後,就可以餵食了餵食時要用平淺的勺子,這樣可以用勺子底部壓患兒舌尖,以便將食物放入嘴中取出勺子時,利用嘴部控製法,幫助患兒將嘴閉起,以促進吞咽
(2)獨自進食訓練
第一步,進行進食前的准備工作根據不同的年齡身高選擇大小適合的桌椅,使患兒坐上去之後,可伸直軀干,髖膝踝關節屈曲90°,雙腳平放在地上根據不同患兒手的抓握情況,選擇適當的勺子對於手粗大抓握能力較差的患兒,可選用較長較粗把柄的勺子;對於前臂主動運動受限的患兒,可選用旋轉方向的勺或把柄彎曲的勺子;對於手抓握十分困難能力極低的患兒,可選用萬能袖帶根據不同患兒雙手的配合能力及控制能力,選擇適合的盤子和碗對於偏癱型患兒,可選用帶吸盤或防滑墊的盤子和碗,或將盤子和碗固定在桌子上,可協助患兒進食;對於手足徐動型患兒,可選用較大較深的碗及邊緣有擋板的盤子,即有助於舀食物,也可防止食物的遺撒
第二步,應進行輔助進食的訓練開始進食時患兒往往需要他人的部分輔助,治療師可站在患兒身體一側,用一隻手幫助控制肩部,另一隻手協助患兒前臂旋轉,將食物送入口中
第三步,獨自進食訓練的實施開始用勺子獨自進食時,最好選用糊狀半流食狀態的食物,以後再訓練喝湯,最後是吃固體食物的訓練患兒在剛剛學會獨自進食時,很可能漏灑很多,隨著進食能力的提高,漏灑漸漸減少此時,治療師切不可心急,也不能讓家長包辦代替,否則患兒便失去了練習的機會
4.更衣訓練腦性癱瘓患兒要學習更衣,必須配合坐立手部動作等訓練的進步,才能逐漸進行,而且需要患兒的理解和配合更衣訓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1)認識階段:更衣訓練時要選擇吸汗不易起皺且富有彈性的衣服顏色盡量單一,樣式簡單明了,這樣衣服的領袖扣都十分清楚,便於患兒辨認上衣的領口要寬大,盡量用拉鏈或尼龍搭扣代替扣子;褲子也要寬大,並採用松緊帶式治療師要教會患兒區別衣服的上下前後里外領口袖子等各部位
(2)模仿穿衣階段:這個階段,治療師可先讓患兒用繩圈練習穿脫的動作,反復練習直到熟練(圖6-5-33)
圖6-5-33模仿穿衣訓練
(3)實際更衣練習階段:患兒熟練掌握了穿脫動作後,可使用日常衣服進行實用性練習更衣訓練的體位可選擇仰卧位倚靠物體穩定坐位獨立坐位立位等進行訓練的基本原則是根據患兒的能力選擇姿勢和方法
1)仰卧位穿脫褲子:脫褲子時,治療師指導患兒取仰卧位,雙手抓住褲腰兩端,再將雙下肢屈曲,雙足平放在床面上同時用力下蹬,將臀部抬起,此時雙手將褲子脫至臀部以下,然後治療師再指導患兒翻至側卧位,下肢進一步屈曲,將其中一個褲管脫下,再翻至另一側,脫下另一褲管穿褲子時,治療師指導患兒先取側卧位,雙下肢充分屈曲,用一隻手抓住褲子一端的褲腰,將同側下肢伸進褲管,再指導患兒翻至另一側,將另一下肢伸進褲管,然後翻成仰卧位,雙下肢屈曲,雙足用力下蹬將臀部抬起後,雙手抓住褲腰兩端同時向上拉至腰部穿好對於不能雙足同時下蹬抬起臀部的患兒,治療師可指導患兒用左右翻轉身體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穿脫動作(圖6-5-34)
圖6-5-34仰卧位穿脫褲子的方法
2)倚靠物體穩定坐位穿脫套頭衫:脫套頭衫時,首先要讓患兒依靠物體坐穩,治療師指導患兒用雙手抓住套頭衫領子的兩端,令患兒頭部軀干盡可能前屈,同時雙手先向上拉動衣衫,繼而雙手同時向下將衣衫拉過頭部,然後將左右上肢脫出穿套頭衫時,治療師應指導患兒略微前傾頭部和軀干,先將衣領套好,然後將左右上肢伸進左右袖子穿好
3)獨自坐位穿脫開衫:脫開衫時,治療師讓患兒取椅坐位,並協助患兒將扣子解開,指導患兒雙上肢交叉,用一隻手抓住對側上衣的衣袖,向下拉,同時對側上肢向上向後從衣袖中抽出,再指導患兒用同樣的方法脫去另一袖子穿開衫時,讓患兒仍取椅坐位,治療師指導患兒用雙手抓住衣服領子的兩端,雙上肢肩關節前屈90°,肘關節伸展雙手用力向後,將衣服披在身上,然後再指導患兒用左手拉住衣服右側前襟,將右上肢穿進袖子,再用右手拉住衣服左側前襟,將左上肢穿進袖子對於偏癱型的患兒,治療師應指導患兒脫衣服時,先脫健側,再脫患側方法是,治療師協助患兒將扣子解開,用健手將健側衣服拉至肩下,再將健側上肢從袖子中抽出然後用健手將患側衣袖脫下穿衣服時,治療師應指導患兒先穿患側,再穿健側方法是,指導患兒先將衣袖套到患肢上,然後向上拉動衣袖至患肩以上,再用健手從頸後繞過抓住衣領,拉至對側的健肩,最後將健肢穿好對於偏癱型患兒或手部精細動作較差,協調性不佳的患兒,治療師應考慮用按扣尼龍搭扣代替普通紐扣,也可考慮使用系扣自助具,以方便患兒穿脫,使他最大限度地達到生活自理
4)立位穿脫褲子:治療師讓患兒扶物站穩後,指導他用一隻手抓住褲腰的一端,將這側下肢伸進褲管,再用這只手扶物,用另一隻手抓住褲腰另一端,將另一下肢伸進褲管,然後左右手交替將褲子拉至腰部穿好(圖6-5-35)
圖6-5-35立位穿脫褲子的方法
5.如廁動作訓練
(1)小便的訓練
1)環境的選擇:環境布置要簡單,盡量不使患兒分心,周圍要安靜,但可以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
2)便器的選擇:最安全的便器是後面有靠背,前面有扶手,高度以患兒坐上去雙足可平放在地板上為宜(圖6-5-36)
圖6-5-36各種形式的便器
3)小便訓練的實施:訓練的時間可根據患兒飲水量來進行調節,一般1~2小時讓患兒解小便一次,盡量定時,同一患兒盡量使用同一個便器,排便時配合「噓噓」的聲音,有利於促進排尿,有助於培養排尿習慣另外應指導患兒有便意時主動示意他人
(2)大便的訓練
1)環境的選擇:除與小便訓練相同外,衛生紙應放在患兒伸手容易取到的地方
2)便器的選擇:與小便訓練相同
3)大便訓練的實施:訓練最好定時在進食後半小時進行,讓患兒雙下肢外展蹲坐在便器上,配合「嗯嗯」用力的聲音促進排便對於年齡較小的患兒,治療師可指導母親,由母親抱著患兒採取蹲坐式以利於患兒解出大便(圖6-5-37)
圖6-5-37排便訓練
6.沐浴訓練患兒的年齡不同,障礙情況不同,洗澡時所採取的體位也不盡相同
必須選擇一個舒適穩定安全的體位,才能順利完成患兒的沐浴動作
(1)輔助患兒洗澡的訓練:對於年齡較小不能維持坐位手功能極度低下的患兒,沐浴過程需要他人輔助
1)痙攣型:痙攣型患兒在洗澡時應採取俯卧位,這樣可抑制伸肌高度緊張,易化屈肌,有效抑制異常反射的出現對於這類患兒最好選擇盆浴,水溫要適度,避免淋浴和水溫不適給患兒帶來的不良刺激(圖6-5-38)
圖6-5-38痙攣型患兒的沐浴方法
2)弛緩型:弛緩型患兒在洗澡時應採取半坐位,可選擇使用「沐浴床」進行訓練,這樣可給予其頭部頸部軀干足夠的支撐,有助於沐浴動作的完成將「沐浴床」安裝在配套使用的長圓形浴盆上,讓患兒坐上後,以浴盆中的水浸泡到患兒胸部為宜(圖6-5-39)
圖6-5-39弛緩型患兒的沐浴方法
3)手足徐動型:手足徐動型的患兒在洗澡時應盡可能採取坐位,並採取軀干加固定帶的方法,這樣有利於沐浴動作的順利完成(圖6-5-40)
圖6-5-40手足徐動型患兒的沐浴方法
(2)獨自沐浴的訓練:對於平衡能力和手功能尚可的患兒,可練習患兒自己洗浴從安全和提供方便的角度考慮,可在浴盆周圍安裝扶手等安全性特殊裝置(圖6-5-41)
圖6-5-41患兒獨自沐浴方法
7.書寫動作腦性癱瘓患兒學習時,可以考慮使用一些輔助器具,或者對學慣用具進行改制,便於患兒使用比如:為便於抓握,可選擇筆桿相對粗大的鉛筆,或者在筆桿上加套膠皮套;為避免移動可設法固定紙張或筆記本訓練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改善患兒的認知識別功能書寫練習可從畫縱線橫線方塊四邊形著手,然後再根據其具體情況,練習寫大字,再寫小字,並注意書寫速度最好利用配合圖片的實物教學對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上肢功能明顯障礙的患兒,選用電腦作為交際手段時,需要進行電腦的使用和操作練習手指變形無力者,可以將棒固定在頭上足趾間等利用代償功能叩擊鍵盤
各型腦性癱瘓患兒一些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方法歸納,如圖6-5-426-5-436-5-446-5-45等
圖6-5-42痙攣型四肢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
圖6-5-43痙攣型偏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
圖6-5-44痙攣型雙肢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
圖6-5-45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
㈣ 偏癱的老人該如何照護
偏癱是指肢體某部分的隨意運動功能產生了障礙。多由老年人常見而多發的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所引起。病程長,恢復慢,肢體癱瘓的范圍越廣,肌力損害越大,病人的痛苦就越深。偏癱的早期表現為軟癱,後期大多呈痙攣。產生肢體攣縮,關節畸形,容易引起褥瘡、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並發症。因此,偏癱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偏癱後病人半身不遂,不能活動,有的失語,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創傷很大,常情緒激動、悲觀失望,對康復失去信心,有的性格變異,哭笑無常,對此,護理人員要好言勸慰,鼓勵病人樹立與疾病作斗爭的意志,盡量減少病人的思想負擔,要及時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他對護理人員產生信賴感。
病人癱瘓的程度有輕、有重,有的肢體能動,但力量不足,有的知覺和功能完全喪失。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以不同的照顧。不能單純用同情、可憐的心情來對待他們,要像對待常人一樣對待他們,但又要給予他們必要幫助。一般來說,護理人員要做到:
(1)病人的卧室空氣要保持清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吹對流風,保持床鋪乾燥、平整和清潔,安全使用各種保護用具,如預防褥瘡用的氣墊充氣要恰當(1/2~1/3飽滿量為宜),確實墊在皮膚受壓處;用護足支架減輕被褥對癱肢的壓力;使用熱水袋時防燙傷;發熱時用冰袋降溫防凍傷(應加布套),定期翻身、拍背,以防褥瘡和肺部感染。
(2)注意病人的個人衛生,保持頭面、口腔、衣服鞋襪的清潔。衣服宜寬大,式樣簡單而柔軟,褲腰部最好用松緊帶而不用扣子,便於病人單手穿拉,褲子不宜過長,以免拖地而引起摔跤;有面癱流涎的可用小毛巾圍在頜下,或用圍涎;癱肢的鞋要輕軟、防滑,適當比健足的鞋大一些(因患足常有腫脹),用鞋帶結牢在踝部,以免拖步時掉落。
(3)偏癱病人大多有動脈硬化,飲食宜低膽固醇、低脂肪,限制吃動物脂肪或含膽固醇多的食物,如奶油、動物內臟、蛋黃等。多吃蔬菜、水果,適當的動物蛋白質(瘦肉、魚、雞等)。少量多餐,不宜過飽,更不宜暴飲暴食,戒煙酒。不能自己進食的要喂飯、喂水,進食魚肉不要帶刺或碎骨。有面癱的病人喂飯要從健側往口慢慢送入。
(4)為了預防癱瘓肢體的攣縮畸形,要盡量保持肢體置於功能位置。各關節的功能位置如下;肩關節的功能位置是敬禮位(使肘與前胸平、拇指指向鼻子);肘關節應屈曲90度,也可變換伸直位;腕關節置於背屈30度~45度,手指輕度屈曲,可握直徑4~5厘米長方形物體;髖關節處於下肢伸直位,腿外側置枕頭或沙袋,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關節處於伸直位,防止屈曲性畸形;踝關節背曲處於與小腿成90度,足底墊沙袋防止足下垂。
(5)病情穩定後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對功能鍛煉首先要樹立信心,循序漸進,待之以恆,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聽之任之。一般原則是以健側帶患側,以下肢促上肢,由卧到坐,由立到走,由支架到徒步,由粗大的一般動作到精細協調動作,要有計劃地進行訓練,最好對訓練的內容和量訂出日程表,根據病情和進展情況隨時修改。
開始時作被動活動,按摩患肢,大小關節作屈伸、內收、外展等活動,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攣縮、關節僵直。經過一階段被動活動後,肢體的運動和知覺有所恢復後可做自動運動鍛煉,剛坐起時動作要慢,特別是頭部轉動不宜過猛,可用健手抬患手,上下運動,患者如能運動,可在手內握核桃或鋼珠來回搓動。下床活動時應有人攙扶,練習站立,攙扶著或用學步車慢慢走路。病人恢復行動心切,常會出現不顧病情和體力許可與否就進行鍛煉,在旁扶持的護理人員要掌握分寸。
如有以下情況者應禁止步行鍛煉:
血壓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或80/50毫米汞柱以下;經常有頭痛,頭暈者;發熱、肺部感染者;心律紊亂或全身比較衰弱者。
步行後出現下列情況說明練習過量,應立即停止鍛煉或減量。
運動後心率比安靜時明顯增快;
出現頭暈、胸悶、胸痛;
有面色蒼白、出汗和虛的表現。
(6)部分偏癱病人出現失語,欲說不能,心情急躁,這時護理人員就要教導病人可以通過寫字或手勢來表達,更重要的是訓練病人發音,重建語言,先教病人發「啊」聲,或用嘴吹滅火柴或吹紙片來誘導發音,先學簡單的字和詞,如「要」、「不要」、「飯」、「尿」等,再慢慢增加詞彙訓練。也有的老人出現問非所答,有的自己不知道說什麼,護理人員應給以高度的同情,並盡可能猜測他想表達的內容。
(7)康復期的病人常常容易跌倒,甚至導致骨折,因此必須有人攙扶,地面應乾燥、平整,廁所最好不是蹲便,應有坐式馬桶,旁邊應有扶手,以便可扶著站起,洗澡要有人協助,浴缸旁和浴缸內可墊以橡皮毯防滑。如有精神疾病,應注意移去銳利用具,以防傷害。
㈤ 腦梗塞引起的偏癱如何鍛煉
腦梗塞偏癱的康復治療包括一、主動活動;二、床上訓練;三、保持良姿位;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五、被動活動;六、語言的康復訓練。
一、主動活動:盡量讓患者做主動運動,肌肉的收縮為減輕水腫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讓患者在患肢上舉位做一些活動,如手指的抓握活動、抓握木棒、擰毛巾等。
二、床上訓練: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級訓練,髖、膝、肩、踝等關節抗痙攣訓練以及雙或單腿搭橋訓練,然後坐立位轉換到立位三級平衡訓練,重點是重心向患側移位的訓練。
三、保持良姿位:所謂良姿位即抗痙攣的良好體位,患者除進行康復治療訓練外,其餘時間均應保持偏癱肢體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側卧位時,應使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屈;健側卧位時肩關節屈曲約90°,肘關節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關節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靜脈迴流,減輕手部的腫脹。
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不同採用不同的自護方法,一般采勸替代護理」的方法來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動狀態下,接受護理人員喂飯、漱口、更衣、移動等生活護理,而自我護理是通過耐心地引導、鼓勵、幫助和訓練患者,使患者主動參與訓練。腦卒中患者會有肢體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採用自我護理,使他們達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於回歸社會,適應新生活。
五、被動活動:被動活動的動作應輕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劇疼痛。可讓患者做健肢帶動患肢做上舉運動,也可在無痛范圍內做前臂旋前旋後,腕關節的背屈、伸活動等,以保持患肢的關節正常活動范圍。注意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坐輪椅時,應確保患肢不垂於輪椅一側,可將手置於輪椅扶手上或輪椅桌板上;應盡量避免在患手輸液,避免過度牽拉手關節及意外的損傷。這樣做不但可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即使在發生後也可防止病情加重,減輕殘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六、語言的康復訓練:首先教會患者及家屬運用數字(1~10)和簡單的字重復訓練。採用口形法向患者示範口形,讓其仔細觀察每一個音的口形變化,糾正錯誤口形進行正確發音等訓練。從簡單數字、句子說起,再循序漸進地加深復雜的語句,鼓勵其經常與家人進行語言交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患者完成單一的課題,增強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㈥ 一般病人和偏癱病人穿脫衣服的順序有什麼不同
一般病人可以從任意側穿衣服,沒有過多的注意事項,但偏癱病人不同,要給病人先穿患側,既無法自由活動的一側,患側穿完以後再穿健側,這樣穿起來比較順當,如果先穿了健側的衣服,患側的手或者腳伸不開,就很難穿上衣服了。
㈦ 急求!老人偏癱康復訓練都有哪些生活中要注意什麼請專業人士進行介紹!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老人偏癱康復訓練主要有:
1、按摩與被動鍛煉
對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對其癱瘓肢體進行按摩,預防肌肉萎縮,對大小關節作屈伸膝、屈伸肘,彎伸手指等被動運動,避免關節僵硬。稍能活動的病人可在他人攙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動,以防止心血管機能減退。 2、逐漸開步走路並做上肢鍛煉 在上述階段基本鞏固後,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體向左右兩側活動,下蹲等活動;還可在原地踏步,輪流抬兩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側方移動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鍛煉時,應有意使患肢負重,但要注意活動量應逐漸增加,掌握時間不宜過度疲勞。同時可作患側上肢平舉、抬高、上舉等運動,以改善血循環,消除浮腫,平卧床可主動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並攏、撐開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鐵球等。 3、逐步加強功能鍛煉,達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後,走路時將腿抬高,做跨步態,並逐漸進行跨門檻,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樓梯等運動,逐漸加長距離;下肢恢復較好的病人,還可進行小距離跑步等。對上肢的鍛煉,主要是訓練兩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如自己梳頭、穿衣、解紐扣、打算盤、寫字、洗臉等,以及參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動,逐漸達到日常生活能夠自理。在進行功能性康復鍛煉的同時應堅持可靠的葯物防治,還可配合針灸,按摩等。注意除應樹立患者康復信心外,陪護家屬還要有耐心和恆心,切不可操之過急或厭煩灰心,半途而廢。只要堅持大多數缺血性腦中風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4、動作鍛煉
(1)洗臉動作:開始時用健手洗臉、漱口、梳頭,以後逐步用患手協助健手。 (2)更衣動作:衣服宜寬大柔軟,式樣簡單。穿衣時先穿癱瘓側,然後穿健側,脫衣服時先脫健側,然後再脫患側。穿褲子動作的順序同穿上衣一樣。 (3)洗澡動作:最初須有人協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逐漸增加次數,然後再逐漸讓患者單獨試行洗浴。 (4)進食動作:發病早期實行餵食,以後逐步試行自食,康復期也以半流質為宜,逐步向正常飲食過度。吞咽困難者要用鼻飼,以後可帶著鼻飼管練習自口進食。仍用流質或糊狀飲食,待進食無嗆咳或返流時,方可去掉鼻飼管。 (5)排便訓練:如有便秘、尿瀦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給予相應處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屬協助或訓練有關動作後,再由患者自理。 (6)家務勞動: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礎上,可從事簡單家務勞動,如疊被、洗碗、開關門窗等活動,或在室外曬被、種花等缺血性腦中風康復鍛煉法。
㈧ 療養中風偏癱的有關常識
中風發病後如能及時搶救、合理治療和精心護理,病人可安全度過急性期耗電量進入恢復期。此時,最令病人難以接受的是半身不聽使喚,講話發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問題,使病人驚恐、煩躁,甚至抑鬱憤世,影響康復。故恢復期護理說甚重要,需由家屬耐心細致地護理。一般來說中風恢復期護理可歸納為爭取全面康復、預防並發症和中風再發、提高生存質量三個方面。
爭取全面康復
首先要解除病人思想負擔,告知病人所有症狀通過頑強鍛煉,均可在1-3年內逐步改善,使病人擺脫煩惱,保持積極心態。在家裡需安排一個舒適、安靜、方便的休養環境,它可減輕久病者心身疲憊感,減少行動不便者的煩惱和沮喪。家人融洽相處、氣氛和諧對病人是很好的心理支持。耐心細致地照料病人如洗漱、擦身、進食、飲水、使用便器、調整體位等,可減少病人挫折感,增加恢復生活能力的責任感。飲食結構應調整為足量高蛋白、蔬菜水果、低糖低鹽你脂肪。餵食時讓病人取半坐位,將少量食物由病人健側放入口中,以利下行。如病人吞咽反射障礙則以半流質飲食為宜,並防止嗆咳。食後漱口避免食物殘留在口腔。當病情穩定(一般腦梗塞發病一周後、腦出血發病三周後)即抓緊早期功能鍛煉,以防止關節廢用性攣縮。先作被動運動,方法是一手握住病人關節近端,另一手握其肢體遠端,緩慢地活動關節,達關節最大活動度或引起疼痛時為止。每天3-4次,每次時間由短到長。待癱瘓肢體肌力有所恢復,即可指導進行主動運動,如練習仰卧伸手、抬腳、大小關節屈伸轉動,逐漸起坐、站立、行走、下蹲,並配合拉繩、提物等運用,逐步提高肌力和關節功能,並進一步訓練手的精細動作如抓握、捻動、扣鈕扣、用匙筷、翻書報等以提高生活技能。與此同時結合語言康復訓練,與病人對話時講簡短易懂話語,清楚而且緩慢,並給病人充分時間回答問題,講病人最關心的總是使病人有講話的願望。病人由於不能流暢表達意圖而急躁時,應予安慰並都會如何回答,還可通過寫字、手勢等身態語言以彌補和完成講話內容。對講話時出現單音、音調不正確不連貫者,應加猜測並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講話已被聽懂,使他樂於接受反復矯正,重建語言功能。
預防並發症和中風再發
中風病人因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受影響,易出現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並發症。應保持居室潔凈和空氣流通,注意保肯,保持口腔衛生,隨時清除呼吸道貌岸然分泌物,鼓勵病人作胸部擴張、深呼吸及咳嗽等運動;定時為病人更換姿勢,對皮膚受壓處進行按摩,被褥應平整乾燥;訓練膀腕自行排尿,每2小時給予使用便盆或尿壺一次,便秘者可用緩瀉劑或開塞露,避免排便時民間氣用力。大便失禁者於臀下置吸水性強的布墊,並及時清除排泄物,清洗局部,以保持外陰部清潔乾燥,防止泌尿道感染。
中風一次發病後有可能再發,尤其是短暫腦缺血發作者,應盡力排除各種中風危險因素,定期復查身體。
提高生存質量
中風病人因纏綿床褥,不能隨意志而活動,和社會隔絕,內心十分痛苦,這種局面必須通過病人和家屬共同努力加以改善,應培養病人對病後生活的適應能力,避免過度領帶家人而喪失鍛煉意志。鼓勵急性期已過的清醒病人自行進食,自己執行每天的個人衛生和大小便,以及自己做健肢協助患肢活動,利用各種互動方式如談話、讀報、聽收音機、錄音機、看電視等對病人進行有意義的感官刺激,鼓勵病人運用尚存的知覺來克服已出現的缺損,達到功能代償,逐步恢復交流溝通、認識、思維、感情的重要功能,以回歸社會,提高生存質量。
怎麼樣做好中風的護理工作?
中風最常見的是運動的障礙如偏癱,病人一側身體和手腳不靈活、無力。甚至不能活動;或一側身體和手腳感覺麻木。日常生活中如衣、食、住、行以及個人清潔衛生等會有輕重不同的障礙。
因為病人長期卧床,不能活動,會造成骨關節的僵硬,強直,家屬一定要經常幫老人做做按摩。如果是癱瘓在床不能活動的老人,要保持老人的身體處於正常的姿勢,比如要幫老人穿上干凈的鞋子,兩邊要用枕頭支撐,讓腳保持正常的休息位置,不然長期卧床後老人的腳會變形呈外長萎縮位。夏天要經常幫老人勤擦身體,換床單,防止褥瘡的發生。
日常護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床鋪應選軟硬適中的床墊,床高以二腳下床剛好碰到地面為最理想。
衛浴設備宜將門檻拆除,並加裝扶手及防滑墊,廁所以坐式馬桶較安全。
衣物穿著 以穿著舒適,方便更換及容易洗滌為原則。
翻身 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時,必須要每三、四小時幫其變換一次睡姿以避免褥瘡的產生及患肢的痿縮。
飲食 均衡飲食,定食定量; 選用植物油; 少吃甜食及含鈉量高的食物; 避免抽煙,喝酒及含咖啡因的飲料。
患肢的復健訓練
應照醫生指示實施,有效的日常復健對病情恢復有極大助益。
老人中風的日常護理?
正確姿勢(坐姿及睡姿)可防止組織緊縮,減少水腫現象,並有助活動能力恢復。
一、睡姿的選擇及其它:
中風病人睡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床褥不可太軟;病人要三至四枕頭去保持正確睡姿;多採用側卧在患側的一邊(褥病人沒有肩痛及其它不適);夜間應採用一個可使病人安睡的位置。
(一) 側卧在中風的一邊 它的好處是可使病人更注意患側的肢體及增加觸感。 (1)作為承托頭部,一個枕頭已經足夠; (2)背部可墊一個枕頭,好側微傾向後; (3)患側的肩膀應向前伸展,手肘伸直,雙手間可放置一個枕頭; (4)患側的髖部要伸直,膝部微曲; (5)好側腿可放置在舒適的位置,雙腳間可放置小枕頭。
(二) 側卧在正常的一邊 (1)頭部用一個枕頭承托; (2)患側手臂及手部用枕頭承托,盡量向前伸,手肘保持伸直,手部不可垂出枕邊; (3)好側的手放置在一舒適位置; (4)患側的髖部保持伸直,膝部微曲,用枕頭承托;
(三)仰卧 (1)頭和軀干成一直線,將枕頭墊在頭和肩膀下; (2) 患側肩部要高於好側的一邊,手掌向下。
(四)坐姿 (1)體重要平均分布在兩邊臀部,不要偏坐一邊; (2)背部緊靠椅背,雙腳平放在地上; (3)手肘放在扶手上,手掌最好向上(如有困難則可向下),如有水腫應用枕頭墊起。
理想的坐姿: (1)雙足能平放地面,膝及髖部成直角; (2)坐椅不可太軟,要有足夠硬度以承托體重; (3)要有扶手用以承托上臂,如無扶手則可用枕頭或台代替。
二、改變姿勢
(一)在床上轉身的步驟: (1)要側卧在患側的一邊時,病人用好腳幫壞腳屈曲(家人可協助屈曲壞腳和維持壞腳在床上); (2)病人雙手握緊,舉高,並把雙手握向患側的一邊; (3)雙膝隨著上身的動作向患側的一邊放下(家人可協助肩膀及壞腳的轉動); (4)當轉向好側的一邊時,重復以上步驟。
(二)由卧床到坐起的步驟: (1)由平卧轉至側卧在患側的一邊; (2)好手放在身前按著床邊; (3)雙足垂下床邊(家人可協助); (4)抬高頭,好手用力撐起身體,坐在床邊(家人可扶著肩部及臀部協助病人坐起,及站在病人面前防止向前跌); (5)當側卧在好側一邊時,坐起的步驟相同,坐起時仍用好手撐起身體。
(三)由坐起到卧床的步驟: (1)如欲側卧在患側的一邊,先將壞手放在大腿上; (2)交疊足踝; (3)將好手橫過身體按在床上,緩慢地放下身體(家人扶著病人肩部及臀部協助病人卧下); (4)當上身卧下時,屈膝及提起雙腳上床(家人可協助腳上床); (5)如欲側卧在好側的肢體上,好手須放在身旁以放下身體,其餘步驟如上。
(四)由床過轉椅的步驟: (1)轉椅鎖緊,放置在病人患側一邊約成45度角; (2)病人坐在床邊,雙足著地,相距約六吋,雙手在雙膝之後,交疊放在身前; (3)家人站在病人面前,雙膝挾著病人雙膝。 (4)家人雙手從病人腋下穿過,托著病人肩胛骨; (5)過轉椅時家人協助病人將身體向前彎,然後站起,並將病人轉至背部向著轉椅(家人應保持背部挺直); (6)轉椅位置正確時便可將病人緩緩放下,放下時病人身體也要向前彎; (7)由轉椅過床的方法基本一樣,應由患側的一邊過床.
三、如何穿脫衣服
(一)穿脫內衣 (1)先把衫袖套進壞手。 (2)好手隨即穿上另一衫袖。 (3)向前彎腰及把頭垂下,好手將領口撐開。 (4)將衣服拉下及整理好。 (5)彎腰,好手從背後將衣服拉過頭部,拖衣時頭垂下及向前。
(二)穿襯衫 (1)先把衫袖套進壞手及拉至手肘位置。 (2)好手拉著衣領,沿肩膀把衫拉至好側。 (3)好手隨即穿進另一衫袖。 (4)扣好紐扣。
(三)脫襯衫 (1)先將好手衫袖脫下 (2)或用好手從背後將衣服拉過頭部,脫衫時頭垂下及向前。 備註:不少中風人士感到單手扣鈕有困難,解決辦法是將紐扣改為魔術帶,或利用紐扣輔助器。
(四)穿長褲 (1)將壞腳交搭在好腳上,把褲管套進壞腳。 (2)將褲管拉高直至腳掌露出。 (3)好腳繼而穿進另一褲管,將褲頭盡量拉高至大腿, (4)穿著雙手彎腰向前站起。 (5)把褲子拉過臀部,然後坐下,拉上褲鏈。 (6)身體較壞不能站起的患者,可躺下,翹起臀部,把褲拉過。
備註:(1)站起時要拉著褲頭。以免褲管下滑。 (2)若拉拉鏈有困難,可改用魔術帶。 (五)穿鞋 (1)將壞腳交搭在好腳上穿。 (2)或以鞋拔協助。 (六)穿襪 (1)將壞腳交搭在好腳上穿。 (2)或將壞腳放在矮椅上穿。
來 源:環球遠程醫療網
http://www.cycme.com/message_detail.aspx?id=1708
注意事項:
1、創造良好的居室環境,使患者心情舒暢,有助於穩定患者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
2、維持患者的心理平衡。首先應在家庭里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氣氛,解除患者各種顧慮和精神負擔,避免情感刺激。
3、注重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常見的並發症有褥瘡、尿路感染、肺炎、肢體畸形、皮膚燙傷等,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精心護理,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4、堅持進行康復訓練。中風病患者的後遺症主要是肢體癱瘓、語言和智能障礙,因此應堅持進行康復訓練,防止病人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和關節強直。語言和智能的訓練也一樣。
http://ynzhy.com/show_mt.asp?id=21&topic=%D6%D0%B7%E7%BB%BC%D5%DF%B5%C4%C8%D5%B3%A3%BB%A4%C0%ED%D0%E8%D7%A2%D2%E2%C4%C4%D0%A9%CA%C2%CF%EE%A3%BF&clname=%D6%D0%B7%E7%B7%C0%D6%CE
㈨ 偏癱患者日常的功能鍛煉的內容
患者在日常生活該怎樣鍛煉日常生活訓練:經日常生活的訓練,使患者盡快能獨立生活。訓練應由簡到繁,由室內到室外,由院內到院外,逐步擴大;1、墊操:讓患者在墊子上學習如何來去移動,側卧和坐起,漸延及起床、上下床等;2、拐杖平衡練習:學習和應用拐杖技巧,上下輪椅;3、自我護理訓練:個人衛生、刷牙、洗臉、洗澡等;個人體表修飾、梳頭、修面;上廁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處理;就餐,穿、脫衣服;帶手錶、開燈、打電話、戴眼鏡等;4、旅行活動:上下汽車及其它交通工具。 [編輯本段]中風患者治療方法——被動運動:做被動運動的原則是:
先從簡單的動作開始,從肢體的近端坐至遠端,逐級訓練,最終達到患側肢體的功能恢復。家屬在做被動運動時應緩慢而柔和,有規律性,避免用力牽扯或大幅度動作。逐步增加被動活動的幅度和范圍,每日至少進行2次以上,每次每個動作應重復10次左右,並要持之以恆。在做被動運動時,病人的健側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動作,這樣可以通過健側神經沖動的擴散刺激患側的肌肉興奮性沖動的產生,有利於患肢的功能恢復。
被動運動常用的方法是:
上肢被動運動先從肩部開始,家屬及陪床人員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將上臂做外展、內收及向上、向下運動。動作要輕柔,防止因肩關節周圍肌肉鬆弛造成關節損傷或脫位。做前臂被動運動時,家屬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隻手托住肘關節,將前臂做屈、伸及內旋運動。手的被動運動方法是家屬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隻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關節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運動。
下肢的被動運動亦先從近端開始,即髖關節的被動運動,將患肢膝關節屈曲,然後家屬一手扶住患側膝關節,一手扶住髖部,做左右轉動動作。小腿運動的方法是家屬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關節的伸屈運動。足部活動時一手握住踝部,另一隻手捏住腳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轉運動。值得提出的是在給病人做被動運動的同時應結合按摩。有助於肢體的功能恢復。
小中風5年內易發生腦梗死
對人的健康而言,腦中風給人帶來的影響相當於人體發生了「強烈地震」,而小中風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為腦溢血的預警信號。如果發生小中風後,能早期、及時、有效地診斷與治療,是防患於未然、預防中風偏癱的關鍵。
對人的健康而言,腦中風給人帶來的影響相當於人體發生了「強烈地震」,而小中風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為腦溢血的預警信號。我國現有約500-600萬中風患者,75%的患者不同程度喪失勞動能力,40%左右重度致殘。
因此,如果發生小中風後,能早期、及時、有效地診斷與治療,是防患於未然、預防中風偏癱的關鍵。
㈩ 康復醫學簡述脊髓損傷患者穿褲子的方法
脊髓損傷有外傷性和非外傷性造成,外傷性主要包括交通事故、工業事故、運動損傷、高處墜落、暴力砸傷、刀傷等。非外傷性主要包括橫貫性脊髓炎、腫瘤和血管意外、脊髓前動脈的血栓或出血引起脊髓局部缺血造成。那麼脊髓損傷的康復訓練怎麼做,脊髓損傷的康復訓練可分期進行急性期訓練,痙攣期訓練和中後期訓練,結合矯形器的應用(如抗痙攣腕手矯形器、踝足矯形器和站立訓練的踝足和膝踝足矯形器尤其是Walkabout支具的應用可使截癱患者由卧位到治療型步行),還有特別的輪椅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