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廠家給大型商超供貨需要什麼
❶ 進駐商超要什麼條件
營業執照,稅務證,產品合格證。和商超的供貨合同。要交進場費,貨架費等各種費用,還要和商超的主管業務部門的主管上供點錢,才能出個好的展示位置。如果你的產品利潤不高而且是小眾型的產品,不建議你上大型商超,你賺的錢還不夠給費用的。
❷ 在鎮上開一家內衣店,要如何進貨
從源頭(產地或工廠)直接進貨
1、 從源頭進貨減少周轉環節,進價最低,可以薄利多銷,從而在競爭中獲勝。
2、 目前我國的經濟水平決定了生意只有面向大眾消費者才是上策。除了質量好之外,價格是尤為重要的一條,從源頭進貨顯然降低了進貨成本,產品定價才能低下來。
3、 在目前我國假冒偽劣商品充斥的情況下,從源頭進貨可以保證商品質量。
4、 同進貨源頭形成購銷關系後,可以長期穩定產和銷,保證商品供應。
從多家進貨
如何選擇貨物來源是每個生意人極其關心的事。一般經營者都願意到廉價供應貨源的工廠和批發商處進貨。但如果只關心價格而忽略了質量,也不會把生意做旺的。
進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嚴格把好進貨關。在進貨時,要對供貨廠家有個初步了解,了解廠家是否為合法經營實體。
2、 嚴格考察廠家的商品質量。
3、 進貨時至少選擇兩家以上的供貨單位,好處在於:
(1) 可以促使供貨方之間在商品質量、價格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
(2) 可以有效防止進貨人員與供貨方之間不正當交易,比如回扣。
(3) 可以及時掌握商品信息、商品動態,從而有的放矢。
❸ 怎麼做商超的供貨商`````
不需要你注冊什麼公司,如果有些資金的話進來貨物可以去跟超市的辦公室直接聯系,洽談,然後如果雙方達成一致的話你就可以做他們的供應商了
我們超市有很多供應商都是個人,俗稱的個體戶,根本沒有什麼公司,只要你有錢就行了,只要你的商品合法合理就OK了
供貨的流程以及方式嘛,就是如果你的雇員告訴你沒有貨物了要補充貨物的話你就可以開車給他們去送貨了,如果你不在當地可以通過本身超市的物流車配送貨物。
進場費我們這邊好像是3000吧,現在不知道多少了。其他的費用例如你的櫃台 的營業員的工資;還有超市要跟你收取的「員工管理費」每月100塊,一交交一年的(我們這里的公司是這樣哈,不知道樓主所在的城市是否也有這樣的慣例);
還有就是你櫃台每月的電費,一般來說二三百塊吧;還有櫃台每個月的宣傳費\廣告費(就是商場在當地電視台做的廣告的費用,是所有廠家平攤的);
還有就是你設立櫃台之初要幫你的雇員買工作服(我們公司是一件外套,兩件長袖襯衣兩件短袖襯衣)總共不到三百快錢吧;
再有就是商場搞周年慶典的時候每個廠家大概要出1000左右的慶典費用(簡單點理解就是給商場的紅包吧,算是,哈);
還有如果想要你的櫃台得到最大可能的銷量,利潤高點,還要和你所在部門的部門經理啊搞好關系,我們這邊的慣例就是送東西啦,去年有一個部門經理要過生日,珠寶部的廠家送她一個5000塊的玉鐲,當然你是食品部的了,那就給她買內衣啊或者煙啊什麼的,總之最好是跟他們搞好了關系,他們決定廠家們的櫃台是擺在哪個位置的,位置對於一個專櫃來說還是很重要的。還有就是每個月的超市結賬,還有你和你雇員對賬,這都是很重要的工作。
大概的就這么多了,這是我所了解 的了,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❹ 如何給大型超市供貨
要是租櫃台就找超市的招商部就可以,談好租金,有相關的質檢報告就可以了。要是在超市裡面賣東西,點心類的要找生鮮部了,具體的見下面的步驟1.了解超市的付款狀況及信譽度
2.了解你的產品超市是否存在,並且是否重復性很強,你的價格是否有優勢(有關進店費的多少,超市重復的多,進店費就高)
3.產品和你的公司是否證照齊全,如果你是用生產商的名義經營則需要考慮廠商是否可以給你提供蓋有公章的證照復印件,及你的錢如果打入他的賬戶後是否可以取回。證照包含:營業執照副本、衛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產品檢驗報告,如果是食品還應有QS認證,如果是非食品特別是兒童玩具應有3C認證。
4.根據了解的反饋信息制定送貨價格,價格制定包含如下因素:商品自身成本、商品運輸成本、商品促銷讓利、票據成本、賬期壓製成本、人員成本等。
5.帶著商品樣品、證件復印件及初步報價到超市采購部找負責該類產品的采購直接洽談。
6.磋商合同細節,包含:費用(包含:進店費、條碼費、年節費、返佣等)、賬期及是否開票,開何種票據(包含:普通發票及增值稅發票)。 如是聯營的就要在談好月包裝費用,和稱簽費用。
註:聯營:超市只關注售價,不關注進價,也就是說你多少錢進的和他沒關系,賣完以後,他按照合同扣點收取超市營收的利潤,聯營,一般是廠商自己出人售賣,還要交取一部人人員管理費給超市。
7.簽訂合同,送貨
❺ 作為一個超市供應商,供貨給大賣場銷售需要哪幾大證件(百貨行業)
1、進場(資質)
在確定是否要進入超市之前,最好想一想自己的實力與可能遇到的風險。為什麼?有些代理商不顧自己的管理實力、資金實力、商品實力等嚴重不足就盲目進入超市,結果興高采烈的進,灰溜溜的走。
這種事情我看的太多。一種是商品銷售競爭的自然淘汰,而另一種就是完全被超市玩死。因為你的管理能力跟不上超市的要求;因為你對超市各項流程的不熟悉;因為你的業務員,甚至包括你的業務能力不強;因為你的資金周轉不靈,不能承受超市巨大的壓款壓力;因為你的商品選擇不當,銷售排名連續排後;因為你正常的客情關系維護不到位(以後我會講一講一些超市的非正常客情維護)等等,這些都是你被超市自然淘汰的原因。
不管外資還是內資超市,代理商的死亡絕大部分都因為自身的原因倒閉,涉及到超市的人為因素相對較少。但也有因為超市的原因而倒閉的。被超市玩死的事情太多太多,一種是超市老闆捲款逃跑,近幾年這些例子不少了,像福建的一個超市、像諾瑪特等等。供應商多的有幾百萬的貨款無法收回,少的也有幾萬。我原來有個供應商,諾瑪特倒閉的時候有20萬的貨款到現在都無法收回,成為死帳難帳。他供應的是什麼?調味品系列,調味品的單品價值低,一件也就不過60元。20萬什麼概念。打個比方,3300多件貨,最少要兩個車皮。就這樣沒了~~~所以,進超市之前,一定要從側面了解這個超市的經營情況,歷史的結款情況。最好從已經退出超市的其他供應商了解為什麼會選擇退出,如果是因為結款的原因,勸你,不要進了。你賣的再多,結不了款,你就喝西北風去吧!
當然,這個老闆捲款逃跑的事情誰也預計不了。而超市最大的黑洞就在采購、營運、財務、倉儲、信息這幾個環節。和采購關系不好?大沓的罰款單、大筆的費用、無情的淘汰你就等著吧;和營運關系僵硬?訂單不給你下、排面不給你弄好、取消你的促銷員資格,這些直接影響銷售的後果你會知道;和財務協調不好?這個月的款你還結不結?忽視了倉儲?你的貨就等著壓倉,等著過期也上不了貨架。信息部關系不好?那你想要的數據等吧,你的新品,也等吧!因此,不要以為你的商品好,一切就會很順利。錯了,和這些部門的關系不好,表面上不會動你,其實都在等你出錯誤,抓到了,對不起,一切按公司規矩辦理。看著自己手上的罰單,看看自己被縮小的商品陳列面,悔不當初啊!更何況,商品的好壞,采購與營運的眼光比很多代理商更能看的出。
所以,在進入超市之前,必須對超市的運行流程有比較深的了解,渠道可以去網上查,也可以找已經進入或已經退出的供應商了解。而特別要了解清楚的是,在進入超市前(或已經進入後)什麼事情找什麼部門,找誰處理,不然你就等著變成皮球吧!這個其實也能體現出一個代理商的學習能力。
OK,現在說說資質。超市除開聯營、租賃、部分生鮮等很特殊的商品可以選擇和個人合作,絕大部分的包裝食品、糧油副食、酒飲、日化、家居等都只和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公司合作。為什麼?這里涉及到國稅中的增值稅。稅率大概有3種,農產品大概免稅,糧油13%,其他17%。取得資格要求好象是公司年銷售金額達到300萬以上。大型超市都要求提供增值稅票,如果你不具備的話,建議不要進入超市,否則你的商品價格無形之中就要比同類具有增值稅的商品高17%。如果你的商品很有特色,超市也願意銷售,有兩種辦法處理,一是讓你代理商品的生產廠家提供稅票,但缺點是回款不是你公司的帳戶,而是開具稅票的公司帳戶,那你的資金壓力就很大了。二是讓超市代交代扣,一般情況下,不是特別優秀的商品,超市是不會選擇的。原因?不值得嘛!
所以在資質這里,如果你要長期在超市經營,一定要以一般納稅人的公司形式出現在超市采購面前。否則,你可能只能等到一句「免談」。這里我要區別,通過超市收銀機銷售的商品,都需要稅票,而且和超市簽定銷售合同,結款一律通過超市財務;如果是在超市的外圍以租賃的方式進行銷售,則不同,不需要你提供稅票。就好比你在某個地方租個鋪面一樣,只付租金,收支自己掌握,和超市簽定一個場地租賃合同而已。超市為保護收銀機以內的商品銷售,是不允許在場外出現有類似的商品銷售,你可以看看,在大型超市的外場銷售的東西,多半內場找不到!
短期的特例只有中秋的月餅和春節的腌蠟製品。不過同樣,進內場銷售的,增值稅票是少不了的。
沒有增值稅票?難啊!
做場外租賃,可以,那你的商品是否和場內的商品有雷同勒?如果有,多半沒希望!
而且從超市角度考慮,採取什麼方式和你合作,一般情況下要根據季節、商品性質、場地空間等。不是你想做哪種就做哪種。進超市,除非有很強的品牌知名度、很好的客情維護可得到超市的優惠,那其他的商品,身家性命都交給超市控制了。
在解決了資質後,我來談談具體的進場談判情況。
註明一點,像製品短期經營的如月餅、粽子、腌蠟,進場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沃爾瑪首單全免,但扣率高!其他的超市一般都以費用為主,這個費用?從幾千到幾萬不等,而且還不包括扣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倒霉的都是消費者。因此每年的月餅、腌臘顧客不曉得為超市付出了多少。
2、談判
當采購確定了你可以進場的資質後,別以為就萬事OK了。別急!你是以商品進場還是進場之後再代理商品?按行規,超市沒有銷售的商品叫新品,沒有進場銷售過的供應商叫新供應商。如果你屬於兩新一類,恭喜你,中了麻煩大獎!在我當采購時,很多被拒之門外的多屬於兩新類,新的供應商帶新商品。也正如此,有很多人說超市門難進。這里我按照正常的程序講講與采購談判的內容!與超市談判的內容無非以下:經營方式、結算方式、費用贊助、扣率、銷售獎勵、促銷、價格、其他約定等等。
經營方式:有聯營、成本代銷、購買(國內稱為經銷)。一般外資都採取購買,也就是說以到貨金額結算。貨送到超市後,就等著結款吧!至於買沒買出去,並不影響結款。代銷是國內超市普遍採用的,以銷售結算。為什麼,沒風險嘛。比如,你1月1日送貨10萬元,到月底只買出去2萬元,OK,超市就只結這2萬給你啦。剩餘的8萬庫存?要麼繼續買,要麼就等著你退貨或換貨!而且,關鍵是,這8萬到你盤點時還有8萬嗎?呵呵~~~~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聯營,一般多針對生鮮、文具、服裝、皮具等,代交代扣比較多。不熟~~~就不多講。經營方式肯定是采購(經銷)好,但問題你的商品有資本成為這類商品嗎?外資我就不多說了。如果是內資超市,你的商品不是大品牌就免談,不是有很深的背景(多半是什麼工商、稅務等政府背景)也免談。如果即便你僥幸得到采購待遇,那結款期給你安排個60天、90天,你的資金周轉能承擔嗎?很多國內超市喜歡用代銷方式與供應商合作,因為超市總要把風險轉嫁給供應商,另外則體現一個超市是否具有很好的經營水平。
對號入座:超市會對品牌性的商品採用采購合同,如茅台酒、寶潔、伊力、雙匯、德芙、金龍魚……而且結算的天數因超市而異,長的不過45天,短的15天。
結算方式:月結**天、現款、貨到後**天、月銷實結**天(天數有15、30、45、60、90)。說實話,到現在我都不太清楚這個結算時間怎麼演算法。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天數越少越好!
費用贊助:新供應商開戶、新品牌進場、節日費(春節、五一、中秋、十一、元旦、店慶)、單品費、新開店費、退場費、商品轉戶費、促銷員費、堆頭費、端架費、DM費、貨架買斷費等等(總之,你想的到的有,你想不到的名目也有)。費用方面,看超市看采購而定!為什麼?有些超市對采購的監管嚴格,采購沒辦法在這塊做手腳,一句「公司要求」給你回過去,容不得你商量半點,其實你也別怨,采購也沒法,除非你有後台;但碰到超市監管不力的采購,這些費用,都是可以慢慢談的嘛。他開1萬,你還3千,這些情形和你在菜市場和小販討價還價沒什麼區別。至於以後談的結果?那當然是超市的費用有了,采購的灰色收入也有了,你的商品也進了,三方皆大歡喜!舉個例子,不過是其他超市的一個采購,一供應商想進場,采購開價7000大洋,結果如何?上繳超市3000,其餘的和采購經理二一添作五了,供應商報給廠家的發票上赫然寫著7000!具體其中的奧妙如何,我就不多說了,全揭了,要遭報應的。嘿嘿!現在國家也在規范超市對各項費用的收取,但是這個基本上很難。
扣率:也叫月返利。為什麼會有這個東東,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例子,供應商以1元進入超市,超市售價1.3元,超市的商品銷售利潤是0.3元。但在合同中規定扣率為4%(按行規,叫4個點。在商業中,「%」這個符號以點來代替),也就是說,供應商在結款時結的不是1元,而是0.96元。4分錢就是提給超市的另一種利潤。當然,羊毛嘛~~~供應商也會水漲船高。你超市要幾個點,我就在進價上加幾個點。有些超市可以先和你把這個固定的扣率固定下來,不管你做什麼產品都統一成一個扣率;而有些超市則認為商品不同而扣率也應不同,不同性質的商品有不同的扣率。這個方面,供應商與超市都有利有弊。關鍵在於靈活運用。
銷售獎勵:也叫年返利,是雙方約定,當供應商年銷售額達到多少時,再給予超市多少個點的返利。比如年銷售超過100萬,固定扣率由4%增加到5%,也就是說,當銷售低於100萬,供應商只付4%,超過了就付5%。這里要注意哦,是銷售超過100萬,而不是結款超過100萬。供應商的銷售是遠遠大於結款的~~~嘿嘿,不多說了!
促銷:一般很少硬性規定必須做什麼,用什麼商品做,做多大的力度等等。但超市會強烈要求在節日,特別是店慶上供應商給予最優惠的支持!當然是什麼特價、驚爆價、店慶價一類的啦!如果不做?采購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說個自己的例子,原來一個供應商其實和我的關系也不錯,他做的商品其實銷的也不好,不過我也懶得去理會他的商品。有次我們搞店慶我讓他搞搞比較低的特價活動,他可能認為與我平時關系好,對我的意見沒在意,後來象徵性的做做!哈~~~店慶一結束,對不起,一張清場單開給營運~~~~理由么,沒有支持,沒有配合,而且銷售很差!反正一堆理由!(罪過罪過~~~~~)
價格:超市是很看重價格的。不然超市的市調不是白幹了?超市所謂的平價不是空喊的口號?好的采購會把商品的成本構成算的一清二楚,讓你報不了高價或者以次充好。當然也有采購看走眼的時候。采購忽視價格多半因為一是功力確實不夠,識別不了商品的成本;二是因為商品確實好,急於引進而忽視價格;三是因為,哈哈,人情!價格中,我要講兩個概念,一個是價格的順加,一個是價格的倒扣。可能理論上我不能做很好的說明,只能簡單介紹。采購講的價格都是指倒扣,一定要注意!比如,采購說,這個商品的市場售價必須是2元,我要20個點的毛利。也就是說你提供的成本價應該是1.6元。因為(2-1.6)/2=20%,這就叫倒扣。順加則是(2-1.6)/1.6=25%。其實也就是分母不同而已。很多供應商習慣用順加,因為如果同樣要求20%的毛利率,則兩者的毛利額差別很大。以上面的2元為例,倒扣20%的毛利為4毛,而順加20%的毛利才3毛2分
❻ 如何給大型超市供貨
1,超市進場費用一般分為 進場費 條碼費 廣告宣傳費 這個其中重要的一點是 在先期進場的時候 一定要報足品項 也就是 第一次 要將你的商品 盡可能多的 報上去 舉個例子:如果 你有15品 那麼 超市 收的規則一般是 一品200元 3000封頂 如果 你正好15品 那你就虧了 如果你報了40品 你就很劃算。至於技巧 關鍵看你商品了,超市也是有規則可言的。
2,廠送和直送 關鍵看超市的銷量以及你的配送能力了。這個是你來定的
3,廠家直送 一樣是需要增值稅票的,經銷商供貨增值稅票解決有三個渠道1是找廠家開業就是經銷商的商品廠家 2是自己成立一般納稅人公司 3是 找一般納稅人公司開。
希望我的回答 你能滿意
❼ 給超市供貨需要注意什麼
1.與超市協商拿好位置,顯眼的,顧客容易關注的地方(影響銷售量的)
2.對比好你的產品在超市裡的所佔比例,有條件,可以和超市協商進貨量
3.與商場內部人員做好溝通,有條件最好可以安排促銷人員進行有效推銷
4.監督貨品的更新,檢查,避免受損退貨!
5.與超市的管理人員搞好關系,支持長期合作
❽ 誰知超級市場的商品進貨渠道
超市的采購渠道主要分兩類:1廠家配送,2直接采購。
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由供應商來配送,供應商一般是廠家或廠家的代理商,分公司。也有很多一些特價產品是超市自己去批發市場進貨的。比如:襪子、保暖內衣這些季節性很強,品牌又很繁多,質量要求不高的商品。
❾ 如何成為超市供貨商
1,被動等待,在你裝修門店時提前懸掛出牌匾,寫上「某某超市裝修中,供應商請聯系XXX」,這個是最簡單的方法。
2,連帶推薦 當有第一家供應商上門後,叫他給你推薦供應商,他們供應商都會有行業交流群,所以是很容易找到的。
3,生鮮類主動尋找 有些生鮮商品是沒有供應商上門的,所以需要去當地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別看著他攤位小,它的背後可能有一個大的倉儲,我見過一個給十幾家連鎖店供應咸鴨蛋的,他的庫房1000平,而店面只有5平米。
4,缺品采購, 當上述途徑都用上之後,發現超市的商品種類還是短缺,可以選擇自主采購,無論哪個省都會有一個大的集散城市,如遼寧的沈陽,吉林的長春,黑龍江的哈爾濱等,去這些地方自主選購一些缺品發貨回來賣,前提你要談好售後。
5 業務員推薦,這個一般有很多的業務員交流群,業務員給你發布群里,會有很多業務員上門去訂貨的,前期的合同簽訂你可以約談他的老闆。
這里不包括一些大型商超的招商模式,因為大超市量大且銷售快,進貨洽談模式走的是另外的方式。
❿ 開內衣店去哪裡進貨
1、批發市場進貨
這是最常見的進貨渠道,如果小店是經營服裝,那麼你可以去周圍一些大型的服務批發市場進貨,在批發市場進貨需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力爭將批價壓到最低,同時要與批發商建立好關系,在關於調換貨的問題上要與批發商說清楚,以免日後起糾紛。
分析適合人群:當地有這樣的大市場,自己具備一定談價能力的朋友
2、廠家直接進貨
正規的廠家貨源充足,信用度高,如果長期合作的話,一般都能爭取到產品調換。但是一般而言,廠家的起批量較高,不適合小批發客戶。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儲備,有內衣分銷渠道,並且不會有壓貨的危險或不怕壓貨,那就可以去找廠家進貨。
分析適合人群: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並有自己的其它內衣分銷渠道的朋友。
尋找特別的進貨渠道
如果在香港或是海外有親戚朋友,就可以由他們幫忙,進到一些國內市場上看不到的商品或是價格較高的產品,比如可以找人從香港進一些化狀品、品牌箱包等,也可以從日本進一些相機等電子產品,還可以從俄羅斯進一些工藝品。如果工作、生活在邊境,就可以辦一張通行證,自己親自出去進貨,這樣就很有特色或是價格優勢。
分析適合人群:適合有這樣渠道,同時能把握流行趨勢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