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老外穿什麼內衣
⑴ 外國人冬季不穿秋褲嗎
流言: 「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1953年,蘇聯遺傳學家李森科對斯大林說這句話的時候,數以億計的秋褲沒有經過任何論證,正源源不斷地在中國強制推廣。可悲的是,穿秋褲並非誕生於中國漫長的封建時期,而是誕生於新中國建立後,誕生於對「蘇聯老大哥」的盲信與言聽計從中。放眼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人民穿著秋褲:中國和北朝鮮......給人穿上保暖的襯褲,人雙腿和關節的抗寒性就會在幾代之後喪失,變得完全無法在高緯度地區活動。李森科期望秋褲導致中國人失去在蘇聯遠東地區生存的遺傳基礎,並帶來體質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國的軟實力,從而鞏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永久佔領。「
真相: 坦率地說,這個一望即知是釣魚的帖子最後能成為經久不息的謠言,的確有些出人意料。別的暫且不論,秋褲作為一種保暖衣物和別的衣服有什麼區別嗎?如果穿上秋褲真的有損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褲、羽絨服、帽子、手套、棉靴難不成也都是陰謀?還有熱炕、暖氣和空調呢?
秋褲的起源
如果我們把秋褲定義為」長腿的、穿在外褲裡面的衣物「,那麼可以肯定的是,秋褲絕對不是50年代才發明的,也不是只有中國和朝鮮人在穿。事實上,穿兩層褲子這種行為在西方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那時的歐洲人因為騎馬的方便已經普遍拋棄了羅馬式的袍子。服裝史學家稱那時在裡面的褲子為」drawer「,外面的則稱為」breech「。
不過今天的這種略帶緊身、以保暖為目的的秋衣秋褲在英語里一般合稱為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這種樣式的秋褲可能最早在17世紀在英國出現,到18世紀的時候成為流行的睡衣,後來也成為了保暖用內衣。只需搜索一下」Long underwear「這個詞就可以看到大量穿秋褲的老外。
某美國秋褲公司的廣告,這款秋褲售價11.95美元,明確指出它適合在寒冷的室外工作時穿。
當下在歐美寒冷地區的人們穿著秋褲的比例較低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室內保暖條件以及「以車代步」的生活方式的普及。
穿秋褲真的能讓人失去抗寒能力嗎?
"秋褲陰謀論「的核心是穿著秋褲60年後,人就會失去抗寒能力,從而無法在寒冷地區生存。假定這個抗寒能力真的是一個合適的生理指標,那麼穿衣服會影響到抗寒能力嗎?這個影響真的能在60年就產生永久效果嗎?
這事得從兩百年前的拉馬克說起。
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
雖然現在我們總是把用進廢退栽到拉馬克頭上去,但其實這有失公允,因為「越用越發達,越不用越退化」的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而在19世紀初,這幾乎是「常識」了,甚至連達爾文都沒有否認這一點。拉馬克的學術研究不在於提出了用進廢退,而是把它和獲得性遺傳結合起來、用來解釋物種發生變化的原因,這個才是他的獨創。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他的觀點是錯誤的了。首先,「越用越發達」這個說法只對某些特例成立。人類的肌肉和骨骼的確可以因為合理鍛煉使用而變得強大,但不正確的使用也可以導致受傷甚至報廢。接觸某些病原體可以起到免疫的效果,但是除非是專門設計的疫苗,不然往往得不償失。相當一部分其他器官則完全沒有這回事,比如多數毒葯長期接觸不會產生耐受性,只能導致慢性中毒(但是砒霜很可能例外,此事下回另議)。事實上幾乎所有器官的使用都伴隨著損耗,只不過對於肌肉和免疫系統這些領域,人體生理採取了近似於「預備隊」的機制,哪裡出現需求就往哪裡投入資源。但這些是特例,不能隨便外推的。
其次,就算是那些可以「鍛煉」的器官,也沒有什麼簡單機制能讓它傳給後代。拉馬克時代人們對遺傳的具體機制一無所知,只能想當然地覺得一個人的一切身體屬性都會傳給後代;但是後續的科學進展證明並非如此。先是孟德爾發現決定性狀的因子是離散的,不是一團漿糊的連續體;然後魏斯曼提出了種質學說,指出生殖細胞和體細胞是分離的,後者就算發生改變也不會自動影響到前者;最後則是由克里克提出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指出信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由DNA向外傳遞,而不能反過來。
這些年我們對遺傳學又有了新的理解——表觀遺傳學領域。雖然DNA本身序列不能以獲得性的方式改變,但針對DNA的修飾卻可以。遺憾的是,大部分這樣的遺傳都是直接在細胞代際之間進行的,一個細胞獲得修飾,它分裂產生的細胞也會帶上這個修飾;但是體細胞發生了修飾要如何影響那些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殖細胞呢?不影響生殖細胞又怎麼影響後代呢?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機制。
總而言之,在秋褲這個案例上,是不能指望獲得性遺傳的。
既然獲得性遺傳不成立,那李森科是怎麼成為權威的呢?其實完全是瞎貓撞上死耗子,他推廣的小麥春化技術確實提高了一些產量,但是這個技術本質上和獲得性遺傳完全無關,卻被他拿來作為論據。而一旦他出名並成功地傍上了政治勢力,接下來的事情就與學術無關了。(更多關於李森科的內容,請看 秋褲、李森科與其他 。)
自然選擇與人類文明
但是,保暖衣物還真的是有一條可能途徑來影響人的抗寒能力的,這就是通過自然選擇。不過,走這條途徑可是很麻煩的。
基本原理也簡單:當天氣足夠冷、穿的衣服足夠少的時候,總是會凍死人的。如果存在某個」抗凍基因「讓人不容易凍死,那麼每凍死一個人,」抗凍基因「所佔的比例就在人群中多了一點兒,天長地久,也許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積累,整體人群就都變得更抗凍了——好吧,這就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原理。
可惜,要達成這個」美好「的前景並不那麼容易。首先,不同的人之間真的存在抗寒能力的顯著差異嗎?這個差異真的是基因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嗎?其次,現實中天冷會凍死多少人呢?也許大部分人一覺得冷就遷徙到溫暖的南方去了或者整天躲在屋裡不出來,那樣也無效。更何況,這個過程所花的時間實在太過漫長,假如一個沒有」抗凍基因「的人有1%的概率在生孩子之前就被凍死,那麼這個基因擴散到全部人群大概需要1000代,這對人類而言就是兩萬年。到那個時候人類文明還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數呢。
更要命的是,在這則流言中,萬惡的蘇修試圖採用的辦法是消極的:通過推廣秋褲來阻斷上面的自然選擇過程。假定這個」抗凍基因「沒有任何壞處,而秋褲又讓它不能發揮好處,那隻能等待它隨機漂變、以及被突變破壞了。這兩種方式都十分不靠譜:隨機漂變顧名思義是完全隨機的,越漂越多也完全有可能,而且總的來說人群越大漂得越慢;突變更是不能指望,人類鹼基突變率大概是每代三千萬分之一,那麼每一代平均每個人在某個特定基因上發生突變的概率大概是萬分之一左右,而且這個突變還不一定有效果。剛才1%的選擇壓都要花兩萬年,現在這萬分之一的突變壓真得等到滄海桑田了。為這么遙遠的事情計算,這萬惡的蘇修也未免太高瞻遠矚了一點兒吧……
但我們不必討論這些莫須有的可能性,因為同樣的過程正真真切切地在我們生活中起作用。在文明之前的人類,死掉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跑得稍慢一點兒就是死,力氣偏小一點兒也是死,免疫力略差一點兒還是死;但現在我們有了分工,有了農業,有了衛生,有了醫學,有了社會保障,這些要求都放寬了,結果是一個標准現代歐洲男性的肌肉比起標准女性尼安德特人的肌肉還要少10%。
這是人類在退化嗎?我不這樣認為。自然選擇固然可以提升某些指標,但每一次選擇都要以一些人死掉為代價。我們可以放棄現代文明,這樣會有很多身體脆弱、免疫力低下、有先天缺陷的人死掉,但誰知道有多少聰明的人、敏銳的人、高尚的人、偉大的人呢?誰又能預言未來跑得快的人一定更適應世界,畫畫好的人就一定不適應呢?自然選擇最大的缺點就在於不能預料未來的環境,一旦環境劇變就抓瞎;而人類文明雖然減弱了自然選擇的效果,卻大大提升了多樣性。某種意義上,掌握著文明的多樣化的人類才是適應力最強的物種,而用石器時代的」好「標准來要求現代人類,未免太過狹隘、太過短視了。
回過頭來,想想保暖衣物在現實中的作用,你還會為此擔心嗎?
結論: 秋褲對於人」抗寒能力「的影響,和其他保暖衣物並無區別。如果你在冬天很怕冷,還是穿上秋褲吧!
⑵ 歐洲人和美國人冬天穿什麼衣服有秋衣和保暖內衣嗎
大凡地球人,穿的衣服大致相同。
⑶ 冬天戶外運動要穿什麼內衣
內衣請不要選擇棉質的,在高寒的地方活動的話棉質內衣簡直就是殺手。所以一定選擇專業的排汗內衣,即使是在溫暖的季節里也盡量選用排汗功能好的貼身衣物。夏天旅遊可以穿網球衫,它的排汗功能是很好的,而且樣式也不錯。
內衣貼身穿著,上下兩件。內衣的選擇主要看它使用什麼布料,這種面料的導汗能力和潮濕情況下的保暖能力如何。象常見的純棉內衣在這方面的表現就很差。它會把人體產生的汗液吸到棉纖維的空隙中,不能很快散發出去,而且纖維空隙中空氣減少,保暖性大大降低。停止運動後,人體產生熱量減少,這時汗液才會吸收皮膚熱量變成水汽散發出去。想來大家都有過穿著棉衣打完球後後背潮濕冰涼的感覺,這很容易引起感冒,在登山中或冬天還容易造成凍傷。羊毛製品在這方面就好得多了,在潮濕時還有一定的保暖能力。在登山時或寒冷地區一般選用毛襪子。
⑷ 為什麼外國人穿寬松的內褲呢老外的內衣褲一起洗嗎
導讀: 既然要好看,那你怎麼總是要套褲子。好看,為什麼不套寬松的,套緊身的。不舒服,我怎麼不套褲子穿緊身的舒服。所以,你買褲子是為了穿,穿褲子是為了好看,不舒服,就別穿褲子。因為外國人都有在國內沒有出現過的一個奇怪打扮,叫像龜龜那樣我覺得中國的完全沒有海龜那麼奇怪。老外是不是都是胖子,他們為什麼穿寬松的內褲。
那就好比我們在沙子上蓋衣服,那不會順著脖子,在身體的各個地方難免有傷口。所以老外不喜歡因為內衣褲一起洗,這樣會影響健康。
當然老外內衣褲一起洗,也不會選擇豬皮的內衣褲,因為豬的皮膚接觸水後潮濕、悶熱,很難乾燥,否則就會產生褶皺,老外她們都不喜歡。老外內衣褲一起洗,方便,省事。老外一般都內衣褲,洗內衣褲麻煩。
歐美人多,國人多的是沒見過這種尿布,除非老外自己穿過才知道穿。其實中國人洗內衣褲都是洗手洗的,麻煩,還要脫尿布,不如老外方便。本來內衣褲一起洗好,用洗衣機洗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洗不幹凈。
如果單獨洗,用手洗,脫尿布,洗尿布這個過程要老老實實洗,大家又麻煩,又浪費水,又費時間,老外洗池裡面。用水直接沖干凈,水流多,還能夠迅速沖干凈,用手洗真是方便,不用洗衣機洗,沒事就用手洗,也省事。
這不純凈水燒開,又還有氯氣,不能用手洗,會放出氨。而純凈水,只要沒有水中有大顆粒的物質,基本上就是直接燒開的水,人體是很臟的,老外用純凈水洗,中國都是用自來水燒開水進行分解後再用手洗,增加時間。
我個人認為北方冬天室外有露天澡堂洗澡,有太陽曬太陽,洗洗尿布不受傷,比單獨洗的干凈這兩種方式對女性影響不大,就是沒有在室內用淋浴器好,方便,只要孩子衣服分開洗,分開洗,下意識就會這樣。
⑸ 外國人為啥寧願「凍僵」也不穿秋褲
秋褲最早出現在國外。北美人發明了秋褲,這原本是軍隊的連體內衣。後來,因為使用不太方便,他們把它換成了秋褲。在20世紀70年代,秋褲仍然是他們禦寒的避難所。到底是什麼導致他們現在不穿秋褲的習慣?
第三,外國人認為穿這樣的衣服不漂亮。20世紀70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遠遠落後於今天。那時,人們想保暖。褲子保暖性能很好。然而,現在人們的追求已經從保暖變成了美麗。人們穿秋褲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臃腫。不是經常說你應該保持平衡而不是體溫嗎?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讀完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外國人寧願「凍死」也不穿秋褲了!
⑹ 26歲超模肯達爾穿比基尼雪地奔跑,為什麼外國人如此耐凍
外國人如此耐凍的原因是因為:外國人的皮下脂肪率比較高,全身脂肪覆蓋率也很高。所以外國人比較耐凍。接下來,我們就仔細了解一下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外國人如此耐凍,全都是得益於他們那一身的脂肪,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們長時間生存在寒冷環境所鑄就的。
⑺ 冬天穿什麼內衣保暖
冬天可以選擇現在比較流行的那種德絨的自發熱,內衣保暖性應該會比較好。
⑻ 老外穿保暖內衣嗎,比如北歐,俄羅斯,加拿大等寒地的人
很少,一般寒帶地區國家供暖都很好,市內公交車內不需要,室外穿保暖外套即可。
⑼ 男士冬天穿什麼內衣是看起很薄但又熱和的衣服叫什麼
保暖內衣
保暖內衣 是一種保暖的衣服,適合晚秋及寒冷的冬天穿,並且穿上不會顯得臃腫,輕便利落。
第一類:純棉內衣。最傳統的單層內衣,輕柔透氣,但由於質地較薄,比較適合春秋天穿。
第二類:纖維性保暖材料內衣。多採用棉、毛、腈綸、滌綸等面料,夾層採用棉、羊毛、駝絨等絮片作為填充料。優點是透氣、導濕性能較好;缺點是穿著顯得臃腫、厚重。
第三類:太空棉保暖內衣。它的面料採用棉、毛絲、化纖等,在內夾層絮片鍍上金屬薄膜。它的優點是比較保暖、防輻射;缺點是透氣、導濕性差,穿著時有絲鳴聲。
第四類:夾層含有ICCP材料的保暖內衣。它採用了棉、毛、絲、萊卡等面料,夾層中的ICCP材料也由最初的無孔發展到有孔直到現在的網狀薄膜。面料與夾層之間的固定也由用膠水黏合到採用特殊工藝復合到一起。
第五類:舒適保健型保暖內衣。此類產品自稱其含遠紅外纖維和20多種微量元素,遠紅外線能在體內進行能量轉換,調解機體免疫力。
第六類:蠶絲保暖內衣。傳統蠶絲保暖內衣(俗稱絲綿襖)填充物為蠶絲,具有綠色健康、質輕柔軟、滑爽、保暖等特性。另外還具有較強的恆溫、透氣、透濕性能,故穿著貼身保暖、輕爽舒適,且絲棉襖能防蟎、抗菌、防霉。新工藝做成的蠶絲保暖內衣通過改進傳統工藝,增加了六大優點:美觀,樣式多,可水洗,免翻新,更保暖。
⑽ 美國冬天要穿加絨保暖內衣嗎
一般美國人是不穿的。因為美國室內基本都有暖氣,出門時基本汽車,所以即便在寒冷的冬天,美國人暴露在室外的時間也比較短,不需要穿加絨保暖內衣。
一般在美國的商場也是買不到保暖內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