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訶子裙配什麼內衣
㈠ 「訶子裙」屬於漢服中的哪種款式
訶子(讀音hēzǐ)是漢服裡面的內衣,亦稱「襪胸」、「襕裙」、「合歡襕裙」、「抹胸」等。漢族服飾中婦女的胸衣,自後向前圍束,下面有線,可以同時圍系裙腰。流行於唐朝、宋朝、明朝。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
(1)穿訶子裙配什麼內衣擴展閱讀:
古代內衣演變:
1、秦漢:報腹和心衣。這個時期的婦女的所謂的內衣,其實只能在女子入殮時候穿的,並不能夠穿給給人看。
2、魏晉南北朝:兩當。被稱之為「兩當」的原因是它通常有兩層,一層是夾棉的,在冬季會帶給女生保暖和舒適的感覺。是由女真族傳入內地的,非常的實用。擋胸又保暖。
3、唐代:袔子。唐朝以胖為美,女子比之前可要開放多了,半露胸式裙裝是她們的最愛了,她們的內衣面料追求色彩繽紛的,低胸款式。將束帶在高腰的地方緊緊綁起來,讓酥胸更加明顯,然後再在最外面披上半透明披肩。
4、宋代:抹胸。宋代女性的內衣有點像現代我們穿的小肚兜,是那種掛脖的款式。當時由於儒家思想的統治,人們的生活比較的簡朴,所以女性的穿著也偏向保守一點。宋代女性內衣以自然清麗的花鳥、或者是簡單的幾何圖形為主。
5、清朝:肚兜。這是真正的肚兜了!對~你沒猜錯,清朝是真正的肚兜的前身。這款肚兜是菱形的設計,遮住肚臍眼,然後再腰間露肉。清朝的女性還很喜歡用各種鏈條、紅色的絲絹來修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訶子 (中國古代婦女的胸衣)
㈡ 訶子裙怎麼穿
訶子裙怎麼穿
訶子裙怎麼穿,都說時尚的完成度主要看臉。其實跟穿搭也有一定的關系,好的穿搭會很加分,學會相關搭配技巧,就能成為最好看的人了,下面分享 訶子裙怎麼穿相關內容,一起跟隨我來看看吧。
訶子裙怎麼穿1
1、先把齊胸衫裙穿好~
2、先將我們這個訶子的正面,把它放到後面去
3、先將裡面的系帶扯出來,和另一側邊緣的系帶綁在一起
4、然後將剩下的.邊緣系帶和另一根外側系帶綁在一起
5、先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旋轉,將訶子的正面轉到前面來
6、因為旋轉的關系有一點點移位我們再把它挪回來
家裡有小朋友的小可愛快學起來吧,一起變身可可愛愛的小仙女~
訶子裙怎麼穿2
150小個子裙子穿搭
LOOK1 黑色網紗連衣裙+鱷魚紋手提包
黑色網紗氣質、超短、性感,適宜約會年會場合。鱷魚紋手提包高級感、適宜各種裙裝。
LOOK2 藍色碎花連衣短裙+小香風斜挎包
碎花連衣裙超短、顯高、顯瘦,上班上學日常無壓力,小香風斜挎包少女感十足。
LOOK3 黑色西裝裙+針織馬丁靴
黑色西裝裙露背小心機,高腰顯高,超高氣質。搭配馬丁靴或騎士靴皆可乘風破浪。
LOOK4 紅色碎花長裙+鱷魚紋手提包
紅色復古連衣裙、氣質高挑,開叉性感。155小個子上身無壓力。鱷魚紋手提包百搭。
LOOK5 黑色赫本裙+馬丁靴
黑色赫本裙氣質顯高,泡泡袖顯瘦,方領露出鎖骨顯脖子長。
㈢ 古代女子怎麼穿文胸
秦朝:
秦滅六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統一,為中國版圖奠定最早雛形,短暫的穩定結束後,漢滅秦而起,社會逐步趨向穩定發展,經濟文化開始轉型,對穿衣方面也有所進步,此時的內衣多採用平織絹工藝,衣上面綉有多種精美圖案,但大多圖案多以愛情故事為主題。
可見當時古人對內衣的追求已經開始多元化和風格化,多採用後系的方法,背部坦露無後片,從而更多展現美感,此時的內衣分為抱腹與心衣兩種,二者還可以相互變換穿法,一舉兩得。
隋朝:
富有的大隋因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敗被唐所滅,從此唐朝成為了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之一,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盛世,移居在海外的國人也自此被做唐人,唐時國家開始快速發展,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呈現多元化局面。
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發展最為突出,涌現出大量傳世的文化作品,朝廷重視海外使節前來學習交流,融會貫通各國先進技術,百姓思想開放,特別是在穿衣方面,喜歡身著半露胸裙裝,兩肩、上胸、後背都坦露,為了配合這種穿衣風格,內衣也發生變化。
出現無帶內衣,稱為「訶子」 ,穿時還需在胸下扎兩根帶子,讓上身部分達到更堅挺的效果。
宋代:
到了宋代,經濟雖說強悍,但朝廷不注重軍事和國防,至於外患入侵,宋人穿衣就結合外族特點,發明出束胸內衣且十分流行,面料從羅、紗、錦、綾、絹等多種材質,穿上這種內衣整個胸腹都被掩蓋 因此束胸又被稱為「抹肚」。
元代:
元朝時期女子內衣的變化不大,只是給內衣取了個很特別的名字「合歡襟」,其穿著特點是從後向前系束,穿著內衣時從後到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前有溝後有背,穿著起來十分性感,元代國家雖說不如唐朝強大,從內衣角度上看,開放程度不次唐朝。
清朝:
清朝流行的女性內衣,現在可能也有人穿著,穿著是一種傳統的美感,當時的內衣一般做成菱形,上設計有帶字,穿時套在脖子上,腰部另有兩根系子綁在背部,下面呈倒三角形態,以蓋過肚臍遮住小腹為標准,被稱作 「肚兜」,顏色多以喜慶的紅色為主,上面還綉有精美的圖案,穿著起來十分迷人性感。
現代:
近代女性內衣發展成了小馬甲樣子,類似現在的運動款內衣,多以棉、絲為主要面料製成,多以對襟閉合方式,襟上縫有扣子數粒,穿著時也可以達到收腰裹胸的目的,可見從古至今,收緊贅肉,成為女性追求美感的相似的手法。
(3)穿訶子裙配什麼內衣擴展閱讀:
肚兜典故:
漢代
漢劉熙《釋名.釋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曰:肚兜,夏紗冬縐,貯以麝屑,緣以錦縑。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一載: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虛弱,更宜加意暖之。
辦兜肚,將蘄艾捶軟鋪勻,蒙以絲綿,細針密行,勿令散亂成塊,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輕脫。又有以薑桂及麝諸葯裝主,可治腹作冷痛。
明代
明代之後,婦女已 普遍有使用肚兜的習慣,當時叫「兜子」,俗稱抹胸。是用交料兩塊,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兩種款式,一種是短小貼身的,縛於胸腹之間,俗稱「抹胸肚」。另一種是束於腰腹之間的,稱為「肚兜」。
《清稗類鈔》記載:「抹胸,胸間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為之,緊束前胸,以防風寒內侵者,俗稱兜肚。男女皆有之」。
清代
清代內衣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
「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由此可見兜肚到了清朝,不光是防風侵體,更兼有葯療及香囊的功用了。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寫寶釵來至寶玉房中,看見襲人在做針線,原來是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
㈣ 一片式訶子裙穿衣教程
一片式訶子裙穿的方法如下:
1.先把齊胸衫裙穿好,
2.先將我們這個訶子的正面,把它放到後面去,
旗袍是漢服的一種。如果商家設計的Chebula裙符合平面裁剪、左右穿、系帶、中長百褶裙搭配雙排扣長袖長衫等常見特徵。,且不添加違背本質特徵的元素,是現代漢服體系中及胸裙和抹胸裙款式的具象化表達,是對歷史文物特徵的提取和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