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英譯是什麼
⑴ 問個常識
1、按照文胸的罩杯分類:
A、1/2杯文胸:整個文胸呈半球狀,特點是杯的前伏與下腳為平行線,在設計製作中95%以上的多為可拆帶式,由於穩定性較差,提升效果不強,適合胸部較小的人穿著,於露背、吊帶等搭配效果最佳。
B、 3/4杯文胸:它是文胸設計中居中效果最好的款式,不完全包裹胸部,1/4露在外,呈現乳溝,性感迷人。特點是開骨線呈V型,內插棉倒立或是斜放,受力點在肩帶上。任何體型均可,並適合瘩配套裝、西服等。
C、全罩杯文胸:整體呈球狀,可將乳房全部包容於罩杯,適合豐滿及日肉質柔軟、胸部下墜外闊的女性穿戴,具有很強的支撐和提升效果。一般全罩杯文胸設計都有C、D、E等大杯罩款。適合搭配運動、休閑裝等。2、按照外型款式設計罩杯分類:
A、無縫文胸:緊身無痕設計,適合搭配緊身衣褲
B、 魔術文胸:在罩杯內側加入水袋、棉墊等有效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胸部發育
C、前扣文胸:勾圈安置與雞心位,便於穿著,也具有集中效果
D、長束型文胸:是標准文胸的一種,可以調節腹部、腰部贅肉,表現曲線,用來搭配晚禮服
E、 休閑型文胸:多採用棉料,搭配日常服飾和家居休閑
F、特殊功能型:哺乳型文胸一般在胸罩的前方開一小口,專喂寶寶
怎麼量胸圍的尺寸
首先你要量出自己的胸圍和下胸圍(75A中的75就是指下胸圍),乳房下垂者應把乳房推高至正常位置測量,下胸圍的可用標號有:70、75、80、85、90、95、100、105cm。
第二步:確定胸罩的罩杯
AA、A、B、C、D、E、F是指罩杯大小,胸圍減去下胸圍就是罩杯大小,如果你胸圍減下胸圍之差是10cm那麼你應用A罩(祥見下表)。
罩杯尺寸胸圍與下胸圍之差
AA 7.5cm
A 10cm
B 12.5cm
C 15cm
D 17.5cm
E 20cm
F 22.5cm
例:你的胸圍量得為92cm,你的下胸圍量得為80cm,兩數相減得12cm,那就用B杯,您應該戴的胸罩為80B的。
內衣的發展史
內衣的英譯可譯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時候的內衣是由薄的亞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有Lingerie。
早在我國上古時期,就已織成最早的麻布,它的密度是10根/厘米,但那時內衣卻與外衣無甚區別,只是原始的遮體、保暖之用。4000年前,麻布己達到了24根/厘米,隨著X祖的絲織技術的傳播,內衣日漸區別於外衣的功能,稱之為抹胸及裹肚等。從《簪花仕女圖》中的薄紗低胸綉花衫,我們看到了唐代女子的「褻衣」;而《西廂記》中的宋代女子,則抹胸在內裹肚,一根幼帶圍頸,一塊菱中遮胸,掩起千般風情,萬種嫵媚。但中國畢竟還是保守的民族,直至清朝末期隨著洋紗洋布進入中國,西方的胸衣才真正演繹在中國女子的身型之上。
內衣又被譯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這是1983年以來服裝界的用語。它包括緊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連胸緊身衣(All-in-one )、背心式襯裙(Camisole) 、短腰(Short)等許多種類。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
在16世紀,還有鐵、木頭制的緊身胸衣,當時的女子可謂體無完膚。直到十字軍東征,隨著紡織技術的運用發展,16世紀末期,開始使用鯨髦、鋼絲、藤條等來製作緊身衣。
在16世紀30年代,當時的時裝就是吊襪帶、緊身衣與裙撐,可見西方人對內衣的重視。對其功能的理解也不僅為遮體保暖,而更多的用意是塑造身體曲線。內衣也設計得極為復雜,穿一件內衣,可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到了帝政時期(1804-1825),緊身胸衣已變得簡化。
胸圍、腰圍、臀圍
曲線美是衡量女性形體美的重要標志,而女性「三圍」(胸圍、腰圍、臀圍)又是構成曲線美的核心因素。那麼,怎樣衡量女性的「三圍」是否標准呢?我國的健美專家根據國人的體質體型,結合健身運動對人體形態和體質的影響等因素,研究歸納出計算女性標准三圍的方法:胸圍=身高(厘米)×0.535,腰圍=身高(厘米) ×0.365,臀圍=身高(厘米)×0.565。
實際計算得出的指數與標准指數±3厘米均屬標准。小於5厘米,說明過於苗條(偏瘦);大於5厘米,說明過於豐滿(偏胖)。但職業女模特的三圍標准與此不同,由於職業需要,她們的三圍標准與正常標准有一定的差距。
一般女性三圍的比例是:胸圍約等於臀圍,腰圍比胸圍或臀圍約小23厘米。通過測量計算,如果發現哪個圍度與標准數據有差距,則可以通過健美運動來彌補矯正。因為針對性的健美運動能加強「三圍」的協調發展,防止比例失調。此外,健美鍛煉還能使身體各部位肌肉與脂肪分布均勻,有利於整個體格的健美。
測量三圍的方法:
胸圍:胸圍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與乳房的發育情況,是身體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前面放在乳頭上緣,皮尺後面置於肩胛骨下角處。先測安靜時的胸圍,再測深吸氣時的胸圍,最後測深呼氣時的胸圍。深吸氣與深呼氣時的胸圍差為呼吸差,可反映呼吸器官的功能。一般成人呼吸差為6~8厘米,經常參加鍛煉者的呼吸差可達10厘米以上。測量未成年女性胸圍時,應將皮尺水平放在肩胛骨下角,前方放在乳峰上。測量時注意提醒被測者不要聳肩,呼氣時不要彎腰。
腰圍:腰的圍度反映腰腹部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平放在髖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細的部位)。
臀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並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為了確保准確性,測量「三圍」時,一是要在橫切面上,二是要在鍛煉前進行。同時要注意每次測量的時間和部位相同,測量時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緊或太松,力求仔細、准確
胸罩這玩意是遲到1920年代才由法國人發明的,它的濫觴是緊身衣(corset),
在十八世紀時就已出現,當時婦女穿它以保持體態。但因corset非常不舒服,逐漸演變成
分上下兩件(束胸及束腹),再經過巴黎設計師們的巧藝,式樣愈來愈簡單,終眼變成今
日的胸罩和束褲。不過胸罩驚人的款式變化是近一、二十年才有的。胸罩的英文是
brassiere ,口頭多簡稱為bra ,此自毫無疑問來自法文。
典型的胸罩應為後開,且後開對女性健康較好,因前開的固扣會頂住鎖骨,會感到胸
口悶悶的。胸罩的重心是她的兩個罩杯,按蓋住乳房面積的大小可分為全、四分之三、二
分之一三種 ,依尺寸則分為AA杯、A杯、B、C、....一直到F甚至G杯。先來講解
這些定義。
全杯:罩杯幾可蓋住整個乳房者。罩杯成水滴型或房屋型,面積大。為最基本之
罩杯形式。參考圖示:調整型內衣廣告。
四分之三杯:罩杯蓋住四分之三個乳房,露出左乳右上邊及右乳左上邊。罩杯呈斜線簡
裁,靠乳溝一面的剪裁呈45度,且較長,肩帶另一邊的剪裁長度較短,兩
邊幾近垂直,故又稱L型剪裁。可提高乳房,製造乳溝。參考圖示:〃神
奇〃胸罩。
二分之一杯:罩杯蓋住二分之一個乳房(下半部)。罩杯上緣成弧形(如把括弧轉九十
度)。可為無肩帶胸罩。
此三種罩杯中,二分之一杯的一定要有鋼絲,否則支撐力不夠。全杯、四三杯則可
有可無,因為此兩種一定有肩帶支撐。
罩杯的尺寸則由其深度決定。乳房最高點的乳圍(三圍之一)減去乳
房下圍一圈的長度,7.5cm者為AA杯,10cm 者為 A杯,12.5cm者為 B杯,以後每加2.5cm,
就多一種尺寸。兩種罩杯間的尺寸則以夠長的背扣來解決。
穿胸罩的方法是,把手穿進肩帶和背帶之間的空隙,將上半身傾斜45度,讓乳房藉地
球引力盡量容入罩杯中,然後挺直,調整肩帶長度(頗類似成功嶺上調槍帶長度),整理
所有的帶子(不要有翻轉的),扣上固扣,再檢查一次,把余肉盡量收進罩杯里,最後把
手上下晃動,如果胸罩位置固定,就OK了。解開的方法則是,把固扣鬆了,分別將雙手
由肩帶、背帶(前扣式則為罩杯)之間的縫隙伸出來,就解決了。
基本上胸罩是一種束得很緊的東西,女性一穿上她,一直都會感覺束束的,好像用繩
子綁的感覺。事實上,當固扣解開的那一剎那,因為反作用力的關系,罩杯馬上就鬆了!
她的支撐力實在不小!而且剛解開胸罩的女人,肩帶、被帶上都會紅紅的,實在不算舒服
⑵ 女士內衣發明者
文胸是一個名叫沃托·提茲林的人發明的。關於提茲林發明文胸的最早記載,是華萊斯·雷伯恩寫的《挺起胸膛:沃托·提茲林發達史》一書。這本書宣稱,提茲林在其助手漢斯·德爾文的幫助下,於1912年發明了文胸。他們那時是為一名瑞典運動員設計的。據說提茲林還在30年代起訴一個名叫Phillipe de Brassiere的法國人,告他侵犯自己的專利權。但是這個故事牽強附會的社撰痕跡未來太濃(Brassiere即文胸的英文名稱),不少人都提出過質疑。如果翻一翻現代史的有關資料,我們會發現另外一個真實可信的故事:
第一個現代文胸是一位紐約社會名流瑪麗·費爾普斯·傑科布於1913年發明的。那年瑪麗剛買了一件新晚禮服,准備穿著它出席她經常露面的社交活動。但她遇到了一個問題。在那時候,婦女穿戴內衣清一色都是由鯨魚骨收緊的緊身胸衣。而瑪麗的新晚禮服特別薄,這種硬硬的內衣穿在裡面顯然極不相稱。情急生智,一向心靈手巧的瑪麗突然間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她叫自己的法國女僕幫忙,兩人一起用兩塊手帕、一些絲帶和細繩,設計出了一個簡單的露背文胸。
不用說,瑪麗在晚會上出盡了風頭。一時間在那群婦女們當中,她戴的那個獨具創意的文胸成為談論的焦點。自那以後,總有些親戚朋友找瑪麗幫她們縫制文胸,瑪麗也十分樂意幫忙。一天,她收到一封陌生人寫的來信,請她做一個文胸,並在信中夾了1美元作為報酬。瑪麗茅塞頓開,馬上拿著她的文胸設計圖跑到專利局申請專利。
1914年11月,瑪麗獲得了"露背文胸"的專利權。
瑪麗隨後製作了幾百個文胸,可惜知道她新發明的人不多,生意做不下去。好在,文胸並沒有因此而銷聲匿跡。瑪麗將文胸的專利權賣給了康涅狄克州的華納兄弟緊身胸衣公司。轉讓價格僅1500美元。
其實,揭開文胸史真實、完整面目的途徑,最好的參考書是豪格·李維斯編寫的《美國的性機器》一書。豪格對美國專利局用具方面登記過的所有專利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到了好幾個關於文胸發明的專利。豪格得出結論:第一個申請文胸專利的瑪麗·圖克女士。她於1893年獲得被她被之為"乳房支撐裝"的專利權,其外觀跟現代文胸已十分類似。"乳房支撐裝"的設計,包括兩個分開的乳罩,以及兩根過肩部用扣眼扣回的帶子。而瑪麗·傑科布1914年獲得專利的文胸,名稱跟現在的專利雖然在叫法上相符,在設計上卻與現代文胸有些距離。她注冊設計的文胸是輕量型的,並沒有托住雙乳的罩杯,所以戴上會讓婦女胸部顯得平坦。
此後文胸在其發展過程中有了其他細微處的革新,越來越接近現代文胸。如彈性吊帶、標准罩杯尺寸,以及無帶文胸的使用等。20年代,平胸的文胸十分流行。移民美國的俄國婦女依達·羅森瑟決心抵抗這股女性化的潮流。在丈夫的幫助下,她成立了一家文胸製作公司,根據婦女胸圍的大小進行分類,將文胸設計成罩杯大小不同的幾類。而且為從青春期到成熟期各年齡階段的婦女分別設計合宜的文胸。
60年代是文胸的受難期。性解放運動拉開了序幕,文胸因被女性視為束縛與保守的象徵而慘遭焚燒之禍。然而文胸並沒有因為這場浩劫而退出女性世界。與性對莊重的客觀要求,年老婦女保護乳房的需要,都得依靠文胸。所以,60年代一過,文胸便迅速卷土重來,其不可動搖的地位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文胸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適合女性不同場合的不同需要。是女人,便離不開文胸。
盡管如此,人們關於文胸的爭議卻沒有停止過。1994年,西妮·羅斯·辛爾和索瑪·格雷斯梅耶林合著的《穿向死亡》一書給廣大女性帶來一陣恐慌。她們在書中指出,戴文胸可能會妨礙乳房及周圍的淋巴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從而導致從乳房排除的毒素量減少,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根據對4730個婦女的調查,她們得出結論:不戴文胸的女性,比戴文胸的女性患病症的可能性要低21倍。批評人士馬上作出了回應,指出該書的致命弱點--作者沒有將個人的生活方式(吸煙、喝酒、運動、體重等要素)考慮進去,所以這個結論缺乏說服力。不過也承認該書的確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討的的問題。
直到1913年,紐約社交界名媛柯勞絲比終於因為受不了柬腹的拘束感,憤而丟掉它,另外叫侍女把兩條手帕縫在一起,再用粉紅色的帶子連接起來,穿上之後果然輕松多了,並由此在社交界廣為流傳。(另有記載,世界上最早的「文胸」始於1886年,是英國人創造的,用絲織品捆綁住胸部以便於生活、行動的需要。我們一般認為第一代文胸創立於1912年並正式申請了專利,其特點是以布料為主,肩帶固定,後用鈕扣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文胸的雛形。詳解:一八八六年,在英國有一項以鋼絲與絲織品製成的新發明,這項發明在女性世界是極具魅力的,它就是襯托女性胸部曲線美的罩杯。在胸罩發明史上的第二位重要人物,是來自西德,名叫克里斯定哈特的女性,她認為女性上身內衣的主要用意在於支撐胸部,何不將它改為胸罩?於是,這位具有發明天賦的賢惠家庭主婦----哈特小姐,發明了不需靠帶子緊緊綁著,只將扣子扣上的胸罩,旋即在士女界引起震撼!為新式內衣的始祖。這樣內衣繼續發展,至二生年,西德的內衣製造商西蒙·林道而決定為這種不需要綁帶子的內衣申請專利。其構思是源於他在巴黎渡蜜月時,對於新娘所穿內衣的太多吊帶及扣洞感到不便,而萌生此意。)
⑶ 內衣的英文單詞怎麼寫來著
內衣的英文單詞:underwear
讀音:英['ʌndəweə(r)] 美['ʌndərwer]
n.內衣;襯衣
詞彙搭配:
1、thermal underwear保暖內衣
2、a change of underwear內衣的更換
3、sexyunderwear性感內衣
4、femaleunderwear女性內衣
5、male underwear男性內衣
(3)內衣英譯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例句
1、.
他穿好內衣,然後穿上西裝
2、;itwillweakenthefabric.
不要直接加熱烘乾內衣,那樣會損壞布料。
3、He is tired of selling men's underwear.
他對賣男內衣厭倦了。
4、She put the envelope beneath her underwear in the bureau, a place Richard would never look.
她把信封放在梳妝台抽屜的內衣下面, 這里理查德是決不會看的地方.
5、.
我可以穿著內褲和拖鞋出去仍然有巴黎世家袋。
⑷ 內衣和胸罩有什麼區別呢是一種意思嗎
不是同一個意思,胸罩是內衣的一種,內衣是帖身穿的衣服,背心、內褲、胸罩等都是內衣。
⑸ 內衣英語翻譯
通由
瓶綠,非
彈力雪紡,晉級
濃淡&完成
金礦「嬰兒
OVERLOCKING 「 。金礦
秉承序列C.F.
相反,黃金,曲折
拼接&玲瓏
用環彈性
在整個通
⑹ 內衣的來歷
內衣的英譯可譯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時候的內衣是由薄的亞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有Lingerie。早在我國上古時期,就已織成最早的麻布,它的密度是10根/厘米,但那時內衣卻與外衣無甚區別,只是原始的遮體、保暖之用。4000年前,麻布己達到了24根/厘米,隨著X祖的絲織技術的傳播,內衣日漸區別於外衣的功能,稱之為抹胸及裹肚等。從《簪花仕女圖》中的薄紗低胸綉花衫,我們看到了唐代女子的"褻衣";而《西廂記》中的宋代女子,則抹胸在內裹肚,一根幼帶圍頸,一塊菱中遮胸,掩起千般風情,萬種嫵媚。但中國畢竟還是保守的民族,直至清朝末期隨著洋紗洋布進入中國,西方的胸衣才真正演繹在中國女子的身型之上。
內衣又被譯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這是1983年以來服裝界的用語。它包括緊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連胸緊身衣(All-in-one )、背心式襯裙(Camisole) 、短腰(Short)等許多種類。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在16世紀,還有鐵、木頭制的緊身胸衣,當時的女子可謂體無完膚。直到十字軍東征,隨著紡織技術的運用發展,16世紀末期,開始使用鯨髦、鋼絲、藤條等來製作緊身衣。在16世紀30年代,當時的時裝武器就是吊襪帶、緊身衣與裙撐,可見西方人對內衣的重視。對其功能的理解也不僅為遮體保暖,而更多的用意是塑造身體曲線。內衣也設計得極為復雜,穿一件內衣,可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到了帝政時期(1804-1825),緊身胸衣已變得簡化。
巴瑟爾時期(1870-1890),內衣製造得越發精美,蕾絲、絲綢、薄紗充分運用,但對內衣的塑身要求已逐漸淡化,因為人們發現胸衣中的緯向金屬絲對人體的呼吸道無益。1900年,莎洛特有了健康胸衣。1907年,更放鬆了對腰部的束縛。到了1910年,內衣的位置以長於臀圍線以下10-40厘米為宜。伴隨彈性織物在服裝中的廣泛應用,內衣變得越來越舒適易穿。本世紀40年代,無帶胸罩開始流行。
50、60年代---盡展女性美的時代
高跟鞋、細腰條、平腹及圓胯都是當時女性美的標志。緊身內衣及造型文胸出現,後者為如今隆胸乳罩的前身。
70年代---女性內衣的"黑暗時代"
燒掉乳罩,不要女性粉飾,一切向男人看齊。簡單舒服、實用成了當時女性內衣的基本准則。連身內衣"Body"成為一代時尚。
80年代---還我女性美的年代
80年代是女性從自我解放到自我認可的過渡時期。人們追求自我的肯定,自我的價值,社會變得更加個生化。女性美被人們真正接受,引發了內衣消費的大增長,內衣的設計得到了恢復及光大。設計更加大膽、暴露,令女性更加美麗。
90年代---"第二皮膚"年代
隨著內衣面料的不斷更新,人們越來越追求新技術產品,單純棉製品己不再成為人們的需求。"Microfibre"(微纖維)這一舉世公認的被稱為"第二皮膚"的面料,在女子內衣的歷史上再創輝煌。1997年,杜邦公司推出革命性高品質超彈性纖維Lycrasoft,使內衣既緊貼體型,又毫無束縛,舒展自如。女性真可以舒舒服服地塑造體型美了。
時至今日,什麼是內衣理念的新哲學呢?軟目的流行及大V型的低胸設計(Low-Cut)以及靠蕾絲裝飾而營造過分性感的內衣己不成氣候。現代人不僅重視內衣所帶來的誘惑感,更重視其帶來的健康呵護,健美造型,這才是流行主調。
⑺ 英語翻譯請問內衣用英文有幾種翻譯具體些
那應該很多吧,可以特指。什麼內衣就有具體的說法,泛指也可以。
underwear
Lingeri
Corset
Bra,
Pants
⑻ 內衣是不是只有胸罩
內衣的英譯可譯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時候的內衣是 由薄的亞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 有Lingerie。內衣又被譯為UnderCover或UnderWear,這是1983年以來服裝界的用語。它包括緊身胸衣(Corset)、乳罩(BraCup)、掐腰(WaistNipper)、連胸緊身衣(All-in-one)、背心式襯裙(Camisole)、短腰(Short)等許多種類。
⑼ 內衣是什麼意思
內衣,是指貼身穿的衣物,包括背心、汗衫、短褲、胸罩等。內衣指穿在其他衣物內的衣服,通常是直接接觸皮膚的,是現代人不可少的服飾之一。
-
-
-
-
-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