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內衣百科 » 明朝人內衣叫什麼講究

明朝人內衣叫什麼講究

發布時間: 2022-04-29 18:41:57

㈠ 中國古人都穿什麼內衣古人的內衣是怎樣發展而來的

話說人類的鼻祖亞當與夏娃,當年在伊甸園赤身裸體飲食無憂,估計情之所至,隨時隨地都能嗨起來,可惜被蛇引誘,吃了禁果,讓上帝趕到人間受苦受難。

那上帝是怎麼發現他們吃了智慧果子呢?

㈡ 古人對內衣的稱呼都有什麼,是如何演變的

古代的內衣,它的稱呼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看完漲知識了!

前言:

一說起古代內衣,大多數朋友肯定會回答,不就是肚兜兒嗎?小編告訴你,肚兜兒的出現已經是清朝的事情了,古代的內衣,和其他的物件兒一樣,也有著它的發展史。

㈢ 在古代時,內衣的稱呼究竟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呢

在秦漢之前,內衣一般都是被稱為“”“褻衣”,在稱呼內衣的時候,古代人一般都是比較含蓄的。同時還認為內衣是非常私密的物品,等到了秦漢時期的時候,內衣便被直接成為“抱腹”或者是“心衣”了。而這樣的內衣款式則是直接用布裹在深淺,後背的話直接用繩子系起來,和現在的圍裙有些類似,只不過長度不同而已。

等到了明朝時期之後,這時候的內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這時期的內衣也被稱為“主腰”。這樣的內衣主腰是前面的話都是全部遮起來的,而後面則是半露式的。清朝時期的內衣就叫“肚兜”了,這個想必大家都見過了,和小孩子穿的肚兜是一樣的款式。

而民國時期的內衣則是小馬甲的款式了,不過隨著內衣款式的不斷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文胸”,文胸是起源於法國,在20世紀初的時候才傳到了中國。直到現在,文胸也一直都是女性的內衣,在款式上雖說沒有變化,但是材質和花樣上卻是有很多的。

㈣ 關於內衣的稱呼,從古至今都是如何演變的

最早的時候女性的內衣被稱為褻衣。漢朝稱女性內衣為抱腹或心衣,魏晉稱為兩當,到了唐代則稱為訶子,宋代為抹胸,元代為合歡襟,明代為主腰,清代為肚兜,而到了現代,我們則稱之為胸衣。在古代幾乎所有的朝代,女性的內衣都是不能讓外人看見的,即使清洗了也要晾曬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輕薄女子。

歐洲的古代女性有束腰的習慣,而我國古代的宋朝女性則有束胸的習慣,所以宋朝的內衣叫抹胸。後來因為宋代的內衣可以遮住肚子,又稱為抹肚。元朝的內衣名字叫合歡襟,明朝的女性內衣稱為主腰,穿戴形式和現代的背心很像。清朝的內衣則大多數稱為肚兜,而且多以紅色為主,不少人還會在紅色的肚兜上秀很多美麗的圖案。

㈤ 古人的內衣叫什麼

漢: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 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唐朝:訶子

唐朝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元朝: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朝: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㈥ 明朝內衣(衤闌裙),究竟是怎麼樣的

內衣在不同朝代的名稱:
西周:褻衣
秦漢:抱腹
魏晉:兩當
唐朝:訶子
宋朝:抹胸
元朝:合歡襟
明朝:主腰
清朝:肚兜(抹胸)

下面以時間為序,逐個向大家介紹:
西周:褻衣

「褻」意為「輕薄、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消極心態。女子貼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輕易示人的實用性質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秦漢時期:抱腹
漢代內衣的款式,有多種形制,人們對衣飾的追求已經開始趨向精美。這時女性的內衣比較常用。稍微復雜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故名「抱腹」。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唐代: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㈦ 古代內衣的稱呼是如何演變的

古代的內衣在秦漢之前,直接叫“褻衣“,當時的民風比較淳樸,所以在叫貼身衣物的時候,古代人還是比較隱晦的。等到了秦漢時期,則是被稱為“抱腹”或者“心衣”。這時候的內衣則是用布直接裹在胸前,背後的話再用繩子繫上。雖說這種內衣和現在的圍裙比較相似,但是這時期的內衣長度只到腰間。

雖說內衣隨著朝代的更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內衣的款式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因為經濟的不同,所以很多的士族權貴在內衣的材質上也是多變的。

㈧ 古代內衣的稱呼,到底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

古代的內衣在秦漢之前,直接叫“褻衣“,當時的民風比較淳樸,所以在叫貼身衣物的時候,古代人還是比較隱晦的。等到了秦漢時期,則是被稱為“抱腹”或者“心衣”。這時候的內衣則是用布直接裹在胸前,背後的話再用繩子繫上。雖說這種內衣和現在的圍裙比較相似,但是這時期的內衣長度只到腰間。

雖說內衣隨著朝代的更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內衣的款式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因為經濟的不同,所以很多的士族權貴在內衣的材質上也是多變的。

㈨ 古代女子內衣是什麼樣子的有啥講究

一件小小的內衣,既可掩起中國古代女子的千般風情,萬種嫵媚,亦可內衣外穿,袒胸露背,露出千般妖嬈,萬種媚麗。古代女子內衣里的秘密,既收斂亦張揚,是道很是神秘的風景。 古代女子內衣:宋代抹胸 古代女子內衣:漢代抱腹、心衣 有可考的穿內衣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漢朝。那時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因此即使洗干凈了擱在那裡也不能讓人看見,否則是很失體統的。尤其是女性內衣,洗滌後絕對不能晾曬在外人可能經過的地方。大凡書中描寫某女在人前露出內衣,那一定非良家女子。《紅樓夢》中的尤三姐在與賈珍、賈璉飲酒時,「松挽著頭發,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一對金蓮或翹或並,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卻似打鞦韆一般」。一個在中國古人眼中壞女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內衣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有不同的稱謂:漢朝內衣稱為「抱腹」、「心衣」,魏晉稱為「兩當」,唐代稱為「訶子」,宋代稱為「抹胸」,元代稱為「合歡襟」,明朝稱為「主腰」,清朝稱為「肚兜」,再後來就到了近代,則是我們至今仍可見到的「小馬甲」了。

㈩ 古代女子的內衣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古時候人們的思想是非常保守的,當時人們因為是文化水平比較有限,所以在接受一些新事物的時候,也是一開始沒有辦法接受的,於是在傳統思想的約束之下,內衣這個東西只適合朦朦朧朧,時隱時現的被體現出來。在我國古時候科技是非常落後的,就拿衣服的款式來說吧,古時候的衣服款式與現在是根本沒有辦法相比較的。

如果將清朝時期的內衣拿出來,放到讓現在的男性來看的話,或許會比現代又或者是近現代的內衣都要性感許多,因為在當時內衣他們是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個稱號的,被人們稱之為肚兜。肚兜就是有一塊比較大的布,將女性前面的身體給遮蓋住,然後將後背露出來,由兩根線系著,下面呈到三角的形狀,將肚臍蓋過到達小腹的位置。

在清朝時候的這種肚兜,大都是以棉或者是絲綢作為材料製作而成的,腰部有兩條帶子系在後背,在當時有錢人家大多是使用的金鏈,那種中等的家庭則使用銀鏈或者是銅鏈,當普通人家就會使用紅色的絲線。而且在肚兜上會綉著各種各樣非常精美的刺綉,在當時那個朝代,肚兜的常見顏色是紅色的。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538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2049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221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720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999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90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1298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490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79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