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毛線織品 » 雞蛋簍子毛線怎麼編制的圖片

雞蛋簍子毛線怎麼編制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1 07:47:20

『壹』 雞蛋簍子怎麼做

1、新鮮雞蛋一個。磕入碗中,用打蛋器調散,加入很少量鹽調勻,這時的蛋液會比之前稀、黃。
2、現在加水。最好是溫水。冷水不太好,熱水就更不行了,以沖進去就成蛋花了。
3、水中加入少量蚝油調勻後摻入蛋液裡面調勻。再加入少量豬油。
4、燒一鍋清水,放上蒸隔。水一定要開以後,再把蛋液放上蒸隔,然後開小火,鍋蓋一定要留縫,不要蓋嚴實了。這樣蒸出來的蛋羹絕對不會有蜂窩眼,口感也不會老。

『貳』 熟雞蛋怎麼保存

熟雞蛋怎麼保存
一、通風保存
如果是煮好的雞蛋暫時吃不掉,可以放在陰涼處,不要讓它直射。然後把它平鋪在簍子裡面,這樣的話一般能夠放到第二天食用。當天吃不完的話放上一天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周邊的環境,不要有暴曬,也不要有一些其他溫度的干擾,這樣的話到第二天吃口感還是可以,但是必須吃掉,否則就會發生變質。
二、冷藏保鮮
現在的冰箱都有冷藏保鮮功能,因此我們可以將煮過的雞蛋放入冰箱的冷藏保鮮格裡面進行保存。一般的保鮮時間大概是在一周左右,所以如果煮雞蛋吃不掉的話,可以放在把冰箱進行保鮮,在一周之內將它吃完。一方面是為了它不變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它的口感更加好一點。
三、冷凍
如果雞蛋已經煮熟,但是量比較多,一時吃不完的話就一定要放到冰箱裡面冷凍,因為冰箱裡面的低溫冷凍它可以抑制一些細菌的生長,這樣對於熟食來說,它保存的時間會更久一些,一到兩個月之內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叄』 報喜娘家回什麼東西

各地農村生孩子的習俗各有不同,在阿兮家鄉膠東農村,媳婦生娃後,要去丈母娘家報喜,而生娃報喜的講究,從娘家給准備的雞蛋簍子里,就能窺到大秘密了。

下面就聽阿兮慢慢為您分享老家農村的報喜風俗,看丈母娘都要准備啥。

一、竹簍子

農村報喜,丈母娘必須准備一個這樣的簍子裝雞蛋,不能用紙箱或其它容器代替。

為啥呢?這是有講究的。簍子=摟著,明確表達外祖母對新生外孫的疼愛,以及對自家閨女的保護欲。簍子的大小,裡面內容的多少,都會給女兒的婆家傳遞某種信息。

二、雞蛋

過去農村不比現在,生活條件差,雞蛋也捨不得吃,要拿去換錢買日用品,所以閨女坐月子,娘家給多少雞蛋,也成為娘家是否有勢力或者疼閨女的價碼了。

阿兮兒時就知道,農村鄰里之間有一種默契,比如誰家閨女要生了,門口和本家的嬸子大娘,老早就開始攢雞蛋,就等著要生了送去家裡,幫著閨女娘家准備個夠面兒的雞蛋簍子。

記得這竹簍子裝滿雞蛋,大概400個左右,女婿來報喜,丈母娘要趕緊煮雞蛋,染成紅皮雞蛋,根據男方家裡大概需要分的數量煮,若不夠男方回家再煮上一些。另一些就是生雞蛋,是給自家閨女坐月子補身子吃的。

三、一隻飯碗

這只碗是外婆給外孫准備的,一般要買細白瓷周正的小碗,上面的圖案有一對小魚兒最好。農村風俗,外婆給外孫准備只碗,是告訴閨女婆家,無論男孩女孩,娘家是永遠的後盾,永遠有閨女外孫飯吃。

農村還有個說法,碗細白,孩子的皮膚就好,上面一對小魚兒,取年年有餘、鯉魚跳龍門的寓意。

四、一碗芝麻

《元曲·白樸》中有雲:「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可見芝麻有很好的滋補效果。

農村人在打點雞蛋簍子時放一碗芝麻,還有另一個寓意:開枝散葉好生養,芝麻開花節節高。

五、一包紅糖

在老家農村,紅糖被譽為坐月子必備。熱的紅糖水喝下去,有助於快速排出惡露,恢復子宮健康。娘疼閨女,自然這東西要備好捎去的。

六、兩張餅

這兩張餅要用紅布包好,放在簍子里。農村有個說法,坐月子吃娘家一塊餅,百病不侵。其實阿兮覺得,這不過是過去窮苦年代,一個農村母親想方設法給坐月子的閨女的一點體己,讓孩子多補充點營養,身子補起來。

七、小被子和小衣服

小被子的寓意跟簍子差不多,「摟著」「背著」,總之就是愛愛愛不完的節奏了。

農村過去規矩,不到吃大面的日子,娘家是不能去婆家看閨女和外孫的,所以只能以這一隻情深意切有內容的雞蛋簍子,來表達為娘的一片心意了。

八、蓋雞蛋簍子的講究

雞蛋簍子打點好後,要用紅包袱皮蓋住簍子口,老家農村規矩,若生了男孩,雞蛋簍子的紅蓋布,直接蓋上就行,而生了女孩子,紅蓋布的邊角要掖得規規矩矩。

這又是啥說法呢?原來這也有個寓意:男孩子將來是要闖天下的,自然要勇敢無畏,不受束縛;女孩子要乖巧守禮,自然要規矩。

九、二十斤麥子(或麵粉)

這也是老規矩了,阿兮嚴重懷疑也是因為窮,娘家怕閨女坐月子吃不好,才這樣做的。在那些年代的農村,二十斤麥子,也算是很重的一份禮了。

『肆』 舊毛線如何變廢為寶

可以利用舊毛線製作復活節綵線雞蛋:

利用織毛衣之後剩下的一些毛線頭,或者拆解舊衣服得到的舊毛線,一起做幾枚漂亮的復活節綵線雞蛋飾品。這些DIY的復活節綵線蛋飾,是汽車、房間以及門店的漂亮擺設和掛飾,也是小朋友喜歡的有趣玩具。

所需材料:雞蛋殼或者其他禽鳥的蛋殼、廢毛線、乳膠、剪刀、畫筆。

DIY復活節綵線雞蛋的製作步驟:

1、把雞蛋殼掏空以後,用清水洗干凈並晾乾或者用吹風機加熱表面烘乾。用畫筆或者刷子在雞蛋殼表面塗上厚厚的一層白乳膠。

『伍』 怎麼讓雞蛋上按一個降落傘墜落又不損壞,圖片

在雞蛋上放置一個降落傘,首先你要弄一個編織袋,就是用毛線把雞蛋裹起來,然後再安裝降落傘。

『陸』 幼兒園小手工 生雞蛋 毛線 彩筆能做什麼

你可以做個雞蛋嘍嘍。就是用毛線。把雞蛋捆好。用彩色的筆弄一些好看的圖案。

『柒』 求小班科學說課稿 有趣的蛋 由於是新老師不知道怎麼寫 來個好心人吧!緊急!教案如下

設計意圖:《大鞋小鞋》這是一首以速度和力度變化為主要特徵的歌曲,歌曲中的形象又對比鮮明。根據中班幼兒音樂教育的活動目標,及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首很適合培養幼兒感知和表現歌曲速度和力度變化能力的歌曲。我設計了以歌唱為主的活動和以歌表演為主的活動,以培養幼兒感知和表現歌曲速度和力度變化的能力,及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活動總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來表現大鞋和小鞋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2、能根據歌曲內容及大鞋、小鞋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大膽地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歌唱、表演的快樂。

活動目標:1、感受、理解大鞋與小鞋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學唱歌曲,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來表現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2、能藉助老師的體態動作、教學圖片理解並記憶歌詞。
3、體驗與同伴共同歌唱的快樂。
活動准備:歌曲圖譜一張、歌曲內容小圖片、音樂磁帶《大鞋小鞋》、錄音機、大號的男士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各是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感受大鞋與小鞋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讓我們來穿一穿,看穿爸爸的鞋與穿娃娃的鞋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讓幼兒腳穿大鞋、小鞋走路,聽聽走路時發出的聲音,並模仿發出的聲音,然後讓幼兒相互交流穿大鞋、小鞋的感受,及大鞋、小鞋發出的聲音。)
二、初步學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內容,欣賞教師范唱。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關於爸爸的大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的歌。仔細聽,歌里唱了什麼?」
2、幼兒相互討論歌里唱了什麼。
師:「你聽到歌里唱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歌曲內容小圖片。)
3、再次欣賞教師范唱,師幼共同討論歌里還唱了什麼。
師:「請再注意聽老師唱一遍,看歌里還唱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歌曲內容小圖片。)
4、利用節奏圖譜學習歌曲後半部分的內容。
師:「剛才小朋友都已經模仿了穿大鞋、小鞋走路時發出的聲音。那現在和老師一起跟著節奏圖譜把它給唱出來,好嗎?」
5、師幼共同看圖譜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重點練習。)
三、感受、理解歌曲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1、再次欣賞教師的范唱。(教師可根據歌詞內容將第一段唱得強而慢,第二段唱得弱而快。)
師:「注意聽老師唱,看老師在唱兩段歌曲時,它的速度一樣嗎?」
2、師幼共同討論應如何演唱兩種不同音樂形象的樂句。
師:兩段歌曲的速度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那我們應該怎麼唱?
四、幼兒分組演唱。
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演唱第一段,一組演唱第二段。
活動延伸:將歌曲圖譜投放到區域中,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間能夠繼續學唱歌曲。

『捌』 雲南十八怪,是哪十八怪

雲南十八怪詳解

都說雲南是彩雲之南,是一塊尚待開發的處女地,雲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旅遊資源等為雲南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西雙版納茂密的原始森林,神秘的野象群、尚處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期的苦沖人、仍然保持走婚習俗的摩梭人等等,都為雲南增添了無盡的神秘。雲南十八怪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雲南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進一步加深了雲南的神秘感。現在有的雲南十八怪在雲南各地已經很少見了,而經過演繹派生出了「新編雲南十八怪」、「雲南飲食十八怪」等等,這些多半體現了雲南的現實生活。如果你對雲南的風土人情等有興趣,也可和我們討論。

第一怪:背著娃娃談戀愛,這是雲南少數民族試婚習俗的遺留,一般是女方有了小孩才能到男方家舉行婚禮。
第二怪:東邊下雨西邊曬,雲南是高原氣候,正所謂十里不同天。
第三怪:姑娘叫老太,有的少數民族叫小姨為舅老太,所以得名。
第四怪:雞蛋栓著賣,雲南眾多民族聚居地都是在邊遠地區,交通不發達,貨物通常靠人背馬馱,雞蛋易碎要買賣很不方便,於是機靈的人就把雞蛋用草裹起來,拴成串,這樣既方便又安全。
第五怪:火車沒有汽車快,一來因為山高路陡,二來原來雲南的火車是法國人的米軌小火車,行駛速度不快,因此不如汽車跑得快。
第六怪:青菜叫苦菜,僅僅因為習俗不一樣罷了。
第七怪:三個蚊子一盤菜,雲南是動物王國,三個蚊子一盤菜雖然誇張了些,但個頭也比一般的大,來雲南旅遊可得備好葯品哦!
第八怪:蘿卜當作水果賣,雲南氣候乾燥,蘿卜清熱降火,多吃對身體有益。
第九怪: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這早已經成為歷史了。
第十怪:草繩當褲帶,這雲南的邊遠山區都已經很少見了。
第十一怪:竹筒當煙袋,水煙保留了煙味又瀝悼了煙油,既有樂趣又不傷身體,很受雲南少數民族的喜愛。
第十二怪:草幅當鍋蓋,雲南少數民族多用乾草製作樣子象斗笠一樣的鍋蓋,這種鍋蓋保溫好,而且做出來的飯菜還有一股草香,實在是方便實惠。
第十三怪:老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少數民族善良、勤勞,婦女在勞動中同男人一樣吃苦耐勞。
第十四怪:粑粑叫餌塊,好象只有雲南才這樣叫。
第十五怪:姑娘叼煙袋,各民族的風俗以及審美觀不同。
第十六怪:娃娃出門男人帶,雲南模範丈夫多。
第十七怪:石頭洞里有村寨,蔗風避雨,天然石洞是最好的處所。
第十八怪:小和尚可以談戀愛,傣族少年都要進佛堂學習,佛堂即學堂,並非大乘佛教里小和尚的概念。

說明:

雲南十八怪並不是專指以上這些,其實「十八」是「許多」的一種表達方式,更朗朗上口罷了。雲南民族眾多,風俗習慣自然就有許多的不同,正因為不同,才有吸引力,正因為怪,才增加了神秘感,這也正是雲南旅遊業長盛不衰的原因。就雲南的許多不同的民俗風情來說,對於不同的旅遊者自然有不同的感受,我想朋友們應以一種見怪不怪的心態來看待雲南十八怪以及任何少數民族的習俗,有一個相對正確的理解,才能真正領略到雲南魅力。

另一說:
雲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雲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

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雲南第六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

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綉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綉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干,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裡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著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雲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

雲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又一說:
在民間有好幾種版本,諸如"三隻蚊子一盤菜,四個竹鼠一麻袋。老奶爬山比猴快,小和尚可以談戀愛。剩菜可以做酸菜,蘿卜當作水果賣。有話不說歌來代,袖珍小馬有能耐。娃娃出門男人帶,種田能手多老太。鮮花四季開不敗,牛糞粑粑牆上蓋。石頭長在雲天外,草會咬人更奇怪。"但流傳最廣的則是:

竹筒當煙袋,雞蛋用草串著賣,草帽當鍋蓋,豆腐長毛才出賣,青菜叫苦菜,米飯粑粑叫餌塊,蠶豆數堆賣,三個螞蚱一盤菜,草繩當腰帶,腳趾露在鞋子外,松毛扭著賣,這邊下雨那邊曬,姑娘叫老太,背著娃娃談戀愛,鞋子後邊多一塊,四季服裝同穿戴,火車沒有汽車快不通國內通國外。

雲南十八怪至今在雲南仍不難尋找到它們的蹤跡。

第一怪 竹筒當煙袋

雲南被譽為"植物王國",竹資源極為豐富,人們用竹子造竹樓,編竹笠、竹席,甚至還用竹筒來背水、當鍋燒飯、燒菜,尤其以竹做煙袋令人稱奇叫絕。竹煙筒水中過濾過的煙氣既保持了旱煙的醇香,又消除了煙氣中的焦辣,滋潤了喉嚨,而且還有咕嚕嚕的聲音,用它吸煙,可謂聲、色、味俱全。

第二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

雲南山高路險,商品在運輸途中的安全問題始終是一個難題。當地人用稻草把雞蛋紮成串來賣,既解決了運輸途中雞蛋容易破損的難題,又便於買賣雙方公平計價,童叟無欺,極為便當。

第三怪 草帽當鍋蓋

雲南各地草木茂盛,人們就用這些原料編織成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簾子、帽子、鍋蓋、蓑衣和草墩,以及各種造型別致的工藝品。初到雲南來的外地人往往將外形相似的草帽與鍋蓋混為一物,誤以為雲南人用草帽當鍋蓋。用草編織成的形同草帽的鍋蓋,因為吸濕,沒有蒸汽水下落,具有良好的保溫和透氣功能,既給蒸出來的食物增添了清香,又使飯菜在熱天時不易變壞,極為實用。

第四怪 豆腐長毛才出賣

雲南天氣較熱,不易保存新鮮的食物,許多雲南人也都愛吃臭豆腐,乾脆就將剛做出來的新鮮豆腐用稻草捂上幾天,直到長毛變成臭豆腐,才拿到街上去賣。據說清朝時康熙皇帝品嘗了雲南臭豆腐後,龍顏大悅,賜名"清方臭豆腐"。因而,滇中、滇南、滇西等地燒豆腐攤遍布城鄉。臭豆腐還可以煎、炸、蒸或腌製成腐乳,是雲南別具風味的地方佳餚。

第五怪 青菜叫苦菜

滇中、滇南一帶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四季常青,綠色菜類全年不斷,品種繁多,所以在內地被人稱為青菜的蔬菜不具有識別的特徵,而以口味為識別標准。因此,略帶苦味的青菜都被稱作苦菜。

第六怪 米飯粑粑叫餌塊

雲南盛產稻穀,為便於外出攜帶干糧,雲南人將蒸出來的米飯團舂揉成餅,稱之為"餌塊"。可以炒、煮、煎、炸(參見雲南小吃)。

第七怪 蠶豆數堆賣

舊時代雲南商品經濟落後,市場交易不多,散布在全省各地的鄉村市場尤其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很少用秤,農產品都是以堆、以捆為單位出賣,花生、蠶豆等農產品亦不例外,也是數堆賣。

第八怪 三個螞蚱一盤菜

雲南人食物來源極為豐富,人們不僅吃各種不同動物的肉和種類繁多的各種野菜,而且還吃苔蘚、竹蟲、蜂蛹和眾多的野生菌,香脆可口的油炸螞蚱更是餐中常見的下酒好菜。由於雲南螞蚱個大,不多的幾個就可堆成一盤,所以說"三個螞蚱一盤菜"。

第九怪 草繩當腰帶

過去雲南經濟落後,群眾生活貧困,在鄉村地帶草繩當腰帶是十分常見的現象。現在經濟發展了,群眾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草繩當腰帶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

第十怪 腳趾露在鞋子外

雲南群山連綿,山高路險,而且氣候溫暖,爬山跑路往往要出腳汗。因而,露出腳趾的草鞋和布做的涼鞋由於涼爽方便曾經是雲南人普遍喜愛的鞋履。

第十一怪 松毛扭著賣

在雲南眾多的樹木中,雲南松最為多見,森林中鋪滿了它的落葉。人們將這些落葉摟來扭成松毛鬏,用來生火燒飯,也用來燒烤鴨,別有一番風味。所以,舊時的雲南城鄉市場上隨處可見松毛扭著賣的景象,直到現在個別縣鄉集市上仍有此市景。

第十二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

在雲南奇異的山川地貌、多樣復雜的氣候環境中,"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前下大雨,山後艷陽天"是十分常見的自然景象。特別在秋季,這邊下雨那邊日頭曬也就成了山區的一大自然景觀。

第十三怪 姑娘叫老太

雲南民族眾多,風俗各異,內地人稱妻妹為小姨,在雲南有的地方叫做"姨老太"。

第十四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

過去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婚俗異彩紛呈,除阿注婚、搶婚外,有的民族盛行過婚後回娘家,等到有了娃娃再落夫家的習俗,"背著娃娃談戀愛"也就成了見怪不怪的風景了。

第十五怪 鞋子後邊多一塊

雲南婦女擅長綉花做鞋,為了方便穿鞋和脫鞋,常在布鞋後做一個"鞋拔",並在鞋拔上精心地綉上一朵花,雲南人稱之為"鞋挹拔"。它既實用,又有裝飾作用,使鞋子更加美觀別致。

第十六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

雲南許多地方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尤其是昆明,素有"春城"的美稱,其年均溫度15℃,月均最高溫度和月均最低溫度分別為21℃和10℃,無論是春夏秋冬哪一季,昆明街頭隨處可見男女老少身著多姿多彩的四季服裝,"四季亂穿衣"是昆明的一大街景,與北方人的服裝四季分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第十七怪 火車沒有汽車快

雲南在准軌(軌距1.435米)火車出現前,早在1910年就開通了米軌(軌距1米)火車,但由於高山大川、峰壑溝洞的阻隔,道路崎嶇難行,火車時速僅有二三十公里,根本無法與內地的火車時速相比。此外,雲南還曾有速度更慢的寸軌(軌距0.72米)火車,在上坡時,連人都跑不過。相比之下,滇境內的汽車速度則比火車快,加上汽車路要比火車路少繞一些道,因此人們出門趕時間辦事,汽車便成了首選的交通工具。

第十八怪 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

雲南邊陲山高谷深路難行,雖然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時期就修築了五尺道,清朝末年,法國人又在滇境內建成了昆明到越南海防的滇越鐵路,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雲南仍沒有一條與內地相通的鐵路,所以過去進出雲南,多繞道越南而行。就連顯赫一時的雲南都督蔡鍔將軍,1915年為了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也只能乘火車由滇越鐵路從越南潛回雲南。因而,早年的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也就被人稱之為一怪了。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5030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6066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4690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5137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4344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4361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5326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931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4265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