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製作毛線老鼠
㈠ 怎麼樣手工製作捕老鼠籠子
在鄉村或者城市一些舊房子里依然會不時有老鼠出現,特別是夏天,是鼠類繁衍的季節,樓道或者房子的角落裡經常可以看見這些小動物的身影。不幹凈的老鼠會咬壞家裡東西不說,還會傳染多種疾病瘟疫。通過變廢為寶利用可樂瓶或者其他大號飲料瓶,自己動手做一個DIY老鼠籠,方便大家可以在家裡自己動手完成捕捉老鼠的方法。
製作捕鼠器需要材料:大號可樂罐、美工刀、鉛筆、毛繩、橡皮筋、回形針、剪刀、馬克筆。
1、用手將可樂瓶的包裝膠紙撕掉,找到飲料瓶的三分之一以及三分之二位置。用美工刀將距離瓶口三分之一位置的瓶身環向切開,但是保留5cm寬度與下面瓶身相連。

㈡ 小班手工小白鼠教案
活動目標
動手製作提高操作能力。
學會製作布老鼠的方法。
活動准備
兒歌《小老鼠》
製作好的「布老鼠」一隻。
小襪子、白棉花、橡皮筋、細繩子、記號筆。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小老鼠》,請幼兒說說歌里是怎麼描述小老鼠的啊?
2、出示製作好的「布老鼠」一隻,看看這只小老鼠和歌里唱的一樣不?
3、你們喜不喜歡老師做的這只老鼠啊?那你們想不想學做《布老鼠》啊?
4、那現在老師就來教你們如何製作,我們先認識要准備的材料。
5、跟著老師教的方法一步步的做,有不會的地方,可以讓老師幫助。
6、一起說說我們製作的順序。
7、做好後,展示自己的老鼠,共同評價一下,誰的老鼠最好看。
8、做一個關於老鼠的游戲,根據幼兒年齡定。
㈢ 雞蛋殼怎樣可以手工製作老鼠
拿一個較硬的蛋,(像海鴨的蛋,滿硬的)在底部、兩邊用針(鉤針什麼的)打兩個小洞,把蛋清蛋黃倒出,沖干凈,在兩邊穿過一條紙繩,繩子頂端用粘土包一個小圓,就是手。
腳的方法一樣,但難穿些,畫上表情,還可以加上一些服飾,完成。
㈣ 如何讓親子互動更有效
一、創設互動環節,激發家長的互動興趣
.我們在親子活動的固定流程中,每次都安排15分鍾的自選游戲活動,孩子可以根據喜好自主選擇玩具材料。每次自選環節,孩子大約能玩2~3種游戲材料,教師的要求是:每次只選一個玩具耐心地玩一會兒,玩好後再換其他玩具。自選游戲中,家長有自主發起親子互動的機會,而且可以針對具體的游戲,在互動中做出指導,孩子的游戲興趣、發展收獲也會相應增加。
如,豆豆在玩「穿項鏈」游戲,媽媽坐在豆豆身後。豆豆低頭、一言不發地快速將「項鏈」穿好一遍,然後全部放回筐子里,接著就想把材料送回玩具櫃。教師讓豆豆等一等,問媽媽:「你可以問豆豆喜歡哪顆珠子,看看豆豆拿得對不對!讓豆豆穿一串你喜歡的項鏈送給你吧!」媽媽立即明白了,說:「黃色的方方的珠子。」豆豆拿出正確的珠子穿好後,媽媽又說:「紅色的愛心珠子。」……當豆豆將「項鏈」穿好後,媽媽帶上「項鏈」,讓豆豆領著給其他寶寶看一看。
.在每個親子游戲中,我們也會設置親子互動的環節,如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念兒歌、做動作,家長陪孩子玩膝上童謠、集體舞、體育游戲等。教師則通過游戲玩法磨合家長的互動意識和技巧。教師努力在游戲的外部設計上給予家長和孩子充分的互動機會和時間。
如,「小老鼠的游戲」中,除固定流程外,還有隨樂手指游戲「小老鼠上燈台」(家長用手指表示「小老鼠」,在孩子身上做出手指游戲),製作「毛線老鼠」(家長引導孩子用即時貼「老鼠」粘毛線),「踩尾巴」(家長拖動「小老鼠」,孩子看準「尾巴」抬腳踩一踩)等親子互動游戲環節。
二、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引導家長主動互動
.引導家長理解孩子的游戲意圖,發現適宜的互動時機。
觀察是一種學習方法,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從一定的目的和任務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某種對象的過程。我們引導家長有目的地觀察教師示範,傾聽教師介紹游戲的價值,在觀察中逐漸發現、明確游戲對於嬰幼兒發展的促進意義。家長有了自己的認識後,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才能實現有意義的親子互動。
如在「奶粉勺舀球」活動中,舀的動作是典型的手腕動作。教師請家長觀看這個動作後,積極思考,發現和用湯勺舀海洋球的相似點,都是練習手腕轉動。在教師的動作和語言提示下,家長發現活動中互動的時機,用語言提醒孩子:「勺子蓋住小球,小手一轉,小球進來了,舀進另一隻小碗里。」也有家長幫助孩子將碗傾斜,讓孩子更容易舀到彈珠;或者鼓勵孩子舀完所有小球後,換只手再舀。
.引導家長觀察孩子的游戲反應,探索創造性的互動方法。
每個親子活動都有不同的重難點,其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家長和孩子的互動興趣和效果。比如,過於簡單、缺少挑戰的游戲,孩子無興趣,親子互動容易流於形式;過於困難的游戲,孩子缺少成功的體驗,容易放棄。所以,家長要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的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坐著不動、不想玩或者求助都可能是遇到困難的信號。此時,家長可以向教師求教,或模仿教師的語言、動作、行為和孩子互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對孩子已熟悉的游戲,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大膽嘗試,探索創造性的互動方法。
如,在「紗巾游戲」中,教師採取不示範,讓家長試一試自己創編「紗巾藏在哪裡」的方法。有的家長想出藏在手心、懷里,有的想出藏在腋下、褲管、襪子、腿下等不同位置。這些位置是否合適?孩子能否找到?家長逐一嘗試後,根據孩子的反應自己做出結論。最後,教師適時總結: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孩子的視線范圍內、觸手可及的地方最合適,這樣孩子才有尋找、反復游戲的興趣,和家長的互動才積極。
.引導家長挖掘游戲玩法,創造互動機會。
為了引導家長自己建構有效的互動策略和方法,教師會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因為家長的建構不是教師單方面「教」就能實現的。如果教師直接告知答案,就會阻礙家長的思考,家長會只按照教師的想法去做。因此,教師只是提出問題,引起家長思考,引導家長嘗試探究適宜的親子互動方法。
如,「芸豆玩玩」活動中,教師給每個孩子提供一盆芸豆、一個茶葉盒、一個飲料瓶製作的「漏斗」。游戲過程是家長鼓勵孩子反復進行裝豆子的活動,盡量讓豆子不撒到外面,提高手部動作的准確性。教師介紹完游戲價值後,提出問題:「這些材料可以怎麼玩?」家長思考後和孩子一起互動游戲。在活動中,家長根據孩子的能力和喜好,設計了不同玩法。有的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分別用蓋子和漏斗舀芸豆裝進茶葉罐里、飲料瓶里;有的家長和孩子一起用手抓芸豆.看誰抓得多、先裝滿;有的家長幫助孩子拿瓶子,讓孩子裝得准;有的只動嘴,不動手,幫孩子數裝了幾次就能裝滿瓶子……游戲動作、方法的多樣化讓教師頗感意外。
三、增加交流機會,使家長提高信心
.活動前交流,提高家長分享學習的能力。
教師經常在活動前提出問題:「活動中怎樣讓孩子和你一起玩?」引發家長思考,親子互動的目的在於和孩子玩到一起。通過活動前的傾聽和對比,家長在活動中分別嘗試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逐漸有意識地提高互動的有效性。
如,家長和孩子面對面玩球時,有的家長就建議和孩子面對面,因為可以看到孩子的游戲情況,容易找到機會和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則建議自己先玩,邊玩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進一步引導孩子參與游戲。活動中,我們看到,有的家長一邊和孩子玩,一邊交流球的特點——圓圓的、滑滑的、硬硬的,豐富孩子相關的語言經驗;有的家長則觀察孩子對球的興趣,和孩子相互滾球;有的家長將球滾遠後,讓孩子追回來……
.活動中反饋,提高家長針對性互動的能力。
親子活動中,教師往往根據具體情況,將交流放在活動過程中,給予家長進一步和孩子互動游戲的啟發和建議。
如玩「舀球大賽」時,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如果動作沒什麼難度,玩了一會兒後就不玩了。此時,教師組織大家停下來交流孩子的游戲反應,在交流過程中給予指導。這樣,家長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迸一步找到了不同玩法及其價值。有的家長和孩子輪流舀,培養孩子的等待意識;
有的家長要求孩子舀起一樣的球,培養孩子聽清指令完成任務的能力;有的家長要求孩子舀起一個球倒進家長的勺子里,練習孩子的手腕運動的精確性。
.活動後介紹經驗,樹立榜樣,在不幹擾已有互動行為的前提下,給予家長進一步的思考和調整空間。
如,在「穿項鏈」活動中,教師發現悅悅媽媽很會和悅悅一起玩,悅悅玩的積極性很高,而且總是在和媽媽一起玩。老師就在活動講評時總結介紹她的做法:首先,觀察孩子是怎麼穿珠的,能不能把串珠穿進去,用哪只手穿,哪只手拉線;接著,根據孩子完成情況進行語言和動作的互動;最後,注意幫助悅悅抓住繩子的另一頭,以防穿好的珠子滑落,讓悅悅能夠很好地保持作品,有成功的體驗。
這些具體的做法立即引起了其他家長的共鳴。其他家長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進行梳理,逐漸明晰自己的想法,強化自己所獲得的新經驗的目的。
.活動後交流,滿足家長不同的需要。
個別交流、小型座談會交流都是個性化的交流形式,同伴的經驗碰撞更容易引起家長進一步的思考。教師在組織小型座談會時,要觀察那些不主動參加交流的家長,分析其原因,幫助其整理講述的內容,為其製造發表意見的機會。對於有想法的家長,教師圍繞活動的話題架設討論的橋梁,傾聽不同家長的發現,從交流中提取出讓家長產生爭論的話題,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和經驗,輔以「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孩子的困難在哪裡」、「你是怎麼做的」、「這種做法有效果嗎」這類問題,將家長推向更激烈、更開放的思考、探索中去。只有家長真正體驗到交流的話題對自己和他人的意義,才能積極參與交流,為自己和孩子的有效互動尋找途徑和方法。
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教師在指導家長之前,首先要觀察孩子,分析家長行為和孩子表現之間的關系,給家長提的建議要適合孩子的情況,指導親子互動才會有效。
第二,注意互動形式的個體差異。有的家長因為自身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在親子活動中會碰到一些困難,致使互動無法進行。教師要善於觀察、及時發現並提供必要的幫助,否則,家長有可能會放棄游戲,失去互動信心。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第三,互動不是家長處處包辦,要讓家長理解孩子才是游戲的主人,家長應該讓孩子在游戲中處於主要操作地位,應該讓孩子充分發揮能力。
第四,倡導親子游戲向家庭延伸,鼓勵家長把親子互動游戲引進家庭,形成民主、平等和富有趣味的家庭生活氣氛。。。。。
㈤ 手工毛線米老鼠怎麼做的
緣愁似個長。
㈥ 手工編織毛線老鼠的方法
手工編織老鼠的方法:
1
、加針用右手把線在右針上繞一下,就象起單邊,好處是加的針眼小,絮上珍珠棉不外露。
2、起24針,圈起織8行平針,然後平均分成4份,在每一份的第一針的兩邊各加一針,每行都加,(根據你想織的老鼠大小決定加的針數)。
3、先留7-8寸線(待縫用),
圈織(單邊)起18針,4行下針,3行上針,3行下針,3行上針,3行下針,3行上針到此已有三行上針的明顯突起這就是老鼠鼻子。
4、兩針並一針,一行下針,直到最後一針,用鉤針鉤約23個小辮,留下兩寸線(系兩個小結
)。用手把織出的23針小辮在手上繞幾圈,很漂亮的老鼠尾巴就捲起來了。
5、起10針打片,打一個來回後開始正面左右收針,反面打上針,收到剩2針時,再把收掉的針左右挑起,成一個三角形的扁筒。
6、起10針打圈,打3圈(如果想腿高點也可以多打幾圈)開始2針收一針,收一次後剩7針,一次串起即成。
7、鉤針直接在尾巴部位鉤辮子,彎個小疙瘩,老鼠就編織完成。
㈦ 怎麼用手絹做成老鼠
1、把手絹對折。
2、把對稱的兩個角同時上折,並互相壓住,注意不要壓太多。
3、將對壓後的地方地上巻,不要巻完,留兩公分左右。
4、把巻反過來,再對折互相壓住一點。
5、把留的兩公分尖折過來伸進壓住巻的縫隙,同向折巻,直至露出2中的兩個角,扯出。
6、把扯出的兩角其中一個繫上和扣即老鼠的兩只耳朵。
7、製作完成。
㈧ 紙耗子怎麼製作
准備材料/工具:正方形彩紙一張、小紙片兩張,膠水。
1、正方形彩紙一張,如圖三角對折。

㈨ 端午節布老鼠怎麼做
需要准備的工具和材料:老鼠模板、黑色絨線、布料(如呢子、純棉布,、燈芯絨布料等等)、填充工具、縫紉用品、針線、黑色小珠子。

